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条据书信 > 辞职信 > 关于文言文的辞职信(精)(3篇)

关于文言文的辞职信(精)(3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关于文言文的辞职信(精)(3篇)

微信扫码分享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文言文的辞职信(精)一

第一、人们对文言文的误会太深,对文言文产生了偏见。

1. 不只是学生,很多老师也认为文言文是一小部分人学习的;学生学习文言文,只是为了应付高考,除此之外,别无它用。

其实,文言文也是现代汉语的一部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也有文言文词语的解释,定位是书面语。也就是说,文言文只是和口语相对而言的汉语文言文。文者,纹也,文言只是修饰过的语言而矣,并不是现代汉语的异己,而是现代汉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

2.我们每天都在大量使用文言,却天天都在声讨它,怪哉!

平时,我们在显示自己有文化时,会把成语摆出来“装点”自己的语言,在夸一个男生时,会说他英俊潇洒、文质彬彬;在夸一个女生时,会说她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因为,这样用词,会让人感觉很有文采。其实,这些都是文言词语。“英”有“花”的意思;“文质彬彬”出自《论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体现的是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使鱼沉,使雁落,使月闭,使花羞,此处极言女子之美貌。

3.大家把自己能看懂的文言当作是现代汉语,是白话文,自己不清楚的便是文言。

其实,现代汉语的范围很大,不仅仅是我们平常使用的口语和白话文。文言也是现代汉语的一个组成部分,文言属于现代汉语。文言文在传承,在发展,流传下来的文言文就是汉语的精华,也是现代汉语的内容。

第二、全国语文高考试题,对我们的学生而言,有很大的挑战。

1.全国语文高考文言文试题在选材上,不注重文章内容的文学性。

近年来,全国卷语文高考文言文试题都取材于史书中的人物传记,而且所学内容文学性不是很突出,学生阅读兴趣不浓厚。这从根本上抑制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动力。原本学生们就与文言文保持一定的距离,我们需要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引导他们。结果,看到这样的试题,学生更是没有学习兴趣。

2.生僻的官名、地名、人名,往往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做文言文高考题时,往往被官名、地名、人名困扰,有时还会因此而耗费时间,影响答题速度,学生被官名、地名、人名纠缠着,很难走进文言文的大门。文言文的大门,很多学生尚未进入,这些看似常识的内容,更是无法掌握了。

第三、学生们已经学了好几年的文言文了,但是却很少有人掌握了合理的学习方法。

1.没有正确合理的文言文朗读方法。

学生们在读文言文时,大多没有节奏,没有正确的停顿,没有获取所读内容的信息,只是传声而矣。而且,读音还不够准确,更容易受方言影响。音不准,字不准,意更不准。

2.没有查字典、词典的习惯

大家都知道,文言文学习需要积累词语。最好的积累方法不是背诵字典、词典,而是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疑问时,及时查阅,及时积累,及时记忆。但是我们有的学生却连一本《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都没有。有字典的学生,却很少主动去查阅。

3.没有思考问题的习惯。

有人认为,积累好字词,学生就能学好文言文,其实不然。就想学习其他语言一样,文言文学习也需要思维,语言逻辑思维。有的学生总是在查字典,总是在做笔记,但总是读不懂文章大意。

4.做题时,没有做笔记、标记的习惯。

做文言文试题时,做好笔记、标记,有助于快速阅读掌握文言文内容。做题时,便于二次阅读,快速找到相应内容,及时做出判断,从而快速准确答题。

第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言文,从而合理使用文言文。

学生在学习、使用成语时,会遇到很多有文言背景的成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深挖其文言背景,感受文言带给我们的语言美。

我们在评论人或事时,有时会用到“过犹不及”这个成语。这时,要引导学生从文言背景去分析这个成语,要注意语句的停顿,要读成:过/犹/不及,不要读成:过犹/不及。因为“过犹不及”说的是:“过”与“不及”是一样的的。我们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的作用,意识到文言文在现代汉语中的存在。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让学生尽量用最通俗的口语来表达,就像林汉达先生在写历史故事时那样,尽量脱离书面语言,让学生体会到使用文言的必要性。其实,更重要的是意识到:我们平时已经使用了大量的文言文,只是没有深入了解,人云亦云罢了。

第二、指导学生合理地去做练习题及高考题。

1.面对文学性不强的文言文,要学会为其整容。

所谓整容就是:划分文章层次,划分句子结构,用任务代替兴趣,以完成任务为乐趣。进而了解字词,掌握文章大意,有条理地分析内容结构,从而快、准、稳地答题。

2.面对文言文试题中出现的官名、地名、人名,要先辨别,后忽略。在辨别出官名后,可用长方形符号将其标出,在答题时,可以适当忽略,从而排除干扰,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无误答题。找出地名后,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排除干扰。找到人名后,忽略姓氏,将名字用圆圈符号标出来,再次读到人名时,便能快速识别从而读懂内容。

第三、要想从根本上学好文言文,还得掌握一种相对合理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使用了“抄读法”,当然,这种方法古已有之。所谓“抄读”就是:让学生通过抄写放慢阅读速度,用心思考,真正走入文章,用心思考,理解词句,读懂大意,思考内容。

下面,就以平时习题讲解为例,具体谈一谈“抄读法”。

1. 在平时练习或考试结束之后,学生将题中的文言文“抄读”在抄读本上。抄读时,不求速度,但求思考。学生试着划出句子的停顿节奏,可以在不懂得词句下面,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标记,以便讨论时目标明确。抄读时,一定要在抄读本上留下足够的空间,以便作注时使用。

2. 学生查字典、词典,给自己“抄读”的文章作注释,把查出来的字词解释写下来。

3. 小组讨论。在自己作注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疑难问题,翻译疏通全文。

4. 师生讨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依然存在的难点。

在讨论之前,学生集体朗读文章。只要有一人有疑问,便可喊停,大家一起讨论,老师适当引导。朗读期间,如果学生在发音方面、句间停顿方面有问题,老师会及时指导纠正。

5. 习题检测。文章不变,重新设计与此前不同的习题,来检验学生的“抄读”效果。

当然,使用“抄读法”之后,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快速明显的提升。因为文言文学习是需要过程的,而且有的学生还没有完全科学地使用“抄读法”。但是,我一直在耐心地引导他们亲近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无限魅力。

面对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反思,为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及考试成绩而坚持不懈。

关于文言文的辞职信(精)二

魏文侯出游,道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明年,东阳上计,钱布十倍,大夫毕贺。文侯曰:“此非所以贺我也。譬无异夫路人反裘而负刍也,将爱其毛,不知其里尽,毛无所恃也。今吾田地不加广,士民不加众,而钱十倍,必取之士夫也。吾闻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贺我也。”

——(选自西汉。刘向《新序。杂事二》)

魏文侯外出游玩,看见路上有个人反穿着皮衣背柴草,魏文侯说:“(你)为什么反穿着皮衣背柴草呢?”那人回答说:“我喜欢皮衣上的毛。”魏文侯说:“你不知道如果皮被磨光毛也就没地方依附了吗?”第二年,东阳官府送来上贡的礼单,上交的钱增加了十倍。大夫全来祝贺。魏文侯说:“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打个比方这同那个在路上反穿皮衣背柴禾的人没有什么不同,既要爱惜皮衣上的毛,而又不知道那个皮没有了,毛就无处附着这个道理。我的田地没有扩大,官民没有增加,而钱增加了十倍,这一定是从官员和百姓那征收到的。我听说过这样的话:百姓生活不安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乐了。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

魏文侯:战国时魏国的国君。

反裘:反穿皮衣。裘:皮袄。

道:路上。

负:背。

刍:喂牲口用的草。

胡为:为什么。胡,通“曷”

东阳:魏国邑名,在太行山以东,广平县以北。

上计:战国时,每年年终,地方官员将本地全年的赋税收入的帐薄呈交朝庭。

布:古代钱币。

譬:打比方。

夫:表示实指,这个或那个。

加:更

士:官员

若:你,你们。

耶: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

恃:依靠,凭借,文中意为“附着”。

尽:完。

说“臣”“臣”上文“臣爱其毛”中的“臣”,相当于“我”,是“负刍”者的自称,句意为我爱惜它的毛。

反穿皮衣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

爱:喜欢。

居:坐(安坐享乐)。

魏文侯出游,看到路人背柴草,他们为了保护皮袄的毛而反穿皮袄,魏文侯从中认识到“下不安者,上不可居”的治国之道。本文向我们阐述的一个道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规律,应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舍本逐末,否则最终只能起到相反的结果。

关于文言文的辞职信(精)三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案

【篇1:文言文教案】

初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针对语文学习中的难点(学生的三怕)分模块一一解决,让学生

学会学习语文,渐渐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将语文学习由被动变为

主动。

教学难点 :(1)文言文阅读

(2)较复杂的现代文阅读

(3)写作

本课具体任务:学会阅读文言文 1、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它是相对于

白话文而言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散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括策、诗、词、曲、赋等多种文体。2、文言文分类:

(1),叙事性文言文【例如:《郑人买履》、《刻舟求剑》、《论语》《两小儿辩日》《晏子使楚》、】

(2),写景类文言文【《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

(3),传记性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陈涉世家》】

(4),议论性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

(5),特殊文体:说【《马说》《爱莲说》】表【《出师表》】铭【《陋室铭》】

3、如何阅读文言文:

一、首先要读懂

(1)通读,注意古今读音的不同。(不会读的字可以查古汉语词典。)

(2)在理解的基础上判断实词、虚词的特殊用法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包括:名、动、形、数、量、代词。

a、通假字:在古代汉语中,一些字可以用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 种现象叫做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假借)通假字有三种:同音通假、音进

通假、变音通假。判断方法:通假字读音与被通假字读音相同,一般没有

意义上的联系。

b、古今异义:由于时代变迁出现的古今意义不同的情况,通常有词义的扩

大、缩小、延伸三种。判断方法,根据语境。

c、一词多义: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甚至分属不同词类。判断方式:语境。

d、词类活用: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应用,临时改变它的基

本功能,最常见的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或形容词。

虚词:没有完整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包括:副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等。

如:之、以、而、其、则、乃、然、于、为、焉、乎等。(3)特殊句式:按照一定模式来组织的句子。

a、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做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翻译时要

加上判断词“是”。

b、被动句:文言文中的被动句一般不用“被”字表示,而是借用其他介词来表

示,如:“于,受……于”、“为,为……所”等。也有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一

般是句中动词本身含有被动意思。

c、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 d、省略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或介词,以求语言简洁。

e、固定结构:“得无……乎、如……何、奈……何、是故、所以、孰若、若夫、然则、不亦……乎?”等。

二、在读懂的基础上欣赏

1)、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有利于文学常识的提高 2)、结合自身情感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陶冶升华的过程

3、如何记忆背诵:多度,在理解基础上记忆。【诗词同样受用】 实战操练: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

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

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

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

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半路上,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

了很远。屠户害怕了,就把骨头扔给它们。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

屠户又朝狼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虽然停了下来,但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非常窘迫,害怕前面后面受到狼的攻击。他往旁边看见野地里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

柴禾堆积在麦场当中,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就跑过去,背靠在柴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着

刀。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对着屠户。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

蹲坐在屠户面前。过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

砍狼的头,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走开,转身看看柴草堆后面,发现一只狼正在柴草 堆中打洞,打算钻洞进去,以便从背后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

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它的大腿,也杀死了它。屠户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

用来诱骗对手。

狼也够狡猾了,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有多少呢?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

罢了。

字词解释: 止,通“只”,只有。缀,这里指紧跟、跟随。投以骨,即“投之以骨”,困窘,处境危急。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股,大腿。寐(mai),睡觉。盖,原来。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富人之子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①?” 父怒曰:“吾之子敏②而且多能③,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④之罪。” 父

呼其子而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 其父愀然改容⑤曰:“子

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 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节选自苏东坡《艾子杂说》)

注释:①曷:何,怎能。克:胜任。②敏:灵敏,聪明。③多能:多种本领。④妄言:

乱说,造谣。⑤愀然改容:神色变得严肃。改容,改变面色。

译文:齐国有个富人,家里有很多钱。但是他的两个儿子很笨,他又不教他们。一天,艾子对富人说:“您的儿子虽然很美,但是不通事务,以后又怎能接管您的家产呢?”富人

大怒道:“我的儿子很聪明,而且有很多本领,怎么会不通事务呢?”艾子说:“也不必考 验别的事,只问他米是从哪里来的。如果知道,我情愿担当诬蔑不实的罪名。”富人把儿子

找来问这件事。儿子笑嘻嘻地说:“我岂能不知道,米是从布袋里来的。”父亲听了,立刻

凄怆悲伤地改变了面容说:“你的愚笨可算是达到极点了!那米不是从田里取来的吗?” 艾

子叹道:“不是这样的父亲,是生不出这样的儿子来的。”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①齐有富人,家累千金()②其二子甚愚()③吾当妄言之罪()④每以布囊取来()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

②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3、你觉得富人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都有哪些错误? 4、艾子说:“非其父不生其子。”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参考答案: 1、①积累 ②很 ③承担,担当 ④从 2、①您的孩子虽然很好,却不

了解社会上的事务,以后怎么能胜任家务呢? ②只问您的孩子“所吃的米是从哪儿来的”;

如果他们知道这个问题,我愿意承担造谣的罪责。3、富人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有两条错误:

一是不教育他们,使他们不通世务;二是护短,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4、从字面上看,艾子是在讽刺富人本人也不知道米是从哪里来的。而实际上,这句话还揭示了父子一脉相传的剥削阶级本质。

学以致用(文言文作文)

智士程济小传(2007年高考作文,成都考生)

程济,陕西朝邑人,少与同窗高翔言志,翔言:“愿为忠臣。”济曰:“愿为智士。”

建文初,济出仕,上本言燕王有反意,人皆不信。明年果反,人皆信服。建文特升为翰林院

编修。北兵素悍,南兵节节败退。建文四年六月,京城破,帝欲自尽,济劝之,乃削发为

僧,济扮作道士,由宫中秘道出。二人乃以师徒称之。燕王入城,召素有名望者草诏以服众,时高翔在京任监察御史,与方孝孺同被召,二人严词以拒,王怒杀之,诛其亲族。而名士重臣,如状元胡广,学士解缙,编修杨荣、杨溥等,皆降之。济闻之,叹曰:“高君果遂生平之志。”燕王百计寻帝,二人乃往云南投西平侯沐晟。至云南,幸沐晟忠义,藏二人于隐蔽处。后沐晟卒,帝问济:“沐晟以死,靠山失,如何?”济曰:“人心难测,此地不可再留。”乃隐于大理穷荒。后帝静极思动,与济出游,路上闻燕王暴卒于榆木川,洪熙继位。帝访问确真,乃释然曰: “从此可以无忧矣。”又十月,洪熙又亡,宣德登基,帝愈放心,与济一僧一道,遍游天下。十年后,宣德崩,正统即位,因其年幼,用杨荣、杨溥、杨士奇主政,时人称为“三杨阁老”。帝谓济:“当日杨荣、杨溥与卿同为编修,今日权倾天下。以卿才智,若肯改节,今日首辅之位,舍卿其谁!”济曰:“荣华富贵岂弟子所愿?求长伴师身旁,此生足矣。”帝颇有感慨。一日,帝问济:“我今年老,可归否?”济曰:“朝代已换,天下久定,人已老,恩怨全消,何不归?”帝乃至云南布政司堂言:“吾建文帝也,今年老欲归,汝等可写本奏上。”众官本上,旨下:进京辨认。至京师,朝廷遣建文旧臣吴亮往辨,亮见帝,大哭,不能仰视。入内,恐难以取信,自缢以明。正统感悟,命迎入大内,济见帝得入宫,乃飘然而去。入内,正统以孙儿礼拜之,因不便称呼,乃称太上老佛。后帝寿至八十九岁而崩,敕葬于北京西城外黑龙潭,无坟无树。

异史氏曰:一子错,满盘输。人的每一步对一生都很重要。建文纯仁至孝,惜靖难初错用李景隆、耿炳文,军事失利。又因燕王为叔,处处忍让,是徒惜仁名而遂至失国,流亡一生。燕王甘冒大险,起兵反叛,侥幸获胜,然大肆屠杀忠臣,兴文字狱,凶暴过甚,是以后人多同情建文而贬斥燕王,真可谓不以成败论英雄,公道本自在人心。胡广以状元之才名重于世,降燕姑且不论,据顾炎武考证其《五经大全》全系杂抄他人著作而成,是文章品行俱不佳,无可取也。解缙素无劣行,丧名降燕,终于狱中,为士林所不齿,真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程济追随建文近四十载,矢志不渝,委曲全主,终致主归骨,比之介子推有过之而无不及,自称智士,真无愧矣,可谓俯仰一生无所愧,从来不作剧新文。

【点评】 故事新编已不新鲜,文言文写作亦不新鲜,而用文言文创作故事新编,则属另辟溪径。作者的文言文功底比较扎实,遣词造句像模像样,若即若离地记叙出燕王朱棣弑君篡位的故事,并赋予其新的含义——一步决定一生。结尾模仿《聊斋志异》的笔法,直接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点评,评价中肯,颇有见地,既收束全文,又点明话题,这是文章最大的亮点。

【篇2:初一文言文教案】

1 2

⑷.词语活用:

①.孔子东游(东,名词作状语,到东方。)孔子到东方游历。

②.而日中时远也(远,形容词作动词,离人远的。)正午时离人远。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孰为汝多知乎?(应“孰为汝知多乎”,谓语前置,起强调作用。)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②日中如探汤。(应“日中如于之探于汤”;省略介词和宾语;)

正午时像(把手)伸(向)热水。

④.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去人)远也。(以:认为。去:距离。)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们要近一些,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要距离人们远一些。⑤.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译:太阳刚出来的时候,人们感觉非常的清凉;到了中午,就好像把手伸向这难道不是因为近一点炎热而远一些清凉吗?

《黄鹤楼》

字词解释:

隅:角落。登仙:成仙。

尝: 曾经。驾:骑。

憩:休息遂:于是,就。

以:用。巍峨:高大雄伟的样子

巃嵸:高耸的样子。闼:门。

霞敞:高大宽敞。井邑:城乡。

最:最美的地方。.词类活用:

(1)遂以名楼:名词作动词用,命名。

(2)重檐翼馆:名词作形容词用,像鸟翅膀一样的。

(3)亦荆吴形胜之最也:副词作名词用,最好的地方。3.虚词:以:遂以名楼:用 特殊句式:

(1)倒装句:

状语后置句: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曾经骑着黄鹤来这里休息)

(2)省略句:

遂以(之)名楼:省略宾语

(3)判断句: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什么是判断句: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初中文言文判断句的标志“??者”,“??也”

“有黄鹤楼者”,这里的者翻译成“??的地方”,在其他文言文里还可翻译成“??的人”

重点句式翻译: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3

参考译文: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于园》

字词解释:

步:同“埠”,水边停船之处。款:殷勤招待。

植:栽种。实:满满当当,没有空隙,充盈。临:临近,靠近。

空:离开地面的,在地上面的地方。绝壑:陡峭的山沟。

槛:栏杆。壑:山沟。

幽阴:阴暗。邃:深远。

艇子:小船。蒙丛:草木茂盛的样子。蒙,叠加,覆盖。啾唧:细小而碎杂的声音。颓然:柔顺的样子,文中是舒坦的意思。碧窈:幽深的草木丛中。诸:众,各个(的)。

俱:都。以:凭借。

显:显扬,有名声。憾:心感不满,遗憾。

矣:语气助词,相当于“了”。至:安置、安放的意思。

词类活用

(4)富人于五所园也:名词作动词用,建筑园子。(5)非显者刺:名词作动词用,拿出名帖。

(6)葆生叔同知瓜州:名词作动词,担任同知。

虚词:

以:

以实奇;以空奇;以幽阴深邃奇:因为

俱以假山显:凭借

特殊句式:

(1)倒装句:

葆生叔同知瓜州(葆生叔同知于瓜州)(在瓜州担任同知)(省略句,省略介词;状语后置句。)

(2)省略句:

遂以(之)名楼:省略宾语

葆生叔同知(于)瓜州:省略介词

(3)判断句:

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重点句子翻译:

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参考译文:于园在瓜洲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铺,是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筑的园子。4 5

【篇3:初中语文古诗文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古诗文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考常见题型,掌握应对方法。

2、转换复习角度,学会归纳整理,以此来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默写名句,掌握答题技巧,朗诵、解析,学会欣赏诗词的内容、特色,识记名句,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

语文新课标明确规定,7-9年级要背诵读古诗80首,古诗文名句的默写在近年的中考语文中占有一定的比分,因其内容多、范围广、故而失分现象比较严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我就设计了这堂课。

教具安排

小黑板、多媒体。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学过背过默过很多古诗文,你能为这些画面配上一句古诗文吗?

(每组配一幅)

(多媒体出示春夏秋冬4幅画面)

⊙描写春天的诗:

诗名是《钱塘湖春行》,诗句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忆江南》,诗句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望》,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游园不值》,诗句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咏柳》,诗句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描写夏天的诗:

诗名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句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西江月》,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 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描写秋天的诗:

诗名是《江南逢李龟年》,诗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九月九日忆……》,诗句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过故人庄》,诗句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秋词》,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描写冬天的诗:

诗名是《 左迁至蓝关……》,诗句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白雪歌送武……》,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教师讲述:这几年,古诗文名句的积累和运用成为中学语文必考内容。根据新课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古诗文的学习要做到:能诵读古代诗文,准确背诵,默写一定数量的名篇。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的能力,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试题主要以默写题的形式出现。一、根据题型,把握考点:了解中考古诗文默写的常见题型及示例。1对接型默写:要求直接按课文原句填写上句或下句。

示例:默写: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理解型默写:采用提示篇名、内容要点及作用等方式,要求选填出合适的句子。

示例:古诗文默写:

桃花源记》中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和乐情景的句子是: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运用型默写:设计某种情景,根据情景内容选填恰当的古诗文句子。

示例:古诗文默写:

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之势。(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写)

4开放型默写:提出一种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默写,答案多样化。

示例:

《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诗人文天祥(写出诗人的名字)高尚节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从而感召

后代许多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诗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背诵诗词,巧做练习。

1、单纯识记性积累。(续写型,要求根据上句写下句或根据下句写上句)

(1)意蕴丰富的,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情深意长的,如“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激励志气的,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哲理深刻的,如“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5)景色怡人的,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6)抒怀言志的,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7)还有一些具有生命力的句子,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2、理解性积累。(提示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让考生根据提示进行默写)

(1)《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琊山春季和夏季景色的语句是: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观书有感》中强调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的诗句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游子吟》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的诗句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崔颢在《黄鹤楼》中描写汉水平原风景秀美的诗句是: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6)我们曾学过北朝民歌 《敕勒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风景优美、视野辽阔的草原图画。

(7)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表达诗人爱国热情的绝笔是 《示儿 》。

(8)我们还学过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 出塞 》。3、运用性积累。(给考生设置一定情境,要求根据这一情境填写相应的名句)

(1)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填写)

(3)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中,有人借用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为“冰心馆”题了词。你觉得最有可能的一句是__中间小谢又清发_。

(4)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曾说过:_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同学们,不要徘徊,不要惆怅,迎着困难,勇敢向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们眼前将一片灿烂辉煌;大家时刻关注着你们,援助的手一直伸向你们,“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的心将永远连在一起。(从陆游的《游山西村》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选择恰当的句子填写。)

4、扩展性性积累。(题干设置一定情境,要求考生调动课内外古诗词的储备来应答,答案是开放的。)

(1)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或“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含有深刻的哲理,请你写出一个含有哲理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以下作为参考: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问渠那得

万木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

(3)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与“鸟”有关的完整语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空悠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山下兰芽短浸……潇潇暮雨子规啼。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4)赠别诗在我国古诗占重要地位,许多著名诗人都有优秀作品,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渡荆门送别》,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刘禹锡的《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李商隐的《无题》,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5)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请任意写出两句能体现他浪漫主义风格的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6)沙尘肆虐之下,人们对蓝天碧水,绿树红花的珍爱愈加强烈。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请借用古诗文中的名句来表达,写出连续的两句。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7)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1)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___清幽___的特点。

(2)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_ 欢快和空灵_ 的心境。

(3)“万 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不绝于耳,有赖于万物之音全部消失,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就是“ 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就是“以声衬静”的妙处。

三、课堂小结。

对于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的复习应该做到:

全面复习,了解题型,掌握方法,巩固练习。

结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希望同学们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中考,迎接人生的挑战!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

2、参考老师的分类整理,自己对古诗文名句进行归纳整理。 3、诵读课外名句,扩大积累量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关于文言文的辞职信(精)(3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shiyongwendang/tiaojushuxin/cizhixin/16848454531197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