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申请书 > 申请书模板 > 有关院感知识培训内容通用

有关院感知识培训内容通用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有关院感知识培训内容通用

微信扫码分享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有关院感知识培训内容通用一

一、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处(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二、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单位应同时报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卫生行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四、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五、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1、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2、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

a、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b、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c、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d、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作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e、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f、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六、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七、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关于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及时做好下述工作:

1、组织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协助医院进行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调查与控制。

2、组织当地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指导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3、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协助对感染病人的诊治。

八、当其它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本地区或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九、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内容: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等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病理改变以肝脏炎症后坏死病变为主,主要的传播途径多类以口及血液或体液,临床常见表现为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可有黄疸,元疮状感染常见,甲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所引起急性肝炎为主,而已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主要引起慢性肝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临床诊断

有输血或应用血制品史、不洁食物史、肝病接触史、出现下述症状或体征中的任何两项并有肝功能异常,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1、发热

2、厌食

3、恶心呕吐

4、肝区疼痛

5、黄疸

病原及诊断

在临床诊断基础上,血清甲、乙、丙、丁、戊、庚等任何一种肝炎病毒活动性标志物阳性

说明

应排除感染性病因(如:al-抗胰蛋白酶缺乏、酒精、药物等)和胆道疾病引起的肝友或损害。

预防

1、控制传染源对携带者应给予隔离、禁止献血及从来托幼和餐饮工作

2、切断传播途径甲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加强卫生措施来减少传播,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和丁型病毒性肝炎则需要通过预防血液及体液传播来预防

3、保护易感染人群甲型病毒性肝炎主免疫应用减毒活疫苗,妇产科医务人员应向hbs和(或)搞hiv阴性的育龄妇女广泛宣传并于防止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传染其婴儿及其他人群的注意事项。对hbsag阴性的孕妇所生婴儿、用乙型肝炎疫功预防;hbsag及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应用乙型肝友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型肝炎疫功联合免疫,对其他所有所生儿于出生24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内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设备部门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

二、医院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从取得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卫生许可批件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产品;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三、每次购置,采购部门必须进行质量验收,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应与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相一致,并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日期及产品标识和失效期等,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灭菌日期和失效期等中文标识。

四、医院保管部门专人负责建立登记帐册,记录每次订货与到货的时间、生产厂家、供货单位、产品名称、数量、规格、单价、产品批号、消毒或灭菌日期、失效期、出厂日期、卫生许可证号、供需双方经办人姓名等。

五、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至使用科室。

六、科室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

七、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和设备采购部门。

八、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九、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用后,须进行消毒、毁形、并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十、医院感染管理科须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

内容:胸膜腔感染

临床诊断

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000×106//l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胸水培养分离到病原菌。

2、胸水普通培养无菌生长,但涂片见到细菌。

说明:

1、胸水发现病原菌,则不论胸水性状和常规检查结果如何,均可作出病原学诊断。

2、应强调胸水的厌氧菌培养。

3、邻近部位感染自然扩散而来的胸膜腔感染,如并发于肺炎、支气管胸膜瘘、肝脓肿者不列为医院感染;诊断操作促使感染扩散者则属医院感染。若肺炎系医院感染,如其并发脓胸按医院感染肺炎报告,另加注括号标明脓胸。

4、结核性胸膜炎自然演变成结核性脓胸不属于医院感染。

5、病人同时有上呼吸道和下呼吸延感染时,仅需报告下呼吸道感染。

有关院感知识培训内容通用二

院感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在各领域中,我们经常跟试题打交道,试题可以帮助学校或各主办方考察参试者某一方面的知识才能。一份什么样的试题才能称之为好试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院感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医院感染: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无菌操作: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3、飞沫传播: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 ≥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米内)移动使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4、隔离:是防止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从病人或带菌者传播给他人的一种措施。

1、开启的各种溶酶超过( 24小时 )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2、无菌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 20---25 )cm的柜内,过期物品应( 重新 )灭菌。

3、新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

4、进入人体织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 无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5、抽出的注射药液须注明时间,超过( 2小时 )不得使用。

6、物品的浸泡消毒、污染物具的表面擦拭消毒、饮用水和污水污物的'消毒宜选用( 含氯)消毒剂。

7、手卫生泛指通过(洗手)、(手部消毒)或者(外科刷手)等方法来清洁消毒手部。

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建议更换导尿管频率为( 1次/2周 ),普通集尿袋为( 2次/周)。

9、疑似导尿管阻塞时,不得冲洗,就立即( 更换导尿管 )。

1、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均属于感染性废物。(√ )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可使用。 (√ )

3、导尿管不慎脱出,应当立即插好导尿管。 ( x )

4、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 √ )

5、连续使用的吸氧管、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须每日更换;湿化液应用过滤水。 ( x )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属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职责。 ( √ )

7、检出一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病人,科室采取了接触隔离措施。 (√ )

8、mrsa的病人要到放射科做ct检查,将检查单交给病人,让他直接去到放射科检查。 ( x )

9、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之一。 ( √ )

10、输液输血器材、注射器、针头、导尿管、活检钳等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严格灭菌。 √

11、血压计袖带、压脉带、听诊器、床头柜、床单等属于低度危险性物品,需按时清洗干净,用低效消毒方法即可,有污染时采取高水平消毒。 (√ )

12、?无菌棉签须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 x )

13、?保护性隔离措施是指为预防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它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中各种条件致病微生物的感染, 而采取的措施。 ( √ )

14、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

15、空气传播是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

1、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 c )

a、环境消毒 b、合理使用抗菌素 c、洗手 d、隔离传染病人

2、医疗废物在暂存间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 d )

a、10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 48小时;e、72小时。

3、 多重耐药菌患者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c )

a. 标准预防+空气隔离;b. 标准预防+飞沫隔离;c. 标准预防+接触隔离; d. 标准预防 +严密隔离; e、标准预防+保护性隔离。

4、取用无菌溶液时,先倒出少量溶液的目的是( b )

a.检查液体有无特殊气味;b.冲洗瓶口; c.查看溶液的颜色;d.检查溶液有无沉淀

5、终末消毒是指:( a )

a、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原居住点的最后一次彻底的消毒; b、指对医院周围环境的彻底消毒; c、指对医院空气进行全面的消毒; d、杀灭或抑制活体组织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防组织感染。 e、对所有场所的彻底清洁消毒。

6、手消毒指征( abcd ):

a.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

b.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c.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d.接触消毒物品后

e.无菌操作前

7、医务人员正确洗手方法( abcde ):

a、掌心相对揉搓;b、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揉搓;掌心对掌心揉搓;c、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d、拇指在掌中揉搓; e、指尖在掌心中揉搓。

8、灭菌后的物品在何种情况下视为已被污染?( a b d e )

a、手感潮湿; b、与潮湿物接触或浸水;c、在有效期内; d、包装松散; e、无菌包不慎掉地。

9、职业暴露处理措施:( abcd )

a、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b、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伤口; c、用0.5%碘伏消毒伤口,并包扎; d、被暴露的粘膜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e、常规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10、个人防护用品包括(abcde )

a. 口罩; b、手套; c、护目镜; d、隔离衣; e、防护服。

1、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5分

(1)佩戴口罩前后都必须清洁双手;

(2)要让口罩紧贴面部;

(3)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

(4)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面部;

(5)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

(6)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

2、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有哪些?10分

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戴手套; 适时戴口罩、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s("content_relate");

【院感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2020年院感试题及答案01-21

急救知识培训考试题及答案07-10

计划生育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10-04

消防安全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05-15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试题及答案09-30

2020导游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05-16

叉车考试试题及答案08-09

文秘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09-23

文秘知识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09-23

趣味知识竞赛试题题库及答案05-29

有关院感知识培训内容通用三

1、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方法答:洗手啊,2、何为手卫生

答:手卫生为洗手、手消毒或外科手消毒的总称;3、一般手卫生设施包括:

答:洗手用的流动水、洗手池、清洁剂、手消毒剂、水龙头开关、干手纸巾、干手机或毛巾。4、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

答:①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到清洁部位;

②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③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④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⑤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5、医务人员洗手的方法是:

答:①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

②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③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a)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b)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c)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d)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e)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f)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g)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6、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当进行手消毒:

答:①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②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③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④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⑤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7、医院感染流行病学三大要素是什么?

答:三大要素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8、何谓医院感染爆发流行?答: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9、暴发流行的常见传播方式有哪几种

答:共同来源、带菌者传播、交叉感染、空气传播和其他方式。10、预防抗菌药物耐药的12项措施包括:

答:

11、标准预防的概念

答: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病人使用的一种预防,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在接触上述物质、粘膜与非完整皮肤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既要防止病人将疾病传染给医务人员,又要防止医务人员将疾病传染给病人,强调双向防护。

12、标准预防的具体方法与措施

答:标准预防适用于所有病人的诊断、治疗、护理等操作的全过程,当医务人员每一次进行可能与污染物接触时,必须戴手套,有可能污染其它部位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标准预防的措施主要包括:⑴手卫生⑵戴手套

⑶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⑷适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⑸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的处理:

①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规定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②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防止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

③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④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焚烧处理。

⑹急救场所可能出现呼吸骤停等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⑺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⑻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

①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②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

③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消毒、清洗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④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消毒、清洗,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13、微生物的感染途径有以下5种,以前三种最为常见。

答: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媒介物传播、昆虫媒介传播。14、《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何时发布实施?答:2006年9月1日。

15、原《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何时废止?答:2006年9月1日。

16、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组织应包括哪些?答:(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2)医院感染科和专职人员。(3)各科室病房的医院感染监控医生和护士。17、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

答: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是指物品污染后造成危害的程度。根据其危害程度将其分为三类:

(1)高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黏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输液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钳等。

(2)中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仅和破损的皮肤、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的组织内。例如,消化道管道、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麻醉机管道、子宫帽、避孕环、压舌板、喉镜、体温表等。

(3)低度危险性物品:虽有微生物污染,但在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当受到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这类物品和器材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相接触,包括生活卫生用品和病人、医护人员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物品。例如,毛巾、面盆、痰盂(杯)、地面、便器、餐具、茶具、墙面、桌面、床面、被褥、一般诊断用品(听诊器、听筒、血压计袖带等)等。18、医疗废物含义?

答: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19、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如何贮存?

答: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20、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1)保持镇静。

2)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污染的粘膜。

3)刺激局部出血: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4)受伤部位的消毒: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5)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职业暴露以便进行调查、监控、随访。6)感染风险的评估及提出整改措施。

7)高风险时药物预防:例如: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损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1月、6月间隔)。21、常见耐药菌感染病人的隔离措施

22、医疗废物分类

23、凡需要消毒、灭菌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洗消程序

答:凡需要消毒、灭菌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先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特殊感染性疾病(破伤风、碳疽、朊毒体等)污染的器械应执行专门的操作规程和处理流程。

24、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答:⑴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⑵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⑶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25、如果遇见hiv初筛(+)的病人,应该如何处理?

答:应该马上上报防保科,如不能单间隔离的情况下应对病人进行床旁隔离,保护病人隐私,但应该让本科室医护人员知道,在对病人进行诊疗护理时注意自身防护,具体措施如下:

①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②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③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操作时必需戴双层手套。④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⑤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⑥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有关院感知识培训内容通用四

1、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方法答:洗手啊

2、何为手卫生

答:手卫生为洗手、手消毒或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3、一般手卫生设施包括:

答:洗手用的流动水、洗手池、清洁剂、手消毒剂、水龙头开关、干手纸巾、干手机或毛巾。

4、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

答:①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到清洁部位;

②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③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④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⑤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5、医务人员洗手的方法是:

答:①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

②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③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a)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b)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d)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e)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f)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g)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6、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当进行手消毒:

答:①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②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③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④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⑤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7、医院感染流行病学三大要素是什么?

答:三大要素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8、何谓医院感染爆发流行?答: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9、暴发流行的常见传播方式有哪几种

答:共同来源、带菌者传播、交叉感染、空气传播和其他方式。

10、预防抗菌药物耐药的12项措施包括:

答:

11、标准预防的概念

答: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病人使用的一种预防,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在接触上述物质、粘膜与非完整皮肤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既要防止病人将疾病传染给医务人员,又要防止医务人员将疾病传染给病人,强调双向防护。

12、标准预防的具体方法与措施

答:标准预防适用于所有病人的诊断、治疗、护理等操作的全过程,当医务人员每一次进行可能与污染物接触时,必须戴手套,有可能污染其它部位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标准预防的措施主要包括:⑴手卫生⑵戴手套

⑶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⑷适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⑸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的处理:

①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规定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②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防止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

③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④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焚烧处理。

⑹急救场所可能出现呼吸骤停等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⑺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⑻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

①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②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

③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消毒、清洗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④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消毒、清洗,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13、微生物的感染途径有以下5种,以前三种最为常见。

答: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媒介物传播、昆虫媒介传播。

14、《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何时发布实施?答:2006年9月1日。

15、原《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何时废止?答:2006年9月1日。

16、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组织应包括哪些?答:(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2)医院感染科和专职人员。(3)各科室病房的医院感染监控医生和护士。

17、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

答: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是指物品污染后造成危害的程度。根据其危害程度将其分为三类:

(1)高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黏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输液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钳等。

(2)中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仅和破损的皮肤、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的组织内。例如,消化道管道、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麻醉机管道、子宫帽、避孕环、压舌板、喉镜、体温表等。

(3)低度危险性物品:虽有微生物污染,但在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当受到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这类物品和器材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相接触,包括生活卫生用品和病人、医护人员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物品。例如,毛巾、面盆、痰盂(杯)、地面、便器、餐具、茶具、墙面、桌面、床面、被褥、一般诊断用品(听诊器、听筒、血压计袖带等)等。

18、医疗废物含义?

答: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19、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如何贮存?

答: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20、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1)保持镇静。

2)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污染的粘膜。

3)刺激局部出血: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4)受伤部位的消毒: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5)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职业暴露以便进行调查、监控、随访。6)感染风险的评估及提出整改措施。

2

7)高风险时药物预防:例如: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损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1月、6月间隔)。

21、常见耐药菌感染病人的隔离措施

22、医疗废物分类

23、凡需要消毒、灭菌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洗消程序

答:凡需要消毒、灭菌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先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特殊感染性疾病(破伤风、碳疽、朊毒体等)污染的器械应执行专门的操作规程和处理流程。

24、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答:⑴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⑵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⑶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25、如果遇见hiv初筛(+)的病人,应该如何处理?

答:应该马上上报防保科,如不能单间隔离的情况下应对病人进行床旁隔离,保护病人隐私,但应该让本科室医护人员知道,在对病人进行诊疗护理时注意自身防护,具体措施如下:

①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②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③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操作时必需戴双层手套。④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⑤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⑥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有关院感知识培训内容通用五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做到合理应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上报感染管理部门。

5、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1、环境要清洁,采用湿式清扫,并每日用紫外线消毒。

2、进行无菌操作时,帽子要把全部头发盖住,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无菌物品应放在清洁、干燥、固定的地方,不可久露于空气中并定期检查。

4、取无菌物品时,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凡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触及和跨越无菌区。无菌物品取出后,虽未动用,但亦不能放回原处。

5、执行无菌操作的地方要宽阔,不可过于狭窄,以防无菌物品被污染。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疑有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份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1、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2、使用前检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和包内指示卡是否达到已灭菌的色泽(状态),未达到或有可疑点者,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3、湿包或有水渍的包不作为无菌包使用,启闭式容器应检查筛孔是否已关闭。

4、灭菌包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之处或沾有水液,应视为受污染,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5、已灭菌的物品,不可与未灭菌的物品混放。

6、运送无菌物品的工具应每日清洗并保持清洁干燥。当怀疑或发现有污染的可能时,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物品顺序摆放,并加尘罩,以放再污染。

7、灭菌后的物品应放入清洁区的柜厨(或架子上,推车内),橱柜或架子应由不易吸潮、表面光洁的材料制成,表面再涂以不易剥蚀脱落的涂料,使之易于清洁和消毒。灭菌物品应放于离地高20-25cm,离天花板50cm,离墙远于5cm处的载物架上,顺序排放,分类放置,并加盖防尘罩。无菌物品储存于密闭橱柜并有清洁和消毒措施,专室专用,专人负责,限制无关人员出入。

8、储存的有效期受包装材料、封口的严密性、灭菌条件、储存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棉布包装材料和开启式容器,一般建议,温度25℃以下10-14天,潮湿多雨季节应缩短天数;对于其它包装如一次性无纺布、一次性纸塑包装材料,如证实包装材料能阻挡微生物渗入,其有效期可相应延长,至少为半年以上。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设备。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使用小包装。

5、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6、治疗车上的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7、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8、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有关院感知识培训内容通用六

医院保洁,顾名思义,就是确保医院环境卫生。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维护好医院(室)的清洁卫生,就象一个人每天要洗脸,保持衣着整洁一样重要。

做好医院内外环境的卫生工作:是医院生存、发展的需要,是医院保障系统的重要任务,是医院管理者的重要职能之一。

保洁人员在日常操作过程中,不仅要清扫垃圾,擦掉尘埃,必须做好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这是提高医、护质量的要求,这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需要,也是提高医院整体水平的重要环节。

改革开放以来,医院的各项设施不同程度得到改善,各诊区、病房、日趋家庭化、现代化、这就要求保洁管理也必须跟上、并符合专业要求。

它将——展现医院的整体形象,反映医院精神风貌,体现医院管理及素质水平等……。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环境:

1、是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及保健的重要场所。清洁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医院感

染率能反映医院的医疗水平,管理水平及社会形象.医院感染率极大地影响着医院卫生资源的流向,影响着病人身心康复和医院的综合效益。

2、是病人医疗、护理、康复、生活的重要场地。

良好的室内环境,如适宜的:微小气候,充足光线、清新空气、安静环境、整洁病房等对病人均是良性刺激,可使中枢系统处在正常状态,有利于提高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增强患者抵抗力,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流行,从而有利于医、护质量的提高和病人早日痊愈、康复。

3、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地方。

微生物:是很小的、用肉眼看不见的,只能在显微镜下才可以看见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直接/间接造成空气/物表污染传播。

医院感染源:通过咳嗽、打喷嚏、讲话等,可排出数以万计的飞沫,其中较大粒径者可很快降落,造成物体表面污染。较小粒径在空气中可很快蒸发,形成较小粒子在空气中长时间漂浮,而造成人与人或室与室之间空气传播。如结核杆菌、流感、麻疹、腮腺炎、水痘、带状疱疹等病原微生物经飞沫直接引起的传播。

病人的污染物:如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直接造成医院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污染。也可由干燥的污染物随尘土飞扬散布造成间接污染。

门诊病人、陪护者、探视者等将社会感染源带入医院造成医院空气环境污染。病人、探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各种活动,如说话、呼吸、咳嗽、打喷嚏、脱鞋换衣、换洗被褥等,都可以散布大量微生物,造成对环境物品的污染。

在环境脏、乱、差的情况下进行诊疗、治疗、护理,就无法确保各项消毒、灭菌的效果,就谈不上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具体措施的落实。如果把降低医院感染率看做一个整体工程,医院环境卫生就是基础工程之一。

保洁人员不了解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划分及意义。拖布没有分区,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保洁工具混放混用。

抹桌毛巾未做到一桌一用一消毒,而是一桌多用。医疗废弃物混装,混运。手套的错误使用,自我保护意识差不了解消毒的目的,意义和要求,不知道消毒液的使用方法

保洁人员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切断病源传播途径的具体实施者。

1、保洁人员必须清楚相关区域的划分,人员应相对固定、明白各区域清洁、消毒的用具

的使用办法。

医院保洁应做到:(1)各项清洁工作:要有程序、由洁到污、分区、分室进行。(2)特别是干式清扫很容易造成灰尘播散,造成微生物污染——禁用。(3)湿式清扫可由污染严重的抹布和拖把造成污染扩散——严格区分、必要消毒。(4)正确处理各种特殊细菌污染。

了解医院的分区:

办公区(低危险区)--办公、教学区……。

医疗区(中等危险区)—普通门诊、普通病房(内、外病区)……。

住院区(高危险区)--传染科(门诊、病房)……。

重点科室(极高危区)--手术室、icu、器官移植病房……。

清洁有条不紊,有秩序、不遗漏、一次擦完,不宜反复擦拭无序进行。清洁用具分区使用标记明确:一桌一椅一抹布、一房间一拖布,每个拖布清洁面积最好不超过20m2。

坚持每日定时清扫制度,清扫必须在早晨上班前进行,经常保持医院内、外环境整洁,防“脏、乱、差”。及时清扫地面,清除痰迹、污物、废弃物、积水,制止随地吐和乱扔、乱倒废弃物。防止空气污染,坚持湿式清扫,严禁在医院内焚烧树叶、纸屑等。达到窗明、物洁、地净。

掌握病区的分区:

清洁区(限制区)--值班室……;半污染区(半限制区)--治疗(换药)室……;污染区(非限制区)--普通病房……。每日清洁消毒应按顺序进行:从治疗室即清洁区开始,依次为办公室、值班室、病房、走廊、厕所……。不同区域的拖把如病房、走廊、厕所不得混用并应定点放置,拖把分池清洗,禁止在洗漱池冲洗,拖把及水桶用后要洗干净进行消毒并凉干,拖把不凉干不准隔天再用。要严格区分,固定放置,不得交叉使用。

拖把标识(拖把上粘一段相应色不粘胶纸):

治疗室使用——绿色拖把;病房使用——黄色拖把;楼道(公共区域)使用—黑色拖把;卫生间使用——红色拖把。保洁人员不固定,不了解医院、病区区域划分及意义,为尽快完成工作任务,工作内容交叉,保洁工具混放混用。如扫地、擦拭床边框、门把手、走廊扶手等同时进行,抹桌毛巾未做到一桌一用一消毒,而是一桌多用。

医院卫生洁具细菌学调查,拖把、抹布比物体表面中含菌种类既多,量又大,作为每日必用的清洁工具不仅达不到清洁的目的,反而成为细菌散布工具;拖把、抹布可用“细菌培养基“来形容,含有大量的细菌,尤其是铜绿假单孢杆菌污染严重,有时可高达30%.医院的卫生清扫和消毒必须按科学方法和规范方法操作,如定期清扫病房应采用清洁湿式方法,抹布应作必要的消毒,应该一床一更换;拖把应保持干燥,分区固定使用,否则它们就成了染菌载体,而造成污染扩散。

2、正确掌握消毒、隔离基本方法

工作人员自身:不了解各项工作的目的,要求,方法及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不了解消毒的目的,意义和要求,不知道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而是随意配置,浓度过高或太低,即造成了消毒液的浪费,又达不到消毒的目的,还造成环境污染、耐药菌的产生。应在科室护士指导下进行:

(1)地面消毒:

医院地面经常受到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的污染,由于人员的流动量大,如果不能时清除地面污染,极易造成病原菌的扩散。

①当地面无明显污染的情况下,通常采用湿式清扫,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每日1—2次,清除地面的污秽和部分病原微生物。

②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通常采用含氯消毒剂(250-500mg/l)拖地或喷洒消毒地面。

③对结核病人污染的表面,可用0.2%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擦洗。

(2)墙面消毒:

医院墙面在一般情况下污染状况轻于地面,通常不需要进行常规消毒,经常进行清洁就可以了。当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可采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或擦洗,墙面消毒一般为2.0米--2.5米高即可。应保持无尘和清洁,不允许出现霉斑。

对细菌繁殖体、肝炎病毒、芽孢污染者,分别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擦洗或与2000mg/l--3000mg/l的消毒剂溶液喷雾处理,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喷雾量根据墙面结构不同,以湿润不向下流为度,一般50ml/㎡-200ml/㎡。

(3)病房各类物体表面的消毒:

病房内用品有桌子、凳子、床头柜等,一般情况下室内用品只进行日常清洁卫生工作,用清洁的湿抹布或季胺盐类消毒液每日2次擦拭各种用品的表面,可去除大部分微生物。当室内各种用品的表面受到病原菌的污染时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处理。注意抹布必须做到一床一巾。

①用含有效氯200mg/l-500mg/l的消毒剂溶液、含有效250mg/l-500mg/l的碘伏,可擦拭或喷洒室内各种物品表面。

②紫外线灯照射:

1)悬吊式或移动式等消毒时,离污染表面不宜超过1米,消毒有效区为灯管周围1.5米-2米。

2)紫外线灯管必须保持清洁,每周1次用酒精擦拭一次,照射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根据物品及要杀的病原微生物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3)照射时注意不要直接照射到人,以免引起伤害。

③其它表面的消毒:包括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便池等物表,这些地方容易受到污染。通常情况下,每天用消毒水擦抹、刷洗处理,保持清洁。不懂的地方多问护士长和护士,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安全的操作。

(4)病室日常消毒:

①患者安置原则: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②病室内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每周紫外线消毒30分钟。地面湿式清扫,用清水湿拖,一日一次。有明显污染或被病人血。

有关院感知识培训内容通用七

ok3w_ads("s005");

禽流感知识及防控今年以来,福建、云南、湖南、湖北、浙江、北京等多地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相比起去年12月份的相关数据,发病例和死亡人数上涨明显。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达到106例,死亡20人。而之前的11月,全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仅6例,无人死亡。提醒:尽量不要接触活禽,生鲜禽类食品熟透后食用!1禽流感概述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能感染人类,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人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病死率很高,通常人感染禽流感死亡率约为33%。此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等多种途径传播,区域间的人员和车辆往来是传播本病的重要途径2禽流感分类根据核蛋白的抗原性分类 禽流感病毒则属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位于其套膜上的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的抗原性分为若干亚型,血凝素(h)有16个亚型;神经氨酸酶(n)有9个亚型,以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序号命名。所有的这些亚型都可以感染鸟,在禽类中高致病性的属于h5、h7亚型。典型的鸡禽流感病毒是h7n7型,造成1983年、1984年在美国东部大流行的是h5n2型。目前东南亚地区出现的人类感染是h5n1型。1997年发现的h5n1型毒株被认定是当时流行性感冒的病源。1999年,香港出现过h9n2型禽流感的人类感染,2003年,荷兰出现过h7n7型禽流感的人类感染;2006年1月,美国出现h3n2型。根据病原体分类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类。一、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二、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三、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率约是60%,家禽鸡感染的死亡率几乎是100%,无一幸免。3禽流感病毒结构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由8个负链的单链rna片段组成。这8个片段编码10个病毒蛋白,其中8个是病毒粒子的组成成分(ha、na、np、m1、m2、pb1、pb2和pa),另两个是分子质量最小的 rna片段,编码两个非结构蛋白——ns1和ns2。ns1与胞浆包含体有关,但对ns1和ns2的功能目前尚不清楚。现在已经获得了包括h3、h5和 h7在内的几个禽流感病毒亚型ha基因的全部序列以及所有14个血凝素基因的部分序列。禽流感病毒一般为球形,直径为80~120纳米,但也常有同样直径的丝状形态,长短不一。病毒表面有10~12纳米的密集钉状物或纤突覆盖,病毒囊膜内有螺旋形核衣壳。两种不同形状的表面钉状物是ha(棒状三聚体)和na(蘑菇形四聚体)。禽流感病毒粒子大约由0.8%~1.1%的rna,70%~75%的蛋白质,20%~24%的脂质和5%~8%的碳水化合物组成。脂质位于病毒的膜内,大部分为磷脂,还有少量的胆固醇和糖脂。几种碳水化合物包括核糖(在rna中)、半乳糖、甘露糖、墨角藻糖和氨基葡糖,在病毒粒子中主要以糖蛋白或糖脂的形式存在。病毒蛋白及潜在的糖基化位点是病毒基因组特异的,但病毒膜的糖蛋白或糖类链的脂质和碳水化合物链的成分,是由宿主细胞确定的。4禽流感流行病学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其他禽类、野禽或猪也有可能成为传染源。患者是否为人禽流感的传染源尚待进一步确定。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等被感染。目前尚缺乏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禽流感病毒通常只在禽类间引起感染和传播,一般不会感染人类。但1997年由h5n1亚型导致香港禽类禽流感暴发流行过程中,首次发现禽流感病毒由禽到人的传播,有18人感染,其中6例患者死亡。自此以后,不断有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的报道。具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5月16日公布的数据,1997年以来,全球共报告经病原学检查确认为h5n1人禽流感306例,其中死亡185例,病死率60%。6禽流感致病力及毒力禽流感致病力及毒力禽流感病毒致病力的变化范围很大。禽流感病毒感染引发的疾病可能是不明显的或是温和的一过性的综合征,甚至是100%发病率和/或死亡率的疾病。其毒力主要取决于病毒粒子的复制速度和血凝素蛋白裂解位点附近的氨基酸组成,临床表现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感染不同亚型的缘故。国际上一般按欧共体规定的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ivpi)来判定毒力,当ivpi12时,则认为是高致病力毒株。禽流感病毒是囊膜病毒,对去污剂等脂溶剂比较敏感。福尔马林、β-丙内酯、氧化剂、稀酸、乙醚、脱氧胆酸钠、羟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铵离子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禽流感病毒没有超常的稳定性,因此对病毒本身的灭活并不困难。病毒可在加热、极端的ph、非等渗和干燥的条件下失活。在野外条件下,禽流感病毒常从病禽的鼻腔分泌物和粪便中排出,病毒受到这些有机物的保护极大地增加了抗灭活能力。此外,禽流感病毒可以在自然环境中,特别是凉爽和潮湿的条件下存活很长时间。粪便中病毒的传染性在4℃条件下可以保持长达30~50天,20℃时为7天。一般情况下,禽流感病毒并不容易使人类发病。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蛋白质的不同被分为h1到h15等15种亚型。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两种亚型引起,而人对其中的h1和h3亚型易感。6禽流感感染途径编辑本段禽流感可以传染给许多种动物,包括鸟类、猪、马、海豹、鲸和人类。但是,野生鸟类充当着无症状载体,将其传染给更易感的家禽。在鸟类间主要通过呼吸和粪口途径传染,现在还没有证据表明病毒能在熟肉中存活。病毒首先感染的是鸟类的消化道,它们在小肠的上皮细胞内复制,并最终随粪便扩散。禽流感在动物中的发病症状很不一样,但剧毒的类型可能在几天内致死。

据2005年10月27日第三届非欧亚迁徙性水鸟保护协定缔约国大会公报指出,携带和传播禽流感病毒的途径除了候鸟的迁徙外,还有牲畜的运输、家禽和笼鸟运输、与这行业相关的活动、合法或非法的鸟类贸易以及人类的交通。7禽流感症状表现禽类症状病鸡精神沉郁,饲料消耗量减少,消瘦;母鸡的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轻度直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和大量流泪;头部和脸部水肿,神经紊乱和腹泻。这些症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单独或以不同的组合出现。人类症状人类患上禽流感后,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早期症状与其他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大多数患者治愈后良好,病程短,恢复快,且不留后遗症,但少数患者特别是年龄较大、治疗过迟的患者病情会迅速发展成进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等多种并发症而死亡。8禽流感防控控制传染病必须要从传染病的三个环节入手: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要好好预防禽流感,就要先从感染源头方面着手。相关报告指出,极端的家禽饲养环境是促使禽流感病毒发生变异的重要因素,因而改善家禽饲养环境,降低养殖场饲养密度从长远来看是预防禽流感病毒变异以及疫病爆发的根本手段,此外将不同种类的家禽分开饲养,也有助于控制疫病的传播:鸭、鹅和鸡分开饲养,可以避免鸡只感染到鸭、鹅的病毒而大量死亡。此外,为家禽作防疫注射,已证实是控制禽流感的最快速和有效的方法。不过,香港有专家表示,中国内地农场为所有禽鸟都注射疫苗的方法有一定风险,就是所有禽鸟都接受防疫注射,使所有禽鸟都有抗病能力。这样,一旦禽流感再度爆发,由于所有禽鸟都有抗病能力,使农场主人未能及早察觉,对有关当局作出预警。香港的做法,要求所有农场都要保留少量禽鸟不作任何防疫注射。这样,一旦禽流感再临,这一批没有作防疫注射的禽鸟就可以起到预警的作用,提醒其他农场要留意病毒再临。另外,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工作报告,滥用疫苗也是诱导流感病毒发生变异的重要因素,因而过度注射疫苗并不值得提倡。传播途径候鸟是禽流感病毒重要的转播者,但将所有已经染病的候鸟屠杀是不可能的,且对候鸟的扑杀将会驱散原本聚集的鸟类,使病毒的扩散更加难以控制,因而将家禽和候鸟隔离,以免出现交叉感染是控制禽流感传播的有效手段。在中国不少农场都在饲养家禽的农场上挂上巨型的网,以防止带病毒的候鸟感染家禽。另外,欧洲部份国家要求农场把禽鸟移入室内饲养,这亦是从传播途径方面断绝家禽与野鸟之间的接触。尽管家禽移入室内会使它们的活动空间减少,以致影响禽肉的质感,但这亦比因为禽鸟染病而导致需要消灭全体禽鸟所带来的损失为少。除了鸟类迁徙之外,世界范围的鸟类贸易也是禽流感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合法的鸟类贸易会依照相关法规进行严格的动物防疫检查,传播疾病的机会相对较少,但非法的鸟类贸易,尤其是野生鸟类的走私活动则不受动物防疫的监控,捕捉、贩运、销售、食用以及放生野生鸟类不仅会造成病毒跨地域的传播,而且由于操作者与野生鸟类密切接触,有可能会造成病毒在鸟与人间的传播。所以,严格监控合法以及非法的鸟类贸易也是防控禽流感传播的重要环节。疫苗香港大学成功研发由已注册的天花疫苗改良为h5禽流感疫苗。研究人员把天花疫苗的牛痘病毒做蓝本,在疫苗中加入h5病毒,利用老鼠做测试,结果发现疫苗对病毒感染,有100%保护作用,疫苗能减低h5病毒在老鼠体内复制,及留在体内激发更多免疫抗体。新疫苗优点是适用于免疫力较低人士,及药厂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9禽流感治疗患者一旦怀疑禽流感病毒感染,应立即住院观察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同时进行疫情报告,以防疫情扩散。目前对人禽流感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临床上主要采用对症支持疗法及抗病毒治疗。(一)、一般与对症治疗 确诊或疑似人禽流感患者,应予隔离,保持室内通风,并作空气消毒。让患者充分休息,多饮水,加强营养,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应密切观察和监测并发症,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更应重视。严格掌握抗生素的应用指征,仅在明确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方可使用。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高热者,酌用解热镇痛药或物理降温方法予以降温;流涕、鼻塞者,应用缓解鼻粘膜充血药物;咳嗽、咳痰者,给予镇咳祛痰药物。儿童禁用阿司匹林以及其它水杨酸类制剂,以免引起reye综合征而加重病情。对于重症患者,出现呼吸功能不全者,应给予吸氧及呼吸支持治疗;发生其它并发症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相应处理。(二)、抗流感病毒治疗 早期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可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并降低病死率,一般在发病1~2d内使用,方可取得最佳疗效。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离子通道m2阻滞剂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1.离子通道m2阻滞剂是传统的治疗甲型流感病毒药物,主要有金刚烷胺(amantadine)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其通过抑制m2 蛋白和病毒脱衣壳,阻止病毒复制的启动而发挥作用。金刚烷按成人剂量100~200mg/d,儿童5mg.(kg-1.d-1),分2次口服,疗程5d。老年患者及肾功能受损者酌减剂量。金刚乙胺成人100mg/d口服。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该类药物可能引起的头晕、嗜睡、易激动,甚至谵妄、抽搐、运动失调等神经系统副作用和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等胃肠道不良反应。有癜痛病史者忌用。2.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一类新型抗病毒药物,其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其它抗流感病毒药物,并且研究证明,对h5n1和h9n2病毒株有效,目前已用于临床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有扎那米韦(zanamivir)和奥司他韦(oseltamivir)两种。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阻断流感病毒表面主要的糖蛋白——神经氨酸酶的活性,从而改变病毒的正常凝聚和释放功能,阻止病毒感染的扩散。3.扎那米韦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仅限局部用药,经鼻腔内或口腔吸入给药,患者不易接受。常见副作用有鼻部不适、腹泻、恶心、头痛、支气管炎、咳嗽和咽痛等。4.奥司他韦商品名tamiflutm(达菲),新近研究证实,其具有治疗和预防流感的双重作用。成人剂量150mg/d,儿童3mg.(kg- 1.d-1),分2次口服,疗程5d,宜餐后服用,以增加其生物利用度。患者对该药的耐受性较好,主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等。(三)、中医中药治疗 对人禽流感患者,可进行辨证施治,予以中医中药治疗。发热期,可酌用瓜霜退热灵胶囊、紫雪等退热类中成药治疗;清开灵、双黄连、银翘、鱼腥草等口服液或注射剂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作用,可酌情选用。10禽流感潜伏期禽流感潜伏期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其长短与病毒的致病性、感染病毒的剂量、感染途径和被感染禽的品种有关。羽绒制品是否传播禽流感?羽绒制品通常会经过消毒、高温等多个物理和化学处理过程,传播病毒的几率应当很小。11禽流感科普知识由于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野禽的一种从呼吸病到严重性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综合病症,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禽流感病毒,主要引起禽类的全身性或者呼吸系统性疾病,鸡、火鸡、鸭和鹌鹑等家禽及野鸟、水禽、海鸟等均可感染,发病情况从急性败血性死亡到无症状带毒等极其多样,主要取决于带病体的抵抗力及其感染病毒的类型及毒力。禽流感病毒不同于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迄今只能通过禽传染给人,不能通过人传染给人。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h5n1是一种变异的新病毒,并非在鸡鸭鸟中流行了几十年禽流感的h5n2。无须谈禽流感色变。目前没有发现吃鸡造成禽流感h5n1传染人的,都是和鸡的密切接触,可能与病毒直接吸入或者进入黏膜等等原因造成感染。12禽流感预防加强禽类疾病的监测,一旦发现禽流感疫情,动物防疫部门立即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养殖和处理的所有相关人员做好防护工作。加强对密切接触禽类人员的监测。当这些人员中出现流感样症状时,应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人标本并送至指定实验室检测,以进一步明确病原,同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接触人禽流感患者应戴口罩、戴手套、穿隔离衣。接触后应洗手。要加强检测标本和实验室禽流感病毒毒株的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防止医院感染和实验室的感染及传播。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未熟的肉类及蛋类等食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六)药物预防对密切接触者必要时可试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或按中医药辨证施防。13个人应该如何预防禽流感1.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类、鸟类或其粪便,假如有过接触,须尽快用肥皂洗手,也就是说没事不要玩鸡,也不要逗鸟;2.不要购买活禽自行宰杀,也不要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畜及其产品;3.生禽、畜肉和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加工处理生禽畜肉和蛋类后,要彻底洗手;4.应注意饮食卫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5.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带上口罩,尽快就诊,切记要告诉医生发病前的禽类接触史等。14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感染h7n91.要尽量避免接触禽畜;2.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并注意生熟分开;3.尽量避免接触野生禽鸟或进入野禽栖息地;4.在农家乐游玩时注意远离禽类屠宰现场;5.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6.避免去人群密集、空气污浊的场所,特别避免去有活禽交易的市场;7.合理饮食起居,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8.适时加减衣服,预防感冒;9.多参加户外体育活动。15小学生预防h7n9禽流感十大原则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在接触禽畜后及时彻底清洗2、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处理(加热、煮沸、日晒、消毒液等)3、室内勤通风换气、少去空气不流通场所,避免接触发热病人4、勿接触病/死的禽畜类,慎重接触活禽5、手部有破损处理肉类时,建议戴手套6、生熟食物要分开处理和保存7、肉类及蛋类需完全煮熟煮透才可食用8、咳嗽、喷嚏时要用纸巾掩住口鼻,不要随地吐痰9、如到医院看病,建议佩戴口罩,尤其是体弱者10、加强营养和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学校及幼儿园应采取措施,教导儿童不要喂饲野鸽或其他雀鸟,如接触禽鸟或禽鸟粪便后,要立刻彻底清洗双手。出现高热及咳嗽症状应尽快就诊h7n9流感确诊病例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伴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不要轻视重感冒!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与病禽类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从已确认病例的早期症状看,咳嗽并伴有高热是最初的临床反应,很容易被当成普通肺炎治疗。

相关热词搜索: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禽流感防控知识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有关院感知识培训内容通用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shiyongwendang/shenqingshu/muban/16856600411539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