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优秀7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优秀7篇】

说的甜蜜 点赞 分享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优秀7篇】

微信扫码分享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7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一

在看《苏菲的世界》之前,就听很多人说这本书很好看。要是单看书名,几乎不会有人认为这是一本讲哲学的书。所以,在书香博客的任务下达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读这本书。结果,买了这本书后,感觉被骗了。《苏菲的世界》是挂著故事之名的哲学书。

所谓的故事就是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快过15岁生日的小女孩苏菲,生活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地方,过着小女孩的小日子。一个不请自到的哲学老师艾伯特突然走进她的生活。可自从一个不请自到的哲学老师艾伯特突然走进她的生活,。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不请自来的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导引下,苏菲的世界便完全改变了,她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迹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苏菲的世界》称得上是一本西方哲学的入门读物,它介绍了西方的哲学史。从几千年前的北欧真话,古希腊神话讲起,一步一步地一直谈到了当代哲学的潮流。时间上跨越了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直到近现代。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哲学巨匠也在书中依次粉墨登场。从古代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现代哲学之父卡迪尔,再到启蒙运动时期的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随后是“浪漫主义运动”时期的黑格尔,再后是十九世纪中后叶的马克思、达尔文以及同时代的尼采,最后法国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传奇人物萨特。

从哲学书来看,《苏菲的世界》在创作出版后不久就成了畅销书并被誉为名著是有它的理由的。《苏菲的世界》作者乔斯坦。贾德借助艾伯特给苏菲上的哲学课而将一整部西方哲学简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读者们婉婉道来。本书在阐述哲学观点时运用的例子生动有趣;书中通过一个女孩的角度来思考哲学,增加情切感,使哲学更易懂;写作方式很有创意,哲学家通过书信来教导哲学,此外,书中有书,故事中有故事。

对于这一点,我真的很欣赏作者乔斯坦贾德,他一定是一个十分称职的教师,十分幽默的教师,想象力十分丰富的人。我很喜欢他对“哲学是什么?”的解答:什么人能成为哲学家?在此,做这个了一个很明确的答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当然小孩子最符合这个要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小孩子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作者在解释哲学时用了一个很经典的比喻:关于小白兔,最好将它比喻成整个宇宙,而我们人类则是居住在兔子毛皮深处的微生虫。不过哲学家总是试图沿着兔子的细毛往上爬,以便将魔术师看个清楚。

宇宙是兔子,人是居住在兔子毛皮深处的微生虫,真是太生动形象了。

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课外看的第一本学术性的书,收获还是很大的。以前我一直以为哲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学科。自从看了《苏菲》我才知道哲学是一种包含所有学科的中和性课程,也没有想象中难懂,它还与科学有着一定的联系,是一门值得学一下的一门学科。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二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通过讲述14岁少女苏菲接二连三地收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件, 并在这位神秘导师的指导下,开始从哲学的角度了解世界及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哲学。原本,我以为哲学一定是门枯燥乏味、深奥难懂的课程。但是,《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我们讲述哲学的同时,还细心地将书中的内容分成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题目点出它的中心内容,或深藏或巧露。通过对这一个个耐人寻味故事的生动描写,使我们在阅读时产生了一种追逐和渴望知道答案、了解哲学的心情。在不知不觉当中,我自然而然地接受书中的观点,理解作者的用意。

虽然,看完《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我并没有明白多少哲学道理。但是,通过这本书,我从苏菲身上看到了一种认真思考、急于求知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好好学习。同时,我也明白了好奇和疑问是探索未来世界的动力。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是梦的世界,是一本值得你细细品读的书籍。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三

“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题记

今晚,怀着好奇的心情和同学们一起翻开了《苏菲的世界》。本以为这么厚的哲学书会很枯燥。可不知不觉间,我已沉浸在这本书中了。

书中的主人公苏菲,是一个平常的女孩。然而,一封突如其来的信注定了她的一生不会这样平凡下去。她在书信中,开始了她的哲学课程。

在第一章中,两个问题吸引了我:“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初读时对这两句话嗤之以鼻。可细细品味,似乎又另有深意。“你是谁?”我就是我啊!苏菲起初也是这样想的,但她的哲学课程给了她不一样的看法。

书中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所有的生物,都是出生在兔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都感到稀奇……他们在那儿觉得非常安逸,因此不愿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

仔细思考,我不也正是如此吗?小的时候,对一切事物都感到惊奇,总喜欢刨根问底。是从何时开始,我对一切失去了当初的热情了呢?我想,这本书,这堂哲学课程,也会让我重向兔毛顶端攀登。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四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厚厚的书,叫苏菲的世界,我早上洗过脸、刷过牙、吃过饭以后,就去看书了,弟弟在睡觉,妈妈去上班了,我和弟弟两个人在家,过了一会,弟弟醒了,我一去弟弟一直哭,我说:“弟弟,妈妈去上班了,咱们先看电视吧!”我忘了自己还要接着看苏菲的世界呢!

然后又过了一会儿,妈妈回来了,我看看表,说:“妈妈,现在还没有十二点呢,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妈妈说:“我给我们经理,请了两天假。”我说:“哦!知道了。”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五

这个春节,《苏菲的世界》成了跟我形影不离的好伙伴,我到哪里都带着它,空暇的时候就拿出来读上几页。然而,一本好书,却让我舍不得读得太快。说了那么多,你们一定也很好奇这本书到底有啥魔力吧,好吧,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让我们先来看这本书的目录,大标题下总会有一小句话来作为题记,并点明这篇故事的中心和主旨。如第一章“伊甸园”这个大标题下,就有一句简短的话来诠释:“在某个时刻,事物必然从无到有。”,这种目录的格式非常新颖且巧妙,是我读过的书当中很少引用的一个格式,让人为之眼前一亮。

再来看书的内容,故事情节虽然很简单,但阐述的道理却极为深刻:一位十四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依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这一封封信就犹如一堂堂深刻却不枯燥、难懂却不乏味的哲学小课堂。读着文字,我仿佛身临其境,好像自己也收到了这样的信件,和苏菲一起在“小山洞”里“冒险”,展开“头脑风暴”;和苏菲一起深陷在这世界谜团之中,不断的思考、探索。

书中的情节环环相扣,将故事和道理融会贯通。这样的做法在一般书籍之中采用的是少之又少,可是《苏菲的世界》却将发生在苏菲身上的故事和一个个哲学道理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真是让人有了看来一章就想接下去看下一章,不肯放手的冲动啊,我不禁为之惊叹。我们甚至可以用阅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浏览这部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二十世纪的整部世界哲学史,而不觉枯燥厌烦。

因为快要开学的原因,今天我终于将《苏菲的世界》看完了。翻完最后一页的一刹那,我的心中波涛起伏。《苏菲的世界》既是智慧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它唤醒了读者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读完这本书,我也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多全新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想对自己说几句:马上就要迎来七年级第二个学期了,我要学习苏菲那种勇于冒险和探索的精神,在学习上更加用心,攻难克坚,勤奋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不留遗憾。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六

14岁的少女苏菲在放学回家后收到了两封奇怪的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此开始,苏菲的命运改变了。在一位神秘导师的引导下,苏菲开始学习哲学,试着破译这个世界的谜团。但是苏菲发现这个世界远比她想象中更离奇古怪……

一开始,我真的以为这是一本侦探小说,否则怎会如此引人入胜?读着读着,才发现这是一本关于哲学的书,我今年12岁,上五年级,在我的概念里只知道有哲学家的存在,并不明白哲学是怎么回事。妈妈说,哲学这个词,解释起来有点复杂,可以打个比方,医学家研究怎么治病救人,植物学家研究怎么栽培植物,使花开得更好看,果实结得更丰满,味道更鲜美,史学家研究国家政权怎么兴盛怎么衰亡。哲学家呢,不研究具体的东西,他们会把刚才那些学者的成果进行一一比较,发现不管是人也好,植物也好,国家政权也好,它们都得符合一个生长、兴盛、衰弱、死亡的过程,没有例外。哲学家就会把这个过程用到其它地方,分析其它事物,比如动物、人性、等等。所以哲学应该就是研究事物普遍规律的一门学问。

如此说来,哲学应该枯燥乏味、神秘而深奥的,可《苏菲的世界》却如此生动,它刻画的苏菲就是一个勇敢、聪明的女孩,她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不断探索这个世界的欲望,从苏菲身上,我也开始学会了思考,人必须得保持一颗“好奇”之心,我知道天是蓝色的,草是绿色的,这种理所当然的存在让我失去了思考的价值,就像学习,对书中的知识、老师传授方式,从不咀嚼就欣然吞下。一个人失去了好奇心,便也失去了对事物探索的精神,进而我们的思维开始被固定,最后因为惰性变得呆板,毫无创新可言。

多对这个世界问几个为什么,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像也不是那么理所当然的存在着。《苏菲的世界》是值得一读的,它所展示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哲学,更多的还是关于生命等的有意义的问题,它让我学会了用哲学的角度,重新看待世界,重新认识自己。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七

窗外,雨淅沥沥,正是读书的意境。我坐在窗前,细细琢磨着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感受着苏菲的神奇经历,品味其中一些深刻的哲理。书中语言幽默,却将深奥的哲理阐述得淋漓尽致。认真品读,只觉收益颇深。

“你是谁?”第一次看到这个问题,苏菲迷惑了,我也不禁哑然失笑。苏菲就是苏菲,我就是我,我就是孔韫秋呀!一页页往下翻阅,跟随着苏菲哲学性的思考,我也渐渐开始思考:那个叫孔韫秋的人又是谁呢?如果我换了一个名字,那么我是否变成另一个人了呢?

就在我为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另一个问题又接踵而至,“世界从何而来”?不用说,没有人真正知道。不过我也觉得这个问题的确是应该问的。在我的认识里,世界只不过是太空中一个小小的星球,然而太空又是打哪儿来的呢?我站起身来,在屋里来回地踱着步,望着屋外细密的雨雾,在脑海里搜寻着。也许太空是早就存在的,可现存的每一件事物都有个开始吧?因此,太空一定是在某个时刻由另外一个物质造成的。那另一种物质又是什么呢?

望着窗外的雨,心久久沉浸在书中,我琢磨着好奇心、生命的意义等哲学话题,和笛卡尔、苏格拉底等哲学家对话,感觉自己和先前的自己好像变得不一样了。以前的我关心的只是吃饭睡觉、考试分数等等,就如同寄生在魔术师帽子里变出来的兔子毛上的小小生物,坠落到了兔毛的最低端,习惯了便无心再往上爬,它自然到不了顶尖,看不见另一片更为广阔的世界。这是何其的悲哀!更悲哀的是,习惯了这一切的我们并未察觉这份悲哀。哲学也就这样远离着我们。

阅读良久,轻轻将书合上,思绪万千。此刻,我坐在书桌前,竟然会时不时地回头看自己的身后,试图搜寻苏菲的身影。苏菲会不会正站在我的身旁,手举扳钳,准备敲我的头,以便显示她的存在?但即使她确实存在,真的从少校的故事中逃脱了出来,我却无论如何看不到她。

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静静地站在窗前,琢磨《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是一部哲学启蒙书,但并不仅仅是哲学而已,除此之外,还有思考。对人生,对世界,对社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带来的7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金笔头网的价值所在。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优秀7篇】相关文章:

六年级读书笔记:苏菲的世界

高一《苏菲的世界》优秀读后感7篇

最新《苏菲的世界》读后感800字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5000字(3篇)

初一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范文

苏菲的世界初一年级读后感600字

苏菲的世界700字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范文500字【优秀9篇】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优秀8篇】

初一以苏菲的世界为主题的读后感范文

有关读《苏菲的世界》心得感悟(推荐)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优秀7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