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申请书 > 申请书写作 > 如何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推荐)

如何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推荐)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如何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推荐)

微信扫码分享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如何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推荐)一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2)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3)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4)毕竟: 到底。

(5)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6)别样:格外。

(7)接天:与天空相接。

(8)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

(9)同:相同。

(10)六月中:六月中旬。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四季不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如何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推荐)二

一天清晨,初升的太阳从西湖东方缓缓地,慢慢地升上了湛蓝的天空吧,这时的西湖显得与众不同,格外美丽,几只海鸥也被早晨西湖的美景吸引住了,在西湖上飞来飞去。

听说林子方即将去别的地方当官,杨万里真替林子方感到高兴呀!一天,杨万里在净慈寺偶然遇见自己的好朋友——林子方。

杨万里和林子方一边欣赏西湖美景,一边谈论事情。杨万里兴奋地对林子方说:“你好像要去当官了,可真了不起啊!今天正好能遇到你,让我送你吧!“好呀!”林子方答道。

说完,杨万里和林子方观赏起了荷花,这西湖中的荷花真与往常不一样:它们有的全都开放着,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半开,似乎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还没有展示出自己的姿态呢!有是还是花骨朵儿,犹如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呢!还有的已露出了莲蓬,里面有着淡黄色的嫩芽。杨万里说:“这里的西湖景色真美呀,可真不愧是六月中的西湖,与其它几个季节不同,这次你出远门,可能要过很常时间才能回来,我祝你一路顺利,早去早归,等来年,我们再去欣赏荷花,还一起作诗。”“我一定会早去早归,一定和你一起写诗。”林子方肯定地说道。

傍晚,青绿的莲叶与天相接,无边无际;与太阳相映的荷花红得特别出众。时间不早了,林子方走了,杨万里望着林子方离去的背影,随即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如何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推荐)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鉴赏

【原文】:

晓出①净慈寺②送林子方③

【宋】 杨万里

毕竟④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⑤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⑥,映日荷花别样⑦红。

【注释】

①晓出:太阳刚升起。②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④毕竟:到底。⑤四时:春夏秋冬四季。⑥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⑦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

【翻译】

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 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它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相反,更加显示了作者驾驭文字能力的奇绝和构思的巧妙。

【阅读训练】

(1)首句似以“突兀”的语气开头,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____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2)三、四两句诗人用一“____”和“____”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莲叶无边,既写出了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_____”与“____”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碧 红 映日 荷花)

(3)诗人先写____,再叙_____,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得效果,让人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全诗明白晓畅。 (感受 实景)

(1)赞叹

(2)碧 红 映日 荷花

(3)感受 实景

s("content_relate");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鉴赏】相关文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05-15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鉴赏05-29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01-27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赏析12-30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2-10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赏析12-05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视频 杨万里05-09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ppt05-08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04-29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04-24

如何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推荐)四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文赏析 杨万里

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而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就是其中的代表作,那么,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怎样的一首诗篇呢?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②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④毕竟: 到底。

⑤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⑥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⑦同:相同。

⑧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⑨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⑩映日:太阳映照。

⑪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s("content_relate");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文赏析 杨万里】相关文章: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赏析12-05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05-15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2-10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赏析12-30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鉴赏12-06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视频 杨万里05-09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ppt05-08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11-28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11-27

如何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推荐)五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赏析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毕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这是诗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艺术上来说,出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s("content_relate");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听晓角原文及赏析10-19

听晓角原文翻译及赏析09-10

送顿起原文及赏析11-30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原文赏析09-25

榆河晓发原文翻译及赏析09-10

晓过鸳湖原文翻译及赏析09-10

宿龙兴寺原文及赏析10-22

夜宿山寺原文翻译及赏析09-09

《丙子送春》原文及赏析01-13

送邢桂州原文及赏析11-03

s("download_bottom");

如何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推荐)六

晓初三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晓初三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车厢的嘈杂把我吵醒了,天渐渐亮了。不知不觉长夜已过,只觉得车厢的灯一点点暗下来。

起初灰蒙蒙的一片黑暗,渐渐的天边露出了一丝微光,露出了鱼白的天。露出了红的',紫的,金的朝霞。天上的云疏疏密密。慢慢的阳光一丝一缕的照进来,穿破晨雾照进了车窗。窗外的景色渐渐清晰了,远处一片空旷,罩着一层薄薄的白雾。雾中隐隐约约映托出远处的青山。山坳间几缕炊烟在微微动荡,田间几墩矮树上印着点点淡红。青翠的麦苗在风中微微摇摆不定。

车窗打开,早晨的气息弥漫开来,风中夹杂着远处花的芬芳。水声听得清楚了。几只白鹭栖息在岸边,用尖长的嘴梳理着翠羽。顺溪望去。则是一条广阔的长河。浮动的阳光太阳跳跃着,几名早起的渔民撒着期待的网。

抬头仰望,天已被染红了。几多不肯离去的云如烟似的云遮着太阳,晓风拂过便消失得无影无踪。铁路旁两三丛灌木闪着晶莹的露珠,岩下阴处,一些小小的微蕨打破了石头的单调。

垂柳如丝,在金色的晨光中舒展开来。青翠间闪着点点灿烂,眼光变得耀眼了。两旁房屋高大起来。车厢里传来阵阵鼾声。我关上车窗,拉上窗帘,轻松的躺了下来。

晓,一天的终点,另一天的起点。他唤醒了一切事物,带我走进了新的一天。

s("content_relate");

【晓初三作文】相关文章:

1.晓荷高三作文

2.《晓松奇谈世界卷》读后感

3.小丫林晓梅读后感

4.《小丫林晓梅》读后感

5.陈晓卿的慢与不慢名人故事

6.《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

7.初三毕业作文人在初三

8.初三竟然如此靓丽初三作文

如何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推荐)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3课的一首古诗。它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该作品无比生动的描绘出了杭州西湖夏季时的荷塘美景,是歌咏该景致的经典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六月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从“别样红”之中,透出作者是在以欢快的心态送友。

1、抓词语

——理解关键词语意思

2、想画面

——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

3、悟情感

——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

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

诗歌描写的意境;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

诵古诗。

1.创设情景法

2.自读自悟法

3.情感诵读法

4.想象理解法

1.自读自悟

2.合作探究

1.激兴趣,导新课

2.知诗人、解诗题

3.读诗句、识新词

4.抓字眼,明诗意

5.想画面、入诗境

(一)激兴趣,导新课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茫茫无垠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幅山水都是一副美丽的画。

2.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你们愿意背几首吗?

3.这几首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壮丽的山河。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吉水人。他平时力主抗金,

秉性刚直,立朝廉洁,遇事感言。他作诗主

张师法自然,构思新颖奇特,笔调幽默诙谐,

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人称“诚斋体”。

他工于奇绝,以写景咏物见长,著有《诚斋集》。

3、解诗题

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

(三)读诗句、识新词

1.自由朗读

2.小组理解词语的意思后集体反馈:

毕竟:到底

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阳光照射

在教学时,我先安排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本诗中的词语,然后,再让学生把不理解的词在班上提出来,由师生共同解决。这样做,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

(四)抓字眼,明诗意

1.“诗情画意”——我们要融入诗情,感悟画意,先要把诗读懂,请同学们看注释,想象每句诗的意思,再和同学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自学情况,到底是西湖的夏日,风景与其他季节完全不同。远远望去,在阳光照射下,满湖碧绿的荷叶,衬托着鲜艳的荷花,真是美丽极了!

4、读全诗,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5、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看一看诗句的风光吧!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要一环,教学的重点、难点都要通过这一环节得到解决。由于古诗词的教学,忌逐句讲解。所以我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交流来解决。同时教给学生抓住字词进行读议的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时既有的放矢又有法可依,使学生饶有兴趣的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这样,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与传统的教育相比都有了变化,教师由教授者转变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学生也由听课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五)想画面、入诗境

我们在西湖的一只游船上,来欣赏优美的景象。

本环节我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在学生充分掌握了古诗的内容之后,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默写。从而使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步步得到实现。

如何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推荐)八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②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④毕竟: 到底。

⑤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⑥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⑦同:相同。

⑧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⑨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⑩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如何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推荐)九

杨万里诗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描写的是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杨万里诗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欢迎大家阅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前言】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首二句以“毕竟”二字领起,一气而下,既协调了平仄,又强调了内心在瞬间掠过的独特感受。然后顺理成章,具体描绘这使他为之倾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着力表现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样”、娇艳迷人的荷花,将六月西湖那迥异于平时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传神。诗的后两句是互文,文义上交错互见,使诗句既意韵生动,又凝练含蓄。

【注释】

⑴晓出:太阳刚刚升起。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⑵毕竟: 到底。六月中:六月中旬。

⑶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同:相同。

⑷接天:像与天空相接。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⑸映日:日红。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翻译】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 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这是诗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艺术上来说,出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s("content_relate");

【杨万里诗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相关文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05-15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0-23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鉴赏12-06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赏析10-21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视频 杨万里05-09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ppt05-08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11-28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11-27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11-05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赏析12-30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如何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推荐)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shiyongwendang/shenqingshu/shenqingshuxiezuo/16856224361521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