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高中作文 > 高一 > 高三读后感1200字:读《小城三月》有感

高三读后感1200字:读《小城三月》有感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三读后感1200字:读《小城三月》有感

微信扫码分享

“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
,一定学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那样。我不相信这一套,有
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
——萧红
也许正是因为欣赏萧红女士这种不凡的写作风格,欣赏她虽然
短暂但却充实饱满的生活而被她的小说深深吸引。
今年寒假有幸读了以她其中一篇代表作《小城三月》为名的同
名小说集,我这才发现自己已经渐渐走进了她的世界,才开始真正
地认识萧红,理解她的精神。
无论从《手》到《牛车上》到《山下》到《后花园》到《小城
三月》到《呼兰河传》我都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她自身的独特气质和
她本人对于小说的不同的诠释方式。就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她并
不拘泥于千篇一律的、格式化的小说。她认为人应该用自己的方式
来理解文学,表现文学。她在《小城三月》中的每一篇作品都表现
了她的独创性。萧红女士深具冲破现存小说格局的魄力。她成功地
打破了介于小说与非小说之间的厚障重壁,创造出了一种介于小说
与散文诗之间的新形式。然而她的作品也不失那种女性作家特有的
纤细敏锐。她的描写精致别样,使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她的作品包含
的巨大文化含量和独特的生命体验。
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手》。她所描述的不仅仅是一双普通的
手。它被“发黑”、“发青”这两个词概括地淋漓尽致。这双手在
文章的开头就已给人深刻的印象,甚至让人在开始就产生了一种厌
恶感。这双手贯穿了小说的始终,它几乎成了这篇小说中的专有名
词,也成了主人公的代名词。然而作者要表达的不仅仅只是这么一
双特殊的令人厌恶的手,也不是为了让人厌恶而塑造这么一个人物
。她述说了一个出身农村染房的乡村女孩来城市学习的一段经历。
然而,这个人物自始至终都受到人们的歧视。虽然她付出比别人更
多的努力但依然无法改变人们对她的看法。她所得到的只有嘲讽。
她及她的父亲带着希望来到学校,却满载失望地离开。似乎这双发
黑发青的手就是她的身份证。然而她就像永远无法洗净那双被颜料
玷污的手一样,永远无法改变那些所谓城里人对她的根深蒂固的偏
见。
文章以语言描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校长对她的阴冷的语气,
同学们尖酸的讽刺,以及她质朴、厚道的话语和父亲对女儿充满希
望的语言塑造出了一个个人物的形象。文中许多极为细致的神态描
写也生动得表现出了人物的心理话。而文章也以“我”的心里变化
为线索。“我”从对她有一种莫名的抗拒到对她有一丝好感到她离
开时的一线惋惜,表现了“我”的无奈、同情。这双手将永远留在
我的脑海中,它不仅向我展现了这些人物,也向我展现了如此一个
社会,如此一种氛围,留给人无限的思考空间。
而这本小说集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值得一读的。不管是《小城
三月》还是《旷野的呼喊》等等都与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繁华世界全
然不同。它似乎带着我走进了不同的世界,让我去了解一种风俗,
一种文化,一个社会,一种生活……显然,这种笔触与如今商业性
极强的文学作品有着天壤之别。萧红女士通过该书所要表达的那种
对人性美的追求是值得我们这些青年好好细读的。
萧红女士的生命虽然如此短暂,但她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
学遗产——《小城三月》,一本怀旧经典的小说,就像一杯陈年老
酒,香浓四溢,使人回味无穷! 高三读后感1200字:读《小城三月》有感

高三读后感1200字:读《小城三月》有感相关文章:

高三读后感:骆驼祥子

高三读后感:《拍档两个人的梦想秀》读后感800字

追风筝的人高三读后感800字

高三读后感800字:《立志,修身,博学,报国》

高三读后感:《小时代3》读后感1600字

1000字高三读后感:创迪尼斯记录的包容

高三读后感600字大全: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

高三读后感700字:读《破茧而出的四年级》有感

朝花夕拾高三读后感700字

高三读后感:《伊索寓言》读后感1000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三读后感1200字:读《小城三月》有感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