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演讲稿 > 演讲稿范文 > 2023年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推荐)(五篇)

2023年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推荐)(五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2023年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推荐)(五篇)

微信扫码分享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推荐)一

《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案

焦溪镇舜山小学 刘 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少年的勇敢精神和机智品质,并懂得“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后患”的道理。

3、复述课文中的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上堂课初步学习了《螳螂捕蝉》这篇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位少年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劝说吴王的?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3、指名读吴王说的话。

[一开头,就可以看出老师是把这篇课文作为写人的文章来教的。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少年”的形象,是对的。]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尽管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但是这位侍奉吴王的少年,仍要想去劝说吴王。他究竟是怎么劝说吴王,并使吴王取消攻打楚国的念头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讨论这两个问题。

[两个过渡性的问题,提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讲读第3自然段。

出示:“第二天清晨,他拿着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1)指名朗读。

(2)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从“转来转去”一词,可看出少年想引起吴王的注意。从 “毫不介意”、“一连转了三个早晨”等词语,可看出少年一定要等到吴王的决心。)

(3)转了三天,少年仍未见到吴王。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启发学生想象,再次感受少年冒死劝说吴王的决心。)

[句意理解的引导得法,尤其是启发想象少年的内心,有利于提高少年的形象,很有创意。]

2、讲读第4-11自然段。

过渡:看来,这位少年他是非等到吴王不可了。三天后,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他是怎么与吴王交谈的呢?请大家自由朗读吴王与少年的对话。

(1)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少年非常婉转地与吴王交谈。通过“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引发吴王的好奇心,从而很自然地讲述“螳螂捕蝉”这个故事。……)

(2)同桌分角色练读:吴王与少年的对话。要求:注意读好吴王、少年对话的语气,体会他们各自的心情。指名分角色朗读。

(3)少年究竟给吴王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根据学生讲述出示故事内容)

①用“ ”划出故事,并练说。

②指名讲故事。提示:讲故事要生动。

③你觉得故事中,哪句话讲得最有道理?

④讨论:你觉得少年所讲得“它们”表面上指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指蝉、螳螂、黄雀。螳螂想啄食蝉,黄雀想捕食螳螂。)

⑤引读故事。(师引)蝉一心想着——(生读)眼前的露水,(师引)却没顾到——(生读)身后的螳螂;(师引)螳螂一心想啄食——(生读)眼前的螳螂,(师引)却没顾到——(生读)身后的黄雀;(师引)黄雀一心想捕食——(生读)眼前的螳螂,(师引)却没顾到——(生读)树下的少年。(师引)蝉、螳螂、黄雀,它们(生读)都只顾眼前的利益,却不知道身后的祸患。

⑥少年讲这个“螳螂捕蝉”的故事,真正的用意是什么呢?

[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先让学生弄清情节,通过分角色的朗读,进入情境。然后把少年讲的故事找出来,讲述、讨论,理解寓意,并理解少年“用意”。层次十分清楚。]

三、学习第三段。

过渡:少年讲了这个故事,他的目的达到了吗?从哪里看出来?

1、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2、理解“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了)

3、吴王到底明白了什么?(出示填空:吴王听了少年的话,受到了启发,明白了 ,所以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四、深入探究。

1、少年的目的达到了,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那么,少年怎么会想到讲这个故事的?(因为吴王所处的环境与“螳螂捕蝉”有相似之处。因此,少年就通过这个故事,让吴王自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2、少年表面上是讲故事,实际上是暗劝吴王不要攻打楚国。如果说大臣们的劝是“直劝”、“力劝”的话,那么少年的劝称得上是什么呢?(智劝)

3、小结。侍奉吴王的少年懂得一个好的主意要成功,得选择一个合适的环境、恰当的时机,他真可算得上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引导学生进行对照、分析,深刻地理解少年的形象。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很好地渗透了探究性学习的精神,而且照应了开头。]

五、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写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巧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吴王很固执,不听大臣的劝说,一定要攻打楚国。但是,后来他听了少年的故事,坚决地放弃了攻打楚国的念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少年在花园里,给吴王讲螳螂捕蝉的故事。你读了这个故事,又懂得了什么?

六、作业。

1、复述寓言故事。

2、填空:

《螳螂捕蝉》一文,主要写了少年巧用 ,从而体现少年的 ,同时还告诉我们 的道理。

板书:

23、螳螂捕蝉

螳螂

(吴国)

(楚国)蝉 黄雀(其他诸侯国)

少年智劝吴王(有勇有谋)

[充分利用了文本资料,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不仅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少年的形象,学习他的精神和品质;而且从吴王的角度思考,懂得一个人应该勇于改正错误,还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寓意。在语文基本功训练方面,抓得也较为全面,既有理解的训练,又有积累和运用的训练。]

(简评:徐伟健)

2023年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推荐)二

少年接着说 是的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琢啄) 食螳螂 却不知道我拿着弹(t6n ddn) 弓在瞄准它呢 蝉 螳螂 黄雀 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 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听了少年这番话 吴王恍然大悟 连声说 对 对 你讲得太有道理了 于是打消了攻 打楚国的念头。

1. 画去括号中不正确的拼音或汉字。

2. 给短文加上标点。

3. 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祸患() 隐伏()

4. 写出和“恍然大悟”结构相同的词语三个。

5. 少年说这话的目的是,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少年是一个。

请你夸夸这个少年:

6. 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可以知道吴国的眼前利益是,身后隐伏的祸患是 .

7. 从全文看.吴王是一个

8. 读了全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试着写下来。

参考答案:

1.琢 tán

2.:“ , , 。 、 、 , ,

! ”, , : “ ! ! ! ”

3.好处 显现

4.例:安然无恙 傲然挺立 蔚然成风

5.目的是劝说吴王打消攻打楚国的念头 少年是机智勇敢、关心国家大事的人

6.攻打楚国获胜把握很大 秦国会乘虚而入来攻打吴国,很有可能被秦国灭掉

7.吴王是个固执且聪明的君王

8.略

2023年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推荐)三

⒈教师谈话:在生活当中你都会遇到你“最敬佩的一种行为”或“看不惯的一种现象”。这节课我们就用演讲的方式来畅谈。

⒉自由发言:说说什么是“演讲”,怎样才能搞好演讲。

⒊师小结:介绍演讲的特点,讲解演讲的技巧。

⒋自主发言,说说你对这种行为和习惯的认识和理解。

⒈看图,说出主要意思。

⒉拼图,从主到次依次说出图中所见的人或景物,“最敬佩的一种行为”“最看不惯的一种现象。

⒊哪些是非讲不可?描绘一下他们的特征。

⒋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⒌想后:结果会怎样?

⒈设计演讲要注意的三点。

①想好演讲的内容。(我敬佩的行为是什么,为什么要敬佩,怎样敬佩,我看不惯的现象是什么,为什么看不惯,怎样改变这种现象。)

②列提纲,安排演讲思路。

③根据自己特长:选合适的表达方式。(语言流畅,态度自然大方,有感情。)

⒊同桌交流,互相启发,完善演讲准备。

⒈以小组为单位畅谈。

⒉鼓励第一次畅谈不理想的同学再来。

⒊综合评议,选出最好的同学代表小组到全班演讲。

⒋各组代表演讲。

⒌小组评价,选出最佳演讲者。

写一篇作文,把”最敬佩的行为“或”看不惯的现象“写下来。

六年级上册语文《螳螂捕蝉》练习题(北师大版)

小学语文的学习其实并不难,我们精心为广大小学生朋友们准备的六年级上册语文螳螂捕蝉练习题,希望可以作为大家课后练习和考前复习的参考资料!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①,蝉高居、悲鸣②、饮露,不知螳螂③在其后也。螳螂委身④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⑤在其下也。

(选自《说苑·正谏》)

[注解]①蝉:昆虫,又叫知了。②悲鸣:动听地鸣叫。③螳螂:昆虫,又叫刀螳,臂长,善捕小虫。④委身:曲身。⑤弹丸:弹弓铁丸。这里指拿弹弓的人。

[实战演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⑴欲取蝉()⑵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⑶黄雀延颈()

2、下列句子中的“其”各指代什么?

⑴园中有树,其上有蝉()⑵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⑶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⑷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什么?有何比喻义?

5、这个故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螳螂捕蝉:

1、⑴要;⑵旁边;⑶伸

2、⑴树;⑵蝉;⑶螳螂;⑷黄雀

3、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道祸害就在后面。

5、⑴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危险。⑵不能见利而忘害,居安而忘危。⑶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2023年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推荐)四

上星期天,我们家到慈溪小外公家走亲戚。

大人聊天是很可怕的,聊起来,两个小时都不曾歇一下口。我无趣地在门口的田里闲逛,但我这个虫迷总对风吹草动那么在意,两眼就像雷达一样,不停地侦察着那片草丛。突然,一根草微微动了一下,据我的经验判断,那里一定有家伙。我轻轻地扒开前面的叶蔓,果然有一只螳螂,正精神抖擞地停在那里,不停地吮吸着叶子上的汁液。我顿时来了精神,对准目标一把抓住了它。

回到了家,我把它放在桌上仔细打量。它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宛如一个楚楚动人的绿衣仙女。忽然,它摆出一个可怕的姿势,张开大翼斜斜地伸向两侧,迅速直立形如船帆。身体的上端翘了起来,像一条曲柄,好像随时准备同我格斗。好一只凶猛的螳螂!

老呆在家里总不太好,于是,我把它放到了楼下的桑叶树上。也许是好几天不见阳光,一出来它叫个不停,用它的喙尖抓抓脚底,似乎在检查着什么。突然腾空一跃,飞到树冠上去了。接着,它耍起了把戏,一会儿倒挂在树枝上,一会儿拨弄泥土,好不自在。

就这样,它在树上住了好几天。我抓了些散养的蚂蚱,它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我生怕它被别人抓走了,每天都来看它,它也好像习惯了,天天等着送来的美味佳肴。

前几日,我发现它抱紧树干,身体的末端朝土下探——她在产卵!她做妈妈了。我感慨万千,它已经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在这里抚养自己的宝宝长大。这是对我何等的信任啊!

人与人之间的最高境界,无过于信任。我与螳螂想必也是如此。

2023年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推荐)五

园中有树,其①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②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③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④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⑤前利,而不顾其⑥后之患也。

1.补充成语:螳螂捕蝉,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选段中的“其”分别指什么?

其: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4.解释句中画线词。

①欲取蝉( ) ②黄雀延颈欲啄螳螂( )

1.黄雀在后

2.人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身后的祸患。(方法点拨:联系生活实际)

3.①树 ②蝉 ③螳螂 ④黄雀 ⑤他们自己 ⑥他们自己

4.①取——捕食 ②延——伸长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023年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推荐)(五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shiyongwendang/yanjianggao/yanjianggaofanwen/16855929911508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