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假日作文 > 其它节日 > 如何写中国古代历史故事

如何写中国古代历史故事

宝贝狗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如何写中国古代历史故事

微信扫码分享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如何写中国古代历史故事一

爱情只是宿命摆下的一个局。痴情的一方注定伤的最深,自古痴情终成空。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地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首词的广泛流传要多谢金庸先生笔下的李莫愁如同祥林嫂般整日里挂在嘴上反反复复地吟唱。这哀婉动人、流传千古的佳句对痴情者的感触极深,流露出对感情深深的惆怅和忧伤。生也好,死也罢!紧紧相依相恋,直到生死相随。如此经典和深情使该词荣登中国古代十大经典爱情诗词探花宝座。全词只需读第一句,最叫人消魂不已“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真是问的好!如飞瀑直下千尺,撞人心胸,荡人心神。千百年来,人们的心中,爱与生死是紧密相连的。最绚丽的爱情与最凄凉的爱情都莫过于抵达生死的高度。爱与生,爱与死,后者更揪人心扉。就如今天我们看的电视剧,男女主角深爱,最后却生死两隔,总要惹我们的一点泪出来。

如此痴情决绝,回肠荡气的词,竟是由一双悲剧的大雁,而生出的感慨!由序可看出,作者在赶考路上遇到一猎人,捕获了一只大雁,另一只挣脱了网,却不肯独自离开,居然一头撞死在大地上。作者心生怜惜,买回两只大雁的尸体,埋葬在河边,题名为“雁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的几首《无题》首首皆是经典,像“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寸相思一寸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都是描写爱情方面让人击节叫好的绝句,从中实在是难以取舍。这首是我最喜欢的,只是在读书时代经常用来比喻教师。几首《无题》词句优美,寄情深微,意蕴幽隐,蕴涵在诗中的款款深情让人回味无穷。该诗之所以成为榜眼,其他几首也有推波助澜之功,这是对李商隐的诗描写爱情成功的.肯定。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待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颻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荡气回肠的唐代爱情史诗、凄美迷离的皇家爱情悲剧,流传千古的故事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白居易的这首叙事体长诗《长恨歌》让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相形见绌。乐天居士细致地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浓烈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其中有“天生丽质难自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三千宠爱在一身”、“ 仙乐风飘处处闻”等很多经典名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传诵。

体会该诗的深情之处一定要全诗从头到尾阅读,尤其是结尾几句唐明皇在七夕神游月宫时与杨贵妃相会时那种哀怨缠绵的深情场面感人至深。无论经典指数还是深情指数,该诗都是满分,成为冠军当之无愧。

s("content_relate");

【中国古代爱情诗词赏析】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爱情诗词5篇11-04

柳永诗词赏析11-15

《离骚》诗词赏析08-31

《诗经》诗词赏析10-11

沁园春诗词赏析11-14

《沁园春》诗词赏析11-14

温庭筠诗词赏析10-22

韦应物诗词赏析10-10

黄庭坚诗词赏析09-06

杜牧诗词赏析10-04

如何写中国古代历史故事二

中国古代大家故事

所谓历史演义是指 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衍成完整的故事,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国古代大家故事

中国古代大家故事:晏子使楚是怎么怎么回事

有史书记载:晏子身无五尺,封为齐国首相。身高不到五尺的晏子,按照当时的身高来计算,应该只有一米一左右,身高一米一的晏子,果然称得上是短小精悍,但是没人有想到,这个身材矮小的侏儒,头脑里竟蕴含了如此多的智慧,浓缩的都是精华,在他的努力下,齐国依旧沿着管仲的步伐稳步前进。

众所周知,晏子是齐国的相国,他作为三朝元老辅佐过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也是继管仲这位改革大家之后,齐国又一位优秀的治理人才,太史公司马迁觉得为晏子牵马都是一种荣幸,而孔子也豪不吝惜溢美之词。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子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这么多贤者都赞赏他,难怪晏子被称为齐国第一贤臣。

当齐国的国君还是齐景公的时候,晏子曾经出使到过晋国,可能晏子一直都生活在赞赏之中,所以显得有些心高气傲,所以出使晋国时,对晋国的国君和大臣都十分高傲,为此晋国很不满意,为了教训下齐国,晋国准备发兵齐国。起初,齐庄公没有把这个事情当做一回事,他以为晋国一定是说说而已,不会真的打来的,结果,当晋国的军队围困齐国时,齐庄公才开始重视起来,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兵临城下。齐国没有准备,无奈只得求助于楚国,出使楚国的任务自然就由晏子担任了。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人想要羞辱晏子一番,便在楚国的大门上开了一个小洞,名曰:狗洞。他们看见晏子身材矮小,便要晏子从这个狗洞里钻进去,晏子没有钻进去,反而镇定地说:“出使狗国才钻狗洞,现在我出使的是楚国,难道楚国是狗国吗?”楚人一听,便让晏子从大门进去了。

面见楚王的过程,是晏子表现出色的说辩能力的时候,在楚国的宫殿上,他舌战群儒,第一个与之辩论的是楚王,楚王问晏子:“齐国没人了吗?竟然请了你这样一个人出使楚国。”晏子:“齐国物阜民丰,人民生活得很好,而且人们的的衣袖可以遮天蔽日,足以见得我们齐国是多么的繁华。齐国选择我作为使臣出使楚国,是因为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贤明的国家,无能的人就派遣他出使无能的国家,我无能所以我只能出使楚国。”楚王无语,一时间朝廷的气氛很尴尬。

不久,楚王又请晏子喝酒,酒过三巡,一个侍卫带着一个人上来了,来到楚王面前,楚王故意大声问道:“这是什么人?为何被绑了起来。”回答:“他是齐国人,在楚国犯了偷窃罪。”楚王转身对晏子说:“难道齐国人都是擅长偷鸡摸狗的苟且之事?”晏子笑了笑:“橘生淮南则为橘,淮北为枳,说明不同的风水养育了不同的人,齐国人在齐国不偷不抢,却在楚国偷鸡摸狗,难道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盗吗?”楚王有些尴尬地笑笑,没有再为难晏子,因为他在心里佩服这位身材短小的贤者。

晏子即使位居高位生活依旧过得很清贫,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所以他能够高寿,也能够得以善终。

中国古代大家故事:廉颇最后是怎么死的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里如是评价廉颇。名将廉颇的整个人生跟其他的名将一样也带着悲壮的色彩,廉颇身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为赵国效力,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纵观他的整个人生,他在早期是相当辉煌的,而到了晚期,他的处境甚至可以说称得上叫做凄凉。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晋阳”,这应该是廉颇第一次登上史家的舞台,真正在军事上扬名。廉颇,嬴姓,廉氏,名颇,有说他是山西太原人,也有人说是山东德州人。不管是哪个地方的人,他为赵国做事是千真万确。在众人的眼里,廉颇是个善于在疆场厮杀的名将,却不想他也是与“文圣”孔子、“武圣”关公相媲美的华夏“德圣”,至于为何会被成为“德圣”,还要从蔺相如说起。

蔺相如是赵国的一把匕首,他凭着一张嘴巴就把和氏璧成功送回赵国,还在秦国把秦王给糊弄了一番,搞得秦王也很难堪,秦国本想趁着这个机会好好敲一笔赵国的竹杠,没想到蔺相如的出现,让秦王不仅没得到和氏璧,反而被蔺相如耍了,秦王暂时对蔺相如没有办法就只有放他回去。经过这件事,蔺相如成为了赵王身边的红人,位居上卿。廉颇就不服气了,相比之下他觉得自己更辛苦,蔺相如也不过就是能说会道点,也没有什么真本事,廉颇由此打心眼里不喜欢蔺相如,并在朝廷上、生活在处处与他作对。蔺相如也不和廉颇理论,他依旧做好自己的事情,只不过比以前还要谦让廉颇。

他的隐忍在外人看来或许显得十分懦弱,以为是他惧怕廉颇。后来蔺相如解释,自己这么做是不想破坏了赵国的内部团结,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才处处忍让廉颇的,廉颇听说后,立刻觉得自己做错了,二话不说便背着荆条上门去请罪,由此二人结为至交,廉颇知错能改,正应了大丈夫能屈能伸那句古话,为人坦荡、直率,也是他的可爱之处。

除此之外,廉颇也是个忠勇爱国之士。廉颇出生的年代,赵国的可以说是最英名的国君,赵武灵王已经去世了,继任的赵惠文王赵悼襄王一代不如一代,赵国的国力在无形中减弱。况且赵国的处境并不是很好,秦国在他的西边,而秦经过商鞅、秦惠文王、秦昭王的努力下,正在迅速崛起,秦国俨然成为了西方的大国,而东方的大国之位由齐国占领。

秦国侵犯赵国是必然之势,赵国是块不好啃的骨头,秦国想要向东边扩张,赵国定是秦国的第一个目标。终于,秦国倾尽兵力攻打赵国的这一天到来了,而担负起这个重任的即廉颇。廉颇可以算称作是受命于危难之间,面对强大的秦国,他并没有自乱章法,反而一如往常,沉着应战,屡次击退了秦军的进攻之势。他分析了当时两军交战的情况,推测远道而来的秦兵定会因为长途跋涉,导致他们的战斗力有所下降,其实赵国的兵力虽比不上秦国,但是赵军的战斗力也是不可小看的。在这种情况下,廉颇选择了速战速决,很快就战胜了秦国的军队,此战之后,廉颇闻名于各诸侯国。

即使后来因为小人之言,他不再受到赵王的重用,甚至不得不流落到异国他乡,但是他在异国依旧心心念念回到赵国,能够再为赵国出生入死,只可惜奸佞当道,使得他最后的这个愿望也成为了永远的遗憾。晚期虽然也受到楚国的重视,却始终不得志,最后在寿春抱憾而终。

中国古代大家故事:蔺相如最后是怎么死的

智勇双全、顾全大局,应该是蔺相如一生最完美也是最贴切的注脚。而古往今来,也有许多文人骚客对蔺相如的气节和大义凛然的气度折服,纷纷留下文字对蔺相如进行歌颂和赞美。宋代的徐均曾吟诵:“缶击何分秦胜负,璧还不是赵存亡。最怜恃勇偏轻举,直挟君王冒虎狼。”而诗人陈普也写道:“长年霜骨白皑皑,廉蔺羞颜似湿灰。白起杀心如未谢,二家随璧献章台。”等等,蔺相如虽已永远尘封在岁月里,但他的事迹亘古流传。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评价一个人,站的角度位置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对于蔺相如他是大家心里熟知的那个,怒发冲冠敢于站在秦王的朝堂之上与秦王对峙的人,他是那个在渑池会上敢于血溅秦王的人。大家对蔺相如的印象是勇敢、机智还有隐忍。蔺相如,他的出生不可考,只知道在风云交际之时,他在缪贤手下当门客,当时的蔺相如平头小子一个,无权无势,他是无论也想不到有一天会和赵王发生联系,更想不到还和秦王有交集。

蔺相如是个能说会道的人,在赵王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送和氏璧的人选时,蔺相如便出现了,经过缪贤的举荐,蔺相如成功担任了赵国的使臣。他奉命出使秦国,并且见到了秦王。在秦王的地盘上,蔺相如用和氏璧要挟秦王,要秦王答应之前的承诺,割让十五座城池以换取和氏璧,秦王没有答应,但是秦王放过了蔺相如,并且还秦王也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宾大典,这样他才献玉。秦王照做,却没想到在这五天里,蔺相如早就让人到着和氏璧回赵国了,秦王知道真相后很生气,权衡利弊最后还是把蔺相如放回了赵国。

而渑池之会,一样也体现了蔺相如的勇气和智慧。渑池之会蔺相如依旧同赵王出使秦国,在这次宴会上,秦王百般刁难赵王,让赵王为大家弹瑟,赵王在宴会上颇失颜面,为了挽回赵国的面子,蔺相如挺身而出。手捧着缶来到秦王的面前,跪着请求秦王击缶,用同样的方式刁难秦王,并大声说道:“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话一出口虽然秦王有一千个不愿意,也没有办法。只得,勉强敲击了一下。蔺相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虽说他的手段比较强硬,还用欺骗的手段换回了和氏璧,但是他站在国家的利益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赵国的发展,如果说蔺相如是个虚伪的小人,那么他也是勇士,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蔺相如就是这样的勇士,所以他才敢毫无畏惧地正视秦王的双眼,毫无畏惧地随时准备为赵国粉身碎骨。

而他又是隐忍大度的,在渑池之会之后,蔺相如的名气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受到秦王的赏识。不久之后,被封为上卿,位居廉颇之上。廉颇是赵国的名将,也是战国的四大名将之一。他很不服气,自己辛辛苦苦打拼这么多年,为赵国出生入死也才是上卿的位置,而蔺相如才上任多久,连升三级。廉颇不满蔺相如,处处与他作对,但是蔺相如一直隐忍,处处忍让廉颇,大家都问他:“廉颇这么为难你,你为何还能忍受得了?”蔺相如的回答折服了所有人,他说:“廉颇和我都是赵国很重要的人,我们现在最大的敌人是秦国,不能在内部产生矛盾,让别的国家钻了空子,为了大局考虑,为了国家的安全,我是应该这样做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觉得很惭愧,便赤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从此二人冰释前嫌,结为好友。负荆请罪,体现的是蔺相如顾全大局的长远眼光。

蔺相如的死有两种说法:一说“渑池会”后,秦国要攻赵国,赵王便以太子郚作为人质。赵王为让太子有人照应,派相如赴秦地侍太子。不料太子在秦得病而亡,相如因此获罪,被处死。又说赵悼襄王时,秦攻赵,廉颇儿子廉丕战败,蔺相如闻讯惊叫口吐鲜血而死。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孝成王七年蔺相如病笃”。又说相如是病死的,按照中国古代的丧葬传统,蔺相如死后,官方或家族将其再由邯郸回葬家乡曲阳是符合习俗的,所以,相如很有可能是病死的。

如何写中国古代历史故事三

中国古代民间传说

中国古代民间传说篇二

送给小外孙的生日礼物,被女儿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

瞧这一马车好吃好玩的东西,都是海爷左挑右选一件件地装上去的,吃的有:合意饼、椰子盏、鸳鸯卷、鞭蓉膏、虎皮花生、奶白葡萄……玩的有:九连环、七巧板、华容道、鲁班锁、四喜人、五彩风筝……还有那些上等的布料,没个三年五年的,能用完?

早先海爷给女儿选嫁妆,都没这么仔细过!哪想,女儿一眼没瞧,全给退回来了。海爷坐在府前的台阶上,盯着车上的东西,两眼发直,一声不吭。

“天凉,风大。”大奶奶提醒了海爷两声,海爷没吱声,半晌,回头问大奶奶:“闺女会不会是在怨咱呢?”

海爷一辈子站得直,行得正,自认为没有对不起的人,可提起女儿,海爷眼里的光,顿时短了半截。女儿小时候,海爷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五湖四海地跑,等女儿十三岁了,按习俗,“女子十三上绣楼”,十三岁关在高高的绣楼上面,直至出嫁,才能从绣楼里下来。女儿与他甚少言语,几乎没有过笑脸。海爷也盘算过,这些年,他和女儿说的话,添舀子水,攒一块儿,都装不满一盆。

大奶奶知道海爷想女儿,想他还没照过面的小外孙。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就算是皇帝的女儿,没由头,父母也不能说见就见哪。想到这儿,大奶奶心里头突然跳出个主意来,她悄声告诉海爷:“刚才女儿捎来话,想让我送点孩子平常用的消食和伤寒的药。我如果干脆回她说药不能送,听起来不妥,我让她自个儿带孩子来拿。你看行不?”

海爷起身,点了点头,回头补了一句:“还是我们去接吧!”走两步,又补了一句:“用我的车。”

为了迎接这娘儿俩,几天里,府里上上下下,忙活得如同皇妃省亲,连十里老街的小商小贩都知道了!每天,故意停在海府门前,吆喝着那些好吃的好玩的,闹得跟庙会似的,府里上至太太少爷,下到婆婆丫鬟,也都准备了一些稀罕的东西给小孩子,还故意摆给海爷看,争着讨海爷的欢欣。海爷自个儿呢,准备了一个羊脂白玉做的菩萨坠子。拇指大点玩意儿,价值据说能在老街繁华地儿买套像样的宅子,连海爷的亲孙子都没见过。

小外孙来时,海爷出门迎了好几十步远。自打见到小外孙,两手几乎就没离开过他,吃饭都是抱着的。四岁大的孩子,竟然很懂规矩,无论是谁和他说话,他都是俩眼看着你,有礼有节、不紧不慢地答话。

海爷忍不住想带到街上,炫炫他的小外孙。也没和女儿说一声,便带着两个家丁上街了。

要说海爷,不管你是知府县令、富商乡绅,还是三教九流、平头百姓,他都能应对自如。再难缠的人,到海爷的手里,都给你捏成皮筋儿。可眼前这么一个懂事的小外孙,如何陪他玩?海爷觉得一下子没了招了,笨得很。

到了街上,只会一把银子将那些好吃的好玩的,从街头乱买到街尾,小外孙左右开弓,小嘴吃得直流油。后面跟着的两个家丁,手里头的东西都拿不了了,只得先付了钱,让商家把东西随后送到府上去。

哪想,回去的时候,女儿竟然当面数落起孩子来。还把买给小外孙的东西,一股脑儿全散给别人了。

海爷心想,许是街头巷尾的东西,女儿看不上眼。遂等女儿要走时,当着女儿的面,将早已预备的羊脂玉菩萨挂在了小外孙的胸前。那玉,莹透温润、洁白无瑕、状如凝脂,府里男女老少,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眼神都要把玉给烤化了!

不想,女儿一把将玉摘了下来,还给了海爷。

海爷生气了:“我这是给孩子的!”

话音未落,小外孙吓得立刻躲到了他娘的身后,眼睛偷偷地瞄着海爷,好似小老鼠一般。

海爷“唉”的一声,踱回了屋,将门一关。女儿和小外孙来辞别,海爷也没出来。

半晌,大奶奶走了进来。

大奶奶嘀咕道:“咱闺女是不是傻了。这么个稀罕物,她竟然不要。走时啥都不带,她婆家的东西,能比得上这些?”

海爷摩挲着羊脂玉,一言不发。

大奶奶说:“倒是府上小少爷们不要了的旧衣旧帽,被她划拉得干干净净。给她新的她不要,要些个破衣服干吗?”

海爷一怔,半晌,哈哈大笑:“好闺女,是个合格的娘!有指望!这家人有指望!”

海爷两手将门一拉,阔步而出。

身后,大奶奶嘟哝道:“不就是带了几件破衣服吗?犯得着这么乐呵?”

3页,当前第2123

如何写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四

中国古代的爱国古诗

爱国,是至高无上的品德、是民族的灵魂。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表现在华丽的语言上,而是应该表现在为祖国和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上。

《己亥岁》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前出塞》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塞下曲》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六首(选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二首)》

唐·卢纶

(其一)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其二)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征人怨》

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前出塞九首(选一)》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代出自蓟北门行》

宋·鲍照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碛中作》

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军城早秋》

唐·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s("content_relate");

【中国古代的爱国古诗】相关文章:

辛弃疾的爱国古诗词10-03

陆游爱国古诗12-15

中国古代爱国人物故事11-20

陆游爱国的古诗推荐07-30

陆游爱国情怀的古诗12-15

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的古诗鉴赏11-10

《中国古代的天文》的阅读答案12-14

辛弃疾描写爱国情怀古诗集《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01-04

爱国思乡的诗词11-13

爱国思乡的诗句10-26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如何写中国古代历史故事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shengzuowen/jiarizuowen/qita/16856721361546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