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假日作文 > 其它节日 > 风俗习惯作文【优秀10篇】

风俗习惯作文【优秀10篇】

仰面清风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风俗习惯作文【优秀10篇】

微信扫码分享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金笔头网的小编为您带来的10篇《风俗习惯作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风俗习惯作文 篇一

在我们这里有个习俗,那就是元宵节的晚上可以到农民的菜地去“偷”菜,叫做“偷青”。据说如果“偷”到葱,就会变聪明;如果“偷”到芹菜,就会变勤奋;“偷”到其他菜,也都会发财。因此,每到元宵节,大家都纷纷下地偷菜,偷得不亦乐乎。

说实话,我并不赞同这种风俗。大家在家安安乐乐、开开心心地吃汤圆多好,何必害得菜农们在元宵节夜里苦守菜地,生怕别人摘光了他们辛辛苦苦种好的菜?“偷”到葱就变聪明之类的话,不过是前人美好的愿望罢了,不必当真吧!

记得有一年元宵节,我跟着大家去“偷青”。来到菜地,大家纷纷动手。这时来了一帮孩子,显然是一队“看守者”。他们推开我们的手,哀求道:“求求你们,别摘了,我们好不容易才种出来的。”是啊,这是他们的心血啊!看到这种情形,我于心不忍了。一位叔叔嬉笑着说:“小朋友,摘两棵就行,这点菜能值几个钱呀?”“不行,你摘一点,他摘一点,我们这菜还有剩的吗?”小孩反驳道。最后,“偷青”的人连哄带吓,那块菜地在大家的共同“劳动”下还是所剩无几了。那些孩子只能唉声叹气。

我真不明白,为什么还要保留这样的习俗呢?虽然我没种过菜,但也理解农民种菜的辛苦,而且他们大多不富裕。大家如果仗着这样的习俗贪小便宜,那就太不明事理了。

风俗习惯作文 篇二

在我的记忆中,每年春节都差不多,活泼,欢乐祥和。

春节前几天,是伟大的人民最繁忙的时间,提高它提高了,但它是最期待我们的孩子的时候。爸爸妈妈买了很多好吃的,但我只能眼巴巴的看着,高不可攀,所以他们急切地期待着中国农历新年的到来。

终于正式新年,新年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之一。每个人,我不得不说一个字吉祥话,如:“新年快乐”,“吉祥”等,而爸爸妈妈,当您发送必要的一个新年礼物,主人会拿出一个红色的交给我,这是我最高兴的事情,他不知道怎么用这笔钱购买一些零食?或文具?买一些不错的发挥,谁知道一个家是“无情”的母亲接受了去,我也没办法,只好给他们一个幻想的泡沫吹出来。当然

除夕那天晚上,是我家最幸福的时光,一个三口之家,看着齐静静春节,外面偶尔传来几声爆竹,会觉得特别有趣。电视喜剧小品,幽默的相声,往往使我们笑,笑声伴随着鞭炮声在窗外,更是欢乐的气氛。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有一个客人无处不在,丰盛的美食,炫目的灯光,当人们喝包围了我很大的祝福,而我呢?弟弟和一个男人带来了一大瓶饮料,豪饮了个够。正月十五,我很快就会去上学,开始新的学年,将意味着春节的结束,但在这一天,我们全家还是吃元宵,中国新年气氛不减,仍然在笑,还是节日,还是很开心。

所以,新年已经过去,只要仔细回想,我的心脏总是热情。

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篇三

湖南农村的春节有许多的风俗,不信,你听!

“耍花灯”是其中最有趣的一个,他还是一种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呢!

每到新年前,人们都用双手造出四角形,五角形,八角形……形状各异的花灯,外面糊上五颜六色的彩纸,再画上人们虔诚崇拜的财神爷、千手观音、土地爷等各种人物,还有的人画上民间传说中给人民带来吉祥的五羊开泰、龙凤呈祥、猛虎添翼等动物。

新年一到,每天晚上吃过晚饭后,人们拿着精心制作的花灯,点上一支明亮的蜡烛,聚集在村头的晒谷坪上,二十来盏花灯,把晒谷坪照得如同白昼,在领头人的带领下,敲锣打鼓,排着队举着发亮的花灯,走向一家的堂屋里,听到锣鼓声,主人赶紧点着鞭炮,劈里啪啦,迎接花灯队走进自己的堂屋里,在主人的心里,走进来的不仅仅是花灯队,而是带来乡亲们的祝福,象征着新年的吉祥和财运。花灯队穿梭在堂屋里,伴随着锣鼓声,花灯队表演着各种动作,堂屋里充满了欢乐和喜气。表演结束后,花灯队又向另一户人家走去,这时,主人忙从怀里掏出红包,递给花灯队的领头人。

我跟随着花灯队走了一户又一户,直至深夜。这是一个多么愉快的夜晚,我在湖南农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风俗习惯作文 篇四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这一首我国古代著名的民歌,生动地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的草原生活,如今已是家喻户晓。站在这几乎象是触手可及的蓝天白云下,脚踏着无边的绿色,极目都是成群的牛羊和骏马,我们不尽心旷神怡,仿佛来到了梦中的人间天堂。

走在辽阔的草原上,我们回看到星星点点的毡包。这便是蒙古族人居住的帐篷——蒙古包了。它的结构非常简易,由陶脑、乌泥和哈那组成,外面再覆上一层羊毛毡,既保暖又轻便,再安上门窗,两个人用不了一个小时就可以搭建完成。火膛放在屋内的正中央,再在顶上开一个小天窗,把烟囱伸出去就可以啦。这种房子冬暖夏凉,是蒙古族人为适应草原生活而发明的流动的家。 在每年骄阳似火的七八月间,蒙古族人们要举办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那达慕大会。这是蒙古族人民特有的传统节日,在这里人们买掉牛羊,用换来的钱买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还可以欣赏到各种蒙古草原人民特有的节日,如摔跤、赛马等,让人赏心悦目,留恋忘返……

说起草原人民的服装,那可就更美啦!既简洁又大方。每一种颜色有着不同的象征。白色是如乳汁一般无暇的颜色,象征纯洁,一般在节日盛典时才能拿出来穿;。蓝色象征忠诚坚定。红色象征热烈开朗,是人们最常穿的颜色。黄色只有活佛与王亲才可以穿,一般人不会穿。他们的腰间总是系一条宽大的腰带,通长长三至四米不等,起到防寒的作用,具有极其浓郁的民族特色。

他们饲养的牛马和羊群,不仅是牧民们生活的保障,而且构成了草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绿绿的草原因为有了牛羊而更加富有活力。

蒙古族世代生活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他们勤劳善良、憨厚朴实,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种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美妙而悠扬的歌声,仿佛诉说着草原人民的豪迈与奔放。

风俗习惯的作文 篇五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篇六

今天,我通过上电脑查资料了解到维吾尔族的风俗,下面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维吾尔族的节日丰富多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古尔邦节,节日的早晨进行全身的“大净”然后盛装到清真寺参加聚礼,再后,人们直接上麻礼尔为亡故的先人祈祷。

他们的食物与众不同:一日三餐,早饭吃馕和各种瓜果酱、甜酱、喝奶茶、油茶等。午饭是主食。晚饭多是馕,茶或汤面等。以面食味主。

维吾尔族不仅食物与众不同,剧种也很奇特。剧种——新疆曲子戏。有陕西的眉户戏,甘肃的曲子、鼓子,青海的平弦以及西北的民歌传入新疆后,融合新疆各民族音乐艺术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

他们的住房更具有特点:住房一般为土木结构的平房,设有廊房,并雕花纹或绘制图案。无论是选用的题材,构图方法,纹样组合,调配色彩皆独具匠心。丰富多彩,个性鲜明。

他们的打扮也很奇特:男性——讲究黑白效果,这样粗犷奔放。女性——喜用对比色彩,使红的更亮,绿的更翠。这是个爱花民族,穿绣花鞋,扎绣花巾,背绣花袋。

总之我认为这是个奇特的民族!

风俗习惯作文 篇七

每逢正月十三至十五,我县农民都有自发舞板龙(板凳龙)的风俗。板龙由一节节板凳连接而成,每桥长1.8米左右,用竹篾扎制龙头、龙肚、龙尾造型,糊以棉皮纸或丝绸,再彩绘或贴制龙鳞、云钩图案,龙身以红烛或灯炮装饰,长度超越百米。

2月14日,又逢元宵夜,勤俭村村民早早就将板龙的龙头、龙尾装扮一新,傍晚时分,全村老老少少都在翘首等待着板龙起舞。夜幕来临,随着阵阵鞭炮声和两千余人的欢声笑语,一条巨型板龙在夜晚的风里和灯笼照耀下,来回舞动,让人目不暇接。以锣鼓伴奏,锣鼓打得慢就舞得慢,打得快就舞得快,劲舞起来气势恢弘,激情四射,令人大开眼界。

所谓“板凳龙”,由龙头、龙肚、龙尾组成,前有锣鼓队开道,还有烟花爆竹队,引路人,阵容十分庞大。表演时家家户户出一男丁扛一板凳参演,一条条板凳首尾相连,一般都有上百条板凳,200多米长,起舞时巨龙游走,威不可挡。舞龙的村民齐心协力,或抬或举,先小步走,后快步奔,再急速跑,一圈圈跑下来,龙头接龙尾,“火龙”成了个“大火圈”,熠熠发光。伴随激越的鼓点,那道流动的光圈越转越快,越转越奇,时而组成了“同心圆”,时而扭成了“麻花”,时而又上下奔腾跃动……鞭炮声愈加密集,白色的烟雾在夜色中升腾,那条“火龙”在烟雾中出没,神龙不见尾,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风俗习惯的作文 篇八

过年了!家家放鞭炮,小孩子给大人拜年,大人给小孩压岁钱。

每个地方过年的习俗不同。今年,我在湖北外婆家过年。在浙江我们是大年三十晚上吃年夜饭,在湖北是早上吃团年饭。大年三十的早上,我们来到姨妈家吃团年饭,到了姨妈家,姨夫正在挂灯笼,大门两边贴了新的对联,上联是“事事如意大吉祥”,下联是“家家顺心永平安”,横联是“心想事成”。姨妈在炒菜,一会儿菜上齐了,很丰富有鱼、肉、鸡、还有虾。姨夫先祭祖,再放了鞭炮,最后我们围着桌子坐下,边吃边说祝福语。吃完了,我和哥哥又一起放鞭炮。

过年真开心!

风俗习惯的作文 篇九

我对过年的看法是全家人在一起去亲亲家玩,节前打扫卫生、贴门神、放炮赶年兽、守岁等。

春节的来源是因为有一头年兽,每到除夕就从海底上来,来到人间杀害百姓。有一年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来到这里用炮和门神、年神赶走了年兽,从此以后年兽再也没有出现过。就这样人们把赶年兽的办法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后来就成了人类的习俗,这就是年的来源。

我对年兽很好奇,想知道年兽到底有没有,年兽长什么样子,我一定要找出来,于是我在网上查找,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我又看了关于年兽的图片,有的是爬着的,有的是站着的`。不知不觉的一个小时过去了,我又看了解说,上面说不一定有年兽。我要好好学习来研究这个万年这迷。

你们想知道吗?那就和我一起好好学习吧!

风俗习惯的作文 篇十

“春节”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了。主要的活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山人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佛山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按历代习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佛山人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一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山人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来年的日子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佛山人还爱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这一天,是整个春节的'高潮。这一天,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后,佛山人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了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进了门,首先要对象说不同的祝福语。对老人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带给他们。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吃汤圆,寓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上面内容就是金笔头网为您整理出来的10篇《风俗习惯作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金笔头网。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风俗习惯作文【优秀10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shengzuowen/jiarizuowen/qita/16855119741473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