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申请书 > 申请书写作 > 2023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如何写(四篇)

2023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如何写(四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2023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如何写(四篇)

微信扫码分享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3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如何写一

这首七言古诗,是一首脸炙人口的长篇抒情诗。诗作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的自然美景,抒写了人间缠绵悱侧的离情别绪,表现出诗人对人情难圆的感叹和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思索。在理解本诗时要重点把握本诗的抒情方法。这是因为全篇主要的抒情方法为借景抒情,处处情景交融,而各部分的情景交融又有不同的方式。

第一部分描绘自然景观,以明月的渐渐升起为中心,紧扣诗题中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展开,最终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其作用在于从总体上为下文抒写人情提供引人道思的环境,制造启动情怀的氛围。

后面三部分都是合写景物和人情。二、三两部分,主要是用江月永照,引出生命短暂,用明月常圆,引出人间离别;用月光遍洒,引发思妇绵绵相思。在这里,情景交融的基本特点是相反相成,即通过景与情的对比反衬,鲜明地体现出月圆人难圆的旨意。最后一部分,则是用春归、花落、雾漫、月残等自然景观来引发游子的思归之情。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春江花月夜》原文赏析及练习题附答案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注释及译文

3.《春江花月夜》优秀教学设计

4.中班《春江花月夜》教案

5.最新《春江花月夜》赏析

6.春江花月夜教案翻译

2023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如何写二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春江花月夜》:原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此题相传创自陈后主,张若虚以旧题写新词,除了描写花月春江绚丽景色之外,还写了民间的离别相思之苦。

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写江流入海处水面宽阔,春水涨潮时江海连成一片;明月东升时恰值涨潮,涨潮时也正值月圆,所以说“明月共潮生”。

3.滟滟:水波闪动的样子。

4.芳甸:长满花草的平野。

5.似霰(xiàn):比喻皎洁的月光映照下的花朵之美。霰,小雪珠。

6.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以霜色比月色,更见月光之皎洁。月光从空中而下极像“飞霜”,但诗句却使人只有“流”的感觉,而无“飞”的感觉,在如霜的月光的照射下,水上沙洲的白沙已不见其白了。流霜,飘散的霜。

7.皎皎空中孤月轮:只有一轮明亮的孤月高悬空中。皎皎,洁白明亮。孤月轮,一轮孤月。

8.无穷已:没有尽止。

9.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意思是说人生有限,而自然则无限。

10.白云一片去悠悠,春枫浦上不胜愁:写白云悠悠离开荒浦而去,象征着人间的分别,所以使离人产生无限愁思。春枫浦,地名,在今湖南省浏阳县,此处泛指分别的地方。

11.扁舟子:指漂泊在他乡的游子。扁舟,小船。

12.何处相思明月楼:指遥远的地方,明月之夜相思于楼头的闺中女子。

13.月徘徊:写闺中人见月思人时,见月影移动,情为所牵,固有“月徘徊“之感。

14.离人:指思妇。

15.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zhēn)上拂还来:是说月色带着离愁深入思妇的心头,使她无法排遣。砧,捣衣服用的石头。拂,挥。

16.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是写闺中女子的痴想,他要随着月光照见身在他乡的丈夫。相闻,指互通音信。逐,跟随。月华。月光。

17.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是写夜景寂寞,望月怀人的心情。上句写仰望长空,下句写俯视江水。说鸿雁,说鱼,是取鱼雁传书的传统说法,此处暗写因音信难通而无法传递思念之情的悲苦。鱼龙,侧重于鱼,因龙与鱼连类才提到它。

18.昨日闲潭梦落花:意为昨夜梦见花落江潭,感到匆匆春又归去。闲潭,幽静的水潭。

19.可怜春半不还家:在此指征人思家。可怜,可惜。还(huán),归还。

20.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写征人归家未成、时光流逝之感慨。

21.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写征人与思妇两地距离之遥远。碣石,山名,原在河北省渤海之滨,汉代时还在陆地上,但六朝时已没入海中。潇湘,本为两条水名,潇水源出湖南省宁远县九疑山,湘水源出广西兴安县海阳山。无限路,表示双方距离遥远。

22.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余辉散落在江边树林之中,满江摇动着倒映的树影,牵动着人的无限情思。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啊!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耀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在月光的照射下,水上沙洲的白沙已不见它白色了。江水、天空浑然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一轮明亮的孤月悬挂在空中。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的?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呢?人类一代代生生不息,天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明月在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游子象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上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美好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衣石上将月光拂去但它又来了。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送信的鸿雁能够飞翔很远但不能随月光飞到您的身边,送信的鱼龙潜游很远但不能游到您的跟前。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悠闲的水潭上,可怜哪,春天已经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到日夜思念的家乡。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落月如今却又西斜。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南北方两地的相思之人距离无限遥远。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春江花月夜》的意境,是张若虚惨淡经营的艺术结晶,是诗人受大自然之惠、精神世界得到洗礼而传达出来的内心感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诗人一开篇,就在一个开阔的背景上勾勒出春江月夜的总貌和气势。紧接着,诗人极力状写春江花月夜的静谧美:滟滟的江波,皎皎的明月,似霰的花林,如梦的沙汀……这幅迷人的“春江月夜图”,展示了大自然明丽纯美的景色。但诗人没有不加节制地尽兴铺陈,而是以“皎皎空中孤月轮”为写景作结。句中着一“孤”字,渗透进淡淡的惆怅,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二句推出。这两个问句是全诗的关眼,打开了由景入情、入理的`通道,凝聚着沉重的沧桑之感,是诗人的历史性慨叹,为下文点化出一片哀怨无边的诗境。在绝妙的转换之后,诗人切入“春江花月夜”的传统内容——抒离愁、诉闺怨,用疏朗的笔致、丰腴的辞采、醇厚的情味,将自然之景,思妇之怨、诗人之情水乳般地交融在一起,牵引读者的思绪疏离世俗的空间,进入一个空灵美妙的清纯世界。更可贵的是,诗人在情感婉转回荡的咏叹中交织着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和对人生的感慨。透过许多富有哲理、蕴含着美的遐思的诗句,读者仿佛洞穿了厚重的历史云烟,看到了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真谛。《春江花月夜》,历经大浪的淘洗而积淀在历史的长河里,成为了中华文明永恒的经典。

2023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如何写三

没有春光,只有秋风萧瑟;没有江水,只有车流如涛;菊花残留瓣,百花待明年,无花来点缀,只有这寂静的夜给人一种离愁之感。我没有张若虚那般才华,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可是那一分情感我却约么捕捉到几分。

浮华中总容易忘却自己是谁,累了,是该一个人出来静静走走的。除了空气,不要谁陪,除了心灵,不需要谁来交流。看那风景,风景好似打开回忆的钥匙,一下把思绪拉到记忆与想象之中,昨日与期望的将来在脑海荧屏上没有中场的播放。

看那车流滚滚,如之江水,载来也许是欣喜,载走的或许是忧愁。时间也是在这浮华无意中悄然流去,想想自己,已将成大人,可是拥有什么呢,又得到什么呢,只有记忆中年轻嬉戏玩闹。想起春江花月夜中一句,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便感慨人生之渺小,相对于宇宙之无限,人生这一辈子也至多一弹指间罢了。正所谓,天地无极限,人命若朝霜,在人生这短短几十年中,我们又能留住什么做些什么呢。

一片美景之中,是不该有太多忧愁的,多的应该是激情与喜悦。塔头望天,那匆忙中早以不曾仔细去望过的星空依然明亮。似盛开的花,似江水中跳出的鱼,何等美妙。怪不得多少诗人的名篇中中不乏星星来点缀呢。比起月儿,星星就好似一个玩闹的孩子,也的确活泼可爱多了。

风吹树叶飘,有一丝冷。也似有一丝古道西风瘦马的凄凉之感。但我此刻奢求的不是这一份孤单的凄凉之意,我要寻的是一番美景之中安慰,落叶飞扬,黑色之中只能看到一点一点,但那却不像树与叶分别时的伤感。更像一曲生命赞歌下的舞蹈,叶飞如蝶舞,美好不带忧伤。

美景虽好,终须归来,夜深终要归于宁静,我虽不贪于睡眠,但困意也悄然爬上眼角,睡吧,梦里也许会到一个地方,那里,春江美景,皎皎明月。

2023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如何写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写作特点

导语:《春江花月夜》的写作特点是什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解答,供大家参考。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就这样轻松地,将我们引领进了一个唯美的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每个字都蕴含着美的遐思,每个字都浸透的美的体味。那醉人的明月,那滟滟的湖水,那洁净的天空,那汀上的白沙,诗人用唯美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唯美的画卷。这一美景,不仅成为诗人记忆中难以磨灭的印记,也感动了千年间的一代代人,沉淀在中华文明的血液里,成为永恒的经典。

“色不迷人人自迷,景不醉人人自醉”,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沉醉在这个虚拟的场景,沉醉于这春江花月夜。 如果诗人就此打住,仅仅将一幅图画展给世人即沉默无语。也许,这首诗也只能名噪一时,很快湮没于历史的风雨中。诗人的高明之处,更在于他没有沉迷于眼前的美景而流连忘返,而是兴起一份对人对明月,对千古宇宙的深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生世代的变化无穷,正如同江中明月的千古不变。诗人的心都是晶莹剔透的,也是脆弱敏感的。他们常常易于发现美,又从美之中联想到人生的短暂,岁月的无情。想起了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潇洒飘逸的诗仙,性情狂傲不羁,面对明月面对自然时,心头也不免有些感慨与落寞;想起了苏轼的《前赤壁赋》,豪放派的代表领袖,官场的落魄者,却在人之与自然的渺小中,得到了一份释然与安慰。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清风浦上不胜愁”开始,诗人叙写了游子和思妇的离愁别绪,明静的诗境中融入了诗人淡淡的哀伤。诗人从千古的冥思中回到现实,想到了天涯游子,想到了闺中思妇,中间的转换丝毫没有突兀之感。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诗人徐徐停下手中的.笔,却让读者人掩卷长思,那其中的意蕴,那美妙的回忆,诗已尽却味无穷。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记得周国平说过:诗人与哲学家是相通的。他本人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有着哲学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这句话在张若虚身上再次得到了验证。传说中,当年他就是凭借着一首完美的《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当之无愧

s("content_relate");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写作特点】相关文章: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特点05-10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05-10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05-10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04-18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04-18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翻译04-11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赏析01-15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书法06-2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朗诵06-23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023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如何写(四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shiyongwendang/shenqingshu/shenqingshuxiezuo/16856630361541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