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阅读 > 名人名言 > 原来《哪吒》里的这句名言是错的!_名人语录

原来《哪吒》里的这句名言是错的!_名人语录

吉祥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原来《哪吒》里的这句名言是错的!_名人语录

微信扫码分享

  最近,在磐石知心读书会与20位读书爱好者一起共读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异类》,读后感慨颇多。

  先介绍下这本书。《异类》是知名作家马尔科姆的作品,他揭示了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的奥秘,甚至可以说是成功的公式。

  在许多人的大脑里,对于成功者,总是归功于机遇、家境、智商等某个因素,而《异类》让我们看到成功并非某个特别因素导致,而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还有些人信奉“人命不在天”,《异类》也同样对这种不听天由命的观点予以反驳,并给出了活生生的案例。

  读了这本书,让我对成功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对我曾经的观点带来巨大的冲击。

  第一,孩子是不是上学越早越好?

  很多人在备孕的时候就考虑要把孩子生在9月份之前,以赶在9月1日前入学。他们看到15岁就上清华的报道,就羡慕的两眼发光,也计划着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少年神童。

原来《哪吒》里的这句名言是错的! 第1张

  如果他们看了《异类》中的“马太效应”一节,肯定会打消这样的念头。在书中,马尔科姆说:“个性作用并非个人成功的决定因素。”他以冰球明星举例,那些成名的冰球运动员的出生年月日都有着相似的规律。

  那些年龄不在这个区间的孩子,却很难成为冰球明星。年龄小的孩子总是落后于比他大个月的,因此被忽视。这个“马太效应”的案例,无疑是对那些3岁就逼着孩子识字,5岁就让孩子学奥数的家长的沉重一击。

  作者认为,孩子的上学年龄过早,会影响其未来发展。年初出生的孩子与年尾出生的孩子相比,他们在能力上的差异是巨大的。如果老师一视同仁的对待,能力差的孩子就会被忽视,甚至歧视,而年龄稍大几个月的孩子反而被认为是懂事、聪明,获得更多鼓励和关注,这种区别对待会影响其一生。

  我对此深有感触。我的儿子是5月出生,上幼儿园时,班级里有上一年9月,10月出生的,比他大8、9个月。那些大一点的孩子明显更遵守纪律,我儿子则成为班级里的“异类”,老师经常找我谈话。

  当时我也为儿子的表现感到焦虑,甚至想他是不是真的这么格格不入?甚至在他上小学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他仍然是班级里的“异类”,为此我没少跑学校与老师沟通。

  到了第二学期,他有了明显的改变,认真听讲,与老师、同学相处融洽许多,而且期末考试成绩几乎全都是A+。

  如今刚刚上二年级,刚一入学就表现积极,想当小组长,催着爸爸妈妈早点送去学校。老师也发来表扬,说你儿子真的长大了。

  老话讲“树大自然直”,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有些孩子的心理年龄小于实际年龄,欠缺与人交往的能力,就会表现出格格不入或者性格怪癖。这时候,作为父母、老师,一定不要过度批评孩子,要多多理解和鼓励,这有利于帮他跨过年龄的鸿沟。

  第二,是努力成就人,还是机遇成就人?

  自古以来,中国总有“凿壁偷光”的故事,有“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诗句,以激励人奋发读书。甚至不惜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来诱惑人发奋图强。

  读书失败的案例也触目惊心,儒林外史中有《范进中举》,鲁迅笔下有《孔乙己》。从古至今,似乎读书是改变命运的通用办法。

  也有人认为,成功是七分机遇,三分努力。那么,到底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马尔科姆提出了10000小时法则,并解释了机遇和10000小时法则之间的关系。计算机科学家比尔·乔伊是UNIX、java等编程技术的创造者,他创造这一成就得益于其10000小时以上的编程训练;莫扎特在成名之前的作品都是父亲代做,但是他成名的时候,早已进行过10000小时以上的钢琴训练;比尔·盖茨在创办微软之前,就进行了10000小时以上的编程训练……

  10000小时,如果按照每天工作5个小时计算,一年工作200天,需要10年时间。这让我想到了十年磨一剑的说法。

  但是作者又提到,让乔尹、盖茨成功的另一大因素是机遇。他们都出生在1955年左右,在他们20岁的时候正赶上计算机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这就像是一个大风口,他们乘风起飞了。

  而他们因为上某个大学、读某个中学的特殊机会,让他们比同龄人提前接触到计算机,并爱上了编程,这一切都像是巧合,也可称为运气。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原来《哪吒》里的这句名言是错的!_名人语录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