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阅读 > 祝福语 > 北京电影学院今日建校七十周年:致电影致青春致未来

北京电影学院今日建校七十周年:致电影致青春致未来

吉祥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北京电影学院今日建校七十周年:致电影致青春致未来

微信扫码分享

  原标题:致电影 致青春 致未来

  1993年2月,78级全体同学在学院朱辛庄旧址举办十年聚首活动

北京电影学院今日建校七十周年:致电影致青春致未来 第1张

  杨静 (1955级表演专修班校友)

  于洋 (1955级表演专修班校友, “新中国二十二大影星”之一)

  谢园 (1978级表演系毕业生,因病于今年8月18日逝世,生前曾写文章《那不是从前》,回忆了自己求学、从教的人生历程,讲述了学校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变化。)

  陈凯歌 (1978级导演系毕业生)

  肖央 (毕业于2001级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

  周恩来总理和《第十二夜》演员们合影

  于洋执导影片《戴手铐的旅客》

  1990年为庆祝院庆40周年,表演系校友76班学生蔡明、78班学生谢园、沈丹萍在认真排练节目,参加晚会演出

  树木蓊然,苍苍蔚蔚,晴烟拂空,四时不改。

  今年是新中国电影教育70年,10月17日,北京电影学院迎来建校七十周年华诞,广大师生、校友纷纷忆往昔、溯流光。本版今日特摘编于洋、杨静、陈凯歌、谢园(生前所写)、肖央撰写的纪念文章。限于篇幅,本版对内容有所删减,据悉,其全文已由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书名为《光影故事——北京电影学院校友回忆录》。

  周总理来看我们的毕业演出

  ◎杨静、于洋

  我们的母校——电影学院,走过了艰苦创业发展成熟的年代,耕耘了遍布祖国大地的种子,又迎来了桃李满天下的校庆。我们是一朵小花,成长在你的怀抱,如今年近花甲,双鬓斑白,然而,每当追忆起那欢乐的学生生活,至今仍沉浸在大花园的浓香气氛中陶陶欲醉。

  记得通知报考学院的消息传到,我们像孩子似的跳得老高,老高……获得录取通知的夜晚,我们和年迈的母亲,幼小的女儿围坐到深夜难以入睡。欢庆之余妈妈怎能想象到我们夫妻双双入学还能按月照发工资呢!我们说:这是组织上培养我们更好地去为人民服务啊!妈妈的眼里闪着亮光。

  开学了,表演专修班的成员是从北影、上影、长影、新疆等生产第一线考入的演员,有老电影演员黎莉莉,有老区来的胡朋、陈强、车毅,还有中老年演员凌之浩、沙莉、李百万、于洋、周和森、黄玲……他们都是有着许多实践经验的演员,为了总结经验,再提高一步,他们和青年演员一起重新起步,做小品、排片段、认真努力。学院从苏联请来了专家为我们讲课。当时的条件比较简陋,教室里只有两排椅子和一个一尺高的小舞台,我们就这样开始了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

  我们每日迎朝阳,送晚霞,紧张忙碌地吞食知识,博览群书,虽然条件还不及今日学院的一角,而我们的学习精神极好,内容是相当充实的。

  两年的学习一瞬即逝,一切方面的学习都集中落实在两台大戏上。通过反复排练片段,最后决定选择高尔基的《仇敌》和莎士比亚的戏剧《第十二夜》。

  1957年盛夏,我们的毕业演出开始了,时逢亚洲电影节在中国举办,《第十二夜》曾接待了许多国家的外宾,敬爱的周总理在百忙中先后两次观看了《第十二夜》的演出。

  在后台,周总理非常亲切地和演员们谈心,他幽默地和陈强说:“你在延安是演黄世仁的,这次你又演了一个洋黄世仁。”陈强轻轻地咳了两声,嗯嗯地点头,逗得大家开怀大笑。接着总理指着于洋(扮演托拜爵士)的假肚子关心地说:“你这够热的!”于洋汗流浃背地指着肚子说:“这里边全湿了。”总理连连点头说“辛苦了”。这时总理问杨静:“你一个人演两个角色,演得很好嘛!你是哪儿的人?”我连忙回答周总理:“我是内蒙古人。”我的话音未落,总理便问:“你的蒙古名字叫什么?”“德勒格尔玛!”我一字一字地回答。

  “节目单上为什么写杨静?”

  “第一次上银幕就写了汉名杨静。”

北京电影学院今日建校七十周年:致电影致青春致未来相关文章:

2023年北京电影学院推荐信大全(15篇)

北京电影学院今日建校七十周年:致电影致青春致未来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北京电影学院今日建校七十周年:致电影致青春致未来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