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中国名著读后感 > 读名著读后感800字精彩10篇

读名著读后感800字精彩10篇

天涯浪子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读名著读后感800字精彩10篇

微信扫码分享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金笔头网的小编为您带来的10篇《读名著读后感800字》,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读名著的读后感 篇一

之前看《西游记》,总是疑惑:孙行者一筋斗便是十万八千里,为何不带着唐僧一步登西天呢?不仅省去了那一路的辛苦,避开了所有的妖魔鬼怪,还享受名誉和财富?

如今细读,试想:如果一步登西天,倒也十分爽快,但只怕那师徒几人的关系只止步于“酒肉朋友”的层次了。八戒虽色,却不忘为师父到处化斋;沙僧虽愚,却包揽了所有了苦力;悟空虽狂,却总在唐僧危难时出面降妖。他们的这份情谊如铜墙铁壁,任何力量也分不开。倘若一切都十分容易,那悟空充其量不过是个开路的,八戒也只是个逗别人的开心的人物,这便也只是一个无趣的故事罢了。

倘若一步登西天,唐僧也不必担惊受怕,而是安心地念佛吃斋,便可取回经书,一举成名。但若真的可以如此,取回了佛经,又能如何?难道这十四个春秋,只是为了取回佛经吗?那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唐僧不历经这千辛万苦,不尝遍人生的酸甜苦辣,又怎知这天下人生百态?唐僧若只是随徒儿在空中日行千里,那又怎能得知“佛”超凡脱俗的感悟呢?不历经这九九八十一难,又怎会知道人性的险恶,改变自身的怯懦?几千个日日夜夜,那路上的白骨精,黄狮怪……不都成为了他们历练路上的挫折吗?悟空的机灵、八戒的幽默、沙僧的忠诚,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实,我也十分佩服悟室那颗向自由的心,“不自由毋宁死”当他被压在五行山下时,望着蓝天上飞翔的雄鹰,应该也是万分羡幕罢。我突然明白了,他对自由的不懈追求,才成为他不畏强权,坚决斗争的动力吧。努力和坚持不懈或许也成为他的代名词,在十万八千里的取经路上,才会一心一意,虽好几次被师父逐出队伍,身在远方,却依旧挂念师父安危,牢记自己护唐僧到西天的神圣使命。

书中那百味人生,如同甘露般,时刻滋润我的心灵。

读名著的读后感 篇二

我认为《西游记》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有趣的,小时候我总是疯狂的迷恋它,读起它来既过瘾又有趣。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次翻开它,总有不同的心情,时至今日,依然还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但我的感悟却渐渐 不同。

我不敢说这是一部所有人都大爱的经典之作,但它在四大名著中却拥有一大圈稚龄读者。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经济越来越发达了,科技越来越先进了,交通工具越来越快了,但我们的束缚却越来越多了。现在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然而,每个人都明白,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经过时间的锤炼和考验,我终于明白《西游记》为什么会历经沧桑而不衰竭,却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下来。它蕴含着二十一世纪的人们最渴望的东西——自由,以及自由的精神。

名著读后感 篇三

苏东坡,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一样意司马光尽废新法,而是主张稳健行事,凡事皆从是否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际效果出发,不去阿附迎合,不为“新法”或“旧制”所囿,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苏东坡一向卷在政治漩涡之中,可是他却风光霁月,高高超越于蝇营狗苟的政治勾当之上。他不伎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至于会招致何等后果,与自我有何利害,则一概置之度外了。

苏东坡以儒家思想为本,又能博采佛道之长,奉儒而不迂执,好道而不厌世,参禅而不虚佞。处顺境时不骄惰逸乐,在逆境中能随遇而安,用乐观、洒脱的态度坚持对人生、对完美事物的追求。所以他得以实现从现实人生到艺术人生的转化,使他的坎坷境遇化作充满艺术审美情趣的人生,并体此刻他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创作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宋神宗的一位侍臣告诉人说,每逢皇帝陛下举箸不食时,必然是在看苏东坡的文章。即便在苏东坡贬谪在外时,只要有他的一首新作的诗到达宫中,神宗皇帝必当诸大臣的感叹赞美之。可是皇上对苏东坡的感叹赞美就正使某些大臣害怕,必使神宗在世一日,使苏东坡一向流放在外,不能回朝。

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这正是我们太多的读者喜爱他的缘故。近千年来人们不会从内心爱慕一个品格低劣无耻的作家,他的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

文学上万古不朽的美名,还是在于文学所给与读者的欢乐上。苏东坡的作品能使历代人人爱读,而不为短暂的文学风尚掩没,甚至历久弥新,是具有一种我们称之为发乎肺腑的“真纯”。

此刻我最为欣赏的是他那真纯且有无尽趣味的《定风波途中遇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怎能不意会风雨过后不必须有完美的天空是一种境界;不经历风雨,怎样见彩虹是一种境界。可是现实中很少有人像东坡那样在雨中依然微笑,依然“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其实,这才是生命最高的境界,这是用充满洞察力目光蔑视困境时才能拥有的真纯和趣味!

读名著的读后感 篇四

近几天来,我一口气读完了 名著《西游记》。它跌宕的情节,优美的语言,幽默的文笔……把唐僧师徒四人一路上斩妖除魔,历经八十一难终成正果的故事,写得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最吸引人眼球的人物,自然是孙悟空了,他嫉恶如仇,武艺高强,一人独战十万天兵。对付白骨精时,他火眼金睛识妖魔,一根棍子魂儿散,更觉大快人心。这一妖魔哄骗了三藏多少次?可唐僧不辨是非,当下便念起了“脑瓜疼”,痛得大圣死去活来,连连哀求。看到此,我怒火心生,好一个唐三藏,大圣在生死攸关之际保护了你,你怎能如此不知好歹,恩将仇报?取经路上困难重重,没有孙大圣,你不就提前见如来了吗?一个肉眼凡僧,不辨善恶,装什么假慈悲?哪知唐僧依然不听劝告,固执己见,把孙悟空赶了出去,任凭大圣怎么哀求,也无动于衷。我一边责怪唐僧是非不分,一边埋怨悟空,何必如此愚忠。可孙悟空人虽然走了,心却仍然处处关心师傅,尽心尽力保他不受劫难。我的眼眶红了,大圣如此坚定不离,一心护唐僧平安,一腔真情怎不让人热泪盈眶?

想想自己,可就差远了。当初信心满满,强烈要求学二胡,一开始也是满腔热情,可没学几天,手酸臂痛,便一扭头不再学了,连面对小小困难的勇气和毅力都没有,任凭灰尘笼罩二胡……若是唐僧一行人也如我这般,恐怕走到半路便各自回家了,真经自然是无望了。

那次,我吵着要学习滑板,刚上去便摔了一跤,身上痛极了,泪水也不争气地流了下来。我气呼呼地把滑板扔到一旁,不打算学了。忽然想到《西游记》中的这群人,他们面临的困难和考验,岂是我这个跟头可比的!若是不坚持又怎能得真经,这样轻言放弃的我,与猪八戒有何区别?想到这儿,我握紧了拳头,再一次站了上去……

坚持到底,约束自我,至诚至善,勇往直前,我品到了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想要表达的人生真谛。

读名著的读后感 篇五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西游记》是一部大家都爱看的经典名著,对很多读者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小说通过唐僧取经的故事刻画了孙悟空的形象,并演绎了孙悟空在取经过程中降魔、驱魔等一系列故事,展现了他不畏强权、除恶扬善的战斗精神。《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展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们的愿望和追求。在孙悟空身上,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征服自然力量的强烈愿望

每个人在解读的时候可以有不同的感受和启发,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个性;有人喜欢它生动幽默的对话叙事;也有人研究过它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曲折的情节隐藏着人们向往而达不到的人生理想和人性追求,即——自由。

人们在人格受到约束的时候,日复一日地向往着自由的体现。孙悟空破土而出,闯进龙宫,大闹一场,成了郭华山上的国王。可以说,人性已经从一切束缚中解脱出来,完全自由了。其实他是自由的化身。他最突出的品质是对自由的向往。他总是在追求自由。

这样生动的形象给了读者追求自由的力量和勇气。但是,大家都知道,在目前,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总是被这样那样的束缚着。虽然我们被一个受约束的世界包围着,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尽可能的宽和深,让它无限的包容。

但是,社会上还是有很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束缚着,却自得其乐,心满意足。经过数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不再迫切,但对精神自由的需求却被无缘无故地抹杀了。总之,我觉得现代人最缺乏的是豁达进取,追求最大自由的精神。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看完《西游记》,心里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西游记》给我带来了很多通知。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团结就有可能挽回局面,对事态有新的认识。

一本好书可以陪伴一个人一生。为什么不带本书在身边,好好品味呢

读名著的读后感 篇六

西游取经路上,师徒四人经历风风雨雨,欢笑着,又悲伤着。

犹记得去年读着原著,那著名的章节,师徒四人经受白骨精的三番纠缠,在无知的唐僧地阻拦下,惊险地从危崖的边际逃了出来。而唐僧却不自知,只是悲愤于孙悟空杀死了三个生灵,而将他逐出师门。悟空万分不舍,因为又一次被自己的师父赶走,十分伤心,想要解释,奈何唐僧十分决绝,最后坚持着叩拜告辞,却十分留恋过往。

这场景虽不至于算催人泪下,但也令人胸口发闷,郁郁不解。

这样的悲欢离合一幕幕上演,最终“圆满”的回归,也是因为某些感情的淡化才促成的。唐僧的救命之恩悟空早已还清,而悟空在昔日的情分被师父亲手斩断后,依然任劳任怨,在听闻师父的处境危险时,还是决然营救,并且卑微地恳求原谅。相比之下,唐僧的“原谅”“不计前嫌”倒显得有些讽刺了。悟空对于这本不该有的“原谅”反而欢欣雀跃,诚恳地接受。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如果没了这一段师徒诀别,也许不会有那么著名。孙悟空对唐僧的殷切态度,让人感伤。孙悟空似乎从头到尾,对于这种被误解的情况都不怎么为自己辩解,反而默默承受指责,并且恳求原谅,对于师徒情分十分珍惜维护。他为唐僧瞻前顾后,细心体贴地照料着,若没有了他的细腻,也许唐僧的生活会在八戒以及沙僧的迟钝或无视下过得非常艰难。就算他精神上仍不会放弃西行,但身体迟早会承受不住的。

这一章,令人忧愁,又引人思考。佛家讲究慈悲于天下万物,唐僧的慈悲为怀,也许只是因为菩萨心肠。但对一人的慈悲,有时会变为对另一人的伤害。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不知成佛之后,这对师徒之间还会不会再保有情谊。也许悟空的回归,这圆满的结局,只是作书人一厢情愿的故事罢了。

所以我们这些成不了佛的凡人,对于每一份情谊,更应该懂得,并且小心翼翼地珍惜。不然那些来之不易的感情,可能会被无意间的一个举动击碎,落得个悲剧的下场。

读名著的读后感 篇七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濛,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话说,在大唐时期一个名叫陈玄奘的和尚带着三个徒弟,西天取经走大路,一走啊,就是几万里!那到底是谁让他们师徒四人有这样的毅力呢?这个人啊就是《西游记》中的“吊车尾”唐僧,也就是玄奘。

唐僧啊,在西游中完全属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一个“吊车尾”。虽然唐僧在西游中是个让人“不讨喜”的角色,却为《西游记》提供了十分坚定的信念和精神。他虽然总在有妖怪时“秒怂”,可是他却从没放弃过取得真经。就像他自己所说的一样“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既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他抱着必死的信念,为佛法的宏扬而献身,不管他是碍于面子还是诚心扬拂法,他这种精神都让人惊叹!他告诉了我们:只有抱着必死的决心,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成功!

孙悟空是西游之中的实力派,“不靠颜值靠实力”的勇者,他意志坚强,百折不挠,明察秋毫,嫉恶如仇。恨不得把天下的那些妖魔鬼怪杀得一个不留。他帮助唐僧赶走妖魔,获得了应有的奖励,一开始,他打打杀杀,后来被唐僧点化,学会了“善”的精髓:“他的恶,不能改变我的善!”用量适中,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他告诉我们:不能因为这个世界恶人太多,而去伤及无辜。

猪八戒正体现出了人的七情六欲,没有七情,即为禽兽,他给大家留下了许多“傻”、“蠢”、“萌”的形象,让大家以为八戒是一介什么也不知道的武夫,其实不然,他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他可精着呢!

沙僧是个任劳任怨的默默无闻却无私奉献许多的人,他从不计较个人的利益,而对师傅的照料却十分细心,舍己为人,跟雷锋一样。

我们要学习唐僧的信念、悟空的机智与嫉恶如仇、八戒的幽默和粗中有细以及沙僧的无私。不含一点夸张地说,虽然他们各有不足,却是一组厉害的CP。

读名著的读后感 篇八

前段时间,我读了我国的四大名著之《西游记》,我仿佛徜徉在那个色彩斑斓的神奇世界里,读《西游记》真是让我既过瘾又有趣。

《西游记》中唐僧以 m.shubaoc.com 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很离奇,他们师徒四人更是深深得吸引了我。唐僧诚心向佛,他为了大唐历经艰险去西天取经却从不抱怨,但是我觉得他太顽固了。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画面在我脑海里记忆有新。不论白骨精变成一个美貌的村姑,还是变成拐着拐杖的老妇人,甚至变成一个在找他的妻子和女儿的白发老公公,都逃不过孙悟空的火眼睛睛。

菩萨心肠的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一遍遍念着紧箍咒,可怜的悟空只能连忙哀求。在这个小故事中,我看到了悟空的正义、机智,更看到了唐僧的顽固,那是因为他太善良了,我们也不能责怪唐僧对那些妖怪这么仁慈,破坏悟空打妖怪,因为他可是没有火眼金睛啊!

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悟空总是很顽皮,但他本领高超、机智勇敢,在取经路上功劳最大。这一路上他们经历艰难险阻,不管妖怪是多么的阴险狡猾,他都能打败他们,把师傅从危难中救出来。而胖嘟嘟的猪八戒呢,我觉得十分可爱,他一出场就让我兴奋,如果《西游记》少了他,那么西天取经就一点都不好玩了,还有啊,猪八戒之所以这么胖,因为他好吃,而且心态很好,这就是心宽体胖吧,我要向他学习,学习他那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再说说沙僧吧,沙僧是个真正的老实人,取经路上,他就只是做一些平凡的小事情,但他对师傅忠心耿耿,不会临阵脱逃。

我深深爱上了《西游记》这本书,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从唐僧师徒身上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要学习唐僧的大慈大悲,学习悟空的不屈不挠,学习八戒的乐观向上,学习沙僧的忠诚踏实。做人要有坚强的意志,我们不能半途而废,还要学会宽容,善待别人,互相帮助,我们要为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每天都要过得很精彩。

读名著的读后感 篇九

提到四大名著,我便会想到吴承恩爷爷写的《西游记》。我刚读《西游记》就对它爱不释手。翻开没几页,我便被吴承恩爷爷的精彩描绘和其中性格迥异的任务给吸引住了。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也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火眼金睛绝对不放过任何一个妖魔鬼怪,如意金箍棒也绝不对任何妖魔鬼怪留情。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决不退却低头。也只有他敢和玉帝斗,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咬紧牙根挺过去,这就是我喜欢孙悟空的原因。

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力气大,也敢与妖魔鬼怪作斗争,是孙悟空的第一得力助手。但是吴承恩爷爷对猪八戒那满身毛病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是我觉得那也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讨厌猪八戒,相反却感到猪八戒这个人物十分的真实可爱。我觉得虽然猪八戒满身毛病,但是他还是很憨厚可爱的。

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领,但是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我认为当后勤的也是很伟大的!因为有了沙僧和白龙马的帮助和努力,孙悟空等人才能顺顺利利地前往西天取经。

师傅唐僧,虽然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劳和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别”,有坚定的信念。而且还有一个能让孙悟空乖乖服从的法咒:紧箍咒。

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个磨难,这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坚持不懈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也许这种精神就是我们许多人都缺少的,但只要我们能把一件事从头做到尾,不管我们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们尽力去做了,那么这对我们来说难道不也是一种成功吗?

读名著的读后感 篇十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这歌词大家应该很熟悉吧,没错,这是西游记片尾曲中的歌词,今天,我们来论《西游记》。

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小说,原著共一百回。从第一回到第七回叙述孙行者出世,大闹天宫,终被如来佛祖降服在五行山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主要描述释迦造经,观音访佛,魏徵斩龙,以及玄奘出世等故事,交代取经的缘起。其余章回主要写孙悟空等保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伏魔,走过十万八千里,前后十四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的经过。

在西游记里,唐僧是一个一心向善,清心寡欲,远离红尘,惟命是从的大唐高僧,他奉唐太宗之命,前往西天取经。孙悟空神通广大,自封齐天大圣,有七十二变,火眼金睛,调皮而好强,聪明又可靠。猪八戒贪吃,好女色,沙僧老实忠诚?

我最喜欢孙悟空他机智勇敢,百战百胜,让我颇有感触。

记得我在练舞蹈基本功的时候,痛地流出眼泪,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我的脑海中突然闪过唐僧师徒四人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收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想到这里,我突然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心。再说了,他们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而我只是受到了一点小小的挫折,只因为这点小小的挫折我就要放弃吗?于是,我咬着牙,忍着痛坚持了下去。

西游记中,总有打不完的妖魔鬼怪,总有数不尽的圣贤仙皇,也有解不尽的阴谋诡计,以及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最让我喜欢的,是《朱紫国行者成医》好心的神仙张紫阳把五彩仙衣借给了被掳走的金圣宫娘娘,行者用尽办法,偷了赛太岁的紫金铃,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救了王后,彻底治好了朱紫国国王的病。

是啊,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懂得随机应变,就正如毛泽东爷爷所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扣人心弦的故事,让我懂了许多道理。让好书丰富人生,让人生飘逸书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整理的10篇《读名著读后感800字》,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金笔头网的价值所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读名著读后感800字精彩10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shengzuowen/duhougan/zgmz/16858269701633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