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中国名著读后感 > 《儒林外史》的读后感精彩5篇

《儒林外史》的读后感精彩5篇

陌上烟雨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儒林外史》的读后感精彩5篇

微信扫码分享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金笔头网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5篇《《儒林外史》的读后感》,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儒林外史》读后感 篇一

听说有好几个我喜欢的明星一起拍了《儒林外史》的电视剧,为了能知道这剧到底讲啥,我从昨天开始看《儒林外史》,今天把两个著名的片段都看了,一个是《范进中举》,另一个是 《临死前的严监生》。

范进么,没啥说的,五十多岁才走运,当了官之后还给人出馊主意,把他列为反面人物真是一点都不冤。

严监生这边,却让我觉得十几年前学的课文简直是在他。

文章确实是原文,但是选择这个片段的编书人一定是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否则为什么要断章取义,专门截取这一段来突出严监生的“吝啬”呢?

严监生的哥哥霸道又小气,一头猪也要霸占,无本的利息钱也要收来, 于是惹了两个官司来,自己却又躲起来,官吏只好去严监生家要人。

严监生没法子,只得听从妻子的两个哥哥给的主意,自己出钱解决了这两个官司。后()来严监生的大老婆发丧,严监生哥哥这边竟无一人来吊唁。

严监生对老婆很好,即使老婆过世了,也还是很照顾两位大舅子,连扶正小妾都要两位大舅子的首肯。

之后便是严监生之死了。

严监生一直受哥哥的欺压,但是自己为人从不失礼,也没有苛待过别人,治理产业又是尽心尽力,一直到他病危之前,我并没有看出他哪里“吝啬”了?而这种“吝啬”又真的值得我们大书特书地嘲笑么?之前有个侦探小说家说,一件事情如果听起来很不合常理,那它一定是有问题的(比如微博上爆出的新闻常在几天后突然反转)。虽然现在我发现这个作者本身也有问题,但是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

关于伸出两个指头的含义,百度百科上有另外一种解释,我也不知道对不对,姑且放在这里。

看了已经快十分之一之后,百度了一下已经拍完的电视剧,发现剧情跟原著很不一样,甚至可以说完全不相干,只是借用了名字而已。不过也许我会为了看我喜欢的几个明星而追看吧。

剧中主人公是范进,设定的籍贯是安徽全椒,这其实是吴敬梓的籍贯,书里的范进是广东人,剧里倒变成安徽老乡了。

话说书中故事的主要发生地都在广东,书里也常用广东方言,但是百度百科的吴敬梓生平里提到他主要是在江淮一带活动,可他怎么会对广东如此熟悉呢? 又是一个未解之谜。

儒林外史的读后感 篇二

吴敬梓是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文学素质十分丰富。他学习认真、刻苦,头脑聪颖,不读死书,但却屡次科举不中。出身于清朝的他,潜移默化地对那个时代的亲身感悟,这也是他能成名的原因之一。

提起《儒林外史》,我的第一个反应便是被扣上“吝啬”这个别名的严监生。

两年前的一节语文课上,老师手捧着课本,边来回踱步边瞄着课本,照着一行一行字念着。教室里,我们听着老师讲解的吴敬梓描写的严监生,时而交头接耳谈论,时而捧腹大笑。依稀记得老师在点评严监生的片段时提到过,本文字里行间,每句话,每个神态描写、动作描写都能体会出严监生吝啬的性格,但全文都没有出现过“吝啬”二字。

这几天又去回味一遍《儒林外史》,我便对它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再去品味严监生的片段,也不难想象为何会出现这样一番场景了。

严监生在临终之际,伸着两根指头就是不肯断气,不为钱,不为地,就只是为了那区区两茎灯草!恐浪费了油。直至赵氏挑掉了一根,他才肯放心,咽了气。这一个行为实在是让读者哭笑不得。文中交代,他家中的谷物多到吃不完,烂在仓库里了。这种行为往好的方面说可以是节约,但更好的表达方式应为“吝啬”,似乎更合理。

吴敬梓靠一行行生动的文字构造成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画面,为了一盏灯茎,他居然始终不忍这么咽气,让读者瞪大了双眼。

中国的科举制发源于隋朝,流传了好些年。不知多少人,因为一次中榜,顿时将自己封闭了多年的如山般的压力一股脑全倾倒了出来,为了能选上官而盲目跟随大众的脚步必然是错的。

在如今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又有谁能做到真真正正的清心寡欲呢?人人都在奔着名利而生活着。有时,我们也可以在自己身上寻到严监生的影子。我一直朝着自己所渴望的目标奔跑,即使目标达成,会不会抱怨,会不会变得贪婪了呢?

书中也有这样一位人物,开篇的王冕,他也天资聪颖,不愿交朋友,当然也反对世俗,最后逃往山中,隐姓埋名,认为那儿才是所属他的人生观点,与严监生大相径庭,自然也走了不同的道路。

看一本书,回想其细节,悟出些许道理,继续为人生的路添块小石子。

儒林外史的读后感 篇三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是《儒林外史》开头的几句。可以说,这也是整本书的灵魂所在。

当然,"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浑浊我独清"的人在儒林中也不是没有。王冕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从小就因为家境贫寒而为邻人放牛。在牛背上,他仍旧博览群书,更自学成为了画没骨花卉的名笔。此后,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知县财主都来索画。但王冕性情不同,不求官爵。朝廷行文到浙江政司,要征聘王冕出来做官,他却隐居在会稽山。后人提到王冕时,常常称其为王参军。但王冕何曾做过一日官 能在功名面前,心如止水,不为所动,也只有王冕这些儒林中的凤毛鳞角了。

几百年后的今天,捧起《儒林外史》细细品读。时而为当时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叹息,时而又为贪的官污吏的卑鄙丑恶而愤怒。吴敬梓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把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画的入木三分。难怪后人有"慎勿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之叹。

儒林外史读后感 篇四

程圆

读完这本书后,我了解到,在当时社会上,由于科举制度,许多文人一生埋头苦读,都是为了过上更富裕的生活。因此,追逐功名富贵,考科举几乎占据了他们的生活。他们为此失去自我,失去自己的人生,人生变得无意义……

儒林中,范进就是一个典型的腐儒的代表人物。他一生都在考科举,被称为“老童生”。直到暮年,他才考中。而在中举之前,他的生活是十分贫穷的,一直生活在别人的嘲讽与轻视中。为了改变这种生活状况,范进读了一次又一次的四书五经。为了中榜,为了得到功名权利,尽管惨遭一次次的失败,他也依然忠于科考。

终于有一天,范进中举了,却因太过兴奋,而发了疯。范进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后来是别人打醒了他。可见,科举对于一个人的思想与性格是有如此大的影响,影响着那时许多的文人。而范进苦苦考了那么多年的科举,获得了回报,和他渴望多年的财富,也是因为当时追逐名利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了。

这样如此痴迷科举的有许多,比如还有鲁编修父女。父女俩痴迷八股举业,在生活中只愿意去了解八股文章,学习关于八股,且开口闭口都是举业,还教身边的人学习八股文章。如此,他们就被八股文、举业夺走了魂,永远没有属于自己的想法与自在。

后来,鲁编修担心自家公孙不能考取功名,想要纳一个小妾,再生一个儿子,教他学习八股文章,以此来实现自己升官发财的愿望。他遭到了夫人的阻拦,心感无奈而发了病。最终,鲁编修中榜了,得到了升官发财的机会,无比高兴,却因太过于激动而去世了。如此痴迷,是已被科举扭曲、压抑了心灵,随那被科举制度限制的社会风气而生存,深陷其中,无以解脱……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新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开篇这首词,就概括了此书,概括了封建知识分子的追逐名利,贪图富贵。

《儒林外史》这本书,讽刺的,是当时文人毫无真正意义的读书……

儒林外史读后感 篇五

今日,我看完了《儒林外史》这一本书,《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所表现的是作者吴敬梓亲身的所见所闻,也寄托了他看重文行来源、鄙视功名富贵的高尚情操。

小说中的贫家少年匡超人,本来还朴实勤劳,孝顺父母。之后,他考上了秀才,结识了许多招摇撞骗的假名士和豪吏潘三,受了他们的影响,就渐渐脱变,变成一个寡情薄义、贪婪虚伪的无耻之人。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瑰宝。它以宏阔的社会历史背景、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讽刺艺术、意蕴深长的思想内涵,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艺术宫殿,相信会给大家带来难忘的阅读经验。

上面内容就是金笔头网为您整理出来的5篇《《儒林外史》的读后感》,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金笔头网。

《儒林外史》的读后感精彩5篇相关文章:

四年级《儒林外史》读后感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

《儒林外史》读后感读书笔记600字五篇

小学生《儒林外史》有感

《儒林外史》读后感400字范文7篇

《儒林外史》读后感400字5篇范文

2022年《儒林外史》读后感例文

《儒林外史》读后感优秀7篇

《儒林外史》读后感800字(精彩9篇)

初三读后感 : 读《儒林外史》选文我敬佩范进_600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儒林外史》的读后感精彩5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shengzuowen/duhougan/zgmz/16860395551728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