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免费论文 > 毕业论文 > 语言学概论简答题(5篇)

语言学概论简答题(5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语言学概论简答题(5篇)

微信扫码分享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言学概论简答题篇一

1.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答: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2.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答:(1)符号和语言,“能指”和“所指”。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而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答: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有了组合、聚合关系,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不可分割。

4、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口语和书面语中基本的语言成分也就是基本的语汇和语法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基本一致的。

5、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而含有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只能属于言语。

6、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主要特点?

答:语言符号的主要特点是任意性和线条性。1)任意性。语言符号是音义结合体。音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也就是说,它们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完全是使用语言符号的社会自然形成的习惯。2)线条性。指在交际中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延伸,决不能在同一时间里说出两个符号。

7、什么是语言系统的相对封闭性和相对自主性?

答:相对封闭性是指整个语言系统是在封闭状态下运转的,在一般情况下不依赖外界因素的支撑,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相对自主性就是语言系统内部的现象和现象之间的规律都可以通过语言系统本身来加以解释,而不需要向外界去寻找解释的理由。

8、语音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学科,它的任务是研究语音在“发音—传递—感知”过程中的竽、物理和心理特性,分析语音的各种要素的社会功能,彼此之间的结合关系,以及语音系统的构成和发展演变规律等。

9、基本语汇的特点和主要类别有哪些?

答:特点是:一是产生的历史长,二是使用的范围广,三是构词能力强。汉语的基本语汇包括那些表示自然现象和事物的词,如“天、地、人、火”等;表示生产和生活资料的词,如“刀、车、船”等;表示基本的动作行为和性质状态的词,如“走、谁、吃”等;表示时令、方位、数量、指代、亲属关系的词,如“年、月、南、上、下、我、父”等;此外很多虚词,如汉语“了、着、的、吗”等,也属于基本语汇。

10、通用语汇和专用语汇是什么关系?

答:首先,二者的使用范围是不同的,通用语汇在全社会都普遍使用,而专用语汇只在某些领域被一部分人使用;但是,二者之间也并非截然对立,一方面所有专业、行业中也都要使用通用语汇,另一方面有很多科技术语或行业语也往往有可能转化为通用语汇。

11、常用语汇与基本语汇的关系?

答: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因为基本语汇根据的是词产生的历史、使用范围和构词能力,常用语汇只是根据词在一定语言中出现的频率。然而,这两个概念也有很大的一致性;这两者涵盖的范围差不多。换言之,一个词如果是最常用语汇,那也就一定有资格称为基本语汇,反之基本语汇在某种意义上也就应该是最常用的语汇。

12.简答语音中最基本的要素。

答:从物理学角度看,语音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要素。音质是最基本的要素,因为它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影响音质的三个因素有:(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语音中的音质也取决于上述三方面的因素,即(1)声带振动不振动,这是发音体方面的因素。(2)肺里呼出的气流所碰到的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这是发音方法方面的因素。(3)肺里呼出的气流在什么部位受到阻碍,如果没有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都会造成共鸣腔的不同形状。13 简答语音的本质属性体现在那些方面?

答:语音的社会属性首先体现为:语音与语义的结合由社会约定俗成,离开了社会的约定俗成,就没有语言的产生,也就没有语音的存在。语音的社会属性还体现为语音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14、简答国际音标与音素之间的关系。

答:国际音标是由国际语音学会制定、用来标写世界上各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的标号。它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可见,它与音素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

15、简述元音分类的依据。答:(1)可将元音按舌头起作用的部位分为舌面元音与舌尖元音两大类。(2)舌面元音内部又依舌位的高低或口腔的开闭分为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等;依舌位前后分出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依唇形的圆展分为圆唇元音和不圆唇元音。(3)舌尖元音内部又按舌尖的不同状态分为舌尖前元音、舌尖后元音和卷舌元音。(4)元音内部又可根据软腭升降的情况把它们分为口元音和鼻化元音两类。16.论述音位的性质(特征)。答:(1)音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音位的这种区别意义的作用叫做“辨义功能”。(2)音位不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且是具有这种辨义功能的最小的语音单位。(3)音位是由一组彼此差别没有辨义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音类。(4)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总是特定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超语言或超方言的音位。17.音位的划分。

答:音位从构成材料上看,可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音质音位”。通过音高、音强、音长来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包括利用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调位”、利用音强等方面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重位”和利用发音长短来区别意义的“时位”。

18.简答“对立关系”与“互补”关系。

答:音素之间存在着两种重要的关系,一是“对立关系”,一是“互补关系”。对立关系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它们的差别会引起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改变,进而区别语素或词的意义。互补关系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而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19.简答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

答:音位是从具体音素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功能音类,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音位是用来概括反映一组音素的辨义作用的功能单位,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各种语音环境里的实际发音。20.解释“音位的区别特征”。

答: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就叫做音位的区别特征,也叫区别性特征。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相互区别,形成对立,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联系在一起,聚合成群。21.音位与音素的区别。

答:音位与音素的区别表现在:(1)划分角度不同。音素是从人类语音的音质上着眼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两个音若音质不同,就是两个不同的音素。(2)划分范围不同。音素是从人类的语言所能用到的全部语音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音位则是在某种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22.简答复元音与几个相连的单元音的区别。

答:复元音的几个成分同属于一个音节,发音时发音器官只有一次肌肉紧张;相连的单元音则各自分属于不同的音节,发音时有几个元音就有几次肌肉紧张;复元音是一个整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连续滑动的,元音的音质是不间断地逐渐变化的,中间会产生一连串的过渡音。几个相连的单元音是彼此独立的整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跳跃式的,元音的音质是突变的,中间没有过渡音。23.简答汉语普通话的音节结构特点。答:(1)汉语普通话具备v、c-v、v-c、c-v-c这四种音节结构的基本类型,但是汉语普通话的音节中不允许出现两个或几个辅音相连的辅音群。(2)普通话的闭音节中的收尾辅音-g只能是鼻音。(3)普通话音节中的元辅音最多不超过四个。24.简答语汇的性质和特点。答:(1)语言在产生时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任意性和理据性是统一的:任意性是语汇得以产生的途径,理据性是语汇不断丰富的手段。(2)语汇在表达上既有普遍性又有民族性。语汇的普遍性和民族性是统一的:语汇的普遍性使得各种语言的语汇能表达大量共同的概念,而民族性则使得某种语言的语汇又能体现一些独特的认识。(3)语汇在变化中既有活跃性,又有稳定性。语汇的活跃性和稳定性是统一的:活跃性使得语汇的个体元素不断增加和更替,这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的变化的需要;但稳定性又使得语汇的基本成分和整体系统保持固定和平衡。25.简答语汇的作用。

答:就语汇在每一种语言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我们平时说话、写文章,都是先由一个个的词组成句子,再由句子组成段落、篇章的。所以,语汇在语言构成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没有语汇就没有语言。

26.论述一般语汇与基本语汇的关系。

答:语汇中基本语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语汇。一般语汇的特点是不为全民常用、使用范围窄、产生历史较短、构词能力较弱。一般语汇所包含的词的数量大大超过基本语汇的数量,内容也非常复杂。一般语汇对社会的变化很敏感,社会的发展变化首先反映在一般语汇中。一般说来,新词、古语词、外来词及行业用语、科技术语、方言俚语等都属于一般语汇。基本语汇和一般语汇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般语汇中大量的词都是在基本词的基础上构成的,反过来,一般语汇又不断地充实基本语汇。27.简答汉语同音词产生的原因。答:汉语同音词产生的原因是:(1)语音偶合,汉语汉字数量多,但汉语普通话音节数量少,会造成语音相同。(2)历史音变。在历史上本不同音的词,随着语音的发展演变成为同音。(3)词义分化造成。28.简答同音词与同形词的关系。

答:同音词指语音相同的词,同形词指字形相同的词,它们的关系主要有三种情况(1)同音不同形;(2)同形不同音;(3)同音又同形。29.简答单纯词与单音节词的关系。

答:单纯词与单音节词,不是相同的概念,它们的划分角度不同,单纯词是从语素角度划分出来的,是指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单音节词是从音节角度划分出来的,是指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30.简答汉语语素的类别系统。答:(1)把语素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成词语素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直接形成为词,即可以单用的语素。(2)把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不自由(黏着)语素”。自由语素指某种语素既可以单独形成词,有时又可以单独说出来。因为是虚词,所以永远不能单独说出来,这就是黏着语素。(3)把语素分为“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定位语素指的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的位置是固定的,或者总前置,或者总后置。不定位语素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位置不固定的语素,它们既可以前置,又可以后置。(4)把语素分为“实义语素”和“虚义语素”。实义语素就是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或说本身直接负载了词汇意义的语素。虚义语素就是一般不具有实在词汇意义的语素。31.简答语素、音节与字符之间的关系。答:语素、音节与字符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汉语中语素大多数是单音节形式,书面上用一个汉字记录,三者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一般而言,一个语素就是一个音节,一个汉字。但是语素、音节、汉字又属于不同的范畴,语素是语汇单位,音节是语音单位,字是文字单位,因此将三者合起来看,就不成简单的对应了。

32.简答后缀语素与词尾语素的区别。

答:后缀语素与词尾语素有共同点,他们都不能单独成词。但二者又有所区别:从表意功能的角度看,后缀一般可以表示附加性的词汇意义,这是一种词汇意义。而词尾只表语法意义,而不表示什么词汇意义。33.简答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的形式和作用。

答:词根语素简称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主要词汇意义由它体现出来。词根语素都有一定的实在意义,与别的语素一起构成合成词时,也负载最主要的词汇意义。词缀语素又叫构词语素,构词语素位置固定,不作为词的主干部分,但又参与构造不同意义的新词。词缀语素也有某种意义,但一般不如词根语素的意义实在,而往往是一种抽象的类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参与构造新词。34.简答离合词和词组词。

答:离合词和词组词是形式上或人们感觉上像词,但在结构性和意义的搭配性上又接近词组的特殊的语汇单位。由于可以插入或扩展,所以它们有相当于一般词组的特征;但在未插入和扩展的情况下又跟一般双音节词的长度差不多,所以至少在插入和扩展的情况下还是可以看作词,这就是所谓的“离合词”(可以插入某些成分的词)和“词组词”(可以进行较大扩展的词)。35.简答语法规则的抽象性表现。

语法规则:作为人们说话时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具有高度抽象的性质。词语和句子的数量是无限多的,因此不可能对每一个词语和句子都建立一条规则,于是就需要把各种现象加以归类。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对人们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供人们在说话时由此及彼,以类相从,在由各种类别构建的单位、结构和类系的框架内选出一句一句合格的话来。36.简答语法规则的递归性。

“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言中句子的格式和长度各不相同,而且抽象也不能使新的规则不断地衍生,这样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重复使用的规则。语法规则的这种递归性质,使它成为一种简明的规则,帮助人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时举一反三,以繁驭简。

37.语法单位可分为哪几级?它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答:语法单位可分为三级六种:第一级中语素组由语素组成,它们的功能是用来构词;第二级中词组由词组成,它们的功能是用来造句;第三级中句组是由句子组成,它们的功能是用来表达。各种语法单位相互之间具备不同的关系。一种是量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只是所含成分数量的增减,但性质和作用不变。另一种是质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表现为性质作用的差异,但成分数量未必变化。38.简答词法手段的类别。

答:语法手段首先可以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其中词法手段主要包括“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词的重叠”三类。词形变化又分为:(1)附加;(2)屈折;(3)异根;(4)零形式。词的轻重音是指通过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读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词的重叠是指通过词或词中某个语素重复使用而产生的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39.简答句法手段的类别。

答:句法手段主要包括虚词、语类选择、语序、语调四个小类。虚词就是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类选择是通过选择句法结构中可以组合的词类或词组的类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序是通过句法结构中词语的位置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调是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重音、停顿等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40.解释“语法范畴”,常见的词法范畴有哪些?

答: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词法范畴又分为“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两类。常见的体词属性范畴有:(1)性;(2)数;(3)格;(4)有定和无定。常见的谓词属性范畴有:(1)时;(2)体;(3)态;(4)人称。41.为什么词和句子是最重要的语法单位?

答:词和句子是最重要的语法单位。因为词和句子都既是基本单位,又是最终单位,它们可以把各种语法单位联系起来。词是造句的基本单位,句子则是表达的基本单位。从构词和造句看,词既是造句的最终单位又是造句的基本单位;从造句和表达看,句子既是造句的最终单位,同时又是表达的基本单位。词和句子是既能联系低一级单位又能联系同级单位的语法单位。42.简答划分词类的标准有哪些? 答:划分词类的标准有:(1)根据词形变化来确定词类,即形态标准。(2)根据词的意义来确定词类,即意义标准。(3)根据词的聚合位置来确定词类,即分布标准。功能分布的标准最具普遍性,而且是反映词类聚合关系本质的特征,是词类的本质属性。43.简答语言的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

答:语言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语义也就必然包含这两方面的内容,即一是思想,就是所谓的“理性意义”,二是情感,就是所谓的“非理性意义”。理性意义也叫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是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在词语平面上,它是与概念相联系的那一部分语义,在句子平面上它是与判断和推理相联系的那一部分语义。理性意义是语义的基本要素。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观情绪、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44.简答义素和语素之间的区别。

答:义素和语素不是同一个概念,它们是两种性质上根本不同的单位。义素是对一个词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后所得到的最小语义单位;语素则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义素是一种从理论上分析出来的语义单位,就不是一种自然语言的单位,义素不直接与语音相结合。语素不仅有一定的意义而且有一定的读音,是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自然语言的单位。45.简答义素和义项之间的关系。

答:一个词可以同时有几个理性意义,其中一个意义在语言学上叫一个义项。现代语义学把分析音位的区别特征原理用于词义分析,把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语义特征,这些语义特征就是义素。46.简答词的通俗意义和科学意义的区别。答:词的理性意义由于概括深度上的差别而分为两类:一种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通俗意义”;另一种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科学意义”。47.简答义素分析的作用。

答:义素研究在语义研究和语法研究中被广泛使用,在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义素分析可以清楚间接地说明词义的结构,便于比较词义之间的异同,揭示近义词、反义词等词义关系,有利于词义的研究、学习和掌握。(2)义素分析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条件。48.简答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关系。

答: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以一个语音形式来表示多个意义。区别在于:多义词的各个意义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同音词的意义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多义词是一个词兼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是词义的一种聚合方式,而同音词则是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词,与词义的聚合没有直接的关系。49.为什么多义词在交际中一般不会造成歧义?

答:一个词虽然可以有几个意义,但在使用中一般不会产生歧义。(1)词语总是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使用的,特定的上下文会使多义词只体现一个意义;(2)人们的言语交际总是在一定环境中发生的,特定的交际环境也可以使多义词只体现一个意义。50.简答近义词之间的差别。答:(1)词的理性意义。有的近义词词义所概括反映的对象只是基本相同,但它们所指的范围不完全重合。有的近义词的词义所概括的对象虽然相同,但在强调的重点、方面或达到的程度都有所不同。(2)词的非理性意义,即附加色彩。有些是感情色彩不同;有些是语体色彩不同。51.简答语义场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答:层次性是语义场的一个显著特点,事物本身的分类是有层次的,因而反映事物类别的语义场也就形成了有层次的结构,若干较小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较大的语义场,若干较大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更大的语义场。系统性也是语义场的一个重要特点。一个语义场就是一个局部的语义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类属义划定的意义领域,被划分为若干块并分配给不同的词语,这些词语以一种互补的方式来对同一意义领域进行反映。系统中某个词语的意义会受到系统中其他词语的制约,系统中某个词义的变化或词语数量的增减,会导致意义领域的重新划分和分配,从而引起系统中其他词义的变化。语义场的系统性的特点反映出语言的词汇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52、解释“关系意义”

答:词语在组合时都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叫做关系意义,包括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关系意义。

53.为什么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地位?

答: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变元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变元,都是由谓词的语义决定的。因为谓词语义规定了述谓结构的内容,从而也就规定了句子的语义框架,有了这个语义框架,在用符合谓词语义要求的变元把这个框架填满,就产生了句子的命题。因此,在述谓结构中,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54.所有的书写符号都是文字吗?

答:文字是用来书写某一种语言单位的符号,如果不是用来书写某一种语言单位的符号,即使表示一定意义,也不是文字。如红绿灯不直接与哪个语言单位对应,所以是一种符号,但不是语言符号,因而也不是文字。旗语、莫尔斯电报代码则不同,它们直接代表文字符号,可以说是文字的符号,所以是语言的符号。55.什么是文字的作用?

答:文字的作用可以从三方面来认识:(1)从交际层次看,文字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克服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扩大和完善了语言的交际功能。(2)从文化遗产和科学知识层次来看,文字是人们积累文化遗产和传播科学知识的媒介。(3)从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看,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56.现代汉语中的“文字”含有那些义项? 答:(1)书写或记录评议的符号,也说“字”或“字母”。如汉字,英文字母。(2)语言的书面形式或书面语,如中文、英文等。(3)文章(多指形式方面)。57.简答文字改革的类型有哪些情况。答:文字改革的类型有三种情况:(1)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是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2)整个文字类型不变,但是字符类型变了,如1928年土耳其进行的文字改革,几个月内,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新土耳其文全面替代了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旧土耳其文。(3)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变了。如越南原来使用汉字作为他们的表意文字,现在改用拉丁字母的表音文字。

58、字符的类型:意符、音符和记号,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 答:各种文字的字符大体上可归纳为三大类,即“意符”、“音符”和“记号”。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是记号。字符又可以分为“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两种。单纯字符是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字符的字符,复合字符是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的字符,也包括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再组合而成的字符。

59、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的符号系统;

答:说文字是一个符号系统,那就是说文字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孤立的符号,而是互相有联系,有一定规则制约有。文字系统由一定数量的“字符”以及字符的组合规则和书写规则组成。60、音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

答:因为语音没有办法用图形来表示,所以音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61、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字符号区别;

答:单纯字符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字符,而复合字符还能分解为更小的字符。62、字符跟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如何分类?

答:根据字符跟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在理论上各种文字可以分为“词语文字”、“语素文字”、“音节文字”和“音位文字”,音位文字还可以细分为“辅音音位文字”和“全音位文字”。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在理论上各种文字可以分为“表意文字”、“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

63、应该如何看待一些表示比较复杂意思的图画以及夹杂一部分字符的图画跟文字的关系;

答:因为文字的定义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所以关键是要看某种图形是不是跟确定的语言单位相结合。如果某种图形跟语言单位没有确定的关系,只表示一个大致的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和语句去解释,那么图形就还不是文字。

64、汉字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文字。

答:汉字根据字符跟语言中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是一种词语文字;而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是一种意音文字。,65、文字也会影响语言,但无限夸大文字对语言的影响是没有根据的;

答:文字对语言的影响主要是帮助语言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使语言的功能大大加强和扩展了。文字的类型会影响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因为在现代社会里语言之间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书面语进行的,文字类型相同会促进这种影响,而文字类型不同会在不同程度上阻碍这种影响。但文字对语言的影响是有限的。现在说文字的种种神奇作用,归根到底都是语言本身,包括口语和书面语的作用。66、为什么说文字和语言关系密切,但二者又不能画等号;

答: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而不是语言本身。文字至少包括三个不同的义项:(1)书写或记录语言的符号,也说“字”或“字母”。(2)语言的书面形式或书面语,如中文、英文等。(3)文章(多指形式方面)。67、为什么说专有名词的词义也是概括的?

答:专有名词虽然用来指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物,而不是指称整类的事物,但它的词义也是概括的。比如“鲁迅”专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人物,在他生活的不同时期里,这个人物的外貌、衣着、举止、性格、思想、社会关系等等都不尽相同,这就像是许多“不同的鲁迅”,然而在这些“不同的鲁迅”中,总有其区别于其他人的特点,将这些特点概括起来,就是“鲁迅”这一词的词义。68、义素分析的要求?

答:应力求做到准确。义素分析的结果必须准确反映词语的所指范围,应能包容而且只包容词义所反映的那类对象,不能过宽,不能过窄,在准确的前提下,义素分析还应力求简明。义素分析的设想是要以一套数量有限的语义成分来描写整个词义系统,因而在分析过程中,应用尽可能少的义素来揭示词义的特征。69、义素分析的作用?

答:义素分析在语义研究和语法研究中被广泛采用,在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义素分析可以清楚、简洁地说明词义的结构,便于比较词义之间的异同,便于揭示近义词、反义词等词义关系,有利于词义的研究、学习和掌握。其次,义素分析还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条件限制。比如,在汉语普通话里,可以说“男孩在笑”、但不是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段,就不能说“石头在笑”。其原因就在于“笑”这个动词要求动作发出者的词语必须具备这样[+人]这个义素,而“石头”却不具备这样的义素。另外,义素分析还可以使语义的描写形式化,这种形式化的语义知识便于用计算机来处理,因而对包括机器翻译、人机对话等在内的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70、义素分析存在的问题?

答:就目前而言,义素分析的方法还不完善,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首先,义素分析与语音分析或语法分析不同,语音分析以语音的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作为客观依据,语法分析以语法形式作为客观依据,义素分析因涉及人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认识,至今尚未有客观的分析标准和依据,而是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其次,义素分析的最初设想是要仿照音位的区别性特征分析,用一套数量不多的语义成分来描写和说明整个词义系统,但这一设想的实现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一种语言中的音位不过几十个,用来分析这些音位的区别性特征数量也是有限的,但一种语言中的词义的数量却庞大的多,而且词义系统是开放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认识的深化,新的词语及其词义层出不穷,分析和描写这些词义到底需要多少义素,是谁也说不清楚的问题。71、什么是语言能力问题?

答:人要说话,当然就得利用说话的器官。人的身体器官跟语言有关的除了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外,还有就是大脑。但发音听觉器官是纯粹的生理功能器官,大脑才是支配发音和听觉的器官,具有心理的功能。大脑与人类语言的关系最为密切。要揭开人类语言的奥秘,就必须研究人的大脑,研究大脑与语言的关系,这就是语言能力的问题。72、什么是语言获得问题?

答:人类语言十分复杂,语音、词汇、语法、语义都有一大堆规则,但儿童差不多都能在五岁左右基本掌握这个复杂的系统。儿童语言的学习,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获得过程,甚至是一种创造过程,心理学上把儿童学会自己母语的过程叫做“语言获得”。要揭开人类语言的奥秘,也就必须研究儿童是怎样获得语言的,这就是语言获得问题。

73、儿童语言获得的研究包括哪些方面?

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儿童学会说话和理解别人说话经过了哪些阶段和步骤,这就是所谓“语言获得过程”的问题;另一个是儿童学会说话和理解别人说话是由什么原因和条件决定的,这就是所谓“语言获得原因”的过程;前者多的是一种对“其名”的观察,后者则主要是一种对“其所以然”的解释。74、儿童语言能力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主要有:听的能力,说的能力,语音能力,语义能力,语法能力;儿童听的能力往往要早于说的能力,理解句子的能力要早于构造句子的能力。

75、儿童语言获得的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答:1)非自控阶段,也叫语言前阶段,幼童对语音产生的感性。2)咿呀学语阶段,幼童在这时出现听觉的语言化。3)单词阶段,儿童具备了综合句语言或以词代句语言能力,产生了最早的语义能力。4)双词阶段,儿童掌握了两个实词的连接,具备了双词句语言能力,产生了最早的语法能力。5)简单句阶段,儿童掌握了多个实词的连接,具备了简单句语言能力,并掌握了一定的语法结构。6)复杂句阶段,儿童能够正确使用虚词和掌握形态变化,句子具备了成人句语言的基本特点。76、语言学习和语言获得有什么区别? 答:语言学习称做“language learning”;语言获得在心理学上称做“languge

acquisition”前者是一种广义上的学习语言的过程,而后者是特指儿童学会说话,特别是学会自己母语的过程,“获得”并不单是自然而然的模仿过程,更是一种积极的创造过程。77、语言和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答: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一方面归根结底是不同民族文化意识才决定了不同语言的某些表现形式,这种“决定”的关系不能颠倒;另一方面不同语言的某些表现形式又确实可以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意识,这种“反映”关系不能夸大。具体来说,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关系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语言是重要的民族标志,可以体现民族的精神;二是语言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可以反映民族的文化。78、语言在思维认知活动中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通常说的认知活动主要就是指抽象思维活动。具体来说,语言在思维认知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语言可以帮助人完成人的认知过程。人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是思考简单的事情或者是表达复杂的想法或意见时,都得使用语言。例如学习外语时,得先用本族语把要表达的意思组织好,再翻译成外语说出来,在听外语的时候,也得先把外语的词句变成本族语想一想,才能理解对方说的是什么意思,可见人们思维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都必须运用语言。二语言可以储存人的认知成果。人们经过想的过程,得到一些结果,比如得到一些概念、判断和比较复杂的结论等,要把它们保存起来,或者让别人也能理解和应用这些思维结果,也得靠语言,即必须使用一些词语、句子甚至篇章来把它们“包装”起来,否则这些东西就失去了物质载体。三语言可以发展人的认知能力。人的思维认知能力,包括思索问题的能力和得出结果的能力,都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不可能一开始就十分发达和完备。在这种能力的发展中语言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或者说思维认知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就表现为语言能力的强弱。79、为什么说语言学应用的结果也能推动语言学研究?

答:语言学的应用有赖于语言研究的成果,但反过来可以成为语言学研究的动因。事实上常常是先有了某种应用上的需求,才推动了语言学研究朝这个方向更深入迅速发展。一方面就语言学研究的整体情况看,几乎所有的语言学分支学科都是随着语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才产生的。比如前面提过的汉语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就是因为语言的形式和功能在应用中扩大了,才推动了这些语言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另一方面就语言学的某些领域看,还存在着语言的应用已经走在前面,而语言学研究却迟迟跟不上的情况。计算机处理是个典型的例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处理成了紧迫要求,而语言学的理论准备和相关研究却很不充分。

80、为什么说语言学的应用领域十分广阔?

答:语言学的应用或应用语言学当然有特定的学科范围,但语言学的应用领域实际上又是十分广阔的。应用语言学以语言教学为主,既包括学校里进行 的母语教学,也包括儿童语言教学、民族地区的共同语教学、外语教学、双语教学、盲聋哑人的特殊语言教学。除些之外,还应该包括语言学在其他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更大范围内的实际应用,如词典学、翻译学等。最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的范围大致上可以分成两大块:一是语言学在人文科学中的应用,即面向人的语言学应用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是跟语言规范化有关的直接应用研究,还可以包括语言学与哲学、认知科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二是语言这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即面向机器的语言这应用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是跟信息处理和计算机科学有关的应用研究,还可以包括语言学与数学、物理学、电子学、符号学、生理学、生物学、心理学、遗传 学、神经病理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81、为什么说语言教学也需要语言学的知识?

答:人们掌握一种语言,特别是母语,在很大程度上是“获得”的,语言教学不一定要懂得太多的语言理论或语言本体的知识,比如记住一个字的发音,不必非要知道音节构造或音位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学的某些知识,对于特定的对象和目的来说,或者确实教不了,或者确实不用教。但这并不能说语言教学完全用不着语言学知识。因为从一方面看,上面说的掌握语言或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需要语言学的知识,实际上最多只能理解为不需要语言学的“某一些”知识,如语言理论知识或语言本体知识。但其实这种掌握和学会某种语言过程的现象本身,也正是语言学知识的一部分,或者说是语言学的“另一些”知识。从另一方面看,上面说的掌握语言或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需要语言学的知识,实际上最多只能理解为“不一定”需要语言学的理论知识或语言本体知识。但其实即使是这方面的知识,对于语言教学也还是有用处的,或者说不能认为在语言教学中“一定不”需要语言学的理论知识或语言本体知识。82、母语语言教学跟外语教学相比有哪些不同要求?

答:一是从初步的要求看,母语语言教学首先要打牢语言基础和补充语言知识。一方面让学生从具备听说能力发展到具备读写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既巩固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又补充新的语言知识和能力。二是从稍高的要求看,母语语言教学还应该培养阅读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使具备了基础语言知识的人能够自如地运用语言。一是使学生从具有认字看书能力发展到阅读欣赏的能力,从写字造句的能力发展到写作表达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使学生把语言仅仅作为生活交际的工具发展为作为逻辑思维的工具,或者说通过提高语言的水平来发展思维的能力。三是从更高的要法语看,母语语言教学更重在提高文化素质和建设语言文明。也就是使具有自如运用母语知识和较高读写水平的人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现出高度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序,甚至包括反映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83、外语教学有哪些特点?

答:1)外语教学或外语学习是一种基础性的语言学习活动,因此学习中就需要更多借助语言学知识的帮助。2)外语教学或外语学习是一种交叉性的语言学习活动,因此学习中既需要依赖母语的基础,也需要排除母语的干扰。3)外语教学或外语学习是一种多元性的语言学习活动,因此学习中要发现特殊的客观现象,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84、“词典”可分哪两大类? 答:“词典”是解释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工具书。可分两大类:一类词典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所代表的事物或概念的知识,即所谓百科知识,这种词典就叫做知识词典或百科词典;另一类词典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本身的意义和用法,也就是词语的语言知识,这种词典就叫做语言词典或语文词典。前者如我国明代编纂的《永乐大典》后者《现代汉语词典》和《新英汉词典》。另外,也有的词典兼具以上两种词典的功能,如《辞海》就既有词语释义,又有百科知识。

85、语言的起源为什么必须具备心理、生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条件:

(1)心理条件:人类的思维能力要发展到一定水平,应该能够对客观世界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概括,并具有一定的记忆和想象、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心理条件,才有可能产生语言。(2)生理条件:人类的喉头和口腔声道必须进化到能够发出清晰的声音,才有可能产生有声语言。(3)社会条件: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到“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具备了这样的社会条件,才有必要产生语言。语言起源的这三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而创造这三个条件的是人类的劳动。86、、语言的发展演变体现在哪些方面:语言的发展演变在语音、语汇、语义和语法等语言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中缓慢地进行着。87、语言演变的例子:

(1)语言演变使英文单词的拼写法和实际读音发生了偏差。(2)用现代语音读中国古诗,有韵律不合的现象。(3)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存在语音差异。

88、语汇、语义和语法的发展演变通过古今语言及不同时期语言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1)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日益活跃使词汇日益丰富。

(2)语义的发展演变在词义指称范围的扩大、缩小上表现明显。(3)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语法的发展演变。89、语言发展演变的原因:

(1)语言依存于社会,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是语言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2)社会的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

(3)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4)社会之间的接触也会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

(5)从根本上讲,语言的存在和发展是受社会制约的,社会交际的需要是语言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但并不意味着一种语言中的每一项具体演变和发展都有其直接的社会根源。有些语言的演变现象要从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去寻找原因。90、语言发展演变的两大特点:

(1)渐变性:语言中逐步发展演变的,不允许有突飞猛进的变化。

(2)不平衡性: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

91.简答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答: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语言虽然对思维活动有一定影响,但不能无限度地夸大这种影响,语言也不能最终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人类生活所在的客观世界是基本一致的,人类的大脑机制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而思维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主动的认识过程和认识的成果,所以思维的过程和思维的结果也是基本一致的,思维决定语言。92.简答语言和抽象思维的关系。

答: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他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范畴。(1)功能上说,思维和语言有各自的内容和形式,各自功能的外延也不完全等同。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等。而语言的内容是意义,形式是语言的声音和词、词组、句子等。(2)范畴上说,思维要用语言形式来进行,概念和词语、判断与句子、推理和复句等也不完全一一对应。语言是抽象思维最重要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

93.简答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

答: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认识:(1)语言是重要的民族标志,可以体现民族的精神;二是语言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可以反映民族的文化。94.为什么母语教学既有利于外语教学又干扰外语教学?

答:从母语知识可能有利于外语学习这一点看,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就语言的内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有一些相同的现象和规则,外语学习者可以利用原来的基础很快接受外语中类似的语言现象和规则;另一方面就语言的外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反映一些相同的客观事物和思想认识。外语学习者可以利用原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很快理解外语中类似的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从母语对外语的干扰看,也表现在两方面:(1)外语学习中含有对母语的依赖性和语境的破坏性。(2)母语思维和母语文化对外语的干扰。

95、下列各句的“语言”相当于语言学中的语言还是言语?

①毛泽东是运用语言的典范,他的语言很值得我们学习。语言、言语 ②这部作品的语言真美。言语 ③语言美是四美之一。言语

④对敌人要用刺刀的语言,火的语言。言语 ⑤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

答:语言是一种符号体系,是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言语是说(写)的过程和结果,是一种行为。运 用 题

96.给“坚持改革开放”注上国际音标(元音要用严式),并对头三个音节的元音和辅音进行描写。答:[t?iæn55 t?h?35 kai214 k?35 khai55 fɑ?51] t? 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i 前、高、不圆唇、舌面元音 æ前、次低、不圆唇、舌面元音 n 舌尖中、浊鼻音

t?h 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 舌尖后、高、不圆唇、舌尖元音 k 舌根、不送气、清、塞音 a 前、低、不圆唇、舌面元音 i 前、高、不圆唇、舌面元音

97、给汉语普通话“大干道路建设”注上国际音标(元音要用严式),并分析这些元音,看看是几个音位,说明为什么?

答:大干道路建设:[t?51 kan51 tɑu51 lu51 t?iæn51 ??51] 其中的元音是四个音位,[a]、[?]、[æ]、[ɑ]由于不区别意义,互补分布,发音相似,所以可以归为一个音位/a/。[u]、[i]、[?]不能归入/a/音位,因为他们在相同的环境中区别意义,如[ta](大)、[tu](肚)、[ti](弟)、[t?](特),所以是四个音位。

98、对下列一组词进行义素分析。兄、弟、姐、妹 答:方括号横排式 “兄”:[+人+亲属+同胞+年长+男 ] “弟”:[+人+亲属+同胞-年长+男 ] “姐”:[+人+亲属+同胞+年长-男 ] “妹”:[+人+亲属+同胞-年长-男] 矩阵式

兄 弟 姐 妹 人 + + + + 亲属 + + + + 同胞 + + +

年长 +男 + +-+ ±- 用眼-+-+

100、指出下列各词的语素类型。

电子、垫子、瞎子、虾子、龙头、吃头 答:词根“-”、词缀“=”。

电 子:根根词

垫 子:根缀词

瞎 子:根缀词 虾 子:根根词

龙 头:根根词

吃 头:根缀词 68、指出下列各词的词根和词缀。

椅子、孟子、拖拉机、托拉斯、绿化、生化 答:词根“-”、词缀“=”。

椅 子:根缀词

孟 子:根根词

拖 拉 机:根根根词

托 拉 斯:由三个音节构成的根词 绿 化:根缀词

生 化:根根词

101.分析下列歧义结构,并说明其意义的不同。孩子没有了爹娘最悲惨 寻找亲人的孩子

102.分析下列歧义结构,并说明其意义的不同。答:孩子没有了爹娘最悲惨

①孩子没有了爹娘最悲惨

孩子没有了,爹娘最悲惨。②孩子没有了爹娘最悲惨

孩子没有了爹,娘最悲惨。③孩子没有了爹娘最悲惨

孩子没有了爹娘,最悲惨。103.分析下列歧义结构,并说明其意义的不同。答:寻找亲人的孩子

①寻找亲人的孩子

寻找孩子,这孩子是亲人的。②寻找亲人的孩子

孩子寻找他的亲

语言学概论简答题篇二

一、填空题

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2.“语言学概论”课程内容在语言学学科分类中,属于(理论)语言学。

3.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一般是指(语言教学)。

4.17世纪,法国波瓦雅的修道院里有两位学者阿尔诺.兰斯洛合编了一本(普遍唯理语法)。

5.(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标志着语言学走出传统语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6.传统语文学一般主要指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三个地方的语文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通常叫(小学)。

7.语言系统的两种基本关系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它们是打开语言的两把钥匙。

8.1786年,英国的(威廉 琼斯)在皇家亚洲学会宣读的论文《三周年演说》中指出有共同的结构特点。为了纪念这一新发现,这一年被认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诞生的一年。

9.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葆朴)和格里木。

10.语言的分类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按照语言的(结构(形态))特点分类;第二,按照语言的(亲属(来源))关系分类。

11.著名语言学家瑞士的(索绪尔)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

12.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他的代表著作是《语言论》。

13.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他被称为“标准理论”的著作是《句法理论问题》。

14.根据语言的结构或者形态特点,一般把语言分为(孤立语(词根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多式综合语(编插语))四种。

1.语音可以从(生理)角度分析它的产生方式,从(物理)角度分析它的表现形式(传递过程),从(社会功能)角度分析它的功能作用。

2.从产生声音角度来看引起音质的不同主要是(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形状)三个方面。

3.(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音节)是最小的能自由发音的语音单位。

4.在元音和辅音的几个区分标准中,(是否受到阻碍)是决定性的。

5.国际音标是在(拉丁)字母的基础上根据(音标和音素一对一(一音一符.一符一音))的原则创制出来的。6.从声音产生的角度来看,辅音的不同由(发音体)的不同和(发音方法)的不同决定的。元音的不同主要由(共鸣器)的形状和大小的不同决定。

7.八个标准(基本)元音中,前元音从高到低依次分别是(i e a),后元音从低到高依次分别是(o u)。

8.一个音位包含的不同音素或者具体表现出来的音素叫做(音位变体)。

9.辅音根据(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角度进行分类。辅音的发音方法包括(阻碍方式)、(声带是否振动)和(气流的强弱)三个方面。

10.音位是能够起(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11.一种民族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12.音位变体可以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类。

13.非音质音位包括(调位)、(重位)和(时位)三种。1.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

2.是否能够(独立(自由))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3.根据语素在句子中是否具有独立性,可以把语素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4.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根词)。

5.义素是用(对比)的方法,在词与词或者其它语言单位之间发现的意义区别特征。

6.一种声音表达了几个意义,它们是同音词关系还是多义词关系,区分的标准是看这几个意义是否有(联系)。••

7.是否能够(独立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8.多义词虽然有几个意义,但是并不引起表达中的混乱,这是因为有(语境)的作用。9.多义词的引申意义,除了一般的通过近距离引申产生外,还有远距离引申的,后者主要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式产生。

10.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也就是说它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物。

11.基本词汇具有全民性.(稳固性)和(能产性)两个特点。

12.言外之意之所以能够被理解是因为(语境)起了补充说明的作用。

1.具有不同功能的三种最基本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词)和(句子)。

2.1898年中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著作是(马建忠)写的(马氏文通)。

3.“吃饭”.“煮饭”和“混饭(吃)”中的具体语义关系分别是(动作与受事)、(结果)和(目的)的关系。

4.语法结构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转换)分析法。5.分化歧义,经常采用语法结构分析方法中的(层次)分析法和(转换)分析法。

6.不同级别的语法单位都可以从外部(功能)和内部(结构)的差别进行两种分类。

7.句子结构关系的意义可以分为(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两种。

8.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

9.对于缺乏形态变化或者缺乏词法范畴的语言来说,划分词类只能依靠语法中的(功能)特征。否则划分词类只要依靠语法中的(形态)特征就容易划分。

10.像汉语这样主要采用语序和虚词语法手段来表达各种句法关系,而没有词的形态变化的语言叫做分析语。像俄语这样主要采用(外部屈折(附加))和(内部屈折)等形态性的语法手段的语言叫做屈折语。

11.划分词类有意义.(功能)和(形态)三个标准。其中(功能)是决定性或者根本性的标准。

12.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是(词的语法特征)。

1.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拉丁)字母。

2.文字是在(记事图画)的基础上产生的。•因为它在发展过程中固定地与语言中的(词语)联系在一起,•才具备文字的资格。

3.文字的发展经历了从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再到(表音)文字发展的三个阶段。

4.世界上的表音文字可以分为(音节)文字和(音位)文字。

5.世界古老的表意文字主要有古代埃及的(圣书字),古代苏米尔人的(楔形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以及中国古代的汉字甲骨文。

6.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7.文字的个体符号(单字)以(音节)或者(音位(音素))为直接书写单位就是表音文字;文字的个体符号以(单字)(词)或者(语素)为直接书写单位就是表意文字。

8.汉文中的字基本上以(语素)为记录对象,英文中的字基本上以(音素(音位))为记录对象。

9.文字的个体符号(单字)以(音素(音质))或者(音节)为直接书写单位就是表音文字;文字的个体符号以(单字)(语素)或者(词)为直接书写单位就是表意文字。10.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文字改革,其方式.内容是不同的。一般说来,可以分为(文字类型的更换)、(表音字母的更换)和(文字的调整与改进)等三种。1.俄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斯拉夫)语族的东部语支。

2.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的西部语支。3.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4.我国宪法(1982年)第19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5.语言演变的主要原因是(外部(社会))和(内部(语言结构要素的相互影响))。

6.汉藏语系的语言除了汉语外,还包括(壮侗)、(苗、藏、缅【选二】)等三个语族的语言。

7.方言和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物,•共同语的形成是语言走向(统一)的结果。•• 8.我国各民族的语言属于汉藏.印欧.(阿尔泰)、(南亚、南岛(选二))等五个语系。

9.语言之间的接触会导致语言的借用.(同化(融合.替换))、(混合)等结果。

10.谱系分类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依次把语言分为语系.(语族)和(语支)。

11.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别有的比英语和德语的差别还要大,但是仍然属于一种语言,这是因为使用者共同属于一个民族,•并且有共同的(书面语(文字)),有共同语和共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

12.世界上的语言一般分为汉藏.印欧.(阿尔泰)、(南亚)等九个语系。

13.方言在社会完全分化的情况下,有可能发展成(亲属语言);在社会高度统一的情况下,会逐渐被(共同语)消磨直到同化。

14.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国家的国语是选择一种主体民族语言作为基础形成的。

15.有共同历史来源的语言叫做(亲属)语言。

16.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不同是,•前者内部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言的词汇上面,它不可能发展成(独立的语言)。

17.联合国的6种工作语言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

18.语言接触包括语言成分借用.(语言联盟)、(语言同化)、(语言混合)混合语几种情况。19.社会方言主要包括(阶层语)、(行业语)、(隐语)、(宗教和帮会用语)几种类型。

二、选择题

1.下列材料,属于组合关系的是(b)。

••• a.b p m f b.不足 改革 c.a h o t d.哈 额 击 妈

2.人类语言和动物的交际方式(b)。

••• a.在本质是一致的 b.有着根本区别

••• c.有不大的差别 d.基本一样

3.什么样的声音与什么样的意义相结合,取决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这里的“约定俗成”的内容(c)。

••••a.只有任意性 b.只有强制性

••••c.既有任意性,也有强制性 d.没有任意性,也没有强制性

4.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等边缘学科属于(d)。

••• a.个别语言学 b.一般语言学

••• c.狭义应用语言学 d.广义应用语言学

5.现代汉语属于(b)。

•• •a.比较语言学 b.共时语言学 c.历时语言学 d.一般语言学

6.汉语属于(b)。

••••a.屈折语 b.词根语 c.多式综合语 d.粘着语

7.中国的传统语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是(d)。

••••a.文字学 b.语音学•••••c.词汇学 d.语法学

8.下面错误的一个是(a)。

••••a.思维可以不依赖于语言 b.语言对思维有固定和改造作用

••••c.思维是语言的服务对象••••• d.思维中的概念与语言中词不是一对一的9.在时间线条的某一位置上,可以相互替换的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是(b)。

••••a.组合关系 b.聚合关系 c.层级关系 d.表里关系

10.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 间所形成的关系叫(d)。

••••a.转换关系 b.组合关系 c.层级关系 d.聚合关系••••••

11.研究语言亲属关系的语言学是(c)。

••••a.结构主义语言学 b.小学

••••c.历史比较语言学 d.转换生成语言学

12.一个词尾可以同时表示多个语法意义的语言属于(a)。

••••a.屈折语 b.词根语 • c.多式综合语 d.粘着语

13.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系叫(d)。

••••a.转换关系 b.组合关系••••c.层级关系 d.聚合关系

14.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的是(d)。

••••a.结构主义语言学 b.描写语言学

••••c.转换生成语言学 d.历史比较语言学

15.英语属于(a)。

••••a.屈折语 b.词根语 c.多式综合语 d.粘着语

16.描写语言学.规范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的分类角度是(d)。

••••a.语言结构部门的范围不同 b.语言存在的时间范围不同

••••c.语言学与其它科学联系方式不同d.研究语言的操作方法不同

17.日语属于(d)。

••••a.屈折语 b.词根语 c.多式综合语d.粘着语

18.从语言的谱系分类看,汉语属于(a)。••••a.汉藏语系 b.印欧语系• c.词根

语 d.粘着语

19.分析性的语法手段是(b)。

••••a.零形式 b.语序 c.外部附加 d.内部屈折

20.语言的谱系分类采用的语言学方法是(c)。

••••a.结构主义语言学 b.转换生成语言学

••••c.历史比较语言学 d.传统语言学

21.《普通语言学教程》的作者是(d)。

••••a.乔姆斯基 b.布龙菲尔德 c.萨丕尔 d.索绪尔

22.语言是由(b)三部分组成。

••••a.汉语 外语 方言 b.语音 词汇 语法

••••c.语用 语义 语法 d.声母 韵母 声调

23.索绪尔提出了(c)的主张。

••••a.劳动创造语言 b.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c.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d.语言不属于上层建筑

24.下列四门学科中,可以归入个别语言学的是(a)。

••••a.英语词汇学 b.逻辑语言学 c.病理语言学 d.社会语言学

25.下面正确的一个是(b)。

••••a.语言是个人的,言语是社会的••••b.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社会的••••c.语言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而

言语是社会的

••••d.言语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而语言是社会的26.语言不具有(c)。

••••a.社会性 b.符号性 c.阶级性 d.系统性

1.汉语拼音声母g、k、h出现的语音环境与j、q、x•出现的语音环境(b)。•• a.对立 b.互补•• c.部分对立 d.部分互补

2.定音高的是声音的(c)。

•• a.振幅 b.陪音••••• c.频率 d.声波复合的形式

3.可以归并在同一个音位中的音素是(a)。•• a.具有互补关系.语音上又相似的音素•• b.语音上相似的音素

•• c.彼此能区分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音素 •• d.具有非对立性关系的音素 4.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b)。•• a.音素 b.音位 c.语素 d.音节 5.音高具有特别重要作用的语言一般属于(a)。

•• a.汉藏语系 b.印欧语系 • c.南岛语系 d.阿尔泰语系

6.在汉语普通话中没有意义区别功能的声学特征是(c)。

•• a.音高 b.音强 c.音长 d.音质 7.发音的时候。声带振动,发音部位之间形成的窄缝比较大,气流略有摩擦。这样发出

的音叫(b)。

•• a.元音 b.半元音 c.浊擦音 d.塞擦音

8.[k]和[g]的区别主要是(b)。•• a.发音部位不同 b.发音方法不同 •• c.音强和音高不同 d.送气和不送气的不同

9.汉语中的轻声是利用(c)构成的 •• a.音高 b.音长• c.音强 d.音质 10.n(恨)代表的是(b)。•• a.开音节 b.闭音节

•• c.只有起音和领音的音节 d.没有音谷的音节

11.话的“好”,用国际音标记为(d)。•• a.[hao] b.[xɑo] c.[hau] d.[xɑu]12.[d]和[t]两个音素(a)。

•• a.在英语里是不同的音位,在汉语里是同一个音位

•• b.在汉语里是不同的音位,在英语里是同一个音位

•• c.在汉语.英语里都是不同的音位 •• d.在汉语.英语里都是同一个音位 13.语普通话[p]与[t]的区别在于(a)。•• a.发音部位 b.阻碍方式•••c.送气和不送气 d.声带振动和不振动

1.派生词中包含(b)。

•• a.词尾 b.词根 c.虚词 d.根词 2.语音和语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c)。

•• a.音素 b.义素 • c.语素 d.音位 3.下列语素中属于自由语素的是(c)。•• a.初 b.视 •••••••• c.人 d.民 4.属于熟语(固定短语)的有(b)。•• a.述语 b.专名语• c.短语 d.“的”字短语

5.根据语素是否有直接用来造句的能力,可以分为(d)。

•• a.词干语素和词尾语素 • b.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

•• c.前缀语素和后缀语素 d.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6.下列诸现象中属于构词现象的是(a)。•• a.汉语的“老”加“虎”变成“老虎”

•• b.汉语的“儿童”加“们”变成“儿童们”

•• c.英语的“help”(“帮助”,现在时)加“ed”变成“helped”(“帮助”,过去时)

•• d.英语的“dog”(“狗”,单数)加“s”变成“dogs”(“狗”,复数)•• 7.根据构成词的语素数量的多少,把词分为(c)。

•• a.单义词和多义词 b.类义词和同义词

•• c.单纯词和合成词 d.复合词和派生词

8.下列诸现象中属于构词现象的是(a)。•• a.汉语的“桌”加“子”变成“桌

子”

•• b.汉语的“同学”加“们”变成“同学们”

•• c.英语的“help”(“帮助”,现在时)加“ed”变成“helped”(“帮助”,过去时)

•• d.英语的“dog”(“狗”,•单数)加“ s”变成“dogs”(“狗”,复数)9.在以下几个语素中,属于粘着语素的是(c)。

•• a.水 b.人••••• c.规 d.亮 10.汉语“帽子”.“棋子”两个词(b)。•• a.前者是复合词,后者是派生词 b.前者是派生词,后者是复合词

•• c.都是复合词 ••••• d.都是派生词 11.英语单词“work”(b)。

•• a.附加“ed”是构词法,附加“er”是构形法

•• b.附加“ed”是构形法,附加“er”是构词法

•• c.都是构词法 •• d.都是构形法

12.属于词义要素的是(b)。

•• a.义位和义素 b.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

•• c.同义和反义 d.类义和同义 13.“friendship(友谊)”和“recall(回顾;撤消)”都是(d)。

•• a.音素字 b.派生词••••• c.单纯词 d.复合词

14.一个词的词汇意义的主要承担部分是(a)。

•• a.词根 b.前缀• c.后缀 d.词尾 15.“的士”是(d)。

•• a.“的”字结构 b.派生词• c.双语素词 d.双音节词

16.“音素”.“电子”是(a)。•• a.单义词 b.派生词• c.单纯词 d.多义词

1.汉语单词“忽然”出现的位置是(c)。•• a.主语位置 b.谓语位置 c.状语位置 d.定语位置

2.下列语言学术语与语法形式有关的是(c)。

•• a.主谓 b.体 c.语调 d.语境 3.汉语语法学中,有将副词归入实词的,其分类标准是(a)。

•• a.能够作句子成分 b.是否能够表达意义

•• c.能够作句子的主要成分 d.是否有形态变化

4.下列语言学术语与语法意义有关的是(a)。

•• a.主格 b.内部屈折 c.重叠 d.虚词

5.表层语法意义不同而深层语法意义相同的是(b)。

•• a.给他钱,叫他师傅 b.给他书,笔给他

•• c.给他凳子,给他开门 d.给他小说,看他的小说

6.汉语只能用“男”、“女”、“雄”、“雌”等来表示事物的自然性属,这说明汉语(a)。

•• a.没有性的语法范畴

•• b.有性的语法范畴,但通过词汇手段来表示

•••c.有性的语法范畴,但通过分析手段来表示

•••d.用分析手段来表示相当于性的语法范畴的意义

7.汉语的“我”,翻译成英语在不同的句子成分中,分别是“i”、“me”、“my”、“mine”,这里使用的语法手段是(b)。•••a.重叠法 b.异根法 c.重音移动法 d.外部附加法

8.能够充当句法结构的结构成分的语法单位是(b)。

•• a.语素 b.词 c.句子 d.句群 9.综合性的语法手段中没有(c)。•• a.重叠 b.附加 c.虚词 d.内部屈折

10.“说的是他”具有两种(d)。•• a.语音停顿 b.层次结构 •• c.表层意义 d.深层意义

11.从语言的词的构造来看,汉语属于(c)。•• a.汉藏语系 b.印欧语系 c.词根语 d.粘着语

12.汉语“他在读书”的“他”(a)

•• a.不表示人称的语法范畴 b.表示人称的语法范畴

•• c.表示格的语法范畴 d.表示数的语法范畴

13.广义地说,汉语动词词尾“着”、“了”、“过”属于语法范畴中的(c)。•• a.时范畴 b.态范畴 c.体范畴 d.数范畴

14.能够充当句法结构的结构成分的语法单位是(b)。

•• a.语素 b.短语 c.句子 d.句群 15.汉语副词出现的语言环境是(d)。•• a.名词后面 b.形容词后面• c.名词前面 d.谓词前面

16.传统语言学对句子结构进行分析的方法是(c)。

•• a.转换分析法 b.层次分析法•••• c.中心词分析法 d.分布分析法

17.汉语里只能出现在名词前边的词是(d)。

•• a.动词 b.副词• c.形容词 d.介词 18.现代英语的“woman”由中古英语的“wifeman”演变而来。•从现代英语经看不出语素“wo”的意思是“wife”,•但是并不影响 woman”的使用。这是因为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是(a)。

•• a.词 b.音节 c.字 d.语素 19.英语“she teaches english”(她教英语)中的“教”表示的语法范畴有(a)。•• a.时 数 人称 b.时 体 级 • c.时 体 人称 d.时 数 格

1.文字的前身是(c)。

•• a.结绳记事 b.手势 • c.图画记事 d.实物记事 2.汉字属于(b)。

•• a.图画文字 b.表意文字 c.表音文字 d.音节文字

3.采用拉丁字母的是(b)。

•• a.俄语文字 b.汉语拼音 c.朝鲜文字 d.日语文字

4.英语.俄语.法语等语言使用的文字基本上以一个字记录语言中的一个(a)。•• a.音素 b.音节• c.语素 d.短语 5.对文字的产生有直接作用的是(b)。•• a.实物记事 b.图画记事 • c.结绳记事 d.系珠记事

6.属于音节文字的是(c)。•• a.俄语文字 b.日语的汉字 •• c.日语的假名 d.中国纳西族的东巴文字

7.表音文字以(d)为记录单位 •• a.音节或词 b.语素或音位• c.语素或词 d.音位或音节 8.属于音节文字的是(a)。

•• a.朝鲜谚文 b.朝鲜汉字 c.日语汉字 d.法语字母

1.在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不为人们使用而逐渐消失,•其原因是(b)。•• a.音质音位的合并 b.社会生活的改

•• c.词义的演变 d.汉字的简化••••••

2.都属于汉藏语系语言的是(c)。••a.蒙古语 汉语 维吾尔语 傣语 b.蒙古语 汉语 藏语 满语 c.壮语 汉语 瑶语 傣语 d.壮语 藏语 瑶语 满语 3.以下各种语言变体中,属于社会方言的是(d)。

•• a.土话 b.客家话••c.客套话 d.黑话

4.洋泾浜英语的基本特征是(d)。•• a.语音、词汇是英语的,语法基本上是汉语的

•• b.词汇主要是英语的,语音、语法基本上是汉语的

•• c.语音有较大改动,词汇、语法基本上是英语的

•• d.语音有较大改动,词汇主要是英语的,语法基本上是汉语的

5.下面词语属阶级方言的一组是(b)。•• a.多头 田心 b.黔首 寡人 •• c.行头 亮相 d.圣母 上帝

6.在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不为人们使用而逐渐消失,•其原因是(b)。•• a.音质音位的合并 b.旧事物的消失 •• c.词义的演变 d.汉字的简化••• 7.在各个语系中,研究得最充分.最深入的一个语系是(b)。

•• a.汉藏语系 b.印欧语系 c.南亚语系 d.阿尔泰语系

8.以下四种语言中,跟汉语同属一个语系的是(c)。

•• a.维吾尔语 b.日语•••• c.藏语 d.朝鲜语

9.属于印欧语系拉丁语族的语言是(a)。•• a.西班牙语 法语 意大利语 •••• b.英语 德语 法语

•• c.法语 德语 俄语 ••• d.英语 法语 意大利语

10.在汉语演变过程中,现代汉语出现了“他”、“她”、“它”的不同,这是历时性的(d)。

•• a.同化音变 b.异化音变•••• •c.同化形变 d.异化形变

11.方言是全民语言在(d)的变体

三、名词解释

•••a.不同民族 b.不同时代•••• c.不同交际领域 d.不同地域

12.语言中稳固性最强的是(c)。•• a.语音 b.词汇• c.语法 d.语义• 13.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是(c)。•• a.自然的发展变化 b.个人生活经历的变化

•• c.社会的发展变化 d.语言内部的发展变化••••••••

14.下面四种语言中不能归入汉藏语系的是(d)。

•• a.傣语 b.壮语• c.苗语 d.蒙古语 15.方言的产生主要是由于(d)。•• a.经济的发展 b.文化的不同•• c.地理的不同 d.社会的分化

16.以下各种语言变体中,属于社会方言的是(d)。

•• a.土话 b.客家话•• c.客套话 d.行话

1.语言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思维的工具和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专语语言学 以具体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3.对比语言学 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语言的构造要素进行比较的语言学。4.言语 •就是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为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而对语言的使用。••• 5.组合关系 指在语流中两个以上相连续的语言符号组合而成的线性关系。6.聚合关系 语言单位按某些共同点相互联系的纵的潜在关系。7.民族共同语 一个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

8.普通语言学 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是综合各种具体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

9.历史比较语言学 利用几种语言反映在语音上的对应规律去追溯它们的亲属关系的语言学。

10.语言符号 以语音为能指的符号。语言是用声音即语音来代表意义即语义的,语音和语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共同约定俗成的。11.社会语言学• 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社会上的形形色色的语言变异等问题。

1.语流音变 语流中的某些音由于相互影响而发生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叫语流音变。2.音位 一种具体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3.条件变体 处于互补关系中的音位变体

4.音位变体 一个音位的实际发音。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

5.音节 发音器官肌肉紧张度和语音响度增减过程形成的语音单位。即语音上最小的使用单位。

6.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记音符号,根据一个音素一个符号的原则制定的。7.自由变体音位的自由变体是指那些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可以无条件地变读的音位变体,即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可以自由替换,它们的差别不会造成意义的改变。北京话的/u/在零声母是在完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可以自由变读为双唇半元音[w]和唇齿半元音[v]。

1.义位 具体语言的语义系统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义单位。在词典中,义位表现为对词义的分项说明,因此一般也称为义项。

2.义素 就是对义位进行分析以后得到的最小的语义单位,是义位的构成要素。也称词义的区别特征。

3.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 4.义素分析 就是把词义分割成最小的对立成分,从而描写其相互关系。

5.构词后缀 加在词根后面帮助表达某种词汇意义,构成新词的附加语素构形后缀。6.语素 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7.语义场 若干具有共同核心义素的词语(以义位为单位)构成的聚合体,就是语义场,又叫词汇场,有时简称义场或词场。

8.核心义素••所谓核心义素,就是指表示事物.动作所属类别或性状所属方面的义素,即名词中表示“类属”的义素,动词中表示“动作”的义素,形容词中表示“方面”的义素。如亲属称谓词语中的[亲属],趋向动词中的[移动],表示温度的词语中的[温度]。属于同一个语义场的词语,其核心义素必须相同,其他义素可以不同。9.词 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

1.语法 语言中各语法单位的组织结构规律,一般分为词法和句法两类。

2.语法范畴 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语法意义的类别。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等。

3.语法形式 语法形式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

4.语法手段 把具有共同特征的语法形式概括起来形成的类。常见的语法手段有词序、虚词、形态变化等。

5.隐性语法关系 隐藏在显性意义后面的各种语法关系。如施事、受事、动作等等。6.语法意义 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出来的各类语言单位的共同的关系意义、功能意义或对词汇意义的抽象概括的类义。

7.构形后缀 构形后缀只表示某种语法形式的后缀。

8.内部屈折 在一个语素的内部通过变换音位来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9.变换 句子根据不同格式之间表现出的规律变成另一种句子的方法。

1.文字 记录语言的书写的符号体系。从记录语言单位角度来分,可以分为表音文字和表词文字。

1.语言的演变 指语言中新的语言要素的产生和旧的语言要素的消亡,有时导致语言系统变得不同。

2.•亲属语言 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若干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这些语言就是亲属语言。

3.语言同化 又叫语言融合或语言替换,是指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

4.语言联盟 在地域上较为接近的语言,由于在长期的语言接触中相互借贷一些语言要素,会形成一些共同的特点,这种现象就是语言联盟。

5.双语现象指同一语言社群(或个体)同时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现象,一般也叫双语现象或多语现象。

四、简答题

1.“狼孩子”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a.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2分)b.离开人类社会就没有语言。(2分)c.孩提时期是学会语言.掌握语言的一个重要的阶段。(2分)d.如果错过了这个最好的时机,就很难学会一种语言。(1分)

2.与语言相对,言语具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言语的具体性、个人性、临时性、无限性、多变性、物质性等特点。(每小点1分,表述1分)

3.为什么人类语言具有灵巧的构造? 【参考答案】

a.任意性;b.离散性;c.层级性。(每一小点2分,表述1分)

1.指出汉语普通话 a 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描述其发音特点和出现条件。【参考答案】

a./a/ 音位的条件变体有四个:[a]、[¢]、[ɑ]、[e](1分)b.发音特点(3分)

••••••• [a] 前、低、不圆唇舌面元音 ••••••• [ ] 央、低、不圆唇舌面元音 ••••••• [ɑ] 后、低、不圆唇舌面元音 ••••••• [e] 前、半低、不圆唇舌面元音 c.出现条件(3分)

••••••• [a] 在韵尾[i]、[n]之前 ••••••• [¢] 无韵尾

••••••• [ɑ] 在韵尾[u]、[ ]之前

••••••• [e ] 在韵头[i]或[y]同韵尾[n]之间

2.指出汉语普通话 e 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描述其发音特点和出现条件。【参考答案】 a./e/音位有四个变体:[ ]、[ ]、[e]、[e](1分)b.发音特点(3分)

•••• [ ] 后、半高、不圆唇舌面元音 •••• [ ] 央、中、不圆唇舌面元音 •••• [e] 前、半高、不圆唇舌面元音 •••• [e] 前、半低、不圆唇舌面元音 c.出现条件(3分)•••• [ ] 在单韵母中

•••• [ ] 鼻韵母中或轻声音节的韵腹 •••• [e] 出现在韵母[i]前 •••• [e] 出现在[i]、[y]之后

3.语音的四要素是什么?在语言中各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 音高,区分音调(1分)音长,区分长元音和短元音(2分)音强,区分轻重音和语调(2分)音色,区别语言的意义的最重要的因素(2分)4.音质的不同取决于哪些条件?举例说明。【参考答案】

• a.发音体不同。如二胡声和鼓声不同。(2分)b.发音方法不同。如[t]是不送气,[t]是送气(2分)c.共鸣器的不同。如[n]和[t]的不同,[n]是鼻腔,[t]是口腔。(3分)

5.什么是音位的区别特征? 普通话中/p/的区别特征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

a.一个音位区别于其它音位的语音特征。(指音位之间的最小对立项)(3分)b./p/ 的主要区别特征是:(4分)••••••• 双唇,区别于唇齿音。••••••• 不送气,区别于送气音。••••••• 塞音,区别于擦音。

6.什么是音位?划分音位的主要原则是什么?举例说明。【参考答案】

a.一种具体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2分)b.对立与互补。(1分)

•••• 比如[ p]和[p‘]在相同的语言环境[-ɑu51]中出现,具有辨义作用,前者是“抱”,后者是“炮”,这是对立关系。(2分)

•••• 又比如[ ]和[a],前者出现在“单说或开音节的单元音”的环境中,后者只出现 在[i]和[n]前,它们之间出现的语言环境是互补的。(2分)

7.举例说明音位的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有什么不同?在普通话中[p]和[b]是不是音位变体?是什么变体? 【参考答案】

a.条件变体是处于互补关系中的音位变体,如/a/音位的几个变体属条件变体(2分)b.自由变体与条件变体不同,•它是出现在同样的位置上可以任意替换但又不起区别意义作用的几个音素。•如吴方言平翘音.前后鼻音等。(2分)c.[p]和[b]是音位变体(1分)

d.它们属于条件变体,出现的语音条件是,轻声音节的清音声母变成浊声母(2分)如: 爸爸[p p ]——[p b ] 8.举例说明舌面元音的三维特点。【参考答案】

a.舌面高低;b.舌面前后;c.唇形圆展。(每小点2分,举例1分)

1.举例说明词义的特点。【参考答案】

概括性;客观性;民族性;时代性;模糊性(每一点1分,举例共2分)2.什么是语义场?它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若干具有共同核心义素的词语(义项)构成的聚合体,就是语义场,又叫词汇场,有时简称义场或词场。语义场具有以下几种最基本的性质:(定义1分;性质每点2分)

(1)层次性。由于事物现象的分类可粗可细,类别可大可小,因此语义场也是可大可小。最小的语义场只有两个词语。如“父亲-母亲”。若干较小的语义场又可汇集为较大的语义场,直至一个语言系统中最大的语义场,语义场的层级性体现了语义的纵向聚合关系。(2)系统性。属于同一级语义场的词语,其语义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如“丈夫”与“妻子”。语义的系统性还表现为,一个词语的意义,取决于这个词跟哪些词语构成一个语义场。如“孩子”跟“大人”.“父母”构成语义场。不同的语言系统.不同的方言以及不同的时代,其语义场的构成情况会有所不同。

(3)相对性。语义场的构成,是以词语的义项为单位的,因此,同一个词有几个不同的义项,就分属几个不同的义场。如“叔叔”有表示亲属称谓和表示社交称谓两种。

1.什么是显性语法关系?它具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显性语法关系是通过词形变化、辅助词和词序等手段所反映出来的各种语法关系(2分)显性语法关系成分之间是连续的;是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成分之间的关系是单一的。(5分)

2.什么是隐性语法关系?它具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隐性语法关系是隐藏在显性意义后面的各种语法关系(2分)

隐性语法关系可以是非连续性的;可以是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一个成分可以同其它成分发生多种关系。(5分)

3.举例说明汉语语法中常见的主要语法手段。【参考答案】(理论1分,举例共3分)

a.词序;b.虚词;c.重叠;d.语调

1.说明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及其产生的地区。【参考答案】

a.圣书字;产于古代埃及(2分)b.楔形文字;产于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2分)c.汉字;产于中国(1分)d.马雅文字;中美洲(2分)

2.文字的发展规律一般可分为几个阶段?•汉字属什么性质的文字? 【参考答案】

a.三个阶段: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3分)

b.汉字属表意文字。(1分)因为汉字随着形体的演变已失去了象形的特征,但它仍同整个词发生关系;汉字不表音,虽有表音成分,但本质上仍是表意的。(4分)3.文字起源于什么?它与文字的关系怎样? 【参考答案】

a.文字起源于图画记事。(2分)

b.图画不是文字。(1分)图画成为文字,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把整幅的画拆散成个别图形,一个图形与语言里的一个词(或语素)相当。(2分)它们要有固定的读音。(2分)

1.语言的分化和统一是怎样表现的? 【参考答案】

a.伴随社会的变化进行(1分)b.分化的初级表现是方言,•最大分化是亲属语言(3分)c.方言分歧缩小,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最后形成国语。(3分)

2.举例说明语言演变的两大原因。【参考答案】

a.社会原因(3分)b.语言内部原因(4分)

3.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有哪些不同? 【参考答案】

a.地域方言是在某一地域内通行的语言,有自己的语言结构系统;社会方言没有自己特殊的语言结构系统。(4分)

b.社会方言可以演变为独立的语言;社会方言不能。•(3分)

4.什么是语言同化?有哪几种主要形式? 【参考答案】

语言同化是指一种语言排挤或代替其他语言.从而使被排挤.被代替的语言消亡的现象。在同化中取得胜利的语言称为同化语言,在同化中被排挤或被代替的语言称为被同化语言。语言同化是在语言深入接触中出现的语言融合的一种表现。(3分)

语言同化有强迫同化和自愿同化两种。强迫同化是占统治地位的民族为了奴役和同化被统治民族而采取的语言同化政策,他们强制被统治民族采用他们的语言文字;同化,是指一个民族自愿放弃自己的语言而采用他民族的语言的现象。(4分)

5.说明印欧语系的主要特点。【参考答案】 a.没有声调,有固定重音(2分)b.主要使用附加成分和内部屈折等语法手段(3分)c.没有量词(2分)

6.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语言有哪些不同? 【参考答案】

a.有声调(3分)b.无形态(2分)c.有量词(2分)

7.我国的语言分属哪些语系?每种语系至少举一种语言为例说明。【参考答案】

a.汉藏语系,如汉语、侗语、傣语、壮语、苗语等。(2分)b.阿尔泰语系,如蒙古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2分)c.印欧语系,有俄罗斯语、塔吉克语两种语言。(1分)d.南亚语系,有佤语、崩龙语、布朗语三种语言。(1分)e.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如高山语。(1分)

五、论述题

1.指出下列句子中“语言”的含义有何区别?在此基础上,论述语言和言语的区别。(1)“四美”是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环境美。•••(2)要学习人民群众的语言。•••(3)鲁迅是运用语言的楷模。【参考答案要点】

(1)指出三个例子中的“语言”的差别。(3分)前两例指“言语”,例(3)指语言。

(2)指出“语言”和“言语”定义。(3分)(3)具体说明两者的不同。(9分)••• a.一般与个别 ••• b.封闭性与开放性

••• c.时间先后(言语先于语言)

2.试论述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参考答案要点】(1)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4分)(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 a.从词的音义结合的关系来证明(4种关系)(4分)••• b.从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来证明(3分)(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4分)

3.人以外的动物有没有语言?•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参考答案要点】(1)没有语言(1分)(2)a.功能方面(4分)b.构造方面(6分)c.习得方面(4分)

4.试论述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参考答案要点】•(1)语言和思维的关系:(8分)•• a.从语言对思维的作用来看: •• 思维活动必须用语言作手段。

•• 思维活动的成果要依靠语言的巩固而存在。•• 思维的成果靠语言才能表达出来。•• b.从思维对语言的作用看: •• 思维是构成语言单位的必要条件。•(2)语言和思维的区别:(7分)

••• a.功能不同;b.规律不同;c.范畴不同;d.存在形式不同。

5.怎样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参考答案要点】

由于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因此,用什么能指代表什么所指是任意的。任意性是所有符号的共同特征,语言作为一种符号同样具有任意性。正因为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所以,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代表不同的语义内容,如多义词、同音词;不同的语音形式又可以代表相同的语义内容,如同义词。不同的语言也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代表相同的语义内容。如汉语的“马”[ma214],和英语的horse都可以指马。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并不排除语言符号的理据性。任意性决定了语言的社会约定性、不变性、可变性和系统性。

6.试论述语言的功能。【参考答案要点】

语言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功能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社会文化方面的功能和心理方面的功能。

语言在社会文化方面的功能,主要的是交际功能、标志功能、文化录传功能等。(8分)在心理方面的功能主要的有思维功能、认知功能、心理调节功能等。(7分)

7.什么是词类?划分词类的标准主要有哪些?哪种标准最适用汉语?为什么? 【参考答案要点】

(1)词类是指词的语法分类(2分)

•(2)划分词类的标准主要有三:意义标准;形态标准;功能标准。(6分)••(3)功能标准最适用于汉语(1分)

•(4)a.因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无法从形态上区分词类。•(2分)•• • b.意义标准过于抽象,不易辨认,且词类是语法上的分类,理当从语法的 考虑。(2分)

••• •c.形态标准从本质上看也是功能。(2分)

8.用实例谈谈对语法范畴的理解。(至少5种)【参考答案要点】

语法范畴是对语法意义进行概括而形成的语法意义的类别。语法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语法范畴是词的形态变化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又称形态语法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包括:

性是主要与名词相关的语法范畴,一般是把名词分成阴性、阳性、中性或阴性、阳性,并用不同的形式标志表示。数也是主要与名词相关的语法范畴,一般用名词(或代词)的词形变化区别单数和复数,或是单数.双数和复数(大于二的数)。格是表示词语之间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语法范畴。时和体都是与动词相关的语法范畴,表示行为动作的时间和状态。态又称语态,是表示主语与动词的语义关系的语法范畴。式又称语式或语气.情态,是表示句子的语气或情态的语法范畴,一般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分陈述式.命令式.虚拟式.愿望式等。人称是表示动词与主语在人称上的一致关系的语法范畴,一般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级是表示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语法范畴,一般通过形容词.副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分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

9.怎样理解词义? 【参考答案要点】

词义是词语的语音形式所代表的内容,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一般所说的词义是指词语的词汇意义。词汇意义包括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理性意义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或区别特征的概括反映,又可以分日常意义和科学意义两类;附加意义是附加在理性意义之上的次要意义,包括感情意义、理据意义、评价意义、语体意义等。

10.试论述文字与语言的关系。【参考答案要点】

(1)相同点:(3分)

•••••a.都是交际工具;b.没有阶级性。(2)不同点:(12分)

•••••a.语言历史长,文字历史短。•••• b.语言第一性,文字第二性。•••• c.语言应用范围广,文字窄。

•••••d.语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文字克服了这种限制。•••••e.语言永远是渐变的,文字有时可以突变。•••••f.语言是人所不能改变的,而文字是可以改变的。•••••g.文字对语言有积极的作用。

语言学概论简答题篇三

第三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生理)(物理)(心理)三个方面的属性。

2、语音同其它声音一样,也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个要素。

3、人类的发音器官可分为:动力(肺)、发音体(声带)、共鸣腔(口腔、鼻腔、咽腔)三大部分。

4、在发音器官中,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主动或积极)发音器官;上齿、齿龈、硬腭等是不能活动的,叫做(被动或消极)发音器官。

5、口腔中最为灵活的发音器官是(舌头)

6、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因素)。

7、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类。

8、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舌位前后)(舌位高低)(圆唇与否)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9、辅音的发音特点是主要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决定的。

10、[t]—[d]的区别性特征表现为(清浊)对立。

二、分析题

1、根据发音特点描述,分别写出相对应的元音或辅音。

① 舌面后半低圆唇元音;[ɔ]

② 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e]

③ 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a]

④ 舌面后高圆唇元音;[u]

⑤ 舌面前高圆唇元音;[i]

⑥ 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f]

⑦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p]

⑧ 舌尖中浊鼻音;[n]

⑨ 舌根清擦音;[x]

⑩ 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ʦ‘]

2、指出下列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

[ph]-[p]送气性/不送气性

[f]-[v]轻音性/浊音性

[n]-[l]鼻音性/口音性

[y]-[i]圆唇性/展唇性

[y]-[u]前音性/后音性

三、思考题

1、与其他声音相比,语音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答:语音不仅是有自然属性的声音,还有社会属性。语音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含有一定意义的声音,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物质载体,它负载着语言信息,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的形式。自然界的声音是连续性的,没有结构和组织,语音则是由可离散的单位按一定规则组织起来的它是语言的载体,与意义一起构成语言符号。

(1)自然界声音如风、雨、敲门声不是发音器官发出,不表示特定含义;

(2)动物声音虽然也是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特定意义的声音,但这只是对环境的即时反应,不能组合,不表思维,不具备符号资格;

(3)人的声音如咳嗽、呵欠等也是一种自然反应,不能形成符号,不表示意义。

2、举例说明什么是音素?为什么要强调在一次发音中来辨别音素? 答: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切分的最小是线性语音单位。

如:电大(dianda),两个音节都有元音/a/,但是明显听出前一个的发音开口度要比后一个发音开口度大,因为前一个元音/a/前面有元音/i/,开口度较小,/a/受其影响。这样,这两个元音就是不同的发音,也就属于不同的音素。

每个音素都有不同的音质,我们在发音时,发音器官稍微有所改变,就发出了不同的音素。严格的说,一次发音就是一个音素,两次发音可能音色就会不同(如:a、a、ɑ)

3、音位、音素、音位变体的关系?

答:(1)音位和音素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a、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没有辨义作用;音位是从特定音系中分析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具有辨义作用。

b、研究音素可以超越具体语言和方言,着重从语音的自然属性上研究;研究音位则必须落实到某种具体语言或方言,不但要从语音的自然属性上,更要从语音的社会属性上研究。

c、音素只能从音质角度上切分,音位却可以从语音四要素的任何一个要素上划分与归并。

d、音素是一次发音就可分析出来的,音位则往往涉及一类发音。联系:作为最小的语音单位,音位是比音素更高一级的语音单位,它是在音素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而音素是音位所使用的语音资料实体,一个最小的语音单位,从不同角度看,可能是音位,也可能是音素。

(2)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

“音位”只是一个抽象的笼统的概念,只有在具体语境中才能看到它的真实面貌。音位是从具体变体中归纳而成的语音类型单位,没有具体的音位变体,音位就不会存在。

音位与音位变体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并通过个别表现出来。

4、举例说明语音的同化与异化、弱化与脱落。

答:同化:指一个音位受到相邻音位的影响而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趋同的现象。如广州话中的“收音机”,往往说成“心机”,普通话中的“面包” miànbāo,前一个音节的韵尾/n/受到后一个音节的声母/p/影响,读成了/m/等。

异化:两个邻近的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果连着发音有困难,则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变得与邻近的音不相同或不相近,这在语音学上叫做“异化”。俄语里最丰富;法语“militɑire”[militε:r] →[melitε:r]。汉语主要表现为声调的异化:如两个上声连读,前一个变阳平(好好学习、粉笔、野草、悔改)

弱化:语流中一个气流较强的音,由于所处地位,或受邻近音的影响,而变成一个较弱的音。如:大的[ta t&o01]→[ta d&o01];哥哥[kγ kγ]→[kγ g&<241;]; 妈妈[ma ma]→[ma m&<241;];脑袋[nau tai]→[nau dε](元音、辅音都弱化)

脱落:语流中有些较弱的或不重要是音在发音时丢失了,或者为了发音的方便而省去某些音的现象。汉语轻声音节经常出现脱落情况。如:我们[wom&<241;n ]→[wom];豆腐[tou fu]→[touf];意思[yi si]→[yis]。为了连读方便,儿化音节里韵尾-i-n常脱落。([i][n]韵尾与儿化的卷舌不协调,所以先减音再儿化)如“锅盖儿”[kuo kɑi&<241;]→[kuo kɑ&<241;];小孩儿[φiɑu xai]→[φiɑu xar];茶缸儿[t&&51;’ɑ ka&&31;]→[t&&51;’ɑ k&>59;&<241;](只留鼻化的痕迹)

语言学概论简答题篇四

简答题:语言的本质部分

1.“狼孩子”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2.与语言相对,言语具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人类语言具有灵巧的构造? 参考答案:

o 1.“狼孩子”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a.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2分)b.离开人类社会就没有语言。(2分)

c.孩提时期是学会语言.掌握语言的一个重要的阶段。(2分)d.如果错过了这个最好的时机,•就很难学会一种语言。(1分)

2.与语言相对,言语具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言语的具体性、个人性、临时性、无限性、多变性、物质性等特点。(每小点1分,表述1分)

3.为什么人类语言具有灵巧的构造? 【参考答案】

a.任意性;b.离散性;c.层级性。(每一小点2分,表述1分)

简答题:语音学部分

1.指出汉语普通话/a/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描述其发音特点和出现条件。2.指出汉语普通话/e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描述其发音特点和出现条件。3.语音的四要素是什么?在语言中各有什么作用? 4.音质的不同取决于哪些条件?举例说明。

5.什么是音位的区别特征? 普通话音位/p/的区别特征主要有哪些? 6.什么是音位?划分音位的主要原则是什么?举例说明。

7.举例说明音位的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有什么不同?在普通话中[p]和[b]是不是音位变体?是什么变体?

8.举例说明舌面元音的三维特点。参考答案:

1.指出汉语普通话 a 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描述其发音特点和出现条件。【参考答案】

a./a/ 音位的条件变体有四个:[a]、[¢]、[ɑ]、[e](1分)b.发音特点(3分)

••••••• [a] 前、低、不圆唇舌面元音 ••••••• [ ] 央、低、不圆唇舌面元音 ••••••• [ɑ] 后、低、不圆唇舌面元音 ••••••• [e] 前、半低、不圆唇舌面元音 c.出现条件(3分)

••••••• [a] 在韵尾[i]、[n]之前 ••••••• [¢] 无韵尾

••••••• [ɑ] 在韵尾[u]、[ ]之前

••••••• [e ] 在韵头[i]或[y]同韵尾[n]之间

2.指出汉语普通话 e 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描述其发音特点和出现条件。【参考答案】

a./e/音位有四个变体:[ ]、[ ]、[e]、[e](1分)b.发音特点(3分)

•••• [ ] 后、半高、不圆唇舌面元音 •••• [ ] 央、中、不圆唇舌面元音 •••• [e] 前、半高、不圆唇舌面元音 •••• [e] 前、半低、不圆唇舌面元音 c.出现条件(3分)•••• [ ] 在单韵母中

•••• [ ] 鼻韵母中或轻声音节的韵腹 •••• [e] 出现在韵母[i]前 •••• [e] 出现在[i]、[y]之后

3.语音的四要素是什么?在语言中各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 音高,区分音调(1分)

• 音长,区分长元音和短元音(2分)• 音强,区分轻重音和语调(2分)

• 音色,区别语言的意义的最重要的因素(2分)4.音质的不同取决于哪些条件?举例说明。【参考答案】

• a.发音体不同。如二胡声和鼓声不同。(2分)

• b.发音方法不同。如[t]是不送气,[t]是送气(2分)

• c.共鸣器的不同。如[n]和[t]的不同,[n]是鼻腔,[t]是口腔。(3分)5.什么是音位的区别特征? 普通话中/p/的区别特征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

a.一个音位区别于其它音位的语音特征。(指音位之间的最小对立项)(3分)b./p/ 的主要区别特征是:(4分)••••••• 双唇,区别于唇齿音。••••••• 不送气,区别于送气音。••••••• 塞音,区别于擦音。

6.什么是音位?划分音位的主要原则是什么?举例说明。【参考答案】

a.一种具体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2分)b.对立与互补。(1分)•••• 比如[ p]和[p‘]在相同的语言环境[-ɑu51]中出现,具有辨义作用,前者是“抱”,后者是“炮”,这是对立关系。(2分)

•••• 又比如[ ]和[a],前者出现在“单说或开音节的单元音”的环境中,后者只出现 在[i]和[n]前,它们之间出现的语言环境是互补的。(2分)7.举例说明音位的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有什么不同?在普通话中[p]和[b]是不是音位变体?是什么变体? 【参考答案】

a.条件变体是处于互补关系中的音位变体,如/a/音位的几个变体属条件变体(2分)b.自由变体与条件变体不同,•它是出现在同样的位置上可以任意替换但又不起区别意义作用的几个音素。•如吴方言平翘音.前后鼻音等。(2分)c.[p]和[b]是音位变体(1分)

d.它们属于条件变体,出现的语音条件是,轻声音节的清音声母变成浊声母(2分)如: 爸爸[p p ]——[p b ] 8.举例说明舌面元音的三维特点。【参考答案】

a.舌面高低;b.舌面前后;c.唇形圆展。(每小点2分,举例1分)

简答题:词汇语义部分

1.举例说明词义的特点。

2.什么是语义场?它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o 1.举例说明词义的特点。【参考答案】

概括性;客观性;民族性;时代性;模糊性(每一点1分,举例共2分)2.什么是语义场?它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若干具有共同核心义素的词语(义项)构成的聚合体,就是语义场,又叫词汇场,有时简称义场或词场。语义场具有以下几种最基本的性质:(定义1分;性质每点2分)

(1)层次性。由于事物现象的分类可粗可细,类别可大可小,因此语义场也是可大可小。最小的语义场只有两个词语。如“父亲-母亲”。若干较小的语义场又可汇集为较大的语义场,直至一个语言系统中最大的语义场,语义场的层级性体现了语义的纵向聚合关系。

(2)系统性。属于同一级语义场的词语,其语义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如“丈夫”与“妻子”。语义的系统性还表现为,一个词语的意义,取决于这个词跟哪些词语构成一个语义场。如“孩子”跟“大人”.“父母”构成语义场。不同的语言系统.不同的方言以及不同的时代,其语义场的构成情况会有所不同。

(3)相对性。语义场的构成,是以词语的义项为单位的,因此,同一个词有几个不同的义项,就分属几个不同的义场。如“叔叔”有表示亲属称谓和表示社交称谓两种。

简答题:语法学部分

1.什么是显性语法关系?它具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隐性语法关系?它具有什么特点? 3.举例说明汉语语法中常见的主要语法手段。参考答案:

o 1.什么是显性语法关系?它具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显性语法关系是通过词形变化、辅助词和词序等手段所反映出来的各种语法关系(2分)

显性语法关系成分之间是连续的;是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成分之间的关系是单一的。(5分)

2.什么是隐性语法关系?它具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隐性语法关系是隐藏在显性意义后面的各种语法关系(2分)

隐性语法关系可以是非连续性的;可以是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一个成分可以同其它成分发生多种关系。(5分)

3.举例说明汉语语法中常见的主要语法手段。【参考答案】(理论1分,举例共3分)

a.词序;b.虚词;c.重叠;d.语调

简答题:文字学部分

1.说明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及其产生的地区。

2.文字的发展规律一般可分为几个阶段?•汉字属什么性质的文字? 3.文字起源于什么?它与文字的关系怎样? 参考答案:

o 1.说明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及其产生的地区。【参考答案】

a.圣书字;产于古代埃及(2分)

b.楔形文字;产于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2分)c.汉字;产于中国(1分)d.马雅文字;中美洲(2分)

2.文字的发展规律一般可分为几个阶段?•汉字属什么性质的文字? 【参考答案】

a.三个阶段: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3分)b.汉字属表意文字。(1分)因为汉字随着形体的演变已失去了象形的特征,但它仍同整个词发生关系;汉字不表音,虽有表音成分,但本质上仍是表意的。(4分)3.文字起源于什么?它与文字的关系怎样? 【参考答案】

a.文字起源于图画记事。(2分)b.图画不是文字。(1分)图画成为文字,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把整幅的画拆散成个别图形,一个图形与语言里的一个词(或语素)相当。(2分)它们要有固定的读音。(2分)

简答题:语言发展演变部分

1.语言的分化和统一是怎样表现的? 2.举例说明语言演变的两大原因。3.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有哪些不同? 4.什么是语言同化?有哪几种主要形式? 5.说明印欧语系的主要特点。

6.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语言有哪些不同?

7.我国的语言分属哪些语系?每种语系至少举一种语言为例说明。参考答案:

o 1.语言的分化和统一是怎样表现的? 【参考答案】

a.伴随社会的变化进行(1分)

b.分化的初级表现是方言,•最大分化是亲属语言(3分)c.方言分歧缩小,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最后形成国语。(3分)

2.举例说明语言演变的两大原因。【参考答案】

a.社会原因(3分)b.语言内部原因(4分)

3.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有哪些不同? 【参考答案】

a.地域方言是在某一地域内通行的语言,有自己的语言结构系统;社会方言没有自己特殊的语言结构系统。(4分)

b.社会方言可以演变为独立的语言;社会方言不能。•(3分)4.什么是语言同化?有哪几种主要形式? 【参考答案】

语言同化是指一种语言排挤或代替其他语言.从而使被排挤.被代替的语言消亡的现象。在同化中取得胜利的语言称为同化语言,在同化中被排挤或被代替的语言称为被同化语言。语言同化是在语言深入接触中出现的语言融合的一种表现。(3分)

语言同化有强迫同化和自愿同化两种。强迫同化是占统治地位的民族为了奴役和同化被统治民族而采取的语言同化政策,他们强制被统治民族采用他们的语言文字;同化,是指一个民族自愿放弃自己的语言而采用他民族的语言的现象。(4分)5.说明印欧语系的主要特点。【参考答案】

a.没有声调,有固定重音(2分)

b.主要使用附加成分和内部屈折等语法手段(3分)c.没有量词(2分)

6.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语言有哪些不同? 【参考答案】

a.有声调(3分)b.无形态(2分)c.有量词(2分)7.我国的语言分属哪些语系?每种语系至少举一种语言为例说明。【参考答案】

a.汉藏语系,如汉语、侗语、傣语、壮语、苗语等。(2分)b.阿尔泰语系,如蒙古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2分)c.印欧语系,有俄罗斯语、塔吉克语两种语言。(1分)d.南亚语系,有佤语、崩龙语、布朗语三种语言。(1分)e.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如高山语。(1分)

语言学概论简答题篇五

1、语言的作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首先,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动物是没有语言的;其次,语言是适应人类需要而产生的,若人类不需要语言,就不会产生语言;再次,语言是信息载体,传递信息的代码;最后,交际职能是语言最基本的社会职能,其他功能只是它的派生物,它是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相互沟通和表达思想的工具。

(2)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首先,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人类思维最有效的工具;其次,语言离不开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运用中才有意义,如果没有思维,就无所谓交际。语言中词和句子的意义是思维赋予的。语言与思维相互依存,各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又相互适应,思维水平高,语言发展的水平就高。

2、语言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怎样理解这句话?

答:社会现象是和人类共同体的一切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现象,语言就是社会现象。语言不但是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社会现象可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类,经济基础就是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就是在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艺术、哲学、宗教等的总和。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要么属于经济基础,要么属于上层建筑,而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这两者的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语言。很多社会现象都是具有阶级性的,比如属于上层建筑的法律、政治制度等,是为一定的统治阶级服务的,具有十分明显的阶级色彩,而语言则不属于那一个特定的阶级或阶层,而是属于社会全体成员。所以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作为交际工具,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因此,从本质上看,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阶层,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的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语言社会性的具体表现:

a、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1)语言依附社会:它随社会产生而产生;随社会发展而发展;随社会消亡而消亡。离开了人类社会无所谓语言,语言并不是人的本能的反映,不经过学习就不能掌握语言。2)社会离不开语言:人类出现以语言为存在条件。历史、文化传播,共同活动、生产等环节都离不开语言。

b、作为人类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为社会服务。c、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产物,每个社会都存在自己的语言,语言是不同民族的区别标志。d、个人语言受社会制约,例如“狼孩”学不会人类语言;中国人学好外语去外国 e、语言交际是集体性的社会活动

f、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动物不具备语言。

3、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1)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a、从运用角度来说,言语是自由的;语言是不自由的,有规则的 b、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言语包括:张口说话的动作(言语动作)、说话代码(语言)→确定的部分、说、写、想的话(言语作品)

c、从表现形式看,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社会的,有共同性和社会性 d、从哲学角度看,言语是具体的、个别的;语言是抽象的(2)语言与言语的联系

a、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是从言语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均质的系统.抽象的语言是不存在的,都以个体语言的形式存在着。从历史上看,言语事实在先,规则在后,通过言语反映存在。b、语言存在以说话的需要为前提

c、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是行为和结果 d、言语包括语言成分和语余成分。

4、语言符号和一般符号有什么不同?

答:符号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

语言符号是用语音形式来表示意义的符号系统。

a、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它还有一个重要的物质形式是文字——保存和延续信息

b、一般符号的构成简单;而语言符号的构成非常复杂,它是有组织、有条理的层级体系。c、一般符号的构造简单,只能表达有限的、简单的内容;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

d、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不能生成新的意义;而语言符号能重复使用,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

e、一般符号具有符号客观性、物质性、约定性,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线条性、稳定性、发展性和生成性。

5、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由于语言具有社会属性,不是自然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不可解释的。

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如:人、刀、树、水、路、妻子、太阳、月亮„„,汉语的语音形式和英语的语音形式不相同。

第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而同样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如long,汉语表示“龙”等意义,英语表示“长”。

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汉语有众多的方言,同样的事物在各个方言也有不同的读音。汉语有七大方言,各个方言区根据语音特点还可以进一步划分次方言区。不同方言区之间,语言的音义联系也不是完全一致的。同一语言中不同方言的语音差别,也说明了音义联系是具有任意性的,不然,就不会存在什么方言差别了。

6、怎样理解语言没有阶级性?

答:首先,从语言工具的服务对象看,语言是人类社会统一使用的交际工具,不是为特定的阶级或阶层服务的;其次,从语言自身的结构看,其本身也没有阶级性可言。构成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都谈不上阶级性;最后,从语言产生的社会环境看,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社会,社会上连阶级都没有,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更谈不上有阶级性了。

7、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

答: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符号与符号相互组合起来的关系。例如“学习外语”,“学习”与“外语”组合,形成述宾关系。

聚合关系就是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如音位、词)之间的关系,简单说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替换关系。例如“学习外语”,其中“学习”可以用“研究”替换,“外语”可以使用“知识”替换,“学习”与“研究”、“外语”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语言的组合关系说明了语言结构的规则,语言的聚合关系说明了替换规则。组合规则使得语言符号的结构呈现出有序性,聚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大大地简化了语言系统。如果语言中只有组合而没有聚合,没有可替换的同类,每一个句子都必须是新的组合关系,那么语法规则将不计其数,难以掌握。

8、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是怎样形成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职业、阶层等方面的人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变异(共时)。行业用语、术语、阶级方言都是常见的社会方言。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变体),是因地域的隔离引起的,差异比较大,主要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也有表现。汉语方言主要可分北方方言、粤方言、吴方言、闽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七种。

联系: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都是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是一种社会分化的伴随现象。区别:首先从范围上看,地域方言以地区上的分布确定范围,具有全民性,而社会方言是按性别、年龄、职业、阶级、阶层确定范围,没有全民性。其次从差别上看,地域方言的差别表现在词汇、语音、语法多个方面,主要是语音差别,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是词汇方面,即有一些特殊的词语。最后从发展趋势上看,地域方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展为独立的语言,或在社会高度统一融合情况下可能消失,而社会方言没有自己的基本词汇、语音系统、语法结构,不能发展为独立语言。

9、在没有看见人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能听出是男子说话还是妇女说话?是大人说话还是小孩说话来呢?请结合语音知识加以说明。

答:男人和女人、大人和小孩的声音差别主要是音高不同。

声音的高低是由频率决定的,而频率的大小与物体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多少有密切关系,在相同的时间,物体振动次数的多少取决于物体本身的形状,长而厚的物体振动次数少,振动频率小,声音就低,短而薄的物体振动次数多,振动频率大,声音就高,妇女和儿童的声带短而薄,说话声音高,男子和大人的声带长而后,说话声音低,所以我们能分别男女和大人小孩的声音。

10、音位与音素的区别与联系?

答:区别:a、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没有辨义作用;音位是从特定音系中分析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具有辨义作用。b、研究音素可以超越具体语言和方言,着重从语音的自然属性上研究;研究音位则必须落实到某种具体语言或方言,不但要从语音的自然属性上,更要从语音的社会属性上研究。c、音素只能从音质角度上切分;音位却可以从语音四要素的任何一个要素上划分与归并。d、音素是一次发音就可分析出来的;音位则往往涉及一类(系列)发音。

联系:作为最小的语音单位,音位比音素更高一级,它是在音素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而音素是音位所使用的语音资料实体。一个最小的语音单位,从不同角度看,可能是音位,也可能是音素。

11、词形变化的四种形式?

答:词形变化包括附加、屈折、异根和零形式四种形式。a、附加法:词中增减、变换附加成分表示语法意义。

例如英语:-s、-ing、-ed、-’s;

cat → cats

b、内部屈折:词内部通过词根语音变换构成语法形式。(改变词中某个元音或辅音)

例如英语:名词单复数:man→men;foot→feet;goose→geese

动词过去时:swear→sware;get→got;begin→began c、零形态:词的某种语法意义靠相关的语法形式衬托出来,其本身并不具备特定语法形式

却表达语法意义。

例如英语名词的单数形式;俄语名词的单数主格形式→缺位形式

d、异根法:用不同词根表示同一个词不同的语法意义。

例如英语:人称代词的格:i→me;we→us;she→her

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bad→worse;good→better

动词的时:go[现在时]→went[过去时]

12、书面语与口语的关系? 规范着口语的发展。

2、口语是书面语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口语的变化总要先于书面语的变化,不断提供鲜活的材料,促进书面语向前发展。答:

1、口语是第一性的,是书面语产生的基础;书面语是第二性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

语言学概论简答题(5篇)相关文章:

语言学概论简答题(5篇)

27037语言学概论(五篇)

最新语言学概论 试题(五篇)

语言学概论chapter11 语言学概论chapter10课后答案(5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语言学概论简答题(5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lunwen/biyeluwen/16862572561806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