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免费论文 > 毕业论文 > 最新语言学概论 试题(五篇)

最新语言学概论 试题(五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最新语言学概论 试题(五篇)

微信扫码分享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语言学概论 试题篇一

考试形式:开卷

or false:(2%×10=20%)

()n-american vernacular english is an inferior dialect of english.() same set of vowels is used in all languages.()ed pronunciation is very prestigious in britain.() ord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rganization of english sentences.() people take turns in speaking, overlaps are unlikely in conversation.() transformations, we can organize a sentence the way we like()7.a perlocutionary act is performed by the hearer.()ent social classes often have their own dialects.() normal speaker needs to mind his own and others’ face() is universal agreement about the origin of language.() words are always superordinate while some others are always hyponyms.() ord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rganization of english sentences() normal speaker needs to mind his own and others’ face.()15.“john cooked jane a cake” presupposes “john cooked something for jane”.() “anaphora” we mean reference through the use of pronominal forms to something that has already been mentioned in the preceding text..le choice:(2%×10=20%)

directions: read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which one of the four choices best completes the pair of words “wife” and “husband” are le opposites onal opposites

-hyponyms ms word “phone” is formed formation ng ng tion 3.“my father has gone to shanghai?” ___ “i have a father.” synonymous with inconsistent with s poses

the three branches of phonetics, the longest established, and until recently the most highly developed, is ry ic

latory of the above three h consonant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ives, nasals, etc., in terms of of articulation

ss of mouth of articulation g ms are classified into several kind to which “little” and “small” belong is called ___________ tic tal

e ational study of how words are combined to form sentences is ics logy

ics 8.___ refers to a marginal language of few lexical items and straightforward grammatical rules, used as a medium of franca rd language modern linguistics aims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language people actually use, and not to lay down rules for “correct” linguistic behavior, it is said to be iptive inguistic ptive linguistic all the speech organs, the __________ is/are the most

cords

morpheme “vision” in the common word “television” is a(n) morpheme form tional morpheme morpheme

12.a __________ in the embedded clause refers to the introductory word that introduces the embedded nator le ition inator 13.“can i borrow your bike?” ____________ “you have a bike.” synonymous with inconsistent with s poses

branch of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how context influences the way speakers interpret sentences is called ics tics inguistics linguistics

maxim exploited in one kind of the chinese ads “买一赠一” is _______________..on

y

ty

tions:(5%×2=10%)

y

one of the major defining features of human language consists of two the lower level, there are a limited number of sounds which are meaningless while at the higher level there are an unlimited number of combinations of these is also known as double onic linguistics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language over a period of time, also known as historical linguistics, stud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since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up to the transcription

a way to transcribe speech basic principle is to use one letter to indicate one is generally used in dictionari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logical rules

the rules that govern which affix can be added to what type of stem to form a new word, e.g.-ly can be added to a noun to form an structure rule

.a rewrite rule that allows for the possible combinations of words to form phrases and sentences onal opposites a kind of antonyms, refer to pairs of words that exhibit the reversal of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example, “husband” and “wife”, “father” and “son” ential analysis

is a way proposed by the structural semanticists to analyze word approach is based upon the belief that the meaning of a word can be dissected into meaning components, called semantic example, the word “man” is analyzed as comprising of +human,+adult,+animate,+t is regarded as constituted by all kinds of knowledge assumed to be shared by the speaker and the hearer, for example, the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used and the knowledge of the world, including the general knowledge about the world and the specific knowledge about the situation in which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is taking ism a euphemism is a mild, indirect or less offensive word or expression that replaces a taboo word or serves to avoid more direct wording that might be harsh, unpleasantly direct, or offensive, e.g.“pass away” for “die”.ualism: refers to a phenomenon where two languages are used side by side with each other, each having a different role to children in australia may possess all four skills solely in the official language english, while they may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spoken form of their parents’ language(for example, chinese)and barely able to e structure: is the final stage in the syntactic derivation of a construction, which closely corresponds to the structural organization of a construction people usually produce and structure: it can defined as the abstract representation of the syntactic properties of a construction, underlying level of structural relations between its different constituents, such as the relation between underlying subject and its verb, or a verb and its ve face: the positive consistent self-image or ‘personality’(crucially including the desire that this self-image be appreciated and approved of)claimed by ve face : the basic claim to territories, personal preserves, rights to the freedom of action and freedom from imposition

y answer:(10%×2=20%)

are the branches of linguistics(or what is the scope of linguistics)? are the criteria of classifying english vowels? are the criteria of classifying english consonants?

role does body language play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the 4 maxims of cooperative does bilingualism differ from diglossia ? the 6 maxims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questions:(30%)

directions: analyze the example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as e the following conversation and try to answer the two questions: why are people indirect in daily communication? and are there any different effects when chinese and people in western countries use humor in the same situation? give your usually use “lower income brackets” to substitute for “the poor”, “developing countries”

for “poor countries”.in english, what do we call this phenomenon? and can you give more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eir functions?

语言学概论 试题篇二

语言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属于音译词的是(b)

a.电话 b.逻辑 c.西芹 d.面包

2、[b]是一个(a)

a.双唇浊音 b.双唇清音 c.双唇鼻音 d.轻唇擦音

3、/p/是一个(b)

a.非音质音位 b.音质音位 c.音素 d.音节

4、用义素分析法分析多义词时,分析对象应该是(c)a.整个词 b.这个词的全部意义 c.这个词的某一义项 d.这个词的某些义项

5、[u是一个(b)元音。

a.前、高、圆唇元音 b.后、高、圆唇元音 c.前、高、圆唇元音 d.后、低、圆唇元音

6、下列单位中属于成词语素的是(c)a.菠 b.猩 c.的 d.槟

7、词根语素保持不变,用增加或替换词尾来造成词形变化的方法叫(a)a.附加 b.异根 c.内部屈折 d.语序

8、一般来说句法结构具有(b)

a.多样性 b.层次性 c.必然性 d.封闭性

9、汉语中“枯萎”和“干巴”这对同义词具有不同的(b)

a.感情色彩 b.语体色彩 c.理性意义 d.形象色彩

10、“他读书”中的“书”和“我看报”中的“报”之间的关系为(b)a.组合关系 b.聚合关系 c.线性关系 d.语义关系

11、汉语的“黑板”是一个(c)

a.单纯词 b.词组 c.复合词 d.派生词

12、一般来说句法结构具有(b)

a.多样性 b.层次性 c.必然性 d.封闭性

13、现代汉语划分词类的主要依据应该是(d)a.形态 b.词汇意义 c.语法意义 d.语法功能

14、壮语属于(b)

a.印欧语系 b.汉藏语系 c.阿尔泰语系 d.闪含语系

15、在一种语言内部划分方言时,最主要的依据是(c)a.语法 b.语义 c.语音 d.词汇

16、具有[+用于照明]、[-用电]义素的词是(d)a.台灯 b.路灯 c.吊灯 d.蜡烛

17、开口度越大,元音的舌位就越(d)a.前 b.闭.c.高 d.低

18、下列汉字属于形声字的一组是(a)a.病、波 b.破、休 c.从、众 d.群、采

19、[i]是一个(a)

a.舌面元音 b.舌尖元音 c.卷舌元音 d.舌根元音

20、词根语素保持不变,用增加或替换词尾来造成词形变化的方法叫(a)a.附加 b.异根 c.内部屈折 d.语序

21、下列属于形声字的是(c)

a.玻、家 b.济、好.c.闻、汗 d.美、机

22、下列文字中,属于表音文字的是(c)

a.纳西族东巴文 b.汉字 c.俄文 d.古埃及圣书字

23、在一种语言内部划分方言时,最主要的依据是(c)a.语法 b.语义 c.语音 d.词汇

24、下列词中属于复合词的是(a)a.天子 b.傻子 c.席子 d.椅子

25、下面与汉语同属一个语系的是(a)a.苗语 b.日语 c.英语 d.阿拉伯语

26、语序是一种(c)

a.句法范畴 b.语法范畴 c.语法形式 d.语法意义

27、语言混合的形式有(b)

a.双语 b.洋泾浜 c.共同语 d.借词

28、不同的民族语言,语音系统是有差别的,这说明语音具有(b)a.生理属性 b.社会属性 c.个人属性 d.自然属性

29、以声音的高低来区别意义的语言单位叫(c)a.重位 b.时位 c.调位 d.音质音位

30、用义素分析法分析多义词时,分析对象应该是(c)a.整个词

b.这个词的全部意义 c.这个词的某一义项 d.这个词的某些义项

31、汉语“坦克”中的“坦”是(d)a.词 b.词根 c.词缀 d.音节

32、下列句子中属于联合词组的是(b)a.小明和小光的卧室 b.教材和刚找来的资料 c.我和小张都生气了 d.咱俩是谁跟谁呀

33、下列词中属于支配式的复合词是(d)a、解放 b、自杀 c、明显 d、司令

34、下列属于常见语义角色的是(a)

a.施事

b.主语

c.宾语

d.介词短语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词形变化中,运用了附加手段的是(ab)

-pens -longer – feet – men

2、下面属于舌根、清音的是(bcd)a.[g] b.[k] c.[k‘] d.[x] e.[s]

3、属于舌面、高元音的是(abe)a.[y] b.[i] c.[a] d.[o] e.[u]

4、“数”是有些语言的名词所具有的(acd)

a.语法范畴 b.语法形式 c.语法意义 d.词法范畴 e.语法手段

5、下列属于分析语的是(be)

a.法语 b.英语 c.德语 d.阿拉伯语 e.汉语

6、下面属于分析手段的是(ce)

a.内部屈折 b.附加 c.语序 d.异根 e.虚词

7、下列属于形容词的是(ade)

a.仔细、细心 b.突然、忽然 c.光荣、荣誉 d.勇敢、勇于e.正确、正当

went –

8、属于舌面、高元音的是(abe)a.[y] b.[i] c.[a] d.[o] e.[u]

9、在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里,下面属浊辅音的是(bde)a.[p] b.[l] c.[t] d.[n] e.[m]

10、[m]是一个(ae)

a.双唇音 b.闪音 c.舌面音 d.颤音 e.浊音

11、下列词中全都是由附加构词的方式构成的是(bce)a.椅子、质子 b.木头、苦头 c.美化、绿化 d.老人、老虎 e.盖儿、眼儿

12、下列属于是非问句的是(be)a.这是谁的孩子? b.这孩子是你的吗? c.这孩子几岁了? d.小孩别吵,行不行? e.你孩子也十岁了吗?

13、语音具有(abc)

a.物理属性 b.生理属性 c.社会属性 d.数理属性 e.化学属性

14、下列属于分析语的是(be)

a.法语 b.英语 c.德语 d.阿拉伯语 e.汉语

15、下列词属于同一个类属语义场的是(abcd)a.桌子 b.椅子 c.沙发 d.柜子 e.鞋子

16、下列属于音义结合单位的是(de)a.音位 b.韵母 c.义素 d.词组 e.句子

17、下列句式中属于多义句式的是(ab)a.我说不好 b.王师傅也通知了 c.一辆老吉普车 d.接近电影的尾声 e.小王也不知道

18、三、是非题

1、音位是一定的语言或方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正确)

2、义素就是构成一个多义词的各个意义。(错误)

3、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p]和[p‘]是同一个音位的两个自由变体。(错误)

4、分析语是以词形变化为主要语法手段的语言。(错误)

5、词义具有全人类性,概念具有民族性(错误)

6、推动语言发展的外部原因是语言自身的相互矛盾。(错误)

7、汉语中的“手表”中的“手”是定位语素,“表”是不定位语素。(错误)

8、阿拉伯文属于表音文字,日文属于表意文字。(错误)

9、“女孩”这个词的词义包含下面三个义素:[+人,-男性,-成年]。(正确)

10、语言和种族无关。(正确)

11、在汉语中,一个音节不能没有韵母。(正确)

12、洋泾浜是语言转用的表现。(错误)

13、词根和附加语素组合起来构成的词是派生词。(正确)

14、语素是语言中能自由使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体。(错误)

15、汉字中的会意字属于独体字。(错误)

16、因为汉字是词语文字,所以汉字只表示词语,不表示语素。(正确)

17、语法规则具有可变性,但又具有稳定性。(正确)

18、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只有口语。(错误)

19、语言中任何词义都具有概括性。(正确)20、一个句子的隐含不止一个。(正确)

21、语言和种族无关。(正确)

22、语言自始至终都没有阶级性。(正确)

23、任何词义都具有抽象性。(正确)

24、语言的分析和统一来自于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正确)

25、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正确)

26、汉语中的“手表”中的“手”是定位语素,“表”是不定位语素。(错误)

27、音位是一定的语言或方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正确)

28、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错误)

29、汉语中大约有近百万个词汇。(错误)30、语法与词汇相比,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正确)

31、同义词是以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相同的或相近含义的一组词。(错误)

32、一个句子的隐含不止一个。(正确)

四、名词解释

1、音位:是指在特定语言或方言中能通过区别词语的语音形式从而起到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谱系分类法: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做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系。同一个语系中的语言还可以根据它们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等。

3、音段音位: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角度来加以分析的,在特定语言或方言中,通过区别词的语音形式来起到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叫做音质音位。

4、语法范畴:把相同或相近的语法意义概括为一类,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作语法范畴。如把单数和复数这两种语法意义概括为语法范畴。

5、语法手段:根据某些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语法形式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就叫作“语法手段”。语法手段又可以先分成“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即凡是通过词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法手段,凡是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句法手段。

6、非音质音位:在语音中,除了音质之外,音高、音重、音长也能区别语言单位的语音形式。这种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叫做非音质音位。

7、义素:是通过分解词的义项得到的、比义项更小的、不与语音形式结合的意义单位。比如我们把“椅子”的义项分解为两个比义项更小的意义单位“有靠背”“坐具”,“有靠背”“坐具”就是两个义素。

8、社会方言:是指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使用语言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9、词汇意义: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反映到词语中来的意义叫做词汇意义。

10、组合关系: 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符号的组合关系是有条件的。比如“红”和“花”可以组合成“红花”和“花红”。它们在两个组合中的关系不同,整个组合的性质也不同。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

11、五、简述题

1、简述文字的作用。

第一,文字的出现帮助语言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第二,文字可以帮助语言积累各种经验,避免各类实践都得亲历亲为。第三,任何一种文字都具有超方言性。

2、举例说明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区别。

同音词是指语音形式相同而意义不同的一组词,是一个关系概念;而多义词是指一个词具有多个意义上有联系的义项,是一个个体概念。如“花费”的“花”和“花朵”的“花”在意义上没有任何关联,它们是一组语音形式相同的同音词,而“打人”的“打”和“打井”的“打”在意义上有关联,后者是从前者引申来的,“打”是一个多义词。

3、简述元音与辅音的区别。第一,发元音时气流不受阻,发辅音时气流受阻;第二,发元音时发音部位均衡紧张,发辅音时某一部位会特别紧张;第三,相对而言,发元音时气流较弱,发辅音时气流较强。

4、简述洋泾浜与克里奥尔的区别。

第一,洋泾浜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来学习,一般不会把它作为官方语言,而克里奥耳人们把它作为母语来学习,现在有许多国家把它作为官方语言;第二,洋泾浜的使用领域十分单一,克里奥耳的使用领域要广得多;第三,洋泾浜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都十分疲乏,而克里奥耳的词汇和语法系统相对要完善得多。

5、简述实词与虚词的区别。

第一,实词可以独立充当句法成分,虚词则不可以;第二,实词多为不定位的,虚词多为定位的;第三,实词多为开放的类,其成员不可胜数,虚词多为封闭的类;第四,实词既有词汇意义,也有语法意义;虚词一般只有语法意义。

6、举例说明派生意义产生的方式。

第一,隐喻的方式。利用已有意义与新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来产生新的意义。例略。第二,换喻的方式。利用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在人们的意识中已经固定化了,因而可以用指城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例略。

7、简述影响音色的有哪些因素。

第一,发音体的不同会导致音色的不同;第二,发音方法的不同会导致音色的不同;第三,共鸣腔的不同也会导致音色的不同。

8、简述一般词汇的特点。

第一,不是全民常用的;第二,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第三,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构词能力比较弱。

9、举例说明词缀语素与词尾语素的不同。

第一,所属范畴不同。词缀属于构词法范畴,词尾属于构形法范畴;例略。第二,使用词缀会构成一个新词,使用词尾不是构成一个新词,而是构成了词的一个具体语法位置上的语法形式。例略。

10、简述决定元音音质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舌位的高低;第二,舌位的前后;第三,嘴唇的圆展。

11、举例说明基本词汇的特点。第一,具有悠久的历史稳固性。例略。第二,具有全民常用性。例略。第三,能构成大量新词,具有能产性。例略。

12、举例说明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可以分为几类。

第一,全音译词。如“巧克力”。第二,音译兼意译的词。如“逻辑”。第三,半音译半意译的词。如“新西兰”。第四,音译加类名的词。如“卡宾枪”。第五,借形的词。如“引渡”。第六,字母词。如“wto”。

13、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主要特点。

第一,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例略。第二,语言符号具有线条性。例略。

语言学概论 试题篇三

《语言学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言语

征候

音位

音位变体

音步

词法

句法

派生词缀

屈折词缀

孤立语

词义

语义场

语义角色

真值

蕴含

预设

语境

话题

焦点

间接言语行为

字符

自源文字

社会方言

亲属语言

谱系分类

语言联盟

语言替换

民族共同语

克里奥耳语

类推

二、思考题

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的手段? 答: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他的信息传递工具:(1)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辅助性的交际工具(2)体态语等伴随性的副语言交际工具,(3)盲文、手语等类语言交际工具。但这些交际工具或者使用范围的有限,或者运用效率低下,或者使用频率不高,很难与语言这种交际工具相提并论。

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中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教学生识字、阅读、写作。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

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总之,在上述的种种信息传递工具当中,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

2、为什么说思维离不开语言? 答:(1)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思维活动必须用语言作手段

(2)语言是保存思维成果的媒介。思维成果必须依靠语言的巩固才能得以保持。(3)语言可帮助思维逐步深化(4)语言可帮助思维条理化

(5)语言可帮助传递思维成果。思维的成果靠语言才能表达出来,使听读者了解。

3、语言符号有何特点? 答;(1)语言符号,是对心理现实现象的概括。

现实的“房子”只能是具体的——平房、楼房、四合院、别墅??。口称的“房子”,从来都是抽象,是心理现实现象的概括。即,语言符号的意义,是一般的、概括的东西。如“粉笔”,和实际的粉笔是由很大的区别。

语言符号的意义是对它的指代的一类心理现实的概括。当语言产生之后,人们就可以利用语言从他人那里接收间接的经验,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个人的心理现实。当我们向他人传达这些信息时,就可以运用已有语言符号,对心理现实进行再编码,用语音发送出去。

(2)语言符号任意性指语言中声音和意义的结合完全是任意的,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音和义的关系是任意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用什么声音表示什么意义,对使用者来说是随意的,不受制约的。事实上,语言符号具有强制性,每个人都要遵守社会的约定俗成,不能任意的改变,否则就无法交际。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表现在四个方面: a 不同的语言可以用相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意义.[mi],汉语是“蜜密”,英语是me b 不同的语言可以用不同的声音表示相同的意义.如英语“book”,汉语“书”,日语“ほん”

c 同一语言中可以用相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意义.英语 [sait]: sight site cite.分别是“视力场所引证”的意思.d 相同的语言可以用不同的声音表示相同的意义.站台月台 爸爸父亲 医生大夫

4、如何理解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5、为什么说语言符号是人类特有的?

6、音位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

7、确立音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8、什么是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类型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9、什么是语法形式?什么是语法手段?常见的语法手段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10、什么是语法意义?什么是语法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有哪些?

11、词义派生的现实基础是什么?

12、词义引申有哪两种方式?试举例说明。

13、词语搭配要受到哪些条件的限制?

14、如何判断句义间的蕴含关系和预设关系?

15、文字有何作用?

16、为什么语言的演变是渐变的、不平衡的?

17、词汇系统的发展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例说明。

18、什么是词义的演变?词义演变的结果有哪几种情况?试举例说明。

三、语言分析技能(以现代汉语为例)

1、设立音位的方法。

2、确立音位的区别特征的方法。

3、音节结构的分析方法。

4、音步的划分方法?

5、层次分析法。

6、句式变换的方法。

7、义素分析法。

8、语义结构的分析。

第三章 语音和音系

名词解释

语音四要素——音高、音重(强)、音长、音质。

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

音位——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音位变体——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如果它们被归并为一个音位,则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为同一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

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指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等。例如汉语普通话声调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是由音高的变化形成的而不是音质变化形成的,就是非音质音位。

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该语言的区别特征。每一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区别特征。运用区别特征比较容易说清楚音位在具体语言中的特点和具体语言语音系统的组织方式。

音节——由音位组成的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也是从听觉上感受到的最自然的单位。

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

音步——语言的一种节奏中,语流是大致每隔两个音节就有一次小的轻重、高低、长短或松紧的交替,形成语流中大致等距离出现的两音节的节奏单元。这种节奏单元叫做音步。

第五章

名词解释

1、基本词汇

语言的词汇的内容尽管五花八门,门类繁多,但是有一个核心,这就是基本词汇。基本词汇里面的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又称基本词。与一般词汇相比,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稳固性和有构词能力强等特点。

2、多义词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且各义项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的词称为多义词。如“跑”就具有“两只脚或四条腿迅速前进”、“逃走”、〈方〉“走”、“为某种事务而奔走”、“物体离开了应该在的位置”、“液体因挥发而损耗”等六项互相有联系但又各不相同的意义,是多义词。

3、反义词

语言中有很多意义相反的词,叫做反义词。反义词,是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分相对反义词和绝对反义词两种。具有反义关系的两个词之间只需要有一个义项相对或相反就可以了。

4、施事

自主性动作、行为的主动发出者,如句子:猴子玩苹果中的“猴子”。句子:他跑了。中的他都叫施事。

5、焦点

人们之所以要说话,是为了向对方传递他们所不知道的信息,也即新信息。从信息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这就是句子的“焦点”。

6、情态

情态是体现“说话者对所言的主观看法”的范畴。主要表达“必然性”、“可能 性”、“必要性”等方面。

7、语气

语气是表达“句子的言语交际作用”的范畴,指的是句子所携带的反映说话人 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

8、言语行为: 人们说出的话不仅仅是人类经验的映像(句义),也不仅仅是特定说话者对 人类经验的具体认知,它还是一种社会行为。像打人、吃饭等其他社会行为一样,“说话”这种社会行为也有对行为者之外的事物(特别是受话者)或行为者自身产生某种效力的目标,也有因行为而引发实际变化的效果。简而言之,言语交际行为本身也构成新的人类经验,与现实世界中的其他人、物、现象、事件有着“行为—效力”的关联。这些是语言在另一层次 上的意义。从这一视角对语言意义的关注称为言语行为研究。

第六章 名词解释

内部曲折——是通过改变词中语素的部分元音或辅音来表示语法意义的一种方式,又称语音交替或音位交替。如英语的所谓不规则动词,大多是用语音交替来表示形态变化。

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同其他词的关系,它的意义是直接和句法相关的。

性——通过词(名词、代词等)的形态变化表现事物的性别特征。欧洲的许多语言中都有。屈折词缀——黏附在词的后面,只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构成新词的词缀。黏着语素——不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黏着语素。体——体表示动作行为的各种阶段和状态,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最常见的是完成体和未完成体(或持续体、进行体),此外还有起始体、继续体、中断体、反复体、短时体(或瞬间体)等等。

时——时是动词的语法范畴,时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这时间往往以说话的时间为准,分为现在、过去、未来。

词法——语素组合在词的规则和词的变化规则合称词法。

第八章

语言替换——语言换用也称“语言替代”或“语言融合”,是不同民族在长期接触或融合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

语言底层——在语言替换的过程中,换用的强势语言会留下被替换语言的痕迹,这类痕迹通常称为语言底层。

共同语 —— 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一种语言形式,是在一种方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通用的语言。

洋泾浜 ——“洋泾浜”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洋泾浜”的共同特点是: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

克里奥耳语 ——混合语是由洋泾浜发展而来的一种有声交际工具,是一种建立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系统基础上形成的并被特定的言语社团作为母语学习使用一种语言。洋泾浜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变成了混合语,又叫克里奥耳语(creole,是混血儿的意思)

一、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说话者在传递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在表达着主观的情感、态度和意图,寻求听话者的反馈。而受话者在接收说话者传递的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了解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感态度,从而做出回应。这样语言就成为说话者和听话者间交际互动的工具。例如:

张三和李四同时在教室看书,张三坐在窗子边的位置,李四坐在中间位置。a.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 b.张三说:“我马上关上。”

a、b的对话表达了一种委婉的请求。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的目的并不是反映今天的天气,而是向坐在窗户边的张三请求将窗户关上。

二、举例说明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

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

1、语言与社会共存亡:每一种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维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语言依存于社会,与社会的产生、发展、消亡息息相关。

2、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产物:

每个社会都存在自己的语言,语言是不同民族的区别标志。(1)任何语言中词语的音义联系,以及词语组合的语法关系从根本上讲都不是必然的。

(2)任何语言中词语的音义联系,便要求并迫使这一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循。以及词语组合的语法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认可,其实,不仅是一个国家、民族的语言能带给该团体内的成员很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不同的方言同样也有类似的效果。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特殊性表现在,它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它不是为某个特定的阶级或阶层服务的,语言具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

三、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和符号系统的关系?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语言符号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依次出现。在语言交际中,不管你要表述的思想感情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语言符号都只能一个一个地按次序出现,不但众多音节不可能、也无法同时共现,就是两个音节也不能同时共现。

语言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是由各个单位在不同的层和级构成的一个层次装置,这就是语言的层级关系。

四、音位与音素的区别和联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二者存在区别。

a.划分的依据不同:音素是根据语音的物理、生理等自然属性划分出来的,音位主要是根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看两个语音形式是不是同一个音素,只须看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是否相同,而看两个语音形式是否属于同一个音位,除了看它们的自然属性,更主要的是看它们的社会属性,看它们是否能区分不同的语言符号。

b.音素是属于所有语言的,音位是属于个别语言或方言的。音素是从自然属性出发划分出来的最小单位,不同的语言中的同一个音素,其自然属性都是相同的。而音位是具体语言或方言中按社会习惯划分出来的能区别意义的最小的单位,因而是属于具体语言或方言的。c.数量上不同。一般来讲,一个语言的音素的数量要比音位的数量大得多。一个语言的音位,经过归纳,一般都在几十个。而一个语言里实际所包含的音素是很多的,其数量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二者也存在着联系。一般来讲,音位和音素有着集体和个体的关系。一个音位往往包括几个不同的音素。例如,汉语普通话的音位/a/就包括[a][a][ ][ ]四个不同的音素。

五、汉字是否是具有二层性的符号,为什么? 汉字是具有二层性的符号。

文字也是一种符号系统,以字形作形式,以语言符号的音和义作内容。文字也有大小不同的各级形体单位,有文字单位的聚合类和组合规则。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形,文字系统必然有一级较小但不是最小的形体单位对应语言的某一级音义结合的小单位。汉字一般以占据一个方块空间的形体单位“字”对应汉语里的最小语法单位、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与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相对应的那一级文字单位(字或文字词),一定还可以拆分为更小的形体单元。汉文的方块字可拆分为“字元”(传统称为“偏旁”、“部首”),汉文的字符则有的与语素的意义有关,有的与语素的音有关。如“晴”的左一字符“日”,其意义与“晴”的意义有关(天晴一定有太阳),音ri与“晴”的音完全无关,所以称为“义符”;右一字符“青”与“晴”在语音上有十分相近的关系,所以称为“声符”。

六、举例说明什么是语言符号的聚合关系,为什么说符号的聚合和组合是相互依存的? 语言中的每个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样两种关系当中。我们正可以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符号的系统性。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不但语言符号(词、语素)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而且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例如北京后中和an有组合关系的有b,p,m,f,d,t,n,l,z,c,s„„由于这些音能在相同的语音结构位置上出现,所以构成一个聚合——声母。在声母这个大的聚合中,还可以根据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的共同性构成小的聚合,例如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表,b,p,m,f就是根据相同的发音部位排列的。同样,词义的搭配,同义词的选择也反映出意义方面的组合和聚合关系。

七、八、汉语名词名词没有性、数、格等形态变化,我们可以用怎样的办法给汉语名词分出语法上的小类?请尝试给出一种分类,并说明理由。

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能起的作用,即词的句法功能分出的类。划分词类的标准有三个,1、形态标准

2、意义标准

3、句法功能标准 形态标准包括构形形态(例如重叠;)和构词形态(例如词缀。)印欧语系的语言形态变化丰富,具有相同形态变化的词功能往往也相同,可以以形态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准。如可以加-ed的都是动词。

意义标准把语法意义相同的词划成一类。语法意义是指词所具有的抽象、概括的意义,如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归为名词。不管是印欧语系的语言还是汉语都可以从意义上进行归类,只不过意义不能作为唯一标准。因为有些词汇意义接近的词语法功能却并不相同。如“忽然”和“突然”,两个都可以作状语,但“突然”除作状语外还可以作谓语作定语,是形容词,“ 忽然”则只能作状语是副词。

句法功能标准包括两个方面(1)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包括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2)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划分词类最根本的标准是分布,就是指语法单位所能出现、不能出现的所有组合位置的总和,具体说指,能够充当什么句法成分,能与什么性质的词组合等。这种“活动能力”就叫做语法分布。凡是能在同样的组合位置中出现的词,它们的句法功能相同,就可以归为一类。汉语名词不能从形态上进行归类,分布上名词都可以作主语和宾语,少数名词如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还可以直接作状语,一般的名词前不能加“不”或者“很”(不人不鬼、不男不女除外)一般名词都可以接受物量词的修饰,不接受动量词的修饰。给名词分类主要依据的是意义,可分类如下:

①人的名称:人 厂长 大夫 作家 儿童 老人 教师 ②处所名称:上海 故宫 沈阳 亚洲 ③时间名词:夏天 今天 早晨 上午 ④方位名词:上面 中间 东南 左边 ⑤具体事物的名称:钢笔 电脑 苹果

⑥抽象事物的名称:观点 和平文化 科学 愿望 理想

九、句法结构规则的递归性和层次性的关系

“递归性”是数学和数理逻辑的一个基本术语。它被引入到语言学中,指的是“重复使用同一条规则以便生成无限的新语句和无限长(在理论上可能的)的句子”的功能。也有人解释为“有限规则的无限应用”。同样的语法结构可以层层嵌套,同一条结构规则可以重复使用而不致造成结构上的混乱。递归性两种表现形式:

表现1:套合:从初始结构开始,自始至终重复运用同一条语法规则。表现2:联合:同一条语法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上间隔的重复使用。

组合的层次性从表面上看,句子是一个接一个的词组成的线性符号序列,实际上,它的内部组织是有层次的。语言中的句子,不管多么复杂,都是基本结构一层层套起来的组成的。递归性可以是同样的语法结构层层嵌套,造成的是成分的扩展,层次的增多,而同一规则的的重复使用,并不能增加语言结构的层次,只是使同一层次的并列成分增多了。

十、与英语对比,举例说说汉语语素的特点。汉语中绝大多数的词都是由词根构成的。古代汉语一个语素一个音节,一般一个语素就是一个词,后来为了弥补语音系统的简化,汉语逐渐用复音词来取代单音节词,复音词从中古开始在汉语中占据优势地位,原来的单音语很多都转化为单音节语素,汉语中单音语素占多数,复音语素多半是联绵词、叠音词或外来词。

汉语语素的组合能力很强,绝大部分语素是自由语素,可以单独成词,也可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但有一部分原来在古代可以独立成词的自由语素到了现代汉语中发展成需要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的黏着语素。如“民”“粹”“律”等。

汉语中的语素都是成词语素,缺少变词语素,基本没有什么形态变化。而英语中变词语素很多,像”ed””ing””s”等都是动词后可加的。形容词、副词、名词也都有专门的变词语素。汉语中的语素有一些从名词发展来的派生语素,如“阿、老、子、儿、头”等,但数目很少,所以汉语中的合在词以复合的居多,派生词较英语少得多。汉语中同音语素很多,英语中也有同音语素,但数目较少。而且汉语中复音语素也有同音的,英语则基本没有。

十一、结合具体语言事实说说如何区分词和短语。

词是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短语是两个或以上的实词的组合,是大于词而小于句子的语言单位。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短语又是由词构成的。三者密切联系,又有互相区别的界限。词和短语的区别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一、从语法结构上看,词具有现成性和定型性;短语则具有临时性和可扩展性。

词不论其音节多少,结构如何,都是作为一种现成的单一性的单位而用于造句的。短语则不然,它是临时组合的,且能够扩展。句法的规律只能作用于短语,不能作用于词的内部。例如:“新工人”可以扩展为“新的工人”、“新的女工人”,“光荣、伟大”可以扩展为“光荣而伟大”、“光荣和伟大”。但“工人”却不可以扩展为“工的人”、“工的女人”,“光荣”、“伟大”同样不可以扩展为“光和荣”、“伟而大”。

二、从声音形式方面来看,词的内部不容许停顿,而短语的内部则可以停顿。试比较一 下作为词的“东西”(指物件)和作为短语的“东西”(指东边和西边)。前者的读音(dōngxi)结构是固定的,“西”读轻声,中间不停顿。而后者中的“西”不读轻声,语法结构也不很固定,中间允许停顿,也可以说成“东和西”。所以说像“木箱儿”、“胶轮儿”是词,而“木头箱子”、“胶皮轮子”是短语;“支书”、“共青团”是词,而“支部书记”、“共青团员”则是短语。

区别词和短语的方法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插入扩展法”。

如果一个语言单位插入别的语言单位使它扩展后,不改变原来的意义,这个语言单位就 不是词,而是短语;如果意义改变了,或者没有意义了,就是词,而不是短语。譬如,“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中的“红花”、“绿叶”就可以插入“的”或“颜色的”,扩展成“红颜色的花”、“绿颜色的叶”,意义没有发生变化,这句话中的“红花”和“绿叶”就是短语。而“红花是一种名贵的药材”中的“红花”,如果插入“颜色的”,意义就变了,所以这句话中的“红花”是词,而不是短语。同样的道理,作为一种工具名称的“拉手”是词,而表示一种动作的“拉手”则是短语。

十二、自己举一个例子说明什么是词义的模糊性。它会影响交际吗?为什么? 模糊性——一个词的意义所指的现象大致有一个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词义中有一部分是具有模糊性的。也有一部分并不具有模糊性。此外,还有大量的科技术语,也都是精确的。词组和句子中也有一部分的意义是模糊的。原因在于现实现象是复杂的而且往往是连续的,用离散的语言单位“词”对这种现实现象的切分也只能是大致的,不可能做到丁是丁,卯是卯。比如,我们在说“张三个子高。”时,高是一个大致的范围,如果要求词义非得像术语那样丁是丁,卯是卯,身高六尺三寸才能说“个子高”,六尺二寸就不行,年满六十才能说“老”,五十九岁半就不行,那交际就难以进行了。

语义的模糊性不会影响交际,反而是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虽然词义具有模糊性,但词义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中心和典型是较清楚的。语言中的词义能被人理解。高在中国人中,1米八以上绝对算高了,1。6米肯定是矮子,至于1。75米那就见仁见智了。

十三、文字和图画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成为文字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图画在古时候也是用来记事的一种重要方法。图画记事只是帮助记忆,传达信息 的手段,有很大的随意性。只有当事人才比较清楚所表述的内容,因此不是记录

语言的书写符号,不具有文字意义。但是,图画记事较之实物记事前进了一步,是实物的替代物,有一定的象征性,概括性,能记录较复杂的内容。图画记事为

文字的出现奠定了初步的基础,记事的图画是文字的前身,而实物记事与文字的 产生没有什么关系。

判定文字系统已经产生,有三个基本的条件。

第一,具有数量足够多的与某种语言里的语素或词相对应的小图形,这些小图形 可以按这种语言的音读出来;

第二,这些小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所表达的音义不变;

第三,这些小图形的排列规则足以反映这种语言说话时语素或词的排列次序,小 图形排列的顺序不同,所反映的语言单位的排列次序也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因 此不同。也就是说,文字形体所表达的信息一定是与某种语言的音义结合体及其 排列相对应的信息,而不是直接描画现实。

十四、既然所有文字都是既表音又表意的,为什么还有表音文字、意音文字的区别? 语言有大大小小的单位:语素、词、词组/短语、句子,它们都是大小不同的音义结合体。语言的语音层面也有大大小小的单位:音位、音节、音步等等,它们是大小不同的语音片段。文字是形体符号的系统,它也有大小不同的单位―大小不同的形体单元。任何文字系统都有一级单位对应于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比如汉文中的“方块字”和英文中的“(文字)词”。汉文中的“字”以一个方块的形体出现,几乎都对应于汉语中的音义结合体―语素。英文中的一个“词”,以前后有空格的一串字母的形体出现,对应于英语的音义结合体―词。从这一级文字单位来看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是无所谓表音文字或意音文字的区别的,因为这一级单位都是既表音又表意的。

与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相对应的那一级文字单位(字或文字词),还可以拆分为更小的形体单元。比如,英文的词可拆分为“字母”,汉文的方块字可拆分为“字元”(传统称为“偏旁”、“部首”),我们把所有文字的最小单元统称为“字符”。从字符的层级上看它们所对应的语言项,不同的文字的差异十分明显。英文的字符只与英语的音有关系,而与英语语词的意义无关。汉文的字符则有的与语素的意义有关,有的与语素的音有关。根据字符与所记录的语言的关系,可以把文字分为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

十五、举例说明文字对语言的适应性和文字的相对独立性。

文字对语言的适应性: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所以每一种文字,无论是自源的还是他源的,都有适应自己所记录语言的内在发展动力。例如,汉字之所以长期停留在方块字的阶段,与汉语的特点有密切关系。汉语的语词以单音节占优势,没有形态变化,缺乏词缀等附加语素。这些特点有利于保持音节—词根—形的书写体系

相对独立性:语言要求文字正确地记录它,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但文字和语言毕竟不是一回事情,用什么形体去记录语言,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相同的文字形式;如英法德等语言采用拉丁字母,而同一语言可采用不同的文字形式,像朝、越等国家原来采用汉子,后换用表音文字,这说明了文字对语言也有相对独立性。

十六、口语能否改革?书面语能否改革?文字能否改革?文字改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语言是不断发展的,经常产生一些新的成分和新的用法。其中有些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有些不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语言规范的任务,就是要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为语言的运用确定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来,加以推广,使之广泛地为人们的交际服务;而对于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成分和用法,应该根据规范的要求,妥善地加以处理。语言规范化的对象主要是书面语。“约定俗成”本身就是规范化的一个原则和标准。至于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在群众中又不是广泛使用的新成分、新用法,例如一些生造的词语,在它们刚出现的时候就应该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加以剔除,以保证语言运用的纯洁和健康。

十七、、举例说明语言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

语言作为由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构成的一个符号系统,其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各自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间呈现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某一因素发生了变化,就破坏了原有的平衡,其它因素也要相应地变化以达到新的平衡,这样就引起了语言的变化。

例如,语言作为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符号和符号之间必须保持有效的区别,如果语言符号的区别性受到破坏,就会引起语言系统的变化。如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那是因为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比较复杂,音位和音位的组合方式比较多,因而单音节词能保持有效的区别,但后来由于浊音清化以及辅音韵尾[m]、[p]、[t]、[k]消失等,使语音趋向于简化,语言中同音词大量增加,同时新词又不断产生,这就使语言符号的区别性受到影响,给交际带来困难,因此就需要有新的方式来解决由于语音简化所带来的矛盾。于是人们就用加长词的长度的办法来解决同音问题,用双音节词格局代替单音节词的格局。原来的单音节词变成了构词语素,如“想”变成了“想念、思想、想法”等,“袖”变成了“领袖、衣袖、袖珍”等。随着双音节词的产生,一个词内部两个成分之间在语音、语义上又产生了轻重、主次的区分,于是又出现了轻声、儿化、变调等语音上的变化。某些实词也词缀化了。如“子、儿、头”等,在古代汉语中都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但由于汉语构词的双音化,这些词逐渐虚化,变成了词缀,不但语音上发生了变化,而且意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盖子、看头”等词中的“子、头”语音上只读轻声,意义上也只作为名词的标志,只具有语法意义而不具有词汇意义了。由此可见,语言系统内部某一要素的变化都会

十八、举例说明为什么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会的发展是语言演变变化的原动力。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主要表现在:

(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统一、相互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如我国的战国时期是个社会大分裂的时期,诸侯割据,形成了社会的分化,因而形成了“言语异声”的局面。而两汉时期是中国社会对外交往较多时期,汉语中的外来词也是吸收最多时期之一。再如,捷克斯洛伐克,原来讲捷克语,后来分裂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捷克仍然讲捷克语,而斯洛伐克则讲斯洛伐克语。其实斯洛伐克语只是捷克语的一种方言而已。由此可见,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2)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作为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必须适应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交际需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改变,人类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化,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这些都要求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反映这些变化以适应交际的需要。如近二十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汉语中增添了很多新的词语。如“电脑、彩电、股票、网络、手机、网友、网迷、网吧、黑客、电子邮件、沙发、巧克力、特区、抢滩、vcd、dvd”等一大批新词以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们日常交际的需要。由此可见,语言作为社会现象和交际工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原动力。

十九、谈谈语言演变的和渐变性不平衡性的关系。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这些特点是由语言的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语言是社会的每个成员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交际工具,它存在于群众之中,存在于不间断的使用之中。与社会生活关系如此密切的语言不能老是处在花样翻新的变动之中。这样的变动非但没有必要,而且也不可能。语言是全社会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交际工具,不能像机器那样停止运转,进行大修。稳固和变化这两个对立的要求都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允许突变。不平衡性,外部原因——语言在不同语言社团中进展速度快慢不同,内部原因——语言各要素的变化速度不均衡。语言系统各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联系的密切程度有很大的不同: 词汇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所以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其实词汇系统内部演变也体现出不均衡:基本词汇——相对稳固,一般词汇——变化较快)相比之下,语音和语法与社会发展联系不那么直接,因此就稳定得多。语音、词汇、语法各系统内部的变化也是不平衡的。如语法中格的范畴,古英语名词、代词和形容词都有主格、宾格、属格(又称所有格)、与格和工具格五种。发展到现代英语,代词还保留三种格:主格、宾格和属格(如i、me、my);名词则只剩下两种格:通格和属格(如john和john’s)。同一语言现象在不同地区的变化速度和方向可以不一样。如古汉语有八个声调,其中入声在今天的北方方言区中已经基本消失了(晋语除外),但在吴方言、粤方言等南方的方言区中还存在。

语言演变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这两个特点,使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既能随时满足新的交际要求,又能维持稳固的基础,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二十、谈谈语言接触和语言分化的差异与联系

一种语言内部分成几种不同的方言,或者这些方言进而分成几种不同的语言,这种现象,叫做语言分化。语言分化的原因:社会的分化。社会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会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导致社会内部分隔甚至分裂。分隔开来的各部分之间的交际减少甚至消失,而各个部分之间的交往要相对频繁,这样,它们在语言使用上会出现出现各自不同的特点,彼此变得不同,久而久之,同一种语言就会分化成不同的方言。如果社会分裂成不同的社会,同一种语言就可能分化成不同的语言。

语言的社会属性决定了语言发生接触的前提条件是社会接触,从根本上说是使用语言的人之间的接触,由于人接触到了不同语言,也就是不同的表达方式,随之产生了改变自己语言习惯的需求。社会接触有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程度,这样就造成语言接触的不同。

语言接触可以分为五种主要类型: 1.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如果不同的社会、民族在地域上不相邻,接触上也只有一般的贸易往来或文化交流,则语言的变动就只限于吸收对方语言中有而自己语言中没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名称,也即只有文化层面的、为数有限的借词。

二十一、举例谈谈语言演变过程中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相互影响。

语音的变化很齐整,可以用“规律”的形式表达出来。音位的演变以区别特征为单位,某一区别特征的变化不只涉及一个音位,而且会涉及同一聚合群中具备这一区别特征的其他音位。语法的演变结果包括组合规则的演变 和聚合类的演变。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互有联系,一类的演变可能引起另一类的演变。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古代汉语代词作宾语前置:忌不自信 子孙是保 寡人是问 ;现代汉语宾语不再前置于动词,用于复指的代词“是、之”这个小类就也不复存在了,语法聚合类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发展。聚合规则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形态的改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语法范畴的变化。原始印欧语富于形态变化,据拟测,名词有三个性、三个数、八个格的变化,因而有性、数、格的语法范畴。这些形态变化在现代英语中基本上消失了,只有一些留存的遗迹。名词的性的范畴已经消失;数的范畴剩下单复数的对立,双数已经消失;格只在表示有生物的名词中还剩下一个属格的形式-'s(如people's,student's)。代词中还保存着三个格(如he,him,his)。

汉语缺少形态,它的语法聚合规则的变化和许多欧洲语言有不同的趋势。古代汉语表示行为的量是把数词放在动词前面作状语,如:三请诸葛 七擒孟获 八拜之交 先秦汉语中还很少有这一类词,它们在两汉开始兴起,到南北朝时期就大量使用了。动量词这个词类产生以后,上例就变成“三次去请诸葛,七次擒孟获”,数词除了在一些仿古句子中就不能直接放在动词之前了,聚合关系的变化引起了组合关系的变化。

二十二、从语音、语法、词汇三个方面谈谈语言演变的规律性问题。

语音的变化很齐整,可以用“规律”的形式表达出来。音位的演变以区别特征为单位,某一区别特征的变化不只涉及一个音位,而且会涉及同一聚合群中具备这一区别特征的其他音位。语音演变的几个明显的规律性特点 第一,变化有一定条件的限制。浊音清化的条件限于口音、不涉及鼻音和 边音,更与元音无关;其中浊塞音和浊塞擦音清化时还按声调的平仄而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第二,时间性。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段时期中起作用,过了这一时期,即使处于同样的条件下也不会遵循原来的规律发生语音变化。例如:现代宁波方言的/ki/、/khi/等音位组合是在腭化规律起作用的时期以后产生的语音现象,所以不受这一规律的支配。第三,地区性。语言的演变是像波浪一样从一个中心向外扩散的,而且扩散有地域的限制,所以音变只在一定的地域中进行。例如:浊音清化的规律在北方话系统中是普遍其作用的,而在吴语区和湘语区则仍保留原来的浊音,并没有发生清化的现象。语法演变包括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演变和语法演变中的类推作用。

1、语法组合规则的演变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

例如:随着语言的发展,印欧系语言大多由“宾-动”型变成了“动-宾”型。从先秦的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宾语的代词放在动词之前变为放在动词之后。偏正结构在完全定型以前,经历了一个“偏正”、“正偏”并存的阶段。

2、语法聚合规则的演变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发展。原始印欧语富于形态变化,据拟测,名词有三个性、三个数、八个格的变化,因而有性、数、格的语法范畴。这些形态变化在现代英语中基本上消失了,只有一些留存的遗迹。名词的性的范畴已经消失;数的范畴剩下单复数的对立,双数已经消失;格只在表示有生物的名词中还剩下一个属格的形式-‟s(如people‟s,student‟s)。代词中还保存着三个格(如he,him,his)。至于第三人称单数的性的区别(he、she、it)已和自然性别一致,不起语法作用。汉语缺少形态,它的语法聚合规则的变化和许多欧洲语言有不同的趋势。拿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比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词的句法功能比古代确定,词类的界限比古代清楚,特别是在历史发展中出现了特有的量词;二是开始出现构词词缀(-子,-儿,-头等等)和表示类似体的意义的构形语素(-了,-着,-过)。

3、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但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做类推作用。

例如:英语swell(膨胀)的过去分词原先是swollen。由于绝大多数过去分词的形式是在词干后加-ed,这就形成了一股力量,把不规则的swollen也拉到和规则的行列里来。类推作用铲除了这个例外,让swelled代替了swollen。汉语代词宾语从前置变成后置,也是类推作用的结果。古汉语中,“动-宾”是占优势的结构格式,“宾-动”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在发展的过程中,“动-宾”替代了“宾-动”。从演变结果看,词汇无非是新词产生、旧词消亡和词语替换,词义无非是扩大、缩小和转移。从演变原因看,词汇和词义的演变都与三个因素有关:社会的变化,系统内的聚合或组合关系的制约,语音、语法等其他子系统的相互影响。词语的替换要受到词汇聚合关系的制约。词语的替换往往不是孤立地发生的,有不少的替换相互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我国古代关于人的某些肢体、器官的名称与其他动物的有关名称是不同的,后来在词汇演变中,在这些相关的语词之间发生了有的扩大使用范围、有的废弃不用的变化。口、肤、肌——嘴、皮、肉 ;毛(兼用于人、兽)——羽(鸟毛)

创制新词的方式,与语音、句法等其他子系统有关系。南北朝之前,单音孳生法为主; 南北朝开始,词根的复合法逐渐占优势。复合双音词占据优势的一个原因是,魏晋之后汉语的语音系统大大简化,许多原来不同音的词魏晋之后变得同音了。为了使语言能有效地表达思想,避免同音混淆带来的歧义,汉语在发展过程中就用复音词来替换单音词。词义的演变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词义演变的结果,主要有三种情况。

扩大。例如:江、河、菜、墨水、arrive。缩小。例如:丈人、坟、瓦、meat、deer 转移。例如:涕:泪 鼻涕。封:土堆 封闭 走:跑 行

引起词义变化的因素很复杂,总的说来,现实现象的变化(如坐、运动、灯),人们对现实现象认识的发展(电、思、水、鬼火)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快-慢)组合关系变化的影响都可以引起词义的发展。

语言学概论 试题篇四

1.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错误 2.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与思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正确 3.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错误 4.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正确

5.人类选择语音而不是色彩、手势作为语言符号的形式,是因为语音比较好听。错误

6.语言符号的约定俗成是指语音形式和意义的结合是社会成员共同规定的。正确 7.“我和他没有共同语言”,这里的语言不是指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正确

8.没有内容,符号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所以,符号的内容比符号的形式重要。错误

9.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形成,对社会全体成员就有一种强制性。正确 10.“学习英语”中,“学习”和“英语”之间的关系是组合关系。正确 1.普通话声母h,国际音标用符号[x]表示。正确 2.普通话声母x,国际音标用符号[s]表示。错误

3.普通话音素[i]的发音特点是舌面前、高、圆唇元音。错误 4.音素[o]和[u]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同,其它方面都一样。正确 5.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不受任何阻碍。错误

6.两个音素属于互补的关系,那么这两个音素就属于不同的音位。错误 7.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正确

8.普通话“洗”这个音节的声母,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使用同一个字母记录。错误 9.普通话音节“可”的声母是辅音,国际音标用符号[k‟]来表示。正确

中的字母a,其发音特点相同,属于同一个音素。错误 11.发音时,呼出的气流经过口腔要受到阻碍,这样的音素叫做元音。错误 12.汉语各个方言都有声调,声调是由音高的变化形成的。正确

13.“豆腐”一词在实际发音中,语音形式变化成了[touf],这种语流音变现象叫做异化。错误

14.拉丁字母b在国际音标和汉语拼音中都表示同一个音素。错误 15.口腔中最为灵活的发音器官是舌。正确

16.音素根据发音特点可以分为两类,普通话的声母就是由辅音充当的。正确 17.普通话音位[p]和[t]的区别是发音方法不同。正确

18.在发音器官中,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是主动发音器官。正确

19.两个音素具有对立的关系,它们就属于同一个的音位。错误

11.20.一个音素的发音特点是双唇、浊、鼻音,这个音素用音标[m]表示。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下列各种各样的说法,(c 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本质的,符合逻辑的)不正确。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a.语言系统中把语言材料组织起来的规则可以说是无限的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b.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有不同的特点。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b.人类能说什么样的语言的能力是天生的,与动物不同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c.语音和意义是语言符号不可缺少的构成元素。

6.从组合关系看,句子(c)与其它三类都不相同。a.小王跑得快。b.小张跳得高。c.小于觉得累d.小刘打得好。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d.组合关系的作用在于类推句子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b.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9.下列各组词语,只有(c)组没有组合关系。c.一个 衣服

10.语言符号和其它符号相比较,二者的共同特点是(d)。d.任意性 11.语言符号具有二层性,二层性的核心是(c)。c.以少驭多 12.大家平时学习语言学概论遇到的疑难问题应该到(a)论坛发帖子。

a.日常答疑

13.本课程提供了一些专题论坛,要研讨有关语文知识,可以进入专题论坛是(b.语文大观园 14.本课程教学辅导栏目提供了语言学概论网络课件,课件一共包括(个栏目。

15.语言学概论论坛中每条帖子上面都有一些功能按钮,其中有一个“编辑”按钮,下面描述其功能正确的是(a.修改你自己已经发表的帖子要使用这个按钮)。

1.用严式国际音标给汉字注音,只有(b.产持吹吃抽)组要用到音标符号[

]。d.四2.用严式国际音标给汉字注音,只有(d.盖反外丹抬)组要用到音标[a]。3.(c.m n l)组字母表示的音素,汉语拼音与国际音标是一致的。4.普通话声母b,国际音标用符号(b.p)表示。

5.普通话音素i和u的区别从语音四要素看是(d.音质)不同。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音位是对具有互补关系的几个音素的归纳。)。7.在下面两幅元音舌位图中,代码①代表两个不同的音素,国际音标分别用字母符号(d.)来记录。

8.一个元音的发音特点是“舌面前、次低、不圆唇”。根据描述,下面舌位图(b)中,代码①表示的位置正确

9.对元音[y]和[u]在发音上的某些特点的描述,(c.圆唇与否相同)是正确的。10.下列几组国际音标代表的音素,只有(a.[s]-[z])组是清浊对立的。11.用严式国际音标给句子“我们的明天比蜜甜”注音,完全正确的是(c.)。12.下面对音素的发音特点的分析,(c.[a]是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是正确的。

13.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c.音素)。14.国际音标是以(c.拉丁字母)为基础制订的。

15.汉语拼音中的ü、c、h,国际音标分别写作(b.y ts„ x)。

16.下列说法,(a.在汉语中,音高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是正确的。

17.对发音器官功能的描述,(b.舌头的活动,起了调节共鸣器形状的作用。)是正确的。

18.关于元音和辅音的区别的描述,(c.发辅音气流受阻,发元音气流不受阻。)是正确的。

19.下列说法只有(d.音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是正确的。20.下列各组元音区别的描述,(a.i和y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同。)是错误的。1.词尾和词缀的本质差别在于词缀的位置不固定。错误

2.“拖鞋、卷烟、卧铺、天蓝、火热”都是偏正式合成词。正确

3.英语动词的过去时是在动词后面加上词缀ed构成,但是cut仍然使用原形。正确

4.由两个语素构成的词,肯定就是复合词。错误 5.由两个语素构成的词,肯定就是派生词。错误 6.由两个语素构成的词,肯定就是合成词。正确 7.由两个语素构成的词,肯定就是单纯词。错误 8.词组是交际中最基本的表述单位。正确

9.英语没有词尾,汉语词尾很多,二者有很多区别。错误 10.现代汉语的词汇中派生词占绝大多数。错误

21.基本词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而像“我、他、啊、吗、从”这类词都没有能产性特点,所以不是基本词。正确

2.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口语的规范发展有积极作用。正确 3.语言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语言中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错误 4.语言的分化和统一都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正确

5.任何一种语言的共同语,都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正确

6.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融合,主要取决于操这种语言的民族是否居于统治地位。错误

7.洋泾浜不同于克里奥耳语,二者的使用范围和发展结果都不一样。正确

8.“江”古代专指长江,今天泛指所有的江河,这种变化就是词义的转移。错误 9.多义词有多项意义,但是在一个具体的句子中一般只有一项意义。错误 10.语言发展具有渐变性特点,所以产生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错误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组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

2.对英语单词“workers”的分析,()是正确的。 和er都是构词语素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4.下列说法()是正确的。c.“变化、广义、扒手、左手”都是复合词 5.下列词组只有()没有歧义。d.两位代表提的建议 6.下列句子符合英语语法规则的是: are a student.7.“john is reading the newspaper”变成被动语态是: newspaper is being read by john.8.下列句子有歧义的一句是:b.那里的杜鹃很多

9.下列()组合成词的构造方式是支配式。c.围嘴 围脖 10.下列各种说法只有()是正确的。c.英语单词read的过去分词形式是readed,,即在后面加上词尾构成。

11.下列句子的层次分析,只有()正确。c.我 们 伟 大 的 祖 国 歌 甜 花 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 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偏 正 联 合 |_______||_____| 偏 正

12.下面的词组只有()是句子“我们热爱我们伟大祖国壮丽的河山”的结构成分。a.我们热爱

13.对句子“i gave him many reder flowers yesterday”的有关形态变化表示的语法意义的分析,()是正确的。s的形态变化表示复数 14.英语名词的复数的语法意义一般是加上词尾s或es表示,但( man leaf woman)组词不能这样类推。

15.从语法结构类型看,汉语属于()。a.孤立语 16.从语法结构类型看,英语属于()。c.屈折语 17.下列语素汉语中没有的一类是()。b.词缀 18.下列短语第一层次的分析,只有(c.)不正确。几封群众的来信

|_________||____|

19.“我打破了杯子”这个句子,可以变换为多个同义句式,但是(b.我把杯子洗干净了)不符合句式变换的要求。

20.对句子“i bought many things last week”的词形变化的分析,( 表示过去时的语法意义)是正确的。

1.“上帝”“天堂”“妖怪”“神仙”等词的词义是()。d.对现实现象的歪曲反映 2.下列反义词之间属于非此即彼的一组是(d.生—死)。

3.就下列词语来看,只有()组中的汉字全都能独立地表示语素。a.山峰 音乐 事理 委员

4.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是()。c.社会的发展变化 5.在一种语言内部划分地域方言时的依据主要是()。d.语音 6下列各组词只有()是意译词。

c.西装 篮球 胡瓜

7.下列说法只有______不正确。a.“啊、吗、呢”这些词没有构词能力,不是基本词。

8.下列词义的变化,______属于词义的缩小。a.“meat”原指菜肴,现在指荤菜。9.下列说法只有______是错误的。c.混合语只限于某社会集团使用,缺乏广泛性。10.下列说法只有______正确。d.“尼姑”、“和尚”、“玻璃”是借词。

11.“天子”、“驸马”、“丞相”等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这种变化是d.词语的消亡______。

12.下列各种说法只有______是错误的。d.“啊”、“在”、“了”没有构词能力,不是基本词

13.下列说法只有______是错误的。b.洋泾浜和混合语可以作为母语让孩子们学习

14.下列说法只有c.语言发生融合,不同的民族必须形成杂居局面______是正确的。

15.“戏子”、“邮差”等词语在现代汉语中改用“演员”、“邮递员”,这种变化是__ b.词语的替换____。

语言学概论 试题篇五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

一、选择题: 1.抽象思维的能力和灵活的发音能力相结合,表现为 [ ] a.聪明的才智 b.潜在的能力 c.人类的语言能力 d.超级智慧 2.语言是一种 [ ] a.自然现象 b.个人现象 c.社会现象 d.正常现象

3.语

法的组

合规

[ ] a.词法和句法 b.构词法和语法范畴 c.句法和形态 d.内部屈折和词序 4.在语言学中,“pidgin

[ ] a.鸽子 b.洋泾浜 c.商业 d.外来语 5.英语的 beer,汉语译为“啤酒”,这种类型的外来词叫做 [ ] a.音译 b.意译 c.音译加意译 d.仿译 6.把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写成“他”、“她”。[ ] a.表示性的范畴 b.表示格的范畴 c.并不是表示性的范畴 d.表示体的范畴 7.汉藏语系诸语言表示语法关系多用(),这是它们在结构类型上的共同特点之一。[ ] a.声调 b.重音 c.词序和虚词 d.词的形态变化 8.现代汉语的“葡”和“玻” [ ] a.两个都是词 b.两个都不是词 c.前一个是词,后一个不是词 d.后一个是词,前一个不是词 9.藏语、维吾尔语、法语三种语言所属的语法结构类型按次序是 [ ] a.粘着语―屈折语―孤立语 b.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 c.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 d.屈折语―孤立语―粘着语 10.[p‘]、[t‘]、[k‘]football,汉语译为“足球”,这种类型的外来词叫做 语言学和 语言学。5.语言符号具有 和 的特点。6.任何符号,都是由 和 两个方面构成的。7.词的组合有五种基本类型,例如“火速准备”是,“我们努力”是。8.我们可以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成三类,如happinesses中,es 是,ness是,happy是。9.汉语音节可分为、和 三部分,其中 又可以分为韵头、韵腹、韵尾。10.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就是。11.辅音的发音特征是由 和 决定的。12.多义词有多项意义,最初的那项意义叫,离开上下文人们就能知道的意义叫。13.文字的特点要受 特点的制约。14.、和全民性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15.“戏子”现称“演员”,“金陵”现称“南京”,这属于词语的。

三、名词解释: 1.聚合关系[?](2)[a](3)[?](4)[?](5)[x](6)[p‘](7)[m](8)[ts](9)[y](10)[e](11)[b](12)[n](13)[f](14)[k](15)[o](16)[a](17)[l](18)[](19)[](20)[?](21)[](22)[](23)[p](24)[i](25)[](26)[](27)[](28)[](29)[?](30)[] 2.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句子的句法结构层次及关系。昨天小王看了一部有趣的法国电影。3.用变换的方法区分下列句法多义的句子。支持的是党委王书记。4.指出下面的词哪些是借词,哪些是意译词,哪些是仿译词①激光②黑板③芭蕾舞 ④电话⑤克隆①咬死了猎人的狗 ②没有出院的病人 ③读好书 ④我们五个一组

五、简答题: 1.词义演变的结果有哪些?试举例说明。2.人类语言和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如叫喊、舞蹈等)有何本质区别? 3.简要说明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异同。4.谈谈语言和言语的关系。5.划分和归并音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6.谈谈语言和思维的关系。7.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既然语言符号有任意性的特点,为什么对于使用语言的人又具有强制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a 4.b 5.c 6.c 7.c 8.b 9.b 10.c 11.b 12.b 13.c 14.b 15.c 16.c 17.b 18.d 19.a 20.d

二、填空题: 1.中国 印度 希腊-罗马 2.时位 重位 3.词语的替换 词义的演变 4.共时 历时 5.任意性 线条性 6.形式 意义 7.偏正 主谓 8.词尾 词缀

词根

9.声母

韵母

声调

韵母 10.音位 11.发音部位 发音方法 12.本义 中心义 13.语言 14.一般性 模糊性 15.替换

三、名词解释: 1.聚合关系19世纪初期,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那些具有共同历史来源的语言间的亲属关系及其历史演变的语言学科,它使语言学成为独立的学科。6.克里奥耳语:又叫“混合语”。指在特殊的社会共同体里,经过洋泾浜化后扎下根,后来它成为某一地区人民的主要交际工具,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母语。如海地语、牙买加语。7.孤立语:孤立语最突出的特点是缺少形态变化,主要特点:第一,词序严格。第二,虚词十分重要。第三,复合词多,派生词少。汉语是孤立语的典型代表。8.自由变体即没有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就是说在有些语言或方言中,处在同样位置上的几个音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例如武汉话的[n]和[l]可以互换,它们是自由变体。9.借词也叫外来词,就是指音、义都借自外语的词。如“沙发”引自英语的sofa。10.条件变体是有各自出现条件的变体,也就是指一个音位因受语音环境的制约而表现为若干个不同的音素,它们出现的语音环境是互补的。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果它们在语音上又相似,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11.内部屈折是利用词根语素语音的部分变化来造成词形变化的方法。如tooth―teeth。12.复综语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粘着语。其突出特点是词和句子合二为一。一个词往往由好几个词缀粘合而成,这些词缀同时代表了不同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这种结构类型多见于美洲印地安人的语言。13.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是最重要的辅助与扩大有声语言交际作用的工具。文字有形、音、义三个方面,其中“字形”是文字所特有的,文字是用“形”通过“音”来表达“义”。14.隐喻是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例如“碟”原本指“一种盛食物的器皿”,现在我们可以用“碟”指“飞碟”、“光碟”等,这是一种形状上的相似。15.仿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使意义和构词形式与原词相对应。如汉语词“黑板”源自英语的blackboard。

四、分析题: 1.用文字描写下列元音或辅音的发音特征。(1)[?] 舌面前半高圆唇(2)[a]舌面央低不圆唇(3)[?]舌面央中不圆唇(4)[?] 舌面后浊鼻音(5)[x]舌面后清擦音(6)[p‘]双唇送气清塞音(7)[m] 双唇浊鼻音(8)[ts]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9)[y]舌面前高圆唇(10)[e] 舌面前半高不圆唇(11)[b]双唇浊塞音(12)[n]舌尖中浊鼻音(13)[f] 唇齿清擦音(14)[k]舌面后不送气清塞音(15)[o]舌面后

最新语言学概论 试题(五篇)相关文章:

最新语言文字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精)

最新语言文字年度工作计划(五篇)

最新语言文字工作个人总结(十四篇)

最新语言学概论 试题(五篇)

最新语言狐假虎威教案(十五篇)

最新语言文字工作汇报总结(十四篇)

最新语言等太阳教学反思(4篇)

最新语言文字规范化内容通用

最新语言春天的故事教案中班(十六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最新语言学概论 试题(五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lunwen/biyeluwen/16862571941806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