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中国名著读后感 >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优秀9篇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优秀9篇

挑衅炫耀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优秀9篇

微信扫码分享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金笔头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9篇《《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一

曲终掩卷,荡气回肠。心像是蓄了雨的云,轻轻一挤,便会泪雨滂沱。仓央嘉措说:“这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与你相遇。” 我想,你是我人生最美好的相遇。纵使最后的结局,你我阴阳相隔,纵使最后的爱情化成一场悲剧,我依稀记得初见时,你美好的容颜 ······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态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穆斯林的葬礼》通过塑造的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入揭示了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融合;展现了穆斯林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的心路历程;诠释了人生的真谛、爱情的真谛;读罢仿佛让人在这场悲剧中接受了一场圣洁的洗礼。

“悲伤逆流成河”,用这句话概括这部五十万余字的茅盾文学奖经典作品再合适不过了。它如同一部忧伤的画卷,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玉器世家由盛 转衰的悲剧,一个父辈韩子奇与梁冰玉对真爱的执着却败给了红颜俗世的悲剧,一个子辈韩天星与容桂芳因为门户阻碍而使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的悲剧,更有本书主人公韩新月与楚雁潮的还原了爱情本来面目的的感情却败给了残酷命运的悲剧。这些都恰如安意如说过的那样:“我们的情感一直是缠绵深重的,好像作茧自缚的蛾,将自己和对方深深缠绕,一代一代人,前赴后继。”纵使人定胜天,在死亡面前,一切伟大都渺小到不堪一击。

本书主人公韩新月和她的老师楚雁潮的爱情之路一路艰辛。艰难感动,幸福并且疼痛。他们顶着“师生恋”的舆论压力,冒着“回族人不能与汉人通婚”的宗教阶级,为爱而生,为爱而死。楚雁潮在我看来十个内心极苦的人,新月纵然还是个孩子,一切责备之词都会只针对他,压向他。一个人不哭,不是因为他不悲伤,或许是他学会了伪装,伪装起自己的一切痛苦与眼泪,习惯性地去坚强。他要成为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一把伞,一把遮风避雨的伞,让新月的世界里只有温暖。但命运,万恶的命运却又给这个苦命的人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新月的病倒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就是命运。曾经做过一道选择题“机会和命运,你会选择哪个?”现在的我会毅然决然的选择命运,不是对命运的苟且与屈服,是命运的力量,真的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大得多。

韩新月,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让人如沐春风。这个纯洁的女孩毫无心机,淡然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期而至的爱情让青涩的她措手不及,但作为新时期女性的代表,她勇敢的接受了这份真爱。在外人看来衣食无忧的她同样压抑着内心各种的痛楚。看似和睦实则危及潜伏的家庭,迷离的身世,还有疾病都这位少女承受这本不该她这个年龄承受的一切。是的,每个人背后都有一旦不堪回首的或是清楚或是模糊的往事。

张爱玲说:“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不仅仅是对红颜俗世的感悟,更是对宿命的妥协。这世界上眼泪太多,你不会懂得。新月,她盼望着天明,她在天明时死去,这是一个怎样的悲剧。活在今天,活在当下,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未必明天就有以后。我们习以为常的庸常生活也总是在人心力交瘁的时候给人一个恰倒好处的拥抱,告诉我们活着这件事并不总是那么艰辛。我们总是害怕岁月,却不知道活着是多么可喜,到底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为自己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激?

回首过往,我们不得不承认过去总是比现在美好的多。若,人生若只如初见,该有多好。两个初次见面的年轻人,用英语交谈,她笑靥如花,他温尔儒雅,未名湖畔见证了那份初见的幸福······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二

用“废寝忘食”这个词来形容我读《穆斯林的葬礼》毫不为过。那是怎么样的一种状态?尽快读完,必须读完,每一次情节的跌宕起伏都让我无法停止,于是,也只能,一直跟着霍达、跟着书中的他们——悲伤的奔跑!

关于这本书的评价真是“前人之述备矣!”,无论是冰心的《一本奇书》,还是刘白羽的《穆斯林诗魂》都让我对这本书肃然起敬,就更别说“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桂冠让它实至名归!真心的感谢霍达女士,让我有机会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穆斯林,粗略的了解回族的各种仪式;第一次深刻感受六十年间三代人在历史的变迁中动荡沉浮;第一次对玉的历史对玉的鉴赏有了浅薄的认知……更让我认识了一群朋友: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这些人有的初次相识,有的似乎已经相交甚久,有的似乎是在讲述别人,有的也无非就是在说你我的故事!

全书让我掩卷而泣,无法自己的是新月之死。那么阳光、灿烂的生命怎能在最美的季节就停止绽放了?

新月无疑是此书最完美的人物:她善良纯洁,对人对事恬淡不争;她有理想有追求,希望做一个回族人的骄傲,学好英语,破釜沉舟高考仅填一个志愿,最终考上大家都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她积极乐观,帮助同学罗秀竹,参与班上演出,积极主动参与译文工作;她漂亮可爱,如画中人儿……可是她又是全书中最悲惨的人物:她是韩子奇与妻妹梁冰玉的私生子,出生在战争颠沛流离的年代,不到三岁亲生母亲就不得不离开了她;她刚满十八岁,正是扬起梦想和希望的年龄,花一般的生命中却陡然发现有严重的心脏病;在生命的尽头,老师楚雁潮真挚的爱情奇迹般的滋润着她绝望的心灵,在她刚刚泛出生命之光时,因为回族不能轻易与汉族通婚的习俗,以及后母的古板不疼爱,还原真相的残忍,又让新月得到更深的打击,从此一病不起,很快走向了生命的边缘!

在那个清晨,在那个大雪封路,窗外还是黑层层,隐隐约约可以看见雪花扑打窗户的清晨,在那个淡淡的曙光刚刚映上东窗的清晨,新月结束了她短暂而充满遗憾的一生。“没有真主的许可,任何人也不会死亡,人的寿命是注定的。我们都属于真主,还要归于真主。”该为她悲伤还是喜悦?她终于摆脱了俗世的困扰,在真主面前可以尽情的挥洒自己青春的色彩,进入天园的穆斯林不是都可以在绿荫的庇护下,享受芳草铺地、鲜花盛开的美景吗?可她又有那么多留恋,深爱她的父亲与哥嫂,用生命去诠释爱情,对她一往情深的楚雁潮,还有那梦里呼唤了无数次到死都没有见到的生身母亲……

我无法停止哭泣,那是一种怎样的生命力量?

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一辈子为玉而生、为玉而死的梁亦清、韩子奇?他们给予了玉鲜活的生命,但岁月却给予了他们到死都不瞑目的人生,这到底是为了哪般呀?我又看到了一辈子为了男人、孩子而生存的梁君璧,远走他乡、颠沛流离的梁冰玉?本是相亲相爱的两姊妹,却在婚恋上反目为仇,那些艰苦与共的真情、那些异国他乡的思念到头来又算得了什么?还有韩天星、陈淑彦,还有……还有二十年后那久久伫立在一棵树旁,头发已经花白,脸色沉郁、神情凄楚的拉着小提琴的他,梦里的《梁祝》一定在述说着那些别人懂或者不懂的故事!

天上,新月朦胧;

地上,琴声缥缈;

掩卷,我悲伤的奔跑着;

远方,晨曦熹微,我终愿跑出这悲伤,因为我愿不负那普照大地的阳光!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篇三

《穆斯林的葬礼》情节一波三折,紧张,耐看,让我拍案叫绝!人物满是沧桑之变的厚重,世俗人情充满了美与丑,善与恶的矛盾。全篇以月为引子,娓娓道来。梁亦清与韩子奇的师徒情义,梁君壁与梁冰玉的姐妹恩仇,韩子奇与梁君壁与梁冰玉的感情交杂,韩新月和楚雁潮的生死恋情,四条线铺开,写了玉器世家,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盛衰及命运的沉浮。人世伦理的冲突和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最终随着葬礼归于沉寂。《穆斯林的葬礼》以独特的情节和风格引起轰动。具有催肝裂胆的艺术魅力,此书获得1991年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别看霍达是个女人,文字结构,思想见识,写作功底与男人相比毫不逊色。但看到后边,我却流泪了:新月,一个多么清纯,多么努力向上的女孩子,却在豆蔻年华之际,因心脏病复发,治疗无效,像花朵一样地凋谢了。短暂的师生恋情,随她一起葬入坟茔,后痛却留给恋人——她年青的老师楚雁潮。爱情面对生离死别夸张了它的神奇,强化了它的悲切。

让我流泪的不是爱情,而是缺憾,是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挣扎,是家庭矛盾和争斗,是父母情感的纠葛,使新月成了牺牲品。而且这都是来自亲人之间的扼杀和摧残,人性的劣根性写的入木三分。是缺憾让我看到了自身弱点,它让人反思:家庭气氛的优劣,对孩子有着不可估量的杀伤力。如何调剂,如何把握,这很重要。为什么男人和女人都在苦苦地寻找着爱情,寻找着自己的另一半,就是为了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掬一把同情的泪给天下因真爱而不能结合的断肠人!我深深地期盼,这个世界,每一个家庭有真情和温暖,别在互相争斗、残杀,让子女心灵和肉体受伤!

另外,爱情的曲折,人生的苦难写的那么深沉动人,让人感慨:爱情是一种永恒的记忆,苦难是一笔珍贵的财富。有位朋友说的好:也许,有些人注定一生苦难,但是,奋斗与自强,始终会赢得人们的尊敬和爱慕。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 篇四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纠心和欣喜不断交错。时空前段不断地转换,挺喜欢这种叙述方式。

第一次看关于少数民族在京的生活,那么得真切。在京回族,生活地界融入汉族,可是依然保持着他们的习俗。每天都要向阿拉伯麦加的方向朝拜三次,不食猪肉,流泪,生活简朴,淡薄。伊斯兰的教文化在东方文化的显现,可以让我们了解那种特有的文化,以及他们的某些简单的语言。神圣的宗教文化总是那么得纯净,即使是非伊斯兰的教教徒,也很容易被那种文化感染,在节日,迎亲,葬礼中。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

这是一个玉的世界,小说中的篇章题目要么是玉,要么是月。玉的制作,玉的销售,玉的鉴赏。塑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他们的品格,也如玉一般,传统的质朴,找不到丝毫瑕疵。可是,注定要承受命运的不公,生活的痛苦。坚守着未来的一样。

我很喜欢新月在考上北大后的生活,纯如雪,洁似玉。有理想,有动力,有青春,有活力。这里一个无死亡,与颓废无关的世界。是一个未被扭曲的,健康的世界。拥有最宝贵的人性和善良。她检验者心脏病后,和刚毕业不久留校英语老师楚雁潮的爱情。我想看了这书的人,对楚雁潮的人格,才华,以及思想会佩服万分。我相信这种人,在那个年代,还是存在的。他爱新月,并非怜悯。而特别是在受到新月母亲阻挠后的那翻话。开始以为他会放弃,但是没有。他说“你们爱新月,我也爱她,我们都希望她好,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放弃的”。后来新月离开人间,二十多年后,中年了的楚雁潮在新月的坟墓前拉曾经新月很喜欢的《梁祝》,让人不禁感慨万分。

给人一种心痛的情感体验,虽然心痛,然而是一种净化。新月知道生母后,百般留恋,看着相片,这就是她的妈妈。可是到最后也没有见到妈妈一面便离开了人间。等二十多年,妈妈回来后。韩子奇,梁壁玉,姑妈都已经不在人世。就像天星说的,“想见的,不想见的,都见不到了”。天星和新月的兄妹情,懂事的天星对同父异母的妹妹百般疼爱,因为他知道,妹妹的亲妈妈不在身边。

就如新月说的,“人在艰难的是否,促使人活下去的往往不是水,不是食物,这不是药物。而是一片的真情,一线希望,当这些全部归于毁灭,人就没有活着的动力和希望。”

霍达说过,一个真善的作家才能写出真正真心情的作品。小说里的很多言语,平淡中感人至极。里面所面临的人生问题,或者心理历程,也都是我们每个人几乎都要面临的。

如同《平凡的世界》一样,《穆斯林的葬礼》成了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五

读完《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深深的沉痛在心头久久地萦绕……

“玉”与“月”,宛若两条清澈的河流,相融相会,娓娓地诉说着两个凄美的爱情悲剧,串起一个穆斯林玉器世家几代的盛衰,最终汇成一条人生的长河,命运的长河,悲剧的长河。悲壮淋漓,催人泪下。围绕这条长河,一个个虔诚的穆斯林有着各自鲜明的性格,独特的内心世界:韩子奇一生为玉所倾倒,他因玉而飞黄腾达,名噪一时,也因玉变得一贫如洗;梁君璧虽然表面上有股压人的威势,内心却有说不尽的悲痛……然而,最感动我的人物是新月。

新月纯洁善良,美丽聪颖,考上了北大,而且在班里成绩是第一名,但出人意料的是,心脏病的突发使这个纯真的少女一下子跌入人生的劫难,不再拥有无忧无虑的生活。而当梁君璧拒绝楚雁潮时又波澜突起,新月的心碎了,再加上偶然了解了自己的身世,知道了自己真正的母亲,思念与绝望彻底摧垮了她的身体。临死前,她还盼着天明,天明了,她却看不见了,最终,她在绝望中死去,多么令人痛心呀!她纯洁、美丽,却偏偏有着最痛楚的命运,这种悲剧的美与力量震撼着我,牵动着我的心。我想:这种纯洁与美,不仅属于新月的灵魂,更是穆斯林的灵魂,全书的灵魂,悲剧的灵魂。这种美,是最触动人们心灵深处的,它使读者在悲痛凄美的情节中受到心灵的净化与洗涤,感悟人生的真谛,而新月这个形象的感人肺腑之处不正在于此吗?

望望宙外,一弯新月出现在天际,轻盈、美好,我不禁思绪万千……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六

之所以被《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吸引,是因为它每一章回的名字。月梦、玉魔、月冷、玉殇、月清、玉别、月魂本以为是一本带着宗教色彩的书,没想到一开始便用如此清冷哀怨的字眼震慑住了我。细细看完了这本书,内心复杂,道不清是什么滋味。再启卷,品之,掩卷,深思,心中才有了一丝了然。

这本书讲述了北京的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多年在世代变迁中的兴衰沉浮。两代人围绕着玉的爱情纠葛是故事的主线,而最后意料之中的悲剧,爱情、亲情乃至整个家族的悲剧是由他们心中的恨、痛、无奈、苦楚酿成的苦果。月与玉相间、两代人的故事相互穿插,时空的变换,游离在两个年代之间,仿若身临其境,让人倍感惊喜。

初读此书,对爱情的理解与认识还带着小女孩特有的偏激、不成熟。直到读了第二遍、第三遍,才正视理解了韩子奇与冰玉的爱情,也不再那么盲目地去看待一个人。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恶人。立场的不同让他们走上了不同的路。没有永远的对,也没有永远的错,只有永远的爱。这大抵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玉,象征着财富、地位、身份。

月,象征着纯洁、善良、明净。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玉是风雅高洁的象征,古人多以玉来形容比喻自己的品德、气节。君子比德于玉就是这个寓意。玉,确实醉人。虽没有钻石的璀璨,宝石的富贵,水晶的晶莹,但它神秘,精致,宥永,富有生命力。

在我看来,玉和月也是代表着两个时代。君璧、冰玉,两个以玉为名的美丽女子,相互扶持姐妹情深的碧玉两人,只因为时代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对爱情、对人生的态度竟也产生了天壤之别。玉儿对于爱情的执着,对于自由的渴望,她的大胆,果敢与无畏,正体现了新时期中国青年的新气息!而作为旧代妇女的代表,碧儿虽然有着旧时代女性的自强、能干、坚韧,但她的迂腐、落后、不包容、嫉恨,以及对于爱情的盲目、束缚和对于生活的依附,又是我不得不为之悲哀的姐妹的反目成仇,勾画了先进与愚昧之间的鸿沟,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书中凄美的爱情也为人所津津乐道。它虽美,却透着无穷无尽的无奈与悲哀。韩子奇,被玉俘虏的一个假回族。他的一生,琢玉,卖玉,护玉,守玉,爱玉。视玉如命。我相信他对发妻是有感情的,但他真正的爱情是能够和他产生共鸣的人,也就是冰玉。他们的爱情没有错,错在他们的年代,错在他们相爱的时间。这是一段苦缘,甚至还牵扯到了下一代,但他们是无辜的。冰玉不能接受带有瑕疵的爱情而远走高飞,现在看来,当初他们义无反顾的爱情真叫人觉得敬佩。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七

他曾经是拥有一切的人:儿女双全,家业宏大,被人誉为“玉王”,却因为命运、因为时代、因为自己的欲望,又失去了这一切:女儿因病去世,妻子的不理解,玉器被毁……失去不如从未得到过,这些打击着他,使得他躺倒在病床上,悔恨地回忆起自己与妻妹梁冰玉的秘密,质问着自己:我还是一个合格的穆斯林吗?他,就是韩子奇,又名易卜拉欣,是巴巴用先知给他命的名字。

韩子奇的一生就像他的产业——玉器一样,不断地遭受打击,却又不断地爬起来奋斗:当他得知师父的玉器店被坏人暗算后,他下定决心忍辱负重地去给仇人当学徒复仇;但他一直想得到的,却从未得到过:他一生的挚爱,梁冰玉,在生下私生女新月后便失去了踪影;他的命根子,收藏多年的玉器,却终究是被革命党毁了……他痛苦,他悔恨,他一辈子再也没见过他的玉儿了;他恐惧,他遗憾,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去见真主了……韩子奇与梁冰玉的爱情悲剧间接地映射了新月与楚雁潮的结局。这就是自由地追求爱情的后果吗?真是时代的悲剧,是人性的无奈!

可是,作者霍达所批判的迂腐无知的韩太太就真的如她所言破坏了儿子的爱情,拆散了子奇与梁冰玉,是一个可恨可怜的大恶人吗?不是!对新月冷漠无情?可正是她,从小养大了丈夫与妹妹,自己最亲的亲人的私生女:她心里肯定如被刀割般痛苦,因为看到新月的每一眼就会让她想到家里不可外扬的丑闻;她肯定羞愧难当,却又对二人无比失望;她的纠结,她的痛楚,她的无助却从来没有成为抚养新月长大的阻碍!破坏了儿子的爱情?可正是她,让儿子天星成为这本书里唯一一个拥有着美好结局的人物:他有贤惠的妻子,有可爱的孩子……弄垮了家业?思想陈腐封建?这些指控,是对一个从未有机会出过国,从未接触过新鲜思维的女子的指控,更是对一个在这样混乱的社会环境之下,仍然坚强地傲立在战火之中,张开弱小的双臂尽全力保护自己的家庭和产业的女人的指控!相比韩夫人,梁冰玉又为这个家做过什么呢?她逃离了一切的责任和担当,如胆小鬼似的躲在美国,自己避开了黑暗可怕的社会,却留下自己的家人在地狱中挣扎、奋斗、流血!

曾经的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苦的命运,都在历史的长河中化为了灰烬。韩子奇,带着他的玉和永远实现不了的愿望,就这样永远地消失在那个葬礼之中,那个只属于穆斯林的葬礼中。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八

就像冰心奶奶所说的,《穆斯林的葬礼》真的是一部奇书。用巧妙的方式将一个横贯半个世纪的家族故事贯穿起来,从时间的两端开始行进,最终汇聚成一个完整的圆。用一个玉器家族的几代兴衰,唱出一曲人生的咏叹调。在中国博大精深的玉器文化长河中唱出一曲关于命运、关于人生的悲歌。 《穆斯林的葬礼》中的章节目录的每一章的名字也很特别。全是两个字,而且第一个字是用“月”、“玉”来互换。那两个世界,一章章地轮番出现,其中一个世界是上一代的,是新月的爸爸那一代的世界,另一个世界时下一代的,是新月这一代的。刚刚在这一个世界发现动情处,这一章却完了,轮到另一章中的另一个世界,调整好自己的心情,深深地吸一口气,重新投入另一个世界,也带着上一章的感情读,两个世界就这样相互交融,最终汇聚出故事的答案。 当然,每本小说中的人物都和美,但是那种美式小说中丑的形象来衬托出来的。

《穆斯林的葬礼》中大部分人物的美是很自然流露出来的。琢玉高手梁亦清在沙沙的磨玉声中的那种“心中只有玉”的专注很美;两姐妹壁儿和玉儿拿着绿茸茸的盛着玛瑙似的樱桃的鲜荷叶,很美;易卜拉欣捧着清凉的滑腻的玉婉,失了魂的陶醉很美;新月在北大的未名湖畔上的石阶上坐着凝神阅读很美。 小说的主人公新月与一种别开生面的美,那是一种“不必特别地打扮自己,便有种天然去雕饰的朴素的美”,这种美含有简爱的刚强。她自信:高考时,新月自信地只填了第一志愿那是破釜沉舟般的勇气。新月凭着她的努力及自信考上了北大,当新月毕竟不成熟,她也有不自信的时候,面对对手会感到不安,担心被打败,同时又不甘心落后,这样新月这个形象才丰满,真实。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花季少女,却又心脏病,但病魔带来了爱情。我想,这就是《穆斯林的葬礼》一书中饱含的凄美,它埋葬的不仅仅是少女年轻的生命,还有悲伤的过往。开篇上的“穆斯林的葬礼上的祈祷”所说的“宽恕我们这些人”中的“我们”是指全世界吧!穆斯林为着全世界祈福。让存在着民族歧视的都埋葬了吧!这一场葬礼后,全世界的人没有了障碍,天下一家亲。在新月的葬礼上,不是有汉人(楚雁潮)参加了吗?而且他还为新月试坑(试坑—穆斯林向亡人最好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这一规定的打破,不正是作者心中的呼声? 故事的结尾似乎不是结束而是开始,那是“玉器梁”的又一代人,诉说这下一个新月,下一个希望…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九

当我拿起《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仿佛进入个全新的世界,里面讲了一个少数民族——回族。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的传统风俗。.。.。.书中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代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作者对此书结构的安排也别具特色,作者在这一章写当今,而后一章又开始着重写过去。就如此的一环扣一环的。这样的一种构思方式首先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使我开始对小说写作的一些结构、布局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作者还善于运用环境描写,以景寸情,情景交融,以环境的描写来烘托主人翁的思想情感,称托出当时的社会环境。

从这本书的书名即可分析出结局蕴含着悲的意味。的确,结尾令人结尾惨淡痛心!新月跟楚雁潮之间的爱情令人感慨,令人怜悯,但却阴阳两隔。这是愚昧的封建礼教造成的,封建迷信戕害了家族几代人,而新月的悲剧也恰恰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天星跟容桂芳的爱情也没有结局,这难道仅仅是梁君壁的错吗?不,这是整个封建社会遗留的弊端,是封建礼教的思想侵害着没有思想的梁君壁!

新月渴望母爱,打从记事起,她就没有享受过,幸好有一个疼爱她的姑妈,才让她隐约感受着母爱。照片上的母亲是那样的和蔼可亲,而现实生活中的母亲是那样的冷若冰霜,她多么渴望母亲能给她一丁点的爱,甚至是理解跟肯定。但事实确恰恰相反,母亲反对她上大学,反对她跟不是回族的人谈恋爱,甚至在她病危之即,还去刺激她。处处表现自己是为了维护自家的名誉跟对穆斯林的虔诚,但这一切让新月发出她是我的亲妈吗?的感慨,这是她埋藏心中多年的疑惑。她哭着问她的父亲,韩子奇在不得以的情况下拿出了一封信,一封新月的亲生母亲写给新月的信。新月,我亲爱的女儿:你还在梦中,妈妈却要走了,我真不知道你醒来后会怎样哭叫着寻找妈妈。.。.。.妈妈走了,继续在陌生人当中孤独的旅行,不是去寻找谋生的路,也不是去寻找爱,而是寻找自己。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独不应该失落自己。.。.。.看到这里,我也为之动容了,不知不觉也已泪流满面,书中的主人公更是泣不成声,新月想向母亲倾诉这十几年对她的思念跟内心的苦闷,但由于体力不支,顿时呼吸急促,不省人事。

看到这儿我不禁为新月的悲惨遭遇而深表同情,新月她是那样一个善良,纯洁,开朗的女孩。她对学业是那么充满向往,一定要考上北大英语系。她对每个人都那么好,帮助寝室里英语差的罗秀竹。但她的心脏病把这一切都毁掉了,父亲姑妈的疼爱,哥哥天星的关爱,楚老师的支持,并没有让韩新月自暴自弃,而是积极的于疾病做斗争,可命运就是这样,从不眷恋人,还是让这样一个单纯善良的人留有遗憾的离开了。新月的心中都未曾放弃过对于爱,对于美好,善良等的追求,但最终却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

拥有生命,便是我们人生最大的乐趣。与书中的主人翁相比,我们不都很幸福吗?最起码我们拥有着宝贵的生命,这便是我们的财富。我们还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还苦恼吗?还为一些不如意的事而烦恼吗?珍爱我们的生命,树立我们的信心,相信没有过不了的砍,没有成材不了的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整理的9篇《《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金笔头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优秀9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shengzuowen/duhougan/zgmz/16858621761652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