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假日作文 > 春节作文 > 有关中元节的话题作文(精选5篇)

有关中元节的话题作文(精选5篇)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有关中元节的话题作文(精选5篇)

微信扫码分享

【#节日作文# 导语】作文是需要灵性的,是需要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所谓作文就是让真挚的思想感情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有关中元节的话题作文》是金笔头网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有关中元节的话题作文


  锣鼓喧天,月色迷蒙,河面如众星洒落,荷花灯随波而去,便是中元。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在那天,我们这儿是要祭祖的。


  搬来一张八仙桌,在桌上点两支红烛,置一香台。菜要六样,三荤三素,或多或少都不成。酒也是有规矩的,酙三次,以表敬意。


  待菜摆好后,就要请祖先了。


  请祖先的规矩着实繁琐,是按辈份逐次焚香的,急不得。焚香后,还得三拜——一拜家和,二拜财源,三拜平安,像我这般辈份小的还得跪下磕个响头,说些吉祥话,这才算是请祖先完成了。


  奶奶跟我说过,祖先们得“吃”半个时辰,在这期间,切不可喧哗吵闹,更忌讳手触长凳,说是碰了会沾鬼气,走霉运的。


  在半个时辰快到时,就是舍妹最为开心的环节——烧经 文。生锈的铁锅中燃起火红泛蓝的焰,纸元 宝、经 文微微一触,就从明黄化为灰烬,飞入空中,散着点点火光。谁也不知道它们会去哪里,只有仰头望着它们越来越小,最后无影无踪。大家都沉默着,唯有舍妹不谙世事,不晓得生死离别,独自絮絮叨叨,又笑又跳的看这灰烬满天。


  烧完经 文,用过晚饭,余辉已燃尽了。是青黑的夜,月色似雪,似玉,却羞的躲在轻薄的云锦后,只透出几丝微光。人们踱着碎步来到河畔旁,步子很轻,没人愿意打碎这份宁静。他们手里都拿着一盏纸灯,有的拿荷花灯,一些拿白菜灯,甚至,有捧虾蟆灯的。人们不由自主的排成行,千千万万微弱的灯光汇成一条星河!这道星河穿梭黑瓦白墙之间,嬉于竹林危树之中,终于,到了最终的地点。


  放灯的人极多,有老人,有孩子,有男人,有女人。有的,就是不放灯,也来凑个气氛。观灯者有猫狗,有鸦雀。


  灯在河中起起落落,沉沉浮浮,晚风继续吹着,摇曳着烛光,冷却了野火堆。灯如星洒落河中,如此静谧。人们在岸边双手合十,祈祷着平安、幸福。


  当晓风拂时,星火随波飘于远方,不知所踪。


  以往,我不知放花灯是为何。现在,终于懂得了。小小一盏灯,寄托着的是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对美好的无限向往……


2.有关中元节的话题作文


  老师说七月半也叫“鬼节”、“中元节”,是人们祭祖祭拜先人的一个节日,也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七月半是在七月十五,可是我很怀疑老师的话,因为我家的中元节是从七月初九开始的。


  在七月初的时候,我们家就会开始为七月半鬼节做准备——写包。我老是记不住该怎么称呼逝世的姥姥、爷爷他们,这时候妈妈就会耐心地教我。说在写包的时候,称姥姥为曾祖,称爷爷为祖考,结尾为老大人,若是女性,则结尾称呼为老孺人。写了包之后就是数纸钱装包、封包。


  在七月初九的早上,我家会开始做其他准备。如,将八仙桌擦干净,倒干净香炉里面的沙子和香灰,买好过节用的纸钱、纸箱,和祭拜用的瓜果等。在傍晚时分,我家会将八仙桌摆在堂屋的正中间,香炉倒上一些沙子摆在桌面的上方处。而在桌子的左右和下方处则分别摆上一条长凳。在桌子正对大门的那一方,会在桌子腿上方系上一面方正的步,我们如果要烧纸钱,就要从布的两侧递到桌子下的.盆子中。等到准备完毕,吃过晚饭、洗过澡我们家就会由爸爸带头引着我们去外边“接客”。


  爸爸的手上会拿着几支香烛、一些纸钱,一边走,一边嘴里念念有词,似乎是说“XXX接您回来看看”之类的……等走到一定距离后就会开始在地上或小土堆上插上香烛,然后点鞭炮。鞭炮点过后,我们就要鞠躬拜祖。回到家,吃些瓜果,这第一天接客就算完成了。而这个夜晚,八仙桌香炉里的香不能断,要一直燃到第二天。第二天,则是接待来过节的亲戚和“送客”。


  这一天,在八仙桌上要摆上小茶杯,不时地祭上热茶水。在祭过之后,我们要喝完茶水。而且,在这期间,我们不能碰到长凳。


  在中午,我们家一贯的习俗是吃面条,妈妈做的面条很好吃,尤其是臊子,特别香。就连不爱吃面的我,在这一天都会把碗里的面吃光光。到了下午四点时候,妈妈就会开始做晚饭;而等到四点半或五点的时候,亲戚们就会派几个人带着各家写好的包或纸箱,带到接客插香烛的地方开始烧包。


  之后就是等待先人将八仙桌上所祭上的饭菜“吃完”,接着我们则撤掉桌腿上系的布,撤掉香炉,围着八仙桌开始吃饭。


  饭毕,亲戚会回家去为他们家的中元节做准备,而我们家则会再次摆上香烛,祭上瓜果,等到祭完,这个中元节才算是过去了。


3.有关中元节的话题作文


  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


  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时候,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时,要选择断黑之后,一般是一家之长及家中男丁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衣物,称烧「包衣」,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现在,中元节的祭祖仪式已经简化,大部分地区都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或七月十四傍晚开始举行祭祖仪式。祭祖仪式也已经简化了,逐渐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4.有关中元节的话题作文


  中元节,俗称“鬼节”。掌管地府的是地藏菩萨。他的母亲被关在了地府里。地藏是个孝顺儿子,不忍母亲被折磨得不成样,在七月十五这天晚上,徇私把母亲放了出来。没想到牢房里的小鬼蜂拥而出,成了各个地方的“游鬼”。所以,人们在七月十五这天晚上,都要“盛情款待”各地的游鬼以保平安。我觉得地藏菩萨真的好勇敢,好有型啊,觉得连传说中的鬼怪似乎也不那么可怕了。


  到了中元节,家家户户都摆出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供品,发粿、水粿、鸡,特别是我最爱吃的松粿,真是吃了忘不了的美食。听说做的大米要放到井里浸泡几天呢。蒸熟的松粿雪白雪白的,松、糯、软、冰,夏日里能吃出一片冰凉,比冰淇淋还好吃,且更绿色。现在因为商场多了起来,购物比做这些小吃简单多了,所以在七月十五的前几天,大人们则会次数繁多地带我们去逛商店,让我们“大开杀戒”。但我还是很怀念松粿的味道,回味和大人们制作中的乐趣。


  中元节这天晚上吧。这天晚上,不等太阳公公说再见,大家就开始准备上香了。六点多时,刚开始还只是一两户人家,可过了一会,就陆陆续续的愈发多了起来。香烟缭绕,烛火摇曳,煞是热闹。络绎不绝的香客摩肩接踵,乡音中热情地相邀,于是乎甩开膀子的酒客吆五呼六,微醺中大笑开怀,围坐一群的茶客茵茵水汽中娓娓莞尔。夜色渐渐的来了,孩子们喜上眉梢,因为属于我们时光到了,小伙伴们纷纷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火炬——青青的竹竿灌上煤油,塞了毛巾,点燃了,呼朋唤友,蜂拥着游走于阡陌、田间,嘻嚷着谁家的火光明亮,哪家的火炬持久,宛如一条夜行的火龙映照着灿烂的童颜,彻夜不眠。于是,大人们品味着乡俗,放松着盛夏下的身心,孩子们追逐着乡俗,娱悦着66无虑的童年……


  故乡的底蕴深厚,“鬼节”的传说中也洋溢着浓浓的乡情!我希望我们的故乡——闽南的明天更加美好!


5.有关中元节的话题作文


  我今天在日历上注意到了一个从前从未关注的'节日——中元节,也就是今天。


  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是我国主祭祀的传统节日。它与寒食节、清明节合称我国古代的三大鬼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中元节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中元节时,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四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亡魂的戾气。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节日,近年来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还有几个人记得这个节日?还有几个人会去过这个节日?像中元节一样被人们几乎话遗忘,节日有很多,比如寒食也是这样的,越来越多的传统节日被我们忘记,这些节日千古流传,我们要一直记着它们,传承下去。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有关中元节的话题作文(精选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