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求职资料 > 个人简历 > 个人简历模板 > 有关王维个人资料简介(推荐)(三篇)

有关王维个人资料简介(推荐)(三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有关王维个人资料简介(推荐)(三篇)

微信扫码分享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王维个人资料简介(推荐)一

《留别王维》

作者: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

1、违:分离。

2、当路:当权者;

3、假:宽假,优容的意思。

【】:

这样寂寞无聊还有什么可待?

天天碌碌无为独自空手而归。

我想归隐山林去寻芳馨花卉,

但又珍惜友情不愿分手相违。

如今当权者们谁肯提携我辈,

世上要寻知音实在寥寥无几。

或许今生今世命合空守寂寞,

还是回家关闭我的故园门扉。

【】:

这首诗应是作者离长安时的`作品,主诉怨悱。首联直接说出自归。颔联则写题意“惜别”,颈联说明自归之故──乃是知音既少,当道不用,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以失意后的牢骚贯穿全诗。

语言平淡朴实,近于口语,不讲究对偶,顺其自然。

s("content_relate");

【唐诗三百首之《留别王维》】相关文章:

《留别王维 》分享12-09

《留别王维》评析12-05

留别王维解析11-24

《留别王维》唐诗鉴赏10-29

《留别王维》翻译赏析09-02

留别王维原文、翻译、赏析10-19

留别王维翻译和赏析09-01

孟浩然《留别王维》分享12-06

留别王维原文翻译及赏析08-24

留别丘为王维唐诗及注释10-31

有关王维个人资料简介(推荐)二

王维《山居秋暝》和杜甫《登高》教案

复习提问

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1.学习近体诗对仗的形式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朗读和背诵这两首诗

教学重点

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1.简介王维

王维,字摩诘,是唐代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他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做出一番大事业,后来,由于政局的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奉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蓝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首诗就反映了诗人过隐居生活的愿望。

2.朗读

1.分析首联

第一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山”的“空”在这里不当空空荡荡、一无所有讲,而是由虚空的意思引申为深远和宁静。“来”,助词,无义。“新”,清新。这两句是说,秋天的傍晚,在一个寂静深远的山村里,刚下完雨,天已放晴,空气十分清新。

概括地点明了“山居秋暝”这一诗题,又突出了新雨之后和晚来之

时这样的意境,从而为第二、第三联的写景作了映衬。

2.分析颔联

第二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两句突出了“照”的状态和“流”的动态。这两个动词用得非常好。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动词运用得好,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得作用。还有,“明月松间照”的“松间”二字值得品味:这既显示了月光照在松林之上,又写出了月光透过松树间的空隙斑斑驳驳地洒落在地上。意境很美。

3.分析颈联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的“喧”是指浣洗归来的妇女们在竹林中的喧笑声;仔细推敲起来,里面也包含着妇女们在竹林中穿来穿去的时候竹子晃动撞击发出的声音。“莲动下渔舟”是说水中的荷花摆动,原来是渔船摇过来了。

构成了一幅有层次、有节奏的电影镜头般的活动画面,显得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4.分析尾联

导语:

诗的前三联着重写景,想象一下诗人给我们描绘地画面: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辉,石上清泉的响声,浣纱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花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它使诗人感到陶醉,所以情不自禁地说出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随意”,任凭的意思,“王孙”本指贵族公子,这里指诗人自己。这两句说春天的景象虽然要照例地消失,我还是愿意留在山中,因为秋

天山中的景物是美好的、值得留恋的;因为这里山村生活的图景是清新秀丽的,令人向往,使人陶醉。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作者的感慨,一方面表露出诗人对山中秋色的喜爱,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情愿隐居山林而不愿意做官的思想。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只有八句四十八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明月”对“清泉”,“松间”对“石上”,“照”对“流”都极其工整妥帖。“明月松间照”是写诗人所见,是静态;“清泉石上流”,除见之外,更着重于听,听到那潺潺流水的声音,这是动态。这两句同是描写自然景物,一见一听,一静一动,错落有致的景色,熔入对仗工整的对句中,精巧细密而又不失朴素自然。“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对仗也很工稳。“竹喧归浣女”是写听到的声音,“莲动下渔舟”是写看到的景象,这也是一听一见;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不同的是“竹喧”、“莲动”两句都有人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两联又形成了一个静和动的对照。“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是描写静态的自然景色,“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是偏重于描绘动态的山村风光。

王维的这首山水名篇,通过对山村雨后自然清新的景物和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和闲适的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一)简介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公元767年的秋天,此时诗人在外流浪漂泊了8个年头,已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五十五岁的老人了。他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重重创伤,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衰败,也感受到了仕途的坎坷,晚年的孤独和生活的艰辛,心中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慷慨激越、动人心弦的.七言律诗。

(二)朗读

(三)赏析全诗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是不是王维诗中的清新秀丽的特点?根据是什么?

景物: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落木、长江。特点:悲凉、凄清。根据:

①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

②高天,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③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④飞鸟,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因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这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

⑤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人已经到了生命的晚秋。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

⑥清渚和白沙是冷色调的。

⑦以长江的永不停息衬托生命的短暂。这些地方都说明这首诗所描写的景物是悲凉和凄清的。)

2.这首诗叙了哪几件事?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诗眼是什么?

诗的颈联和尾联是抒情,是借事抒情,诗人字字血,声声泪地倾诉了自己当时痛苦的处境和苦难的经历,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把叙事和抒情紧密地结合在一块。你能从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词语吗?

①“作客”,就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杜甫处在战乱的年代,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②独登台: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台,重阳节的一种习俗,登高以求长寿,一般在自己的家乡,全家人都去。杜甫此时登高是孤苦伶仃的一个人。

③繁霜鬓:白发又增多了,两鬓斑白,如霜似雪。

④多病:肺结核、疟疾和风湿病,一只手已经不能动弹。⑤新停浊酒杯:刚刚戒酒,因病戒酒,因穷困戒酒。

3.从全诗来看,你能说出此时诗人的几层悲愁?

①常作客;②独登台;③异地登台;④多病;⑤新停浊酒杯;⑥悲秋;⑦年老;⑧繁霜鬓;⑨时世艰难;⑩穷困潦倒;⑾壮志难酬

4.诗人到底有多少愁?除了愁之外,还有什么感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还有愤恨之情,因为时世艰难而愤恨,因为壮志未酬而愤恨。诗人此时的思想情感是复杂的。

5..小结

总之,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凄楚,悲凉,悲伤,忧伤,痛苦,孤独,悲

s("content_relate");

【王维《山居秋暝》和杜甫《登高》教案】相关文章:

王维《山居秋暝》鉴赏11-10

王维《山居秋暝》评析12-09

王维山居秋暝唐诗赏析10-30

王维的《山居秋暝》赏析07-18

《山居秋暝》王维古诗赏析12-30

王维《山居秋暝》古诗鉴赏04-06

王维山居秋暝原文及赏析09-09

王维《山居秋暝》原文译文解析12-29

王维《山居秋暝》练习及答案08-19

有关王维个人资料简介(推荐)三

王维轶事:临终自如

王维。进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闺门友悌。多士推之。转尚书右丞。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晚年长斋。不衣文彩。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王维传》)

王维字摩诘,太原(今山东省)人,唐朝 玄宗 开元年间进士。后来累迁至尚书右丞,时人都称他为王右丞。

王维善于作诗绘画,尤其以擅长绘画闻名于世,苏东坡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画山水,平和深远,云峰石色,绝妙天然,为南宗画派的`始祖。

王维天性至孝,事奉母亲崔氏,以「孝」闻名当时,其母笃信佛法,守持斋戒,修习禅定,王维便在蓝田营建一座山庄,供给母亲专心修行,到了其母过世之后,为报答慈母恩德,便布施山庄,兴建佛寺。

王维与其弟王缙,都有过人的才智,兄弟友爱,情义深厚,为当时许多名士所称赞。兄弟俩得力于母教影响,都信奉佛法,平居布衣粗食,生活简朴。

安禄山造反时,王维被虏,自己服药下痢,假装瘖哑,安禄山看重他的才华名望,强迫任他为给事中官职,王维毫无心意事奉伪朝,仍然托词养病,居住在古寺中。后来听说朝臣雷海青尽忠牺牲了,内心非常伤痛,作了一首诗发抒感慨之情。后来贼乱平定,有人议论王维不能以死殉国,应判死罪,所幸肃宗见过他那首记感雷海青尽忠的诗,认为他不忘故主,情有可原。同时又因其弟王缙,当时官任侍郎,情愿舍去官职,为兄赎罪,肃宗特予赦罪,并授他官职。

到了晚年,长斋素食,衣着朴素,每天退朝回府,便焚香独自静坐,屏除妄念,诵读佛经,修习禅定,怡然自得其乐。

其妻去世以后,王维终身不再娶,三十年中,过独身生活,专志修行。到了临命终时,自知时至,当时因其弟王缙居住凤翔,王维便索取笔来,写信与他告别,又写信给平生亲戚好友,一一辞别,信中谆谆劝勉鼓励亲友,要信奉佛法,修持心性,以求了脱,慈悲心志,流露其间,书写完毕,便舍笔安详而逝。

——敬录自《历史感应统记语译》

s("content_relate");

【王维轶事:临终自如】相关文章:

《地藏经》临终篇11-09

梁实秋轶事06-06

元稹轶事10-13

秦观轶事11-05

黄庭坚典故轶事11-20

柳永的轶事06-30

杨玉环轶事11-29

《金刚经》临终瑞相11-26

《金刚经》临终感应事迹11-20

白居易的少年轶事11-16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有关王维个人资料简介(推荐)(三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qiuzhiziliao/gerenjianli/geren/16856002631511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