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演讲稿 > 演讲稿范文 > 最新《岳阳楼记》古诗全文范本

最新《岳阳楼记》古诗全文范本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最新《岳阳楼记》古诗全文范本

微信扫码分享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岳阳楼记》古诗全文范本一

大家好!欢迎大家游览江南三名楼之一的岳阳楼。

现在耸立在各位面前的就是岳阳楼。楼顶悬挂的“岳阳楼”三字横匾,是1961年毛泽东主席提议,请离沫若先生题写的。岳阳楼高21.35米,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中间的本根楠木大柱从地到顶承载大部分重力,再用12根“金柱”作为内围,支撑二楼,外围绕以20根檐柱,彼此牵制成为整体,飞檐与屋顶用伞形架传载荷重。三楼用如意斗拱层叠相衬,拱托楼顶。全楼没用一块砖石,全都用木料构成门缝对榫,结构严整,工艺精巧,造型庄重。飞檐和楼顶,都是盖的黄色琉璃筒瓦。各层檐面都有四条脊,第一层脊上饰以荷花、莲蓬,翘首为凤凰;第二层为昂首的龙头;第三层饰以卷草,翘首为回纹形如意祥云。整个楼阁重檐鳌突,藻井锁窗,雕梁画栋,丹柱彩楹,金碧辉煌,庄严壮丽。特别是三楼楼顶,很像古代将军的头盔,被称为盔顶,这在这国古代建筑中是相当罕见的。整个岳阳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工艺学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因而自古就享有“岳阳天下楼”的美称。

大家不禁要问,既然是天下名楼,为什么只建了三层呢?据说当时修建者是取天时、地利、人和之意。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东汉建安二十年,东吴的孙权为了和刘务争夺荆州,派鲁肃率领万名将士,驻守战略要地巴丘,也就是今天的岳阳。鲁肃在洞庭湖操练水军,并在城西依山傍水的地方,修筑坚固的城池,建造了指挥和检阅水军的阅军楼,这就是岳阳楼的前身。唐朝时阅军楼扩建,它基本原有了建筑艺术和历史风貌。好,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岳楼内参观。

各位游客,这里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在神驰已久的《岳阳楼记》雕屏,它由12块紫檀木组成。前面我们说到,岳阳楼这一名称是在唐朝时才启用的。这时期,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等才华横溢的风流名士,或是落拓不羁的迁客骚人相继接踵而来。他们登楼远眺,泛舟洞庭,奋笔书怀。

但是,岳阳楼真正名扬天下,还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做《岳阳楼记》以后。庆历四年,遭人诬告的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府,他上任后便筹办三件大事:一是在岳阳楼湖下修筑偃虹堤,以便防御洞庭湖的波涛;二是兴办郡学,造就人才;三是重修岳阳楼。重修后的岳阳楼规模宏大壮观。滕子京是个文武兼备的人,他认为“楼观非不文字称记者不为久”。这样一座楼阁,必需要有一篇名记记述,才能流芳千古。于是,他想到与自己同中进士的好友范仲淹。便写了一封《求记书》,介绍岳阳楼修葺后的结构和气势,倾吐了请求范仲淹作记的迫切心情,并请人画了一幅《洞庭秋晚图》,抄录了历代名士吟咏岳阳楼的诗词歌赋,派人日夜兼程,送往范仲淹当时被贬的住河南邓州。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和滕子京一样,因为主张革新政治,受到排斥和攻击,被贬到邓州。他接到滕子京的信件后,反复阅读,精心构思,终于写出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全文虽然仅有368个字,但是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语言铿锵,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传世名句。其实,《岳阳楼记》之所以能历代传颂,主要是由于它把一个重大的思想命题,极其巧妙而生动简洁地融入对优美景物的描写之中。它启迪人们:“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昭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崇高的人生哲理。作者那高尚的情操和宽阔的胸怀,不能不令人扼腕浩叹。先忧后乐,掷地有声,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作为一种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崇高人格文化的积淀,《岳阳楼记》以其至高至上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流传千古而不朽,滋养着人们的心灵。从那以后,岳阳楼的名声大震,传扬中外,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文以楼存,楼以文名”。据说滕子京接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后,喜出望外,当即就请大书法家苏舜钦书写,并请著名雕刻家邵竦将它雕刻在木匾上。于是,楼、记、书法、雕刻全称“四绝”。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并不是“四绝匾”。它早宋神宗年间便已经毁于大火之中。我们所见到的这幅雕屏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大书法家、刑部尚书张照书写的。

现在,让我们再注意一下一楼厅内的四根楠木大柱。这四根大柱自楼底直贯楼顶,支撑着整座楼的全部重量,再以12根柱代内圈,支撑二楼,周围绕以20根木柱,彼此牵制闩缝对榫,结为整体。整个岳阳楼为纯木结构,找不到一颗铁钉。各位还可以看到,在楼的四壁,悬挂着许多木刻匾对,这些都是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挂在楼堂正中的这副楹联,是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写的,是岳阳楼最长的一副。这副对联是: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请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汀,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上联以“一楼何奇”起首,列兴了诗圣、名儒、贤吏、酒仙在岳阳楼所留下的诗文政绩和传统,抒发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感慨;下联介绍了巴陵的名山、大川、雄关、险邑。如果您记下了这了这副对联,那么您对岳阳楼便有了大致的了解。

(在岳阳楼二楼)

一来到二楼,大家马上就发现在二楼也悬挂了一副《岳阳楼记》雕屏。这是为什么呢?这里面淬着一个真实的故事。清道光年间,岳阳来了个姓吴的知县,他一上任就看中了岳阳楼上的《岳阳楼记》雕屏,便用重金贿赂一个民间艺雕高手,花了十七个月时间精心临摹,秘密仿制雕屏赝品。两年后,吴知县趁调离岳阳楼之机,偷梁换柱,携带家小和张照的雕屏真迹,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出逃。没想到船行不久,风雨大作,船被风浪掀翻在洞庭湖的九马嘴段,雕屏也随波逐流,因是紫檀木制成,全部沉入了水中。后来,湖水干浅,《岳阳楼记》雕屏的真迹才被当地渔民打捞上来。打捞时,不慎将第八块屏上的“歌互”二字和第十块上的“乐”字损坏。当地文士吴敏树闻讯后,用120纹银从渔民手中将雕屏买回,花了三年时间临摹张照的手迹,才补上被损坏的三个字。各位现在可以看到,雕屏上还有明显的修补痕迹。又过将近120xx年,岳阳楼再度整修时,地方官员用120块大洋从吴氏后代后中将屏赎回,挂在岳阳楼二楼,这才“完壁归赵”。至于一楼那副,虽是赝品,也有120xx年历史了,当然是文物了。两副雕屏一真一假,正像一张功罪表,昭示后代子孙,值得我们深思。

(上三楼)

现在我们登上了岳阳楼的三楼,楼堂正中悬挂着毛泽东主席手书杜甫《登岳阳楼》诗的木刻雕屏,杜诗为:“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定,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其书法笔意奔放,布局严谨,雄健挺拔,形神兼备,笔触与唐代怀素的狂草相似。这是1964年秋天,毛主席从长沙乘火车返回北京途经岳阳时,在列车上即兴而书的。在雕屏两侧,挂有岳阳楼最短的一副对联,仅仅八个字。上联为“水天一色”,下联是“风月无边”。落款为“长庚李白”。当我们站在三娄凭窗远眺时,看到的洞庭湖水天相接,浑然一色;清风朗月,无边无际,山色湖光荟萃于楼时,得到的感觉正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吗?最后,请各位再抬头看楼顶。楼顶彩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如意斗拱层叠相衬,荷重承力,拱托楼顶,用伞形架传载负荷,和盔顶结构一样,这在我们现存的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为了深化名楼内涵,丰富景区内容,岳阳楼正在加快景区建设,并已作出规划。岳阳楼的介绍我就给诸位讲解到这里,欢迎下次再到岳阳来。祝各位旅途愉快,一路顺风!

最新《岳阳楼记》古诗全文范本二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 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年老多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窗。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大历三年(768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有一点是很清楚的,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一定高兴。但仔细品味,句中又见不到高兴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联系下文更是如此。实际上在这两句中“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作者把这段距离拉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回味。古人说“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这里就是无字处。“昔”与“今”之间,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人民的深重灾难,杜甫个人的悲惨遭遇,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杜甫的心头,并随着诗人—起登上了岳阳楼。他高兴不起来。应当说“今上岳阳楼”是向往了多年不得登,如今才算是登上来了,这是一声长叹,长叹的内里是一团忧国忧民、伤时伤世的感慨。这一声长叹,就像那咏叹调的引子,开启了下面一个个乐章。这里还要注意到一个“水”字,题目是“登岳阳楼”,头一句却先写洞庭湖,第二句才写岳阳楼,而且是“洞庭水”不是洞庭湖。这个“水”字显然是要突出的,这是抓住了洞庭风光的主要特点,说明了下文主要是在“水”上做文章。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紧扣上联的“水”字,虽没出现水字,却是专门写洞庭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东南方向极目眺望,只见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而吴地则被挤向了远远的东边,楚地则被远远地挤向了西边、南边。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东南伸展,把本来连在一起的吴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为两块。“坼”字用的很好,有动态感。仿佛湖水在延伸,大地被切割开。后一句“乾坤”就是天地,包括天地万物。“乾坤日夜浮”是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四面眺望,到处都是无边无际的洞庭水,仿佛整个天地万物都被湖水漂浮起来,仿佛天地万物都日日夜夜地在洞庭湖水上浮动漂游。“浮”字也有动态感。使人想到整个苍穹都被湖水托住的—个半球,而万物的运动,都是湖水荡动的结果。这两句都是写洞庭水,境界宏阔。一是极写水面的宽阔,二是极写水的力量。能够割裂大地,能够浮动乾坤,这是极写它的力量。而被割裂、被浮动东西之庞大,则显示出湖水的宽阔。这不是简单的夸张手法,这里有个视觉、感觉和想象的问题。由于地球是圆的,人的视觉是有限的,面对茫茫的湖水可能看不到岸边,即使看到了,远远望去也只是一条线,这就造成了湖水无限大,而远地十分狭小的感觉。诗人准确、真实地抓住了这视觉和感觉上的错觉,就把湖水描写成了四际无垠,仿佛大地四处都是水乡泽国,这是视觉感觉的真实。但诗人又借助想象,把本来看不到的吴楚大地和整个乾坤四际,也融进了这个视觉和感觉的画面。从而构成了一个想象的吴地楚地被裂开,整个乾坤被浮动的广阔无垠的画面。这就是借助想象而形成的意象。这是将想象中的更广阔的景象纳进了视觉画面的结果。这是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视觉错觉加上想象的产物,这是一个很成功的宏观意象。它的主要特点是境界广阔、气魄宏大。像这样大的宏观意象、气魄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很少见的。如孟浩然也有咏叹洞庭湖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但没有杜诗境界更为高远。这两句是写景,但不能看成是纯写景,写景中渗透着诗人的胸怀。“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透露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不安定。

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两句是写诗人自己的处境。“无一字”指的是没有一点消息,一点音信。“亲朋无一字”写出了诗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断绝,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况,即整个国家的情况。这对一个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国家,不忘人民的诗人来说,是一种被社会忘记的孤独感,他在精神上无疑是很痛苦的。“孤舟”是指诗人全家挤在一条小船上飘泊度日,消息断绝,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惨苦可以想见。理解这两句应与前两句联系起来看,前两句是远望,随着湖水向四际望去,水天相接,联想到吴楚,联想到整个乾坤。这两句近看,看到了孤舟,孤舟是近景中映入眼帘最能触动他的东西。于是使他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和处境。可以说这两联都是由观景引出,只不过前两句以写观景所见为主,后两句以写观望所见而引起的联想为主。这两联在内涵上也是一脉相通的。表面看起来毫无联系,实际上是一脉相通的。既然这后两句是写他的孤苦悲惨处境,由此应推想到前两句也绝非是单单写景,实际上前两句是借写远景象征性地、比拟性地暗示国势的动荡不安。这里包含着安史之乱的后遗症:唐王朝的衰败,人民的痛苦,外族的侵扰,国家的四分五裂和社会的不安定,栋梁之臣的缺乏等等,这一切都是杜甫飘泊中念念不忘的大事。正是由于诗人心中牵挂着国事民事,才牵肠挂肚。所以当他看到广阔无垠洞庭湖水时,也会想到仿佛大地裂开了,乾坤在日夜不停地浮动。从杜甫一贯的优国忧民的思想境界来看,他登上岳阳楼极目远眺,也必定会想到这些。可以说没想到这些就不是杜甫。也正是由于诗人胸中翻腾着叫人牵肠挂肚的国事民事,所以就很自然地勾起了自己不能再施展抱负的痛心。于是这孤舟飘泊,老弱多病,消息也听不到的可悲处境,也就顺理成章地涌上心头。这两联中,上联境界极大,下联境界却很小,大小相映成趣,其间也包孕着诗人的无限感慨。就景象来说,上联展现的是浩瀚的洞庭湖水,下联则画出了水面上的一点孤舟。湖水动荡,孤舟飘浮,虽然大小悬殊,却统一在一幅画中。如果将洞庭湖水比作整个国家,那么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己。这里是象征,这鲜明对照的谐调之中,既包含着诗人对自己终身遭遇的痛心和不平,也体现了诗人将自己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诗人站在岳阳楼上,望望湖水,看看孤舟,想到国家,想到自己,万种感慨,萦绕心头。“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乾坤”与“孤舟”对比,阔大者更为浩渺,狭小者更显落寞。

尾联“戎马关山北。”“戎马”,就是战马、兵马,指战争。“关山”,泛指,并非专指那道关,那座山。“关山北”,指打仗的地方。从诗人来说,从洞庭湖向长安望去,隔着一道道关,一座座山,而战火就在北面燃烧。“戎马关山北”,具体指的是当时吐蕃入侵,威胁长安,战争不息,国家不得安宁。“凭轩涕泗流”是说杜甫倚靠岳阳楼的窗户,向北眺望,虽然隔着道道关山,他看不到长安,也看不到战火,但在他心中却呈现出吐蕃入侵,长安危急,人民遭难的情景,于是他就禁不住伤心的老泪纵横了。这两句是两个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两者构成了一幅画,前者是诗人心中想到的,后者是诗人自身实景。长安与岳阳楼相距千里,但在诗人心中却没有这个距离。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长安。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的志诚之心。同时“戎马关山北”一句,明确写出了诗人在登岳阳楼时心中想的是国家的不安宁。这就更可以说明了第二联绝非仅仅是写景。第三联也决不只是写自己的孤苦无依。“凭轩涕泗流” 一句中,则凝聚着诗人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照后,感到无可奈何,感到万分压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显示出杜甫晚年时的精神痛苦。精神痛苦主要是无可奈何。

第一,作品运用了变化多样的表现手法。作品虽然只有八句话,但是却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开篇两句运用的是叙述的手法,交代的是登临岳阳楼的缘由。三四两句运用的是描绘的手法,绘制了岳阳楼的宏阔壮观图景,并且在描绘中,又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作品最后两句又运用了抒情的写法,揭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开拓了作品的意境。

第二,作品内容和感情两方面大跨度的跳跃。从内容方面说,开篇一联写的是诗人登楼的过程,其中蕴含了“昔”与“今”的时间跳跃过程。颔联中,诗人由上联的写自己推进到写洞庭湖,这里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跨度。在写景中,又由吴、楚之地面到日、月之天空的空间跳跃。到了颈联,诗人又转回自身的描写,前后联之间有一个从大到小的跨越。到了尾联,诗人又从个人身世遭际的描写扩展到国事的描写,上下联又是一个从小到大的跨越。在写国事时,又有一个从国难的跳跃到诗人感情抒发的过程。这就构成了纵横开阔,跳跃性强的特点。从诗人的感情发展脉络上说,首联蕴含喜悦,颔联带有雄壮,颈联转为凄苦,尾联变为悲伤。诗人的感情随着诗篇的进展,显示出不断变化,跳跃性强的艺术特点。

最新《岳阳楼记》古诗全文范本三

好了,请大家看门前这副“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楹联,其下句为“谁为天下士,饮酒楼上头。”今天各位就来当一当天下士,以洞庭为酒,开怀畅饮,一起品位博大精深的岳阳楼文化和岳阳的壮丽山川吧!兴许您也会像诗仙李白一样“醉煞洞庭秋”!

登上巴陵古城墙,穿过“南极潇湘”、“北通巫峡”的牌坊,进入眼帘的就是江南三大名楼之冠的岳阳楼。为什么说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冠了,有哪位朋友知道吗?好的,就请大家听小x慢慢道来吧!一,历史悠久。大家看看眼前这楼是不是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岳阳楼创建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只知在公元220xx年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初唐时,称为“南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所以说咱这岳阳楼面子可不小哦!要由我们的诗仙李白来亲自命名!大家看看横匾“岳阳楼”,这三字是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的,现以编入《中国名匾》一书!

大家再仔细看看这楼,有没有发现其特别之处?这位朋友好棒哦!居然小x知道想说什么。对了,岳阳楼第二个特点就是文物珍贵。在江南三大名楼中唯有岳阳楼是保持其原址、原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家级文物!咱们这岳阳楼楼高21.35米,可以用十个字来概括其建筑特点:“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大家可看清楚了?咱这岳阳楼可是未用一砖一瓦,一颗铁钉的!在建筑上是不是一个奇迹啊?说到这,小x就想和大家说一故事:相传在建楼时,人们怎么也无法把楼层很好地建成,这时来了一七旬老者,手拿一尺,对大伙说,让我试试看吧?大家别无它法,只好让老者试试,不曾想老者三两下就把大家一直解决不了的问题给轻松地解决了!大家正想酬谢,却只见地上一把尺,不见老者的踪影,拾起尺子一看,居然写着“鲁班尺”,所以在我们岳阳一带有“鲁班助楼”的传说!再看看这“飞檐”可是咱老祖宗聪明才智的体现!其便于采光,减少笨拙感,同时节约了用料!大家看看这屋顶像不像古代将军的头盔?对了,这就是“盔顶”,这种建筑方式并不多见,据说是现在仅存的啦!威武雄壮的“盔顶”,配以飞檐,曲线流畅,给人势欲凌空之感!再看“盔顶”下的如意斗拱,它形似蜂窝,层叠相衬,饰以龙头、凤头、云头纹饰,既承托盔顶重力,又使整个建筑更精美、庄重、和谐。屋面的宝顶、脊饰、翘首等构件都是清代中叶遗留下来的陶制精品。因此,岳阳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和工艺学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因而自古就享有“岳阳天下楼”的美称。

大家不禁要问,既然是天下名楼,为什么只建了三层呢?有朋友说,在古代三层就为高楼了,话是如此,但更重要的是封建迷信,据说当时修建者是为取天时、地利、人和之意!

古代建筑都与风水学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大家看看这四根通天金柱。这四根楠木大柱自楼底直贯楼顶,代表的就是一年四季,作为内圈的12根大柱就象征着一年的12个月。大家再数数看,在这周围有多少柱子啊?这位朋友数的可真快,一下子就数出来是20根了,这20根柱子有什么含义吗?大家想想,可以参照小x刚刚的讲法!

大家来看看这幅雕屏,哇!是大家神驰已久的《岳阳楼记》的雕屏的哦!其由12块紫檀木组成,黑底绿字!当年滕公子京接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后,喜出望外,请大书法家苏子美书写,著名雕刻家邵竦将它雕刻在木匾上。于是,楼、记、书法、雕刻合称“四绝”。可惜雕刻毁于宋神宗年间大火中。我们无缘得见啦!现在的雕屏是由清干隆年间著名大书法家、刑部尚书张照书写的。干隆称其为“王羲之之后的第一人”,其字字型方正、笔力雄浑、技法多变、独具匠心,为传世精品!但请大家张大眼睛瞧仔细了,待会到二楼,我们还将看到另一副雕屏,其中一真一假,哪副才是咱们张大人的真迹了?请大家自个瞧仔细呢!

大家可记下了这幅雕屏?好了,我们一起去二楼看看另一幅吧!

各位朋友,请看这中堂的雕屏,与一楼的有什么不同吗?仔细瞧瞧!对了,一楼是黑底绿字,而这幅是金字!为什么在同一栋楼里会同时存有两块一样的雕屏呢?就让小x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清道光年间,岳阳来了个姓吴的知县,他一上任就看中了岳阳楼上的《岳阳楼记》雕屏,便用重金贿赂一个民间艺雕高手,花了十七个月时间精心临摹,秘密仿制雕屏赝品。两年后,吴知县趁调离岳阳楼之机,偷梁换柱,携带家小和张照的雕屏真迹,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出逃。没想到船行不久,风雨大作,船被风浪掀翻在洞庭湖的九马嘴段,雕屏也随波逐流,因是紫檀木制成,全部沈入了水中。后来,湖水干浅,《岳阳楼记》雕屏的真迹才被当地渔民打捞上来。打捞时,不慎损坏了三个字,当地一文士吴敏树花了三年时间临摹张照的手迹才补上。各位现在可以看到,这雕屏上还有明显的修补痕迹,所以我们现在看见的这幅才是张大人的真迹!至于一楼那副,虽是赝品,其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也是文物了。两副雕屏一真一假,正像一张功罪表,昭示着后代子孙!

大家请随小x一起登楼,同看那范公笔下的“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洞庭湖。呵呵!我们的这位朋友好聪明哦!知道小张接下来要给大家讲岳阳楼为三大名楼之冠的第三个原因了,那就是风景独特。岳阳楼的胜景由江、湖、山、城构成。有诗云:“楼前十分风景好,一分山色九分湖”,就是对岳阳楼地理形胜的绝妙赞美,岳阳楼是得水而壮,得山而妍,形胜江南!世人只知范公的《岳阳楼记》,不知滕公子京也为骚客,其有词,云:“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短短59个字写景抒情,却很有气势!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是幅木刻雕屏是毛主席手书的杜甫的《登岳阳楼》,其书法笔意奔放,布局严谨,雄健挺拔,形神兼备,笔触与唐代怀素的狂草相似。在雕屏两侧的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落款为“长庚李白”,也就是我们的诗仙李白了,一楼同存诗仙、诗圣和和主席的真迹实在是不简单啊!由此可以看出咱岳阳楼的深厚文化!这就是小张要说的第四点了,岳阳楼文化的深厚!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了足、笔,而真正使岳阳楼闻名天下的是北宋范仲淹作的《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全文虽只寥寥368字,但其内容之博大,哲理之精深,气势之磅礴,语言之铿锵,真可谓匠心独道,字字珠玑,千秋之绝唱也!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成为传世名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崇高人格文化的沉淀!

请大家放下心中杂念,凭轩远眺,看着那浩淼的八百里洞庭,是否会与范公产生共鸣?当年范公未曾登临这“天下楼”,却作了不朽的《岳阳楼记》;今日你我同登这千古名楼,可有一种超脱世俗之感?

时间不早了,我们的游览马上就要结束了!转过身,让我们再摸摸四根楠木大柱,您想到了什么?四根金柱为我中华民族撑起了“先忧后乐”、百折不挠的民族脊梁千年!

“天下楼”的登临就要结束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噢!对了,小x还没告诉大家那20根柱子的含义。聪明的朋友可能已经知道答案了,对了,就是20加4,24,中国的24节气,您可猜出?现在行程结束请大家跟小x一起上车返程休息!

最新《岳阳楼记》古诗全文范本四

各位朋友,我们就要到达位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了,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依次下车,待会小x将随大家一起去登临那“天下楼”!

好了,请大家看门前这副“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楹联,其下句为“谁为天下士,饮酒楼上头。”今天各位就来当一当天下士,以洞庭为酒,开怀畅饮,一起品位博大精深的岳阳楼文化和岳阳的壮丽山川吧!兴许您也会像诗仙李白一样“醉煞洞庭秋”!

登上巴陵古城墙,穿过“南极潇湘”、“北通巫峡”的牌坊,进入眼帘的就是江南三大名楼之冠的岳阳楼。为什么说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冠了,有哪位朋友知道吗?好的,就请大家听小x慢慢道来吧!一,历史悠久。大家看看眼前这楼是不是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岳阳楼创建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只知在公元220xx年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初唐时,称为“南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所以说咱这岳阳楼面子可不小哦!要由我们的诗仙李白来亲自命名!大家看看横匾“岳阳楼”,这三字是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的,现以编入《中国名匾》一书!

大家再仔细看看这楼,有没有发现其特别之处?这位朋友好棒哦!居然小x知道想说什么。对了,岳阳楼第二个特点就是文物珍贵。在江南三大名楼中唯有岳阳楼是保持其原址、原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家级文物!咱们这岳阳楼楼高21.35米,可以用十个字来概括其建筑特点:“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大家可看清楚了?咱这岳阳楼可是未用一砖一瓦,一颗铁钉的!在建筑上是不是一个奇迹啊?说到这,小x就想和大家说一故事:相传在建楼时,人们怎么也无法把楼层很好地建成,这时来了一七旬老者,手拿一尺,对大伙说,让我试试看吧?大家别无它法,只好让老者试试,不曾想老者三两下就把大家一直解决不了的问题给轻松地解决了!大家正想酬谢,却只见地上一把尺,不见老者的踪影,拾起尺子一看,居然写着“鲁班尺”,所以在我们岳阳一带有“鲁班助楼”的传说!再看看这“飞檐”可是咱老祖宗聪明才智的体现!其便于采光,减少笨拙感,同时节约了用料!大家看看这屋顶像不像古代将军的头盔?对了,这就是“盔顶”,这种建筑方式并不多见,据说是现在仅存的啦!威武雄壮的“盔顶”,配以飞檐,曲线流畅,给人势欲凌空之感!再看“盔顶”下的如意斗拱,它形似蜂窝,层叠相衬,饰以龙头、凤头、云头纹饰,既承托盔顶重力,又使整个建筑更精美、庄重、和谐。屋面的宝顶、脊饰、翘首等构件都是清代中叶遗留下来的陶制精品。因此,岳阳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和工艺学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因而自古就享有“岳阳天下楼”的美称。

大家不禁要问,既然是天下名楼,为什么只建了三层呢?有朋友说,在古代三层就为高楼了,话是如此,但更重要的是封建迷信,据说当时修建者是为取天时、地利、人和之意!

古代建筑都与风水学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大家看看这四根通天金柱。这四根楠木大柱自楼底直贯楼顶,代表的就是一年四季,作为内圈的12根大柱就象征着一年的12个月。大家再数数看,在这周围有多少柱子啊?这位朋友数的可真快,一下子就数出来是20根了,这20根柱子有什么含义吗?大家想想,可以参照小x刚刚的讲法!

大家来看看这幅雕屏,哇!是大家神驰已久的《岳阳楼记》的雕屏的哦!其由12块紫檀木组成,黑底绿字!当年滕公子京接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后,喜出望外,请大书法家苏子美书写,著名雕刻家邵竦将它雕刻在木匾上。于是,楼、记、书法、雕刻合称“四绝”。可惜雕刻毁于宋神宗年间大火中。我们无缘得见啦!现在的雕屏是由清干隆年间著名大书法家、刑部尚书张照书写的。干隆称其为“王羲之之后的第一人”,其字字型方正、笔力雄浑、技法多变、独具匠心,为传世精品!但请大家张大眼睛瞧仔细了,待会到二楼,我们还将看到另一副雕屏,其中一真一假,哪副才是咱们张大人的真迹了?请大家自个瞧仔细呢!

大家可记下了这幅雕屏?好了,我们一起去二楼看看另一幅吧!

各位朋友,请看这中堂的雕屏,与一楼的有什么不同吗?仔细瞧瞧!对了,一楼是黑底绿字,而这幅是金字!为什么在同一栋楼里会同时存有两块一样的雕屏呢?就让小x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清道光年间,岳阳来了个姓吴的知县,他一上任就看中了岳阳楼上的《岳阳楼记》雕屏,便用重金贿赂一个民间艺雕高手,花了十七个月时间精心临摹,秘密仿制雕屏赝品。两年后,吴知县趁调离岳阳楼之机,偷梁换柱,携带家小和张照的雕屏真迹,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出逃。没想到船行不久,风雨大作,船被风浪掀翻在洞庭湖的九马嘴段,雕屏也随波逐流,因是紫檀木制成,全部沈入了水中。后来,湖水干浅,《岳阳楼记》雕屏的真迹才被当地渔民打捞上来。打捞时,不慎损坏了三个字,当地一文士吴敏树花了三年时间临摹张照的手迹才补上。各位现在可以看到,这雕屏上还有明显的修补痕迹,所以我们现在看见的这幅才是张大人的真迹!至于一楼那副,虽是赝品,其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也是文物了。两副雕屏一真一假,正像一张功罪表,昭示着后代子孙!

大家请随小x一起登楼,同看那范公笔下的“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洞庭湖。呵呵!我们的这位朋友好聪明哦!知道小张接下来要给大家讲岳阳楼为三大名楼之冠的第三个原因了,那就是风景独特。岳阳楼的胜景由江、湖、山、城构成。有诗云:“楼前十分风景好,一分山色九分湖”,就是对岳阳楼地理形胜的绝妙赞美,岳阳楼是得水而壮,得山而妍,形胜江南!世人只知范公的《岳阳楼记》,不知滕公子京也为骚客,其有词,云:“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短短59个字写景抒情,却很有气势!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是幅木刻雕屏是毛主席手书的杜甫的《登岳阳楼》,其书法笔意奔放,布局严谨,雄健挺拔,形神兼备,笔触与唐代怀素的狂草相似。在雕屏两侧的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落款为“长庚李白”,也就是我们的诗仙李白了,一楼同存诗仙、诗圣和和主席的真迹实在是不简单啊!由此可以看出咱岳阳楼的深厚文化!这就是小张要说的第四点了,岳阳楼文化的深厚!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了足、笔,而真正使岳阳楼闻名天下的是北宋范仲淹作的《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全文虽只寥寥368字,但其内容之博大,哲理之精深,气势之磅礴,语言之铿锵,真可谓匠心独道,字字珠玑,千秋之绝唱也!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成为传世名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崇高人格文化的沉淀!

请大家放下心中杂念,凭轩远眺,看着那浩淼的八百里洞庭,是否会与范公产生共鸣?当年范公未曾登临这“天下楼”,却作了不朽的《岳阳楼记》;今日你我同登这千古名楼,可有一种超脱世俗之感?

时间不早了,我们的游览马上就要结束了!转过身,让我们再摸摸四根楠木大柱,您想到了什么?四根金柱为我中华民族撑起了“先忧后乐”、百折不挠的民族脊梁千年!

“天下楼”的登临就要结束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噢!对了,小x还没告诉大家那20根柱子的含义。聪明的朋友可能已经知道答案了,对了,就是20加4,24,中国的24节气,您可猜出?现在行程结束请大家跟小x一起上车返程休息!

最新《岳阳楼记》古诗全文范本五

岳阳楼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关于岳阳楼的文化背景,前人的介绍已经比较详尽了。记得还是大约17年前,还在上幼儿园的我就由我的妈妈和宜昌的舅舅一起带着去岳阳探亲访友,顺便将岳阳洞庭湖沿岸的一些旅游景点玩了一遍。

我当时还小,仅仅是把那当成是和大人们一起逛街,并且觉得洞庭湖沿岸的一些旅游景点,尤其是岳阳楼都没什么意思,就是一个楼而已,又不能攀爬,不能在里面搭积木,根本无法满足我的童趣。17年后的现在,上了大学的我先后了解到了许多我曾经不了解的关于岳阳楼的文化价值,便借着上岳阳探亲的机会,和我的弟弟妹妹一起,再次来到了阔别17年的岳阳楼。

还才走在洞庭湖畔,就被眼前的这幅优美的自然风景所吸引,这里的景象颇具范仲淹诗句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浑无迹涯”的气势,其中有远处的濯濯清山和近处的一望无际的洞庭湖水,湖水直至北向的城陵基口进入长江。岳阳楼屹立在洞庭湖畔,岳阳古城之上,背靠岳阳市,俯瞰洞庭湖,遥望君山岛。

岳阳楼内仍然是存放有很多古迹,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一楼厅中墙壁上刻着的后人模仿清代乾隆时期书法家张照手书范仲淹原创的《岳阳楼记》,岳阳楼的出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宋代文人范仲淹的那篇《岳阳楼记》,文中许多警句已成为后人处世的格言,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岳阳楼虽然不大,仅仅只有三层,但是,相信很多人登临岳阳楼所怀的心境都是不一样的,正值春风得意的人,登临此楼定以心中的喜悦和成就为主导来赏景,生活处于困境的人也定以凄凉的心情为主导来赏景。正如范仲淹文中所提到的“揽物之情,得无异乎”。

如今的我,已经于一年前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学,并在一年以来很多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不再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和班上的同学都能相处好,而且还和春韵一起又走过了新的一年,同时还走访了很多多年没有联系的亲戚,并在亲戚中找到了几个关系特别好的兄弟姐妹,有一个已经算得上是我最知心的朋友,这些使我不再总是感觉孤单,不再总是有杜甫登临岳阳楼时的那种“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那种感觉。

所以,如今登楼的我,是怀着一种喜悦的心情。也许有人要问,“难道你常彬的快乐就仅仅是因为这些,你在学校不要说是学生会成员,就连一个班干部都不是,你整天在为你所谓的事业做所谓的工作,自己从不获得什么利益,仅仅只是别人的赞许和信任,这些都有什么用,仅仅这些就能让你快乐,你真是虚伪!”可是我不是这么想,这些的确足以使我快乐,我现在并不一味的图求单纯的大红大紫、威名天下,只要能在现在的生活中,能有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几个知心的朋友,好好的过一辈子,并尽自己的努力,不断的充实自己就可以了,所以这些已足够使我快乐,使我怀着一种喜悦的心情登岳阳楼。

倘若日后七字变更,我也不会后悔此时的美好的心情,也会尽力使自己沿袭范仲淹勉励后人的名句“不以己悲”来安排自己的未来。

这里的盛景是令人难忘的,我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旅人也会依次去领略这里的情致,留下更多的足迹。

最新《岳阳楼记》古诗全文范本六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词介绍

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潴为七百里,吞纳各殊状。自古澄不清,环混无归向。

炎风日搜搅,幽怪多冗长。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巍峨拔嵩华,腾踔较健壮。声音一何宏,轰輵车万两。

犹疑帝轩辕,张乐就空旷。蛟螭露笋簴,缟练吹组帐。

鬼神非人世,节奏颇跌踼。阳施见夸丽,阴闭感凄怆。

朝过宜春口,极北缺堤障。夜缆巴陵洲,丛芮才可傍。

星河尽涵泳,俯仰迷下上。馀澜怒不已,喧聒鸣瓮盎。

明登岳阳楼,辉焕朝日亮。飞廉戢其威,清晏息纤纩。

泓澄湛凝绿,物影巧相况。江豚时出戏,惊波忽荡漾。

时当冬之孟,隙窍缩寒涨。前临指近岸,侧坐眇难望。

涤濯神魂醒,幽怀舒以畅。主人孩童旧,握手乍忻怅。

怜我窜逐归,相见得无恙。开筵交履舄,烂漫倒家酿。

杯行无留停,高柱送清唱。中盘进橙栗,投掷倾脯酱。

欢穷悲心生,婉娈不能忘。念昔始读书,志欲干霸王。

屠龙破千金,为艺亦云亢。爱才不择行,触事得谗谤。

前年出官由,此祸最无妄。公卿采虚名,擢拜识天仗。

奸猜畏弹射,斥逐恣欺诳。新恩移府庭,逼侧厕诸将。

于嗟苦驽缓,但惧失宜当。追思南渡时,鱼腹甘所葬。

严程迫风帆,劈箭入高浪。颠沈在须臾,忠鲠谁复谅。

生还真可喜,克己自惩创。庶从今日后,粗识得与丧。

事多改前好,趣有获新尚。誓耕十亩田,不取万乘相。

细君知蚕织,稚子已能饷。行当挂其冠,生死君一访。

1、岳阳楼:在唐岳州巴陵县(今湖南岳阳),下临洞庭湖。窦司直:即窦庠。韩皋镇守武昌,窦庠在他的幕府做推官,这时升任大理寺司直,权领岳州刺史。司直是官名,《新唐书·百官志》大理寺设司直六人,掌出使推按。这诗是永贞元年十月,韩愈自阳山赴江陵,途经岳州巴陵县时所作。

2、九州:指整个中国。古代划分为九州。

3、谁与让:言无可谦让。指洞庭湖之大无与伦比。

4、群崖水:指湘、资、沅、澧等水系。崖,水岸。这里指宽门均河流。《庄子·秋水》:“两涘诸崖之间,不辨牛马。”

5、潴:水停积。

6、环混:混然不清的样子。

7、炎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北日炎风。”搜搅:搅扰。

8、幽怪:深水中的怪物。冗长:闲散而众多。

9、轩然:高起的样子。

10、拔:挺立。嵩华:嵩山和华山。

11、腾踔:奔腾跳跃。较:较量。

12、轰輵:车轮滚动声。

13、张乐:设乐。《庄子·至乐》:“(威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这里用来描写水声。

14、螭:传说中无角的龙。筍虡:悬挂钟馨的乐器架。横架叫笋,两边立柱叫虡。

15、缟:细白的生绢。练:洁白的熟绢。缟练用来形容飞溅的浪花。组帐:系以丝带的帷帐。

16、跌踢:同“跌宕”、“跌荡”。形容声音抑扬顿挫。以上四句就轩辕张乐设喻。

17、阳施:阳光照耀。夸丽:华丽。

18、阴闭:阴云遮蔽太阳。扬雄《甘泉赋》:“帅尔阴闭,霅然阳开。”

19、宜春口:宜春江流入洞庭湖之口,在洞庭湖西北。见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

20、缆:系舟,停船。巴陵洲:即岳州治所巴陵县。

21、丛芮:疑当作“蕞芮”。本指陋小丛聚在一起,这里是陋小(指船)的意思。才:仅仅。

22、星河:星辰银河。涵泳:沉浸。

23、盎:盆子。

24、飞廉:风神。戢:收敛。

25、清晏:晴朗。息纤扩:细绵一丝不动。指没有一点儿风。

26、泓澄:水深而清澈。

27、江豚:鱼名。又名鯆脬,天将刮风便跃出水面。

28、荡瀁:同“荡漾”。

29、冬之孟:冬季的首月,即十月。

30、侧坐:坐在水边。

31、孩童旧:韩愈与窦庠兄弟是旧交,他在为窦庠兄窦牟所作的墓志铭中说:“愈少公十九岁,以童子得见,始以师视公,而终以兄事焉。”

32、乍忻怅:一会儿高兴,一会儿难过。

33、交履舃 .履舃交错。古人席地而坐,宾客入室则脱鞋就席。鞋子放得很乱,是形容宾客不拘形迹,纵情酣饮的样子。《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舃交错,杯盘狼藉。”履、舃,都是鞋子。

34、烂漫:随便,放纵的样子。

35、高柱:琴柱。指琴声。清唱:美妙的歌唱。

36、婉娈:指美好的少年时代。

37、干霸王:指辅佐君主。古称有天下者为王,诸侯之盟主为霸。

38、屠龙:比喻学习某种高超的技艺。《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39、亢:极高。

40、行:品行。不择行是说自己交友太滥。

41、触事:指上疏获罪事。

42、无妄:不测,没有预料。《易·无妄》有“无妄之灾”。

43、天仗:天子的'仪仗。指称天子。贞元十九年,韩愈由四门博士擢升为监察御史,御史为天子近臣。

44、奸猜:奸邪之人。

45、新恩:指蒙恩调任江陵府法曹参军。移:即量移,唐朝被贬谪到边远地方的臣子,遇赦酌情移近安置。

46、逼侧:紧缩身体。厕诸将:置身于众武将行列。

47、于嗟:叹词。駑缓:犹说驽劣。指才拙。

48、宜当:合适,恰当。

49、鱼腹:(楚辞》屈原《渔父》:“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50、严程:严格规定到达期限的路程。

51、克己:约束克制自己。自惩创:自己惩戒自己。创,也是惩的意思。

52、趣:志趣,意向。

53、十亩田:《庄子·让王》:孔子间颜回为何不去做官,颜回回答说:我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食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

54、万乘相:天子的辅佐大臣。周制,天子拥有万乘兵车;诸侯地方百里,拥有千乘兵车。故以万乘称天子。

55、细君:妻。

56、饷:往地头送饭。

57、行当:将要。挂冠:辞官。

韩愈(768—824) 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师说》、《进学解》等,皆为名篇。韩诗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

洞庭九州間,厥大誰與讓。南彙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潴爲七百裏,吞納各殊狀。自古澄不清,環混無歸向。

炎風日搜攪,幽怪多冗長。軒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巍峨拔嵩華,騰踔較健壯。聲音壹何宏,轟輵車萬兩。

猶疑帝軒轅,張樂就空曠。蛟螭露筍簴,缟練吹組帳。

鬼神非人世,節奏頗跌踼。陽施見誇麗,陰閉感淒怆。

朝過宜春口,極北缺堤障。夜纜巴陵洲,叢芮才可傍。

星河盡涵泳,俯仰迷下上。馀瀾怒不已,喧聒鳴甕盎。

明登嶽陽樓,輝煥朝日亮。飛廉戢其威,清晏息纖礦。

泓澄湛凝綠,物影巧相況。江豚時出戲,驚波忽蕩漾。

時當冬之孟,隙竅縮寒漲。前臨指近岸,側坐眇難望。

滌濯神魂醒,幽懷舒以暢。主人孩童舊,握手乍忻怅。

憐我竄逐歸,相見得無恙。開筵交履舄,爛漫倒家釀。

杯行無留停,高柱送清唱。中盤進橙栗,投擲傾脯醬。

歡窮悲心生,婉娈不能忘。念昔始讀書,志欲幹霸王。

屠龍破千金,爲藝亦雲亢。愛才不擇行,觸事得讒謗。

前年出官由,此禍最無妄。公卿采虛名,擢拜識天仗。

奸猜畏彈射,斥逐咨欺诳。新恩移府庭,逼側廁諸將。

于嗟苦驽緩,但懼失宜當。追思南渡時,魚腹甘所葬。

嚴程迫風帆,劈箭入高浪。顛沈在須臾,忠鲠誰複諒。

生還真可喜,克己自懲創。庶從今日後,粗識得與喪。

事多改前好,趣有獲新尚。誓耕十畝田,不取萬乘相。

細君知蠶織,稚子已能饷。行當挂其冠,生死君壹訪。

s("content_relate");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词介绍】相关文章:

岳阳楼别窦司直韩愈诗词12-25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古诗词鉴赏12-04

别赋诗词原文10-29

杜甫《新婚别》诗词12-08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鉴赏02-05

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07-04

王维《过刘司直赴安西》唐诗赏析11-03

南浦别白居易诗词赏析12-22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翻译与赏析09-03

别房太尉墓诗词鉴赏09-27

最新《岳阳楼记》古诗全文范本七

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的东面长江的西面,(因为无风)楼阁上的帷幔静止不动,夕阳缓慢地下沉。 登上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徘徊在黄昏时湖山之下。

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斑白,望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全诗紧紧围绕“悲”字展开。

首联第一句“洞庭之东江水西”,横空出世,从大处着笔,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直接点出: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的东边,在奔腾浩荡的长江之西。不由得让人想起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看到这气势非凡的语句,让人不由得心驰神往,但第二句却笔锋一转,不再是空阔无边的壮景,而是描绘出一副宁静的画面,“帘旌不动夕阳迟”,举目所见的是苍茫的暮色,帘旌一动不动,夕阳缓缓西沉,残阳如血,铺于水面,湖面一般冷绿一半红,看上去风平浪静,有些惨淡,有些寂寞,有些苍凉。景之凄迷衬托人之悲愁。此句乃以景传情也。

颔联由上句平静的景物描写转而进行强烈的抒情。“登临吴蜀横分地”,既说登临的地理位置,也在回顾历史,当年吴蜀争夺荆州的历史似乎再度重现,吴蜀两军相争,互相厮杀,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人声,马蹄声,兵器撞击声……声声不绝于耳。历史的辽远、战场的血腥似乎又出现在眼前,战争,战争,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思及此,“徙倚湖山欲暮时”,面对满眼的湖光山色,诗人却无心欣赏,独自徘徊,是因为有满怀的愁绪,有满腹的心事啊,而在这苍茫的湖山暮色之下,徘徊的身影拉长,拉长,正如作者理不清、剪不断的愁情,更增添了几许怅惘、落寞之感。忆历史,思往事,感时世,心悲切。

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诗人发出了痛苦的呐喊,为什么偏偏会忆起吴蜀之战,那是因为诗人在历靖康之变后饱尝战争之苦:万里逃难,南奔襄汉,颠沛湘湖,流离失所。这正是诗人悲之所在啊。“万里”、“三年”分别从时空的跨度来叙其遭遇之悲,读之让人感慨万千。登高望远不但不能减轻心中的悲苦,反而更添几许愁绪。这无边无际的愁绪当“望远”“凭危”时更如一江秋水滚滚而出。如李煜“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如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登高望远怀乡思家,乃人之常情也,更何况饱尝无限家国之痛的诗人呢?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早已深入骨髓了啊?此句将诗人的悲、伤、哀、痛推向了极致。

尾联“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似乎是诗人顾影自怜的喃喃自语,未老先衰头已白,为国事,为家事,为自己,为那些与自己一样国破家亡的同乡们焦虑、忧愁,吊古伤今,感怀伤时,在秋霜的季节里,更觉时世如风霜相逼,冷峭之极。那衰老的枯木、那苍凉的湖面,何尝不像自己呢?沦落天涯无尽的凄凉,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一切尽在不言中。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最新《岳阳楼记》古诗全文范本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shiyongwendang/yanjianggao/yanjianggaofanwen/16853643411423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