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求职资料 > 个人简历 > 英文简历 > 关于琵琶行白居易原文简短(八篇)

关于琵琶行白居易原文简短(八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关于琵琶行白居易原文简短(八篇)

微信扫码分享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关于琵琶行白居易原文简短一

《琵琶行》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 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 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 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 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 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 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 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 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 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 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 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 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 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 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 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 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 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 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 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沉吟放拨插弦中, 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 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 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 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 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 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 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 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 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 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 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 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 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 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 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 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 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 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 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 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 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 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 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 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 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 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 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 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 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 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 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 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 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 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 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 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 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文学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

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

(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 “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

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

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s("content_relate");

【《琵琶行》译文对照】相关文章:

高中离骚对照译文03-26

离骚原文译文对照03-21

《琵琶行》原文和译文12-20

《答谢中书书》译文对照03-27

《琵琶行》文言文译文12-28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与译文12-27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赏析及译文01-10

《琵琶行》的原文及注释译文12-26

《琵琶行》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12-25

《滕王阁序》赏析及原文与译文对照03-19

关于琵琶行白居易原文简短二

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1.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2.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明确: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1.“枫叶荻花秋瑟瑟”。

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2.“别时茫茫江浸月”。

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

板书

“浔阳江边闻琵琶”。

秋瑟瑟 忘归

无管弦 悲凉,奠下基调 忽闻水上琵琶声(惊喜)

惨将别 不发

江浸月

五、第二段是“江心聆听琵琶曲”。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我们平常只是听,要描写它十分困难,然而白居易对琵琶音乐的描写却非常成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1.要求学生齐读第二段,体会作者高超的音乐描写方法。

2.要求学生找出比喻音乐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样的乐声。(下一个定语,表状态)

板书:

比喻句 音乐

大弦嘈嘈如急雨 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语 幽细

大珠小珠落玉盘 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 宛转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沉入微

银瓶乍破水浆迸 激越雄壮

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雄壮

四弦一声如裂帛 戛然而止

3.朗读这些句子,师生总结运用比喻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关于琵琶行白居易原文简短三

.教案示例1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顺畅地诵读全诗并当堂背诵第二节;

2.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3.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导入。

二、诵读鉴赏:

(一)范读全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二)讨论精讲,点拨要点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京倡 商妇 怨

2)读p53注释②、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京官 谪官 恨

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ōu ,勾)留江上别离情。

5.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

6.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1)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

“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

2)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第二节是重点精彩诗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分层导读,达到背诵)

① 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琵琶女出场,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② 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分析描写内容和表现力。

调弦定音,非同凡响,声中含情;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无限;弹奏名曲,技艺高超。虽没有具体描写乐声,却为下面具体描写乐声做好了铺垫。

③ 鉴赏具体描写乐声的诗句:

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

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声,兼用比喻、通感加强其形象性。

对照注释,结合作比事物特点,体会比喻所表现的乐声特点;

依据乐声特点体会乐曲的发展变化和琵琶女的感情。(试画曲线图示乐曲发展变化)

旋律变化,心潮起伏。

乐声造像:琵琶女身怀绝艺,心怀哀怨。

3)三闻琵琶,为何 “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泪湿青衫”?

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乐声更凄悲;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所以泪湿青衫。两人感情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

三、整合小结,强化感受

全篇写音乐三个回合:一闻乐,闻声不见人,情相触;再闻乐,见人再闻声,情相通;三闻乐,知人重闻声,情相融。琵琶声中塑造出诗人自身横遭贬谪、抑郁寡欢的形象,琵琶女漂流沦落、凄苦哀怨的形象;青衫泪中表现出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平等心情。(“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读注释唐诗三百首》批语)

读《琵琶行》有感: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1.重点与难点:

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是重点;

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2.学法指导: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

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3.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案示例2

本设计是问题式,由三个问题组成。即:1、谁解琵琶声;2、谁解青衫泪;3、谁解风物意。

1、 谁解琵琶声

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部分“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部分“沉思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最后一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

这一问使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去体味音乐的艺术魅力。音乐的描写已经超出了艺术欣赏的范畴,蕴含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命运的揭示。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情趣,激发他们的兴趣。

2、谁解青衫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能够使学生了解“泪”的深沉含义,从而进一步把握本诗思想感情的另一侧面。

3、谁解风物意

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

关于琵琶行白居易原文简短四

[目的意图]

对本诗的教学,一般是在学生朗读、背诵的基础上,先简要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再逐字逐句逐段详细分析,然后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描写的高妙,分析诗歌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最后归纳诗歌的主旨。这样的讲析内容基本照抄教学参考书,没有创意,比较平庸。本设计拟突破此模式,设置带有独特视点和角度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树立全新的诗歌鉴赏观,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总体思路]

本设计是问题式,由三个问题组成。即:1、谁解琵琶声;2、谁解青衫泪;3、谁解风物意。

[实施步骤]

[提问]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部分“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部分“沉思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最后一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板书]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

[说明]这一问使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去体味音乐的艺术魅力。音乐的描写已经超出了艺术欣赏的范畴,蕴含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命运的揭示。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情趣,激发他们的兴趣。

[提问]“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明确]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板书]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说明]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能够使学生了解“泪”的深沉含义,从而进一步把握本诗思想感情的另一侧面。

[提问]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别时茫茫奖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板书]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说明]设计这样一问,能够使学生明确,鉴赏诗歌一定不能忽视诗中风物描写的文字,它们也是诗歌思想感情的载体。

[总体评说]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著名的诗歌,笔者在引导学生鉴赏时,没有常式的词句翻译、结构梳理等,有意识地从新的角度设置问题,激发兴趣,使学生读得深入,读得兴浓。学生在获得情感愉悦的同时,鉴赏力也确有明显的提高。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

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关于琵琶行白居易原文简短五

1、参见洪迈《容斋随笔》“琵琶亭诗”“白公夜闻歌者”“琵琶行海棠诗”“白公咏史”等条目。

2、“瑟瑟”别解:

明杨慎《升庵外集》:“白乐天《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瑟’,今详者多以为萧瑟,非也。瑟瑟,本是宝(石)名,其色碧。此句言枫叶赤、荻花白、秋色碧也。或者咸怪今说之异。余曰:曷不以乐天他诗证之:其出府归吾庐诗曰,‘嵩碧伊瑟瑟’;重修香山寺排律云,‘两面苍苍岸,中心瑟瑟流’;蔷薇云,‘猩猩凝血点,瑟瑟蹙全匡’;闲游即事云,‘寒食青青草,春风瑟瑟波’;太湖石云,‘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沉沉’;又云,‘隐起磷磷状,凝成瑟瑟胚’,亦状太湖石也;早春怀微之云,‘沙头雨染斑斑草,水面风驱瑟瑟波’;暮江曲云,‘一道残阳照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诸诗以‘瑟瑟’对‘斑斑’,对‘苍苍’,对‘猩猩’,岂是萧瑟乎?”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杨升庵云:白乐天《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瑟’,此瑟瑟是珍宝名,其色碧,故以影指‘碧’字。最为赏音!而陈晦伯以‘瑟瑟谷中风’正之。夫诗人吟讽,用意不同:白自言色,刘自言声,又岂相妨?而必泥以萧瑟之‘瑟’字耶!杨又引白‘一道残阳照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正之,尤为妙绝。”

──以上摘自顾学颉、周汝昌选注《白居易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7月第1版

3、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比兴相纬,寄托遥深,其意微以显,其音哀以思,其辞丽以则。《十九首》云:“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及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与此篇同为千秋绝调,不必以古、近、前、后分也。(《唐宋诗醇》卷二十二)

香山《琵琶行》,婉折周详,有意到笔随之妙。篇中句亦警拔。(黄子云《野鸿诗的》)

──以上摘自吴熊和主编《唐宋诗词评析词典》,浙江人民出版社

4、《琵琶行》作法:

这一篇《琵琶行》仿佛江潮涌处,余波荡漾,有悠然不尽之妙。凡作长题,须步步映衬,处处点缀,在组织处,在悠扬处,笔意总须层出不穷,并须处处顾到主意,要细腻熨帖,要联贯回护,才能尽长篇歌行之妙。

──摘自喻守真编注《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华书局1957年12月第2版

听颖师①弹琴

韩 愈

昵昵②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③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④。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⑤。颖乎尔诚能⑥,勿以冰炭⑦置我肠!

注:

① 颖师:西域僧人,“颖”是其名,“师”对僧人的尊称。

② 昵昵:亲昵的样子。

③ 跻攀:登攀。

④ 丝篁:丝竹等弦乐器,这里借指音乐。

⑤ 滂滂:流淌的样子。

⑥ 诚能:确实擅长(弹琴)。

⑦ 冰炭:比喻心中忽冷忽热,忽忧忽喜。

关于琵琶行白居易原文简短六

1、学习、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不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2、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无限同情和共鸣。

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

感受“声中之情”

一、导入

听“曲”(播放音乐)

听一段琶琶曲《十面埋伏》对琶琶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赏“声”

1、学生谈听后之感

2、白居易在听到一曲琵琶后是如何写下他的感受的?(直接进入第二段的琵琶声部分)

3、诗人是如何用文字来描述音乐形象的?(师生同分析)

三、品“情”

提问设计:音乐是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流露,那我们一起去体会琵琶女的琵琶声中的“情”。

1、勾划出文中能体现“声中之情”的诗句

明确: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主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

2、如何理解“无限事”、“平生不得志”、“幽愁恨生”?(过渡到琵琶女的身世)

3、根据课文,学生先朗读,后讨论,理解“声中之情”

明确:琵琶女是一卖艺之女,年轻时因美貌和超群的音乐才华受众人瞩目。然年长色衰,才华无人赏识,下嫁商妇,独守空船,故“平生不得志”、“恨生”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惆怅”,“幽愁”是一种落漠和孤独。

四、识“知音”

设计提问:我们通过了解琵琶女的身世,才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诗人却在知她遭遇之前就已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为什么?(过渡到诗人的处境)

1、学生讨论

2、明确:白居易是贬官,政治抱负不得施展,与琵琶女有相同的“不得志”

贬谪将辞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与琵琶女一样“幽愁”

总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五、比较欣赏刘鹗的《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

关于琵琶行白居易原文简短七

分析作者和琵琶女的身世,理解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

上节课讲到:琵琶女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应约表演,更是在借助音乐来诉说心事,那么这个举止不凡,技艺高超的琵琶女究竟有怎样的经历呢?请看第三段琵琶女的自叙身世。

1、学生分组讨论,统一认识,选派发言代表。

2、多媒体出示句子,有小组代表发言分析,然后多媒体出示明确结果。

(1)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家住京城

(2)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年轻貌美 技艺高超

(3)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红极一时

(4)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奢华欢乐 光阴虚度

(5)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亲人离散 时过境迁 嫁与商人

(6)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独守空船 凄凉孤独

(7)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今昔对比 感慨万千

3、总结琵琶女经历: 曾经色艺双全,红极一时 如今年长色衰,漂流沦落。

4、 学生再品第二段音乐描写,自由交流,阅读《名师一号》相关资料,最终让学生明白此段音乐描写既是在表现琵琶女技艺的高超,更是在通过音乐来书写琵琶女的情感。为下文自叙身世做铺垫。

5、下面请同学们结合琵琶女经历再次欣赏一下其演奏的音乐,体会不同特点的音乐传达琵琶女什么样的情感。

总结:正是这样既旋律多变,又饱含情感的音乐引起了作者的共鸣。在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后,不禁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那么诗人与琵琶女究竟同在何处?

1、齐读第四段

2、多媒体出示诗句,由同学发言分析。

(1)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被贬离京,卧病浔阳

(2)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地势荒僻,环境恶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孤独苦闷

3、补充作者经历,体会作者沦落之叹。

白居易29岁时中进士,32岁授校书郎、35岁升周至县蔚、36岁时被擢为翰林学士,37岁任左拾遗(谏官),期间,他除了直言诤谏外,还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和《新乐府》,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病死在长安,白居易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州刺史。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他的直言进谏和那些讽喻诗。

4、今昔对比,总结作者经历

曾经得志升迁,如今被贬离京;曾经春风得意,如今孤独苦闷。

5、总结诗人与琵琶女的共同点,理解主旨句。

曾经 色艺双全 红极一时 欢乐奢华 春风得意 才华横溢 连续升迁

如今 年长色衰 漂流沦落 孤苦寂寞 苦闷无聊 被贬离京 卧病浔阳

正是有如此的相似,再加上音乐的沟通,诗人忍不住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感慨。这既是对琵琶女身世的同情,又是对自己处境的感伤,更是对遭压抑,受打击的不满。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先前我为琵琶女而叹息,现在琵琶女为我“良久立”,二人已经有了情感上的共鸣,此时心中充满的是“天涯沦落”的凄凉,因而再弹琵琶已是“凄凄不似向前声”,而听者的感受也有了变化,先前只是被琵琶女超凡的技艺折服,现在也为二人的经历感伤,因而“满座重闻皆掩泣”而诗人感触最深,故而“江州司马青衫湿。”这真是“天涯沦落至九江,浔阳秋夜遇知音。知音一曲引诗情,世人永唱《琵琶行》。”

注:第二课时中需要强调的重点字词见课件中标注的部分。

昔 今

琵琶女 红极一时 门庭冷落

欢乐奢华 寂寞凄凉

技艺超凡 色衰沦落

同是天涯沦落人

才华横溢 被贬沦落

白居易 得志升迁 被贬离京

春风得意 孤独苦闷

关于琵琶行白居易原文简短八

1、学习、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不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2、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无限同情和共鸣。

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

感受“声中之情”

一、导入

听“曲”(播放音乐)

听一段琶琶曲《十面埋伏》对琶琶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赏“声”

1、学生谈听后之感

2、白居易在听到一曲琵琶后是如何写下他的感受的?(直接进入第二段的琵琶声部分)

3、诗人是如何用文字来描述音乐形象的?(师生同分析)

三、品“情”

提问设计:音乐是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流露,那我们一起去体会琵琶女的琵琶声中的“情”。

1、勾划出文中能体现“声中之情”的诗句

明确: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主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

2、如何理解“无限事”、“平生不得志”、“幽愁恨生”?(过渡到琵琶女的身世)

3、根据课文,学生先朗读,后讨论,理解“声中之情”

明确:琵琶女是一卖艺之女,年轻时因美貌和超群的音乐才华受众人瞩目。然年长色衰,才华无人赏识,下嫁商妇,独守空船,故“平生不得志”、“恨生”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惆怅”,“幽愁”是一种落漠和孤独。

四、识“知音”

设计提问:我们通过了解琵琶女的身世,才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诗人却在知她遭遇之前就已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为什么?(过渡到诗人的处境)

1、学生讨论

2、明确:白居易是贬官,政治抱负不得施展,与琵琶女有相同的“不得志”

贬谪将辞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与琵琶女一样“幽愁”

总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五、比较欣赏刘鹗的《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关于琵琶行白居易原文简短(八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qiuzhiziliao/gerenjianli/yingwen/16855451111485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