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免费论文 > 其他论文 > 2023年湖南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

2023年湖南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2023年湖南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

微信扫码分享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湖南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一

湖南地处洞庭湖之南,故称为湖南,简称湘。湖南自古就是人杰地灵之地,历史涌现了许多的历史名人,也有无数文人墨客曾在此停留。他们被湖南的秀丽景色所吸引,留下了许多美丽的古诗词。因此,首先让我们领略一下湖南壮丽的自然景观吧!

说到湖南,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湖,没错就是洞庭湖。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水田一色。要说洞庭湖最美的时候,当是黄昏时的洞庭湖。那时落日的余昏浸染了天边的云朵,落日悬在洞庭湖之上,偶尔吹来的一阵风扰动天边的云朵。站在洞庭湖旁,怎么不会被这美丽的景色所吸引呢?说到洞庭湖,自然要有与之绝配的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作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最初是鲁肃为检阅东吴水军所建。漫长的是时光里,它静静地矗立在洞庭湖旁看千年风云变幻,潮起潮落。峰林耸立的张家界,沈从文笔下的凤凰古城,五岳之一的衡山……一张张美丽的风景图构成了一幅美丽湖南山水画卷。

不知大家是否已经有了一丝去湖南一游的想法了呢?在我相信在听完了湖南的人文特色之后你一定会有这样的想法的。

湖南古时地理位置偏远,再加上山林众多,因此古代的湖南被称为蛮荒之地,一直都是朝廷流放,贬谪之地。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诗人屈原就曾被贬谪到此。可是近代的湖南却人才辈出,有史学家称“一部近代史,半部湖南书”,足以见湖南近代的重要性。而推动湖南发生如此变化的原因,便是湖湘文化。湖湘文化初形成于先秦时期,经过周敦颐,胡安国父子,王夫等之的努力逐步完善。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经世致用、视死如归、爱国救亡等强烈鲜明的特质是他的价值观。正是这种特质才能让湖南在风云变幻的近代革命中脱引而出。今天,行走在湖南大地上我们感受到这种精神品质。

我想看完可节目的各位内心已经按捺不住了吧,既然如此那就趁着假期前往湖南亲生感受一下当地吧。

好了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我门下次再见。谢谢大家的观看!

2023年湖南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二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南著名风景名胜区——郴州苏仙岭旅游观光。

郴州旅游区共有游览景点近百处,涵盖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革命圣地和民俗风情等各种类型。在众多的旅游景点中,苏仙岭元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关于湖南苏仙岭的导游词5篇(一)

相传西汉时期苏耽成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所以称之为苏仙岭,享有“道家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称。

现在所处的地方是“遇仙桥”,听到这个名字,有些朋友可能会联想到汉代留侯张良桥一匕遇黄石公传授兵书的故事。不过,眼前这座桥与张良无关,是一位比张良晚几十年的少年——苏耽遇仙的地方。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到访过郴州。前面刚看过秦观到访的遗迹郴州旅舍,这里的桃花居则与另一位名人有关,他就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徐霞客是江苏江阴人,生于公元586年,卒于公元1641年。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旅行家,也是中圄古代科学考察旅行的代表人物。1636年起,徐霞客离开家乡进行了一次长达四年之久的远游,次年经江酉进人湖南郴州。在郴州旅行期间,有一天他在路上遇雨,正好见到附近有一座道观,遂迸去避雨。这座道观就是苏仙岭上的乳仙宫,也就是现在的桃花居。这一段经历在《徐霞客游记》中有记载。

现在所到的地方是白鹿洞,也就是神奇的苏仙诞生地。相传在西汊文帝年间,郴州东门外有位潘氏姑娘在郴江边洗衣时发现顺水漂来一根十分漂亮的红丝带。潘姑娘一时好奇,便用手去捞,却不想丝带缠在手上,怎么也解不开。情急之下,潘姑娘用嘴去咬,结果不咬则已,一咬,这丝带竟然滑进了肚子里。过了一段时间,潘姑娘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怀孕了。在当时,未婚的女儿家怀孕可是见不得人的。为了躲避流言蜚语,潘姑娘逃到了牛脾山的桃花洞里。到了七月十五,潘姑娘生下一个男孩。这不明不白的孩子可不能带回去,于是潘姑娘忍痛将儿子扔在山洞里回了家。儿是娘的心头肉呵,过了几天,实在放心不下的潘姑娘决定偷偷回山洞来看一看。在山洞口,她却惊奇地发现,孩子安然无恙,一只白鹤正张开双翅为孩子御寒,一头母鹿正跪下前腿为孩子喂奶。这便是“白鹿洞”洞名的由来。唉,连动物都知道爱护生命,潘姑娘又怎么忍心再丢下孩子不管呢?于是潘姑娘毅然将孩子带回家抚养成人。长大后,孩子要上学了,可没有父亲怎么取名呀?教书先生听说后就问孩子:“你到学堂门口看一下,看到什么就告诉我。”孩子出门一看,有一个人用禾草串鱼悬挂在树上,自己枕着树根呼呼大睡。教书先生说:“嗯,禾草串鱼,是个‘苏’字,枕树而卧,是个‘耽’字,你就叫苏耽吧。”

少年苏耽同母亲一起住在牛脾山的山脚下,生活十分清苦。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苏耽从小就聪明懂事,每天上山砍柴补贴家用。有一天,在遇仙桥旁边,他遇见了一位老仙翁,学会了仙术。从此,他治病救人,帮助乡邻,终于感动天帝,修道成仙,法号“苏仙”,人们也就把他诞生和居住的牛脾山改名叫了苏仙岭。据说,苏仙曾经多次帮助椰州老百姓度过瘟疫灾害,所以直到今天,郴州当地不少老人们仍然供奉着苏仙的牌位。

离白鹿洞不远,大家可以看到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绝碑。秦观去世后,苏轼十分悲痛。将《踏莎行。郴州旅舍》的最后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写在自己的扇子上,并且附了“少游已矣,虽万人可赎?”的跋语。后来,著名书法家米芾把秦观的词和苏轼的跋书写下来,流传于世。南宋年间,郴州知军邹恭附庸风雅,命人将秦词、苏跋和米书一并摹刻在白鹿洞附近的岩壁上,形成502厘米高、46厘米宽的摩崖石碑,世称“三绝碑”。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023年湖南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lunwen/qitalunwen/16854722591459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