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工作心得 > 2023年楷模事迹心得体会400 楷模的心得体会(四篇)

2023年楷模事迹心得体会400 楷模的心得体会(四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2023年楷模事迹心得体会400 楷模的心得体会(四篇)

微信扫码分享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楷模事迹心得体会400 楷模的心得体会篇一__年3月,黄文秀主动请缨到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当时的百坭村,472户中还有103户未脱贫,贫困发生率达23%。

在黄文秀服务百坭村的1年多里,她帮助百坭村发展电商,将当地的砂糖桔等土特产远销全国各地;她为百坭村申请通屯的路灯项目,让村民走夜路不用再打手电筒;她挨家挨户走访全村建档立卡户,清晰地记录每一户的致贫原因。

这名来自百色市田阳县农村的姑娘家境十分困难,__年,她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选择当一名定向选调生,回到广西基层时,她家刚刚脱贫。

在百坭村的驻村宿舍,记者看到黄文秀曾居住过的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内,除了床铺,仅有简易书架和电脑桌,桌上放着她下村时戴的草帽,书架上摆着两本她的驻村日记。这一年多来,黄文秀在驻村日记里记录着她对百姓脱贫致富的期盼,也记录着她的每一步成长。

从3月26日到现在,一共67天,我是我们村脱贫攻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我还不够勇敢。__年7月26日,我们村产业园的牌子一直在努力中,5个致富带头人也在培养中。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__年8月15日,我发现我的方言进步了,可以和贫困户完整用桂柳话交流了。

百坭村村民班统茂曾是一名贫困户,在黄文秀的帮扶下,他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他告诉记者,百坭村那用屯种有300亩砂糖桔,之前因为疏于管理,产量一直上不去。黄文秀到村后,组织力量统一管护,__年,那用屯砂糖桔产量大增,从__年的年产6万斤增长到__年的50多万斤。黄文秀又帮村民联系客商,并向上级部门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把村路修好以解决运输问题。__年,共有8户人家的那用屯,有6户靠砂糖桔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黄文秀来到百坭村1年后,当地有88户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2.7%。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4万元,百坭村被评为__年度乡风文明红旗村。

6月22日上午,前来送别黄文秀的亲友和群众将百色市殡仪馆的告别大厅挤得满满当当。在鲜花翠柏中,黄文秀的骨灰盒上覆盖着一面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告别大厅中央悬挂着黄文秀的遗像,照片中她笑容灿烂。

当天凌晨4时,百坭村村委主任班智华和十多名乡亲摸黑出发,前往百色市参加黄文秀的告别仪式。

如果她能亲眼看到全村村民奔小康该多好!告别仪式上,村民班统茂含泪用手机拍下黄文秀的遗像,哽咽地说:文秀书记最遗憾的就是,还没走完她的扶贫路。她走了,我们会更加努力,完成她的心愿。站在黄文秀的遗像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导师郝海燕泪流不止。为了送黄文秀最后一程,她特地从北京赶来。在她的印象中,黄文秀骨子里非常有想法。她本可以有很多选择,以她的能力,留京或出国都没问题,但她还是非常坚定地要回来。她割舍不掉她的家乡情结,她的家乡、亲人都在这里。

在朋友圈里,黄文秀总在秀她的百坭村。黄文秀走后,她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室友张江雁于6月21日专程和同学赶到百色,去看她生前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去走她每晚都要经过的那条小路。这一行,张江雁理解了黄文秀当初的选择:回到家乡帮助家乡脱贫致富,就是她内心的使命。

今天,我们一起送别文秀!6月22日,北师大教育基金会、校友总会、中国社会救助基金会联合发起文秀一路走好慈善项目线上捐赠,其资金将优先用于抚恤文秀家庭,并经家属同意后开展黄文秀生前心系的百坭村扶贫和教育事业。

在北京师范大学__级哲学与社会学硕士班群里,黄文秀的同学邱建忠留言说,文秀之公心,实乃师大校友、我辈青年之榜样!我认为追念文秀,就是在追念一种精神,一种我们这个时代迫切需要且极为珍贵的精神――为祖国事业献身的精神!

今年3月26日,黄文秀驻村满一年,她的汽车仪表盘里程数恰好增加了2.5万公里。她特意发了条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听完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的报导,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太快,快到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初心,甚至不知初心为何。科学家、建筑师、军人一个个为家为国且高尚神圣的职业一直是我们在孩童时代的理想,而随著年纪的增长,思维以及认知的具化,理想渐渐成为考一所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经济独立、独善其身.......所有生活的零碎,都不再能够拼凑得起最初梦想的蓝图。也许是因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越来越浅薄,也许是因为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也许是对于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的认知超越不了小我。而黄文秀的事迹,正是能够让我们在感动、感慨的同时,从这些情感碰撞中再去找到自己的初心,用榜样的力量荡涤灵魂、砥砺初心、呼唤担当。

楷模事迹心得体会400 楷模的心得体会篇二今天,我听了本校教师徐宏伟和李颖老师的演讲,受益匪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

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两位教师潜心学问、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热爱学生,默默地、一丝不苟地履行着一名教师的职责。她们的确是我们的楷模。

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我认为同为学生的启蒙老师,小学老师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特别是对于中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行为习惯直接和老师有密切的关系。老师的行为习惯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所以老师的行为,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一切。还有

就是学生在小学那阶段是六年。在一个人一生中是受教育最长的一个阶段。因而在这个阶段的小学教育艰巨的。我们影响着学生的一生的习惯,甚至是思维方式。同样小学教师也是光荣幸福的。光荣的同时也是渺小的,因为我们小学老师做都是很平凡的,没有什么丰功伟绩,惊人壮举,然而就在这平凡中,在这默默无闻中才能显示其伟大和光荣。哪一位老师不为自己能够使自己的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品种,甚至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最终促使其成才而感到光荣。

汪金权老师从华中师大毕业后,分配在名校黄冈中学工作,一年后,他毅然回到贫困的大别山区,一干就是23年;23年来,他扎根蕲北山区,坚守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任劳任怨;23年来,他拿出自己的大部分工资,资助无数贫寒学子,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他就是被盛赞为“大别山师魂”的湖北蕲春四中的汪金权老师。汪老师的事迹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教育工作的平凡和伟大。同为教师,他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22年来,汪老师每年都要帮一二十名学生垫学费或生活费,至今累计数百人。一些学生考上大学了,甚至就读研究生,他仍然继续资助,有时一月要寄上千元,总数累计超过10万。汪老师对学生的好是出了名的。无论谁遇上困难了,谁没有钱了,不管是不是他班级的,只要找来了,汪老师每回

都是有求必应。不仅如此,他还把一些贫困学生安排在自己的宿舍里,“全方位”帮扶学习和生活。最多一次,他安排了8名学生住进了自己宿舍。他把自己的全部空间和时间,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山区的孩子们。正因为汪老师细致入微的关怀每一个学生,先后有1000多名学生考进了大学,改变了无数贫困家庭的命运。汪老师克己助人的高尚品格值得我们学习,作为教师,应向汪老师一样,关爱每一个学生,让爱的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

谭千秋老师和张丽莉用自己的身躯保护了学生安全,王生英、于贵勤两位老师默默地扎根于大山之中,用爱滋润着每一位学生,他们用无声的行动诠释了新时期优秀教师的光辉形象,为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生动范例。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想说,我们达不到这六位老师那样的高度,这是闪耀在中国教育界的耀眼的巨星,既然做不了星,那就让我们做一支蜡烛,或是一只小小的萤火虫吧,为自己,为他人,照亮前行的道路。

楷模事迹心得体会400 楷模的心得体会篇三通过学习汪老师的事迹,我深受感动,再回首自己走过的教育路程,自己有以下几方面的深刻体会:

一、舍己为人,无私奉献。

作为华中师范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汪老师毅然放弃较为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主动回到大别山深处,一干就是22年。他在有限的物质条件下,奉献自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人,并且数十年如一日,从无怨言。

汪老师的这种舍己为人、不求索取、不图回报、面对各种诱惑不为所动的高尚境界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作为年轻教师,在刚开始投入工作时,不应一味地追求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越的物质条件,而应抓住一切机会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锤炼自己的道德意志。因此,我们应该去深入学习汪老师的那种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尚境界。

二、热爱学生,有强烈的责任心。

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学生首先就是要有一颗爱心,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地。从汪老师的感人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使出自己所有的力量去帮助每一位需要关怀和帮助的学生,他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正是出于对学生的爱与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因此,我们应该学习汪老师的这种精神:对自己的工作始终激情饱满,始终将学生的需要与发展放在工作的第一位。

三、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

读到汪老师在自己的生活都成问题的艰苦条件和环境下,依然不断地追求知识,坚定信念时,我再一次深深地受到了感动。尤其是作为年轻一代的教师,我们还缺乏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因此,在今后的道路中,我们更应该时刻保持学习的意识,不断加强专业修养,以提高工作能力。

总之,通过学习汪金权老师的先进事迹,使我深深的知道,我们应该具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应该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同时,我们也要培养学习的自觉性,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今后的道路还很漫长,并且充满了挫折与困难,因此,今后我会时刻用汪老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去鞭策和激励自己,使自己尽快找到人生目标,体现人生价值!

楷模事迹心得体会400 楷模的心得体会篇四脱贫攻坚路:敢叫日月换新天!

世世代代的封闭和贫困,让下庄与外界脱节了许久,修通了往外面世界的路,村民却还没有找到一条致富路。

毛相林开始了全新的尝试:带领村民种漆树、发展蚕桑、养羊……但因为下庄的海拔和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缺乏经验与系统的学习,这些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在20__年,毛相林请来市县农业专家对下庄的海拔、土壤、气候、水分、阳光等进行深入全面的考察分析,最后确定发展柑橘、桃树、西瓜三大脱贫产业,养殖业方面,重点发展生猪。

五月十七日,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毛相林(左一)和村民察看柑橘生长情况。记者郑宇摄视觉重庆

不仅在脱贫致富的路上毛相林“走”得很坚定,初中都没念完的他,十分重视下庄下一代的教育。

早在1995年,时任村主任的毛相林便发动全体村民捐资、投劳、捐材料,建起了土坯结构的教学楼。在绝壁上的天路通车后仅两个月,毛相林就带领村民一口气把路修到了下庄村小学。曾经的下庄村只有一个大学生,三个高中生,如今已培养出三十几个大学生。

今天的下庄村,650亩的柑橘、100亩的脆李、100亩的桃子、200亩的西瓜,水果经济四季不断,种小麦、种油菜,绿色山货供不应求。

20__年,下庄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__年,在巫山县投资帮助下,庄村实施民宿改造,建成了19栋34户风貌统一的乡村民宿。20__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余元,高于全乡平均水平,是1997年修路前的40倍。

杨自芝:“现在的日子比以前过年都好!”

不等不靠,天路自己凿,不怨不哀,幸福自己找。

下庄人正是凭着这股劲头换来了峭壁变通途,穷窝变康庄,而这也正是毛相林会被评为“时代楷模”,我们会被“下庄”精神所感动的原因。

2023年楷模事迹心得体会400 楷模的心得体会(四篇)相关文章:

最新2023年大学生预备党员转正思想汇报

2023出纳个人总结心得

2023年对市委书记的批评意见集合(推荐)(8篇)

2023年文化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汇报(五篇)

2023年会计实习周记(16篇)

2023年初二地理教学计划(推荐)(8篇)

2023年男女爱情的诗句婚礼(六篇)

2023年墨子名言100句(三篇)

2023年个人销售总结报告(13篇)

大学新生入党申请书格式范文2023年最新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023年楷模事迹心得体会400 楷模的心得体会(四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shiyongwendang/xindetihui/gongzuoxinde/16864725431875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