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免费论文 > 毕业论文 > 2023年《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例评析16篇(通用)

2023年《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例评析16篇(通用)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2023年《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例评析16篇(通用)

微信扫码分享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例评析篇一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反思〗

《敬业与乐业》选自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梁启超先生于70年前为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所做的演讲,这篇文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典范之作,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作者提炼概括的很多耐人寻味的语句,拓展了文章的思辨空间,有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但是文中援引的事例多为社会职业者的例子,与学生的年龄、阅历有一定的距离,我预感到让这些十四、五岁的孩子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肯定会遇到困难,怎么办?学生—职业,职业—学生。我突然想到如果把学习当做学生的职业,让学生关注自己在这一特殊职业中的种种态度,岂不是既能能深刻的解读文句,又能促使其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进行反思吗?

果然,当我在课堂上抛出这一设想时,同学们的精神为之一振,课堂上传来一阵哗哗的翻书声,大家都在翻找自己深有体会的句子,然后是出奇的安静,我给了大家足够思考的时间,8分钟后,举手同学的数量明显多于平时。张乔同学这样说:“作者说‘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即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我觉得有些惭愧,我现在知道为什么我的学习总是做不到最好,因为我没有这种将学业视作生命的意识,我也没有忠实于它,而是经常在学习时分心到别的事上,更没有梁启超先生说的那种愧疚感,觉得做得不好便对不起一天里所吃的饭,所以我也便不能把学业做到圆满了。”同学们用默叹之声表示同感。

李硕同学说:“我总抱怨学习很苦很累,但第8段的几个反问句把我说服了,原来只要人生在世,就没有不苦不累的,就看你能否‘从劳苦中找出快乐。’作者还告诉我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我之所以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我想主要是我没有坚持,总想应付差事,得过且过。 ”

曲士朕同学说:“作者说‘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我对此有真实体验,上学期我学习不专心成绩较差,老师找我谈话,我有所醒悟,寒假期间我闭门苦读,有几门功课赶上来了,这学期我显得自信多了,也觉得学习很快乐!”之后,又有五位同学发言,同学们带着自我反思的态度,把这篇文章解读得非常成功。我不由暗自庆幸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

【重庆市万洲区岩口复兴学校 晏兴田】

〖语文教学最佳情景的创设·以贴近学生心灵,贴近现实生活去创设〗

语文教学中的亲近感,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坚持教学民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保持教师的人情味,通过课堂这个窗口与学生建立伙伴式的平等关系。在讲与练、读与写中,通过创设“和谐的情境”,即要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光,大方的姿态,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化、熏陶学生,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融洽和谐的心理环境。为了创设良好的作文教学的氛围,我教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一文时,结合近两年大学毕业后不包分配问题,城市下岗职工多的社会现实,让学生思考、体验找职业的艰难,知识的重要去感染学生。今天我读书就是为了寻找一个理想的职业,并不是读书无用。启发学生自己调查了解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和城市工人无职业的是哪种人。以“今天我们需要敬业精神”为主题,写出了使人感动,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佳作。我及时给以鼓励,表扬,赞扬和肯定促进了求知氛围的形成,全班同学沉浸在积极努力的氛围中。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锦城四中 胡蝶飞】

〖加强合作探究,促进感悟生成·讨论的问题要符合教材或学生的实际情况,并采用不同的提问形式〗

课堂讨论还要注意选择带有普遍性的难以理解和容易混淆的问题作为讨论题,这样容易吸引全体学生,引起大家的兴趣。又如《敬业与乐业》的“研读与反思”的环节中我就分别设置了这样两个问题:

1、作者在论证乐业的重要性时为什么从反面的现象谈起,可不可去掉?

2、课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论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兵。”讨论一下,你对这个问题究竟怎么看?

【安徽省桐城市卅铺中心学校 黄宏生】

〖关注学生发展 促进主动学习·唤醒学生的主体需求意识〗

语文老师要让学生明白,未来要生存,未来要发展,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不可或缺。语文学习不能只简单地被功利主义思想所左右,不能只为完成自己的学业,不能只为眼前的考试,不能只为迎合父母或老师的欢心。要树立终生需要语文的意识,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我要学”而非“要我学”,进而在语文学习中发挥主人翁精神。如我们往往为学生写不好汉字而煞费苦心,但常常收效甚微,这就要告诉学生书写的质量关乎着大家的未来,一个书写流畅优美的人往往会更有自信心,在将来会更容易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以此来唤醒学生的需求意识,带动他们练习书法,写好汉字。在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这篇课文时,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提出为什么要“敬业”和“乐业”这个问题,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们会“敬业”“乐业”吗?未来如在眼前,需求迫在眉睫。

【江苏省张家港市晨阳学校 杜惠娟】

〖“问题教学”的思考〗

我们还可以设置争论性问题,引起认知冲突。提出引起学生争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点燃他们思考的火花。例如在教《敬业与乐业》时,针对文中作者的一些观点,结合当今现实,问学生是否赞同,这很容易引起争论,我们要让学生从课文中找根据,讲理由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湖北省宜都市红花套初级中学 李 蓉】

〖让个性在批注式阅读中飞扬·质疑式批注〗

“学者先要会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有了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这种批注式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这种阅读方法学生用得最多,也用得最广,适合于各类学生各类文体。

学生在《敬业与乐业》中作出了如下批注“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为劳动而生活”是什么意思?还有的学生在这一句话旁边(“我信得过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作出了这样的批注:“我觉得作者说的不对。照他这么说全世界的人价值都一样,我们就没有必要说实现自己的价值了,反正无论做什么价值都一样。”瞧,他对作者的这句话产生了怀疑!正是因为有了他的这个批注,才让我们的课堂辨论有了源头,从而争论得热火朝天。现在我班的学生基本上都会用这种阅读方法,随时随地提出疑问,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他们的问题越来越深,价值也越来越高。这种批注为我的语文课堂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波澜,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高潮。

【山东省青岛市第五十一中学 曲婷恩】

〖浅谈初中语文的生活化教学实践·语文课堂教学走向生活化〗

在《敬业与乐业》中设计的拓展延伸题: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这个问题也可以使学生重视观察社会,并重新认识社会各个层面的分工,认识到各个岗位的平凡中蕴含着伟大。

【河南省济源市轵城二中 原凯云】

〖课堂提问的艺术·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重点突出〗

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所提问题必须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提问时,问题要精心设计,既让学生感兴趣,又能发展思想。问题过于简单,课堂气氛看似挺活跃,但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也不要太难,如果太难,超越了学生的接受程序,也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如在教《敬业与乐业》一课时,我首先提出:本文提出什么是敬业和乐业?如何做到敬业和乐业?对我们学生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你从中明白了作者在本文中的主张和目的吗?以后你将如何做呢?这样层层设问,重点突出。教师再加以点拨,学生便能逐层的领会本文的写作目的。使学生不但把握了文章的中心,而且使学生在文中得到了教诲。

【辽宁省大连市嘉汇中学 苗春玲】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导入引用,激发情趣〗

一个好的导入,就如交响乐的序曲一样,决定了一节课的基调,所以在这里,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就应有所体现,如在教读《敬业与乐业》一课时,我这样导入:米卢曾说:态度决定一切。我们有的同学为什么成绩一直不上来?原因很简单,几十年前梁启超已告诉你了,我们一同来看看。以此来引发学生们的思考,使其体会敬业、乐业精神对一个人对待职业态度的决定性作用,并且这种态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的大小。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这是教师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情感资源。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的显性情感,并要善于开掘其内涵的隐性情感,从导入开始,达到以情悟情的教育效果。诚然,以趣生情的方法很多,如游戏激趣生情、表演激趣生情、故事激趣生情、语言激趣生情,等等都可以使学生在妙趣横生、幽默诙谐的课堂气氛中,从笑声得到启发,产生情感共鸣。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一中 赖联群】

〖有些事情不必太勉强〗

人到初三,有些事情看来不必太勉强。

下午第一节语文课,上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有一个环节是追问学生将来的理想职业,原以为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学生三言两语就能解决,可教学实践并非如此。

我问徐冉。

“老师,我有自己的理想,但我不想说”,徐冉有点尴尬,说话底气不足。

“为什么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将来,你不会是想成为保密局的工作人员吧。”我调侃到。

大家笑了,徐冉也笑了,“老师,我真的不想说。”

再追问下去双方都尴尬,我适可而止,尊重他的选择。接着,我又叫陈鹤立。

大家又笑了。对鹤立,同学们好像始终保持着一种天生的兴趣,也许是因为他常有滑稽举动的缘故吧。

鹤立也不好意思地笑笑,不说。叫到黄安,她说理想变来变去,缺乏稳定性,不好说,晕!

再叫黄光超,他挠挠头,说自己还没想好。课堂一时沉闷起来。

我突然想到,初三的孩子,特别敏感,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对他们而言是不是个人隐私呢?他们有权保持沉默的,特别是在一个易感而“热情”泛滥的集体。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而不是胸有城府的成人。

我没有接下去问,而是在黑板上写下了几种职业供学生选择:

1、总理2、民工

3、护士4、教师

5、机关干部6、马路清洁工……

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

经过一个假期,孩子们好像突然间变化了很多,好些同学开始沉寂了,上课守纪了,学习用心了,也常常对着课间的窗台发呆了,男生的嗓音变粗,女生的皮肤变细腻,突然间,他们长大了。

对初三的孩子,成长中的学生,除了把住作业、纪律两大关,其他的,其实不必太勉强,顺其自然,可能更符合他们的成长规律!

比如,让他们课间渲泄,让他们课后打球,让他们秘密商议双休日去哪里玩你假装不知道,允许他们跟你顶嘴,允许他们上课喝点矿泉水,允许他们坐着回答问题甚至光听不回答……

【海南省儋州市新英中学 吴福良】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文字的解析〗

欣赏汉字结字之妙,感受方块字创造之美,放飞创新的风筝。

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值得开发的资源──一个独具特色的站点和充满智慧的景点。例如教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中有一个成语“强聒不舍”,本意是唠唠叨叨说个没完。但很多学生把“聒”字写得乱七八糟。为此就让学生解析该字的构成──“舌”头总是在“耳”边吵个不停,那就是“强聒不舍”的“聒”字了,学生从此难忘!

【重庆市外国语学校 王 君】

〖何妨让学生抄一抄·抄出深刻,抄出共鸣〗

《敬业和乐业》,我倒是非常喜欢,但从外班传来的消息看,学生们并不买帐,大多数班级都学得死气沉沉。我一思考,这也好理解,对我们这样的被社会捶打了十来年,多少有了些人生经历的人来说,梁启超的教诲确实是很切中要害的。但是对十四岁的初三学生来说,文中大量的古文不仅要销蚀他们的学习热情,其中的不少生命箴言对他们来说也很难有生活的底子作为诠释的基础。所以,引不起学生共鸣就很正常了。

何不化繁为简?

我于是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抄”的要求:

1、朗诵全文,抄出引起你共鸣的句子,你反对的句子,你还不理解的句子,并且至少背诵五句以上。

2、就自己抄的句子和同桌小组分享,并在班上进行交流。

比如孩子们整理出了以下句子:

──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凡做一件事情,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头上,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因自己的才能和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凡做一件事情,便把这件事情看做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情来和他交换。

──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增加。

──专心做一职业,把许多游思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

──敬业就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

实践也证明,这堂课的学习效果也非常好。这一“抄”,抄出了疑问,抄出了共鸣,抄出了碰撞,抄出了积累。课堂以此为出发点,既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和认知水平,也分解了课文的重点难点,学生因此而学得活泼扎实而且富有个性。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例评析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课文主旨,了解作者的人生观,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看法。

2.积累文中用以论证论点的大量经典格言警句,体会演讲通俗浅显的语言风格,培养自己的演讲能力。

3.理清文章论证结构,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材料证明观点的,掌握讲道理、举例子两种论证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能够鼓足干劲工作并懂得什么是汗水和疲劳的人,才会理解欢乐的感情”,他告诉我们工作要有一种执着的敬业精神,要以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人类创造财富为快乐。今天我们就学习与苏霍姆林斯基的名字有关的文章《敬业与乐业》(板书)。

二、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梁启超,近代思想家,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2.写作背景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八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以过去八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今天的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文章题目点明了演讲的论题。其中“业”并不是局限于狭义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因此“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限于正式的课主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字词)。

2.理解课文层次:

(1)巩固复习议论文三要素、基本结构:

板书: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概括内容: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开头总起全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先论述“有业”,再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最后总结全篇。

第一部分(第1段):释题,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9):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3.课文内容研读: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1)为什么作者先在文首交代论题的来源?有必要吗?

在文首进行说明,可避免听者把论题和古籍中的语句原意混淆,又显示了演讲的趣味性。同时提出论题来由,也便于揭示全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演讲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2)讲演的目的是“敬业与乐业”,为什么梁启超在论证论点之前先说“有业”的问题?他是怎样介绍“有业”的必要的?

“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前提基础,对“待业”的态度,决定能否“敬业”、“乐业”。

先引用孔子的话,再用事例证明,然后用自己的话从反面论证了“有业”的必要。

(3)如何理解文中的“业”:

对“业”的理解,不应局限于职业成人的工作,可以指学生的学习,课外活动等,可以指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术研究,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四、归纳总结

1.结构条理清晰:

课文开头提出论点,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必要性,末尾总结全篇,提出希望。

2.论证方法的多样性:

道理论证使演讲富有说服力。举例论证使演讲词具体生动,吸引听众。

3.语言浅显通俗。

五、课堂训练

1.精读6.7段,思考下列问题:

(1)文段中引用了谁得名言?说说表达了什么意思?文中首句有何作用?

引用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意思是专注于某一项工作就是敬业。名言有性。语言简洁而深刻,指导作用大,用在文中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文中举了什么事例?说明什么问题?有什么作用?

把当总统和拉黄包车这两项职业进行对比,指出职业无高下贵贱之分,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事例论据能充实议论内容,有力地证明观点。

2.文中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对我们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点拨:本题考查我们读后的感悟,应结合文中主要观点,讨论我们应以何种态度投入到学习之中去。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谈谈本文的主旨以及作者的价值观。

敬业与乐业•重点分析

一、作品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文论述的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一层(第3~4段),论述敬业的重要。

第二层(第5~6段)论述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二、关于语言

本文语言表达具有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色。如第四段中,作者在举例比较英、法两国的国民性质,在对比英、法两国人在公事房里头的表现和走路时的注意力之后说:“这些话比较得是否确切,姑且不论;但很可以为敬业两个字下注脚”。句中“比较得是否确切,姑且不论”这些语句则必不可少,体现了语言的周密和准确。因为如果直接说“这些话很可以为敬业两个字下注脚”,就仿佛作者完全肯定了那位法国学者书中的话,语言表达显得欠周密。加上这么十来个字,讲演的逻辑性就更强了。

敬业与乐业•知识点

一、词语积累

旁骛(wù) 亵渎(xièdú) 衔着(xián) 层累(lěi)

骈进(pián) 强聒不舍(qiángguō)

二、作家作品

梁启超(1873~1929年),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革命”。早年所作议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有特色。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三、课文简析

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例评析篇三

一、设计说明:

《敬业与乐业》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里的第一篇课文。它首先是一篇主旨鲜明,层次清楚的议论文,其次它还是一篇语言通俗,文短意长的演讲稿。因为文章的这些特点就注定了它在本单元中甚至整个初三教学中的重要性。作为议论文,学生在八年级上册书中接触了一个单元,对议论文体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已经开始学习写一些简单的议论文,但无论从学生的阅读还是写作来看,学生对议论文掌握得情况都不容乐观,因此学好这一单元的文章,对学生进一步了解并学会使用议论文体是至关重要的。而本篇与本单元的其他课文相比,无论在议论的层次、结构还是方法等方面都是最有代表性的。本单元共有六篇文章,其中包括三篇演讲稿,一篇悼词,综合性学习也要求学生学写演讲稿,并且进行演讲。由此可以看出,体会演讲稿的特点,把握演讲的技巧,学习写演讲稿,学会演讲是本单元教学的重中之中。而本文是本单元的开篇之作,也是演讲的特点和技巧体现得很明显的一篇文章,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渗透演讲的相关知识,无论对于本单元后面的几篇课文的教学,还是进行综合性学习都是大有帮助的。根据以上这些,我把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1、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体会并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从中受到人文熏陶。2、学习本文合理的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条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方法。3、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4、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演讲特点。目标设计好了,整节课的思路也就变得清晰了。在解决了字词,理顺这篇文章写作思路的基础上,我把重点放在对议论文知识的领悟和演讲特点的体会上。但是怎样能让学生和文本、作者产生共鸣呢?如果教师生搬硬套地讲,就会在无形中抹杀这篇文章的深刻意蕴,更会抹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不进行必要的指导,学生恐怕学到的也会寥寥无几。思量再三之后,我把目光索定在文章2-5段的教学上,因为这一部分论证层次清楚,论据充足,论证方法灵活,演讲的特点也比较突出。把这一部分作为教学的重点,一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怎样巧妙地使用论证方法为自己阐述的论点服务的,二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演讲的特色。并且以此为引子,引导学生总结读书的方法,来自学课文的其他段落。这样以来,即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又能让他们活泼主动地发展,还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会了一种读书的方法。除此之外,为做到知识性和人文性并重,丰富积累与能力培养并举,我还设计了一些精彩的环节,如“看看这些可敬的人”“挑战权威”“背诵大比拼”“畅所欲言”“互送书签”等,通过创设情境,在自觉不自觉当中将学生学习引向高潮,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谈话:同学们如果现在你正面临着对未来职业的抉择,你会选择哪种职业呢?

生1:我想当一名医生,因为医生能够救死扶伤,解除许多病人的痛苦,挽救许多病人的生命。

生2:我想当一名画家,因为我喜欢画画,我想用我的笔描绘出五彩的世界。

生3:我想当一名慈善家,把钱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使他们过上向我们一样幸福无忧的生活。

……

师:看来同学们的理想都非常的远大,今天我们一起去聆听梁启超先生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敬业与乐业》(板书课题)虽然时隔七十多年但想必同样会给同学们许多启示。

(点评:通过谈话导入新课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课文,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为落实这一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打下基础。简单地对这篇文章演讲对象进行介绍,会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二)简介作者:走近梁启超(学生介绍,教师出示补充)。

师:哪位同学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查到的梁启超的信息?

生1: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生2:他是清光绪举人。

生3:他和康有为领导的变法,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戊戌变法”

师:是啊,他不仅是一个思想家,而且也是一个学者,他的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诸多领域。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呢。

生合: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点评:通过作者简介拉近学生和作者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作者产生亲近、敬佩之情,这对学生走进这篇演讲稿,理解作者演讲的目的,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三)出示学习目标:

师:了解了本文的作者后,我们再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见大屏幕)

学生齐读。

(点评: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能明确本节课的任务,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把你预习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看,好吗?你能读准下列字音吗?(出示大屏幕)

请一名学生领读(一词读两遍)

师:看看这些字和音,哪个字的音容易读错?

生1:“强聒不舍”的“聒”。

师:“聒“什么意思?

生:罗嗦

师:用什么罗嗦?

生:嘴

师:对用舌头说话,说得人耳朵都生茧子了,就是“聒”

生:中国的汉字真是有意思。

师:还有哪个字难读?

生2:“容赦”的“赦”

师:他容易读成什么?

生:“赫”

师:有反文读“shè”

师:哪个字容易写错?

生3:“亵渎”的“亵”

师:怎样才不容易写错?

生4:把这个字分分家,“执”把“衣”拆开了,就是“亵”

师:很不错

生5:“心无旁骛”的“骛”

生6:不要把下面的 “马”写成“鸟”

生7:也不要把上面的“矛”少写一撇。

2、解释词语的含义:(大屏幕出示)

师:你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吗?

学生逐一解释所出示重点词语的意思。

3、回答预习问题:

师:通过预习你知道作者以敬业、乐业为话题,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中心论点是什么?

生1:先说“有业之必要“然后再说“敬业”“乐业”。

生2:中心论点在文中第一段最后:“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师:“不二法门”是什么意思?

生3: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师:这篇文章层次清楚,说理透彻,以敬业乐业为论题,首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然后从有业、敬业、乐业三方面加以论述,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点评:字词教学采取通过学生互动的形式能使学生对易错的字音、字形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而针对这篇文章层次结构比较清楚的特点,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写作顺序,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五)整体感知: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寻找什么是业,什么是敬业,什么又是乐业?

生1:业就是职业,正当的职业,我是在第五自然段第一行“人人都要有正当的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

生2:“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这句话不正好证明了作者所说的业,不光有职业,凡是劳作都是业,包括没有正式职业的人,比如说家庭主妇。

生3:第五自然段倒数第二行说“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在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也就是说作者所说的业应当还包括。

生4:“凡可以名为一件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说明作者认为只要是认真地做一件事情就是业。

师:同学们说得真是太好了,集思广益我们的答案就完整而且准确了。特别是最后一个同学能够从作者写敬业这一部分找到有关于业的阐述,更是难得。正如同学们所说,作者所说的业不仅仅指的是职业,他认为凡是做事情都是业。学生也属于梁启超所说的业的范畴。那什么是敬业呢?

生5:“主一无适便是敬”

师: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5: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就是敬。

师:你从那知道的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生5:课下注释。

师:很不错。其他同学还找到别的句子了吗?

生6:“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怎样就是敬业吗?

生6:专心致志,一点私心杂念也没有,就是敬。

师:对,这就是成语“心无旁骛”的意思。

生7:老师,我觉得46页第六自然段的后半部分,写“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也是为了证明'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这个观点。

师:真不简单,还会通过寻找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当大总统“实实在在把总统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实实在在把拉车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这两个事例正说明敬业的含义,认认真真地做事情,正正经经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就是敬业。

生8:老师,我觉得第七自然段中说的“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这也是在阐述敬业的含义。

师:是啊,文章的六、七自然段作者都在论述敬业的重要性,阐述敬业的含义的句子当然俯拾即是,可见作者的论述是针对性是相当明确的,中心也很清楚。那什么又是乐业呢?

生:乐业就是能从自己所做的事情中领略到趣味。

师:综合上面同学们的交流,我们不难看出,正像作者再最后一段总结的那样“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作者所说的“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吗?

生1:能有一份正当的职业,并且能全心全意、心无旁骛的投入到自己所做的工作中。

生2:还应该能从中发现乐趣。

师:哪位同学能说得更完整一些。(学生思考了片刻)

生3:对于任何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都能够全心全意地去做,并能在专心做得过程当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地步。(学生鼓掌)

师:简直阐述得太完美了。

(点评:在理顺文章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从文中寻找什么是有业、什么是敬业、什么是乐业,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一步的了解,在学生各抒己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作者说理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为下一步深入研究课文做准备。)

(六)深入探究:

1、学习2-5自然段:

师:初读课文时,老师首先就被课文前半部分吸引住了,猜猜吸引老师的原因?

生1:因为引用了孔子的话。

师(点点头):什么话?

学生齐读:“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师:你们理解这两话的意思吗?

生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意思是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点事,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生3:“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意思是和大家整天混在一起,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是卖弄小聪明,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师:这两种懒人即使是大圣人孔子碰见了他们也没有办法,看来真是无药可医,我相信咱们班没有这样的人。再猜猜老师还有没有其他的理由?

生4:因为这一部分举出了唐朝百丈禅师的例子。

师(点点头又摇摇头):不完全是。再猜不出来了?(出示大屏幕: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2-5自然段,体会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证有业之必要的?揣摩作者演讲这几段时的语气)

生5:我认为这一部分还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引用孔子的话是为了说明无业的害处,这应该属于从反面论证,而举百丈禅师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世界上还有以有业为重的人,这是从正面进行事实论证,一反一正,说明的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人都要有正当的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因而是正反对比论证。(学生鼓掌)

师:说得真是太好了。

生6:我认为老师喜欢这一部分的原因之一还应该是这一部分的结构。这一部分作者先提出要说的问题,然后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一步一步地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照应开头,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行文非常严密。

师:非常不错,我不得不佩服同学们的聪明才智。这篇文章是一篇演讲,我们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生7:坚定有力

生8:比较激昂

生9:比较有鼓动性、教育性

师:真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出示第4自然段百丈禅师的事例)这一部分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生10:略舒缓,好像和别人说话一样。

师:其实不光第四自然段应该用略舒缓的语气来读,第三自然段也应用这种语气来读。看原本很生僻的名言,经梁启超一解释竟变得通俗易懂,甚至有些诙谐了,这其实就是本篇演讲的一个特色:引用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练习朗读,指名读,学生点评。

(点评:根据本文在这一单元的重要位置和文体的特点,上本堂课应把重点放在体会作者怎样运用论证方法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而体会演讲的特点也是学习本文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论证方法的得当之处,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演讲的特点,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会收获很多。)

2、学习课文剩余部分。

师: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我们学习2-5段的方法。

生:边读边体会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怎样一步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

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演讲的特点。

师:(出示大屏幕)用刚才的读书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剩余部分,体会作者论证方法的运用和演讲的特点,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部分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生:我最喜欢第六自然段,因为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然后又紧配上自己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师:从论证方法和演讲特点两方面来阐述自己喜欢的原因,非常不错。那读读吧!(学生读)你是怎么把握读得语气的?

生:我认为有些坚定,因为是给别人讲道理吗,还应有一点语重心长,因为解释得比较浅显。

师:把握得非常好,谁也喜欢第六段的内容?

生:作者在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时,并举了“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于证明“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师: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作者所说的天地间的第一等人呢?

生:独臂英雄丁晓兵,一条臂膀,也能撑起血染的军旗,他20多年如一日的旅行当一名举人的责任,他是个真正的英雄。

生:同样也是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王百姓,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命,10年时间排除各类炸弹1.5万余枚,用自己的性命安危换来他人的幸福。(教师出示大屏幕,展示其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的人的照片和事迹。让学生看看这些可敬的人)

师:其实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无数无数,只不过他们平凡的我们都不认识他们而已,但是他们的人生是不平凡的。看了听了这些人的事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职业没有高低贵*之分,只要你认真去努力了,就会实现人生的价值。

生:我发现这些人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敬业、乐业。

师:说得真是好极了,如果同学们都能明白这一点老师就知足了。还有没有同学继续起来交流?

生:第七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我觉得举例和引用自然结合才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喜欢这一段的原因。

师:说得真好,那你也给大家朗读一下吧。(学生朗读)读得怎么样?

生:很到位。

师:那文中引用的名言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吗?(引导学生看课下注释)有没有同学起来继续交流的?

生: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我认为这一段写得也比较不错。

师:这一段还有哪些方面写得也比较不错?

生:这段的开头和听众进行交流,无形中拉近了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距离。

生:还用到了一些问句子。

师:问句子?

生:反问句。

师:这些反问句有什么作用?

生:引起听众的思考。

师:文中其他地方还有没有这种问句子?

生:第六自然段“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应属于设问。

师:那这里用设问又有什么作用呢?

生:引起听众注意。

生:我认为是引起了下文,因为下文就按照为什么敬,怎样敬来写得。

生:第七自然段第一句也是设问。

师:那哪位同学能总结一下本篇文章演讲的特点?(学生边总结大屏幕边出示本篇演讲的特点:①引用名言后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②语言通俗易懂,如话家常③结合演讲情境,注意和听众进行现场交流④通过设问、反问引出要阐述的问题,引起听众的思考和注意)

(点评:总结学习2-5段的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剩下的段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交流,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演讲的特点和议论的方法掌握得更透彻,并且在时机日臻成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观的教育,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七)课堂练习:

1、背诵大比拼:

师: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语中的经典词句,请同学们在结合文下注释弄懂它们的意思的基础上,积累书中的名人名言或格言或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吧。(具体比赛要求见大屏幕,学生进行背诵比赛)同学们记忆力太好了,有的同学在2分钟之内能背上5个句子,真是不简单。“腹有诗书气自华”吗,平时也要多读书,多注意积累,积累多了,文采自然而然就好了。

(点评:语文学科本来就是一门通过长期积累才能有所收获的学科,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加学生的文学底蕴就离不开积累。本文引用的名人名言和格言将近10处,而且切近学生实际的富含哲理的句子也很多,无论从积累的角度还是从思想教育的角度来说,都应该让学生多备一些,多掌握一些。)

2、仿句练习:

师:文章的第8自然段写得也很有意思,我在平日的生活中也经常会听到“工作好苦呀!”这样的埋怨声,你经常会听到什么样的牢骚。请以“学习好苦呀!”或“凡学习都是有趣味的”的句式为开头,续写一段话,可以仿照第8自然段的句式。

生:“学习好苦啊!”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是哪个学生都会常挂在口边的。但我要问他:“学习苦,难道不学习就不苦吗?”今天老师扯着嗓子来给我们讲课,我们竖着耳朵来听,干什么都受约束,有些同学就觉得我们真是活得太苦了;那反过来,倘若我们什么不做,整天吃饱了睡,睡饱了吃,无所事事,难道就不苦吗?

师:是啊,既然非得学,又不能不学,那为什么不把它学好呢?有没有同学仿照第二个例句写得呢?

生:凡学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坚持下去,趣味自然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学业,总有许多奥妙、规律、方法可寻,只要能潜心搜索,看它显现,为我所用,最为得意有味。第二,要想学有所成,离不了奋斗;一步步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增加。第三,学习,常常要和其他的同学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样,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当你专心致志学习时,会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

(点评:设计这一环节,一是为了锻炼学生组织语言、模仿造句的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对学习有个正确的认识,为下一环节作好准备。)

(八)总结提高:

师:看来我们的同学已经领悟了梁启超先生演讲的真谛并深受他的感染,那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对待学习呢?

生:有人曾经把“学海无涯苦作舟”改成了“学海无涯乐作舟”我认为只要你能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对待学习,并从中寻找学习的乐趣,就一定会觉得学习也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师:今天通过学习本文你有什么话想对同学们说吗?

生:希望大家能在学习中寻找乐趣,乐学,好学。

师:(点点头)如果将来有一天,你踏上了工作岗位,并没有如己所愿,从事自己理想的工作,那你怎么办?

生: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只要努力,就会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生:是金子无论在哪儿都会发光的。

师:那老师就借这位同学所言祝愿每一个同学都能变成金子,将来都能放射夺目光彩。把你学完本文感触最深的话写在书签上,送给你最想送的同学和他一起共勉吧。(写好的同学先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然后再赠送给同学)

(点评:通过互动的方式进行总结所达到的教育目的远远超出了文本本身,学生自做书签赠于同学,形式新颖,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收到的教育效果更明显。)

(九)质疑问难:

师: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张载也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需疑。”所有的新发明、新学说的出现都是建立在怀疑的基础上的,你敢大胆地挑战课本、挑战权威,对文中作者的观点大胆质疑吗?

生:我认为职业还是有高低之分的,科学家为这个社会所创造的价值怎么能与普通工人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一样呢?

(点评:锻炼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敢于向权威挑战,培养学生具有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要把它弄明白的习惯,此题也是对课文内容更深一步地挖掘。)

(十)作业:

师:问题提得好极了,梁启超进行这次演讲的时候,是受到当时时代的限制,在当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背景下,他的观点有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作用,但在现在看来,肯定有些思想已经不适时宜,这也就是我们的作业:写篇辩论稿,要求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并用充足的论据使自己的观点站住脚,也可以查找对方的漏洞,千方百计地推倒对方的观点,注意要用到本节课学到的议论方法。准备下节课进行辩论。(论题:职业没有高低贵*之分,它们的价值等同。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下课。(点评:设计这样一项作业,一则是可以继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另外一个也是学以致用。辩论稿本身就必须观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证过程严密,才能让人无懈可击。能够写好它,就等于掌握了议论文的要害。再加上下节课的辩论环节,无疑会锻炼学生的口才和辨证思维能力。)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例评析篇四

教学重难点

学习“摆事实”(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与内容一目了然,学生快速进行课堂学习。】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并理清了文章思路。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文章,了解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对观点进行论证的。

课堂实录

一、复习上一节内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对论证思路的复习,理解文章的论证结构。】

注意文章中提示性的词语,如“第一”“第二”等字眼,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明确: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1、2段)

“第一要敬业。”(3、4段)

“第二要乐业。”(5、6段)

“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7段)

“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

由此可见,本文总体论证结构为“总-分-总”式:开头阐明题眼,总起全文,主体从两个方面分而论之,结尾合拢总结,收束全篇。层次清晰,条理井然。

二、认识本文演讲稿与一般议论文的异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分析,了解两种文体的特点。】

相同点: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3)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4)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不同点:

(1)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三、阅读文章,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论据的查找,认识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论点”就是作者是文章中要表述的主要观点;用来支撑、证明观点的道理和事实就是“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方法称之为“论证方法”。本文为了论证观点“”,列举了哪些具体的论据呢?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答案:

1.事实:

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同样神圣和可敬;

当木匠做成一张好桌与当政治家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

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与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英国人做事走路专注是敬,法国人做事走路散漫是不敬。

--以上运用的是“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2.名言警句:

“主一无适便是敬”--朱子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庄子

“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曾文正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以上运用的是“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四、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的拓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干一行”这两种说法,你对这两种说法有什么认识?

明确答案:

前者突出了一个“敬”字,后者突出了一个“乐”字。因每个人具体情况不同,工作生活的道路也就不同,有的是先“干”后“爱”,有的是先“爱”后“干”,但终究是要既“爱”又“干”的,二者是不能割裂的。

课后小结

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引用经典、格言、名人事例,在主观与客观上讲述了人类生活重的“业”以及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表明了敬业、乐业的人生态度。希望同学们以文中所说的“敬业乐业”的精神去提升我们的学习,去实践生命的价值。

课后习题

1.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2.小练笔:以“乐学之必要”为论点,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写一篇300字的小论文。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例评析篇五

课前的引入,犹如文章的“凤头“,小巧玲珑,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因此,课前一定要注意抓住一个兴奋点,将学生引进课堂。譬如,我在上《敬业与乐业》一课时,倘若一开始我便与同学们大谈“敬业”与“乐业”之必要,“敬业”与“乐业”之意义,学生肯定很不愿意接受这种训导课。我为了一入课就让学生进入兴趣状态,便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种职业供你们挑选,谈谈你将来从事的职业类别。(政府工作人员、企业老板、工程技术员、医生、宇航员、教师、家庭主妇、农民、清洁工……)。

生1:我想从事企业管理,当公司老总,老总有钱。

生2:我想当工程师,用科学技术推动国力强胜。

生3:我想当宇航员,找找飞天的感觉。

生4:我想当教师,但又觉得教师太辛苦。

生5、6……。

师:在你们选择的职业中,老师发现你们在选家庭主妇、农民、清洁工怎么几乎都没有?为什么呢?

生1:这几项职业收入太少了。

生2:这几项职业社会地位太低了。

师:职业,真如你所说的那样有贵*、高下之分吗?让我们一道看看近代伟大的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又是怎样向我们阐述《敬业与乐业》的,然后再根据你刚才的想法谈谈看法。

这一点拔,学生便满怀疑惑地走进了文本。至于课前引入兴奋点方法颇多,但较奏效的莫过于讲故事、制悬念、激矛盾、描细节、造气氛、诱想像、读格言、释标题这些招了。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例评析篇六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有业----敬业----乐业),把握论证方法。

2.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教学准备:

1. 搜集有关梁启超的有关资料,以供课上交流。

2. 教学录音及设备。

3. 小黑板(出示字词与课内思考练习题)。

(一) 赏析第二层:仔细朗读(6—7段)

1. 假设是你,你打算怎样来证明“要敬业”这一观点?

(学生讨论)

2. 本文作者梁启超先生又是怎样证明的呢?他提供了哪些依据?

(1) 朱子的话;

(2) 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的例子;

(3) 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

(4) 木匠与政治家,挑粪工与军人;

(5) 曾文正,庄子,孔子的话。

3. 思考:这些依据有什么特点?可以大致分成几类?

明确:

第一类(1)和(5)都是名人名言;

第二类(2)(3)(4)都是实际的事例。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明白论据的两种类型: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二) 再次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证明这一论点的?

明确:

(1) 什么是“敬” ----主一无适便是敬

↓↓

(2) 为什么要“敬”----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

(3) 怎样“敬”----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

(三) 拓展延伸

我们常说,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假如把“学业”当成是你的“业”,那么,学习了本节课后,你认为该怎样“敬业”?

(学生讨论)

(四) 课时小结

1. 本节课时着重研讨作者论证“敬业”的过程。

2. 引导学生明白议论文论据的两种基本类型。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例评析篇七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

2、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3、初步学习“摆事实”(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4、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业”与“乐业”。

5、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提升思想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有业----敬业----乐业),把握论证方法。

2.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三、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梁启超的有关资料,以供课上交流。

2.教学录音及设备。

3.小黑板(出示字词与课内思考练习题)。

四、教学安排:四课时

五、教法与学法:

1.朗读法。

2.品悟法。

六、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刚刚结束了第一次月考。面对着自己的成绩,面对着自己与那些成绩比自己高的同学,你是否有反思一下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你是否做到了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呢?我们又该怎样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呢?

七十多年前,我国近代思想家,学者梁启超先生在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张。尽管时隔大半世纪,但他所提的这种主张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

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合集》。

(三)检查预习情况:(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释义(并注意写法):

①征引:引用。

②佝偻gōulóu

③骈进pián

④亵渎(xièdú):轻慢,不庄重。

⑤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一点也不分心。(骛wù)

⑥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⑦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⑧不二法门: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⑨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⑩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聒guō)

(四)整体感知,理清写作思路:

1.播放教学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

(1)从题目上来看,本文谈论的是一个关于什么的问题?

(对职业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2)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在文中划出能明确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读一读,好好揣摩。

(“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一要敬业。……第二要乐业。)

(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五)课时小结:

1.本节课主要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清文字障碍。

2.初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见解。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的字词导入。

(一)提问:

本文从文体上看,既是一篇演讲辞,更是一篇议论性较强的文章。也就是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它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构成。那么什么叫“论点”?什么叫“论据”?什么又叫“论证”呢?

举例引导:(举班上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做例子)

小丘同学学习怎么样?----------讨论的问题

↓↓

小丘同学学习认真,成绩好!----------------------------------你的看法,观点

↑↑

小丘同学上次月考成绩总分760分,排名第一。------依据,事实

(二)像上例中,你对某一个问题所持有的看法或观点,在议论文中,就叫做“论点”。用来证明你的观点的材料和依据,就叫做“论据”。而运用那些材料和依据来证明你的观点的过程和方法,就叫做“论证”。(板书议论文三要素)

(三)文章标题为“敬业与乐业”,那么,它是讨论关于什么问题的呢?试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对职业应采取怎样的态度)(课文第5段: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要敬业与乐业。)

(四)认真朗读课文,思考:

1.文中除了谈论“敬业”与“乐业”外,还谈论了什么问题呢?(有业)(课文第3段: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2根据作者先后所谈论的问题,将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第一层(1--5)有业;第二层(6--7)敬业;第三层(8)乐业。

(五)赏析第一层:仔细朗读(1—5段)

1.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找了哪些材料依据?

(1)孔子的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2)百丈禅师的故事:“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2.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其用意是什么?

“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3.请你再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

(1)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

(2)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

(3)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

(4)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六)课时小结

1.本节课时,主要是通过学生身边的实际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

2.领会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引导论证“有业之必要”的。

【第三课时】

复习上节课的议论文知识导入。(论点,论据,论证)

(一)赏析第二层:仔细朗读(6—7段)

1.假设是你,你打算怎样来证明“要敬业”这一观点?

(学生讨论)

2.本文作者梁启超先生又是怎样证明的呢?他提供了哪些依据?

(1)朱子的话;

(2)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的例子;

(3)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

(4)木匠与政治家,挑粪工与军人;

(5)曾文正,庄子,孔子的话。

3.思考:这些依据有什么特点?可以大致分成几类?

明确:

第一类(1)和(5)都是名人名言;

第二类(2)(3)(4)都是实际的事例。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明白论据的两种类型: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二)再次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证明这一论点的?

明确:

(1)什么是“敬”----主一无适便是敬

↓↓

(2)为什么要“敬”----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

(3)怎样“敬”----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

(三)拓展延伸

我们常说,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假如把“学业”当成是你的“业”,那么,学习了本节课后,你认为该怎样“敬业”?

(学生讨论)

(四)课时小结

1.本节课时着重研讨作者论证“敬业”的过程。

2.引导学生明白议论文论据的两种基本类型。

【第四课时】

复习旧知导入。(议论文论据的两种形式)

(一)赏析第三层:请同学们默读第8段

1.作者论证完了“有业”和“敬业”之后,紧接着又是怎样论证“乐业”的呢?

梁启超先生从司空见惯的“做工好苦呀”的叹气声中谈起,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四肢,五官)“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对于无法逃避的事,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

然后,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2.为什么说“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学生讨论)

3.“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文中列举了哪几条理由?你能不能举一个实际的例子?

示例: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正是这种“乐业”的精神,成就了她们非凡的人生与辉煌的事业。)

(二)综合全文,思考:文末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如此”指的是什么?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

(1)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有业)

(2)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敬业)

(3)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乐业)

(三)质疑探究

作者在论述“敬业”的问题时,提到“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学生讨论)

(四)课时总结

1本文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思想主张,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写作特点:

(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充分有力。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了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三层分别论述“有业”“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

(2)论证说理,引经据典。本文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儒家的《礼记》《论语》、孔子、朱熹、曾国藩,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大禅师,都被作者拿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还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3)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

(五)作业布置

(1)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好好揣摩。

(2)根据本文所学的议论文知识,试写一篇以“自信”为话题的议论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例评析篇八

【教学目标】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

2、理解“引经据典”的论证方法,积累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4、体会演讲稿的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自古至今,从中到外,有许多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着无限的热爱的人,比如,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对职业精益求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赞扬。

再比如,诺贝尔,全心研究炸药,一次,发生了爆炸炸死了他的父亲和弟弟,他从爆炸的烟雾中跳出来,还高兴的喊“我成功了……”

今天我们学习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

二、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年),广东新会人。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宣传“穷而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他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他主张摧毁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科举制度,大力培养人才,革新中国的政治制度。梁启超的文章,文笔犀利,饱含激情,影响了许多爱国者。老一辈革命家吴玉章回忆说:“当我读到康、梁(特别是梁启超)的痛快淋漓的议论以后,我很快就成了他们信徒,一心要做变法维新的志士,对于习八股、考功名,便没有多大兴趣了。”梁启超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变法通议》等论文,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守旧,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他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变亦变,不变亦变”;日本以“自变”而自强,印度以“不变”而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只有实行变法才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梁启超一生著述甚丰,所遗留《饮冰室和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三、学生通读课文

完成:

1、借助工具书,给文章的生字生词注音并且解释。

2、思考问题:

⑴ 作者在文中先后谈论了几个问题?

⑵ 找出文章中表明作者的观点的语句。

⑶ 划出文章中作者引用的古今名人的语句,并读懂它们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自学结果展示:

什么叫“敬业”?

为什么要“敬业”?怎样做才算敬业?

1、一点也不旁骛就是敬。

2、为什么要敬业?

a、人生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b、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就是功德,不劳作就是罪恶。

3、怎样做才算敬业?

──唯一的就是忠实,忠实从心里上发出来就是敬。

凡作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是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视做生命的事和他交换。

4、要乐业──作者写“要乐业”的思路是怎样的?为什么说:“凡职业都是有趣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是有的。”

第一:

⑴ 变化进展千姿百态。

⑵ 奋斗中快乐的分量加增。

⑶ 因为竞胜而得快乐。

⑷ 省得无限闲烦恼。

第二:孔子的语言行为,堪称“乐业”的楷模。

思路:提出错误的观点──反驳错误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观点──讲道理做引用进行论证。

第三:拓展。

你能举出“乐业”的例子吗?试讲出故事:

学生自己根据积累讲出故事互相交流。

第四:敬业与乐业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有业。

人为什么应该有业?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试模仿“乐业”这一段,列举几条理由证明“有业之必要”

小结:文章的思想内容。

作者在文中先后谈论了几个问题?

为什么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如此?”

作者先后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三个问题。文章的最后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在此基础上,要对所做的事情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要皱着眉头,满腹牢骚的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第三课时

〖教学任务〗

1、理解文章的语句。

2、关于文章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找出文章中能够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

二、谈谈你对这些语句的理解,或者找出相应得事实对这些观点进行证明

1、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人都要有正当的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

3、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就是社会的蛀虫,简直就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4、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5、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6、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三、从这些观点中,找出能够统领全文的中心论点,说出理由

1、题目的要求。

2、内容围绕的重点。

四、关于文章的名言警句,理解意思

学生自己划线、理解、并且归类、熟记、积累。

五、总结写作特色

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

3、情景协调。

六、谈看法

1、目前有许多下岗工人,无所事事,靠打麻将度日,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2、社会上有一种人叫“息爷“,专靠一时暴富以后,把钱借贷出去或存入银行,靠吃利息过日子,其他什么有意义的事也不做,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上述两个问题请结合文章的有关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讲点理由。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例评析篇九

【教学目标】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课文主旨,了解作者的人生观,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看法。

2、整理和积累文中用以论证论点的大量经典格言警句,体会演讲通俗浅显的语言风格,培养自己的演讲能力。

3、理清文章论证结构,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材料证明观点的,掌握讲道理、举例子两种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讨论、点拨、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能够鼓足干劲工作并懂得什么是汗水和疲劳的人,才会理解欢乐的感情”,他告诉我们工作要有一种执着的敬业精神,要以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人类创造财富为快乐。今天我们就学习与苏霍姆林斯基的名字有关的文章《敬业与乐业》(板书)。

二、文题背景及解析

文章题目点明了演讲的论题。其中“业”并不是局限于狭义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因此“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限于正式的课主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八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以过去八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今天的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认真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字词)。

2、理解课文层次:

⑴ 巩固复习议论文三要素、基本结构:

板书: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⑵ 概括内容: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开头总起全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先论述“有业”,再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最后总结全篇。

第一部分(第1段):释题,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9):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3、课文内容研读: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⑴ 为什么作者先在文首交代论题的来源?有必要吗?

在文首进行说明,可避免听者把论题和古籍中的语句原意混淆,又显示了演讲的趣味性。同时提出论题来由,也便于揭示全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演讲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⑵ 讲演的目的是“敬业与乐业”,为什么梁启超在论证论点之前先说“有业”的问题?他是怎样介绍“有业”的必要的?

“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前提基础,对“待业”的态度,决定能否“敬业”、“乐业”。

先引用孔子的话,再用事例证明,然后用自己的话从反面论证了“有业”的必要。

⑶ 如何理解文中的“业”:

对“业”的理解,不应局限于职业成人的工作,可以指学生的学习,课外活动等,可以指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术研究,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四、归纳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

1、结构条理清晰:

课文开头提出论点,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必要性,末尾总结全篇,提出希望。

2、论证方法的多样性:

道理论证使演讲富有说服力。举例论证使演讲词具体生动,吸引听众。

3、语言浅显通俗。

五、课堂训练

1、精读6、7段,思考下列问题:

⑴ 文段中引用了谁得名言?说说表达了什么意思?文中首句有何作用?

引用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意思是专注于某一项工作就是敬业。名言有权威性。语言简洁而深刻,指导作用大,用在文中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⑵ 文中举了什么事例?说明什么问题?有什么作用?

把当总统和拉黄包车这两项职业进行对比,指出职业无高下贵*之分,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事例论据能充实议论内容,有力地证明观点。

2、文中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对我们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点拨:本题考查我们读后的感悟,应结合文中主要观点,讨论我们应以何种态度投入到学习之中去。

【板书】

中心论点: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要敬业

敬业与乐业有业之必要

要乐业

结论:敬乐人类合理生活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例评析篇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文录音及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梁启超的有关资料,课堂质疑与辩论。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精心导入:

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多媒体出示: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 “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二、整体感知

过渡:《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文章,听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思考下列问题:

多媒体出示问题组: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2、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此后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

播放课文录音。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全班交流,学生互相评论补充,明确问题要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2、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三、研读揣摩

学生自读课文1~7段,思考下列问题: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试解释中心论点的含义。

2、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3、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后思考,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研讨。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相互补充,最后统一答案要点:

1、略。

2、一是举例论证:

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3、先解释什么是敬:

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四、质疑问难

1、学生发问: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解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2、教师发问:

在论证敬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两次运用了设问句,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讨论,踊跃做答,教师做适当点拨。

五、拓展延伸

多媒体出示:

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

教师点拨:那些凡人做的琐事,很多都忠实圆满的完成,他们都可以称为“天地间第一等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才算天地间第一等人呢?

学生即席发言交流,其他学生做适当的评析。

六、布置作业

1、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2、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进一步巩固掌握基础知识。读积累的经典语句、格言。

2、回顾本文论点及文章结构。

二、研读揣摩

学生自读课文8~9段,并思考:

多媒体投影出示问题组:

1、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

2、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3、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最后明确答案要点:

1、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的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列出了四个理由。

2、作者主要运用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3、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三、质疑问难

1、学生发问。学生自由提出问题,鼓励其他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解答,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2、教师发问。在论证乐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为什么从反面的现象谈起,可不可去掉?

鼓励学生讨论,踊跃做答,教师做适当点拨。

四、体验反思

多媒体出示:

课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

(此问题意在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评质疑能力,能辨证的理解人生问题。所讨论的问题比较复杂,应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来把握讨论的深度。 )

本环节采用学生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师作适当发问、引导、点评。

五、探讨文章的语言特色

过渡: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做说明。

可以先让学生各抒己见,并举出文中相应的例子。教师做适当补充,最后多媒体出示: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例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六、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课文结构层次清晰。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旨意。

本文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在语言上,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巧妙结合。

七、布置作业

领悟作者的精神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体验,谈谈自己在学习中感受到的乐趣。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特意设置了关于“天地间第一等人”的探讨。在发言中,有的学生只谈理论,忽略了结合自身实际。我及时地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感受,从而更好的认清自己现在应该如何去做,如何把握自己现在的青春年华,有很深的实际教育意义。

我设置的关于立足本职工作和树立远大理想的辩论,激发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兴趣,效果很好。在辩论中,大多数学生更赞成应有远大理想,认为二者相矛盾。我做了点拨纠正,启发他们,如果不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远大理想就会成为空谈,启发学生要全面具体的看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评质疑的能力。在辩论中,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条理清楚说理有力,还有同学联系了自身实际,从而加强了本文的实际教育意义。

【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提出论点: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有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什么是“敬”业

敬业 敬业为什么要敬业与如何做到敬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乐业 列举反面现象,进行批驳

乐业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为什么要乐业

总结全文:敬业和乐业也就是责任心和乐趣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例评析篇十一

教学重难点

学习“摆事实”(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与内容一目了然,学生快速进行课堂学习。】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并理清了文章思路。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文章,了解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对观点进行论证的。

课堂实录

一、复习上一节内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对论证思路的复习,理解文章的论证结构。】

注意文章中提示性的词语,如“第一”“第二”等字眼,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明确: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1、2段)

“第一要敬业。”(3、4段)

“第二要乐业。”(5、6段)

“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7段)

“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

由此可见,本文总体论证结构为“总-分-总”式:开头阐明题眼,总起全文,主体从两个方面分而论之,结尾合拢总结,收束全篇。层次清晰,条理井然。

二、认识本文演讲稿与一般议论文的异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分析,了解两种文体的特点。】

相同点: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3)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4)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不同点:

(1)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三、阅读文章,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论据的查找,认识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论点”就是作者是文章中要表述的主要观点;用来支撑、证明观点的道理和事实就是“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方法称之为“论证方法”。本文为了论证观点,列举了哪些具体的论据呢?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答案:

1.事实:

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同样神圣和可敬;

当木匠做成一张好桌与当政治家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

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与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英国人做事走路专注是敬,法国人做事走路散漫是不敬。

--以上运用的是“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2.名言警句:

“主一无适便是敬”--朱子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庄子

“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曾文正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以上运用的是“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四、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的拓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干一行”这两种说法,你对这两种说法有什么认识?

明确答案:

前者突出了一个“敬”字,后者突出了一个“乐”字。因每个人具体情况不同,工作生活的道路也就不同,有的是先“干”后“爱”,有的是先“爱”后“干”,但终究是要既“爱”又“干”的,二者是不能割裂的。

课后小结

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引用经典、格言、名人事例,在主观与客观上讲述了人类生活重的“业”以及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表明了敬业、乐业的人生态度。希望同学们以文中所说的“敬业乐业”的精神去提升我们的学习,去实践生命的价值。

课后习题

1.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2.小练笔:以“乐学之必要”为论点,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写一篇300字的小论文。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例评析篇十二

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解读梁启超的

东台市城北中学  夏凌翔

一文的作者梁启超(1873年—1929年),是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勤奋著述,至死不辍,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1922年,梁启超先生在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八十二年了,但他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怎样才能把学习生活当作一件乐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启超先生的一文仔细领会吧。

这篇讲演词的开头交代了题目的来源,作者从《礼记》中的“敬业乐群”和《老子》中的“安其居,乐其业”这两句话来断章取义提练出了“敬业、乐业”四个字,提出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一中心论点,可谓是水到渠成。那么何谓“敬业”与“乐业”呢?

阅读全文,我们不难发现,所谓“敬业”便是责任心,具体讲就是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来,全力以赴,专心致志,实实在在,把事做得圆满。所谓“乐业”,即是有趣,具体讲就是能从劳作中,找出快乐,领略出趣味,对自己的职业乐于做下去。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想过这些?有没有这样去做呢?我想,你们在读了这篇文章后,一定会做得更好。

敬业与乐业有什么关系呢?作者曾经说过:“凡欲成就一事业者,必然责任心与兴味心两者俱备。”这句话有力地说明了敬业与乐业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有“敬”必有“乐”,有“乐”定有“敬”,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毫不畏惧,越难越要鼓起勇气,你只要一层层的往里面追,往里面钻,没有任何杂念,你一定会被吸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就会对你所做的任何一件事产生浓厚的兴趣,愈加感受到你所做的是正确的,一定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就是“敬业”与“乐业”的表现。正如作者在《学问之趣味》中所说的:“兴味总是慢慢的来,越引越多,像那吃甘蔗,越往下才越得好处……,如不带有研究精神,趣味便引不起来,或者今天研究这样,明天研究那样,趣味还是引不起来。”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呢?作者在文中第3小节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同时列举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两件事作对比,从学理上解剖“职业没有高下”,提出了“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说法。在第4小节中引用《庄子》中“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曾文正说的“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等话语,列举“当木匠”与“当政治家”,当“挑粪的”与“当军人”的事例,提出了“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的说法,让我们懂得了若要敬业,便应当尊重职业的神圣,无视职业的贵贱,对于各种职业都要做好,将全副精力集中到做事上,一点不旁骛,一定要做得圆满。只有这样,才做到了敬业,才可能做“天下间第一等人”。

在论证如何做到“乐业”这一点上,作者同样是运用引用和举例的方法,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专心把职业做下去,身入其中看他的变化、进展,自觉亲切有味;第二,从奋斗、刻苦中增加快乐;第三,与同业竞胜而得到快感;第四,专心工作,可把游思、妄想杜绝,省却烦闷。这样便是做到了“乐业”。

我想,同学们在读了这篇文章以后,一定颇有收获,让我们记住作者的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你们定会走向美好、灿烂的明天。

通讯地址:江苏省东台市城北中学 

邮编:224200联系电话:0515—5212479

背景资料:

1、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1929年),近代思想家、学者,维新运动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的文化巨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著名导师。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人,1890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在1898年一起领导了历史上著名的“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勤奋著述,至死不辍,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2、关于题目:

题目中的“敬业”从《礼记》中的“敬业乐群”化用而来,“乐业”是从《老子》里的“安其居,乐其业” 提练而出,用作者的话说,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所谓“敬业”就是忠于自己的工作,将全副精力集中在工作上,一点不旁骛。所谓“乐业”,是能从劳作中找出快乐,领略出趣味,对自己的职业乐于做下去。作者认为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3、关于讲演目的:

1922年,梁启超先生应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邀请,向该校的学生致讲演辞,由于讲演的对象都是有志投身社会工作,为就业作准备而入学的学生,因此作者便用与职业有关的题材,以“敬业与乐业”为题发表演说,借以慰勉该校的学生,将来能“敬业乐业”,各尽自己的力量贡献社会,同时也从职业中享受到乐趣。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八十二年了,但他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检  测  题

一、给加点字注音

旁骛( ) 老聃( ) 佝偻( ) 承蜩( )

骈进( ) 亵渎( ) 强聒不舍( )

二、解释加点字及词语

1、不二法门

2、主一无适

3、旁骛

4、强聒不舍

三、补全下列语句

1、安其居,__________。(《老子》)

2、虽__________,__________,而惟吾蜩翼之知。(《庄子》)

3、____________________,乃凝于神。(《庄子》)

4、____________________,不愿乎其外。(《中庸》)

四、填空

1、的作者是__________,它是近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领袖之一,字_________,号__________,别号__________,广东新会人。其著作编为《______________》。

2、《老子》中的“安其居,乐其业”的本意是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的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感;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烦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补全横线上的语句。

2、解释句子: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倘能身入其中”一句中“倘”的意思是__________,“其中”的“其”指的是__________。

4、写出选段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自己的学习,谈谈选文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一、给加点字注音

旁骛(wù) 老聃(dān) 佝偻(gōulóu) 承蜩(tiáo)

骈进(pián) 亵渎(xièdú) 强聒不舍(qiǎngguō)

二、解释加点字及词语

1、  法门:佛教徒称修行者所入之门,引申为途径。不二法门:佛家用语,意即惟一的途径。

2、适:朝别的路上去。主一无适:专心于一件事,一点也不向别处分心。

3、骛:马乱跑。旁骛:不专心。

4、聒:喧扰;舍:舍弃、放弃。强聒不舍:硬要啰嗦个不停。

三、补全下列语句

1、乐其业; 2、天地之大,万物之多; 3、用志不分; 4、素其位而行

四、填空

1、梁启超;思想家;学者;维新运动;卓如;任公;饮冰室主人;《饮冰室合集》。

2、使人民安居乐业;安居乐业;安心地住在那儿,喜爱自己的职业。

五、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他这个人啊,用功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就要到来,如此而已。

3、如果;代前文中的“一件职业”。

4、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5、略。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例评析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积累警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引入新课

由本人梁姓引入作者梁启超。学生读页下注。

二、一读文章,读通文意

要求: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文章主要谈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三、二读文章,读出精彩

1、文章中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的心灵,或者给你的启发最大?

2、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名言警句,你最喜欢哪些?给大家5分钟,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背诵最多的句子。

四、三读文章,联系生活

1、我的邻居经常对他的小孩说这样的话:“你不好好读书,将来扫大街去!”请同学们运用文章中作者的语言来批判这种观点。穿插杜鲁门当选总统时,记者采访其母亲时说的一些话。

2、现在有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经常泡网吧,打游戏。梁启超在文章中说,“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并且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理由。请你也参照这种写法,说说学习是有趣味的,劝诫这些同学。动笔写一写。

五、四读文章,读出自己

谈谈读了这文章,自己有何收获。

六、五读文章,质疑问难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例评析篇十四

(一) 赏析第三层:请同学们默读第8段

1. 作者论证完了“有业”和“敬业”之后,紧接着又是怎样论证“乐业”的呢?

梁启超先生从司空见惯的“做工好苦呀”的叹气声中谈起,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四肢,五官)“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对于无法逃避的事,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

然后,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2. 为什么说“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学生讨论)

3.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文中列举了哪几条理由?你能不能举一个实际的例子?

示例: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正是这种“乐业”的精神,成就了她们非凡的人生与辉煌的事业。)

(二) 综合全文

思考:文末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如此”指的是什么?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

(1) 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有业)

(2) 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敬业)

(3) 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乐业)

(三) 质疑探究

作者在论述“敬业”的问题时,提到“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学生讨论)

(四) 课时总结

1. 本文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思想主张,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 写作特点:

(1) 论证条理清晰,论据充分有力。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了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三层分别论述“有业”“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

(2) 论证说理,引经据典。本文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儒家的《礼记》《论语》、孔子、朱熹、曾国藩,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大禅师,都被作者拿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还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3) 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

(五) 作业布置

(1) 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好好揣摩。

(2) 根据本文所学的议论文知识,试写一篇以“自信”为话题的议论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例评析篇十五

三台中学  秦晓艳         指导老师   赵林

一、学习目标:

1、  弄清本文的主要观点及论证思路,领悟“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  初步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能找出本文所使用的论     据。

3、  理解积累相关词语,经典语句、格言。

4、  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二、重点:

朗读课文,弄清本文的主要观点及论证思路,领悟“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三、难点:

领悟“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四、预习提纲:

1、  借助工具书疏通字词。

2、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由一幅漫画导入(老师先板画,后结合着漫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中的一位是以劳动为快乐,以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人类创造财富为快乐,这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的可贵的敬业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教我们“敬业”与“乐业”的文章。

二、学习目标

弄清本文的主要观点及论证思路,领悟“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三、学生自学,师生互动,精讲点拨

(一)   弄清本文的主要观点及论证思路。

自学指导(一)

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①     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朗读课文,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

②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试着学着有感情地朗读(诵读)。

(师范读课文后,生自读,然后师指名学生表演朗读,其余学生评议。)

点拨:教师要做朗读指导。如:语调、语势、语速,语气的把握等。

③     想一想:你从老师的朗读中体会到了什么?

2、  弄清本文的主要观点及论证思路

①     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看法的语句。

(师引导每个学生动起来,去找去圈点勾画,师抽查几名同学看一看能不能找到。)

②     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让学生提出的问题,先让同学独立解决,2分钟后各组长组织同学交流得出答案,然后推荐代表在班上展示自学成果。)

③     请学生速读课文,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说说这样分的依据?

(生独立思考4分钟,四人一组讨论,然后试着把结果展示。要求: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点拨:理清思路是阅读文章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本文共九段,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

(二)领悟“敬业与乐业”到主旨

自学指导(二)

生带着问题再次朗读课文,问题如下:

1、  文章开始,作者就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旨,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接下来,文中围绕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2、  课文最后,作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趣味”,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那么,你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让一二组的同学带着第一个问题;三四组的同学带着第二个问题,去自由读文,独立思考5分钟后,各组长就本组问题组织同学交流得出最佳答案,然后推荐代表在班上展示自学成果。)

四、当堂训练

1、  反思自己在学业中的种种态度和做法,谈谈学习本文后的启发。

2、  你如何看待“跳槽”现象?请把你的感受和观点写一写。

五、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的学习目的主要是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怎样层层深入地论述自己的观点。

附板书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上节课同学们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理清了文章的思路,还感知了先哲的思想风采,关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今天让我们再来提炼本文,再学一些知识好吗?

二、学习目标

1、  初步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能找出本文所使用的论据。

2、  理解积累相关词语、经典语句、格言。

3、  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三、学生自学,师生互动,精讲点拨

(一)   初步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能找出本文所使用的论据。

自学指导(一)

1、  生分小组声情并茂地朗读这篇课文,试找出并积累几条自己认为论述敬业与乐业最精彩的警句。读一读,体会一下。(引导学生体会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2、  同桌合作,边读边找边想:

①     课文论述为什么要敬业时,举大总统和拉黄包车这两件事是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举事例的论证方法)

②     课文为了说“敬业与乐业”的观点时,作者用了哪些论据来证明的?你能不能找得到?

(生独立思考3分钟后,各组长就问题组织同学交流得出最佳答案,然后推荐代表在班上展示自学成果)

(二)   理解积累相关词语、经典语句、格言。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              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

2、                   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按照“我欣赏______,因为它具有_______美,体现在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交流发言,要求:有自己的看法)

(点拨:文学的审美是一种个体化的活动,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用自己的思维去考虑,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三)   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自学指导(三)              

1、              生仔细研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一、二、三、四组的同学分别带着一、二、三、三、四个问题,每组完成一题,在完成本组的问题后可继续完成剩下的问题:

问题:①如果有人问你:“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你怎么回答?

②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③你该做哪一种劳作呢?

④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⑤不愿做逃得了吗?

⑥“凡是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

(同学们独立思考2分钟后,各组长组织同学交流得出最佳答案,然后推举代表在班上展示自学成果。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2、          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

(引导学生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四、当堂训练

如果你的好朋友学习不专心,有较强的厌学情绪,你怎样用梁启超文中的观点来劝导朋友?请写下你想说的话。50字左右。

五、小结

通过本文,作者告诫人们:对于所作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脚踏实地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从容地做好每一件事,勇敢地战胜一切困难,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附板书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例评析篇十六

教学目标 

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二、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要求:

1.把不理解的字词,难懂的语句做上记号;

2.试把每一段的段意归纳出来;

3.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逐一抄录这些论述,认真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朗读第三、四段。课文第三、四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可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一层。

思考:(1)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2)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三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四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2.朗读第五、六段。这两段论述"乐业"的重要,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二层。 

思考: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五、小结  

讲演词的第二部分内容理解的重点是阐述什么叫做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做才算是敬业。

六、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二。

2.选用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检查背诵

学生背诵"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二、继续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朗读第七段。

明确: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广趣味"就是"乐业"。他认为做事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三、探究活动

(一)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你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中的观点如下: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0.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

学生的回答无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都可以;关键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目的在于通过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做资料卡片。

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的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四、小结

1.中心意思: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写作特点。

(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了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证明论点的过程,举了多种论据: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2)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讲演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重化深为浅。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六段。

2.选用随堂练习。

2023年《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例评析16篇(通用)相关文章:

保险业务员2023个人工作计划

2023年银行主管年终工作总结报告(4篇)

小学德育工作计划怎么写2023

2023年小区文明行为倡议书 小区文明公约倡议书(七篇)

2023年幼儿园生育工作总结报告 幼儿园育人工作总结(4篇)

2023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2023年节约电资源的倡议书(6篇)

2023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人教版(7篇)

寒假2023社会实践个人报告1000字

2023年教师新年联欢会节目 教师新年联欢会领导讲话(七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023年《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例评析16篇(通用)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lunwen/biyeluwen/16879454332200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