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演讲稿 > 演讲手势 > 推荐中国基本礼仪常识怎么写(7篇)

推荐中国基本礼仪常识怎么写(7篇)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推荐中国基本礼仪常识怎么写(7篇)

微信扫码分享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中国基本礼仪常识怎么写一

ok3w_ads("s005");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穿越三十余年的历史烟云,这首《我的中国心》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富强之路,见证了港澳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重要时刻。无论身在何处的中華儿女,早已在血脉中烙上“中国印”,祖国的大好河山始终魂牵梦绕。

时代浪潮中应运而生

歌曲《我的中国心》创作于1982年。它的出现,既是历史大潮推动的必然产物,也是偶然天成的经典之作。

由于当时的香港乐坛并未和祖国大陆贯通,音乐市场被英文歌、粤语歌和爵士乐三分天下,鲜有一线歌手演唱国语歌曲。

香港永恒唱片公司的老板邓炳恒敏锐地意识到大陆市场所蕴含的机遇,想通过出版一张国语唱片“试水”,于是找到了香港著名词作家黄霑。这位词坛巨匠早在1968年创作的第一首歌曲《忘记他》就被邓丽君收入专辑,此后作词的《倚天屠龙记》《鳄鱼泪》《誓要入刀山》《狮子山下》等歌曲都有口皆碑,激励着港人奋发图强。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时,邓小平同志提出采用“一国两制”的方案收回香港主权。经过双方反复磋商,最终达成共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香港问题。消息一经传出,国人无比振奋。

同年,日本文部省在本国中小学教科书中篡改了二战期间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这一倒行逆施的行径,令黄霑义愤填膺,他当即提笔写下“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的歌词,希望借此呼唤凝聚人心,振奋海内外华人的民族精神。

黄霑的创作秉承了一贯的豁达豪迈之风,充满励志的正能量。其歌词创作历来具有侠义之气,如作品《随遇而安》《男儿当自强》《上海滩》等,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在他的笔下,家国情怀得到酣畅淋漓的体现。

《我的中国心》的歌词采用中国传统诗词中“十三辙”之一的“人辰辙”,将“亲近”“穿在身”“中国心”“中国印”等字词的尾音形成工整的对仗。其中上阕八句歌词形成“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下阕在保持韵脚的基础上,形成“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这一实一虚的对应,最后点明“我的中国心”这一核心主题。歌词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写意之美融入具有民族精神的主题内涵,饱含着创作者真挚的爱国情感。

机缘巧合中一鸣惊人

《我的中国心》歌词创作完成后,黄霑又邀请作曲家王福龄完成了谱曲工作。

令黄霑感到失望的是,许多香港歌手对演唱这首歌没有兴趣,一是感觉不够时尚动感,二是对国语演唱并不擅长。后来黄霑听说有一个叫张明敏的歌手擅长国语演唱,便发出诚挚邀请。此时的张明敏正在香港一家电子表制造厂担任技术员,歌手是他工作之余的另一个身份。

张明敏欣然应邀,很快完成《我的中国心》的录制工作。

说来也是一种缘分——张明敏出生于一个归侨家庭,母亲在海外的辗转生活中饱尝被歧视之苦,对祖国有着浓烈的感情。她常常叮嘱孩子要热爱祖国,不忘自己是中国人。

令黄霑遗憾的是,这张以《我的中国心》为主打歌的专辑于1982年11月出版发行后,在香港地区反响平平。

1983年,中央电视台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观众反响热烈、好评如潮。此后,春节联欢晚会被定为国家项目。在着手筹备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过程中,总导演黄一鹤偶然看到《光明日报》上一篇关于香港回归的长篇报道,不禁灵机一动:春晚应当是全球华人共同的文化活动,可以尝试邀请香港、澳门、台湾的演艺界人士共襄盛举。

由于内地与港澳台文艺界隔绝多年,彼此之间十分陌生,于是,黄一鹤派副导演袁德旺到深圳采风,设法物色合适的演员人选和作品。

在袁德旺采风的过程中,有一天,当地的随行司机在车内播放的一首歌曲——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引起袁德旺的注意。如获至宝的导演组经新华社香港分社工作人员的多方联络沟通,最终以官方名义成功邀请张明敏来内地参加春晚演出。

在中央电视台领导层和春晚筹备组的共同努力下,1984年2月1日晚,在万众期待的除夕之夜,张明敏等三位港台艺人第一次登上中央电视台的春晚舞台。

“歌颂中华”的赤子之情

晚会上,张明敏和奚秀兰两位香港歌手分别演唱了《我的中国心》和《我的祖国》等歌曲,同时,台湾电视工作者黄益腾和香港演员陈思思还担任晚会的主持人。这不仅开了内地与港台文化交流的先河,而且他们的装束、举止、演唱风格,也成为日后众多大陆歌手效仿的对象。

那天晚上,张明敏无疑是晚会上最耀眼的明星。他身着一身卡其色西服,系着棕色条纹领带,戴着复古的金丝边眼镜,举止温文尔雅、落落大方。更重要的是,从他口中唱出的“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一字一铿锵,充满了海外赤子对祖国的真挚情感;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这些祖国河山的代表性符号,令国人听来既备感亲切,又格外振奋,许多电视观众激动得热泪盈眶。尤其是这首展现强烈爱国情怀的歌曲出自一位香港歌手之口,其意义和价值更是“重千斤”。

春节晚会后,张明敏收到数以万计的观众来信,这令他既深感惊讶,又备感荣幸。

张明敏不知道,他出现在内地春节晚会上的意义,不仅仅是演唱一首歌曲这么简单。在20世纪80年代初,港台流行音乐悄然进入内地,但国内有些人对其不屑一顾,认为是“靡靡之音”或“黄色歌曲”,定性为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我的中国心》一曲唱罢,对于“流行音乐”这一称谓显然有了新的解读。正如耿文婷在《中国的狂欢节——春节联欢晚会审美文化透视》一书中所言:“从此以后,优秀的港台歌曲可以在大陆的舞台上正式登场、传唱,满足人们蓄积已久的审美期待。”

香港歌星的倾力演绎,体现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伟大精神。时任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指示,将晚会内容剪辑之后,用来开展对外宣传工作和驻外使馆招待国宾时使用。

此后,张明敏与《我的中国心》紧紧相连,成为全世界华人的一种精神象征。1984年6月,上海电视台专门录制了《“我的中国心”电视演唱专辑》,被誉为大陆最早的mtv电视作品。同年8月,在《北京晚报》等媒体联合举办的“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社会活动中,张明敏在北京举办了义演音乐会。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张明敏再度演唱这首《我的中国心》时,情不自禁地将“我的中国心”换成“我们的中国心”。在他看来,这代表了香港人民的心声,也诠释出港人溢于言表的激动和骄傲之情。

2008年2月21日,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38万公里以外的太空传送了32首经典音乐,《我的中国心》就在其中。

2019年2月1日,在广东卫视《流淌的歌声》第六期专题“眷恋祖国”节目中,张明敏与儿子张颂华同台再唱《我的中国心》。儿子的名字,含义是歌颂中华;
父子的同台演唱,不仅是两代人的一次合作,更是爱国精神的一种传承。

2019年2月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频道在深圳北站候车大厅举办了一次“快闪”活动——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当张明敏与儿子张颂华出现在现场,深情演唱《我的中国心》与《我和我的祖国》时,惊喜的乘客们情不自禁地一起放声高唱……

(作者系上海音乐学院在站博士后)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心中国印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推荐中国基本礼仪常识怎么写二

每一次观看《舌尖上的中国》都深深地震撼和感动着我。我从心底里热爱着这些美味的“文化”。心中也会不由得感叹:“中国的饮食文化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每一个民族都遗留着最原始,最具特色的饮食文化;种植着天然的原材料,制作出各种美味的特色小吃,保留着最传统的饮食习俗,遗传着祖祖辈辈对饮食那种热衷的精神。

《舌尖上的中国》让我享受着视觉盛宴,总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那些美味的食物,嘴馋的也会感叹着那一种种美食,同时更多的是内心的感动。因为我看到了各种美食背后的故事,看到了人们辛勤地种植食材,辛苦地寻找食材,勤劳地收获食材,最后自己动手做出美味的食物给亲人品尝,我看到了人们洋溢着幸福的的笑脸,美好快乐的生活6舌尖上的中国》将各地居民那份质朴,勤劳展现的淋漓尽致!总让我油然而生一份敬佩之情。

在中国的这片土地上,各个角落的人们都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舌尖上的中国》中有很多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绥德卖黄馍馍的老大爷,每天一大早骑车很远的市上卖自己和妻子辛苦做出的黄馍馍;圣武和茂荣兄弟俩每年9月在湖北的嘉鱼县,恶劣的环境下采挖自然的美味—莲藕;一位从16岁开始以捕鱼为业的70岁老人还坚持着自己的工作,在除夕为全家人准备丰富的全鱼宴;卓玛一天走几十公里路程,只为艰辛采集有限的松茸……为了生活,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给我们带来美味,营养的食材。

从香格里拉采松茸到浙江挖冬笋,从西安泡馍到新疆烤馕,从南方的水磨年糕到北方的面条,从发酵的腐乳到腌制的腊肉,从卤水豆腐到过桥米线……《舌尖上的中国》让我看到了各地的美食,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他们用自然的馈赠,制作出最温暖,最浓烈的味道。

不管是采摘食材的人,还是餐馆的厨师。正是他们,众多的个人,用辛勤的劳动和超常的智慧创造了灿烂的饮食文化。舌尖是个人的,中国则是共同的。众多人的舌尖构成中国人的共同饮食体验,从味蕾到故乡,从个人的故乡到众人的故乡—就成为了“中国”。超越美食,那些细节与温情,喜怒与哀乐,让观众不得不赞叹:多可爱的中国!多质朴的人民!

《舌尖上的中国》每一个情节都是感动的,它让我与远方的人们进行了心灵上的沟通,我看到了他们在劳作,理解了他们的辛劳与汗水;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幸福,融入到了他们那个大家庭。同时,我也正洋溢着笑容,默默地支持着你们。希望你们的劳动与智慧让更多人看到,学习你们勤劳,质朴的精神。不仅仅是饮食文化,我们要将中国传承下来的各种优秀的文化发扬光大!

推荐中国基本礼仪常识怎么写三

以墙看中国_600字

夜晚站在城市一角,任萧瑟的秋风轻轻掠过我的脸,不禁抬头看看——一栋栋的高楼耸立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靓丽多彩。而那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那光滑又在灯光下另显几分妖媚的墙!

回想从前,这里只有孤零零的几座茅屋。而那茅屋的墙只是用一些薄薄的竹片加上一些有粘性的泥土和在一起,这就是最起初的墙。

正是因为当初中国的墙是这般弱不禁风的样子,才会有那一百年的屈辱历史!

正是因为当初中国的墙是这般摇曳不定的样子,才会有列强践踏中国的墙,践踏中国的土地,践踏中国的人的经典实例!

正是因为当初中国的.墙是这不蔽风日的样子,才会有那残酷、悲伤、令人民流离失所的战争!

而后来,用砖砌成的墙耸立在了中国的各地。正是有了砖墙,中国走上了自强的路;正是有了砖墙,中国走上了繁荣的路;正是有了砖墙,中国走上了昌盛的路。这证明了什么?证明了中国站起来了!中国站起来了!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墙也跟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如今的21世纪,如今的世界,如今的中国,放眼望去,处处都有着高楼、大厦。它们不仅仅是用钢筋混泥土建造的,还反映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及种种变化的墙。

我多想站在珠穆朗玛峰的顶端眺望着我亲爱的祖国——中国!我多想看看屹立在世界东方上的那些构成一大强国必不可少的东西——墙!我多想永远站在我的祖国母亲的土地上并一直见证着她的改变!可是我做不到,我做不到!

我只能做的是用我这乏味的文字来赞美她,来歌颂她,来抒发我对她的爱!

不知若干年后的中国墙会是怎样的呢?

s("content_relate");

【以墙看中国_600字】相关文章:

看雪的作文200字,以看雪为题的作文12-26

墙_750字01-21

墙_800字01-27

墙小学作文01-28

人生的“墙”12-27

墙_950字01-26

白墙_750字01-26

心墙_700字01-21

凝墙_800字01-21

文化墙的作文10-20

推荐中国基本礼仪常识怎么写四

【--讲话】

泱泱华夏,五千年历史。祖国母亲从泥潭中站起,她靠着坚定地毅力,顽强的精神,成就今日的雍容华贵。万里长城是她长长的秀发;长河、黄河是她闪烁的珠宝;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是她宽阔的臂膀……她今日的壮美秀丽是我们华夏儿女永垂不朽的骄傲。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要道;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

中华民族是越过血与火的洗礼,最终孕育出顽强不屈的中国精神。1860年,一把把火焰燃烧在圆明园,火焰中藏着侵略者的讥笑和贪婪的嗜念,南京大屠杀,杀死国民过30万,他们这些侵略者却掩埋自身的罪贪……但是这些不放彩的历史总该过去。中华民族是顽强的,不屈的奋斗和以大批的爱国人士让祖国振兴。只有走过了狂风暴雨,才会明白彩虹的美丽。

中国精神是一种“公而忘私,公而忘家”的无畏精神;是一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是一种“言必信,行必果”的诚实守信精神。

老舜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水灾。洪水冲塌了房屋、淹没了庄稼、夺去了生命。舜派禹去治水,禹采用了“疏”的办法,让大水畅通无阻的流向大海。大家称赞他的治水功绩,尊称他为“大禹”。据说禹在治水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是一种“公而忘私,公而忘家”的中国精神。划过历史的痕迹来看,我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是儒家专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与理论是中国精神之所在、之精华。“刚、毅、木、讷,近仁”是君子的品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君子学习的态度“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食,未足与议也”是君子的气度,“里仁为善美”是君子的抉择。我认为四则皆备。必近仁矣。

我国自古代起就有不少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我们了解“愚公移山”的意志坚定“精卫填海”的不屈不挠,“夸父追日”的不坠之志“女娲补天”的惊天动地,这些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激励着后人奋发图强励精图治。

中国精神是我们华夏儿女都应具备的精神,唯有这样,我们才会实现“我的梦,中国梦“,也会越靠近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伟大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辉煌,五千年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仁人志士层出不容,中华美德熠熠生辉,民族精神时代传承。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几代人的精心努力,用了多少殷虹的鲜血,才换来今天祖国的强盛。

五千年的慢慢路程,一路风雨一路行。

五千年,风风雨雨;几世纪,浴血奋战。

多少朝代,兴衰进退;

多少智慧,成就了文明的中华民族。

古往今来,在通往美好明天的征途上,多少人前仆后继,为了民族的辉煌灿烂,他们情愿化作一团火,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不朽的中国精神。


本文来源:http:///gongwenjiqiao/17876/

推荐中国基本礼仪常识怎么写五

中国航信入职培训总结

我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三个月期间对中国航信的业务以及产品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经过近两周的入职培训,我发现自己的理解还远远不够,自己的某些思想和想法还有待提高,同时,这次培训也使得我以前对很多方面模糊的理解渐渐变得清晰,对自己以后工作也有了明确的方向。

第一节是的三项制度培训,我是搞技术的,以前有一种搞技术没前途搞管理才是出路的想法,但是三项制度中的每一项都体现了“以技术为导向”的原则,这使得我对自己的专业更加自信,也促使我更见坚定的在自己这条道路上走下去。三项制度的条款跟以前在学校的规章制度有很大的区别,它告诉我们融入这个社会应具备的能力,要求我们承担一个职业人应有的责任,促使我们在竞争中不断成长。这些意识以前在学校是没有的或者说没有那么强烈,而现在却深深的埋进了我的心底。

第二节是软件工程培训,虽然在大学早就学过了这门课,但是却没有亲身体会过它是怎样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的。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软件质量管理的内容,我们民航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所以安全质量问题一定要把关好,我从来都没有感觉的自己的责任这么大,但经历了这堂课,我对自己的工作重视了起来,也牢牢的记住了把软件质量管理放在自己任何一部分工作的首位。

接下来就是航空业务基础和gds基础知识的培训,我是属于航空业务开发团队的,之前也对航空业务有一点了解,但始终是局限在自己工作的那一部分,而对于整体的航空业务还不是很了解。经过这两节课,我对航信的整体业务和相关产品有了一个全局的了解,但是航信的业务众多且复杂多变,短短两节课也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但是它给了我一个方向,让我知道以后从哪里入手,该怎样去深入学习这些知识;同时,我也发现,航信的各种业务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而我们今后的工作往往只关注与其中一块业务,如果要让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的话,只管做自己那一小部分工作是完全不够的,我还得不断的研究和探索相关业务的知识,由点到面在由面到点的学习。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感觉自己成长了许多,我感觉到了自己的责任,感觉到了自己的压力,同时也辨明了自己的方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会把自己在培训中的所学所思逐渐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推荐中国基本礼仪常识怎么写六

我的中国梦

是让祖国变的繁荣富强。

1937年我们的祖国被日本鬼子侵占,中国人民经过了八年的抗战,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再经过了五年的解放战争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得到了彻底的解放,中国人民经过了几十年艰苦的奋斗,特别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如今,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玩得开开心心、无忧无虑。现在,我想让祖国变的繁荣富强,让我们的祖国不受外来势力倾翻,让祖国发明更多的武器,抵御外来势力侵略。还想让科学更前进一步,让人类创造更伟大的成就。还想让医学更前进一步,解决更多医学难题,让原来不治之症,得到救治,让人们再也不受痛的折磨,让大家都过上美满幸福的日子,还想让科学家发明更多的吃的,让爱品尝各种鲜味的人们,品尝到更多好吃的东西。

大家,我的中国梦伟大吗?你们的中国梦呢?

推荐中国基本礼仪常识怎么写七

ok3w_ads("s005");

【摘 要】美国田野教育家卡利尼提出的“儿童描述性评论”思想,旨在通过对教育的描述性研究而实现教育的人性化,对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它使理论研究者重新审视学校促进儿童发展的本质,并使教师形成教学即描述、教师即儿童研究者的教育信念,同时珍视教育中不可测量因素的价值。

【关 键 词】卡利尼;描述性评论;启示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072-03

一、卡利尼和展望学校

帕特丽夏·卡利尼作为美国众多“田野教育家”中最杰出者之一,通过教育实践创造了一套极富启发价值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描述性评论。在其代表作《让学生强壮起来:关于儿童、学校和标准的不同观点》以及《从另一个视角看:儿童的力量和学校标准》两部著作对这一理论以及具体运用作了详细介绍。

卡利尼于1965年9月中旬在美国佛蒙特州北本宁敦市(north bennington)创办了展望学校(prospect school)。学校创建之初,班里只有23个学生,年龄介于5~7岁,他们来自于整个本宁顿社区的各个社会阶层。[1]受杜威教育哲学的影响,展望学校致力于促进儿童的发展,展望学校课堂的特征就是学生有大量选择机会,有机会用大量、无限制的而且自然的材料制作东西,能够充分地进行户外活动,阅读、写作和数学的教学都会个别化地关注到每个孩子。在展望学校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即通过在日常和持续地观察、记录和描述在课堂里以及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来检查学校的实践,以便学校能够自身产生关于儿童、课程、学习与教学的知识。[2]

1991年6月,由于财政问题,展望学校被迫关闭,但同年11月,卡利尼又成立了“展望档案室和教育与研究中心”(prospet archives and center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继续着之前展望学校的工作。[3]虽然卡利尼从未在大学中工作过,但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深深地影响了大学的教育学院。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师教育项目负责人费瑟斯通教授表示,每一个进入该项目的本科生都得对一个儿童进行一学期的研究。同时,卡利尼的主要著作还是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教学研究”课程的必读书目。[4]

二、卡利尼描述性评论思想

卡利尼的教育思想,即通过对教育的描述性研究而实现教育的人性化。[5]实际上就是发掘人的创造潜能,用卡利尼的话说,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普通能力:参与世界、成为事物的创造者;这种能力在儿童早期就清晰可见。”[6]对教育的描述性研究,即揭示教育领域中人人都具备的这种“普通能力”——创造,并促进其发展。卡利尼为此提出了集研究、教学、评价、培训于一体的方法——描述性评论。卡利尼这一教育理论借鉴了现象学的观点,提倡让“现象”自己把自己呈现出来,用海德格尔的话讲即“to let that which shows itself be seen from itself in the very way in which it shows itself from itself ”。(让那自身显现者,以自己呈现自己的方式,被从他自身看到。”)[7]

卡利尼反对自然科学“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科学思维范式下,他认为现象是复杂多变的,是飘渺不定而难于把握的,现象背后的本质才是确定的。因此,研究者的任务就是透过现象去捕捉本质。而现象学者认为,现象本身就是值得关注的,是自成价值的,任何透过现象去挖掘本质的人都是因为害怕现象的复杂性,转而寻求一种确定性,正如杜威在《确定性的寻求》中所述,人们追求确定是因为害怕不确定带来的安全感的缺乏。

描述性评论珍视现象的独立存在价值,因此它关注每个个体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以及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多样性、关系性。卡利尼提出“描述性评论”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发挥“现象学描述”的“揭蔽”功能,旨在使孩子主动参与世界、与他人交往、主动创造事物、主动学习的行为清晰可见。卡利尼在提出“描述性理论”并把它成功用于儿童研究之后,又将这一理论拓展于课程、教学、评价、教师教育、学校管理甚至家庭中,使整个教育基于“描述性评论”,目的是“把人性以及对人性的珍视看作教育的出发点和核心,从更广义上说也看做社会的出发点和核心。”[8]

卡利尼的“描述性评论”主要以“儿童描述性评论”为核心,“儿童描述性评论”是通过对儿童及儿童作品的持续观察、描述、评论,以“找出每一个儿童作为人、学习者和思考者的优势所在并使之具体化,以便我们能够顺应并加强孩子的这些特质。”[9]“儿童描述性评论”可以由教师或其他成人独自进行,但卡利尼更提倡教师小组合作进行。在小组合作中,大家首先共同倾听、欣赏一个儿童的故事,然后每个人从不同角度来理解、评论儿童,并提出帮助儿童发展的建议。卡利尼在自己多年教学与研究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儿童描述性评论”的基本框架:[10]

1. 身体外表和姿势。

2. 气质和性情。

3. 与其他人(孩子和成人)的关系。

4. 强烈的兴趣和爱好。

5. 思维和学习模式。

这一框架为描述儿童提供了一个参考,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不一定要完全死板地套用。“儿童描述性评论”的重要途径是对儿童的作品进行研究,卡利尼及其同事对儿童的作品(如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创作、作文、项目设计等)进行长时间的纵向研究,对每个儿童的作品进行仔细挑选、编目,不少儿童的作品跨度长达9年。在作品中发现每个儿童的特点、一致性和变化,寻找儿童所创造的他们自己的生活和世界的意义。[10]

卡利尼不仅提出了“儿童描述性评论”的理论,并且对儿童评价标准也有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卡利尼的“标准观”可以概括为:标准是创造中的人类作品,它受到人类渴望和志向的激励,应该有更深刻和宽广的含义,而不仅仅是可以测量的分数;儿童评价乃至整个教育评价应该确立内在标准的理念:我们热爱事物本身。“爱存在的事物,要爱它的缺点,即使有缺点也要相信它在人性方面已足够了。”[11]珍视不可测量的东西。教育领域中存在的不可测量的东西往往是最有价值的东西,那些可被轻易转化成数字的东西对儿童创造个性的发展而言往往不像它们看起来的那么重要。[12]

三、卡利尼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卡利尼教育思想对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它使理论研究者重新审视学校促进儿童发展的本质,并使教师形成教学即描述、教师即儿童研究者的教育信念,同时珍视教育中不可测量的因素的价值。

(一)重构学校促进儿童发展的本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学者资中筠对于我国的教育深表忧虑,她认为,“在中国的所有问题中,教育问题最为严峻。中国的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从幼儿园开始,传授的就是完全扼杀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极端功利主义。教育没别的目的,就只是奔着升学去,而且现在的学校两极分化特别明显,如果进不了所谓的重点,其他的那些学校就变成了放羊的学校。”[13]

我国是一个考试大国,加之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学校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的迷雾中难以自拔。从学校、教师到学生、家长,几乎都把学校教育看作是升学、升入好学校的一种手段。在这样一种文化的侵染下,学校教育走向了功利主义,背离了学校本应该作为培养人、促进人发展的本质。卡利尼所创办的展望学校向我们还原了学校的本来面目——促进每一个儿童的发展。正如卡利尼所说,她们希望做杜威所说的事情:支撑学校作为“发展的力量”,让学校从其自身的经验和思考出发向前进。[14]

(二)教学即描述

现象学提供了描述性评论的基本原则:“在可能(更不必说是想要)根据逻辑原则抽出和分离出现象的要素之前,我们必须首先进行一项探究,这项探究带我们更为靠近现象——如果你愿意,就进入到现象——的所有复杂性。”[15]在卡利尼看来,教学既是教师观察、倾听、研究儿童心灵的过程,又是教师与儿童共同探究学科、探究生活的过程。[16]通过描述,被描述的儿童就更加受到关注,真正的教育就开始了,最终是这种人的基本价值体现了展望工作独特的教育立场,是这种人的基本价值赋予描述性程序以意义。[17]

在基础教育中,虽然学生本应该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但是在学校教育的压力、限制、训令、制度和日常要求内,他们作为个体的学习者和有独特力量和兴趣的人的价值无法被注意到。有时候教师会发现自己在面对一个学生和课堂的时候很僵硬,陷入了一种没有成果的或者他们甚至不真正清楚的思维方式中。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和其他教师或者家长一起做一次描述性评论,他们的思想就能解冻。让教师从多个视角来观察孩子或情境,让他们有新的思想和想象力,让他们生成意义,让他们想象可能性,从而使教学恢复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描述性评论会推动教师和教学向前发展。[18]

(三)教师即儿童研究者

对于教师角色的探讨,在教育理论中已有丰富的阐述。从斯滕豪斯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之后,在20世纪末,美国学者达克沃斯直接提出了“教学即研究”的理论。[19]我国新课改以来教育理论界最为显著的一种教师观就是倡导教师从教书匠转变为反思性实践者。在与一些中小学教师接触的过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很多教师希望能够实现这一转变,但是苦于没有找到实现这一转变的突破口,从而导致大学教育研究者与中小学教师难以在教育信念上达成共识,甚至出现一些对立。

从卡利尼的“儿童描述性评论”理论中,我们可以找到实现教师这一转变的突破口,即教师成为儿童研究者。正如卡利尼所说:“每周一次的描述性评论至少在两个方面令我们颇有受益……同样受益的还有以教师身份投入到教育儿童工作的我们,我们通过每周一次埋头专注某个孩子的学校生活,那个孩子就成为了解其他孩子和学校本身的一面镜子”,“观察、描述和共享我们对某个孩子的认识和看法,使我们成为受过训练的儿童研究者,也赋予了作为教育背景的、以儿童为中心的呼吁以实质和意义”。[20]

实际上,卡利尼这一教育思想为中小学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开启了一扇窗,如何让幼儿园教师从看似繁琐、单调的教学中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身成为一个儿童研究者。具体而言,中小学教师可以独自选择班级中某一个或某几个儿童,进行一定时期的追踪式观察、描述性研究,也可以几名教师一起形成一个研究共同体,以描述、各自陈述的方式交流研究成果。

(四)珍视教育中不可测量的东西

在所有的评价中,最困难的评价莫过于对人的评价,在学校教育中,对人的评价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评价方式。在实际中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出现了简单化、结果化、分数化的现象,较多关注学生在学业层面上的表现,并且较多关注学生取得的学业成就,同时以分数的方式来向学生反馈教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无法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很可能伤害到学生脆弱的心灵,影响学生健康成长,也会误导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

实际上,儿童在教育过程中诞生的精彩观念、情感上的体验与经验的积累都很难用量化的方式测得。而教育中最弥足珍贵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测量的方法获得的,这正是教育的魅力与价值所在。正如卡利尼所提倡的那样,我们不要奢求单纯从幼儿的行为去判断他是否有所发展,一些难以测量与捕捉的东西正在儿童内心中悄悄生长。

描述性评论最具有启发性的观点认为,个体是独特的、复杂的存在,并且珍视、欣赏这种人与人的差异性与多元性。霍金早在2000年时就说过:“我认为21世纪是一个复杂性的世纪。”[21]在我国基础教育实践中,实在是需要教育决策者和教育实施者多一些卡利尼式的思想,持续关注发展中的儿童的全部生长经验,[22]并研究儿童、让教学变成描述、珍视教育中不可测量的东西,从而还原学校培养人、促进人发展的本质。

参考文献:

[1][2][3][9][14][15][17][18][20][美]马格丽特·赫姆莉,帕特丽夏f·卡利尼编.仲建维译.从另一个视角看:儿童的力量和学校标准——“展望中心”之儿童叙事评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5:7,8,引言6, 13-14,8,131,133,129,15.

[4][5][10][12][16]张华.教学即描述——卡利尼教学思想管窥[j].全球教育展望,2008(5):13,15,16,17,17.

[6][8][9][11]carini,p.f.(2001).starting strong:a different look at children,schools,and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20,1,4,159.

[7]heidegger,m.(1962).being and york:harper and row:58.

[13]钟刚.资中筠:中国教育不改变,人中都会退化[eb/ol].http:///culture/books/201208/,2012-8-2.

[19][美]达克沃斯著,张华等译.精彩观念的诞生——达克沃斯教学论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77.

[21]brent davis,dennis xity and education[m].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3.

[22]max van tone of teaching[m].the alt-house press:26.

相关热词搜索:基础教育卡利启示描述思想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推荐中国基本礼仪常识怎么写(7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shiyongwendang/yanjianggao/yanjiangshoushi/16856722351546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