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中国名著读后感 > 活着读后感优秀8篇

活着读后感优秀8篇

说的甜蜜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活着读后感优秀8篇

微信扫码分享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8篇《活着读后感》,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活着的读后感 篇一

人活着是为什么?活着的意义又在哪儿?活着究竟是怎样的?读了余华的《活着》后,我百感交集。作者以朴实无华的笔触,在我的心间降落了一场场瓢泼大雨,又在我的心尖吹起了一阵阵春风。它带给我的感受,是沉痛却又积极的……

作者以一个聆听者的身份,叙述了福贵的一生。福贵年轻时吃喝嫖赌败光了家产,父亲因为他的不孝而离去,母亲在不久后也病死;在自己被抓去做壮丁打仗时,女儿凤霞不幸失聪,自己回来后,家里一贫如洗,曾经的自己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到如今为养家糊口下地干活;儿子有庆因抽血过多而离去,凤霞嫁人产后死去,妻子家珍病逝,女婿二喜意外事故身亡,孙子苦根在那样一个饥饿的年代活活噎死;暮阳西落,福贵与一头老牛相伴到老。福贵的一生失去了七位至亲,都由他亲自送葬。那种痛,扎在心里,刺在肉里;如刀割,如箭落,但福贵依然靠着坚强的意志一路走来,他依然活着……

凤霞,福贵的女儿,幼年失聪,但乖巧懂事又勤快。可福贵夫妇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把凤霞卖给了另一家人。看到这里我攥紧了拳头,心中满是疑惑:为什么?再苦再累再难,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总会攻克难关的。

因为贫穷和供有庆上学,就要把自己养了十几年的女儿卖掉,这未免太欠妥了。父女别离的场面,太让人感到心酸了!明明那么的不舍,为何依然要坚持?可我转念一想,也对,在那种情况下,必须要顾全大局,这个办法或许不是最好的,但是是最能应急的。因为国家有难、人民贫困,就不得不做出一些违背自己内心的事,人们无可奈何,割至爱、舍至亲,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福贵的儿子有庆,在学校主动献血。护士为巴结县长一家,把有庆的血几近抽干,造成有庆意外身亡,福贵好似抓了狂,万念俱灭。读到这段时,我的心乱做了一团麻,我想像雄狮一样怒吼:“这是什么?这是人性的泯灭!”有人为了巴结高官,不惜用一个生命来达成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一条鲜活的生命,就一文不值吗?这是为何!有庆的死,又是给福贵当头一击……

可在充满苦难的生命中,我以为还夹杂着一丝丝的幸福。凤霞嫁了个好人,待她温柔体贴,为人实诚,福贵的女婿二喜的出现,也给这个家带来了希望和幸福。原本医生说福贵的妻子家珍,活不过一个月,但因为爱和那股坚定的力量,家珍神奇般的稍有好转,虽然最终还是没能拗过病魔。这一家子虽然很累很苦很难,但就是这样的,生活他们也能活得出幸福,活在出爱的光芒,活得出平凡与伟大……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人啊,还是要为自己而活着,但这不代表着我们要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伤害他人,因为不管我们有多依赖他人对我们的帮助,他们都将离去。到头来,还是要靠我们自己。

活着的意义又在哪儿呢?我们活着不需要我们创造和奉献的有多少。就从最朴实的来说,活着不需要那么多浮华,平平淡淡,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他人。扛得住困难,挺的了伤痛,不骄不躁,就够了。

活着究竟是怎样的?没有一个人的人生路是一帆风顺的,也没有一个人的人生路全是磨难的。在这条漫漫的人生路上,会有荆棘,会有石块,也会有指路标和明灯,只有拔出荆棘,踏过石块,才可能看见希望。人生很苦,就像一杯茶,品到最后,才有点回甜;人生就像一块田地,需要时常耕耘,也需要经得住狂风暴雨,才能收获希望的麦田。

活着很苦,但也很美好。因为活着,本身就闪着灿烂的光芒……如果你遇到困难,请和福贵一样迎难而上,向着那希望的麦田加油,挺住,前进……

《活着》读后感500字左右 篇二

当我第一次品读《活着》时,对里面的情景,印象极为深刻。

一个老农只有一头老牛每天陪着他耕种着一块田地,借此度日。但老农脑里充满了回忆、激动和难过。这部小说叙述了主人公福贵所有亲人的死亡。在小说中,福贵的经历同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相融合,就像一面镜子一样。

福贵本是一个富裕的土地所有者,耍骰子赌博致使他失去了拥有的一切,也将他的家庭带入了不幸和贫穷。倒霉的事情接二连三发生。在左轮手机的逼迫下福贵当了兵,当他历尽千辛万苦回到家时,等待他的却是艰难的现实:从饥荒到繁重的劳动;最疼爱的儿子意外夭折;唯一的女儿分娩时难产而死;妻子也因长期抱病也离他而去;接着女婿出了工伤而死;连最后一个亲人小外孙在吃豆子时也被噎死了。福贵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磨难,饱尝着一次次的打击。但他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即使生活是悲惨的,也应鼓起勇气与力量战胜它。

《活着》就是一个孤单的老人在那儿活着。他的价值就是他孤单一个,所以他更有理由发出“活着”的声音,他的声音应该比所有人群发出“活着”的声音要强。

人,活着,定会经历许多磨难,许多艰辛。有谁会帮你渡过难关呢?没有任何人,只有靠自己去奋斗。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牢记的是:不能灰心,不能轻言放弃,应该向上、向前,不断超越自己,带一种人生向上的力量,勇往直前。

既然活着,那就要好好地活!

活着读后感 篇三

《活着》讲述了大少爷徐福贵嗜赌成性,妻子家珍屡劝无效,带着女儿凤霞回娘家。当夜福贵输光全部家产,父亲给他气死。一年后,家珍带着女儿及手抱的男婴有庆回家,福贵痛改前非,走埠演皮影戏维生。适逢国共内战,福贵先被拉俘当兵,后被俘掳。好不容易获释回乡,庆幸一家团圆。后来,福贵因家产输光未被划入地主成分,但生活让他失去了儿女等亲人,最后剩下的惟有活着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它又告诉我们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激励和感染着我们在崎岖的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进。

书中的情节十分曲折。主人公曾经嫖赌输光了家产,但是亲人并没有抛弃他,这令他悔悟。这时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贫穷未必不好,只要有家人,有关怀。可一切一切的悲剧接连发生,妻子得病,儿子被害,女儿难产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孙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最后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经历了种种灾难的他却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对自己的过去可以冷静的回忆与论述。 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先后离他而去,一次次在绝望的边缘徘徊,作者没有发泄,没有控诉或者揭露,而

是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他有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只要活着,只为能够活着。霍金是一位不幸而又幸运的人,他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使本来年轻时就患了绝症的他,冲破了一切困难,成为了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受到世人的赞美。是什么使他成功的呢?是乐观地看待生活,体验生活。

当小小的嫩牙抽出枝干;当新生儿发出响亮的哭喊。当病人已经康复。当鱼儿在水中快乐地嬉戏,当鸟儿在枝头发出婉转动听的歌声。就会感到,活着的美好,活着的快乐。这一切都预于着生活的美好,美好的生活永远伴随着我们。郭沫若曾说过:“

生死本是一条线上的东西。生是奋斗,死是休息。生是活跃,死是睡眠。”无论怎样,生活总要继续。只要活着就好,只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读后感1900字 篇四

通过上一季《活法》读书活动,我领悟了稻盛和夫的人生经营哲学。稻盛和夫从人不断成长的角度剖析了人的一生就不断修炼、提升心智的过程。在《人为什么活着》书中,稻盛和夫则用宇宙意志的概念解释了宇宙和人类进化的奥秘。宇宙之所以能够从质子进化为原子、分子等等,都是因为宇宙的意志在不断推动的。宇宙的意志这个概念利用到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就是你所在环境的发展趋势。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企业的文化与使命。我们在一个公司就要认真地执行公司的使命,深刻领悟企业的文化,这样就能够得到宇宙的意志,在企业中快速成长,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不能够改变宏观环境,但我们能够适应把握宏观环境。

“并非只有失败才是考验,成功同样也是一种试炼。”这句话可谓一语惊人。我们一直只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在道盛和夫看来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失败之母。我们太习惯了逆境求生存。在逆境中我们会认真的分析当前形势,制定走出逆境的方案。在逆境中我们时刻保持着紧迫感,保持清醒的头脑。在逆境中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逆境中我们不害怕失败,我们敢于不断的尝试与创新。在逆境中我们不会满足,我们充满渴望与激情。在逆境中我们可以张扬人性的优点,我们充实,我们豪迈。而当我们成功时,我们开始自满自大,我们开始固步自封,我们开始失去激情,我们开始猜疑团队,我们开始害怕失败。最终我们开始不断走向失败。如果我们能够把成功也当成是一种试炼,我们就能够从客观的角度去思考成功。我们就能够看到团队的力量,同时也能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很多不足。在工作当也是一样,当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一个产品研发。我们应该把这个过程当成是一个试炼过程,我们应该去总结这个过程的得失,成而进一步提升、完善自我。

在这本书中作者再一次强调梦想与努力的重要性。我应该有一个梦想。人生是由努力和梦想组成的。一路走来,有磨难有坎坷,有泪水有喜悦.支撑我到今天的是心中的那五彩斑斓的梦想.梦想和希望是每个人生活的支柱,在梦想的装扮下,将来的岁月会更加美丽绚烂.我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挖掘自己所有的潜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可能会失败,但放弃则意味着根本不能成功.

在梦想的旅程中,我要扬起自信的风帆.自信,是每个人对自己积极肯定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通过奋斗和努力取得成功.当然,自信并不是盲目的自大,更不是不顾客观情况勉强去做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许多时候,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因为怕失败,于是先给自己找一个后退的台阶.自信会使我扬起成功的风帆.当达到胜利彼岸后的愉悦心理体验,将永远是那些有高度自信的人所独具的.

把苦难当成是一笔难得财富,把挫折当成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列别捷夫说得好:”平静的湖面练不出来精焊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来时代的伟人”.凡是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都是经历过困难和挫折磨练出的,就像火柴,如果回避摩擦,它的一生就只有黯淡无光.每多一次失败,并不意味希望更加渺茫,而是代表着你朝成功又近了一步.失败可以检验一个人的品质 .如果一个人敢于直面失败,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办法,那么我想或迟或早总会成功.

成功只在一念之间,所以塑造一个乐观、坚持、理性的自我是必要的.用爱的博大照耀一切,用敏锐的心感悟人生,用热情的心拥抱生活,用十分的努力对待任何事情,我相信这个全新的我即将到达成功的彼岸.

稻盛和夫在书中还给我们阐述了因果报应法制。善根生善果,恶行有恶报的因果报应法则。人怎麽想,就会出现所想的结果,万物唯心造。大部分的结果都源自于人类的想法和行为,这是佛教教义中的因果报应法则,这项法则始终与命运并行,并形成波浪起伏的人生。

更重要的是,因果报应法则的影响力或多或少强于命运。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因果报应法则来改变与生俱来的命运。也就是说,如果一心向善、时时行善,命运的方向也会跟着往好的方向转变。当人类具有善的意识时,便与造物主的意识--所有的生命都努力生存着,善哉善哉不谋而合。个人优美的意识波动,如果与宇宙的意识波动一致,则一切就会顺利运行,事事成功,并且朝好的方向发展;相反的意识则与宇宙意识背道而驰,也必定走向失败。

理解这项原理,也就能理解为何世间存在着没落和衰亡。例如公司为何倒闭?通常是事业顺利发展时,不曾自省未曾做过善事、没做过为世人着想的事、从此不再认真努力工作等违反宇宙意识的行为,因而承受倒闭的报应。

目前我们所想的、所做的,可能在几年或几十年之后,时间虽不确定,但一定得承收结果;现在造的业(Karma)是因,其结果会显现于将来。到时候才后悔或悲伤已经太迟,因此无论如何请将这件事记在心头,希望每个人每天都有善行,因此走向美好的未来。

《活着》读后感 篇五

人都是惧怕死亡的,但是福贵一生经历的最多的就是死亡,是最残忍的亲人的死亡。先是儿子有庆因为给县长夫人生孩子献血被医生抽血致死,然后是女儿凤霞生孩子大出血死亡,我感觉对福贵而言这是相当残忍的事情,世间最悲哀的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一个老人要承担着失去孩子的痛苦,还承担着如何面对妻子家珍压力,每每想到这里心里就难过的不行,生活给这个老人太多的痛楚了。

而两个孩子的去世也最终导致了福贵老婆家珍的去世,但是这还没有结束,女婿二喜和外孙苦根的死亡也再接下来的几年内接踵而来,最后就剩下孤零零的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活着》读后感 篇六

《活着》是现代的一个巨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作品,言语简约而不简单,会对我们人生有所启迪。

本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在乡间收集民歌的那些日子中的一个下午,一个名为福贵的老人,想作者讲述了他积极以赌博败家,后又当兵,在五六十年代历经坎坷,最终家中〔〕只剩下了他一个人。

文中应该说充满着眼泪,包括家人的死,老友相见,女儿出嫁,儿女逐渐长大……有欣慰的泪,痛苦的泪,激动的泪……

而泪的背后,则是老人承受的痛苦,但这并没有使他绝望,他准备向他爸爸说的那样,“先养鸡,鸡大了变成鹅,鹅大了变成羊,羊大了又成牛”,好好拼搏一番,但一个个挫折和接踵而至,他还是没有绝望,可以说是千钧一发,但发未断。

说到这里,也许会向我们抛来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活着干什么?其实,作者在言语之间已暗暗想我们表露——活着是为了活着。

就算福贵经历了种种坎坷,但他骨子里还是露出高兴,因为他还活着。而因赌博赢其家产的龙二,及那个他曾经的战友,后来风光一时的县长春生,最后一个因为是地主被毙,一个被文革派当成“走资派”严刑拷打之下自杀了。所以人活着不是为了争什么,而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而这我便联想到一些古人,像陶渊明,卡不管广场人心险恶,尔虞我诈,最终归隐田园,为活着而活着。

寇准,在老百姓眼中视为大清官,但因官场腐败,皇上昏庸,辞官回家,为活着而活着。

其实佛家中人均乃看破红尘,削发为僧的人。其中大多与福贵一样,家人相继死去,自己郁郁不得志,但不同的是福贵仍以笑容面对生活。

而佛家正是让那些备份的人去掉欲望,以“恕”带天下苍生,这样非但不哭,而且笑对人生,功德圆满,为活着而活着。

《活着》一书让我领略了眼泪的丰富与宽广,绝望的不可能,顽强的奋斗精神,以及人为活着而活着,不应为其他!其它全是空虚,是“苦”。用作者与华的话说:“一校的方式苦,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让我们开启生活的新篇章。

《活着》读后感 篇七

本书是以一个老人的回忆展开的,他讲述了他一生的故事,由于嗜赌,他把偌大的家产败尽,从富家子沦落为农家汉,当他饱尝辛酸,以为可以过上尽管贫穷却快乐的日子时,却被迫经受战场的九死一生,以为可以一家团聚,却不得不接受母亲,儿子,妻子,女儿,女婿,甚至孙子相继死去的残酷事实,最后陪伴着他的,只有那条叫做福贵的老牛,但他仍然坚强而乐观地活着。

小说就这样以平淡的语调地叙述着一个似乎微不足道而又壮烈的故事,作者说:“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作者一次次将读者对变好的幻想打破。也许这是作者经过种种后得出的结论,但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去追求幸福。诚然,福贵的一生的确饱经磨难,当他的亲人一个个相继去世,他还活着!但他的活着比死更难,活着在那时需要胆量和勇气!在历经了那么多另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他只是很单纯地为了活着而活着。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无需生活于那个动荡的岁月,正因如此,我们更要好好地活下去。有太多的人去质问活着的意义,总要去追求金钱,名声,这些我们都未必能获得,但我们该庆幸的是我们都活着!而现实生活中,受到打击挫折如工作不顺利、高考落榜等而选择死亡的有多少人!为什么要选择死亡呢?只有活着才会有希望。我们要活着,但不能只为活着而活着,我们需要目标,需要追求,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赋予意义给本没有意义的生命。

所以活着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煎熬!但不管怎样,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像福贵一样,不管发生什么,都要坚强的---------活着!

《活着》读后感 篇八

我本是被书中前几页的场景描写所吸引进去的,书开头创造出的那个闲散青年让我产生好感。按照我的猜想,青年定是在生活中遭遇一系列苦难后幡然醒悟,不再闲散而开始努力实现活着的价值,却没想到中间只是平淡的叙述了老人福贵沧桑的一生。

“我”到了乡间,老人福贵牵着一头牛为“我”讲述了他的故事:他年轻时是个地主少爷,后来赌博败了家产,父亲卖了家产后掉坑而死;母亲得了重病,福贵去城中寻医生被国民党抓住当壮丁,两年后回来时,得知母亲已病故;不幸的是遇上了几年的饥荒,刚熬过去后,儿子有庆因医生要救人,所以过度抽血而死;女儿凤霞年幼时落下了病根成了哑巴,于是嫁给了偏头的女婿二喜,难产而死;妻子家珍在一段时间后死于软骨病;过了几年,二喜在工作时出了意外事故而死;又是几年,外孙苦根吃豆子被噎死。老人经历沧桑,迎着夕阳离我远去。

小说的主人公福贵有着对苦难异于常人的承受能力和乐观态度,他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乐观的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他买了一头牛陪伴他,把它当成自己死去的亲人们。于是,在一个霞光四射的黄昏,他也会如烟般消散在空中。

我处于争强好胜的年纪,我希望我的一生能是波澜壮阔的,我相信理想与远方,但我认为我只是团扇上用绣线绣的柯亭竹,于是我耽于看书。我喜欢看少年意气挥斥方遒,或是青年乘风于长空,直下看山河,还有白发老人淡然处世,不被俗尘羁绊脚步。看久了,我便陷入了深深的自卑,我不出色,不是英雄,我觉得我的一生不能如他们般轰轰烈烈,于是我认为活着并没什么意思。直到读完这本书,我才惊觉我是陷入了一个误区。

余华在《活着》中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在旁人眼中福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是对于福贵自己,他相信他更多感受到了幸福。正是如此,父亲为他卖了家产,母亲坚信后来的他没有再去赌博,妻子放弃优裕的生活陪他,后辈们也曾带给他欢乐。人生来不是完美的,人生总会有缺憾,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在其中会有苦难也会有爱。

我了然,我因学识浅陋,窥得到冰山一角就开始杞人忧天。我不必与他人作比较,为了活着而活着,我应当保持乐观的态度,学会发现生活中点滴真情幸福与爱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带来的8篇《活着读后感》,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金笔头网。

活着读后感优秀8篇相关文章:

活着读后感(10篇)

高三活着读后感1000字

高中生活着读后感800字范文

最新的初二活着读后感大全

初一年级的活着读后感800字

活着读后感(精彩9篇)

活着读后感八百字(优秀3篇)

活着读后感1500字【优秀7篇】

高二活着读后感范文

余华活着读后感【优秀5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活着读后感优秀8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shengzuowen/duhougan/zgmz/16860409551728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