首页 > 免费论文 > 毕业论文 > 有关四时田园杂兴教案设计简短(4篇)

有关四时田园杂兴教案设计简短(4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有关四时田园杂兴教案设计简短(4篇)

微信扫码分享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四时田园杂兴教案设计简短一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本课、3个生字,会读”耘田/绩麻/未解/耕织”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本诗,背诵本诗;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并养成课外、主动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习惯。

体会诗词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阅读和积累的好习惯。

山水田园风光的:幻灯片、轻松舒缓音乐、卡片

一课时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____现在我要带大家去春游!大家想去吗?(想)如果想去,就请闭上眼,做好出发的准备,因为我们这次乘坐的是无形无声的学生专用客机。”

2、多媒体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同时出示一组山水田园风光图片。(师简介图片内容)

3、欣赏后学生谈感受。

4、师小结导入本课:这么美丽的田园风光,这么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怎能不让人喜爱?怎能不让人陶醉?其实在宋代也有一位和我们一样喜爱山水田园风光的大诗人。___范成大(板书)。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四时田园杂兴(板书)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搜集到关于范成大和四时田园杂兴的资料。

5、检查课前搜集请情况。

6、师小结。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出示3个生字:昼、耘、绩、(指名读,正音,指名分析字型记忆生字。)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全班齐读。

指名读古诗,师正音。(多音字:“兴、供”、都读四声、)

2、再读古诗,读准节奏。

放录音,生听并画出节奏。

指名读,生评价。

师生分句读

男女比赛读

三读古诗了解诗歌内容。

默读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感知诗歌大意,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交流汇报

a、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解释

四时:一年四季、杂兴:各种兴致、昼:白天、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未解:不懂得、供:从事、傍:靠近、桑阴:桑树下面

b、诗句:指名汇报后,师小结。(多媒体出示)

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要除去田里的杂草,夜晚还要在灯下把麻搓成线。

村庄儿女各当家:村子里的青年男女各有各的拿手本事,各自都为家庭承担一定的责任

童孙未解供耕织: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田织布的事(却并不闲着

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在靠近桑树的地方学大人的样子种瓜。

3、同桌交流:一人说诗句一人说意思然后交换。

1、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请同学们静静的读这首诗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看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哪些画面?

2、生默读并思考。(播放舒缓音乐)

3、交流汇报。a、昼耘田、b、夜绩麻、c、学种瓜(板书)

师:你最喜欢哪一个画面?为什么?

4、小组交流。

5、全班汇报。生:我最喜欢“夜绩麻”的画面,因为它让我感受到了农民的辛苦。生:我喜欢“昼耘田”和“夜绩麻”,因为我仿佛看到了农民伯伯们不分白天黑夜的辛勤劳动。(板书:辛勤劳动)生:我最喜欢“学种瓜”的画面,因为从这个画面里我能感受到那些孩子们爱劳动。(板书:爱劳动)生:我也喜欢“学种瓜”,因为从这里能看到那些孩子们很天真有趣呀,自己不会,还去学别人得样子,真有趣。(板书:天真有趣)

6、教师小结:孩子们,你们真聪明,说的非常好。请大家再想想面对这么辛苦的农民伯伯,这么天真可爱又热爱劳动的孩子,范老先生会对他们说些什么?(你们很棒!你们值得我们敬重!你们很了不起。)非常不错。诗人正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农村劳动人民的敬重和赞美,同时也赞美了农村儿童天真可爱,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1、指导朗读。

a、师:对这些勤劳的人们,你们是什么样的感情呢?(赞美、敬重、尊敬)请大家带着赞美和敬重的感情来读第一句,好吗?(指名读、)

b、对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大家又是什么样的感情?(赞美、喜爱)好,我请个同学来读第二句,要读出赞美和喜爱的感情。

c、分组朗诵,全班朗诵(防轻松舒缓音乐)

2、背诵。a、看板书背诵、b、同桌比赛背、c、指名背、d、全班闭眼在音乐中背。

1、师:同学们,田园诗美不美?还想欣赏别的田园诗吗?多媒体出示:王维的《山居秋鸣》及相关注释。

2、生自读古诗并借助注释了解大意

3、比赛读,比赛背(对于读的好的同学和能背的同学奖励一个小奖品)

师: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化遗产之一,它体现了我国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希望同学们下来多去积累,多去阅读。下节课我们接着比赛,看谁能夺得冠军?有信心夺冠吗?(好,下课)

(宋)范成大

昼耘田、辛勤劳动

(赞美)

夜绩麻

学种瓜、天真可爱

(喜爱)

有关四时田园杂兴教案设计简短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用古诗学习五步法学习古诗,理解诗意,从中感受诗人描写的农村美好景物,体会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3、激发学生尊重劳动者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重难点:

教会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体现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特殊时期,我们课堂也与平时有许多不同,老师总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教给你们知识,更多的是想教会你们在家自学的能力。上节课老师用“古诗学习五步法”学习了《宿新市徐公店》,孩子们,本节课我们继续采用“查—读—明—悟—诵”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好吗?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对于古诗的学习更有方法。

二、五步法学习古诗

1、查(查资料)

孩子们,在这首诗中,你们最先想到的是查什么资料呢?对了,我们首先要通过资料书或网络对作者范成大和本诗和写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查找资料并做简单笔记: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共60首,描写了农村春四个季节的景色的农民的生活。)

2、读(读诗句)

同学们,古诗之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在于它有着独特的节律与韵律之美,所以一首古诗我们要从三方面来把握好读的部分。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给出的方法去尝试读,你一定可以读得很好。

1)读得准确——要求清除字词障碍。

2)读出节奏——一般情况下七言诗常用的是2/2/3或4/3节奏。

3)读出韵味——可以唱读或吟唱

3、明(明诗意)

学习一首古诗我们必须弄清楚诗句的意思,老师想告诉大家的是,任何一首古诗我们都应该从整体上去感知、去理解,而不应该把古诗分解的支离破碎,破坏了古诗原有的意境之美。老师建议大家,可以在理解了部分难点词语的基础上,采用想象法去还原古诗的意思。

在《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中,大家可以整体的联想:在一个初夏的中午,诗人范成大来到一座农舍前,他看到梅子己经( )杏子也长得( ),荞麦花( )油菜花( ) ,白天更长,人们都( ),只有蜻蜓和蝴蝶( )。

孩子们,相信通过对于诗句的反复诵读,你一定能够完整的说出作者眼前的画面,而这一过程就是你对于诗句的理解。

4、悟(悟诗情)

孩子们,作者在这初夏的中午,驻足于农家小院前,当他看到大自然这一切美好的景物时,你认为他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而这一切美好又是谁带来的呢?所以我们不难想象,这是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这对于农民劳动的赞美。我们还可以通过找出诗眼,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5、诵(诵古诗)

孩子们,中国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更加让我们体验到了古诗词的魅力,也领略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真正含义。所以当我们学习完一首古诗词后,一定要背诵,让更多的积累成为你学习成长中的财富。

三、拓展延伸

孩子们,小小的荧屏不能阻挡老师对你们学习的关心,相信也阻挡不了你们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在这节课刚开始时,老师就告诉大家《四时田园杂兴》共有60首,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用今天的学习方法去学习更多的古诗,老师也等待着在开学后的赛诗会上看到你们精彩的绽放。

四、作业布置

用老师提供的思维导图模版将今天的学习收获做以整理。

有关四时田园杂兴教案设计简短三

1、自主识字,认识“昼、耘”两个生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拓展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之二,从比较阅读中体会诗人采用不同的写法再现乡村夏季忙碌、和谐的意境,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诗

1.我们刚学了一首古诗,题目叫《乡村四月》,谁来背背?一起来吧!(学生背诗)(板书课题)

2. 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课题。(“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3、了解诗人。(出示诗人简介)

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请大家读读资料,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自由读,交流)

《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有六十首,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

1.师:请大家先自由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2、生自由读,指名读,(季节:从哪个词读到的?理解“桑阴”师: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阴了,当桑树成阴时,那就是——夏天)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3、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习方法)

师: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

4、学生自学

5、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同桌说)

教师随机点拨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三、精读领悟——意境之读

1、(过渡)师:“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大家再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除了刚才读懂的画面,还出现了哪些画面?

(生自由读诗,想象)

2、品读第一句

交流:(劳动的辛劳、繁忙及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那好,请你来读一、二两行诗。(指名读)刚才你在读的时候,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画面比刚才读懂诗意时的画面要更丰富了)谁再来读?你的感受呢?

3、师归纳总结

4、升华

师: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是快乐的,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这样和谐、恬适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读)

5、我们把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背诵)

四、拓展品读——心境之读

1.拓展《四时田园杂兴》之二

2、比较两首诗

五、积累古诗,激发兴趣

师:是啊!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就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诗人所创作的田园诗。

现在我们赶紧把第一首抄写下来。看看哪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老师帮忙的?

有关四时田园杂兴教案设计简短四

古诗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人文底蕴,教师要把学生引入诗境,自己必须批文入情,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在课堂上才会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点燃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开放周我与同学年老师进行深入的故诗教学的研究,我看了一些有关古诗教学的理论知识,课堂实录及《四时田园杂兴》的背景资料介绍,来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在与备课组的教师讨论后,结合四年级的年段特点,决定以“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为教学重点,予以突破。下面我就结合这两点谈谈我的教学感受。

我觉得,对四年级学生而言,在古诗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要解词理句解诗意外,最主要的是能够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于是,在预设中我想大胆“放” 手让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质疑,协作解疑,了解古诗的大意。然后在交流中巧妙的“扶”,在疑惑处启发,思维阻塞处疏导,词句关键处点拨,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交流中,疏通整首诗的意思。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在前一节古诗教学中,由于学生的预习做得非常充分,都已经批注了诗意,他们毫不费解地照本宣读,根本没有真正字字句句疏通晓义。于是学生在自学时已经了解到的诗意,上了课后,还是处于同一种水平,也就没有真正习得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

在经过备课组教师讨论后,决定对这个环节再进行精心打磨:第一步,一句一句理解。如果学生预习充分的,就由意到词回扣,如果学生说起来比较困难的,就解词理句来点拨。第二步,在学生基本会说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仅仅把意思带进去说,还缺少什么呢?想想还可以补进什么!让学生再次练习,加上时间、地点、人物、动作、神态等说得更加具体,说得流畅。然后再来交流评价。这样一来,层次清晰了,教学就显得更丰满,更扎实了,让学生真正经历了“解词一理句一连意”这么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也为之后迁移运用借助注释的方法,学习《四时田园杂兴》之“梅子金黄杏子肥??”作好了铺垫。

钱正权老师曾说过:“引领学生走进诗词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去寻求诗词地信息意义,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词中的画面,也就是说再诗词的语言文字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读者要读出诗情须发挥想象。”于是,在预设中,我想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充实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与快乐,感受桑阴下学种瓜孩子的俏皮可爱,从而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可在试教中发现,学生说来说去是插图中的,“男人耘田,女人搓麻”,始终处在解诗意的层面,没有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学生没有悟到诗情,课堂就缺少那诗味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还在于教师

缺少课堂的观察能力,不会捕捉动态的信息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领悟诗境。讨论后,决定把原先分割成几块的“想象——朗读——感受——朗读”,融合起来,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诵读。同时,教师予以随时点拨,如抓住“昼”和“夜”感受农民的勤快,抓住“各当家”,联想农民是多么繁忙啊!这样,田园生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宁静安详的生活画面就呈现出来了。以上提到的两点也是我们在试教中讨论最多的,在最后的教学中感觉重点一落实的还可以;重点二教师的引领还可以再放一些,学生的那种情感体验可能会更到位。反观自己的整节课,觉得还可以适时融入一个“写”的环节。比如,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着运用这些名句,或者改写诗的内容等,让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句子“活”在学生的心中,也是很有必要的。诗人范成大追求的是那种和谐的生活,我希望自己的课堂也时时充满着和谐的气氛,因而我将继续不懈地去努力,去追求。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有关四时田园杂兴教案设计简短(4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lunwen/biyeluwen/16855890641506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