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讲话致辞 > 会议发言 > 第二次专题讨论总结[合集5篇]

第二次专题讨论总结[合集5篇]

白云滩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第二次专题讨论总结[合集5篇]

微信扫码分享

第一篇:第二次专题讨论总结

黄陵县桥山小学

“对照四个合格

奋力追赶超越”

第二次专题讨论总结

近日,桥山小学举行了“回答四个问题,奋力追赶超越,桥山小学应该怎么办”的主题会议。刘永忠书记主持会议,全体党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集中讨论了“回答四个问题,奋力追赶超越,桥小应该怎么办”的相关问题。四个问题即:

一、如何积极破解面临的矛盾问题,增强追赶超越的信心和决心。

二、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主动作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实现追赶超越。

三、如何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争做干事创业、追赶超越的表率。

四、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实现追赶超越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对此,桥山小学校长段璐、德育主任付立龙等同志发表了看法。

桥山小学书记刘永忠指出,桥山小学的未来发展应该趋于“三个追赶、四个超越、五个领先”,明确“我是谁,怎么干?”,以“如何做”为基准,助推追赶超越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的“三项机制”,以促进桥山小学的发展。党工委副主任付立龙认为应当凝聚思想共识,转变工作作风。围绕四个全面,做到“三精三明”,即精诚团结,明政治纪律;精心励志,明责任身份;精神百倍,明干事规矩。桥山小学副校长段惠娥从以下三点进行了阐述:

一、以魄力增强追赶超越的信心和决心;

二、明确人员、明确底线、明确片区,做到面对面沟通,深入人心;

三、通过专题教育,严密计划,推进党员模范作用。

桥山小学党工委要求,全校党员要以本次会议为新起点,严于律己,勤勉尽责,奋力追赶超越,以实际工作为桥山小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黄陵县桥山小学

2017.6.23

第二篇:第二次讨论发言稿

以“七一”讲话精神为指导,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一、回顾历史

中共90年来的丰功伟绩可浓缩为“三件大事”: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改革开放。这三件大事的完成验证了“办好关键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一“基本结论”。

二、珍惜成就(创造、积累、坚持、发展)

“三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三、分析形势

“四个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

“四个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和消极腐败的危险。

四、面向未来(改革、发展、稳定)

“一条路”: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两个硬”: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

“三个面向”: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形成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

五、总结

总结了90年来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宝贵经验,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总书记的讲话高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总书记的讲话,为党未来的发展描绘出了一幅宏伟蓝图,作为备受总书记和全党关爱的青年大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个人修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敢于创造,积极进取,为社会发展贡献一份薄力。

————自动化10-4蒋铭

第三篇:第二次党课讨论

第二次党课讨论

问题:

1、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

2、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

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

十五大党章第一章第二条规定,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第二,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第三,中国共产党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讴歌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这三方面内容互相联系,是对党员的完整要求,共产党员必须全面实践这些要求,具体的:

第一,共产党员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和理论体系,也是一种人类最合理的社会制度,又是一种现实的运动,我们今天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是实践和通向共产主义的现实运动。只有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才能产生一种内在的巨大的精神力量,焕发出高度的积极性;才能有坚强的革命意志,能够在任何情况下捍卫自己的信念和事业,坚贞不渝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争;才能把个人的一生同共产主义事业有机结合起来,为党和人民创造性地工作,为捍卫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共产党员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最重要的是要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性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共产主义基本主义原理的理解,不断坚定对共产义的信念。

第二,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支部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全部工作和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立足点和最终归宿,因而且也是对共产党员根本要求。一方面,党的性质决定了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除了人民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所以,党要求自己的成员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斗争。另一方面,党的切身利益也决定了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种切身利益,就是党要生存,要发展,要壮大,就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人民才会和党支部同心同德,而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党才能得到发展,才能取得胜利。

第三,共产党员必须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同时又是他们中的普通一员,这两方面的要求是统一的。要求党员永远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同劳动人民同甘共苦,平等相处,真心实意地为劳动人民谋利益,绝不允许为自己去谋私利,搞特权,凌驾于劳动人民之上。另外,党员与劳动人民群众相比,总是少数,离开了人民群众,党的一切斗争和理想不但会落空,而且会变得毫无意义。特别是在党执政的条件下,要求党员同人民紧密相联,保持劳动人民本色,永做劳动人民中的普通一员,接受人民群从的监督,是一个关系到党的命运和前途的重大问题。

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

一、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要真正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学习同科教兴国战略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刻苦钻研,奋发进取,自觉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川农的党员提出,面对自己选择的专业,要“既来之,则安之,干一行,爱一行”,即使在最繁杂、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要保持高度的热情。

二、培养严谨求实的作风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始终坚持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讲真话,弘扬“爱国主义,爱岗敬业”主旋律与时代精神。

三、刻苦学习,提高素质

优秀的学业是大学生党员创新能力和知识能力的综合表现,是衡量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显著标志,如果学业上失去了表率,不仅失去了在学生中的先进地位,而且制约了将来在社会上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能力的发展,所以,作为党员同学既要有严谨的学习态度,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还要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精益求精。在学习中要带动周围同学奋发向上,刻苦学习,争取优异成绩,营造求真务实,敏行慎言,良性竞争的学风。

四、严格遵守组织纪律

作为大学生党员,在以身作则遵守校纪、校规和国家法律的同时,还要带动和督促周围同学共同遵纪守法。要勇于揭发违纪行为,敢于同不良现象和违纪行为作斗争;带动普通同学争优创先,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五、踊跃参加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

要本着“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理想,积极参加各类“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社会实践及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深入社会,深入社区,亲身实践,在实践中增长见识,了解社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在各类社团活动中开阔视野,锤炼实践能力,锻炼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努力成为一个适应新时期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四篇:第二次讨论

理想是引领人生的灯塔,入党是我的终身追求。申请入党的人必须“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是共产党员标准的本质特征。这是共产党员区别于其他政党成员和社会团体成员的根本标志。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就是指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并为之奋斗不止、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的人。这实际上规定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体现,是党的宗旨的根本要求,是做合格党员的一项基本条件。党的事业是由无数的具体工作来推动的。所有党员以及积极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以做好本职工作为天职,在各自的岗位上争创一流的业绩。通过学习党章,我充分认识到,先进和优秀是中国共产党的特征和追求,而创先争优的基本要求,就是“创先进,争优秀”。在平时,看一个人是不是符合党员标准,就是看他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是否先进,是否优秀。这也是党章的基本要求。

人总要有一点精神,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共产党员干好事业、成就事业的前提和关键。创先争优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将这种力争上游的精神化为动力,点点滴滴体现到平凡的工作中。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创先争优”争创的是一种工作中所表现的精神,整个过程中体现的是一个领域、一个群体的工作激情和干劲。“创先争优”是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出来,从而促进一个单位、一个个人的进步与发展。立足本职、创先争优就是要把学习做为“基”,锻造复合型自我;就是要把工作做为“本”,努力争创一流业绩;就是要把生活做为“根”,锤炼自己的优秀品质。

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有的只是一腔热血,一种情怀。有人说,人生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人生不一定伟大,一定要崇高。我应该牢记“感恩、责任、爱心、奉献”的理念。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作为一入党积极分子,我要努力做到对内修身,加强对党的认识和归属感,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意识觉悟;同时把握好自己本职工作,严于律己勇于承担,不断发展完善自我。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坚信我们走过的地方撒下的是我们智慧和汗水,收获的是累累硕果。工作中我们所做的事是琐碎而平凡的,但我信奉海尔总裁张瑞敏所说的一句话:“把每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党章是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在党内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最大的约束力。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要始终把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作为全党的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只有把党章学习好,遵守好,贯彻好,维护好,才能确保我们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凝聚起全党同志的意志和力量为实现党的理想和目标而共同奋斗。

《党章》作为党的立党之本,根本大法,是中国共产党的整体意志的体现。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既是对每一名党员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衡量一名党员是否合格,是否体现先进性的一把“标尺”。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更要将学习《党章》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紧密结合起来,运用这把“标尺” 加强学习的自觉性,加强的党性锻,规范行为,在学习中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首先,自觉学习《党章》。《党章》作为我们党的章程,是党的建设和全部活动的基准。它包含了党的理论、基础、政治主张、组织路线以及党从思想、政治、组织到作风进行自身建设的要点,因而最集中又最权威的体现了党的整体意志,利益及共同理想。同时,党章还规定了党的组织构成,内部关系,职权划分,活动规则以及 党员的权利与义务等规定。对此,每一名党员都应当认真学习。《党章》也指出了共产党员“三个方面”的学习内容,即:“共产党员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认真学习《党章》,将理论联系到实际生活工作中,将会更加规范我们的行为,更为有力地推动 我们各项工作和学习的顺利进行。《党章》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从“一大”到“十六大”的历次变革,让我们全面了解党的历程;学习《党章》规定的“三个方面”的内容,能使我们不断提高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同时,通过学习理,《党章》的那些先进典型,从焦裕禄、谷文昌、孔繁森、郑培民、周国知、牛玉儒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的身上汲取政治营养、理论营养和实践营养,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其次,自觉遵守《党章》,信守《党章》的各项规定 是共产党员的天职。作为一名入党积极份子,更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结合实际,对照《党章》找问题,找差距,切实找准查透与《党章》要求存在的差距,通过发现的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使自己的党性越来越强。第三,自觉践行《党章》规定,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 最终落脚点,就是要求广大党员认真践行《党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每个党员践行党章,必须把自己的日常工作,劳动,学习,日常工作汇入党的整个为人民服务的崇高 事业之中,时时刻刻严格遵循党员标准,时时,事事,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党的形象。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体现先进性,正是自觉践行《党章》的一种表现方式。

作为一名在校的大学生,我们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党的同志们激励我们在学习中以一名合格的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努力学习,将来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中央、省委和地委相继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这是党中央根据当前情况,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在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并富有成效的一种活动形式。作为当今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深刻理会“创先争优”的具体含义。“创先争优”活动的建立,将利于我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我国科学发展的早日实现。然而,一个国家要谋发展,强有力的领导是不可或缺的。对我们而言,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直发挥积极带头作用的集体。回首中国过去的点点滴滴,从抗战到新中国成立,从“大跃进”的惨痛代价到改革开放的经济复兴,从汶川大地震到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从舟曲的悲伤到世博会的举世瞩目 我们不是沉迷于哀痛,感叹着我国发展的不顺,而是越挫越勇,愈来愈强盛,这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从根本上讲,这都是先进集体的带头作用,这都是优秀团队的引 导作用。但是,先进性不仅仅局限于优秀的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即使大部分不是党员的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尽自己的责任,发挥积极作用,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个人认为,发挥优秀带头作用,我们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精华。当今的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习是无处不在的,为了更好地向先进靠近,就必须具有广泛的知识面,为此,我们应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政策理论水平。这就更得 加强自身学习,结合实际,努力扩大知识面,搞好知识积累。学习,是持久的过程,是反复的过程,不要因为了解事情的 表面就得意了,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更加详细地,更加精确地学习。要持之以恒,还要结合于实际,将理论知识努力熟练地运用于实际生活与学习工作中,这样,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才不枉费花出的宝贵时间学习。

“创先争优”活动是一项艰巨性与长期性并存的系统工作,我们要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向优秀看齐,向先进看齐,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做一名创先争优活动中的排头兵。我们的道路还很长,还需要向着先进永无止息地坚定地走下去,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就一定会看见胜利的曙光。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争创活动中,我们自愿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要求自己,因此,我们郑重做出 如下承诺:

一、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及时。

1、每天广泛收集讯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 体,学习十七大会议精神,与时俱进,增加对科学发展观的 认识程度。

2、了解国际国内时事,勤于思考,勤于比较,努力探求深 层次的理念,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把无形的概念有形化。

3、在学习中找准自己的位子,勇于承担责任,善于攻克难 题,发扬长处,更好地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二、遵纪守法,做建设法治社会的坚定分子。

1、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党内的规章制度,模范执行党组织的各项决议。

2、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求真务实,有意见摆在桌面 上,不搞两面派,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三、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

1、努力创造条件,抓紧一切机会学习,同时做好分类笔记,以备不时之需。

2、要找准自己的薄弱点,攻艰克难,通过学习增强自信心,增加追求事业的责任心。

四、努力学习,争创佳绩

1、处理好班级事务,带领班级取得更好的成绩。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积极学习各类知识,完成英语、计算机的过级任务。

五、服务群众,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1、服务师生,做好老师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工作。

2、及时了解同学们存在的疑惑,并努力解决。

3、加强自我修养,做事要有耐心、有恒心。

第五篇:财政学第二次讨论作业

财政学第二次讨论作业

讨论1: 为什么要加强国家预算的监督?如何使国家的钱花得物有所值?

答:国家预算也称政府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即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财政收支计划。国家预算是实现财政职能的基本手段,反映国家的施政方针和社会经济政策,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国家的财政分配活动不能盲目进行,国家要从社会产品中收取多少,通过什么方式收取,收来的钱用在什么地方,怎么使用,达到什么效果,都必须事先作出估算,并经过法定程序予以确认。

而国家预算监督是指国家财政对各级政府预算编制、执行、调整乃至决算等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的监督。它属于财政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按照监督主体划分,预算监督包括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预算、决算进行的监督,各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预算执行的监督等。国家预算监督在国家财政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

(一)保证国家预算的合理编制及预算收支任务的完成。预算监督是国家通过国家预算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是对社会经济活动各环节、各方面进行的监察、监督和制约。预算的作用在于促使各部门和行政机关改善管理,加强经济核算,努力增收节支,对预算编制及执行中违反预算管理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实现预算收支平衡,保证国家预算基金的合理使用,圆满完成预算收支任务。

(二)有利于人民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对预算的讨论决定和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是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重要体现。预算草案编出后要送由人民代表组成的权力机关进行审查,经其批准后预算才能成立。倘若预算草案不符合人民的意愿,权力机关有权进行修改,有权不予批准。国家权力机关对预算的批准,实质上是对政府工作安排的批准,体现权力机关授权政府可以干哪些事。当预算经国家权力机关批准后,其执行还要受到权力机关的监督。政府在终了要向权力机关报告执行结果,权力机关对执行结果还要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行预算管理制度已经显露出诸多不符合现代国家治理要求的问题,需要党和政府推进依法理财,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更需要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一、推进依法理财,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一)编制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就是按部门编制预算,改变过去长久以来按支出功能和收入类别编制预算的做法。部门预算要反映部门的所有收入和支出,既反映一般预算的收入和支出,也反映基金预算的收入和支出。编制部门预算有利于提高国家预算的透明度,全面体现国家预算的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和统一性,避免预算编制和执行中人为的随意性,防止暗箱操作。

(二)实施政府采购制度

政府采购制度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的特征,而公开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只要政府有效地利用商业竞争机制,就能从市场上买到性能最佳和价格低廉的商品或劳务,就能节省费用,使公民缴纳的税收和财政支出产生更大的效益。

(三)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我国国库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借鉴西方国家实行的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即实行集中收付制度。目前由于国库收入制度改革的条件尚不成熟,本着先简后繁的原则,第一步先实行集中支付制度,而后再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四)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收支两条线,管理是针对原预算外资金管理的一项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将财政性收支(原预算外收支属于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形成完整统一的各级预算,提高法制化管理和监督水平。从收入方面,主要是收缴分离,规范预算收入并减少各部门和单位的资金占压。对合理合法的预算收入,不再自收缴费,实行收缴分离,纳入预算或实行财政专户管理。

二、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一)完善预算体系,积极推进预算公开。

一是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明确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收支范围,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预算体系,政府的收支全部纳入预算,加大各类预算之间的融合力度。二是健全预算标准体系,完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加快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严格机关运行经费管理,加强人员编制管理和资产管理,进一步完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按经济分类编制部门预决算。三是积极推进预决算公开,细化政府预决算公开内容,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按经济分类公开政府预决算和部门预决算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

(二)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建立跨预算平衡机制。

一是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研究编制三年滚动财政规划,对未来三年重大财政收支情况分析预测,强化三年滚动财政规划对预算的约束。二是改进预算控制方式公共预算审核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支出拓展。对支出预算,强化政策约束对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意味着更多强调依法征税,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中央公共预算可编列赤字,通过发行国债弥补地方公共预算。为了没有收益的公益事业的发展,也可编列赤字,通过举债一般债务弥补。政府性基金预算按亿固收定支原则编列,为了有一定有益的公益性事业的发展和举借专项债务。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按收支平衡原则编制,不列赤字。三是建立跨预算平衡机制,为了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的需要,可以通过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发债灵活处理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或短收达到,跨的平衡。

讨论2: 实行土地出让金的必要性。土地出让金是指各级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使用者,按规定向受让人收取的土地出让的全部价款(指土地出让的交易总额),或土地使用期满,土地使用者需要续期而向土地管理部门缴纳的续期土地出让价款,或原通过行政划拨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入股和投资,按规定补交的土地出让价款。我国实行土地出让金制度其实非常有必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土地发展的现实背景

土地是财富之母,一国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土地出让金问题凸显,是近些年我国土地财政领域中一个突出的新问题。它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进入现代化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与以下四大背景条件息息相关的。(1)处于工业化中期的重化工阶段

从我国当前所处的工业化阶段看,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重化工阶段,对钢铁、汽车、装备制造、化工等重化工产品需求上升,从而相应地带动土地供应的需求;(2)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期

从我国所处的城市化阶段看,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期,农民进城,一亿农民工进城,各地对市政、道路、交通、房地产、水、电、文化、教育、卫生等需求普遍高涨,从而也必然造成对土地供求紧张;(3)土地需求的猛升

从我国个人消费结构升级看,已从万元级商品提升至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级阶段,住房和汽车成为这一阶段的消费热点,改善住房条件要土地,发展汽车要道路等等,随之而来的是对土地需求的猛升;(4)土地供求矛盾缺口增大

2003年后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外资、民资等投资热情上涨,同样也必然拉动对土地供应的需求,令各地的土地供求矛盾缺口增大等等。

(二)土地出让金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1.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使用年限的地租总和是一次性收取的。按照现行法规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分别是:居住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12条之规定)。我国法律规定城市土地是归国家所有,国民对土地拥有使用权。由于我国土地不能买卖,我国实行土地批租制度并规定土地出让的最低年限为40年和最高年限70年。我国规定居住用地70年限,主要是考虑居住用地上的房屋建筑物,一般在70年之后基本上价值就会折旧到零。同时,这也与当时对中国人预期寿命70岁左右等综合因素有关。

现在的矛盾在于,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将40年或70年累计的地租采取了一次性收取(征纳)。这样,地方政府一次性收取累计了50―70年的地租之总和,势必造成地方政府“乐于”收取相对较高的土地批租收益,增加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用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说土地出让金是地租,但地租一般是按年收取的;而将累计50―70年的地租一次性收取这又似税。从这个角度讲,土地出让金似税非税,成了所谓的“第四财政”。

2.地方政府获得的土地出让金有很大比例是作为当年的地方财政收入并安排作财政支出的,这样,实际上也即成了“第四财政”。所谓第一财政指预算内收入,第二财政指预算外收入,第三财政指制度外收入,而土地出让金成为“第四财政”了。这笔“第四财政”在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的比重高达40%~60%,有些地方甚至超过第二、第三财政之和。这样,政府实际上不仅预收了未来50―70年的土地收益,而且也实实在在地预支了未来的土地收益。这种地方政府的“第四财政”反映了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中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利益博弈状况。与世界的大多数国家相比,中国把更多的支出责任下放给省以下的地方政府。中国财政总支出的65%集中在省以下的地方政府,上世纪90年代曾高达80%,但在收入方面,地方政府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地方政府面对沉重的支出压力,更加青睐“土地出让金”这座“第四财政”金矿。

由此可见。在当前阶段,土地出让金制度拥有其合理的依据,土地出让金这个土地财政问题,进而言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上说,它只是一种发挥“资金是经济第一推动力”的手段或工具功能。在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而言,消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第一推动力”。因此,消费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长远的、根本的最终目的性功能。因此,用好土地出让金,发挥土地出让金应有的作用,保证经济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二次专题讨论总结[合集5篇]相关文章:

第二次专题讨论总结[合集5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二次专题讨论总结[合集5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shiyongwendang/jianghuazhici/huiyifayan/78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