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中国名著读后感 > 青春之歌读后感(优秀5篇)

青春之歌读后感(优秀5篇)

京洛风流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青春之歌读后感(优秀5篇)

微信扫码分享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金笔头网整理的5篇《青春之歌读后感》,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青春之歌读后感 篇一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再次拜读《青春之歌》,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青年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以及他们坚强的信念和对自由、真理的不懈追求精神。文中主人公热爱读书,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虽然遭遇一连串的挫折,却在此之中变得更坚强和强大,并且进一步向革命组织靠拢。革命的热潮不仅挽救了她的生命她的灵魂,更挽救了她的青春,也是革命的青春。本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他们从幼稚到成熟,从无知到引发对人生的思考,甚至对社会对国家的思考,这也是这部作品最值得肯定的一面。

《青春之歌》那个年代已经过去,而属于我们的年代却仍在继续着。我们似乎很难体会到当年革命先烈们战斗的艰辛,但我们在欣赏前人留下的宝贵文献的同时,应该深刻的思考,思考现在,思考未来,思考我们会不会像林道静那样坚定一个信念,最终也为自己谱写成了一支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我的中国梦,我的医学梦。它让我懂得我要走的路还很遥远,因为在这条追梦之路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疾病等待着我去挑战,但我不会放弃。因为在这条追梦之路上,还有着许许多多与我志同道合的的人一起努力奋斗。一部《青春之歌》,以它青春的节奏催着我们不停地前进、前进!从自身做起,努力工作,唯有如此,才对得起那些英雄前辈用血肉拼出来的美好今天,才对得起党和国家对青年一代无微不至的关怀。

读《青春之歌》有感 篇二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妈妈的言语中,我记得很久之前,大约是在我高中的时候,妈妈曾经给我讲过林道静的故事,那个时候没有细听。说来也巧,前两天,妈妈问我在读什么书的时候,我跟她说,最近在读《青春之歌》。她说具体的情节她似乎有些忘了,隔着屏幕,这次变成了我来讲给她听。

认真读《青春之歌》是因为袁老师在暑假时推荐的书目里有这本书,而且这本书相较于其他几本书来价格不是很高,所以就拿来读了一读。初读,只觉这个故事很长,读了好久都感觉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波澜,也时常感觉主人公林道静蠢蠢的、呆呆的,看到林道静被人忽悠,被人玩弄于鼓掌之中的时候也会替她着急,替她心焦,恨不得把她从书里拖出来教育一番。但是也很佩服她,有的时候佩服她的那一腔热血,有的时候佩服她是一个真正想要做自己,想要去实现自己抱负和理想的人。这其实是很难得的两种品质。我们现在常说,有理想你就去做,有梦想你就去实现。可是说实话,这个时代有几个人有自己明确的梦想,有自己清晰的目标。即使有,那么又有几个人真正的做到了,有目标就按照目标的高度一步一步地去走。很多人也只是在嘴上说说,空喊一些大道理。然而,林道静这个我一直觉得蠢蠢的,单纯的甚至有点傻气的人做到了。不管是离开余永泽时的毅然决然,还是在地主家当家教磨炼时虽然内心极度反感但依旧相信着党,为组织做工作时的认真负责,甚至是在回到北大受人欺辱时的勇敢和坚强,无一不令人佩服。这是这个时代的很多年轻人都不具备的品质,扪心自问,我自己也做不到这样。

再读《青春之歌》,这种来自林道静的品质我似乎明白的更深了一点,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这是一个时代的年轻人的品质在一个人身上的反映。在那个国家风雨飘摇的时代,无数的中国年轻人都在做着这样的工作,他们想要靠自己微薄的力量去拯救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这是一种信仰的力量,这是精神对一个人的激励。而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渐渐的被许许多多的电子产品所支配,所左右。慢慢的开始堕落,开始沉迷,信仰或许在人们的口中都成了一种笑话。

这种情况,又可悲又可笑,我无力改变,只能做好自己。我只希望,这个时代的风气,可以慢慢的改变,可以慢慢的走向正轨。

《青春之歌》读后感 篇三

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享受着安逸的生活,在党的阳光下茁壮地成长,让我们好好珍惜这段时光。

近来,我读了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青春之歌》,这本书叙述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曲折过程。林道静为了寻找个人出路,踏上流亡之路。她逃离家庭,到北戴河附近做了代课教师。然而,校长余敬唐却阴谋把她嫁给当地的权贵,走投无路之下她投海自尽,被一直注意着她的北大学生余永泽搭救。

的余永泽唤醒了林道静对生活的热情,从小孤苦无依的林道静暂时享受到了家庭的温馨。当遇到共产党人卢嘉川之后,她开始接触到革命思想。,林道静决心离开庸俗自私而平庸的余永泽,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从此她在革命者的指引下,一步步克服软弱,最终成为一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与真诚,以及那一份为了祖国愿意捐献自己一切的赤忱之心。

回归到我们现在这群在党的阳光下成长的少年们身上,有不少人喜欢抨击我们,说我们一代不如一代啊,浪费党的栽培啊,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都在努力着,努力学习,努力成为人才,努力报效祖国。

我们把握得住青春,不需要过分坎坷,只需要平平淡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把握得住现在,不需要过分辉煌,只需要平平凡凡,尽自己所有的心血灌溉每一株花朵,把握得住未来,不需要过分耀眼,只需要让周围人看见,尽自己所有的思考力选择每一条道路,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只要用行动就可以证明我们在党的阳光下成长的很好!

从小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即使迷茫也能再次找到方向,即使害怕也能再次鼓起勇气,即使跌倒也能再次爬起„„党永远会在前方指引着我们的道路。

请让我们珍惜这段时光,在党的阳光下努力前行。

《青春之歌》读后感 篇四

相同的年龄,却有着不一样的青春。她把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真诚,用坚贞的信念去完成,谱写下最壮美的青春。

—题记

读着《青春之歌》或许我没有抗战时期那些英雄儿女动人事迹的切身体会。但是透过主人公林道静的身影,我依旧能够感受到这场历时的大风暴。也依旧能够领略到她对党的真诚,对祖国的热爱。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的中国时,她那种无私奉献青春、顽强与不屈的斗争精神,令我深深地感动。

林道静虽是大地主家庭出身,但她不甘心当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当官僚特务的玩物。她不仅为个人主义命运做挣扎,也为着拯救危难的祖国奋斗,却又一度遭到打击—自杀未遂、教书被逐、爱情不如意、寻找职业四处碰壁、对党的理解尚且幼稚…面对重重打击,她没有选择放弃。尽管前行的路充满坎坷,尽管她知道她选择的这条路异常艰辛,可她只挡这些打击、坎坷。从没有放弃自己的理念与命运,没有放弃对党的向往。这种不服输的大无畏精神,令人起敬佩。特别让我触动心弦的是她在狱中与林红接触的那一段,一个女孩,本着柔弱的身躯,面对烤打,她没有屈服:面对爱情的诱惑,她没有动摇。而是带着愤怒与之抗争。她的心中只有党和国,她身上的一道道疤痕,就是最好的鉴证。

在感动与敬佩之余,不由得想到了我们正值青春的朋友们。

“青春”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太短暂了,也正是因为她的短暂,让我们觉得弥足珍贵。但现实生活中,许多正值青春年华的朋友们,却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有的人选择让青春随风逝去,面对挫折,或是些生活的小挫折,就不堪一击;或是学习的一点小坎儿,就匍匐在地;或是写感情的小插曲,就选择轻生…有的人选择让青春沉沦,或是习惯了像花一样的生活,经不起风吹雨打,很多事情都靠着父母,缺乏奉献精神,脱离了父母,就选择沉沦、搁浅。当选择让青春逝去的人醒来的时候,发现青春以不在。当选择沉沦、搁浅的人准备起航时,却发现青春已成伤感。每每想到这些我的心都在隐隐作痛,这种痛愈发严重。

我记得且很喜欢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保尔说的那段话:“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精力都以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是的!有人说的好,拥有健康是可喜的,能用健康的身躯去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的人是可敬的,年轻就应该奉献。

正在少年的朋友们,即将步入青年的朋友们,青春不设回头客。不要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命运”,而是要像林道静那样,努力改写命运,一个人的本质,不仅仅是简单的存在,应该是一种超越价值的存在。是的!也许这条路很艰难,可我们有青春,那就应有冲劲,有干劲。那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跌倒了可以再爬起来,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来再哭。即使是100次跌倒依然有101次爬起来,继续着自己坚定的脚步,相信青春,相信未来。

《青春之歌》青春真的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声……我们应该奏响青春的每一个音符。向林道静学习,献出我们最壮美、最靓丽的青春,与祖国共进!

《青春之歌》读后感 篇五

今年开学伊始,我穿梭在图书馆书架间,偶然间目光被定格在《青春之歌》上,心中猛地充满激动,这不正是中学历史课本上曾提及的著作吗?这本被载入“史册”的书一定很值得去拜读,于是我紧紧的把她抱在了怀里······

她是一本挺厚的书,书皮有点破损了,书的纸张也有点泛黄,偶尔还有被水浸过后留下的痕迹,相必是被好多人翻阅过,也不知是哪个读者大概是被故事情节吸引去了,竟把水送到了书上,呵呵,看来这本经典名著果真名不虚传,很有魅力嘛!于是,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了她。

《青春之歌》是才女杨沫的代表作。创作于50年代,讲述了一部自“九一八”至“一二九”这一历史大风暴中,北京的一批进步青年学生们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的奋斗史。在这部小说中刻画了林道静、卢嘉川、江华等一批栩栩如生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这些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之路对后人无不启迪,也预兆了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和希望。

故事主人公林道静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可富裕的家境并没有给她一个幸福的童年,相反,由于她生母的缘故,后母对她百般虐待,她从小就吃尽了生活的苦。万幸的是她后母送她去上了学,接受了教育。虽然后母这样做只是为了林道静以后能够有资格嫁入豪门,让她能够借着林道静的光享受荣华,但无论如何我们还得感谢她的这一“善举”,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以后的了林道静。当林道静高中要毕业时,她的家庭出现了变故,这时后母执意想让林道静嫁给一富豪来继续她富贵的生活,林道静不从便离家出走,于是她的生活翻开了新的篇章。

本来林道静想投奔她教书的表哥表嫂,可来到他们教书的学校时才知道他们早已不在此教书,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校长收留了她并答应给她找份工作,后来她发现校长并非真善人,而只是相中了她的美貌想把她献给上司,此时的林道静对生活充满了绝望,正当她要投海自尽时,一位青年学生余永泽救下了她,之后两人相爱了。

这仅仅是故事的开端,股市的高潮的开始是在林道静随余来到北大生活后,在那她遇见了卢嘉川——一位很优秀的进步知识青年,数次的交往之后两人彼此欣赏彼此信赖,这也正是林道静接触革命献身救国事业的先决条件。属于他们两人的美好还没有开始就因卢嘉川的被捕牺牲破灭了,这让每个人无不惋惜。之后的林道静更加积极的向组织靠拢,她也果断的结束了与余永泽日益不协调的生活。

江华,是林道静接触的继卢嘉川之后的第二位对她影响重大的进步青年,他和卢一样都是肩负组织使命的地下工作者,他在以后的生活中给予了林道静很大的帮助,也正是因为如此,林道静才有了继续向着革命走下去的机会,而最终发展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此期间,林道静经历了很多的不平凡:化装成家庭教师潜入地主家向当地的穷苦人们宣传爱国教育,因为身份暴露被关入监狱深受酷刑,出狱后领导学生开展救国运动······重重的困难并没有吓倒她,反而更加坚定了她革命的信念,她一如既往的为救国奔走着。而与她并肩作战的江华向她表达了爱意,两位志同道合,彼此喜欢的革命同志走到了一起,为他们共同的信念继续奋斗着。

这就是让我着迷的《青春之歌》,还记得当初的我为了快点一览她的风采而近乎痴狂的画面:只要一回到宿舍放下手里的东西赶紧看一会儿,晚上趴在床上更是恨不得看个通宵。等到周末了,那也不去了,就蜗居在宿舍看她。从开始看到看完最后一个字的七天里,几乎每个晚上都是在舍友的催促下才睡觉,说是睡觉只是放下了书,闭上了眼睛,我的脑海里一直在浮现故事的某个情节,是啊,他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一次次让我失眠了。

读完整本书之后,我热血澎湃,激动万分,觉得自己的整个灵魂都受到了洗礼,得到了升华。小说中的林道静、卢嘉川、江华等无数热血青年用他们的行动激励着我,我打心底敬佩他们,佩服他们卓尔不凡的`见识和勇气,佩服他们不屈不挠的斗志,佩服他们为祖国为人们不怕流血牺牲的博爱。我脑海中一遍又一遍的回荡着“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话语。我领悟到信仰的力量、共产党的力量、民族的力量。这些都是林道静他们用青春为我们做的诠释。谁都知道青春是很美好的东西,林道静他们把这份美好延伸了,而作为年轻幸福一代的我们,是不是应该让这份美好更加持久绚丽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那好吧,就让我们共同唱响青春之歌,为我们的理想信念用心奋斗吧!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青春之歌读后感》,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金笔头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青春之歌读后感(优秀5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shengzuowen/duhougan/zgmz/16858394711640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