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军训心得 > 如何写读《绿山墙的安妮》学生有感心得(精)

如何写读《绿山墙的安妮》学生有感心得(精)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如何写读《绿山墙的安妮》学生有感心得(精)

微信扫码分享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如何写读《绿山墙的安妮》学生有感心得(精)一

如今年近不惑,自认为欣赏水平有所提高,便重新拾起《红与黑》,看看是不是还是那样无法接受。没料到我竟深深地痴迷进去了,一口气读完不算,还把有些篇章反复地阅读,细细咀嚼着里面的滋味。每一次的感悟都能让我和作者走进一步,好像在与之交谈。真是与当年大相径庭,我不禁为那时年少幼稚的我而感到好笑。

再一次解读《红与黑》,我为它巨大的魅力折服,我惊叹于作者细腻的笔工,那些传神的心理描写简直让人无法相信这是在虚构小说,而所有一切的发生竟又显得那么自然,那么合情合理,好像就是顺其自然,直到瓜熟蒂落。

这部小说不仅让我看到了那个时期的广阔的社会画面,更让我了解到了那段法国大贵族和资产阶级交替执政的社会状况。当然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必要背景,没有这些一切的叙述都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

小说的主人公“于连.所雷尔”,是一个平民出生的小伙子,因精通拉丁文而进入市长家当起了家庭教师,自卑而又傲慢的他鄙视贵族阶层,痛恨他们的所作所为,但心底里又渴望挤进贵族阶层。他勾引市长夫人,继而又为市长夫人的真情所动。在事情败露后,他不得不离开,进入神学院学习。之后又通过别人介绍进入了伯爵家当起了秘书,后又与伯爵的女儿产生了私情,正当他一步一步走上光明前景之时,市长夫人的一封信使他顿时失去了一切,痛恨之余,他向曾经深爱的女人开枪了。坐在监狱里,他进行了深深地反思,使得自己的心灵逐渐纯澈起来,而他与两个女人的爱情也得到了最圆满的诠释。用他的话,他最后的时光是幸福的,他得到了两个最高贵女人的真爱。也许只有在最后的时间里,他们才会剥去面具,真正地流露出内心世界,从而停止了彼此间的猜忌,让爱散发出最真诚最原始的火花。真是叫人感慨万分!

说实话,我同情德.雷纳尔夫人。单纯的她从不知爱情的滋味,鄙视自己丈夫的言行,却又以为世界上所有的男人都是如此而甘心服从着。她高贵美丽却毫无贵族的傲气和虚假,善良温和,心里充满着爱。也就是如此,她才会在现实和爱情里徘徊痛苦,她甚至憧憬着甘愿放弃市长丈夫,放弃一大笔遗产,要和于连过清贫的生活,这难道不是她最真的爱情吗?于连向她开枪,她仍然可以原谅,甚至希望自己死在心爱的人的抢下,这是她对无望爱情的一种解脱。在于连被判死刑后,她不惜放弃名利和地位,为于连奔波。在最后的日子里,她陪伴着于连,毫无顾忌地一起幸福着。最后,在于连死后的第三天,她抱吻着孩子静静地去了。我无法责备这样的女人,我为这样的女人掉泪,我甚至佩服她的勇敢。她或许是背叛了丈夫和孩子,或许用恶毒话说是与人通奸,然而,她是最纯洁的,她的心里除了爱没有一丝的杂念。若不是他的市长丈夫为着她拥有一笔巨大的遗产而采取隐忍态度,她完全可以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当然,这只是故事外的假想了。总之,虽是扭曲的爱情,却也悲壮得令人心痛!

与市长夫人相比,德.拉莫尔小姐就显得完全不同了。她的爱是火辣辣的,是令人眩晕的。德.拉莫尔小姐生性高傲,厌恶贵族阶级的虚伪,是一个阶级叛逆者。她一方面喜欢于连,一方面又碍于自己的贵族血统,所以让于连感到她的捉摸不定和善变。但最终,她还是放弃了尊严,成了爱情的俘虏,真心实意地和于连相爱了。为了爱情,她愿意放弃贵族的身份,同于连一起远走高飞,去过贫穷的日子。而当于连枪击市长夫人被判死刑后,她不惜自己高贵的身份,抛头露面到处为之说情,一心只为救出心爱之人,她也是值得敬佩的。

小说的结局非常得悲凉,但却很美很美。虽然,于连是那个社会的牺牲品,但他是幸福的。他带着两个不寻常女人的挚爱走向死亡,他的内心是平静的,也是满足的。

看完这部小说,我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之流下了多少同情的眼泪,但我知道自己更明白了“爱情”的真谛。我为不幸的爱情落泪,更为自己的所得兴庆。合拢书本的同时,我也告诉自己,从此不再有忧伤和烦恼,没有什么比两个相爱的人厮守终身更重要的。

如何写读《绿山墙的安妮》学生有感心得(精)二

读《飞鸟集》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清新。它既没有过份的忧伤与彷徨,也没有令人窒息的悲痛的剧情。它给人的感觉就像冬天里的阳光,刚刚好。

我是看着《飞鸟集》长大的,《飞鸟集》里的每一个字都见证着我的成长。第一次接触它的时候。是在九岁那年,年幼的我,稚嫩的思想,兴致勃勃的品尝着“夏天里漂泊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鸣啭歌唱,一会儿又飞走了。而秋天的黄叶无歌可唱,飘飘零零,叹息一声,落在窗前了。”然后幻想着美丽而圣洁的场面。第二次接触它,是在我已经忘记它之后的第七个月。我无意间发现了“你的真相你见不到,你见到的是你的影子。”那时换了思想的我,更新了的思想,孜孜不倦的又一次拾起了它,抱着它穿越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第三次接触他,是我发现了它身上原来还存在着另一种光芒。那种光芒,是新的思想,新的和谐,新的生命。

其实,在欣赏《飞鸟集》的同时,我也在读泰戈尔他自己。他钟情于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能娴熟地壮写幕云旭日,芳草碧树,繁星清泉。他对年轻一代表示了殷切的期望与真诚的关怀。总之,他的诗,可谓探索世界的总结。因为他是不拒绝生命,而能说出生命之本身的唯一一人。

我对《飞鸟集》的感情,一向是“敬”而不“畏”。对《飞鸟集》的感觉,一直是和蔼而温暖的。现在,我的日记本上,时而也会出现像《飞鸟集》里面那样的小诗。如:“诗人的每一个步伐,都在解释着诗的浪漫,每个女孩都幻想当明星,每个男孩都幻想当总统,那么诗人干吗还要写诗呢?是因为他本身就是诗了…… ”

《飞鸟集》里的语言,是世间最和谐,最美妙,最质朴的韵律。《飞鸟集》里的每一句话,都是一件无瑕疵的艺术,都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同时《飞鸟集》也向我展现了另一个泰戈尔,那个追求自由,向往单纯的,也幻想浪漫的可爱诗人。

说我读过《飘》,也许你会说我读的东西有些太过于成人化了。这个我不否认,但我得出的也是一个灵魂给自己洗礼的过程。《飘》所讲述的是一个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爱情故事。它是著名的美国女作家格丽特米切尔笔下的一篇小说,一篇美国文坛一直有意贬低其的文学价值,认为其只是一部大众通俗小说的小说。但它历经数十年而长销不衰的事实,已经为自己夺得了最完美的位置。

也许真的没有多少人去欣赏那个魅力四射,倾倒众生的受人仰慕的庄园娇小姐郝思嘉。她颠覆了以往我们所看到的那种温良贤淑,大度宽容,纯洁善良,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自己真爱的女主角的形象。她的卑鄙,残忍和阴险;她的骄傲,贪婪与虚荣让我无休止的一次又一次想起她都觉得那本完美的书被她玷污了,变得混浊不清。

但我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后,我发现我太幼稚了。我和那些美国文坛的一些人们一样,只见得美丽虚幻的文字,却见不得文字的另一个深沉,勇敢的灵魂。于是,我拿起《飘》又一次读了起来。

我终于发现,其实我一直是同情赫思嘉的,只是看不惯阴险卑鄙的人的我无法去承认我早已察觉到这个灵魂一直在给自己冲刷着肮脏的心灵。对于她“不择手段”式的“自私钻营”,或许那些是她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都是为了生存。郝思嘉通过用斤斤计较的赚来的钱,通过各种“卑鄙手段”,换得了自己的新生,也换得了朋友家族的新生。

另一方面,郝思嘉对待媚兰真的很好,是极尽关爱的。可能这其中是出于对卫希礼的爱而爱屋及乌,但到了后来则完全不是。这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女人,却达成了一生一世的友谊,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

赫思嘉是拥有几个灵魂的人。她拥有对母亲的热爱与敬佩,拥有着对卫希礼的执着的爱。也拥有着和她一同奋斗几十年的玫兰妮的灵魂。或许就因为她背负着太多的灵魂,所以她又是一个矛盾体。但谁有不是一个矛盾体呢?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来,当她面对困难时,她选择迎接:当她面对责任时,她选择担负:可当她面对爱的抉择时,起初,她选择蒙蔽自己,当她终于认清,要面对时,却为时已晚。而她,在无能为力时,就会告诉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会好了,她在整个故事中,都是一个充满生气,充满斗志的人。最欣赏的,就是她永远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斗志,永远不会放弃,永远不会绝望。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何尝不是摸爬滚打一路前行呢?有时候蓦然回首,那些人不就是正在灯火阑珊处吗?

其实《飞鸟集》和《飘》很像。它们虽然不是一个人写的,不是在同一个背景下写的,表达的思想也有很大的差别。但我认为,《飞鸟集》中的一个灵魂和《飘》中的另一个灵魂是相互补充的,是和谐的。她们所带给我的美好是共生共存的。因为,在她们灵魂的互相洗礼下,我的灵魂也在不断的接受一次次新的洗礼。

直到今日,《飞鸟集》和《飘》依旧不断地给我充斥着新的思想和启迪。就像不断前行的“流行”一样,它们也一直让我朝着新的文学思想看齐。同样,它们所留给我的最质朴的灵魂,也让我在不断前行的旅途中会恋恋不舍的不忍抛下。其实,文学和时尚就是一对反义词。时尚就是此岸,文学就是彼岸;时尚就像小溪流水般的哗哗向前流,文学则如大海一般静静地沉淀;时尚也许可以流传的很广,但文学可以流传的更远;时尚也许可以在瞬间让你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文学却可以在你合书闭目后悠然心动!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如何写读《绿山墙的安妮》学生有感心得(精)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shiyongwendang/xindetihui/junxunxinde/16847416351150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