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申请书 > 申请书写作 > 推荐李白《凤求凰》全诗怎么写

推荐李白《凤求凰》全诗怎么写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推荐李白《凤求凰》全诗怎么写

微信扫码分享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李白《凤求凰》全诗怎么写一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燕,指今河北北部的辽宁一带,当年是戍边之地;秦,今陕西一带,系征夫们的家乡。作品将少妇的心态刻画的逼真细腻。

1、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

2、秦:今陕西,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3、罗帏:丝织的帘帐。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郎君啊,当你在边境想家的时候,

正是我在家想你,肝肠断裂日子。

多情的春风呵,我与你素不相识,

你为何闯入罗帏,搅乱我的情思?

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诗。开头两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春天景物起兴,写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三、四句由开头两句生发而来,继续写燕草方碧,夫君必定思归怀己,此时秦桑已低,妾已断肠,进一层表达了思妇之情。五、六两句,以春风掀动罗帏时,思妇的心理活动,来表现她对爱情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全诗以景寄情,委婉动人。

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作描摹思妇的心理,《春思》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春”字往往语带双关。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诗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可以视作“兴”。诗中的兴句一般是就眼前所见,信手拈起,这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别致。“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把目力达不到的远景和眼前近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从逻辑上说,似乎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试想:仲春时节,桑叶繁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根据自己平素与丈夫的恩爱相处和对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萌生思归的念头。见春草而思归,语出《楚辞· 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首句化用《楚辞》语,浑成自然,不着痕迹。诗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真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所以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传写出来了,这是一般的兴句所不易做到的。另外,这两句还运用了谐声双关。“丝”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与“断肠”相关合,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与含蓄美。

三四两句直承兴句的理路而来,故仍从两地着笔:“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丈夫及春怀归,足慰离人愁肠。按理说,诗中的女主人公应该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断肠”承之,这又似乎违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联系上面的兴句细细体会,就会发现,这样写对表现思妇的感情又进了一层。元代萧士赟注李白集曾加以评述道:“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地柔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之志,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低绿也。”这一评述,揭示了兴句与所咏之词之间的微妙的关系。诗中看似于理不合之处,正是感情最为浓密所在。

旧时俗话说:“见多情易厌,见少情易变。”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的可贵之处在于阔别而情愈深,迹疏而心不移。诗的最后两句是:“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捕捉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帐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萧士赟说:“末句比喻此心贞洁,非外物所能动”,正好被他一语道着。从艺术上说,这两句让多情的思妇对着无情的春风发话,又仿佛是无理的,但用来表现独守春闺的特定环境中的思妇的情态,又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春风撩人,春思缠绵,申斥春风,正所以明志自警。以此作结,恰到好处。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从李白的这首诗中不难看出,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感情。

s("content_relate");

【《春思》李白】相关文章:

李白《春思》原文、注释、赏析10-19

李白《春思》古诗词12-07

李白《春思》原文翻译和赏析09-01

李白描写春天的诗词《春思》赏析12-04

李白-静夜思赏析08-13

静夜思李白鉴赏11-03

春思 韦应物06-08

中国唐诗鉴赏-《春思》01-04

李白《静夜思》古诗词鉴赏07-23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6篇12-03

推荐李白《凤求凰》全诗怎么写二

在文人墨客云集的盛唐时期,在灿烂的诗歌文化中升起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他压倒了众人的艳丽,成为了一枝独秀,他就是被后世赞为诗仙的李白!

为了实现“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举”的他从小就发奋读书,希望有一天可以为国效力,发奋的读书使他成为了一个聪慧的人,也使他在诗歌的王国里暂露头角,十七岁的他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家乡,并写下了“仍恋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那之后,他踏上了去长安的征途。

没有受到关注的他,看着好友一个个的直步青云,心里颇不宁静,借酒消愁,一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深深的表达了自己,终于,贺之张的一篇奏折使玄宗发现了这块宝玉,他本以为可以一展鸿图,心情万分澎湃,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走进了皇宫,走近了皇帝,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玄宗只是把他当作一个舞文弄墨的诗人,使本以为可以“事君之道”的他,再次摔入了无限的愁苦之中,无奈的他整日借酒消愁,可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酒只是帮他化解一时的烦恼,酒后依旧愁丝不断,一身才智得不到重用的`他依旧不愿放弃,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依旧苦苦等待。

矛盾与日俱增,在一次潇洒的“贵妃捧墨,力士脱靴”之后,朝廷里再也容不下他了,黑暗的一面完全暴露在了他的面前,在留下了“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之后,他被赶了出去,充军到夜郎。

半路上的一纸赦书,拯救了他,但他也再无为官之意,开始游荡于山水之间,歌咏祖国的大好河山,结交了无数的豪杰义士,使自己的诗歌变的更加豪放,浪漫,把自己推上了人生的颠峰!

就这样,李白渐渐的逝去了,却留下了无数朗朗上口的诗篇,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仙”,成为了中华绚烂历史上浓厚的一笔,一块无人可及的瑰宝!

推荐李白《凤求凰》全诗怎么写三

杜甫和李白的关系

李白、杜甫这两位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生活在同一时期,而且是曾经亲密交往的好朋友,诗国的天空中,二星同耀,辉映千古,已然是奇事一桩,堪称文学史奇迹。比李白小11岁的杜甫,一见面,就自告奋勇做起了李白的导师,既指点李白的为人处世,又指点李白的诗歌创作,更是出人意料,奇之又奇。

现存杜甫诗歌中,写到李白的作品有如下十余首:《赠李白》(二年客东都)、《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送空巢父归游江东兼呈李白》、《饮中八仙歌》、《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梦李白二首》、《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不见》、《昔游》、《遣怀》等。这些诗歌中,杜甫表达了对李白诗歌才华的赞赏与批评,表达了对李白人生遭遇处境的不平与担忧。年龄比李白小11岁的杜甫,却俨然像仁厚的兄长,像爱才的导师,语重心长,关怀备至。

李白、杜甫第一次会面,是在天宝三载(744)夏天,当年李白44岁,杜甫33岁。他们见面的地点是东都洛阳。李白结束了供奉翰林的长安生活,路过洛阳,准备去梁宋(开封)一带游览。不知道是什么机缘,已经在洛阳客居两年的杜甫,跟他见面了,并且一见如故,很快便相约同游梁宋。显然,当时两人的心情都很不好。李白因为喜欢饮酒,行为傲诞,得罪了高力士等玄宗身边的宠臣,玄宗李隆基也并不真正信任他——可能有担心嗜酒的李白泄露宫闱秘密的因素。因此,他别无选择,只能自求还山。文雅的说法是“赐金放还”,实际上就是给俩小钱打发他回家。也就是说,李白“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彻底破灭了,他入京时“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言壮语也沦为大话空言,他一切关于未来的蓝图化为泡影。杜甫结束为期五六年的齐赵游历回到洛阳,两年时间里,最疼爱自己的姑妈和祖母相继去世。可能其间家庭经济情况也走了下坡路,过惯公子哥生活的杜甫体会到了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这些情况,都反映到了杜甫写给李白的第一首诗《赠李白》中。诗的最后四句,“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金圣叹称其“情见乎词”:祝贺李白从朝廷脱身之后,杜甫自己也想要从洛阳脱身,说明从东都脱身的困难,目的是告诫李白不可再到东都,“真是朋友规劝良式”。

次年秋天,李白杜甫同游齐赵。杜甫写了《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和《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两首诗。《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金圣叹认为,这首诗写的都是跟李白同寻,完全不是写范十隐居,认为杜甫深知李白有才华没有见识,担心他不免遭世人伤害,因而特意再三劝告,勉励。“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金圣叹认为其中包含了杜甫对李白诗歌的肯定与批评,虽是赞扬,但极有分寸。“似阴铿”,说明杜甫赞扬的是李白的五言诗,不包括七言诗;“往往似”,言外之意是,不能做到整首诗都好。“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兄弟”,金圣叹好像是不知道杜甫比李白小11岁的事实,说杜甫“不欲以前辈自居”,“看他一片奖诱后学心地,我尝恨韩昌黎妄自尊大,视先生何啻天壤!”可怜一代文豪韩愈韩昌黎,躺着也中了枪。更有甚者,“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金圣叹不把它们理解为杜甫在表现自己跟李白的两情款洽,而理解为杜甫“无日无夜不教侯(李白)作诗”。金圣叹认为,杜甫另外一首诗(《春日忆李白》)中的'“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两句,足以证明,杜甫的确是在教李白作诗。我认为,金圣叹的说法,未免有些夸张。但是,细玩这些诗句,不得不承认,对待诗歌艺术,杜甫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他不会轻易、简单地赞扬李白的诗歌才华,有所批评,合乎他的为人性格,合乎他的为文品格。惟其如此,也更见出杜甫对李白的关心和爱护。

《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有学者认为,这是李白一生的画像,在杜甫所有赠李白的诗中,这一首最简单,但是写出了李白一生的性格命运。后两句“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确有为李白担心、劝告李白要学会收敛的心意。

《饮中八仙歌》,可以说是杜甫的诙谐游戏之作,其中关于李白的四句,“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既夸奖了李白的诗歌才华,又赞扬了李白的任性潇洒。《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原本是跟李白不相干的一首诗,但是,诗中却出现了李白的名字,“近来海内为长句,汝与山东李白好”。今天看来,薛华的诗歌成就当然不能跟李白相提并论,但是,当年杜甫这么说,明显有偏爱李白诗歌、替李白作宣传等意思,风采堪比杨敬之的“处处逢人说项斯”。

天宝六载(747)春季,杜甫到长安不久,思念李白,于是作了一首《春日忆李白》。赞美李白的同时,也认真评价了李白的诗歌艺术。“白也思无敌,飘然思不群”,指出了李白诗歌创作的特点:写作速度快,立意新颖。“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今天来看,庾信、鲍照的诗歌艺术成就和修养,都远逊于李白,但是杜甫却用他们的诗歌特点,来肯定李白的诗歌艺术。这两句诗,既可以看到杜甫对李白的赞赏,也可以看出杜甫于赞赏之外,另有含义:告诉李白,诗艺无止境,应该继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作于乾元二年(759)流寓秦州时期的《梦李白二首》,是杜甫对李白最深情的思念之作。思念的最高境界,是充满对思念对象的担忧与恐惧,唯恐思念对象被瘴疠、罗网、蛟龙、风波所伤害。“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尽情表达了杜甫为李白的不幸遭遇、坎坷命运,而不平,而愤怒。

大约作于肃宗上元二年(761)的《不见》,是杜甫现存诗歌中最后一首怀念李白的作品。在此之前,公元757年,李白因为跟随永王璘起兵,被肃宗朝廷定性为附逆造反(实际上李白当然不可能是为了造肃宗李亨的反,他是缺少政治斗争的敏锐嗅觉,误以为自己是在保卫李唐王朝,保卫祖国),遭到朝廷和社会舆论的迫害和指责,被视为大逆不道,若不是遇到大赦,李白就被长流夜郎了。在忠君爱国的年代,李白的行为,显然冒了天下之大不韪。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杜甫仍然力排众议,为李白辩解。“世人皆欲杀,我意独怜才”。不难想见,杜甫的这一态度,是足以给自己惹上许多麻烦的。“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对于李白,杜甫诗既激赏,又同情。“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这是对李白的规劝,也是对李白的祝愿,祝愿他能与书为伴,平安度过晚年。

综上所述,无论是欣赏、赞扬、批评,还是同情,我们都不难读出杜甫对李白的感情是兄长式的,导师式的。杜甫之所以如此对待李白,原因有二:性格上,杜甫少年老成,李白天真烂漫,因而,实际年龄差距被遗忘,被颠覆了;情感上,杜甫对李白的感情,最重要的部分是爱才——爱李白的文采,便希望他精益求精,臻于完善。

s("content_relate");

【杜甫和李白的关系】相关文章:

李白和杜甫作文07-24

杜甫和杜牧有什么关系11-11

杨玉环和李白什么关系10-07

李白杜甫李贺的诗风10-25

《李白与杜甫》读后感03-01

李白与杜甫读后感07-22

李白与杜甫是哪个朝代11-03

李白《戏赠杜甫》翻译赏析09-01

初二书信:李白写给杜甫的信10-31

杜甫和元稹10-13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推荐李白《凤求凰》全诗怎么写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shiyongwendang/shenqingshu/shenqingshuxiezuo/16855041161470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