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300字 >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4篇)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4篇)

法兰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4篇)

微信扫码分享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4篇《《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一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家庭教育书籍,是在百货大楼的新华书店。当时和好朋友一起去买书,为了凑够买300元钱的书就可以办一张会员卡,我就毫不犹豫的听了书店工作人员的介绍买了这本书,理由是这本书书是师大附小的老师推荐给家长看的。

回到家之后,利用空闲时间慢慢品读,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遍后,又挑重点地方读了第二遍。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在培养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倡导和谐的亲子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孩子,18年的时间,她培养了一个素质全面,成绩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同时被北大和香港大学录取。本书重点记录的她的女儿在小学阶段成长的点滴。

读完此书,作为教师的我才感觉到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与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颜。在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上,我没有像作者那样给孩子写“下水”作文;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我不会像作者那样陪孩子一起玩拼图,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输得起”的人生态度;在节假日,我没有把逛书店作为孩子休闲交流的地方,让孩子泡在书海中学习和感受……这一桩桩事例,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有利于孩子成长来考虑的。

此书让我的收获颇丰,现在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让孩子泡在书海中。以前我总是说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读课外书,其实是我没有找到正确的引导的方法。首先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父母更要和孩子一起读书,这一点和我校的亲子共读是一致的。让孩子读感兴趣的书,哪怕开始的时候和学习的书并没关,但是当孩子的兴趣培养起来后,他就会不知不觉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书,这时名著和文学书籍就会走近孩子的视野中。从我儿子的身上我就明显的感受到了这一点,以前的儿子从来不读课外书,是一本校园文学书《淘气包马小跳》让他爱上了校园文学。那次我和他一起去书店买学习用品,儿子自己挑了一本《淘气包马小跳》。回到家后,我陪儿子一起看,儿子一看就上瘾了,连上厕所的时候都在看,看完后,又央求我给他买另一本。

看到儿子有主动读书的愿望,我没有吝啬钱,在网上给儿子买了全套的《淘气包马小跳》共20本。看到儿子捧着新爱的书读的时候,我真的感觉的由衷的高兴,当儿子读完这一套之后,又读了杨红樱的《笑猫日记》全套16册和《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系列。儿子读完的书包括校园文学、四大名著、科普知识等等,只要是儿子买书的要求,我一律同意。书读多了,他的想象力也丰富了。

二、爱在自由里。孩子不是机器,教育不能揠苗助长,教育不仅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爱化做涓涓细流,时刻滋润孩子成长的心田,与孩子合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不要因为虚荣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绩方面和别人攀比,在孩子小学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学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多一点耐心与爱心,让他把各方面基础都打扎实了,正如厚积而勃发。在给孩子学习时间的同时更应该给孩子玩的时间,有的时候,玩中也是一种学习。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相信是每个为人父母的最大的心声。

读完此书,收获还不仅仅是这些,我会把我学到的教育理念不单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会用在我的学生身上,让我的学生们也在陪伴与自由中快乐成长。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二

假期选书,看到了这本《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大致翻阅了内容发现作者讲的都是非常贴近生活的她和孩子的点滴成长故事。于是确定借阅此书,希望也能为今后我和孩子的小学六年生活做出指导。

本书共有六大主题,分别是生活,阅读,学习,品格,心理和沟通。每一部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是极其重要的,缺一不可。每一部分的内容都很实用很精彩。通过一个暑假的细细品味,说一说我感受最深的一章,那就是关于阅读。

作为一个小学老师,我深知阅读的重要性,孩子入学后出现表达差,读书难,理解力差,成绩不稳定,这都和阅读有关,没有阅读的积累,何来表达力、理解力?现在小升初考试改革,阅读能力的好坏成为考察孩子优秀与否的主要手段,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家长要问了:老师,我家孩子虽语文不好,但数学还行,算术还可以,每次只有后面的解决问题出错多,没仔细读题!但事实是:目前一年级,数学信息少,计算方法又非常简单,瞎蒙也许都能做对,家长认为没仔细读题的孩子也许根本就不会读题(不会阅读提取信息)。而随着孩子年级升高,题目数学信息量增大,会阅读就能让孩子会自主提取有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优秀的孩子更优秀。

可见阅读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想让学习后进生进步,要先从阅读下手。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何能让孩子爱上阅读呢?当然第一点就是需要家长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读书氛围和良好的安静的环境。家长要自己喜欢读书才行,当你捧着一本书坐在那静静阅读的时候,孩子肯定会好奇,大人在看什么书呢?书真的有这么好奇和神奇吗?为什么大人会这么喜欢看书呢?孩子们有了这些想法,估计也会不自主地拿起一本书来看呢。只要孩子能拿起书来,相信会有一本书是他喜欢的,是他感兴趣的。当然这个就需要家长仔细观察,看看孩子到底喜欢哪种类型的书。根据孩子的喜好,选择适合他的,并且他喜欢的书来读。此外要给孩子提供一个阅读的平台,比如在客厅里设置一个大大的书架,方便孩子随时取来阅读。正如书中说的,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上阅读;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看电视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看电视。对于阅读,家长要做的就是:一要让孩子有书读,二要让孩子读到书。“有书读”就是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读到书”就是要让孩子能够接触到书。

对于书的选择,除了书本还有课外阅读内容,这点毋庸置疑,其次报纸杂志等也必不可少,它可以成为阅读餐桌上的小菜,对于孩子来说更容易消化吸收且不失经济实惠,因为较容易获取因此能随时随地进行,让阅读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一种习惯。其次工具书作为尚未广泛接触网络的小学生来说也是孩子获取知识,感受浓郁文化气息的一种重要书籍。

阅读是为了丰富视野,是为了提升自我认知,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这本书让家长对孩子们的阅读有了指导和借鉴,也为我自己的教育工作和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孩子的成长成材不可复制,但好的教育方法可以借鉴、模仿,希望和孩子们一起进步,快乐的陪他们走过充实的小学六年。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三

在卓然的推荐下,拜读了刘称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受益良多,不像其他教育类书籍,充满了说教,这本书,更像是散文集,作者将自己和孩子的互动通过很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读的过程中,更像是在和一位优秀的家长唠嗑,听她讲述自己的育儿经验,很温暖、很舒适,所以第一时间推荐到了儿子的班级圈里,让和我一样同样面临幼升小的家长们受益,今天重新抽时间把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做个梳理,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一、生活篇——越玩越出色

刘老师讲到“在玩的过程中,孩子轻轻松松学到了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其实在家里我们更应该给孩子一个研究性的环境,还孩子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而不是让孩子回到家后依然只抱着课本和练习册。”

在这一篇章中,“游戏时间、家庭日”这两点是可以借鉴的地方。

游戏时间指的是每天孩子写完作业后,陪孩子玩游戏,可以选择室内、也可以户外,时长根据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而定,可以半小时,也可以一小时,最主要的是选择孩子喜欢的,而且家长要全身心投入、高质量陪伴。

家庭日指的是一家人在这一天不工作、不安排其他事情,大家一起活动。可以是看电影、去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等,也可以是爬山、运动、游戏等,总之,走出去,亲近自然,体验“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二、阅读篇——泡在书海里

刘老师讲到“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上阅读。对于阅读,家长要做的就是:一是让孩子有书读,二要让孩子读到书。‘有书读’就是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读到书’,就是要让孩子能够接触到书。”

在这一点上,其实自己做的还不够,虽然每晚睡前有亲子阅读时光,但没有培养起孩子自主阅读的习惯,书也固定放在书柜里,并没有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方便他拿取。虽然自己有读书的习惯,但基本是挑他不在家的时间,他在家的时候却很少阅读,因为觉得无法专注,反而是拿手机比较多,所以给他造成的印象也是妈妈经常看手机、不喜欢读书。

所以,打算从以下几点进行调整:

第一步就是把书散落在家的各个角落,不要怕乱,要让孩子随时随地有书可读。

第二步是选取一些不那么烧脑的书,等孩子在家的时候读,要让他看到爸爸妈妈也在读书,从而去影响他、带动他。

第三步是每周带他去书店泡一下午,让他接触不同门类的书。

阅读习惯的养成太重要了,必须从小建立。

三、学习篇——学习是一颗糖

刘老师讲到“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的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学习上花太多心思,而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可以借鉴的地方有以下三点:

1、要多让孩子从体验中认识这个世界,通过体验来学习。

学习是随时随地的,不是说只有在课堂上听讲抑或是写作业才是学习,孩子从事的每一项事情都是在学习。比如爬山可以让孩子了解大自然,种植和养殖可以让孩子了解生命的神奇,甚至做家务也能让孩子从身体力行中学习人生的技能。所以

2、家长需要帮助孩子经营好和老师的关系、和同学的关系。

孩子爱老师,才会喜欢老师教授的课程,才有可能学好这门课程。所以家长要心怀对老师的欣赏和感谢,并把这份欣赏和感谢传达给孩子,引导孩子喜欢老师、崇敬老师,想办法让孩子从老师那里接受正面的影响。此外,和同学关系好,才会喜欢学校,才会在学校有一个好心情,平时要多创造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时间。

3、学习习惯的培养要趁早。

学习习惯包括每天的预习和复习、阶段性的小结以及课外阅读等,这些习惯一旦在孩子10岁之前养成,对他后面的学习乃至将来的工作、生活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这一章节作者也介绍了很多她们家培养好习惯的一些方法,比如专时专用,特定的时间做特定的事情、利用好错题本等等。

在这方面,我还是比较重视的,早早就利用时间管理的一些技巧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做手账,把需要完成的事项按清单列下来,完成一项就打勾,还有自制了好习惯养成表,逐项培养他的各项生活、学习习惯,接下来就是持之以恒的坚持。

四、品格篇——我们要彼此听话

刘老师讲到“小学阶段的孩子需要培养品德和学习技能。父母想要孩子长成一个负责任的人,就要趁早给孩子学习的机会,并尽其所能教会孩子,独立生活需要生活技能,而这些生活技能不可能在学校学到,只能在家庭生活中习得。”

刘老师用大量的笔墨给我们描述了自己在生活中对女儿品格的教育,比如孝敬老人、生活习惯、培养责任心和集体意识等。

好的性格,是先于成绩显露于人前的,比起才华,一个人的品德才是最关键、最重要的,所以我秉持的价值观也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这些品德包括和他人相处、独立生活、不给人添麻烦、包括要有责任心、要善良、要懂得感恩等等。

在这方面,我做的不太好,放手让孩子做的机会很少,导致他生活自理能力差,接下来要以身作则,不断的提供给孩子各种动手的机会,给他足够的空间和自由,他会成长为一个独立的、自信的额、负责任的人。

品德培养是伴随一生的事情,急不得,要耳濡目染去影响孩子,教育是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要足够耐心,也给孩子一些时间。

五、心理篇——让天使自由飞翔

刘老师讲到“如今的孩子同样有非常大的能量,他们完全可以照顾自己。家长应该从过去指导者的角色变为陪伴着和引导者,在适当的时候给与引导,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亲子沟通需要心的交流’。和孩子沟通,是让家长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教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替孩子解决问题。避免河东狮吼、机械的说教、无聊的吵闹,双方必须平心静气的敞开胸怀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在合适的时间、适合的方式有计划的实施教育,良好的亲子沟通才能体现。融洽的家庭环境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要允许孩子以自己的方式长大,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

六、沟通篇——换个方式表达爱

刘老师讲到“在亲子关系里,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重要的是最终的结果。孩子的进步似乎是自然而然且无可阻挡的那么一个过程,家长只要用全心的爱去陪伴,并静静地等待和欣赏就已足够。”

刘老师讲述了她们家的沟通方式,比如在家里设‘邮筒’BBS、契约约束。批判了‘直升机父母’的错误做法,并提出家长要适度的懒一点,示弱一点,多给孩子留有足够的空间。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在陪伴中倾听、理解孩子,成为孩子心中的理想港湾。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某些教育思路有了重新的认识,感受到了陪伴也是一种爱,我们做父母的要学会将深沉的爱化为耐心、温暖、智慧的守候,静下心来陪伴孩子,全身心的爱护孩子,耐心陪伴,静待花开!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篇四

读了《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相比辰辰父母,我们对孩子的付出太少了,虽然我们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关注较多,甚至可用无微不至来形容,但对孩子好习惯的培养做得远远不够,自身的行为也没有为孩子提供好的范本。

就拿阅读习惯培养来说吧,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孩子有时也能静下来看一段时间的书,大概一二十分钟的样子。但孩子主动看书的时间很少,因为玩对他来说无疑更有吸引力。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是这样的呢?看了《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知道问题根源在于我们家长做得不好。

如今信息时代,我们不要说做到天天自己捧书阅读,就是少看电脑、电视和手机,都很难。一方面是工作生活娱乐离不开,另一方面是难以摆脱这些信息媒介的诱惑。从孩子的角度看来,你们家长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脑电视,凭什么要求我做完作业,还要课外阅读?多不公平哟!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书中提到:无论是辰辰妈,还是郑渊洁,以及知名的众多教育专家,都强调父母阅读行为给子女的示范作用。极端的示范案例据说是一位工人老爸,几乎不识字,但仍在孩子面前多年捧书苦读,最终影响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学有所成。

看来,改变孩子,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真得从我们家长做起。

首先,避免或减少在孩子面前看电视玩手机,不用电脑玩游戏或娱乐。

其次,引导孩子阅读。找孩子有兴趣的书:笑话、故事、科普等书籍都可以试一试,让孩子有书可读。

最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读,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渐渐爱上阅读。

不管家长有没有阅读习惯,这几条首先应该努力做到。当然,家长能有阅读的习惯最好。否则,想寄希望于孩子自动喜欢阅读,不太现实,也是未尽到做家长的责任。

俗话说得好:身教甚于言传。教育孩子,从家长做起!

以上内容就是金笔头网为您提供的4篇《《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4篇)相关文章: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4篇)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读后感精选10篇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4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