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农民丰收节感悟与体会【精选三篇】

农民丰收节感悟与体会【精选三篇】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农民丰收节感悟与体会【精选三篇】

微信扫码分享

【#心得体会# 导语】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发端,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展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决心和信心。以下是由金笔头网为您带来的《农民丰收节感悟与体会【精选三篇】》,供您品鉴。

  【篇一】

  十月半,粽子香,是我家乡的流传数百年的风俗。每当想起,糯米挟持老火腿的幽香,丝丝缕缕进入记忆,令人遐想……

  家乡在皖南深山,炎炎夏日到来,包粽子的箬叶在山麓上已经舒张开葱郁的绿影,迎风婆娑起舞。村妇心动了,背着硕大竹篮去,踏着晨光,爬到山顶,一览无余的箬叶大大小小的尽入眼中。摘回的箬叶捆好,悬挂在老屋的横梁晾着,村童有了盼头。

  家乡层峦叠嶂的都是茶园,粮食基本靠买。村口仅有的一点水田,为着十月半的清香,为着一年一度的等待,为着那流传至今的粽子节,自然是糯稻的天地。耕田插秧,洒肥收割,静静等待着那期盼的佳期。糯稻、玉米、黄豆在粮仓里欢聚一堂之时,油菜小麦吐绿山野之际,渴望已久的日子随着霜降而来。

  进入农历十月,村童开始数手指,到了十二三,心急的村民就开始烧大锅煮箬叶、棕皮,氤氲的水汽如同粽子的味道。女人蹲在在水埠头,在青石板上一张一张清洗干净,叠放在大菜篮里。几十斤糯米,已经浸透,拌上绿豆红豆,或者是蚕豆高粱。围着一个大脸盆,一家人齐动手。粽子里还有板栗、蜜枣、葡萄干和隔年的老火腿。自家的东西,加之乡村的朴实,一斤米至多包三只粽子。

  水汽携带着粽子特有清香从锅盖的缝隙里,先是一丝,然后一缕。绵绵不绝的水汽把厨房弥漫如缥缈的仙境,就是粽子千呼万唤出锅时。掀开锅盖,饱满圆润的粽子,被棕皮勒着,丰腴诱人。村民早已感慨大方呼朋引伴,亲朋好友闻香而来,家家户户抬空了八仙桌待客。过节的那几天,有摆地摊的,有杀猪卖鱼的,各种小生意人风闻而来,喧闹的日子给静静的山村带来一份温馨与快乐。外出在他乡的人,也就尽力在十月半前赶回老家,共同享受一份独得之乐,一杯酒,一个粽子,就是一份心意。临别时,客气的村人都是拎上十个八个的一串:“带上带上,自家的东西,尝个味道。”

  十月半包粽子的快乐,是我记事以来就有的。除了我村之外,邻村阴历六月一、六月六、六月十、六月半,家家户户做各种包子与米糕,亲眷朋友都互相来往,你家的包子,我家在粽子,礼尚往来着,有夏天的快乐,有秋天的欣慰。

  风俗的盛行,总是有一个传说或者典故支撑着,让其烟火鼎盛。课文中的粽子和屈原、端午节是连着的,家里的十月半呢?我问过父亲和祖父,期待能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结果是在他们的“哈哈”中一笑了之。在县志里寻寻觅觅,期许能解开内心的迷团,是一言以蔽之,歙东深山多年来有“庆丰节”的习俗。

  我想,称之为“庆丰节”是最朴实的。夏之初,小麦油菜收回家了,忙里偷闲做面点来庆贺;秋之后,水稻玉米搬回家了,就包粽子犒劳自我。夏秋的农忙结束,举办一个充满温暖的活动,找到一个畅叙幽情的方式,这不就是一种乡村的慰藉,一份亲情的凝聚?

  【篇二】

  让粮食丰起来、让农民口袋鼓起来、让农民收入多起来,这是党中央多年来对农民幸福生活的期许。对农民的尊重、对农民的敬重、对农业的关注,这是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振兴乡村的又一个生动而具体的表现。

  做为传统农耕文化发展而来的国家,农民在我国社会组成中就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孟子提出:“民为贵,君为轻。”《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载:“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虽然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统治的需要,但也可以说明,古代当权者对农业的重视。

  近代的土地革命,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给予农民尊严,保护农民所得,改善农民生活条件。这是当时革命需要,也是每个农民内心“耕者有其田”的盼望。随着时间流逝,改革开放的到来,农村百姓纷纷离开故土,到城市赚钱谋生。土地开始慢慢荒芜,农村开始缓缓衰败,城乡差距加大。“三农”问题日益凸显,将成为阻碍国家改革开放前进发展的羁绊。

  社会要发展,就必须引起国人的重视;农村要发展,就必须让百姓有获得感幸福感。近年来,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改革的目光投向百姓。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华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乡村,都有着流传千年的播种或庆祝丰收的民间节日。

  景颇族文化里的“新米节”就是在稻谷成熟的这天,人们为了庆祝丰收,久而久之变成了节日。在西藏、甘肃、青海、四川以及云南的藏族地区的农区,没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在庄稼成熟之际举行“望果节”。我们熟知的中秋节,最早来源于古代的祭月,但不是在农历八月十五,而是在秋分。帝王春分祭月是统治者的专利,老百姓选在八月半庆祝丰收是欢乐之举,二者相辅相成日久成俗。农耕时代,庄稼熟则百姓福,那份庆典来自内心的欢呼。

  在乡村日渐衰落、急需重视的当下,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农民、爱护农民、关心农民的良好氛围,更在提升百姓荣誉感的基础上,引起全社会对农村的关注,更是把那些濒临消逝的传统农耕文明得以传承和发扬,让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绽放更多的鲜花。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农民丰收节”还不能仅仅当成一个简单的节日,更是提醒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一定要把“丰收”两字放在心中,农民心中有信仰,民族发展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

  【篇三】

  咚锵咚锵咚咚锵,敲锣打鼓的声音响起,这是家乡的第一个“农民丰收节”。

  村委大院里几个穿红着绿的大娘,手拿彩扇,随着锣鼓,欢快起舞,个个笑靥如花。这便是农村最朴实的丰收节,也是第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

  玉米田里,驻村第一书记伸手剥开一只金灿灿的玉米棒子,望着田里沉甸甸的玉米棒,他心里美滋滋的。穿过翠绿的黄瓜地,望着红绿相间的辣椒,紫黑的茄子压低了身子,长长的豆角挂满架子……这便是农村最美的风景,也是他驻村以来,看到的风光。这是他在这个贫困乡村的第三年,记得刚来时,田里的玉米苗都耷拉着脑袋,半死不活……如今……这样想着,书记不觉笑容满面,脚底生风。

  街道两旁,家家的房顶上堆着小山一样的玉米,在阳光下发着金灿灿的光,有的家门口还放着小汽车。从田间巡视回来第一书记快步走向村部。

  看到第一书记来了,阿隆拿着刚刚采摘的梨,请书记品尝。没错,正是第一书记的一手帮扶,才让今年的梨有了好销路。按照传统的方式,自己家的梨恐怕要卖到过年,贮藏不当还会坏掉不少。今年书记从县里请来电商技术人员,帮助阿隆打造了电商销售模式,销路再也不是问题了,自己也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这不,阿隆正搬着一筐梨让乡亲们润润嗓子……

  再走近,就是花花绿绿的人流,沸声震天的喧闹嬉戏之声漫延在村子的每一个角落。一个孩子穿着鲜艳的黄色道具服,手拿两片绿叶,扮做玉米宝宝,呆萌可爱;一群活力四射的大娘敲着腰鼓,瞬间好像年轻了十来岁;几个年轻小伙正生龙活虎地舞狮子……书记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脸,用他已经不再细嫩的手,抚摸着孩子们的头,告诉他们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振兴家乡的事业。

  驻村生活即将结束,看着各位乡亲的笑脸,一阵心酸涌上心头。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聚集来了,书记满怀深情地注视着大家,“这两年,为了脱贫,我们一起吃了不少苦。为了不再靠天吃饭,我们四方募资打了一口又一口深井;为了乡亲的瓜果不滞销,我们建立了电商平台,举办采摘节;为了村里的老人不孤独,我们筹建了老年文化活动中心;为了孩子们的未来,我们不断改善教学设施。今天,是我们庆祝丰收的日子,也是我们铭记自己奋斗历程的日子,更是牢记党和国家不忘关注我们农民的日子。”

  农民丰收节,是一个乡村从贫困到振兴的见证,也是一个驻村书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农村的缩影!请向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人民致敬!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农民丰收节感悟与体会【精选三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