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300字 >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优秀5篇)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优秀5篇)

法兰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优秀5篇)

微信扫码分享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金笔头网为朋友们整理了5篇《居里夫人传读后感》,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 篇一

当我读完《居里夫人传》后,真是百感交集。居里夫人真的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在所有的世界名人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在《居里夫人传》这本居里夫人的自传中,从来没有骄傲的情绪出现,假如是我,肯定早就骄傲自满了。

居里夫人在研究出了成果后,毫无保留地公开了,一点儿也没有徇私。可是她自己的家庭却出现了经济问题。当然读到这里时,不禁大号一惊,因为在我的脑海中,那些名人,一定都是有钱人,就算不是有钱的人,也不到至于出现经济问题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并不是玛丽居里的国家,但她也对这场大战十分关心。当德国就要进攻到巴黎时,大部分巴黎原居民都到别处去避难了,可玛丽居里仍然待在巴黎。当巴黎的危机解除后,玛丽居里为了帮助法国解决一种医用设备的缺少,将各实验室和贮藏室所有这种设备集中了起来,还建了几个医疗站,由她训练过的志愿者操作。虽然不是玛丽居里的国家,但她还是尽自己所能帮助法国,这种一视同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玛丽居里在一生中间得了白内障,做过了手术依旧没有好,既使这样她仍然在东奔西跑,还指导别人。

这样伟大的一位女性,怎么不令我们敬佩呢?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 篇二

记得第一次读《居里夫人传》,是在刚上中学的时候。久仰其大名,却未知详情,从同学那里匆匆地借来一本,昼而忘食,夜而不寝,当时只感觉有一种强大的驱动力推动着我,让我不由得以其为楷模。其充沛的精力、为了科学而献身的伟大精神、还有那一颗炽热而纯真的心、高尚的人品和强烈的爱国激情……

居里夫人,这个创造了诸多世界第一的女性,第一次完整地走进了我的大脑。

居里夫人的青年时期是屈辱而期盼的。小时候面对着山河破碎的祖国,她稚嫩的心是屈辱而悲哀的,在俄国沙皇的暴力统治下,波兰人民民不聊生,尤其是在知识分子的家庭,强烈的爱国心只能深掩于表面的逆来顺受。六岁失去母亲,大姐又由于疾病过早地离开,只有年迈的父亲、哥哥约瑟夫、二姐布罗妮娅陪伴在她的身旁。贫穷的生活像一个梦魇,缠绕着他们。还好,他们兄妹三个一个比一个争气,最后都拿着奖学金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巴黎——当时的科学文化中心。

而在这中间,玛丽居里为了能够让二姐布罗妮娅顺利完成学业,当了近五年的家教——一种跟女佣人差不多待遇的生活。玛丽最终坚持住了自己的信条: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别人打倒你,也不要让事情打倒你。而这种从小就培养起来的执着而坚强的秉性,无论是在她的科研中,还是人生的遭遇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使人不得不慨叹——一个人的伟大,并不在于他所创造的成就,而在于其人生中彰显的精神。

玛丽的求学时期是艰难而奋斗的。她每月只花费一百元的法郎,住着破旧的、阴暗而又潮湿的小房子。她的法语有缺陷,加之高中已经毕业了八年,所得到的知识也仅仅是凌乱而不透彻的,她开始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为了节约时间,她几乎每天只吃涂黄油的面包和定量的胡萝卜、樱桃之类的生菜果实,尽量不生火做饭。即使晕倒在地、即使二姐夫大呼“虚脱了,完全虚脱了!”,她依然又以极高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天道酬勤,玛丽,这个波兰血统的女孩,在起初基础并不牢固的情况下,经过自己近乎“斯巴达式”的努力,终于在毕业的时候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被授予了物理学学士学位。伟大的成就等待着伟大的人物,玛丽并没有止步。她很快又投入到了攻读硕士学位的备战状态。而且在此期间,遇见了影响她一生的、最终成为她终身伴侣的丈夫——皮埃尔居里。

是啊,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事业的进展则十分缓慢。玛丽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了科学的圣殿。玛丽的工作是“斯巴达式”的,不近人情的。在那个激动人心的科学时代、在那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在那个不断创造奇迹的时代,玛丽和她的丈夫以其毕生的精力献身于科学。玛丽没有自己的实验室,和丈夫一块挤在一个破小简陋的实验室里。他们敏锐地捕捉最前沿的科学信息,投入研究。他们没有经费,省吃俭用四处借贷,终于弄到几吨可怜的沥青矿渣,而接下来繁杂的工作程序,在那么简陋的实验条件下,全靠他们利用一些“土方法”,不顾放射性元素的辐射,炼得了那么可怜的不到十分之一克的氯化镭盐。他们发现了钋,并用她日夜思念的祖国的名字命名。玛丽干着一些连男人都不愿意干的脏、苦的活。他们放弃休息的时间,有时候在实验室一呆就是一整天。然而,上帝是公平的。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摘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奖。这是幸福的,也是理所当然的。是啊,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作为伟人,玛丽的人生是艰辛而辉煌的。就在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放射性的伟大研究中时,飞来横祸——皮埃尔出事了,一个在他乡的异国女子独自承担起所有的责任。

她接过丈夫的工作,又用她那坚毅而顽强的精神,强忍着悲痛,继续着他们两人的共同事业。而出于对名人的一种嫉妒,出于一些市井小民低级乏味的爱好,玛丽的路走得是多么的艰辛啊!各种流言的诋毁、甚至是在她工作能力上的风言风语,作为一个女性,她也有被气得住进医院的经历。但是她马上恢复过来,再次以全身心的热情钻进她生命的所在——实验室。黄天不负有心人,1911年,这个伟大令人敬仰的女性,以自己顽强的品格和超人的才华,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她第二次获得了诺贝尔奖。她成功地收获了自己的人生。

作为科学家,玛丽的人格是至高无上的。“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啊!她不为自己的发现而申请专利,放弃成为百万富翁的机会,依然过着一杯羹,一匙汤的清贫生活。她是“镭之母”,自己竟没有一克的镭!“在所有的著★WWW.HUZHIDAO.COM★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荣誉所腐蚀的人。”她公开自己发现镭的专利,她在面对四处的非议时,为了科学,毅然选择留在了巴黎。她和皮埃尔一样,不愿意为申请一个院士而上门拜访。她在战争中,义无反顾地主动组建医疗队,救治伤病员。她身在巴黎,却依然为祖国的独立和科技发展事业而殚精竭虑……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 篇三

居里夫人,一位如雷贯耳的科学家,唯一获得物理和化学两个诺贝尔奖的人。众所周知她提取了镭。这本书让我走近居里夫人的生命旅程,了解她的童年和求学经历。

印象很深刻的就是她和她女儿都很喜欢大自然。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回忆我的小时候,有很多时间都是在田野里度过的,没有那么多玩具,从小到大只有一个毛绒玩具,没有那么多课外书和作业,很多时间去田野撒欢,跟着大人插秧播种和收割,去小河边摸鱼钓虾……人应该多去大自然,去观察去探索,这是科学家成长的起点。

书中关于她对子女的教育有这么一段话很好:我们在不多的课时里,把理科和文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效果颇佳,而且所有的理科课程都配合着做实验,孩子们对此也很有兴趣。

我想她如此重视实验,孩子只是在家学习了两年,就能直接上中学的高年级,说明这种教育是有效的,当然我们没法这样去教育孩子,但是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带着孩子们做实验。无论是教育学生还是自己的孩子,做实验不仅可以锻炼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对于居里夫人在战争期间所做的事情,我认为这是非常的高尚的。很多人对于战争可能就是逃走,但是作为一个科学家,她没有这么做而是努力去研发X光流动车,我想,这就是科学家的担当和责任,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我想说,我们不是居里夫人,也没法培养出居里夫人。但是我们,可以力所能及的去努力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读《居里夫人传》有感 篇四

初识居里夫人,是在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中。再见居里夫人,是我读《居里夫人传》中。我很喜欢这个看似遥远的伟人。我看得很投入,当时只感觉有一种强大的驱动力推动着我,让我不由得心生敬意。其充沛的精力、为了科学而伟大的献身精神、还有那一颗炽热而纯真的心——高尚的人品和强烈的爱国激情……玛丽居里,这个创造了诸多世界第一的女性,第一次完整地走进了我的心灵。

居里夫人的青年时期是屈辱而期盼的。小时候面对着山河破碎的祖国,她稚嫩的心是屈辱而悲哀,在俄国沙皇的暴力统治下,波兰人民民不聊生,尤其是在知识分子的家庭,强烈的爱国心只能深掩于表面的逆来顺受。六岁失去母亲,大姐又由于疾病过早的离开,只有年迈的父亲、哥哥约瑟夫、二姐布罗妮娅陪伴在她的身旁。贫穷的生活像一个梦魇,缠绕着他们。还好,他们兄妹三个一个比一个争气,最后都拿着奖学金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巴黎——当时的科学文化中心。而在这中间,玛丽居里为了能够让二姐布罗妮娅顺利完成学业,当了近五年的家教——一种跟女佣人差不多的待遇生活。玛丽最终坚持住了自己的信条: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别人打倒你,也不要让事情打倒你。而这种从小就培养起来的执着而坚强的秉性,无论是在她的科研中,还是人生的遭遇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使人不得不慨叹——一个人的伟大,并不在于他所创造的成就,而在于其人生中彰显的精神。

玛丽的求学时期是艰难而奋斗的。她每月只花费着一百元的法郎,住着破旧的、阴暗而又潮湿的小房子。她的法语有缺陷,加之高中已经毕业了八年,所得到的知识也仅仅是凌乱而不透彻的,她开始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为了节约时间,她几乎每天只吃涂了黄油的面包和定量的和胡萝卜、樱桃之类的生菜果实,尽力不生火做饭。即使晕倒在地、即使二姐夫大呼“虚脱了,完全虚脱了!”她依然又以极高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天道酬勤,玛丽,这个波兰血统的女孩,在起初基础并不牢固的情况下,经过自己近乎“斯巴达式”的努力,终于在毕业的时候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被授予了物理学学士学位。伟大的成就等待着伟大的人物,玛丽并没有止步。她很快又投入到了攻读硕士学位的备战状态。而且在此期间,遇见了影响她一生的、最终成为她终身伴侣的丈夫——皮埃尔居里。

是啊,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事业的进展则十分缓慢。玛丽迫不及待的投入到了科学的圣殿。玛丽的工作是“斯巴达式”的,不近人情的。在那个激动人心的科学时代,在那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在那个不断创造奇迹的时代,玛丽和她的丈夫以其毕生的精力献身于科学。玛丽没有自己的实验室,和丈夫一块挤在一个破小简陋的实验室里。他们敏锐的扑捉最前沿的科学信息,投入研究。他们没有经费,省吃俭用四处借贷,终于弄得到几吨可怜的沥青矿渣,而接下来繁杂的工作程序,在那么简陋的实验条件下,全靠他们利用一些“土法”,不顾放射性元素的辐射,炼得了那么可怜的不到十分之一克的氯化镭盐。他们发现了钋,并用她日夜思念的祖国的名字命名。玛丽干着一些连男人都不愿意干的脏、苦的活。他们放弃休息的时间,有时候在实验室一呆就是一整天。然而,上帝是公平的。1903年,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摘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奖。这是幸福的,也是理所当然的。是啊,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的坚持走下去。

作为伟人,玛丽的人生是艰辛而辉煌的。就在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放射性的伟大研究中时,飞来横祸——皮埃尔出事了,一个在他乡的异国女子独自承担起所有的责任。她接过丈夫的工作,又用她那坚毅而顽强的精神,强忍着悲痛,继续着他们两人的共同事业。而出于对名人的一种嫉妒,出于一些市井小民低级乏味的爱好,玛丽的路走的是多么的艰辛啊!各种流言的诽谤、甚至是在她工作能力上的风言风语,作为一个女性,她也有被气得住进医院的经历。但她有马上恢复过来,再次以全身心的热情钻进的她生命的所在——实验室。皇天不负有心人,1911年,这个伟大令人敬仰的女性,以自己顽强的品格和超人的才华,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你给了自己的实力——她第二次获得了诺贝尔奖。她成功地收获了自己的人生。

合书而思,伟人,离我已不再遥远,她已悄无声息地走进了我的生活中。

我想到自己,已是六年级的我生活优越,我每天忘形地享受,没有明确的追求目标。我的成绩平平,我每天只是应付地学习,没有远大的理想。我心生惭愧,我后悔自己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我想今后我愿意以居里夫人为楷模,让她的光辉形象鞭策我以后的生活和学习。虽然,可能我的付出与成功之比较只是沧海一粟,但是,我愿意努力去尝试。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 篇五

提到居里夫人,想以大家都耳熟能详。她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相信大家都知道她发现了镭元素但你知道她是怎样发现的吗?居里夫人的人生中充满了奇异的经历。她出身贫寒,但容貌秀丽,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气和毅力谱写了史无前例的科学篇章,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供献。

由1898年到1902年,居里夫人为了提取镭元素,在一个夏天燥热,冬日寒冷的一个残破小屋里工作。不仅如此。她和她的丈夫还要在室外炼制沥青铀矿,以防因烟窒息。

居里夫人为了炼制沥青铀矿,提取镭,将上千公斤的沥青矿残渣一锅锅煮沸,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在刺激着眼睛和咽喉的烟尘中连续搅动这些材料几个小时,那怕再累再苦,她也依旧坚持着。

经过三年多的工作,无数次实验,居里夫人终于成功地分离出了镭。过后不久,人们发现了镭在医学方面的价值,给癌症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也便镭变得更加珍贵。有人劝居里夫妇说:“您如果去申请专利,定会成为百万富翁!”但居里夫妇毫不犹豫地回绝了,因为他们认为科学无国界,也可以说,这是他们献身科学的共同宏愿。

书中写了居里夫人的生平,告诉我们她不仅是首次两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也是法国索尔本大学第一个女性教授,法国医学科学院第一个女性院士。读了这本书你就会发现居里夫人是一个勇敢坚强、无私、刻苦的人。

我们要学习她的精神为国家和社会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居里夫人传读后感》,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优秀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