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申请书 > 申请书写作 > 如何写《使至塞上》王维通用(九篇)

如何写《使至塞上》王维通用(九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如何写《使至塞上》王维通用(九篇)

微信扫码分享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如何写《使至塞上》王维通用一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一课时

一、导入

1、简单介绍唐诗的类型

唐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五言和七言),律诗(五言、七言和排律)。

2、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简介背景

1、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王维是怎样的一个人?(之后提问)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

2、谈谈创作背景和意境情感

开元二十五年,王唯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写的。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三、课文赏析

1、让一学生朗读,小组讨论: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事、景、情;由此导入讲解全诗。

2、“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讲解: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翻译:我只身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途中经过属国居延。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讲解: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提问(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提供的答案:“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提问(2):说说这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供的答案: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4、让学生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

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沙漠上,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醒目, “直”字,使景物一下变得挺拔坚韧,刚直有力。

5、“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问:这里“在燕然”是不是说都护真的在燕然山呢?

提供参考:这是引用典故,汉朝的窦宪在燕然山打仗胜利后在石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

6、谈谈本文的情感变化(本环节由学生自由发挥,点拨:“抑郁到慷慨”)

四、画诗

通过你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理解,用简笔画把此景画出来。

五、写诗

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你画的内容写下来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六、布置作业

必做题:

1、背诵这首诗。

2、收集三句以上写有关大漠的诗词。

选做题:把这首诗改写一篇散文。

如何写《使至塞上》王维通用二

王维《使至塞上》鉴赏分析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入侵,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土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很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在王维的诗集中,这一类诗篇并不多,而同时代的诗人高适、岑参和王昌龄,却以写边塞诗著名。

王维这首诗是许多唐诗选本都选的名作。诗中描写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人到达边塞时所见的景色。有人以为这个使是王维自己。因为王维曾于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出使塞上,在凉州节度使崔希逸幕府中任判官。如果这样,题目就应当写作《奉使至塞上》。现在没有奉字,可见这个使字是指一般的使者。再看此诗内容,完全是客观的写法,没有表现作者自己的语气,也可知此诗不能理解为王维的自述。

第一联中的单车属国,都是使者的代词。李陵《答苏武书》云: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原意是说使者没有带许多人马,只用一辆车就够了。后世诗文家就把单车之使简化为单车,作为使者的代词。属国是秦汉官名典属国的省略,这个官掌管投降归顺的蛮夷部族。因此,属国就成为外交官的代词。居延是古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酒泉一带,在汉代,此地与匈奴接境。讲明白这三个名词,这一联诗就容易懂了。两句十个字,意思只是说使者要到边塞上去,已经行过居延,进入胡地。上下两句,实在是重复的。既用单车,又用属国,过居延就是问边。两句只有一个概念。在诗学上,这算是犯了合掌之病,好比两个手掌合在一起。这种诗病,唐代诗人都不讲究,宋以后却非常注意,不做这种联语。杜甫诗曰: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今欲就是即将,东入海就是西去秦,两句诗只说了一件事。白居易诗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赋得古原草送别》)这是咏草的诗,下句就是上句。郎士元诗: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送别钱起》)不可听就是岂堪闻。这些都是被宋代评论家举出过的合掌的例子。

颔联是说使者过了居延,就像滚滚尘沙一样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征蓬是在地上飞卷的尘沙,现在江南人还把随风卷地而来的尘土叫作蓬尘。出汉塞和入胡天,也犯了合掌之病,所以这种对法也是死对。

颈联两句,气象极好。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而且大。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抓到了西北高原的特色。孤烟直落日圆,表示天气晴好,无风无云,也是沙漠上的气候特征。

结尾一联说使者到了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一问,才知道都护的军部还在离这儿很远的燕然山呢。萧关在今宁夏固原县,唐时是防御吐蕃的军事重地。燕然山,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汉时大将军窦宪征伐单于,曾进驻燕然山,在山上刻了纪功的铭文。都护是汉代官名,西域都护是守卫天山南北两麓的最高军官。

王维这首诗的主题是描写当时西域领土的.广大。过了居延,已经出了汉代的边塞,可是现在却还是大唐的领土。再向前走,到了萧关,才知都护(当时是节度使)的驻扎地还很远呢。这样看来,唐代的边塞比汉代向西扩张了几千里。但是,王维的地理概念,似乎有错误。萧关在东,居延在西。如果过了居延,应该早已出了萧关。王维另外有一首《出塞作》,自注云:时为监察,塞上作。此诗第一句就说:居延城外猎天骄。可知他曾到过居延,不知为什么这里却说过了居延,才出萧关。至于燕然山,更不是西域节度使的开府之地,王维用这个地名,恐怕只是对当时的节度使恭维一下,比之为窦宪。这最后一联,非但用燕然山,使人不解,而且这两句诗,根本不是王维的创作,他是抄袭虞世南的。虞世南《拟饮马长城窟》诗云:前逢锦衣使,都护在楼兰。在楼兰倒是符合地理形势的。王维此诗本来可以完全借用虞世南这一句,但为了韵脚,只好改楼兰为燕然,这一改却改坏了。

(选自《唐诗百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s("content_relate");

【王维《使至塞上》鉴赏分析】相关文章:

有关王维《使至塞上》诗歌鉴赏04-08

王维《使至塞上》说课稿08-08

对王维古诗《使至塞上》的分析04-09

王维《使至塞上》说课稿范文11-30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练习08-18

王维的使至塞上赏析08-09

王维使至塞上译文及赏析02-20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赏析08-05

王维 · 使至塞上译文及赏析12-30

如何写《使至塞上》王维通用三

《使至塞上 王维》阅读答案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僻字难典]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燕然:本来是地名,即爱杭山,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因为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匈奴,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所以后来以“勒石燕然”作为保卫祖国、立功边疆的代称。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2.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3.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4.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左右字内)

5.诗人奉命出使边塞慰军,为什么却以“蓬”、“雁”自比?(2分)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奇观,请自选角度,进行赏析。(2分)

7.“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8.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2分)

9.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联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2分)

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1。《使至塞上》写的是什么情景内容?

12.你能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及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13.这里最能体现诗中有画的是哪一联诗句,说说它的意境吗?

14.《使至塞上》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2.“燕然”二字。

3.“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4.(略)

5.(2分)

答: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6.(2分)

答:如: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壮阔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7.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2分)

8.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2分,意思对即可)

9.示例:图画的构图美: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图画的线条美: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图画的色彩美: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图画的意境美: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答出其中一种即可,2分)

10.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所见风光,表达了他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3分)

11.奇特壮美的边塞风光。

12.过了居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

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13.(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14.传达出诗人被排挤受命赴边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s("content_relate");

【《使至塞上 王维》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2篇05-29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练习及答案11-03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理解及答案09-03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练习08-18

王维《使至塞上》说课稿08-08

王维《 使至塞上 》诗词练习附答案11-25

王维《使至塞上》说课稿范文11-30

王维的使至塞上赏析08-09

王维《使至塞上》鉴赏分析11-23

《使至塞上》阅读练习及答案12-20

如何写《使至塞上》王维通用四

使至塞上阅读答案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一、课内阅读

1、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题目

⑴“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字以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⑹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一、1.⑴“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⑵燕然

⑶“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⑸b(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为“归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

是春天的景物特征。)

⑹a(并非轻松愉快。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出朝廷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以及守边将士的赞叹,表达了诗人的抑郁、愤懑、孤独、寂寞之情。

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疆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狼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香菱学诗''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使至塞上》为王维边塞诗的代表作。开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大胜吐蕃,王维奉唐玄宗之令出塞赴凉州宣慰,居河西节度使幕中。此诗即出塞途中所作。它叙写了作者奉命出使边塞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以及塞外沙漠的壮景奇观,歌颂了唐帝国的幅员辽阔、国力强盛和声威远震的边功。

s("content_relate");

【使至塞上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使至塞上》阅读练习及答案12-20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2篇05-29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练习及答案11-03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理解及答案09-03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练习08-18

王维《 使至塞上 》诗词练习附答案11-25

王维《使至塞上》说课稿08-08

王维《使至塞上》说课稿范文11-30

王维的使至塞上赏析08-09

王维《使至塞上》鉴赏分析11-23

如何写《使至塞上》王维通用五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教参解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选录的王维《使至塞上》,言及诗歌思想,有一句模棱两可的话,说作者的思想是复杂难言的,暗藏遭弃的不满云云,对此说,我颇不以为然。

由于发“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样的慨叹而真正被弃了(孟浩然因写此句而引得皇帝不爽,遭贬谪)的明鉴,就发生在他的内署,因此,王维是不会纠结在其中的。带着牢骚上路,一路上可不能呕吐对明主的辛词辣味。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开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大胜吐蕃,王维奉唐玄宗之令轻车简从,出塞赴凉州宣慰。单车问边,也是被“明主弃”的一个变相。然而,这一趟若是抑郁上路,辜负旷漠粗粝雄浑的景致的同时,怕也会折杀代天慰问的官威。他的游记里,你除了捡拾到偶尔的人生如寄的感觉外,国朝盛世的底蕴还是蛮足的。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教参上说他像“征蓬”一样随风飘去,给人以漂泊不定之感,这是无根无依的身世的自叹。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李白《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商隐《七律》“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然而,征蓬,不是转蓬,怎么就漂泊随风了呢?“征”是有目的有方向有计划的,而且体现极具主动性的统治阶级的意志。这更与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写的“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州蓬”中的“散蓬”是迥然不同的。我曾驱车北去宁夏,时值秋日,那柏油路旁的蓬草还真就被飞车的气浪挟裹,团团翻转。我们且换一个角度,使者要奉命问边,离开京畿之地,行色匆匆,便有那代表去年秋日的`蓬草,随着马车滚动,和着尘埃,炫示出来自朝廷的声音。又言像“归雁”一样孤独。“归雁”也是季节的信使,早就把我要到来的消息写满胡天。“归雁”的“归”,是回归的归,归属的归,归宿的归。我是归雁,顺应季候之变,听从时世之遣,进入属于自己的领地,断然没有遭放逐的无奈,多的是一朝解脱后的自由与释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烟因孤而直,日因落而圆。雄奇壮美的塞外景致,也只有在问边的“机遇”中才有幸领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那些忙碌于朝会和权谋的人,是断然没有欣赏奇景的时机和心机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有人把这句解如急于见到都护而不得的焦躁不安。到了萧关,不见都护,候骑禀报说:“你要见我们都护,还远着呢,他在遥远的燕然山。”我们便想到作者是何等的失望和泄气,怎么这么远了还看不到都护呢?还得走多远啊?于是,叹气、懊恼……且不说这种想当然会使这次问边之行陡增无趣,便是与上联联系起来看,义脉就断裂了。这么奇异的景致,作者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厌烦?实际上,“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觅封侯”?杀敌戍边,立功边陲,一直是有志男儿的梦想。“燕然未勒归无计”,燕然勒石,是边疆将士的追求。都护在燕然,这是对广袤国土的自豪感和盛世主流意识的宣泄。看不到丝毫的疲敝与无奈。

综上,与其说本诗情愫幽微难言,倒不如解读成:这是王维在仕途坎坷时慨以当慷的一曲大风歌。

如何写《使至塞上》王维通用六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为了开拓疆土,唐朝政府不断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发生战争,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怀着建功立业的目的来到边塞,用他们的笔记录下了边塞奇异的风光和战争的场景。他们写的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使至塞上》,作者王维。

解诗题 使:出使 至: 到 塞上:边塞

题目告诉作者此诗写于去往边塞的途中,是一首记行诗。交代了诗人去了哪里,暗示了本诗的内容为诗人在出使边塞的旅程中所见的塞外景色。

二、出示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素有“诗佛”之称。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

宋代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三、出示三步读诗法

读诗韵、感诗情、悟诗境

四、读诗韵

师范读,生个别读、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五、感诗意

1.了解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朝附属小国小勃律(在今中亚的克什米尔以北)。737年春,节度使崔希逸大破吐蕃军。王维奉使出塞犒赏三军。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赴边途中。

2.我来问

师:在诗中你有什么地方不理解需要我们帮你来解决?

(生质疑、对答)

(附:每联的讲解和翻译)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讲解: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翻译:我只身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途中经过属国居延。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讲解: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翻译: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大雁

一般

飞入胡天。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讲解:大、长、圆、孤、直都富于空间感,而且都是诗人主观的审美感受。在如此

广阔而且苍凉的天地间,驰骋疆场的将士们破敌靖边,其悲壮的英雄气浩然

与日月同辉,与长河共远。

翻译: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没山没树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

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讲解:这一联写出了将士们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翻译:终于碰到了骑马的兵士,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

(幻灯片出示下列问题)

(1)结合写作背景找出首联中哪个字写出了诗人出塞时的心情?

(2)颔联中诗人借“征蓬”、“归雁”比作什么?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3)你能不能用几个词语描述一下颈联中这幅边塞风光图?此时诗人的心境与前两联

一样吗?

(4)这里的“在燕然”是不是说都护真的在燕然山呢?诗人对这些“在燕然”的将

们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结合以上四个问题出示板书,板书另附)

(5)诗中每一联分别到了什么表达方式?

六、品诗境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西部边塞的奇特壮丽景色,是历来传颂的名句,请与“沙漠狼烟升,黄河落日红”作对比,你认为哪句更好呢?为什么? 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合作探究)

明确:

“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

“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使荒凉的大漠上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显得格外 醒目。

“直”字,又表现了烽烟的劲拔、坚毅之美。

“长”字,将没有山峦林木的浩瀚无垠的沙漠上那横贯其间的黄河的令人震撼的壮阔之美写得淋漓尽致。

“圆”字,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的特殊感受,给人以亲切温暧又微带苍茫的感觉。

2.画一画

通过你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理解,用简笔画把此景画出来。

3.这句诗被誉为千古名句,它“诗中有画”:这幅“画”美在哪里 ?

明确:

构图美:烽烟 夕阳 大漠 长河——苍茫辽阔

线条美:直烟 曲河 圆日 ——层次丰富

色彩美:黄沙 碧水 红日 青烟——鲜明优美

七、主旨归纳

这首诗叙事写景相结合。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实体,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守边将士的以身许国爱国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因个人际遇的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八、背诵全诗

附:板书设计

首联 苦闷、孤独

颔联 激愤、抑郁

颈联 赞叹

尾联 赞美

1.本诗中哪些词语暗示了作者奉命出使? 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孤寂、愤懑)

3.诗人在颈联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漠景色?(苍茫辽阔、浩瀚无边) 4.整首诗诗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用一个“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抓住了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描写。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意思是,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7.教师点拨:体会诗歌的意境,(重点品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美,让二个学生进行描述)。

(备学生)点拨要点: 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地醒目,苍茫的沙漠,

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沓无尽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 8.全班齐诵全诗。

小结: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的写景上。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总结:《使至塞上》,借景写出了自己孤寂的感情

使至塞上 公开课2016-07-12 21:26 | #2楼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古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朗读这些诗歌名句,说说他们的相同点。(都描写边塞、大漠的独特风光。) 出示课题及作者

简介作者及背景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后世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感知美

1、结合诗歌背景,课下注释,学生酝酿,自由朗读。

2、全班齐读。(教师点评)

3、教师范读。

4、学生朗读。

5、教师阐发诗意,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朗读。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的大雁一般飞入胡天的上空。

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没山没树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终于碰到了骑马的兵士,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6、学生酝酿,自由品读,感知诗歌内容、节奏、情感。

7、学生代表朗读。

8、全班齐读。

鉴赏美

问题准备:

1、王维既然是奉皇帝之命前往边境慰问,是否前呼后拥,浩浩荡荡?根据是什么? 不是,是轻车简从。根据:“单车”欲问边。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比喻。(以“蓬” “雁”自比。暗写内心被排挤出朝的愤懑与抑郁。)

3、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品析。

此联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此联写出了边塞的什么特点?(写出了边塞的荒凉以及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红楼梦》第48回香菱评此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千古壮观——王国维

你认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写得好吗?为什么?

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叙事写景入画中,幽微难言内心情。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归纳思想内容:《使至塞上》这首诗,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沿途风光,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延伸美

炼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春风又绿江南岸

几处早莺争暖树

青山郭外斜

红杏枝头春意闹

僧敲月下门

王维诗名句选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渭川田家》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老将行》

s("content_relate");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公开课教案09-29

《冰花》公开课教案12-28

健康公开课教案08-31

数学公开课教案08-26

体育公开课教案08-26

灰雀公开课教案10-21

中班安全公开课教案09-30

公开课教案15篇09-29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08-27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08-21

s("download_bottom");

如何写《使至塞上》王维通用七

王维使至塞上古诗注音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此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下面来欣赏欣赏吧。

táng wáng wéi

唐  王维

dān chē yù wèn biān ,

单 车 欲 问  边

shǔ guó guò jū  yán

属 国 过 居  延 。

zhēng péng chū hàn sài,

征  蓬  出 汉 塞 ,

guī yàn rù hú tiān 。

归 雁 入 胡 天 。

dà mò gū yān zhí ,

大 漠 孤 烟 直 ,

cháng hé luò rì yuán 。

长 河 落 日  圆 。

xiāo guān féng hòu jì ,

萧  关  逢 候 骑

dū hù zài yān  rán

都 护 在 燕 然 。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

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

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

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

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里说的那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王士祯《唐贤三昧集笺江》评此诗:“‘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后人全讲炼字之法,非也;不讲炼字之法,亦非也。”

曹雪芹《红楼梦》中借书中人物香菱之口评价此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高度评价此诗颈联两句:“‘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形影摇摇欲坠’差近之。”

s("content_relate");

【王维使至塞上古诗注音】相关文章:

王维《使至塞上》说课稿08-08

对王维古诗《使至塞上》的分析11-23

王维《使至塞上》说课稿范文11-30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练习08-18

王维的使至塞上赏析08-09

王维《使至塞上》鉴赏分析11-23

王维使至塞上译文及赏析02-20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赏析08-05

王维 · 使至塞上译文及赏析12-30

有关王维《使至塞上》诗歌鉴赏11-23

如何写《使至塞上》王维通用八

春天的开元前二师五,奉玄宗唐之命被皇帝命为监察御史,出塞宣慰,察访军情,限准备出发。

时近黄昏,漫天飞舞的黄沙渐渐平息了,戈壁滩上一望无际,天与地之间是如此的遥远广阔,人行走的渺小,轻快的车赶上问边关守军,路途远,要飞速的到达目的地,征逢的逢草像随风飘飘。

壮观美景,黄山茫茫,无边无际,只见无尽头,有一缕风烟,在升腾直插云霄,滚滚黄河贯穿沙漠,一轮圆圆的落日挂在无边。如果我变得沙漠遥远无际。,落日余晖的天空染着大地,夕阳很好,天空无比美丽,美丽的风景让人深入人心。马的脚印留在黄沙上,在茫茫人海中行走着。不知为何去哪里。

辽源无际的沙漠之中,路边的逢草,天上的大雁,翱翔的北飞进入穹天,只见浩瀚无边的沙漠,烽烟中,长长的河流,落日的天空。让天空染上了落日的颜色,在空无一人的地方。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层层叠嶂,黄河清澈无比,像一面明亮的镜子,在夕阳的反射下,把天空也发射出了西安的颜色。

在遇到萧关的时候遇见了,质察兵的骑马,说道前线统帅正在在燕然山上边防前线打仗,我看见了士兵们那紧张的战斗生活,战士的频繁而紧张,将士的爱国。

诗人描写了这个画面,于是就写了,《使至塞上》这首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如何写《使至塞上》王维通用九

1、深人体会古诗词的韵律。

2、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争取做到学以致用。

3、领略古诗词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教学重点】熟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一)整体感知,仔细品味。

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扫除文字、词语障碍。

单车,一辆车,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属国,这里指吐蕃的军队;征蓬,飘飞的蓬草,这里指唐朝出征的军队;长河,黄河;候骑,骑马的侦察兵;子规,杜鹃鸟,又称布谷鸟;抵,值,相当;浑,简直;簪,古人用来别发连冠的首饰。

2、教师出示辅助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时的背景或心境。

王维《使至塞上》,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本诗是出塞途中所作。

(二)理解诗的意境、内容。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关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用一个“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抓住了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描写。“直”和“圆”构造出的画面,有一种无限开阔的空间,一种苍凉宏大的视野。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意思是,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三)小结。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的写景上。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①《使至塞上》写的是什么情景?(抓住“边塞风光”即可)

②诗中的“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学生说出类似“孤寂”、“荒凉”、“消沉”等即可。)

③体味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重在体味诗句的画面感。课后练习三的内容学生可以参看,但不必照搬,不强求惟一,鼓励发散思维。)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如何写《使至塞上》王维通用(九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shiyongwendang/shenqingshu/shenqingshuxiezuo/16853633951423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