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阅读 > 文章阅读 > 哲理文章 > 2023年科学研究的艺术范文(精)

2023年科学研究的艺术范文(精)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2023年科学研究的艺术范文(精)

微信扫码分享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2023年科学研究的艺术范文(精)一

探究科学课题可以帮助孩子们启发钻研精神,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科学小课题研究报告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科学小课题研究报告一

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

小学科学课程内容由“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组成。在这三大领域中,“地球与宇宙”部分内容的教学相对较难,特别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宇宙》单元,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天体星空的内容,由于宇宙天体与小学生的生活所处空间较远,加之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受限等原因,学习理解时往往比较困难,故本单元教学难点多,学习效果差。对教师而言,由于教师对宇宙天体教学缺乏专业知识储备与支撑,教师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本身也同样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然受现行教学评价影响,本单元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多,故在教学中普遍存在以教师灌输代替学生自主探究和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现象,这不仅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宇宙天体知识,感受到浩瀚宇宙无穷的魅力,而且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怕学情绪,继而影响到学生对探究宇宙的兴趣,与科学教学的根本目标相背离。如何改变这一教师怕教、学生怕学的“双怕”困局,是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的课题。

产生该问题的原因分析

分析这一“双怕”局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从教学内容看: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之中,但其与我们的生活时空差距大(相对而言,宇宙中的时空是宏观的、抽象的,而我们生活的时空是微观的、具体的),对其中的现象缺乏具体的生活经验与感受,从而影响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虽然本单元教学仅是宇宙知识的起始内容,但需掌握的知识仍然不少,如月相变化、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太阳系组成、星座等,这些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与经历,故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嵌入式”的,而非在原有知识与生活经历的基础上的一种演绎、归纳与提升,教学很难达到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从学生思维能力看: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抽象的事物往往束手无策,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学生对浩瀚宇宙中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造成的月相、日食、月食等现象,难以在脑海中予以想象,造成理解困难,许多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

从教师自身看: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科学教师大都以培养能胜任小学各科教学的“通才”为目标的师范毕业生,教师本身缺乏专业知识支撑,面对宇宙天体知识,老师很难驾驭课堂。

采取的措施与行动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与分析,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我们提出“建模教学法”,以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建立模型,简言之为“建模”。这一理论在数学界研究运用较为广泛,指通过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本课题中的建模仅指通过运用多手段、多途径,帮助学生建立宇宙空间模型,从而理解宇宙运行变化的规律。所谓模型是以某种形式对一个系统的本质属性的描述,以揭示系统的功能、行为及其变化规律。当然,模型不仅仅是一种将实际物体小型化或大型化的实体,科学课的模型既可以是一个装置、一个计划、一份草图,甚至也可以是一种想象。本课题所指的宇宙空间模型不仅指将宇宙空间小型化的模型,而是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合理的想象,让宇宙中各种天体不断运动变化及产生的现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展现并组合,形成大脑中的宇宙空间模型。本课题尝试利用资料、形象、实验、图形、活动等途径帮助学生建立宇宙模型,让学生学会运用模型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具体做法如下:

一、资料建模

良好的教育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的再提升。课堂学习是学生认识宇宙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非学生认识与学习的全部。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能通过运用书籍、影视、网络等资料资源,让学生在收集资料、积累资料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充实已有知识。毫无疑问学生平时通过许多途径也了解了一些有关宇宙的知识,但都是零星的、独立的、不完整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这时学生大脑中的宇宙是朦胧的、模糊的,课前可以布置查找资料,帮助学生把那些不完整、错误的知识及时的替补,使学生在大脑中初步形成宇宙空间模型,为后续的建模做准备。本单元资料的收集贯穿于学生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课前为学生开出相关的书目,如《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科普世界》、《小学生自然百科》、《科学探索者》丛书中的《天文学》、《中国少年科学(6—9岁)》丛书中的《太空邻居》等,还鼓励学生浏览中国月球科普网、星空天文网、梦幻星缘天文网等天文网站,让学生把得到的第一手文本资料按教材的内容分类,通过整理分析学生们对宇宙单元的大部分内容都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形成初步的宇宙空间模型。

二、形象建模

小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差。《宇宙》单元学习的内容离学生很近又很远,“近”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宇宙的天体——地球上,时刻都能看到昼夜的日月星辰等变化,都能感受到四季冷暖交替等变化;“远”是因为宇宙浩瀚无边,而我们肉眼可视的范围又是如此的狭窄,遥远的宇宙太空还有多少陌生领域需要我们去探索。对于人类已知的宇宙领域也是让许多人为之“着迷”。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按课本言传口授,用具体的、庞大的数据描述、介绍天体,学生听了往往惊叹不已,只知道很大,但到底大到怎样的程度、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怎么样,仍然一知半解。实践表明,通过强化式的记忆,虽然能记住相关知识,但在学生头脑中知识间往往“支离破瘁”,无法在大脑中形成完整的形象,也就体会不到宇宙的浩瀚,更加不能激起学生学习天文的兴趣。教学中,我们利用比喻,把学生实际能观察的事物、现象与遥远的宇宙空间事物、现象联系起来,沟通起来,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形成宇宙空间模型,真正体会宇宙的浩瀚无边。如把宇宙比喻为一片汪洋大海,我们人类所认识的那一部分时空——总星系,就是大海中的一处岛屿,银河系只是小岛上的一个小石块,太阳系是粘附在这块小石块上的一颗沙粒,地球就更渺小;把恒星比喻为一台功率强大的探照灯,那么行星就只是站在探照灯边缘的一只小小萤火虫;如果站在远太空遥望银河系,侧看它像体育运动中抛掷出的铁饼,瞰视则像急流中的大旋涡。还利用图片、录象,把天体大小对比的图片、天体运动的录象展示给学生,如《太阳系》一课中可以给学生展示太阳系天体大小真实比较图,让他们直观形象的感知,从而在头脑中建立太阳系模型。

三、实验建模

实验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模型的建立也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的手段来进行。模拟实验可以比较直观的再现宇宙天体的运动变化,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天体运动的模型。本单元教学中,关于太阳——地球——月球“三球”运行所引起的月相的变化,是本单元教学的一大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更是知识测试的重点。在教学时,如果仅通过一般的讲解与演示,学生的认识仍然普遍停留在“识记”的层面上,而且很容易忘记相关知识,表现在考试中,往往错误率较高。虽然我们的教学不是仅为了考试,但这一失分现象表现出来的是学生对知识不理解而造成的。教学时,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帮助学生建立模型:用篮球代表月球(一半用白色粉笔涂白代表太阳照亮的一半),黑板代表太阳,学生围坐在中间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月球围绕着地球逆时针运动,让学生记录月相的形状。这个模拟实验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把遥远的宇宙空间发生的,需要一个月甚至几个月连续观察才能观察到的完整现象展示了出来,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了完整的月球运转的空间模型,从而让学生知道了月相变化的规律。

四、图形建模

教学示意图是化抽象为形象的常用方法,由于其具有明显的简洁性、方便性、灵活性特点,普遍为教师教学所接受。画示意图也是帮助学生建立宇宙空间模型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如在日食和月食的模拟实验的同时,让学生用示意图(见下图)把日、地、月三者的位置表示出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做好模拟实验,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月相变化及日食、月食成因的模型。《太阳系》一课中,在学生交流太阳系八大行星资料的基础上画出八大行星排列顺序示意图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太阳系的模型,然后再让学生根据书本提供的数据表来画太阳系的模型图,从而让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发现八大行星大小、距离太阳的远近差异是非常大的,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真正建立太阳系的模型,为后期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活动建模

活动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趣味性等特点,符合小学生的求知欲强、好参与、善于想象的特点,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形式。宇宙浩瀚无边、奥秘无穷,要使学生真正认识宇宙,光靠课堂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课外我们让学生经历一次次有趣而且有价值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有一定解释力的宇宙结构模型。本单元典型的实践活动是制作月球卡、观察白天月相、制作太阳系模型和北斗七星模型、观察星座等,如制作月球卡,让学生课外用电脑幻灯片、word文档或文字等形式制作月球卡,并对优秀作品进行展览,孩子们积极性很高,都很认真的完成了,其实制作的过程也是他们建模的过程。

成效

通过一轮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掌握明显得到加强,特别是通过举办小报展览、宇宙影像资料展播等形式,学生对宇宙知识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对空间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也有所增强,有的班级还掀起了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潮,自发组织宇宙探秘小分队,利用晚间或周末时间到乡下观察月相及星空,形成的观察报告参加市国际天文年评比活动、区小学生科学观察日记比赛,有7人次获奖。

通过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通过阅读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积累丰厚的教育信息;教师通过课堂实践,教学效率提高;教师学会了课题研究的方法,获得一些成绩,如:总结撰写的《利用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建立模型——关于宇宙单元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建议》获区科学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市二等奖, 2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等。

反思及后续研究

在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和深思的问题:

1、研究工作缺乏持续性。《宇宙》单元的教学内容只有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也就是说课题的具体实施只有一个月时间,在实施过程中,有许多新产生的问题来不及解决,新的想法又只能在下一轮的教学中再作提升。

2、研究成果推广普及面不广。由于本次研究研究十分注意课题的实践性与针对性,选择的课题也十分单一,参与研究个体也仅是六年级的教师(实际只有1人),教师参与面不广,受益面也不广,成果的运用也难以得到推广。

3、观察(观测)缺乏统盘考虑与安排。观察(观测)仍是建模的有效途径发,也是探究科学的重要方法。由于教学时间相对集中,在安排的天体星空观察(观测)中,往往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很难实现观察(观测)目标。

因此,在下步的研究中,一方面,要吸收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以增强研究的持续性,增强研究成果运用;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观察有个统盘的考虑,特别是在适合学生观察(观测)星相天体景观的节点上,要及时发布消息,引导或组织学生观察,增强学生对宇宙天体的兴趣,寓抽象的知识于平时的观察观测之中。

科学小课题研究报告二

一、 问题的提出

“事实学习”课型是自然学科的重要基础课。其教学的中心内容是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的事实,包括认识事物的名称、个体的显著特征、认识事物和现象变化的结果、过程。其典型课例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空气》、《岩石》、《铜、铁、铝》等。在“事实学习”课型中,包含许多基本的科学知识,强调对事物描述的准确、对事物性质的理解、对特征或变化结果的认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看重学生是否掌握了全部的知识,是否记住了事物的特征或变化的结果,而忽视调查、观察、设计、实验、收集数据、探讨等活动。教师也往往容易满足于学生规规矩矩地学,老老实实地记、听,以致相当多的学生对自然学科不感兴趣,甚至厌恶。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改变听、读、学、记的教学方法,改变以知识为重点的教学,运用探究的方法实施“事实学习”课型的学习。

二、 探究为中心实施“事实学习”课型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探究教学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受学习的目的性、学习的成就感、学习中的交往和认识兴趣四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主要的内部动力。依据起因不同,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因此,坚持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就要求自然教学中加强动手“做”科学和体验探究过程,强调运用探究为中心的方法进行科学教育。

(二)探究教学有充分的理论研究基础

“事实学习”课型教学中,认识的物体和现象都紧密联系着学生周围的生活。例如青蛙、水、空气、铜、铁、铝、蚂蚁、根、叶、四季的的特征等事物和现象,学生经常接触到而且十分感兴趣。因此,要将这些兴趣稳固下来,成为学生深入研究科学的内驱力,就必须通过以探究为中心,实施“事实学习”课型的教学。

三、 以探究为中心实施“事实学习”课型教学的教学目标

以探究为中心实施“事实学习”课型教学的教学目标框架是以自然事实和现象的知识为载体,以探究过程的操作和体验为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1.让学生充分体验对自然事实探究的过程和乐趣,形成对科学探究的强烈兴趣和好学求知的欲望,形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勇于探究、不断创新的精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培养学生具有对简单的自然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初步具有科学探究的能力,了解探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3.认识自然事实的形态、构造、性质、变化。

四、 教学策略

(一)精心选择教学材料的策略

材料是探究的基础,要设计以探究为中心的教学过程,首先必须精心选择、准备有结构的材料。所谓材料的结构性是指材料与所要进行的探究活动有密切的联系,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摆弄能揭示自然事实的性质和特征,体现探究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例如《电磁铁(一)》的教学,一位教师选用三套不同的制作电磁铁线圈的材料:① 用较细的漆包线(沿海版自然教材配套实验材料);②使用直径0.6毫米的裸铜线;③ 使用带绝缘塑料的电话线。教师把三套材料分别用于三个班的教学,其结果是:使用①②套材料,学生制作电磁铁的时间占用约20分钟,探究其性质的时间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而且制作的电磁铁效果也不理想。使用第三套材料制作线圈,仅花不到5分钟的时间,留给学生用于探究其性质的时间充裕,探究的气氛热烈,而且实验效果明显,有助于学生发现电磁铁的性质。有此可见,第三套材料体现了材料的结构性和合理性,适合学生的探究。

(二)指导探究的策略

以探究为中心实施“事实学习”课型教学中,要求给学生一个灵活、自由的空间让其充分探究,但也不能放任自流、任其发展。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密切观察学生的探究活动,从中发现学生探究过程遇到的困难,适时给予精心启发、有效指导。

1.精心诱导,激发探索的动机

教育心理学认为:需要指向某一具体对象,产生达到目的的欲望时就形成了探索的动机。因此,利用矛盾悬念或趣味活动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活动中,可以有效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形成探索的动机。例如在教学《叶子》一课,学生对几乎每天都能见到的树叶非常熟悉,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能吸引学生。然而,知识的兴趣并不是一下就能看到的,其源泉是藏在深处的。教师可以布置孩子们课前收集校园的各种树叶,上课时通过“给树叶找妈妈”的游戏,就可以把孩子们的兴趣吸引到叶子的不同形状上来,并引导学生说出各自的理由。通过老师的精心诱导,孩子们了解、探索、思考的欲望随之就被激发起来了。

2.指导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社会资讯和信息技术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感到掌握学习的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良好的方法使人们更能发挥自身的潜力。而在科学研究中,评价人的科学素质高低的标准应该是能否提出新的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因此,担负科学启蒙教育任务的自然课,必须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浅显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其中包括:① 分析与综合的方法。研究某一自然事物时,一般可以先整体了解,然后将整体分成多个组成部分进行探究,最后再综合认识,即按整体à部分à整体的过程分析综合学习。例如《鱼》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收集有关鱼类的资料、图片,在课前让学生阅读有关资料。课堂上让学生观察鱼身体的组成,提出疑问,设计实验,对鱼各部分器官的作用进行探究认识,总结出鱼类的共同特征。最后可以将自己探究的结论和收集的材料汇编、装订成为资料保存。② 比较与分类的方法。例如《各种各样的根》一课中认识直根与须根,可以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分类。③ 观察与实验的方法。例如用按顺序的方法、对比的方法观察,用对比或模拟的方法实验等。另外,还应渗透数学分析、抽象与概括等探究的方法的运用。

3、恰当的评价

每一个探究活动,都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具体体现。对探究活动的评价应遵循两个原则:①保护积极性原则。对学生参与的态度、情感和成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倡导坚持不懈、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② 重过程评价的原则。不简单以成果、结论肯定或否定每一个探索者。过程的体验、过程的实施方法和操作是评价的重要取向。

2023年科学研究的艺术范文(精)二

摘要:高等学校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为适应国家发展的新形势努力学习、研究,提高社会的竞争能力。学生不但要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导师的引导下,开展科技创新的研究工作,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科技人才。

关键词: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创新实践;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现代科学在生产和生活各方面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是不可等待的,在大学里学习,不但要学习传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应用新的科技知识和能力创新。高校学生毕业后要走向社会,是社会的强大的科技力量,一个国家的强大要靠强大的科技竞争力支撑,科技创新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做起。

如果没有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就谈不上深入研究和探讨,要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更要让学生有肯吃苦、爱钻研的奋斗精神。当今时代的大学生出生在生活比较富裕的年代,独生子女较多,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而科学研究是要有钻研精神,长期坚持,不能想着在短时间内就能有成果,学校科技研究是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有些是一届学生没有完成的科研题目,下一届学生继续进行研究,学生在思想上要有所准备,学生应该明确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探索是长期进行的事业,学生不但在学校学习研究,毕业后仍然不能放弃,在学校研究科学是为了走向社会打基础。大学生在学校上课进实验室,特别是理工科类的学生进实验室进行科研创新是非常有必要,且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环节,从古至今,许多科学家发明的成果都离不开在实验室的研究创造,学校在建设实验室的硬件设施上也在不断地创造应有的科研条件,为学生提供科研场所。实验研究室或实验研究基地有优秀的科技研究教授及高级实验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科研及科技创新方面的问题,因此,实验室及实验基地的科技创新研究是培养国家未来高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学校实验室及实验基地也带领学生与学校外其他科研单位进行合作,以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让学生能与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以提高学生的科研和科技创新的能力。学生在校的学习、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是为毕业后走向社会打基础的,学生要认真对待在学校的有限时间,充分利用学校的良好环境和资源。学校为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员购置了大量的优质设备,一些高端设备价格昂贵,要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正确使用,对大型昂贵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是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要有动手能力,不能只会从书本上学知识,没有动手能力,就谈不上搞科技创新的研究。作为高等学校,特别是理工科学校的大学生,要明确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是影响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之一,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大地位的重要指标,发展高等学校创新教育是建设创新国家,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是培育青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必经之路。学生在进入大学期间,要参加与个人兴趣爱好相符的科技创新组织,参加科技活动,不局限于自己所学的专业,这样就能开阔自己的视野,多学一些相关的内容,为科研和科技创新掌握更多的技能。

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是一项长期坚持的任务,在内容上需要从各方面下功夫来寻找突破点,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就不能有局限性,要积极开展科普教育、传播科普知识,开展学术报告讲座,学校在各学院及图书馆搞科学成果及科技创新展览让学生参观学习。比如,我校轻纺院每年举办学生创作的各种工艺品有陶瓷品、手工缝制的各种书包及文化衫展览。这些都是利用在电脑上设计模型,反复研究设计创新,最后再用手工制作而成。学生们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既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也掌握了工艺技能,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也建立了大学生实践机制,成为了一种可行性教学和实践的教育模式,帮助大学生能够完成从象牙塔走向真正的社会。当今的社会及国家需要有知识、有文化、有动手能力的新一代的有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这个时代是青年人为之努力工作,努力学习新文化,开拓新思想的年代。

开展社会调研和社会科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科技信息的能力和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在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的进程中不断获取科技知识。在实践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能力真正地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际的社会实践,使学生个人的特长和个人的兴趣得到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使学生的综合知识和综合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这使学生不得不重新考虑出现问题的根源,这样反复进行研究,反复实践来达到预期效果。轻纺学院学生在设计创造产品的科研过程中,在材料选取时,无法较好地掌握泥土的配比,在质感和色彩上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就是要求重新分析、研制、制作。成品制作过程中,要进行社会市场调查,了解大众每个人的爱好和兴趣,根据需求对产品进行精确设计,这对科技创新设计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就是在旧的原有的东西上创造出更新、更好的产品,是顺应现在社会的需求,顺应国家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开展科技创新,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应该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面旗帜。要高举科技创新这面旗帜,不仅是高等大学的任务,社会各界要积极创造科技创新的环境,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继续研究创新科技项目,企业、研究所、创新基地及科技园都是学生不断进行创新搞科研的重要场所。只有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才能在科研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来支持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的研究。现有的科技开发区及科技园区为大学毕业生创造了发挥各自才能的条件,园区设立了不同领域的学科,可以互相交流不同学科的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增强科技创新的意识,不断开阔视野,使科技创新这项工程长期坚持下去。科技人才是国家宝贵财富,一个强大的国家首先要在科学领域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在航空技术、造车技术、造船技术等方面,都要求科学技术含量很高,有些高科技的东西发展变化很快,周期很短,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创新产品促使科技人才不断研究创新出更好的产品。所以,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大学是培养高质量的科研人才的地方,学校主要是为国家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科技人才,因此,努力培养有用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力军,学生们在大学期间要加强对科技创新思维和创新科目的训练,学校及各学院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科技项目的比赛,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的水平,开扩创新思维的眼界,学习社会各界及各学校的创新理念,结合自身的条件,充分利用好学校配置的先进设备,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创新的研究中,要明确搞科技创新研究必须有团队的精神,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让每个人的知识能量发挥出来,形成一个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科学创新的队伍。这样科研的效果必然会比个人的`力量强大,使团队精神和团队的力量集中,知识密集,优势互补,协调合作。科技创新的研究需要合力攻关的高组织化的科技创新的团队,科技创新是我国未来的新趋势。

2023年科学研究的艺术范文(精)三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21年考博注意事项

博士研究生即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简称博士生,是研究生学位中最高的一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21年考博注意事项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网上报名时间为2020年12月10日—2021年1月10日。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全部采取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制进行招生。

1、学力条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境外所获学位需经教育部相关机构认证;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6年及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研究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水平,且符合我院年度招生的有关规定,同时需满足第一学历为全日制本科并获得学士学位的条件。

2、考博专家推荐书:

至少两名所申请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3、学术条件:

硕士期间或近5年,以第一作者在cscd、cssci、sci、ssci、ei收录期刊发表与申请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

1、博士招生考试时间

由于是实行申请考核制招生,所以没有初试笔试。

2、申请材料提交时间

按照培养单位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报名材料

s("content_relate");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21年考博注意事项】相关文章:

科学研究院贺信12-07

2021年南开大学2021年考博注意事项03-15

医学考博自我介绍02-25

考博面试英文自我介绍信12-15

重庆2021中考注意事项03-13

考博英语作文23:人口增长、 人口质量01-19

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怎么样03-11

湘潭大学2021年考博英语考试时间安排03-11

湖南大学2021年考博英语考试时间安排03-11

2023年科学研究的艺术范文(精)四

科学研究方面的名言

在科学上重要的是研究出来的“东西”,不是研究者“个人”。-这是居里夫人说过的关于科学研究方面的名言,下面第一范文网小编给你带来的是科学研究方面的名言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科学研究方面的名言(经典版)

1) 单调的攀登动作会感到厌倦,但每一步都是接近顶峰。---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

2) 在真理的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嬉笑中垮台!---爱因斯坦(美国)

3)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4) 我愿用我全部的生命从事科学研究,来贡献给生养我栽培我的祖国和人民。---巴甫洛夫(前苏联)

5) 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受。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民服务。---马克恩(德国)

6) 在科学上进步而道义上落后的人,不是前进,而是后退。---亚里士多德(希腊)

7) 科学的惟一目的是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科学家应为大多数人着想。---伽利略(意大利)

8) 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爱因斯坦 (美国)

9) 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我却这样认为:我好像是在海上玩耍,时而发现了一个光滑的石子儿,时而发现一个美丽的贝壳而为之高兴的孩子。尽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还神秘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牛顿(英国)

10) 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居里夫人

11)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斯宾塞

12) 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达尔文

13) 研究真理可以有三个目的:当我们探索时,就要发现到真理;当我们找到时,就要证实真理;当我们审查时,就要把它同谬误区别开来。---帕斯卡(法国)

14) 我要做的只是以我微薄的气力为真理和正义服务,即使不为人喜欢也在所不惜。---爱因斯坦(美国)

15) 攻克科学堡垒,就像打仗一样,总会有人牺牲,有人受伤,我要为科学而献身。---罗蒙诺索夫(前苏联)

16) 科学要求一切人不是别有用心而心甘情愿地献出一切,以便领受冷静的知识的沉甸甸的十字勋章这个奖赏。---赫尔岑(前苏联)

17) 我愿用我作部的生命,从事研究科学,来贡献给生育我栽培我的祖国和人民。-----巴甫罗夫

18) 科学决不是也永远不会是一本写完了的书。每一项重大成就都会带来新的问题。任何一个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出现新的严重的困难。---爱因斯坦(美国)

19) 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居里夫人(法国)

20) 在科学上重要的是研究出来的“东西”,不是研究者“个人”。---居里夫人(法国)

科学研究方面的名言(最新版)

1) 在科学工作中,不愿意越过事实前进一步的人,很少能理解事实。---赫胥黎(英国)

2) 使人们宁愿谎言,而不愿追随真理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是艰苦的,也不仅由于真理会约束人的想像,而且是由于谎更能迎合人类某些恶劣的天性。---培根(英国)

3) 智力决不会在已经认识的真理上停止不前,而始终会不断前进,走向尚未被认识的真理。---布鲁诺(意大利)

4) 真理就具备这样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击它,你的攻击就愈加充实和证明了它。---伽利略(意大利)

5) 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爱因斯坦(美国)

6) 追求客观真理和知识是人的最高和永恒的目标。---爱因斯坦(美国)

7)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伽利略(意大利)

8) 总有一天,真理会取胜。即使真理在他一生中未能得到胜利,为了坚持真理也会使他变得更好,更加聪明。---赫胥黎(英国)

9) 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关键是人才-----

10) 科学研究能破除迷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爱因斯坦(美国)

11) 我们在享受着他人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益处,我们也必须乐于用自己的发明去为他人服务。---富兰克林(美国)

12)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13) 最初偏离真理毫厘,到头来就会谬之千里。---亚里士多德(希腊)

14)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15) 目前的时代,真理是那样晦暗不明,谎言又是那样根深蒂固,以致除非我们热爱真理,我们便不会认识真理。---帕斯卡(法国)

16) 在科学上重要的是研究出来的“东西”,不是研究者“个人”。---居里夫人(法国)

17)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可能来自他们的博学。多样化会使人观点新鲜,而过于长时间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则易使人愚蠢。——贝弗里奇

18)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由于她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是属于祖国的。---巴斯德(法国)

19) 我从来不记在辞典上已经印有的东西。我的记忆力是运用来记忆书本上还没有的东西。——爱因斯坦

20) 科学给青年以营养,给老人以慰藉;她让幸福的生活锦上添花,她在你不幸的时刻保护着你。---罗蒙诺索夫(前苏联)

科学研究方面的名言(热门版)

1) 如果没有系统的知识的帮助,先天的才能是无力的。直观能解决很多事,但不是一切。天才和科学结合后才能得到最高的成功。 ——斯宾塞

2) 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如人的觉悟。任何工作都要人去做,都要靠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即使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仍然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3) 人类看不见的世界,并不是空想的幻影,而是被科学的光辉照射的实际存在。尊贵的是科学的力量。 ——居里夫人

4) 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示而作出的。——戴维 (英国)

5) 我真想发明一种具有那么可怕的大规模破坏力的特质或机器,以至于战争将会因此而永远变为不可能的事情。——诺贝尔(瑞典)

6)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加立略

7) 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爱因斯坦(美国)

8)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哥白尼(波兰)

9) 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 ——高尔基

10) 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牛顿(英国)

11) 美术所以能产生科学,全从“真美合一”的观念产生出来。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从求真入手。 ——梁启超

12) 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达·芬奇(意大利)

13) 我坚持奋战五十余年,致力于科学的发展。用一个词可以道出我最艰辛的工作特点,这个词就是“失败”。——汤姆逊

14) 数学是科学的大门钥匙,忽视数学必将伤害所有的知识,因为忽视数学的人是无法了解任何其他科学乃至世界上任何其他事物的。更为严重的是,忽视数学的人不能理解他自己这一疏忽,最终将导致无法寻求任何补救的措施。 ——bacon,roger

15) 没有思想自由,就没有科学,没有真理。 ——勒南

16) 妓女和科学家是最好的两个职业。 ——霍金

17) 总有一天,真理会取胜。即使真理在他一生中未能得到胜利,为了坚持真理也会使他变得更好,更加聪明。---赫胥黎(英国)

18) 人类看不见的世界,并不是空想的幻影,而是被科学的光辉照射的实际存在。尊贵的是科学的力量。---居里夫人(法国)

19) 真理可能在少数人一边。---柏拉图(希腊)

20) 没有一个人能全面把握真理。---亚里士多德(希腊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居里夫人(法国)

2023年科学研究的艺术范文(精)五

()鉴字 号 究 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 书 课题成果鉴定书 课 题 名 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课题承担者:

工 作 单 位:

研究起止时间:

组织鉴定单位:

鉴 定 方 式:

鉴 定 日 期:

成果鉴定须知 第一条 凡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均应在研究工作完成后对成果进行鉴定,并由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规划办)验收。

第二条 课题完成后,课题第一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应及时向规划办提出申请验收报告,并填写成果验收申请表。

第三条 成果鉴定一般由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或上级单位和规划办共同组织,以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或上级单位为主。必要时,规划办可单独组织对有关课题成果的鉴定。

第四条 鉴定主要采取专家评议方式,包括会议评议和通迅评议。鉴定组专家一般为 5-9 人。专家人选由课题负责人与规划办共同商定,原则上每个鉴定组应包括 3 名以上(含 3 名)相关的学科成员。

第五条 课题组负责向鉴定组每位专家提供课题申请书、成果主件、附件及研究工作总结报告(报告中应含成果自我评价及研究经费的使用情况)等材料。如果采取会议评议方式,上述材料应在会议前一个月提交鉴定组专家审读。

第六条 鉴定组专家应本着科学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照课题申请书预期要达到的目标,对成果提出客观、公正、全面的评审意见,并由鉴定组长形成鉴定组集体意见。

第七条 鉴定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应将完整的成果二套、研究工作总结报告一份及研究经费决算(课题资助经费总决算表)、成果鉴定书(原件)一并送交规划办验收存档。

第八条 鉴定所需费用由课题组从研究经费中开支。

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成果简介(应含其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课题的引领下,我们学校的英语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研究成效显著,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智力、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1、在英语教学中培养了学生正确的英语态度。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游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这是由游戏的性质决定的--趣味性强、令人兴奋、具有挑战性等。好奇心又为探索英语的学习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如果学生没有对于这门学科的强烈兴趣和探索未知问题的好奇心,那么英语的学习将是一项艰苦而缓慢的工作。另一方面,在英语教学中游戏培养学生养成乐意吸取勇于创造的研究态度。

2、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善于形象记忆,逻辑推理能力较弱。他们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下去。因此,英语游戏的教学充分运用直观的手段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容易被一些新奇的刺激所吸引,而新颖、活动、直观、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儿童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兴奋。而在一般情况下,中年级学生只能连续集中 20 分钟左右。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英语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来学习英语知识,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收到良好效果。

4、在英语教学中增强了学生之间合作和竞争的能力。

在集体参加的规则游戏、竞赛中学生的相互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很多时候需要彼此间的合作、协调,才能够更好地融入游戏、竞赛中去。小游戏让学生相互要求、相互监督,因而这种自我控制和相互督促都在不同程度地促进相互之间的交往。

5、使英语学习生活化。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英语游戏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与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运用英语。

(二)、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而且提高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课题教师专业素质大有提高,教师在成就了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我。课题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大有转变,能将新课程理念融入课堂教学,指导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在课例研讨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课题教师经常将游戏和信息技术整合,灵活地运用到

教学中,老师们在游戏的内容、游戏的形式、游戏适合的学生年龄层、游戏适合的课堂环节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讨,教学手段和方法得到改进,教师的教学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如:我以阅读课为例,朱老师做到了有效的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并且设计的阅读层次也很有层次性,整节课的结构安排合理,思路很清晰,第一步 per-reading 导入,教师用歌曲和游戏导入新课,取代了过去的机械操练,让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被集中,随后出示了“我的家庭照片”,引出了 john’s family photo,自然过渡到了原文的内容上面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充满期待。第二步,while-reading 教师陈列问题,布置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印象,并培养学生快速获取语篇信息的能力,为以后的阅读理解做准备练习;在精读过程中,布置学生读,同时找出疑难题,师生共同突破,培养学生听,说,翻译,理解的能力。第三步,post-reading,巩固练习紧随其后,以检验学生的接受情况,贯彻了“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以致用”的原则,同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第四步 summary,学生总结本课的收获,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同时对本节课也是一次知识梳理,达到复习目的,第五步 homework,作业布置有深度,有梯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适合各层次的学生。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的同时,学生学习调控能力也明显增强。

(三)、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优化了英语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在研究过程我们把游戏和英语相结合,把游戏与多媒体相结合,使三者溶为一体,相互促进,在游戏中乐学、善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

(四)、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概括提炼出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游戏教学的方法、原则,使英语游戏更好的运用到英语课堂,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目的要“明”。

每一个教学的设计都必须服从教学的需要,服从教材的需要,把抽象的甚至于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要充分体现英语教学的特点,又必须充分具备教学的特征。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教学”,手段是“有效”。教学为神,有效为形;教学为内容,有效为形式。离开了教学内容而设计的有效性,不是教学,而是一种无目的性。因此,在使用教学时要千万注意这一点。

2、设计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思要“精”。

一个好的英语游戏,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应该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也就是说,设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树立精品意识,满足学生喜新奇、厌恶呆板的心理。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一要注意不断推陈出新,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教学中的构思新点子越多,过程越是有新意,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就越高涨。其次,还要善变,千篇一律的东西不但不能引起人的注意,还会使人产生疲劳感。俗话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时要特别注意变换的技巧,避免重复的弊端。此外,还要注意求活,在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时,强调教师的组织作用,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在英语教学中留有让学生创造、活动的天地,让学生用脑想、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动手做,学生始终是英语课堂的真正主人。

3、组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秩序要“严”。

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较为完备,严密的规则。课堂规则是根据课堂任务而提出的、每个参加者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及行为结果的评判处理规定。它是教学中控制学生认识活动和游戏活动的主要武器。教学正是通过规则来引导学生朝既定的方向发展,通过教学规则把教学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的成功开展还必须在学生共同参与协作下方可完成,因此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不是少数学生的专利品。此外,组织过程要完整、善始善终。教学之前要讲明有关规定,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教学结束后,要结合教学开展讲评。

4、运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时机要“巧”。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以新授课为主要形式。在新授课教学中,运用教学的时机可以是课前、课中、和课后,也可以是贯穿整个课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具体内容,努力创设形象、生动、有趣的游戏,选择最有利于教学的时机应用,让学生始终在浓烈的游戏氛围中主动学习。新颖有趣的游戏设计,巩固了知识,检查了效果,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运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时更为主动,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浓厚,课堂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同时丰富的课堂活动给学生带了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了他们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教师们更善于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的现象进行考察研究,更乐于扮演教授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角色,缩短教学理论和课堂实践的距离。

二、提交鉴定的成果主件、附件目录(一)成果主件 1、评审书 2 份 2、立项批复 1 份 3、阶段总结 2 份 4、研究总结 2 份 5、研究反思总结 2 份 6、研究报告 2 份 7、结题报告 2 份 8、成果鉴定书 2 份(二)成果附件 1、研究论文 2 份 2、案例分析 2 份 份

三、课题组人员名单 序号 姓名 职务职称 工作单位 对课题主要贡献 1 2 3 4 阅读教学活动及相关材料的收集整理;撰写相关理论学习、阶段研究计划、总结、案例、论文等材料。

负责课题立项申请,制定实施方案和开题报告,负责各阶段调查材料的制定、发收、撰写调查分析,并参与具体的研究。

词汇教学活动及相关材料的收集整理;撰写相关理论学习、阶段研究计划、总结、案例、论文等材料及课题活动的照相、摄像等 对话教学活动及相关材料的收集整理;撰写相关理论学习、阶段研究计划、总结、案例、论文等材料

四、专家鉴定意见 鉴定组 组长(签字)年 月 日

五、鉴定组成员名单 鉴定组职务 姓 名 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 签 名 组 组 长 长 副组长 成 成 员 员

六、组织鉴定单位意见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细则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申请表

教育科学规划管理开题报告

教育科学课题中期规划报告文本格式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申请表

2023年科学研究的艺术范文(精)六

教育科学研究生自荐信范文

在人们越来越重视自我提升的今天,我们越来越经常使用自荐信,不同种类的自荐信具有不同的用途。写自荐信的时候,应该先写些什么?中间怎么写?最后怎么结尾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科学研究生自荐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尊敬的x公司领导:

您好!

我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届的一名硕士研究生,于年月毕业。

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学校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缙云山下,风景秀丽的嘉陵江畔。课程与教学论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学术积淀。在这样的学习环境和学科背景下,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在个人素质修养方面,我都受益匪浅。

两年多来,在导师的严格教导及个人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课程论、教学论、学科教学论以及课程与教学比较研究等有关理论;熟悉生态课程、课程文化、学校文化、有效教学等领域;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能熟练操作计算机office办公软件。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涉猎了大量书籍,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

读研之前,我有过三年的工作经历。大学毕业后,我在一所中学从事英语教学工作,这使我积累了丰富的学生管理和教学经验。此后,我在集团从事国际贸易外销兼海运工作,工作职责主要是销售丝网及相关产品至国外并联系海运业务,这使我外贸网领域的词汇非常熟悉,且能与老外进行流畅的无障碍交流。

此外,读研期间我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利用课余时间从事英语培训工作。我从不放过任何一个锻炼自己使自己成长的机会。研究生三年,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为人处事教给我学习要勤奋,工作要尽责,为人要善良、正直;大学培养了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作风。

我热爱贵单位的工作,殷切地希望能够在您的领导和自己的努力下,为贵单位的发展添砖加瓦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最后,不管您是否选择我,我希望您能够接受我的谢意,感谢您的关注和时间。

祝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

s("content_relate");

【教育科学研究生自荐信范文】相关文章:

研究生自荐信范文汇编7篇12-17

研究生自荐信范文锦集五篇12-12

研究生自荐信范文汇编10篇12-12

教育科学院贺信04-19

研究生给导师的自荐信12-17

研究生至导师的自荐信12-06

硕士教育学研究生求职自荐信12-21

研究生求职自荐信集合七篇12-20

大学自荐信范文_自荐信范文12-21

研究生自荐信模板锦集七篇12-06

2023年科学研究的艺术范文(精)七

ok3w_ads("s005");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东部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随之西迁重庆。大量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来到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他们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并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出版了大量研究性论著,涌现了一批如郭沫若、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学术研究领域骨干,推动了抗战大后方社会科学的近代化进程,使大后方的社会科学事业空前繁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 抗战时期,大后方,社会科学研究,重庆

中图分类号 k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9)12-0034-07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成为中国抗战的战时首都。国民政府的西迁带动了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部分地区的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团体纷纷迁入重庆,使得重庆成为中国抗战时期的教育、文化和科研中心。大量的人口向重庆转移,其中很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重庆的人口素质与结构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重庆的文化事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态势,也极大地推动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对于抗战时期重庆社会科学发展这一问题,学术界的专题研究比较少,或在研究大后方文化教育方面时一笔带过,或散见于一些抗战史和相关学科史著作。如周勇主编的《重庆抗战史》①和《重庆通史》,②邢元敏主编《走向繁荣的重庆社会科学》,③只是对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社会科学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分析和特点概括;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④对20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和研究,但并未针对抗战时期大后方这一特定时间和地区进行研究;常云平等著《抗战时期大后方人口变迁——以重庆为中心的考察》⑤中认为,沿海知识分子内迁对重庆地区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有重大的积极影响。

随着国民政府西迁,东部地区的大中学校、文化机关、新闻出版机构、科研院所等单位纷纷迁往重庆,促进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社会科学事业的大发展。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初步建立起了全面系统的现代教育体系,“内迁重庆的高校达到了39所,加上原有的重庆大学和新办的若干院校,重庆的高校一度多达50多所,居全国之冠”。⑥而且,“据1945年的统计,重庆有各类中等学校72所,有教职工2045人,在校学生达20054人……战时重庆教育的发展表明,重庆科学文化的发展已具备可观的基础”。⑦“同时,西迁学校的到来,也活跃了重庆学术风气”,⑧使重庆的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空前繁荣起来,也为重庆的社会科学发展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抗战时期,重庆不少高校开设有社会科学学科专业。当时中央大学文学院分四系,其中包括哲学系和历史学系,“法学院分三系法律、政治、经济,师范学院有教育和史地,此外還有文科研究所、法科研究所和师范研究所”;①“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是政校的主干,共分有七系:行政、财政、经济、教育、新闻、法律、外交”,②“各系的人数以行政系最多,经济、财政次之”;③“复旦大学文学院有史地、职业教育系,法学院有法律、政治、经济、社会等四系,商学院有会计、银行、统计三系”;④重庆大学文学院有史学系,商学院有银行会计系。至此重庆地区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社会科学各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法学等研究在全国领先,大后方的社会科学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景象。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大后方社会秩序相对稳定,国民政府开始重视社会科学的发展。根据《战时各级教育实施方案纲要》第十二条规定“全国最高学术审议机关应即设立,以提高学术标准”,⑤1940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在重庆正式成立了学术审议委员会,聘任了一大批各学科领域有名望的专家学者,制定了详细而全面的学术审查标准。学术审议委员会每年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论著进行评比。“1941年—1945年,学术审议委员会在重庆共举办了五届学术评奖会,获奖论著共86部(篇)”,⑥这一数据相较于在抗战前的重庆社会科学领域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飞跃。抗战前的重庆没有举行过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术评议会,亦无法评审出社会学科领域重大成就性著作,只出版过少量的社会科学著作,如漆树棻著《经济侵略下之中国》,⑦该书运用马克思主义剖析中国当时社会经济现状,深刻的揭露了西方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事实。1941年,社会科学获奖论著有11部,但一等奖空缺。1942年,获奖论著有14部,其中冯友兰著述的《新理学》,汤用彤著《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获一等奖。1943年,获奖论著有17部,其中有2部论著获得一等奖,分别是陈寅恪的《唐代政治史论述稿》和刘节的《中国古代宗族移植史》。1944年,获奖论著有24部,劳干的《君延谟简考释》获得一等奖。1945年有20部,无论著获一等奖。从这五年学术获奖论著的数量中可以看出,在学术审议委员会设立以来,社会科学方面的论著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社会科学发展的质量越来越好。可以说,抗战时期大后方的社会科学事业并没有因战争而中断,反而在艰难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初步呈现出繁荣态势。

抗战全面爆发后,东部地区主要新闻出版机构内迁至渝,一举改变了重庆出版事业落后的局面,促进了重庆出版事业的大发展。在抗战前期,重庆就有商务印书馆重庆分局、中西书局、重庆北新书局、大东书局、中华书局重庆分局、世界书局重庆分局6家社会科学出版社。在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的出版社与书店已达200余家,出版的书籍达1292种”,⑧“1938年—1945年在重庆的各出版社、书局共出版社会科学类著作有668种〔部〕”,⑨社会科学类著作占比达51%,显示了在抗战时期重庆的社会科学发展取得的成就突出。较为有影响力的出版机构如正中书局、中国文化服务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独立出版社、青年书店、国民图书出版社、生活书店、新知书店、读书出版社等落户重庆,“先后内迁和新建的出版机构和出版的图书均占全国的1/3左右”。⑩

(一)哲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来到重庆的哲学家和学者,并没有因为战争而停止哲学研究,他们笔耕不辍,在自身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的研究成果,重庆的各大出版社出版了众多哲学著作。不仅如此,当时的哲学学者还翻译介绍了众多西方哲学著作,同时各大高校亦开设了哲学课程培养哲学研究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在重庆出版发行的各派中国哲学史著作有30余部”,①涌现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包括郭沫若著《墨子的思想》、杜国庠著《先秦诸子思想概要》《先秦诸子的若干问题》、陈启天的《韩非及其政治哲学》、林石父著《汉代的伟大思想家王充》、杨天锡的《王船山思想评述》,侯外庐、杜国庠等合著的《中国思想通史》、胡绳的《思想方法论初步》、冯友兰的《新理学》《中国哲学小史》、侯外庐的《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等,对中国古代哲学史做了系统的研究。

抗战后期,学者们对中国哲学的发展阶段进行了讨论和划分,以向林冰和葛名中两人为代表,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向林冰认为中国哲学史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春秋战国至秦代以前,为中国哲学的第一发展阶段;由汉至唐为中国哲学的第二发展阶段;第三个发展阶段,为由宋至清代末期;第四个发展阶段由太平天国成立至卢沟桥事变。②而葛名中则以中国社会史发展阶段为基础,将中国哲学史发展阶段分为三个阶段:(一)西周至春秋时期,哲学发生和发展时期,主要是原始唯物论与原始辩证法观点以及形式逻辑观点的发生和发展;(二)秦汉至五四运动时期,哲学成为了四书五经教条的侍婢;(三)五四运动后时期,为中国哲学、科学和文学的“文艺复兴”时期。③“抗战时期重庆的哲学研究把当时的中国哲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是中国哲学史研究工作中光辉的一页。然而由于时代的影响和研究工作的局限性,对于唯物辩证法则的实际运用非常不够,因而没有产生系统的理论著述,也没有出现新的突破”。④

1942年,贺麟在其《近代唯心论简释》中试图将西方哲学思想和中国哲学思想融合,通过比较中西方哲学的异同,对中国哲学史提出了新的见解,形成了近代中国哲学史上独特的“新心学”哲学思想,使得中国的哲学具有了现代化的特色。

同时,重庆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步入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领导下,在周恩来、郭沫若、杜国庠、胡绳等人的共同努力下,重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939年,《新华日报》为宣传群众广泛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报纸上推荐了《大众哲学》《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新哲学大纲》《反杜林论》等哲学著作,使得重庆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高潮。重庆生活书店、重庆商务印书馆等出版机构,出版了《辩证唯物论》《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史观》等几十余种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这些哲学著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为组织动员全民抗战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二)政治学

抗战时期,大后方政治学的研究机构主要有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中国行政学会和中国政治学会等。其中,中国政治学会比较有影响力。该学会由著名教育家、政治学家杭立武创办,是中国第一個政治学家的团体组织,组织结构和学会章程完备而规范。1942年,中国政治学会在重庆召开第三届年会,以战后重建世界和平与政治建设机构为主要议题,并推举王世杰为理事长。受当时交通和经济等条件的限制,政治学会只能通过不定期举办年会的方法,为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发表观点提供园地,这种有益的交流也促进了中国政治学的健康成长。⑤

政治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这时期发展很大。在重庆的一些高校如中央大学、重庆大学、复旦大学等均设有政治学系,并且都聘请了当时知名学者,如萧公权、胡继纯、张策安、樊德芬、赵泉天等前来任教。同时出版了一批重要研究著作,如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长编》、陶希圣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周谷城的《中国政治史》等。其中陶希圣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在当时学术界引起很大争议,他反对用“封建”一词来概括说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引起了吕振羽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学者的反对,在大后方掀起了学术辩论的热潮。

与此同时,活跃在重庆的社会科学界人士通过发表文章,举办各种演讲、讲座、讨论会等形式研讨政治学问题,鼓舞民众坚持抗战,鼓励民众追求民主进步。1939年,郭沫若在《新民报》读书会举行国际形势演讲会上提出了只要坚持持久抗战,日本就将崩溃的观点。1943年,民主人士张澜发表了《中国需要真正的民主政治》的论文,“尖锐地抨击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要求国民党立即结束党治,从速实施宪政”。①1944年,《宪政》月刊社举行了6次宪政座谈会,主要研讨中国宪政的相关问题,反映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地区民众急切渴望民主自由,迫切要求实行宪政的愿望,推动了大后方的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抗战和民主运动、政治制度通史、断代政治制度等方面;出版了诸如侯外庐的《抗战建国论》、肖天石编《宪政问题研究集》、肖文哲著《战时政治之改进》,蒋焕文编著《战时政治建设》、钱端升著《建国途径》、刘静文著《中国宪政原理》、陶希圣的《中国政治思想史》,陈寅恪的《隋唐政治制度渊源略论稿》等著作。当时研究政治学的学者不仅关注传统政治制度的研究,还注意到当时抗战以及未来政治建设的需要,对抗战建国和抗战胜利后实行民主运动等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一方面动员了群众支援抗战,另一方面又为大后方民主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三)经济学

随国民政府西迁来渝的经济机构和学术团体有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财政部金融研究委员会、贸易研究委员会、中国经济建设协会、中国国民经济协会、中国经济学社、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社等。当时,重庆本地已有四川经济学会,后来又成立了中国经济学社重庆分社、中国农村经济研究学会重庆办事处等民间学术研究团体。同时重庆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都设有经济类专业以培养经济学人才。当时居住在重庆的知名经济学家有重庆大学的马寅初、丁洪范、朱祖晦等教授,复旦大学的潘序伦、卫挺生、李炳焕等教授。在他们的努力下,重庆的高校中出现了一批高质量的经济学教科书,如张光禹的《经济学原论》,叶元龙、夏炎德的《经济学原理》等,这些教材后来也成了经济学学科的经典著作。马寅初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在其《通货新论》《中国经济之路》等主要著作中,表达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倾销政策,反对官僚资本在经济上的垄断,维护民族资本的利益,维护中小企业主生存和发展等观点,引发了经济学界的热议。

当时的重庆经济学界在经济学理论、农业经济与土地问题、战时经济、财政学、金融学、物价学等方面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详见表1。

但是这一时期的经济学著作中策论多,对基本经济理论的研究少。总体看来,经济理论的研究相对薄弱,创新研究成果较少,理论方面少有创新,侧重应用性研究。经济学著作特别是经济学基本理论著作大多是引进国外的研究成果,如马寅初的《经济学概论》,不仅仅是简单引用,而是开始自发地将西方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经济现实相结合,研究中国经济问题,寻找中国经济复兴的方案。

(四)社会学

193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规定社会学为大学社会科学各专业必修科目,极大地推动了重庆社会学的发展。这时期社会学研究的特点突出:重视对现实问题的研究,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当时重庆有众多知名的社会学专家,如孙本文、晏阳初、童润之、费孝通等,他们在重庆以及周边地区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和乡村实验,写出了很多社会学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从内容上看涵盖了社会学理论、社会行政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事业研究等多个方面。在社会问题研究方面,学者们围绕当时西南大后方地区因抗战而导致的突出问题:人口、移民、农村和家庭等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形成了不少成果。在社会救济事业、社会行政研究方面也出版了像陈凌云《战时社会救济》、曾松友《战时社会行政研究》等紧密结合战时实际的著作。同时,无论是社会学研究还是高校的社会学教学都十分重视对社会的实地调查,产生了一批很有价值的社会调查报告,如《重庆大学新生活农村服务团总报告》《复旦大学学生暑期农村服务团工作报告》和《四川省立教育学院交通区组学生暑期农村服务报告书》等。

抗战期间,社会学研究者注重中国本土实际情况,讨论多集中于“抗战建国”这一中心。1939年,陶希圣在中国社会问题研究会演讲时提出,在抗战环境下的文化工作应该以国家民族为前提,围绕抗战建国这个中心,注重宣传国家观念。1943年,中国社会学社第七届年会同时在重庆、成都、昆明三地举行,主要讨论了战后社会建设纲领等问题。

(五)历史学

抗战时期,大后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迅速。1938年,翦伯赞的《历史哲学教程》出版,该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阐述了历史学的任务、历史学史的发展与历史学的阶级性;二是阐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见解;三是对中国社会史论战与研究中的各种派别见解;四是阐释他对中国历史若干理论问题的见解。①同时,一些著名史学家如郭沫若、吕振羽、华岗等人的史学著作,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历史学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一是中国奴隶制存在的时间问题,二是关于“亚细亚”社会问题,三是关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阶段问题,四是关于中国社会发展阻滞的原因问题。②这四个问题的讨论,促进了抗战大后方史学研究的发展,影响深远。

总的来说,抗战时期重庆的历史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步,具有非常强烈的时代特征。在民族危亡情况下,历史学家面对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机,通过在报纸期刊发表文章和撰写论著,将历史学术研究服务于抗战。郭沫若说“中国抗战不仅是为国家的独立生存而战,同时也是为保护世界和平而战”,③吕振羽也表示抗日战争“是代表人类前进势力的中国民族和反动的垂死的日本帝国主义势力的斗争”。④宣传中国抗戰必将胜利的观念,改变人民对于民族国家命运的看法,提高了国民抗战的自信心,也使当时国人意识到本国历史的重要性。

(一)改变了大后方社会科学研究落后的面貌

抗战前,重庆的社会科学研究比较匮乏,研究活动少,研究成果少,并且主要局限于经济学、历史学等少数几个学科领域。抗战前,经济学者仅仅依托《渝报》《广益丛刊》《新蜀报》等几份报刊简单介绍宣传西方经济思想,并且局限于政治经济思想,并未进行深入的研究。1926至1927年间,漆南薰担任《新蜀报》主笔期间,撰写了大量的时评政论文章。1932年重庆中国银行创办的《四川周报》和1936年四川经济学会和重庆合办的《经济杂志》,以促进四川经济发展为宗旨,开始针对经济理论进行研究,但由于人员知识能力有限和川内局势等原因,均无重大研究论著问世。在历史学方面,抗战前,重庆史学界仅限于对经史书籍和地方志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重庆府志》《潼南县志》《合川县志》等。

抗战全面爆发后,特别是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政府科研机构、民间社会科学研究团体、众多高校来到重庆,重庆的社会科学事业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首先,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基本建立,学科种类丰富。西迁而来的知识精英使得重庆的社会科学研究力量大大增强。在重庆的社会科学学者还经常举办各种演讲、座谈会、讲习会、文化讲座等活动,宣传自己的学术观点,普及社会科学知识。1939年,吴稚晖在中国教育学术团体学术演讲会上发表《门外汉意中之教育问题》,⑤阐述了教育中“教”与“管”的关系以及教育推行的重要性,当时到场的听众有500多人。1940年,周恩来受中华职业教育社邀约在重庆巴蜀小学广场发表演讲,向广大听众分析当前国内外局势,呼吁团结抗战,坚持抗战,到场听众达3000多人。同年,重庆市民众教育馆举行“中国民族精神问题”演讲会,郭沫若向民众讲授中国民族精神的特性,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众的自信心。通过这样的方式,学者向重庆人民传播了新的知识、新的观念与风气、新的风俗与习惯,冲击着重庆地区落后、封建、愚昧、保守的风气。许多社会科学界人士、大学教授以及青年学生坚持开展抗战救国,反对专制独裁的活动,推动了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这些活动促进了大后方的社会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人民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快了大后方思想近代化进程。

(二)形成了具有救亡圖存民族性特点的大后方社会科学学术文化

在“抗战建国”的旗帜下,社会科学界人士在各自学科领域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使社会科学研究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抗战时期,重庆社会科学具有的民族性特征体现在学者在各自领域始终探寻符合中国国情发展的道路。当时在重庆的社会科学界人士,如侯外庐、吕振羽、潘梓年等纷纷针对“学术中国化”的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抗战时期,‘学术中国化’讨论的主要目标是为抗战建国服务,为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服务”。①沈志远在《理论与现实》创刊号发表了《实践唯物论讲话》一文,提出学术中国化现实化的主张;潘梓年在《新阶段学术运动的任务》一文中阐述了怎样开展学术中国化运动。②“当时重庆知识分子对‘学术中国化’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较之以前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学术中国化’的理念因之也得以在抗战的后方广泛传播。”③

(三)为后来社会科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抗战时期,重庆社会科学的大发展,改变了西南大后方社会科学事业长期落后的局面,为后来重庆社会科学发展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中央大学、复旦大学、中央政治学校、重庆大学等高校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中央大学设立了研究院,并在文科研究院下设哲学部、历史学部,法科研究所下设政治经济学部。在抗战的恶劣条件下,1944年的中央大学哲学系是一个相对冷门的专业,但仍有不少学生报考,“一二年级每个班都有十六、七位同学”。④当时经济系是“最为火爆的专业,报考人数是异常拥挤”。⑤由此可见,中央大学在重庆办学时期,在艰苦的教学环境下,不断地为重庆的社会科学事业培养输送人才,助推大后方社会科学的发展,也为后来大后方的社会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内迁,使得重庆的社会科学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中心从东部沿海转移到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重庆社会科学的大繁荣不仅推动了重庆文化事业的现代化,也改变了大后方社会科学发展落后的局面,开始建立起全面的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社会科学学者在外部环境如此艰难情况下,仍然坚持研究,并取得了高水平的成果,丰富了重庆的抗战精神,为西南地区社会科学发展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财富。

【作者简介】常云平,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华民国史、抗战大后方史。

聂强,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

【责任编辑:王湉湉】

abstract: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moved to chongqing, and universities, soci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social groups in the eastern region moved westward to chongqing. a large number of intellectuals and social elites came to the rear area of the anti- japanese center of chongqing, where they were in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the field has achieved a number of important research results, and held various academic activities, published a large number of research studies, and emerged a group of academic research fields such as guo moruo, lu zhenyu, yan bozan, hou waizhen and others, and promoted the war of resistance.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the social sciences in the rear has brought unprecedented prosperity to the social sciences in the rear and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rear area of the anti- japanese, social science research,chongqing

相关热词搜索:抗战时期大后方略论社会科学研究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2023年科学研究的艺术范文(精)八

浅析还原科学研究的过程论文

:我国基础教育长期的应试训练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正逐步显现。许多学生平时不学、考前才学的不良学习习惯给当前的高等教育带来了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本文通过一次大学物理探究课的实践经历, 尝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可行的方案。该探究课以磁铁作为研究对象, 从生活情境——磁铁断裂现象引出问题, 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实验、报告猜想、讨论分析、推理总结等环节, 使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在课堂探究过程中自然构建物质的磁性、磁畴、居里点、磁化等重要物理概念, 最终用物理理论解释了“磁铁断裂后, 它们以断裂面靠近时可能出现的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探究; 大学物理; 创新能力; 教学实践; 科学精神; 科学态度;

恢复高考40年来, 从不足5%到超过70%的录取率显示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高等教育覆盖更多人群”的目标, 但也出现了诸多引发关注的问题。如,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 由于家长、学校多以高校录取率来衡量中学教师的执教水平, 因此使最容易显效的应试教育模式成为众多中学教师的无奈选择。这最终导致以题海战术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不仅没有逐步消亡, 在某些地区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一趋势不但使各高等院校难以独善其身, 而且还因为其所接收的大多是接受了长期应试训练的学生, 而不得不深陷应试教育的泥潭。

以大学物理课程为例, 虽然它是理工科专业的基础课, 但学生往往认为它不属于本专业而单纯以通过课程考试为学习目的。他们在多年的应试训练下, 课堂上以听和看为主, 课后不以抄袭作业为耻, 养成了平时不认真学、考前突击背作业、重点分析历年试题的不良学习习惯。这无疑给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等院校提出了现实的问题———如何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科学研究一般要经历观察、提出假设、推理演绎、实验论证、修正假设等过程, 因此经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是培养研究者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目前高等院校的大学物理理论课上, 教师往往通过讲解或演示实验向学生展示科学研究的过程, 极少有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缺乏体验使不少学生觉得大学物理枯燥乏味, 理论艰深难懂。那么教师改变教学方法, 让学生获得应有的体验, 应该是改善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实验探究法[1]作为强调学习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中“由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来激发推理、分析、鉴别等高级思维活动的核心思想。实验探究可以使学生摆脱对知识不加理解、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 使他们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已有的概念和知识进行实质的联系, 从而实现有意义的学习[2]。为此, 我们以磁铁为对象进行了大学物理课堂的探究式教学实践。

在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中, 电磁学部分占比最高[3]。有关铁磁质的知识在其中属于b类内容, 但其涵盖了物质的磁性、磁畴、居里点、磁化等重要物理概念。另外, 铁磁质在工程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它在生产生活中容易被学生接触到, 所以很适合作为研究的对象。

1) 以自主学习奠定研究基础

自主学习一直是高等教育倡导的学习方式。同伴教学法 (peer instruction, 简称pi) 被认为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解决物理概念教学难点的有效方法[4]。笔者在4年多的pi实践教学中, 针对广西师范大学400多名不同专业的理工科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超过65%的学生都是按部就班地上课, 课后没有进行必要的复习和预习, 只有不到25%的学生能坚持课外自学[5,6]。基于此, 为了保证探究教学的有效进行, 我们将学生的部分自学任务调到了课堂上。这保证了学生在探究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有利于后续高质量的探究。

2) 以情境教学引出科研问题

以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构建物理图像一直是物理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情境教学将来源于生活的真实场景展现给学生, 通过教师的引导, 使学生实现从真实情境到物理图像的迁移, 有助于学生思维从形象到抽象的转化。为此, 在本案例中, 教师首先通过一张“冰箱吸铁石断裂成两段”的图片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真实的情境。以问题:“一块磁铁断裂成两块后, 当这两块磁铁以断裂面相互靠近时会出现什么现象?”直接给出研究的问题。

3) 以测试题揭示错误思维

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不断抛弃或修正错误的旧知识、建构新知识的过程。而错误的思维方式和固有经验会妨碍学生构建新知识。因此了解学生错误的固有经验和思维方式, 并就此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是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途径。基于笔者多年的pi教学经验, 我们将2) 中的研究问题设计为以下测试题, 以便了解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或错误思维:

题目:一块磁铁断裂成两块后, 当这两块磁铁以断裂面相互靠近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

a.吸引;b.排斥;

c.既不吸引也不排斥;d.以上答案都不对。

学生通过回忆以往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并稍加思考后, 可以就此给出自己的答案。由于他们往往只考虑磁铁断裂的一种情况, 因此实践中发现选择a和b的人数相当, 比例较高。答案的不统一将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 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此时, 教师在不公布答案的前提下,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将有助于他们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探究。

4) 以分组实验进行实证探究

合作学习近年来备受关注, 来自不同研究小组的实践研究证实:3~4人的合作小组是提高小组成员学习质量最适合的人数配额。因此, 我们将学生分为了多个3~4人的学习小组, 并通过发放白板吸铁石、小磁针、小刀、剪刀、磁性门帘吸条等常见物品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组探究。学生可以利用小刀、剪刀对白板吸铁石和门帘吸条实施撬取、剪断等操作;利用小磁针可以探测磁铁的磁极方向。

5) 以实验报告呈现科学猜想

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 我们要求学生以统一格式记录每个实验操作以及相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并通过小组讨论给出相关原理的'猜想。在本次实践教学中, 不少学生是将白板吸铁石摔断的。这些学生发现:由于磁铁断裂的方向不可控制, 因此会观察到不同的实验现象———测试题a、b、c选项的对应现象都可能出现。此时学生结合之前自学的知识并经过小组讨论, 给出了自己的科学猜想。

6) 以讨论+视频验证科学假设

学生分组实验后, 教师就回收的实验报告邀请具有代表性的小组走上讲堂分享看法。这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小组的探究过程以及科学猜想。此外, 考虑到现场实验的有限性以及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逻辑性要求, 教师在学生讲述后, 展示了事先拍摄的实验视频———利用切割机切割不同形状强磁铁的视频。这些视频既补充了部分不宜在课堂中操作的实验过程, 同时也使前面的探究活动自然上升到科学研究的水平。

7) 以分析总结修正科学推理

通过以上环节, 学生自然得出了本次探究实验较完整的步骤:

(1) 利用小磁针测量磁铁的磁极方向;

(2) 沿磁铁原磁感线方向截断磁铁, 并观察断裂面靠近时的现象;

(3) 沿垂直于磁铁原磁感线方向截断磁铁, 并观察断裂面靠近时的现象;

(4) 对不同形状的磁铁重复以上步骤;

(5) 观察磁铁长时间被切割机切割后的现象;

(6) 总结实验现象并提出猜想。

这时, 教师和学生对所有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 可以归纳出以下结论:

(1) 沿平行磁铁原磁感线方向截断磁铁并使断裂面靠近时, 磁铁因断裂面的磁性相同而相互排斥;

(2) 沿垂直于磁铁原磁感线方向截断磁铁并使断裂面靠近时, 磁铁因断裂面的磁性相反而相互吸引;

(3) 切割机长时间切割磁铁可能导致磁铁温度超过居里点, 此时磁铁因磁畴被破坏而失去磁性;

(4) 严重的摔打可能导致磁铁因磁畴被破坏而失去磁性;

(5) 磁铁断裂后, 以断裂面靠近时出现的现象与磁铁原来的形状无关。

8) 以始问终答实现完整教学

本案例的实践探究以一个问题开始, 此后的多个环节基本呈现了科学研究的必经流程。学生在课堂中体验了“建立图像、独立思考、动手探究、提出猜想、讨论推理、分析总结”的过程, 并最终发现前文题目的正确答案是d。也就是说, 本次教学实践始于问, 终于答, 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首尾呼应。

教学的基本要素中除了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外, 教学反思也极其重要。本案例的实践教学时间约为80分钟, 其中学生实验探究的时间约占一半。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 我们注意到一些在教师主讲的传统课堂中往往不会被发现的问题:不少学生, 尤其是女生, 虽然知道小磁针可以测量磁极, 但却不敢确定在没有其他磁铁存在的情况下, 磁针所指的哪个是地球磁场的北极或南极;又如, 当教师提到小磁针可能由于课前保存不当被磁化时, 一些学生对“如何校正可能被磁化的小磁针?”的问题束手无策, 而另一些学生则想到可以利用手机的指南针, 或者用已知的地理南北方向进行校正。这些发现令笔者感叹:虽然学生都知道“同性磁极相互排斥, 异性磁极相互吸引”的简单原理, 但他们实际运用原理的能力却差异甚大。

本次教学实践达到了让学生经历科研过程的目的, 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引导”的“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在学生方面, 很多学生认为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 动手探究和分组讨论能够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 希望以后能多上这样的课。但是, 也有部分学生认为知识点不多, 用80分钟来学习太浪费, 应该多讲习题提高解题能力。在教师方面, 教学过程仍有不少值得改进的地方———因为白板吸铁石不容易撬取、分割, 未来可以选用更容易在课堂上切割的磁铁;教师应提前规定实验报告的格式, 否则很可能无法在学生的实验报告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不少实验报告体现出学生的文字表达水平不高, 未来可以鼓励学生结合图形图表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对于部分学生因应试教育导致的过度重视做题的习惯, 笔者以为利用当前的互联网+技术, 将例题讲解以微课的形式呈现, 让学生在课后学习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补偿方案。

虽然本次实践教学有助于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但“极少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现实仍让笔者深感遗憾。创新首先源于问题的发现,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此, 如何提升大学生提出高质量问题的能力, 值得我们思考。

参考文献

[1]许云凤.探究式教学与传授式教学辨析[j].教育探索, 2006 (7) : is on inquiry teaching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j].education exploration, 2006 (7) :22-24. (in chinese)

[2]陈琦, 刘儒道.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63-165.

[3]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2010年版) [m].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1-15.

[4]mazur e.同伴教学法——大学物理教学指南[m].张萍,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1-213.

[5]张妙静, 赖仿, 杨醒.同伴教学遭遇的困难与应对方案——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 2015, (8) : miaojing, lai fang, yang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in carrying out peer instruction——taking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j].higher education forum, 2015 (8) :50-53. (in chinese)

[6]张妙静, 程蕾.同伴教学法应用效果分析//2014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j].物理与工程, 2014 (s1) : miaojing, cheng is on application effect of peer instruction//the memoir about national education seminar on university physics course in 2014[j],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2014 (s1) :154-156. (in chinese)

s("content_relate");

【浅析还原科学研究的过程论文】相关文章:

浅析大学教师教学领导过程研究论文07-05

科学研究的论文03-18

浅析乡土社会到法治社会的转变过程论文05-27

谈谈对体育科学研究的看法论文02-20

浅析情感设计在设计过程中的心理学要素研究论文08-19

小学生科学研究小论文04-12

对我国海洋科学研究战略的研究论文11-16

浅析共享单车论文04-10

浅析营销战略的论文11-06

2023年科学研究的艺术范文(精)九

为了贯彻xxx《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科学创新精神,根据太全科办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育特色活动,确定了我校的科普宣传日主题“节约能源资源,共建绿色太仓”, 制订了一系列的校科普日活动,有观看科普电影,科普知识讲座,手抄报,科普实验,科普宣传材料展示等。通过活动,让广大师生通过参与科技活动体验科技创新成果,充分体验学习、创造、动手、动脑的乐趣,促进科学发展的良好校园氛围,以此来促进我校的科普教育工作。现总结如下:

学校于9月19日举行的“国旗下讲话”,教育学生许多大科学家都是在这个时期就树立了献身科学的理想,从而在以后的科学研究中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也许我们的同学不一定个个能成为科学家,但我们要争做一个具有科学态度、追求真理的人。同时并进行了了“无车日”的相关教育,“世界无车日”活动并不是拒绝汽车,而是要唤起民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呼吁学生和家长在9月22日这一天,恢复行走和活动的自由,来体味平静生活的快乐。地球只有一个,资源是有限的!呼吁大家一起保卫家园少制造污染废气。

晨会课上,各班班主任都对学生进行了科普知识介绍,告诉学生能源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已是相对不足,可每年浪费的能源资源却是非常严重的。因此,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节约能源资源是每个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在黑板上进行了科普知识角宣传活动,课间同学们都积极地学习,相互交流,普及了彼此的科普知识。

学校充分利用广播、墙报、黑板报等形式进行科普宣传,让学生感受科技的重要性,营造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推动学习型学校建设,促进全体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很受学生欢迎。

学生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新生的科技产品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为调动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科普活动,诱导学生在科普方面的智力和创造力。

(一)普及型科学活动

1、观看科普电影

9月22日,我校组织学生观看了科普影片。讲述了太阳活动异常,地球内部的能量平衡系统面临崩溃,玛雅人的预言即将实现,人类将遭遇灭顶之灾。最终,仅存的人们用互爱和对生命的尊重渡过了难关。

2、组织开展常规性课外科技活动。

学校每周设立常规性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间,活动指导老师在兴趣小组活动时间为学生提供设计、指导和服务。

9月20日,我校的10多名学生在科学老师杨慧的帮助下在课外科普课堂上进行了自制的“点亮小灯泡”比赛。这项科普动手实验活动,让孩子们欢快无比,让更多的学生在科普动手活动中感受科学的奥秘。

3、举行科普知识竞赛

为了让全体学生了解科普知识,参与科普活动,学校于9月21日中午成功举行了科普知识竞赛。通过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竞赛,学生们不仅了解并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增强学习科普知识的浓厚兴趣,提高自身科学素质;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尊重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意识,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

(二)技能训练型活动

学科教育渗透科普教育,不但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它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发明创造才能。

我们紧紧把握科学课这个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主阵地,我们强调在科学课上进行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教育,这些都是有效进行科普活动的基础。

(三)创新作品制作活动

“节约能源”手抄报制作活动

由于前面几个层面活动的开展,许多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兴趣得到激发。为让每一个想做科学研究的孩子都能得到指导,并照顾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让对科学有特殊爱好和有才华的孩子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让学生进行手抄报制作比赛,在比赛中,部分学生的作品脱颖而出,瞧瞧!

学生作品展示活动更是学校创设科普氛围的特点,一件件作品展示了学生不断更新的科普意识和科技能力,更加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开展科技创新的强烈欲望。

本次科普日落下帷幕了,但并不意味着科普活动的结束,我们将继续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同时,我们要继续从兴趣入手,在科技活动中不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把科学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各项活动之中,努力把我校科学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023年科学研究的艺术范文(精)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wenxueyuedu/wenzhangyuedu/zheliwenzhang/16854984511467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