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假日作文 > 其它节日 > 民风民俗作文【优秀8篇】

民风民俗作文【优秀8篇】

天涯浪子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民风民俗作文【优秀8篇】

微信扫码分享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这次金笔头网为您整理了8篇《民风民俗作文》,如果能帮助到您,金笔头网将不胜荣幸。

民风民俗作文 篇一

舞狮

邓盛林

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一般有两个人合作表演。舞狮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象征着长盛不衰,历代相传。

在过春节期间,在广场中围满了观众,随着锣鼓的声音,舞狮的节目开始了。舞狮的人十分卖力,舞得十分逼真,时而站起,时而趴下,头不停地摇动。眼睛一眨一眨,嘴巴也一摇一摇的,舞狮的队形穿插着,并列着交错着,时而腾空一跃,时而摇头摆尾,时而翻腾旋转,好一个焕发着朝气、充满力量的舞狮。

狮绿色作文网子如火花般的瞳仁寻视着,大口张大着,它忽然倒下,在地上打滚,又猛地跳起,跃上空中,将伸展铺踢,瞬时一个彩球划过,瞬间把彩球吞入口中。周围的人都欢呼起来,连年迈的老人都站起来鼓掌。

舞!舞!舞!每个姿势都充满了力量,洋溢着活力。舞!舞!舞!每个动作都有序,迅速,陶冶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舞!舞!舞!每个人的胸膛里的心,如一股燃烧的洪流。

舞狮表演就在高潮结束了,留给我们无穷的回味与欢乐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二

饮食

蒙古族大多居住在辽阔的大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奶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招待客人时用的“美味佳肴”。辽宁辽西的蒙古族比较早地从事农耕生产,所以在饮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食俗,还有一些东蒙地区独特的美食。如全羊汤、“手把羊肉”、蒙族馅饼、糕等。

所谓的全羊汤,就是将新鲜的羊肉加上羊的心、肝、肺、肚、肠等下水,切成条状,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后放上各种佐料食用。味道鲜美可口,很受人们的喜爱,全羊汤是蒙古族的特色饮食。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做“手把羊肉”必须选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杀,将皮剥去后放入锅中,放入调料,进行蒸煮,可谓色香味俱全,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肴。因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来吃,所以叫做手把肉。

蒙古族的饮食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品尝过的,令我们感到很新奇!

服饰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蒙古袍很受蒙古族男女老幼的喜爱,是在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衣着装饰。

蒙古族妇女头上的装饰品,用宝石、金银等制成,大多在节庆宴会上或探亲访友时使用,平时则用彩色长绸缠绕。蒙古袍两袖长而宽大,下面左右不分衩,领子很高;领口、袖口、衣边常用花边作为装饰。男袍大多为蓝色、棕色;女袍大多为红色、绿色、紫色。穿蒙古袍必备腰带和马靴,这样的着装使男子汉显得强悍潇洒;女子则显得身材苗条、矫健。蒙古靴有布靴、皮靴两种。布靴:美观别致、柔软轻便;皮靴:挺括光洁,结实耐穿。

蒙古族的服饰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尝试过的,令我们很向往!

民居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的称呼。

蒙古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搬运轻便,十分适合蒙古族人们的生活。蒙古包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却很大;而且空气流通,光线也很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辽宁的蒙古族人现在大多数居住在与汉族或满族人相似的砖木结构的屋,但是在室内的装饰上却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的居住习惯和地方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居住过的,我对蒙古族的民居的风格有着一种很强烈的喜爱!

这就是蒙古族人们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因为我是蒙古族的,所以我对自己的民族有着独特的感情!

民风民俗作文 篇三

民俗

陈宇颖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每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风俗习惯也都有其不同的特色民俗,特色美食。

汉族,五十六朵花中最艳丽的一朵。大年初一,大人们不会打骂孩子,不扫地,不向外泼水,总是怕将新一年的福气与财运扫走或是泼走了。

每逢春节,我都会回家过年。大年三十大家都会杀鸡杀鱼,煮红鸡蛋,买好冥币,往果篮里放上新鲜的苹果橘子,再放上一些五颜六色的糖果。地上走的水里游的都给烫熟了放进担子里。一家之主拿着两卷鞭炮前往祀堂。小孩屁颠屁颠地跟着等着祭拜完就能吃各式各样的糖果。

祀堂早在年前就翻修好了许多微弱的蜡烛火光照亮了范浅黄色时,台上摆满了挤压水果,朴素的农家姑娘穿着新衣。为石台摆着的观音菩萨与关公砖茶倒酒,身后的小孩也照着学拜一拜,再插上香,祭祀结束,门前便会放起鞭炮。噼里啪啦,爆竹火光照进堂内,小孩捂紧耳朵闭上了眼,像是在对堂内的神明许愿。

汉族农家人对古代神明的寄托一代代流传,至今他们也用自己的双手实现了对他人的寄托。

写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四

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春节从萌芽到定型,不断发展,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习俗。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阖家团聚、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苗族这个字眼,相信大家都非常陌生。今天,就让我们去走近它,了解它吧!

苗族大约有740多万人口,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地。苗族居住地带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在山岭之中,给人一种祥和的气氛。

苗族人认为万物有灵,崇拜自然。他们拥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各种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则迷信鬼神和巫术。苗族人对某些奇特的自然景物认为是灵性的体现,如果遇到,就会对其顶礼参拜。他们大多数人都信仰基督宗教和天主教,极少有人信仰佛教和道教。

苗族人还认为世上有鬼神,他们认为鬼有两个种类,一种为善鬼,也就是神,会给人带来幸福、好运。而另一种则是恶鬼,他们认为,死去的人或动物的怨恨化做的恶鬼,会带来霉气、厄运、灾祸。有些地方的苗族人认为盘瓠(一种神犬)或枫树枫木为他们的始祖,把它们当作祖先来崇拜。很有意思吧!

他们的饮食也很有意思。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则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里面包着鲜肉或酸菜,味道极为鲜美。苗族人还爱吃酸、辣味的食物,他们的典型食物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介绍完饮食,就要介绍服饰了。在苗族,不管男女老少,都爱戴银饰。银饰的种类也很多:有银花冠、银牛角、银花带、小银花坠……

这就是苗族,一个独特的民族,听了我的介绍后,你熟悉它了吗?

民风民俗作文 篇五

端午对大人们来说是忙碌的一天,对江河来说是汹涌的一天,但对孩子们来说是美好的一天。

每年端午,村里都会请龙舟队来比赛,优胜的队伍能获得一笔奖金。不过对于孩童的我们,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看一场精彩的追龙。

午饭过后,烈日当头,便是比赛之时,西江边远远近近都站满了人,擦着汗,撸起袖子,拉着友。便蹦蹦跳跳挤进人群中。铜锣声响,六七条龙像箭一样飞了出去,船上的鼓手用力击打着鼓。咚隆隆,船上的人肆意挥洒汗水,船员们仿佛像是一个人,每个动作都是惊人的准确,一前一后。宛如巨龙的双爪,刚开始大家都还势均力敌,一到转弯,未便有了差距,我们村子的队伍暂时领先,最后关头,聪叔叔的开心龙舟队。猛地发力,呼哧呼哧,像是把其他龙震慑似的拿下了胜利。

赛后,每每令我不快的,并不是我们村输了,而是听到人们说,如今年轻人都不肯参加龙舟队了,如今只剩下那些老骨头了,唯有这点令我觉得惋惜。

民风民俗作文 篇六

行通济,冇闭翳

罗梓轩

我的家乡在佛山。在这里,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行通济”这个活动。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以及佛山市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活动,“行通济”的影响力已扩展到整个珠三角和港澳地区。“行通济”已成为整个珠三角的年度盛事。

“通七堡之游行,逸客寻春,任得渡头饮马;济万人之来往,曲桥跨水,艳称村尾垂虹。”

每到农历十五、十六这两天,家家户户都会扶老携幼,自清晨至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手执灯,提着生菜浩浩荡荡迷至南走过通济桥,祈求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届时,佛山万人空巷,几十万人走过通济桥。到了晚上就更好看了。通济桥的周边张灯结彩。而通济桥前的巨大牌坊上挂着几百个灯笼,呈现出红色。配上那南瓜般大、火焰般红的灯笼和人们洋溢的喧嚣之声,通济桥附近现着一股喜庆祥和的气氛。

“行通济”也是有很多的讲究的。400人们汇入拥挤的人潮,迈过通济桥牌坊,口中默念“行通济,右闭翳”,以修祈求时来运转。但凡是行通济桥的人,则要一次从桥头北岸走到桥尾南岸,不能折回复返,须由桥尾右傍大基而去,经尾窦到澳口,否则不吉利,同时也取一路通顺行好运之意。

“行通济,右闭翳”人来人往的通济桥,寄托着佛山人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和祝愿。

民风民俗作文 篇七

佛山剪纸

李钜铭

逢年过节佛山的超市,总少不了过节的装饰。春节时,最受欢迎的便是灯笼了。灯笼,通常像一座亭台楼阁,里面有许多场景,霸王别姬,仙女座桥…这些故事,有美好寓意,就像灯笼里含着的佛山的剪纸艺术般。

佛山的剪纸艺术并不是用指甲刀来剪,而是用特制的刻刀来剪。佛山的剪纸艺术讲究剪得丰富却剪不断,所以做一件作品要经历许多困难,这是有些像十年磨一剑。

在我的记忆里,剪纸从来都是比较陌生的,春节时我才有机会窥见。外公对剪纸有着深深的爱意,似乎曾经离别家乡吧,每当春节,他总是第一个挂起灯笼的,大红灯笼里的剪纸是每年都有不同的花色,比如前年是年年有余,今年是烽火戏诸侯。他在最后几年总挂一些重复的灯笼,像是在怀念过去,怀着热爱家乡的心。我相信坐在桌子努力工作的人们也在怀念家乡吧。

写到最后,突然想起一首歌——就是故乡甜。

民风民俗作文 篇八

家乡习俗

陈思衡

偶然在周末作业上看到关于“出花园”的文章,读来倍感亲切。潮汕地区有“15岁出花园”的习俗。

少男少女到了15岁生日,这一天会穿上红衣服和木履,各家会准备好一整只鸡,和各种动物器官,鸡肝,鸡心与猪肠,寓意这些人心中从此有了城府。

即使到了现代潮汕人也会为15岁孩子的成人仪式操办,可能仪式和流程删繁就简,可能只是父母带着你外出吃顿饭,甚至没有鸡,可能你本身也不怎么重视这种传统的成人礼,但他却是潮汕地区近百年来对传承对后代的一种美好祝福。传承不灭,记忆不灭。

出花园象征15岁之前,就和如同生活在花园无拘无束,离开花园,就代表周围的人认同你与他们能一起生活,离开花园,闯荡天下。从此就要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不再是之前自由自在的小屁孩。全国各地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成人礼,可能习俗,礼节不同,菜肴不同,但心意相通。不是让出花园的人背井离乡,而是让他寻找,奋斗出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承担成人的风雨,更有一番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的意味。

今年生日,我也年满15,将带着所有人的期许,扬帆起航。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带来的8篇《民风民俗作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金笔头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民风民俗作文【优秀8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shengzuowen/jiarizuowen/qita/16856446081532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