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专栏 > 湖北省2011届高三历史复习测试:中国古代史(3)

湖北省2011届高三历史复习测试:中国古代史(3)

文豪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湖北省2011届高三历史复习测试:中国古代史(3)

微信扫码分享

湖北省2011届高三历史复习测试:中国古代史(3)

中古史(魏晋南北朝)试卷

一. 选择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大分裂时期。据此回答: 1. 形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分裂局面的社会根源是: ( ) A.北方各族人民被迫大量南迁 B.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C.西汉王国问题从未从根本上解决 D.东汉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

2. 4世纪下半期,前秦苻坚励精图治,曾经一度统一了黄河流域,但是淝水之战以后,前秦迅速败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局面。出现这一后果的最重要原因是: ( ) A.东晋力量强大,苻坚军队主力全部被歼

B.各民族间的隔阂依然存在 C.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D. 江南发展迅速,全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3. 南朝政权更替频繁主要反映了: ( ) A.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B.士族与庶族的斗争激烈 C.割据势力之间争夺激烈 D.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

4. 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峙的实质是: ( ) A.两种经济制度的对立 B.两种文化形态的对立 C.两个阶级的对立 D.两种民族政权的对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封建国家分裂,但统一及民族融合仍是发展的趋势。据此回答:

5. 三国时期,各国统治者都力图打破当时的均衡局面,这表明:( ) A.当时南方力量正在超过北方 B.各国内部混乱,无法完成统一 C.统一仍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D.统治者竭力维护割据局面 6. 西晋时期,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 A.各民族的迁徙和交流 B.南方地区的初步开发 C.特权地主势力的衰落 D.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7. 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民族融合趋势加强的是: ( ) A.整顿吏治 B、颁布均田令 C、迁都洛阳 D、学习汉族文化 8. 南北朝后期,中国出现统一趋势的原因是: ( )

湖北省2011届高三历史复习测试:中国古代史(3)

①、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④、士族势力的衰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曾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包括:( ) ①曹魏 ②北魏 ③北周 ④前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

下列政权,被少数民族灭亡的是: ( )

A.曹魏 B.西晋 C.东晋 D.南朝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大放光彩。据此回答:

11. 我国佛像画应始于下列哪一时期: ( ) A.三国 B.西晋 C.东晋 D.南北朝

12. 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艺术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是: ( ) ①.绘画 ②.书法 ③.雕刻 ④.建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

南北朝时期,民歌大为盛行。南方民歌缠绵婉转,北方民歌慷慨激昂。其中,南方

民歌的代表作是: ( )

A.《采桑度》B.《敕勒歌》C.《木兰辞》D.《蒿里行》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继续发展。据此回答: 14.

三国时期魏蜀吴统治者都积极发展经济,其主要动机是:( )

A.改变东汉后期经济的状况 B.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加强同少数民族的联系 D.军事斗争的需要 15.

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 )

A.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 B.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C.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并广泛种植 16.

下列哪些统治者曾对江南开发作出过突出贡献: ( )

①.秦始皇 ②.汉武帝 ③.孙权 ④.刘禅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实质上是少数民族: ( )

A.内迁的过程 B.汉化的过程 C.农业化的过程 D.封建化的过程 △.根据北魏孝文帝改革回答:

湖北省2011届高三历史复习测试:中国古代史(3)

18. 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 )

A.实现了北方的统一 B.北方民族融合 C.完成了封建化 D.阶级矛盾激化 19.

下列评论不适合北魏均田制的是: ( )

A.官僚地主土地并未受到触动 B.均田制促进了荒地的开垦 C.土地占有不均的情况仍然存在 D.农民未从中得到实际的好处 20.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

A.恢复北方经济 B.接受汉族的封建统治政策

C.加强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 D.巩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21.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C.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D.得到最广大统治者的支持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和动乱碰撞时期。回答: 22. 三国时期,造成鼎立局面持续的决定性因素是: ( ) A.吴蜀联合对抗曹魏 B.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C.司马氏夺权影响魏国统一 D.三国经济发展形成相对均势 23.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之时,统治南方的是南朝的: ( ) A.宋 B.齐 C.梁 D.陈

24. 曹魏与北魏相同点有: ( ) ①.曾以洛阳为都城 ②.都是少数民族政权 ③.统一过黄河流域 ④.采取重农措施 ⑤.因政权分裂而结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25. 南朝与北朝的明显不同点是: ( ) A.南朝农业发达,北朝农业落后 B.南朝是汉族政权,北朝是少数民族政权 C.南朝以农业为主,北朝以畜牧业为主 D.南朝盛行道教,北朝盛行佛教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融合的高潮之一。回答: 26.

自东汉至西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民族融合的加强 B.北方政权力量弱小,不能抵挡

湖北省2011届高三历史复习测试:中国古代史(3)

C.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 D.西晋短期统一的作用 27. 东汉至西晋初年,我国居民迁移的特点是: ( ) ①.北方黄河流域大批农民南迁 ②.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内迁 ③.南部沿海居民迁往南洋各地 ④.北方黄河流域人民迁往契丹境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8. 十六国时期各国间的战争所造成的客观积极作用是: ( ) A.有利于国家统一 B.加速各族封建化进程 C.有利于经济恢复 D.加速民族间的融合

29. 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 ( ) A.各民族间的战争 B.统治阶级的政治改革 C.各族人民的长期交往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获得新的发展。回答:

30. 魏晋南北朝时期与前代相比,自然科学方面最大的进步体现在: ( ) A.天文、数学 B.天文、农学 C.农学、机械 D.农学、数学 31. 下列作品属于同一朝代的有: ( ) ①.《兰亭序》②.《洛神赋图》③.《神灭论》④.《女史箴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32. 形成陶潜田园诗风格的社会根源在于: ( ) A.迷恋大自然的风光 B.热爱劳动人民 C.对城市污染的厌恶 D.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33. 以下各项不符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发展特点的是: ( ) A.北方少数民族对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B.佛教对思想文化和艺术具有重大影响 C.北方少数民族的生产经验得到了系统的总结 D.北方少数民族先后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

3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科技文化依然在很多领域取得领先于世界的成就。其原因有: ( )

①.各族人民的大融合 ②.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 ③.以秦汉文化为基础 ④.外来宗教文化的传播

湖北省2011届高三历史复习测试:中国古代史(3)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中古史(魏晋南北朝)试卷

一.选择题:(1×1.5`×34=51`)

二.非选择题: 3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485年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决一廛(屋舍),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官职)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材料二:(490)主畿(京师平城)之内,颇为少雨,关外诸方,禾稼仍茂。苟动之以礼,绥之以和,一岁未收,未为大损。

材料三:正光(521年)以前,时惟全盛,户口之数,比夫晋(西晋)之太康,倍而已矣。

材料四:(正光以后)四方多事,加以水旱,国有不足,预折(预先折算)天下六年租调而征之,百姓怨苦,民不堪命(北魏分裂于534年)。 --以上摘自《魏书》 请回答:

有的史学家认为北魏的衰落根源于孝文帝“深慕华风,锐意模仿改革……崇尚文治之

湖北省2011届高三历史复习测试:中国古代史(3)

风,消灭雄武之风。”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原因、结果,以及北魏后期的情况,说明上述观点是否正确。 36.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在我国古代形成了三大主要经济区:农耕区、畜牧区、

渔猎区。结合历史背景概述公元4~6世纪这三大经济文化形态交融、消长的基本情况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37.

简要指出曹操、苻坚、和杨坚试图统一南方的不同结果,并结合当时南北经济、政

治的历史条件分析其原因。

湖北省2011届高三历史复习测试:中国古代史(3)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 Word 版教学资源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湖北省2011届高三历史复习测试:中国古代史(3)

中古史(魏晋南北朝)试卷答案

一. 选择题:(1×1.5`×34=51`)

二.非选择题: 35.

【答】 ⑴.原因:为解决豪强兼并土地和百姓贫饥流亡问题,稳定北魏统治,孝

文帝下令均田,以农为本; ⑵.结果:农业发展,编户增加;

⑶.后期:为解决财政困难,政府预征六年租调,加重对农民的剥削,使阶级矛盾尖锐; ⑷.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北魏衰落是封建化的统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发展的结果,而非崇尚文治,消灭雄武之风所致。 36.

【答】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民族融合趋势。北方各族人民逐渐改变原来的游牧生活,学会农业生产技术,成为农业居民;农耕经济形态向畜牧经济区拓展,汉族人民也学会少数民族畜牧业经验;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接受汉族先进农耕文化。 由于北方战乱,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农耕经济形态向江淮渔猎区拓展,江南经济得到发展; 中原农耕经济文化向北方畜牧区和江淮渔猎区的拓展及交融,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为结束分裂局面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37.

【答】

⑴.曹操208年率军南下,大败于赤壁,后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原因: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社会生产遭破坏,虽经曹操采取措施恢复经济,但实力有限;孙权兄弟在江东建立统治,刘备在荆州站稳脚跟,孙刘联军,成为曹操劲敌;

湖北省2011届高三历史复习测试:中国古代史(3)

⑵.苻坚383年率军南征,大败于淝水,前秦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 原因:十六国时期北方战乱,生产破坏,苻坚统一北方后,北方经济尚未恢复;前秦民族压迫政策,矛盾重重;东晋奋力抵抗; ⑶.杨坚589年灭陈,完成统一。

原因:北方民族融合,经济恢复发展;南方经济发展,南北差距缩小;陈是南朝最弱小的朝代。

湖北省2011届高三历史复习测试:中国古代史(3)相关文章:

湖北省2021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湖北省2017年上半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技师职称考试试卷

湖北省2022届高三二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北省2011中考作文:掌握技巧“避短”

湖北省2013年度中小学教师申报高级职称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能力测试

湖北省2011届高三历史复习测试:中国古代史(3)

湖北省2009年秋高一年级信息技术调研考试试题

湖北省2022届五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湖北省2022届高三五月联合测评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北省2022年高考分数线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湖北省2011届高三历史复习测试:中国古代史(3)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tougao/143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