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实习心得体会 > 精选音乐欣赏心得体会通用(六篇)

精选音乐欣赏心得体会通用(六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精选音乐欣赏心得体会通用(六篇)

微信扫码分享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精选音乐欣赏心得体会通用一

曾经有一位音乐家,在一个夜晚,演奏会结束后。漫步在莱茵河边,欣赏美丽的夜晚景致。他发现从河边一所破旧的小茅屋里传来钢琴声,

音乐家在月光下为盲姑娘用心的演奏,望着一缕缕轻纱般的月光,望着沉醉在音乐景象的盲姑娘。音乐家突然有了灵感,立马飞奔回旅馆,写下以后非常出名的钢琴曲《月光曲》这位音乐家便是贝多芬。

《月光曲》的音乐很美,让人陶醉。听音乐,让思绪在月夜美丽的天空,汹涌的大海翱翔,多么的惬意!

我虽然没有听过什么有名音乐家的演奏会。可是,只要有兴趣,随时可以走进音乐。无聊时,插上耳机听着音乐,哼哼歌。无所谓唱得好不好,高兴就可以了。

有时,我会发现周围的世界到处有音乐的存在。马路上的各种汽车喇叭声,人群的嘈杂声,商场的声音,汇合成一曲城市奏鸣曲。

最好的音乐可能是在农村,乡下。刮风,下雨,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构成一曲美妙的大自然之歌。

走进音乐,就是那么让人神往,让我陶醉。音乐世界真是美妙多多啊!

精选音乐欣赏心得体会通用二

大班音乐欣赏《赛马》——骏马奔驰保边疆

常州市轻工幼儿园  吴雪霖

课题生成:  

在进行有关“马”的主题活动时,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加深对马的认识,我结合了二胡独奏曲《赛马》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它是我国著名的民乐乐曲,不失为幼儿音乐欣赏的好教材。我将一首结构比较复杂的器乐曲诠释成特定的情景表演,让幼儿去了解它、接纳它、表现它,运用多通道参与理论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欣赏、律动、打击乐演奏活动让幼儿自发的投入到听、说、想、做、演的活动中来,进行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从而生成本课题。

课题名称  骏马奔驰保边疆(大班音乐活动)

教育目标:

1、通过观看木偶表演,欣赏乐曲《赛马》,根据音乐形象和情绪,`用筷子随节拍较投入地进行表演。

2、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和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尝试用筷子不同的敲击方式,并探讨其他乐器如何进行合理的匹配。创造性的表现自身对音乐的感知。

3、培养幼儿对欣赏乐曲的兴趣及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活动准备:四种颜色(红、黄、白、黑)的木偶马饰,二胡曲《赛马》,共四组幼儿人手两把筷子,串铃,圆舞板,小铃,实物二胡。

活动过程:

一、 情景导入

老师:在一片美丽的大草原上奔跑着四匹骏马,一匹红马、一匹黄马、一匹白马、还有一匹黑马(相继出现马饰),看----它们来啦!(两位老师手持马饰,随乐进行木偶操作)幼儿边听乐曲,边欣赏木偶表演。

二、 分析音乐,将音乐情境化。

1师幼讨论:刚才的音乐听了有什么感觉?你们看到它们在干什么?幼儿回忆刚才的情景表演,讨论音乐情节。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对,刚才小朋友看得很仔细,听得很认真。这首音乐听上去很欢快、奔放,表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群马飞奔,你追我该的动人场面。

2再次欣赏音乐根据特定的音乐形象,创编、记忆动作顺序。老师:四匹马是如何你追我赶的?幼儿讨论,教师小结:乐曲开始,四匹马一同快速奔跑→慢跑→红马首次领先→黄马又次领先→白马又跑到黄马的前面→黑马又超过了白马→红马、白马两两领先→黄马、黑马又共同领先→一起奔跑冲刺→反复一次→到达终点,拉住缰绳“吁——”(全曲结束)

三、幼儿根据音乐情节大胆表现音乐。

1教师示范随乐用筷子敲奏。

2幼儿根据颜色分组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①  教师:你应该表演什么颜色的马?为什么?幼儿:我坐的是红色的椅子,就扮演红色的马。

②  教师:你怎样表演马在奔跑?幼儿1:我可以象骑马的叔叔那样挥鞭;幼儿2:我可以喊“驾——”

3幼儿听音乐,分组用筷子演奏。

①  看指挥演奏:一起走(敲)→红马敲→黄马敲→白马敲→黑马敲→两匹两匹轮流走(两组轮流敲奏)→一起奔向终点冲刺(四组齐奏)→拉住疆绳,乐曲结束(幼儿筷子上举,作欢呼状)

②  教师:怎样使你的筷子敲得好听?幼儿1:要合着节拍敲;幼儿2:带上手腕敲得好听!

③  教师:刚才我们是使用两把筷子对敲,还可以怎么敲?   幼儿1:我可以将筷子在椅背上敲;幼儿2:我可以在椅子的两侧敲;幼儿3:我可以在地板上敲。

④  根据筷子不同的敲击点幼儿再次分组演奏。

⑤  教师:你还想扮演什么颜色的马?(交换位置演奏),提出要求:老师指挥重拍时,你要把重拍敲出来!

4探讨其他乐器的匹配。

①  教师出示小乐器:圆舞板、小铃、串铃。手持木偶马饰:刚才四匹马奔跑时,哪里发出声音?哪种乐器最象马铃声?(串铃)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集体);哪种乐器最象马蹄声?(圆舞板)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单独)

②  各请两位幼儿分别加奏串铃和圆舞板,全体幼儿共同演奏。

四、小结:

今天我们大家共同欣赏了我国著名的民乐乐曲《赛马》,它是由弦乐器二胡演奏的,好听吗?下次老师再次带领你们欣赏优美的二胡曲!(出示二胡实物,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

精选音乐欣赏心得体会通用三

初步感受乐曲《赛马》,大胆想象乐曲中的音乐形象,了解乐曲名称,感受民族乐曲的美。

1.有铃铛的玩具马。

2.草原赛马的ppt。

3.配有朗诵的赛马音乐录音。

(一)欣赏《赛马》

1.初步欣赏

t:今天带了一首曲子叫《赛马》,我们来听一听

2.再次欣赏

t:刚才听到的曲子叫什么名称?再听一次想想曲子什么感觉?可能说的什么事?

3.自由讨论

t:听了音乐好像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些什么?

4.多感官欣赏

t:我们来看看到底在哪发生了什么?出示ppt、听配乐朗诵《赛马》。

5.分段欣赏

t:(老师弹奏两个复倚音,引导幼儿想象情节)这个音乐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幼儿想象牧民在马脖子上系上了铃铛,出示铃铛玩具马弹复倚音再次欣赏。

t:(听乐曲后面10小节)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幼儿感受激烈的乐句,想象马儿越跑越快,你追我赶,紧张激烈。)

t:(听乐曲11小节一18小节)这好像在说什么?(引导幼儿想象马儿跑到终点胜利,赛马结束。)

6.完整欣赏

t:让我们去看一场赛马,为他们加油。(老师放ppt、朗诵录音并配上舞蹈动作,让幼儿全方位地进行欣赏。)

(二)动作表现

t:我们也一起上大草原,骑上马儿参加赛马。(鼓励幼儿根据音乐自由配动作)

操作提示

欣赏活动前,幼儿对蒙古族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他们生活的环境以及民族的特点,对于之后的欣赏想象起到支持的作用。老师提供多样化的欣赏方式调动幼儿多种感官进行欣赏:

例如:听赏乐曲——听觉;看ppt图片——视觉,边看图边听配乐朗诵——语言加音乐的视听觉美的感官;舞蹈欣赏——肢体动作感觉等等。一种材料用多种方式进行刺激,各角度挖掘乐曲的美。

最后有一个幼儿动作表现赛马的环节,在活动之前老师可了解幼儿现有的水平,适当对相关动作进行一些铺垫,让幼儿有一定动作表现的经验。在实际操作中,孩子只需调动已有经验将动作与音乐建立连接即可。

精选音乐欣赏心得体会通用四

一、引入活动内容小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听音乐,搬小椅子并跟着音乐拍子拍手。

2、引出小铃,

教师敲小铃:“这是什么,小铃怎么唱歌的?”(叮叮)

二、欣赏歌曲《找小铃》,根据图谱熟悉歌词

1、欣赏歌曲

师:今天童老师带来了一首关于“小铃”的歌,我们来听听。

师:“你听到了什么?”

2、尝试片段记忆歌曲《找小铃》的内容

我们再来听听看,你听到了什么?(鼓励幼儿用歌曲中的语句回答)

念歌词(跟着老师念歌词)

3、根据图谱《找小铃》找出歌曲中的内容

师:请你们来看看,这是《找小铃》的图谱,(教案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歌曲唱的内容都在里面,请你们来找一找吧?

看着图谱跟着音乐唱歌曲《找小铃》

a、帮助幼儿在视听双效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学唱歌曲《找小铃》

b、集体、分组表演歌曲《找小铃》

三、《找小铃》游戏

1、玩法:教师拿着小铃边敲边唱边走,幼儿边唱边拍手,

唱到:“请你仔细听呀”,全体幼儿用手蒙住眼睛,

教师找个地方,敲响小铃,教师唱“找找我的小铃。”

幼儿跑向敲小铃的人。(教师可以请幼儿来敲小铃)

可玩3—4次

2、这个游戏好玩吗?《找小铃》的音乐你们喜欢吗?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

我一直都想尝试在小班上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偶然间,我在给孩子们上舞蹈课时,不经意地放了《梁祝》,让他们练功,孩子们说:“真好听!”有的孩子还跟着曲子翩翩起舞,于是,我便设计了此节音乐欣赏课。旨在让孩子去感受美、发现美、理解美、表现美。

1、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让孩子在玩中感受音乐的美。

2、鼓励孩子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觉。

1、布置花园场景、各种各样的花。

2、自制蝴蝶、丝巾、花带、蝴蝶头饰、蝴蝶翅膀。

1、孩子们,告诉你们个好消息,今天呀,我们带上我们的好朋友蝴蝶一起到花园里玩。

2、幼儿随音乐手持蝴蝶游玩。

3、我们累了,小蝴蝶也累了,那该怎么办呢?(孩子想办法),那好,就让我们的小蝴蝶在客人老师那里休息一会儿。

1、欣赏第一遍音乐。

孩子们,来,我们坐下静的听音乐吧!

提问:听完这段音乐,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欣赏第二遍音乐。

听完提问:你好像看见了谁?它在干什么?(蝴蝶)

你们好象看见蝴蝶在干什么?

3、欣赏第三遍音乐

听完提问:你们好象看到蝴蝶在什么地方?它在干什么?请你学学。

1、我们都来扮演蝴蝶,东西都在旁边放着,看看谁把自己打扮的最漂亮。(孩子自选道具)

2、教师强调:如果谁需要帮忙,就去找客人老师,对她说一句好听的话。

3、你们真漂亮,让我们跟着音乐跳起来吧!

4、和客人老师一起跳起来吧!

此活动设计合理,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自然的融合了表情、语言、身体动作,表达了自身的感受。环境布置得很美,孩子们在美中不知不觉的感受乐曲、表现乐曲。

精选音乐欣赏心得体会通用六

音乐课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急需探索的问题,其中“小学音乐欣赏课”常常出现在各类音乐课堂教学比赛的赛场,但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成功课例并不多。

由于长期教学实践的需要,使我得以针对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从中也感受到一些经验和体会,现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

一、摆脱固有教学模式的束缚,灵活地设计教学环节

音乐欣赏课就其本身特点而言,应偏重于对作品感性以至理性上的理解。通常情况下,教师们会把着眼点放在对乐曲(或乐器)的深刻分析和理解上,并带出爱国主义等德育方面的教育。这种模式本身没有错,然而面对小学生,这种固有的模式就应被打破。

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设计要从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小学生好动、好表现,与其静静地感受不如让他们自由、快乐地去寻找、领悟。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教师绝不能让课程特点束缚住自己创新思想的翅膀。

在设计广东沿海版《编钟、编馨——中华民族的瑰宝》一课时,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如何巧妙地安排编钟古乐欣赏这一环节,能够让编钟古乐真正引起孩子们的共鸣(因为单纯地欣赏编钟古乐,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闷”的一件事)。

二是怎样设计让孩子们动手、动脑的参与性环节,以激起孩子们对编钟的好奇心。

最终,我将编钟古乐欣赏融入编钟、编馨介绍;编钟网页浏览;编钟拼图游戏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之中,几乎贯穿整堂课,将编钟古乐深深地植入孩子们的心中。

在培养孩子们动手、动脑能力方面,除设计了编钟网页浏览外,配合对编钟、编馨的认识,还设计了“我是小小制造师”(用自己所想到的材料制造自己的编钟);“洒瓶编钟”即兴演奏以及编钟拼图游戏等。

这节课的设计,从知识点的渗透到活动游戏的目的、效果,无不体现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尤其激发了孩子们探究新事物的欲望,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从这一课例可以看出:欣赏课和唱游课、活动课、综合课一样,孩子们需要活动、需要参与、更需要表现。小学音乐欣赏课绝不能局限于“欣赏”二字,一定要摆脱固有教学模式的束缚,灵活地设计教学环节。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孩子们营造亲身体验的环境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它们都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如上所述,孩子们上欣赏课时,同样需要参与、需要表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作为孩子们的引导者,我们要尽可能多地为孩子们营造亲身体验的环境。

有这样一个倮例:在欣赏柴可夫斯基的《胡挑夹子》一课中,教师将整个课堂送给了孩子们:教师以情景式教学导入,营造了小女孩克拉拉在圣诞节接受礼物的欢乐场景。在这个场景中,老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老师在整个表演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与现场其他情况,随时调控着剧情。无拘无束的孩子们表现欲极强,“闹”成了课堂的新特色,学习也因此而生动有趣。

虽然这节课没有知识传授的闪光点,“闹”的特色也过于浓厚,但课程设计本身还是比较成功的,教师遵循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满足孩子们表演欲的同时,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其实对小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还不是一门知识,而只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体验的。因此小学音乐欣赏课应该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欣赏教学。

三、营造创造性教学的空间,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

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欣赏等各个环节均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意识并伴随着独特的创造行为。音乐艺术的这一特质,使音乐教育在发展孩子们的创造能力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这无疑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小学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孩子们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绝好阵地,我们在关注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音乐教学方式的创新,要营造出开发学生音乐潜能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

柴可夫斯基的《胡挑夹子》一课,教师的创新式教学设计可谓用心良苦。在其情景式创造性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扮演好导演这一角色,更要抓住机会,带动孩子们去创造、体验每一个音乐角色,感受塑造人物的成功感,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出学生的音乐潜能。

《编钟、编馨——中华民族的瑰宝》一课,在开发学生音乐潜能方面,也是提供了大量的创造性教学空间给学生:“我是小小制造师”教学环节,孩子们耳朵听着编钟古乐,眼睛看着多媒体播放的编钟、编馨古乐演奏录像,他们的思想完全被放飞了,有的学生甚至想出要用不同质地的灯炮来制造编钟;“酒瓶编钟即兴演奏”时,为了让孩子们都能体验到创造音乐的乐趣,我将三套自制的“酒瓶编钟”都带到了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为开发孩子们的音乐潜能创造机会。

四、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巧妙运用于教学中

音乐欣赏课,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通过聆听去辨别、去感悟、去想象,通过眼睛去发现、去寻找、去进行创造性体验。这种让学生既看得开心又听得过瘾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若运用得巧妙,是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上半年听了一节小学五年级的欣赏课: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例。老师根据故事情节,设计了多个分段活动,并选用了网上的一段精彩视频,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西洋管弦乐器组中的木管乐器组》一课,知识性和欣赏性都很强,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大了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我同样采用了多媒体电教手段:我将木管乐器组的乐器变成了四兄弟,它们一个一个地出现在电视画面上介绍自己,它们一会儿说,一会儿“唱”,一会儿又拥抱在一起“合唱”,孩子们的眼睛和耳朵都忙坏了。虽然其中的所有语言都是我根据各个乐器的特点而临时录制的,但丝毫没有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反而课后很长一段时间,孩子们一见到我,就会模仿我的那些声音说出各种乐器的性能特点,可见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影响力之大,我们应该加以充分利用。

人音版的《龟兔赛跑》一课,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大了点。音乐主题不难辨别,但贯穿在整个故事当中,特别是高潮几个主题同时出现时,孩子们就会无所适从。在指导李老师上这一课时,我们想了好多的办法:为龟兔主题分别设计律动,认知不同的节奏型感觉龟兔动作的迅速和缓慢,按早晨、赛跑、庆祝分别设计不同的活动等。目的只有一个:当童话故事用音乐来表达时,孩子们都能听得懂音乐所表达出的故事。

五、以激发孩子音乐兴趣与培养孩子良好态度为基点

新课程标准中说得好: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其基础性并不是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音乐兴趣的培养,或者说音乐兴趣是基础中的基础。如果我们的音乐课不能使学生喜爱,不能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那么所谓的“音乐学习”意义何在呢?

中小学音乐教学如此,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更要强调兴趣的培养。前面所举的每一个课例,都是以激发孩子音乐兴趣、培养孩子良好态度为基点的:

学完《编钟、编馨——中华民族的瑰宝》一课后,孩子们纷纷上网查询关于编钟、编馨的资料,很多孩子还设计了音乐手抄报、制作了各种奇特的简易“编钟”相互交流,学习兴趣相当浓厚。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课堂,孩子们不但听懂了音乐,更掌握了单簧管、双簧管、长笛等多种乐器的使用方法和音乐特点。

音乐童话《龟兔赛跑》和《西洋管弦乐队中的木管乐器组》属于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内容,在激发孩子们的音乐兴趣方面,更要“投其所好”。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欣赏活动中,得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孩子们的兴趣是玩,我们就该把音乐变成好玩的游戏;孩子们的兴趣是看动画片,我们就该把音乐变成好看的动画片,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

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还有许多方法可以借鉴。不同的艺术形式或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方面本来就有许多相通之处,只要有价值,都可以参考。我们要努力引导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欣赏活动过程中,时时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从而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并伴随他们终身。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精选音乐欣赏心得体会通用(六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shiyongwendang/xindetihui/shixixindetihui/16856448531532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