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专栏 > 韩国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美国_近10年研究综述

韩国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美国_近10年研究综述

文豪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韩国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美国_近10年研究综述

微信扫码分享

韩国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美国:

近10年研究综述

梁 志

*

内容提要 冷战时期,朝鲜半岛是美苏对抗的前沿阵地,韩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进程因此深深地打上了美国的烙印。近10年来,中美韩三国学者纷纷就韩国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美国因素展开研究,基本特点和走势如下:政府档案文献特别是美国政府文件是既有研究的主要资料来源;研究的时间段限随着相关档案文献的日臻完备而逐渐后延,且越来越重视长时段考察,并由重点探讨政治或经济发展的某一方面过渡到全方位讨论美国影响韩国民族国家建构过程的方式和程度;观察的视角逐渐从美国在韩国政治民主化和经济 起飞 过程中发挥的主导作用转向韩国在构建自身发展模式方面的自主性及其对美国外部影响的抵制。

关键词 美国 韩国 政治民主 经济 起飞 研究综述

* 9 11 事件后,美国对外政策专家和政界人士呼吁政府将 民族国家建构 作为打击恐怖主义的手段纳入国家安全战略。于是,乔治 布什总统宣布担负起阿富汗和伊拉克民族国家建构的 重任 ,甚至信誓旦旦地承诺 要积极地将民族、发展、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希望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然而,阿富汗和伊拉克局势的持续混乱很快使这一承诺变得苍白无力,美国智囊机构、学者、媒体乃至公众就此展开争论,焦点集中于美国是否有义务推动民族国家建构的进程?主导美国民族国家建构政策的是利他主义还是霸权主义?美国获得成功的几率如何?此间,韩国是很多美国人最

经常提到的成功案例。

末期,以军方官员为主体的美国国家安全政策制定者将目光投向拉丁美洲、北非、中东、印度和东南

*本文属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冷战起源研究 (08JJDGJW261)和上海重点学科建设项目(B406)。

TedGalenCarpenter,Building

as

aUS

TheImperialLure:Response

to

Nation

Terrorism,

MediterraneanQuarterly,Winter2006,p 36;GeorgeW Bush, TheNationalSecurityStrategy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 September17,

2002,http://

www Informationclearinghouse info/article2320 htm.MitchellB Lerner,

ReviewofNationBuildingin

SouthKorea:Koreans,Americans,andtheMakingofaDemocracybyGreggBrazinsky, TheJournalofAmericanHistory,Vol 95,No 1,June(转下页注)

2009年冬季号

反观历史,人们会发现是美苏冷战把韩国同美国民族国家建构战略联系在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当代韩国

43

政治与经济

亚。在他们看来, 要想确保美国的根本利益,必须首先防止某个国家或国家集团控制欧亚大陆。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似乎证实了以上担心并非杞人忧天:欧洲和亚洲的很多国家陷入持续的政治动荡、社会不安和经济衰退;共产党在法国、意大利、部分东欧国家和中国的势力不断上升;美苏关系渐趋恶化。负责防务的美国官员马上意识到苏联很可能会趁机控制欧亚大陆,攫取当地的资源,对刚刚取得霸权

地位的美国发起挑战。

极化战略观点的影响,在50年代的美国政策体系中,总的来说第三世界倾向于缺乏独立的地位,倾向于作为不同国家、区域和部分而碎裂地存在,而不是作为一个具有共同特性和功能地位的整体

上页注 )2008,p 268;Jones, State Building

andOverwhelmingForce:TheLegacyofIraqand

Afghanistan, Preparedfordeliveryatthe2007AnnualMeetingoftheAmericanPoliticalScienceAssociation,August30th September2nd,2007,p 3.

正因为如此,凯南的 长

电报 、 X先生文章 以及被后人称为 杜鲁门主义 的政策声明才明确将苏联外交政策定性为扩张主义,坚信苏联企图向世界上任何脆弱的地区渗透,并发誓支持那些正在抵制 内部颠覆 和 外来压力 的 自由民族

MelvynP Leffler, TheAmericanConceptionof

NationalSecurityandtheBeginningoftheColdWar,1945-48, TheAmericanHistoricalReview,Vol 89,No 2,April1984,pp 352-381.

1950年春,国家安全委员

DennisMerrilled ,Truman

Presidency,

DocumentaryHistoryoftheVol 7,andNSC68,

The

Ideological

会第68号文件(NSC68)出台。作为美国的冷战政策纲领,在地缘政治方面,NSC68彻底放弃了凯南对关键地区和边缘地区的区分,继承了 杜鲁门主义 将希腊的命运与土耳其乃至整个中东甚至欧洲的独立和自由联系在一起的观念,并将其发挥到极致

时下对自由制度的进攻是全球性的。在目

前权力极化的背景下,自由制度在任何地方的失败

就这样,美国决就意味着其在所有地方的失败 。

FoundationoftheColdWar:the LongTelegram, theCliffordReport,

Bethesda,Md :ed ,

Documentary

theof

UniversityofPublicationsofAmerica,1996,Document9,pp 68-91;DennisMerrill,

HistoryoftheTrumanPresidency,Vol 7,IntroductionofTheIdeologcalFoundationoftheColdWar: LongTelegram ,Bethesda,America,Merril,lPresidency,University

theCliffordReport,andNSC68,UniversityDocument9,

ofPublicationspp xxiv xxv;

Dennis

Md :1996,

策者及其顾问逐渐将国家安全与防止苏联在遥远国度的 扩张行为 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至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从杜鲁门政府的角度看,已经很难说在世界范围内还有哪一个地区与美国国家安全毫不相干了。

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苏联明显增加了对发展

透过冷战的多棱镜,美国官员从中国家的援助。

ed ,DocumentaryHistoryoftheTrumanVol 8,

TheTrumanDoctrineandthe

Bethesda,

Md :1996,

ofAmerica,

BeginningoftheColdWar,

ofPublications

Document16,pp 99-103.

NSC68,UnitedStatesObjectivesandProgramsforNationalSecurity, April14,1950,CK3100347923,DeclassifiedDocumentsReferenceGroup,2009.

System,

Gale

中看到的是苏联以经援为外衣对欠发达地区进行的 政治渗透 、苏联经济增长模式正在成为引导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潮流的航标、 自由世界 与 共

纷繁产主义世界 的斗争场所向第三世界转移。

W W Rostow,Eisenhower,Kennedy,andForeign

Aid,UniversityofTexasPress,1985,pp 14-20.ForeignRelationsoftheUnitedStates(以下简称FRUS),

1955-1957,Vol 10,MutualSecurityand

ForeignAid,pp 28-30,32-33,35,53,64-65,187,200;FRUS,1955-1957,Vol 21,EastAsiaSecurity,p 28;FRUS,1958-1960,Vol 4,MutualSecurityandForeignAid,pp 473-475.

复杂的国际形势向美国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抑制民族主义力量推行激进改革的冲动,引导新兴独立国家走上自由资本主义的康庄大道,继而遏制共产主义。然而,受现实主义逻辑和两

44

当代韩国

2009年冬季号

政治与经济

而存在。

表演说时声称: 韩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朝鲜经济的

肯尼迪总统上台后,环顾发展中地区,进入其视野的是如火如荼的古巴革命、摇摇欲坠的南越吴庭艳政权以及逐步升级的刚果内战。然而,更让他担忧的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发表的支持民族解放战争的宣言。将两幅图景拼接在一起,显现出来的是共产主义同民族主义联起手来一道向西方世界发

如何应付这一乱世危局呢?肯尼迪及其起进攻。

停滞不前或许比世界上的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加清楚地说明了自由经济体制的优势。

那么,究竟美国在韩国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何种作用?近10年来学界对此展开了研究。

韩国和美国学者非常关注美国对韩国政治发展进程的影响。2000年,洪泳表出版了 国家安全与政权安全:李承晚总统与韩国的危险困境,1953~1960年 一书,利用大量美国原始档案和部分韩国政策文件,辅以英国和苏联政府文献,深入研究了朝鲜战争以后李承晚政权的国家安全政策。在研究视角上,他将李承晚的 北进统一 政策置于内外安全环境之下加以考察,提出该政策一方面是为了逼迫美国信守对韩国的安全承诺,维护韩国的国家安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借机将反共主义作为压制国内反对派的工具,确保政权安全。换言之,国家安全成了维护政权安全的手段。具体地说,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李承晚政权国家安全政策的重点逐渐从国家安全转向政权安全。这一转变既损害了国家安全,又导致了李承晚政权的土崩瓦解。从中可以看到,李承晚如何利用美国不愿放弃韩国又不愿再次卷

手下的 出类拔萃之辈 决定双管齐下,一面派出绿色贝雷帽部队镇压当地的 叛乱 ,一面帮助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遵循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实现政治民主和经济增长,即 反颠覆 与 民族国家建构 并

自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欠发达国家发展道行。

路的选择成为美国冷战战略中头等重要的议题。

具体到韩国,早在第一次美苏联合委员会会议召开前后,美国军政府政治顾问威廉 兰登(WilliamR Langdon)就屡次向华盛顿发出警告:南方左翼政党正在与北方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建立更紧密的联盟,并效仿苏联的宣传路线日益激烈地

在华盛顿,以杜鲁门为首的美国决策批评美国。

者同样认为,朝鲜半岛是美苏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能否取得这场斗争的胜利关乎美国亚洲政策的

在以上理念的指引下,美国自然不会对韩成败。

牛可: 自由国际主义与第三世界 美国现代化理论兴起的历史透视 ,期,第42页。

美国研究 2007年第1

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进程默而视之。但李承晚统治的独裁本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相对忽略使美国为韩国设计的民主外壳黯然失色,经济开发计划也同样屡遭挫折。1960年 四一九运动 爆发,美国在最后时刻抛弃了李承晚政权,而继任的张勉政府却又命运多舛,无力承担起民族国家建构的重任。一年多以后,通过政变上台的朴正熙建立了发展型政权,且同意于1963年 归还民政 ,这再次点燃了美国在朝鲜半岛制度之争中击败苏联的希望。1965年11月9日,国务院在对韩国政策文件中踌躇满志地宣称,美国在韩国的主要利益之一是 在亚洲,像台湾一样,美国(同样)可以以韩国为例证明在民族国家

美国确实建构方面非共产党方式使人受益匪浅 。

雷迅马著 作为意识形态的现代化:社会科学与美国对第三世界政策 ,牛可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3,第4页。

OxfordUniversityPress,1988,

ThomasG Paterson,MeetingtheCommunistThreat:TrumantoReason,pp 206-209.

FRUS,1946,Vol 8,TheFarEast,pp 649,658.FRUS,1946,Vol 8,TheFarEast,pp 706,713.DonaldStoneMacdonald,U S KoreanRelationsfromLiberationtoSelf Reliance,WestviewPress,p 31.

GreggA Brazinsky, FromPupiltoMode:lSouthKoreaandAmericanDevelopmentPolicyduringtheEarlyParkChungHeeEra, DiplomaticHistory,Vol 29,No 1,January2005,p 83.

2009年冬季号

1992,

这样做了。1983年,罗纳德 里根总统在韩国国会发

当代韩国

45

政治与经济

入朝鲜冲突的困境,借助 北进统一 叫嚣榨取美国

资源并将其用于维护政权稳固的历史过程。

政治对韩国未来道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导致朝鲜半

岛的分裂和反动、反共政府的建立两个方面。

邦尼 奥2002年主编的论文集 美国军政府统治下的朝鲜,1945~1948年 收录了多篇美韩学者的专论,涉及冷战在朝鲜的起源、美国军政府主要顾问对韩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美国军政府时期韩国的民主化进程等问题。其中,朴善表撰写的 美国军政府与韩国的民主框架 一文在广泛调研美国政府各部门档案文件的基础上将美国军政府在韩国的政治行为概括为四个阶段:重建国家机关达到反革命的目的(1945年9~12月);构建反共体制(1946年1~5月);改良主义的插曲(1946年6月至1947年7月);在反共体制内植入民主制度(1947年7月至1948年8月)。作者最后指出,美国军政府在筹建韩国期间追求两个相反的目标,即在建立反共堡垒的同时向当地移植西方民主自由思想。之所以说是相反的两个目标,主要是因为美国在韩国建立反共堡垒的过程中采取了诸多不利于当地民主制度建设的措施:第一,剥夺了包括共产党在内的左翼政治力量的合法权益,扼杀了政治多元化的可能性;第二,片面支持右翼集团而导致强国家 弱社会的政治生态,这为未来李承晚政府的独裁统治创造了条件;第三,将美式民主制度强加给韩国,

造成当地政治思想和政治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

近来,美国对韩国经济发展进程的影响也受到了韩美两国学者的关注。朴泰钧的文章 W W 罗斯托与20世纪60年代韩国的经济话语 (2001年)考察了罗斯托 经济增长阶段论 对韩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作者指出,50年代末许多韩国著名经济学家开始在报纸和杂志上介绍罗斯托的现代化理论。60年代,通过与韩国经济官员会谈和在韩国发表演讲,罗斯托广泛地宣传自己提出的 起飞 观念。其间,在韩国上至总统下至普通百姓都将 起飞 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韩国人民对自身实现快速经济增长信心大增,并逐渐接受了 非

均衡增长理论 。

戴维 埃克布莱德申请博士学位论文 关于世界的专题讨论:作为美国处理与亚洲关系工具的现代化 (2003年)的第四章综合利用美国政府和联合国相关机构的官方文件,专门论述了1945~1960年美国与韩国现代化的关系。在作者看来,美国不仅要重建韩国,使之实现现代化,更重要的是希望借此促进日本经济的复苏并展示非共产党生产方式的优越性。实际上,虽然此间美国向韩国提供了大

Yong PyoHong,StateSecurityandRegimeSecurity:PresidentSyngmanRheeandtheInsecurityDilemmainSouthKorea,1953-60,St Martin 2000.

sPress,Inc ,

金奉仁的文章 美国军政府的准军事政治与韩国的建立 (2003年)将美国情报机构档案作为主要参考文献,借鉴韩美两国的相关研究成果,分四个阶段详细介绍了以往很少有学者谈及的准军事青年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情况。作者认为,解放后韩国人民革命热情异常高涨,以至于一心反共的美国军政府和李承晚 朝鲜民主党集团仅凭合法手段难以维持社会秩序,转而扶植和依靠右翼准军事青年组织。1946年9~10月,美国军政府利用右翼准军事组织镇压了左翼领导的总罢工和起义,反常的准军事政治体制形成。在美国和李承晚违背人民意志建立南方分离政府的过程中,右翼准军事组织更是肆无忌惮地对左翼和无辜百姓采取暴力行动,制造白色恐怖。准军事

ParkChan Pyo, TheAmericanGovernmentandtheFramewordforDemocracyinSouthKorea, MilitaryGovernment,1945-1948,pp 123-149.Bong jinKim,

ParamilitaryPoliticsunderthe

Vol 43,

No 2,

Summer

USAMGIKandtheEstablishmentoftheRepublicofKorea, KoreaJournal,2003,pp 289-321.ParkTae Gyun,

W W Rostow

andEconomic

DiscourseinSouthKoreainthe1960s, JournalofInternationalandAreaStudies,Vol 8,No 2,2001,pp 55-66.

in

BonnieB C Ohed ,KoreaUndertheAmerican

Praeger,2002,

46

当代韩国

2009年冬季号

政治与经济

量的经济援助,但最终并未能推动韩国走向自立。美国将责任更多地归咎于韩国,指责韩国人缺乏技术知识、管理技巧和合作意识,抱怨李承晚的民族

主义情绪阻碍了韩日贸易的发展。

的错误之一,一方面全斗焕政权的合法性不及李承晚和朴正熙政权,在军队之外几乎没有支持者;另一方面此时韩国已具有了实行民主的基础。总之,建立制度和传播新思想是美国对韩国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通过官方和私人机构塑造韩国民族国家建构的方式和进程,同时又允许对方提出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民主观念,这一点确实值得称道。但与其说美国决策者明智,不如说韩国人善于学习。从这个角度讲,韩美关系和韩国民族国家建构的经

验不易泛化和复制。

格雷格 布热津斯基的 从后生到典范:朴正熙执政初期的韩国与美国的开发政策

(2005年)

一文依据大量美韩双方的档案资料,深入细致地研究了20世纪60年代的美韩经济关系。结论如下:一是朴正熙政权的发展取向与肯尼迪政府的对外开发援助政策之间存在一定的共同点;二是肯尼迪政府决定以削减或停止对韩援助相威胁,迫使朴正熙政权接受美国的指导;三是美国国际开发署向韩国派出了强大的顾问团,不断向当地各级官员灌输西方经济思想,希望最终能够使朴正熙政府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韩国面临的经济问题;四是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韩国在对美关系中讨价还价能力的增强以及经济决策能力的提高,朴正熙政府开始越来越多

地抵制美国顾问对韩国经济事务的干预。

约翰 利南图德在2008年发表了一篇题为 压力与保护:冷战地缘政治与韩国、南越、菲律宾和泰国的民族国家建构 的文章。作者利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地缘政治(即中美苏战略大三角)入手,对比1954~1991年间韩国、南越、菲律宾和泰国的民族国家建构进程。利南图德认为,韩国的民族国家建构进程始于朴正熙统治时期。当时,美国对第三世界政策指导思想的现代化理论坚信,只要外部扶持者和当地投入足够的经济和教育资源,受援国就能克服政治和社会问题,远离共产主义的影响,培养出大批中产阶级,进而向自由民主迈进。但朴正熙更倾向于仿效日本将国家置于社会之上,走富国强兵之路。面对朝鲜的威胁,朴正熙别无选择,只能在国家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源:一面加速工业化进程,一面发起农村改革。1972年美国轰炸北越的行动引起西部地区大规模的反战运动,朴正熙因此确信确保国家安全与实现政治民主之间互不相容。同时,韩国对

还有学者同时关注美国在韩国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2007年,格雷格 布热津斯基出版了他的博士学位论文,题为 韩国民族国家建构:韩国人、美国人与民主的缔造 。作者广泛利用美韩双方的文献资料,具体而详细地描述了1945~1987年间美国在韩国政治民主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作者认为,在韩国1945~1948年、1960~1961年和1979~1980年三个转折点上,美国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军政府统治时期,美国干预当地左右翼斗争,阻止左翼力量得势,造成南北分裂,左翼在南方势微,但成就了统一无法带来的民主和繁荣。1960~1961年,张勉实行的是 不自由的民主 ,屈从于多数人的暴政,难以维持稳定,而稳定又是长期发展与民主的前提。在美国的默许下,朴正熙通过军事政变上台。60年代上半期,在肯尼迪、约翰逊政府的支持下朴正熙推行了调整利率和韩日关系正常化等诸多不得人心但又绝对必要的改革措施。60年代末期朴正熙转向威权统治。1979~1980年支持全斗焕是美国所犯的最致命

DavidKarlFrancisEkbladh, AWorkshopfortheWorld:ModernizationasaToolinUnitedStatesForeignRelationsinAsia,

1914-1973, Ph d

dissertation,ColumbiaUniversity,2003.

GreggA Brazinsky, FromPupiltoMode:lSouthKoreaandAmericanDevelopmentPolicyduringtheEarlyParkChungHeeEra, DiplomaticHistory,Vol 29,No 1,January2005,pp 83-115.

GreggBrazinsky,NationBuildinginSouthKorea:Koreans,Americans,andtheMakingofaDemocracy,The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Press,2007.

2009年冬季号

当代韩国

47

政治与经济

美国援助依赖的日益减少也令华盛顿无法再像1960年代那样对当地政权施加强有力的影响。于是,20世纪70年代初朴正熙开始推行 维新 专制统治。此后,随着国家的日益富足,中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1987年韩国实现了民主化。韩国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实现民族国家建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地政权在地缘政治压力和外部大国保护之间找到了平衡,继而

借助国家安全和民族主义取得了政权合法性。

官员的是,美苏意识形态对抗要求美国在自身政治价值观和其塑造的 民主典范 之间作出选择。扶植和支持李承晚政权,将其装点成一个民主国家并进行舆论宣传,服务于美国同苏联进行地缘和意识形态争夺的需要。因此,李承晚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果要表明自由世界捍卫民主阵线的决心,美国就必须无条件支持李承晚;如果要维护韩国民主国家的声誉,实现真正的政治稳定,美国则必须对李承晚的行为进行干预,这恰恰是一种 改革主义 干预与 绝对支持 政策的二律背反。大使馆与军方的政策分歧不是缓解而是加深了国务院的这种决策困境。对于危机的不断升级,美国也负有部分责任,其政策摇摆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使反对派对美国干预心存幻想,始终态度强硬,不利于双方达成妥协。最终,国务院在两种政策选择的犹疑中 等 来了宪法修正案的 既成事实 ,而这一结果正是美国期盼的。国务院的决策过程和困境正好说明了

友好的 独裁者 问题无法解决,而只能应付 。

马相允新作 从 北进 到民族国家建构:1960年代初美国政策与韩国政治的互动 依照美国政府文件等原始文献,揭示了20世纪60年代初韩国国内政治局势剧变及随之而来的国家政策优先性由 北进 向民族国家建构转换的国际背景,即韩国政治变动与美国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作者看来,美国对韩国政策是韩国由统一优先转向经济发

展优先的结构性动因。

中国关于美韩关系的研究始于牛军和崔丕教授。

在此基础上,学者们特别是青年学者利用美国政府文件着重讨论了美国对韩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

政治方面,集中于研究美国某一特定时间段在韩国政治发展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或美国处理韩国政治危机的决策。梁志 美国军政府与韩国的政治发展进程(1945~1948年) (2008年)一文关注的也是类似问题。作者从政治力量格局两极化、强国家 弱社会态势的形成与意识形态灌输和外部民主移植三方面分析了美国军政府在韩国的政治行为,揭示出推动反共和维持稳定在美国对韩国占领政策目标中所具有的相对于促进民主的优先性,考察了美国占领当局政治行为与朝鲜战争的爆发、李承晚独裁统治的延续和韩

国学生民主运动的兴起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梁志 韩国1952年宪政危机与美国的反应和对

JohnL Linantud,South

Vietnam,

PressureandProtection:ColdPhilippins,

and

Thailand, toNation

WarGeopoliticsandNationBuildinginSouthKorea,Geopolitics,Vol 13,No 4,2008,pp 635-656.

Sang YoonMa,Building:

From MarchNorth

TheInterplayofU S PolicyandSouth

KoreanPoliticsduringtheEarly1960s, KoreaJournal,Vol 49,No 2,Summer2009,pp 9-36.

牛军: 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起源 ,豪威尔政府对朝鲜政策初探 ,崔丕:局,

美国研 艾森

究 1991年第1期,第51~66页;崔丕:

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第36~42页;

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1945~1955

年) , 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史探微 ,中华书

2002,第130~168页。

美国军政府与南部朝鲜的政治发展进程

当代韩国 2008年夏季号,

陈波的专论 杜鲁门政府与韩国1952年宪政危机 (2008年)通过解析杜鲁门政府对1952年韩国宪政危机的处理过程,特别是 大使馆 军方 国务院 就具体解决方案的分歧与互动,揭示出美国对第三世界政策中 改革主义 冲动同 绝对支持 观点彼此矛盾却又相互协调的决策特征。具体地说,在1952年韩国宪政危机中,真正困扰国务院

梁志:

(1945~1948年) ,第60~70页。陈波:

杜鲁门政府与韩国1952年宪政危机 ,

史林 2008年第1期,第177~186页。

48

当代韩国

2009年冬季号

政治与经济

策 (2007年)一文指出,在美韩关系史上,韩国1952年宪政危机是一个分水岭,从外部 移植 而来的美式民主制度,第一次受到当地权威主义传统的挑战,陷入 水土不服 的困境;美李首次发生正面外交冲突。此次危机中,为了保住美国亲手为韩国打造的民主外壳,避免严重影响联合国成员国支持韩国的积极性,杜鲁门政府不断向李承晚政权施加外交压力。然而,李承晚一意孤行,依旧肆无忌惮地迫害国会议员,强迫国会通过有利于其再次当选的修宪案。其间,美国秘密考虑了包括由 联合国军 司令部实施军管法和建立某种形式的临时政府在内的、能够解决韩国政治危机的多种政策选择,但最终还是采用了以劝说为主的外交手段。李承晚则凭借韩国所处的冷战前沿的战略地位,以及他本人在部分美国决策者眼中的 不可替代性 ,抗议美国干涉韩国内政,拒绝接受美国的建议或作出应有的让步,在独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一特点,

一直延续至美李同盟形成后相当长一段时间。

对韩国历次政治危机的决策为主要关注点,探讨了美国对韩国政治发展进程的影响,并以此为案例揭示出早期冷战中美国对第三世界冷战意识形态外交的目标排序和固有缺陷。在美国对第三世界冷战意识形态外交的目标方面,按优先性降次排列,依次应为推动反共、维持稳定与促进民主。就美国对第三世界冷战意识形态外交的实践而言,支持独裁政权时常要面临该政权在国内难以长期维持 合法性 的问题,支持民主政权有时则要面对超前政治民主

化带来的容易 滋生共产主义 的动荡不安。

董向荣的文章 韩国由威权向民主转变的影响因素 (2007年)认为,韩国20世纪80年代的两次民主运动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效果。1980年的光州事件遭到镇压,而1987年的6月民主化抗争则成功地实现了总统直选制改宪。除国内影响因素外,美国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在1980年的光州事件中,美国所扮演的角色比较消极。在不少韩国民众看来,美国纵容甚至支持了韩国方面的军事行动,是共谋。在1987年的6月民主化抗争中,美国的态度强硬,作用也更直接。主要表现为美国总统多次规劝全斗焕与反对派保持对话,国务院严厉警告韩国军方不要试图动用武力镇压民主运动,国会也通过了关于韩国民主化的法案。可以说,美国的干预对全斗焕作出转向民主制度的决定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总之,在影响韩国民主化进程的外力方面,美国的作用是关键性的。美国政府和国会在1980年和1987年所采取的完全不同的举措,直接影响到韩国两次

民主化运动的结果。

冯东兴新近发表的文章 韩国5 16政变与肯尼迪政府的反应 (2009年)指出,美国完全有能力镇压1961年的韩国军事政变,但此时的肯尼迪政府正在调整对韩国的政策,对政变的估计和应变准备不足。张勉政权应付政变过程中显示出的极度软弱和政变一方的积极主动也对美国的政策变化起到了推动作用。肯尼迪政府在处理政变中显示出的矛盾表象实际上反映了美国对韩国政策调整过程中多元目标之间的矛盾性张力,以及在美韩关系中韩国本土因素对美国对韩政策的重要反作用。政变之前,肯尼迪政府支持张勉民主政府。而在政变过程中,张勉政府的消极和政变集团的主动使肯尼迪政府应对政变时陷于被动。在政变的影响下,肯尼迪政府很快抛弃张勉政权,接受新成立的军政府,并在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和社会稳定等对韩国政策的多重

目标中选择优先发展韩国经济。

梁志:页。

韩国1952年宪政危机与美国的反应和对

策 , 历史教学 2007年第10期,第45~48

冯东兴: 韩国5 16政变与肯尼迪政府的反应 , 史学月刊 2009年第7期,第62~67页。梁志:年) ,出版社,

韩国政治发展中的美国(1945~1961 冷战国际史研究 (第五辑),世界知识2008,第215~239页。

韩国由威权向民主转变的影响因素 ,

梁志在 韩国政治发展中的美国(1945~1961年) (2008年)一文中以推动反共、维持稳定和促进民主为视角,以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美国

董向荣:

当代亚太 2007年第7期,第24~30页。

2009年冬季号

当代韩国

49

韩国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美国_近10年研究综述相关文章:

韩国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美国_近10年研究综述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韩国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美国_近10年研究综述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tougao/138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