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假日作文 > 其它节日 > 赤壁电影观后感(优秀6篇)

赤壁电影观后感(优秀6篇)

甜生软语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赤壁电影观后感(优秀6篇)

微信扫码分享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金笔头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6篇《赤壁电影观后感》,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赤壁》观后感作文 篇一

东汉末年,新野一战刘备大败。无法反击的蜀军只好带着老百姓离开新野。但老百姓的行动很慢,这极大地耽误了行军转移的速度。有人劝刘备放弃老百姓,说这样会使转战快一点。但刘备说:“不行,老百姓不愿投靠曹操才跟我们走的,我们连老百姓都保护不了,那我们打仗还有什么意义?”

刘备决定让孔明去东吴请求援军。孔明来到东吴,接下来就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舌战群儒”,最终,孔明说服了周瑜和孙权,孙刘联军对抗曹操的一场三国大戏,就因此拉开了……

不同的人看《三国》,会有不同的理解。那么导演吴宇森要通过电影《赤壁》表达他怎样的思想呢?

一、情义高于一切。

赤壁一役的胜利完全在于“义”和“团结”。“义”是一种神奇的万能力量,能让不同的人联合起来,割头换颈。“团结”让无数根稻草抱成一团,不会被轻易折断。曹操虚为汉民,实为汉贼,不讲正义,更不懂得用人,狂妄专横,自然没人愿意相信他,真心效力于他。

二、得民心者得天下。

刘备虽然打的胜仗不多,但他得民心,肯为老百姓着想,即使到了自己最危急的时刻,他也仍然不愿弃老百姓而自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赤壁》观后感 篇二

今天和同学去看了电影[赤壁],30一张票,什么概念呢?比一般的美国大片便宜了点,但比大部分国产电影贵了不少。可是,大家看完之后大多说不怎么样,排除大家愤青或哗众取宠的因素,我想这总会是有原因的。下面,我摘取大家反映最多的一个问题,谈谈我的愚见,权当玩耍。

我问过七个人,有五个说不行,其中理由占多数的,是剧情与历史不符,觉得故事情节的设计很失败。其中原因,当是很明白了。由于这是一部国际导演,投资巨大,大牌云集的名片,这是要全球同步上映的。那么就不得不考虑到外国人的感受。在他们不了解中国历史的背景下,有许多情节是若是一板一眼照原书演是不可以的。比如外国人看了会问,曹操兵败为何为没被杀死?这就要讲到华容道,而为何关羽会释放自己的仇人?这就要讲更多甚至与赤壁不沾边的内容,这样,影片就散了。说句实话,吴老在这里把关羽调过来并让他断后被擒,曹操义释之,也是一个漂亮的改编。

此外,我们还看到许多与我们想象中赤壁之战或三国人物不同的影子。比如诸葛亮的给马接生,比如长板坡的镜面反射,比如孙尚香多次的放肆犯上,等等。毕竟吴老在美国呆了这么长时间,对美国文化烂熟于心。要知道,美国人眼中的英雄与中国是不同的。中国的英雄讲究忠义神武,运筹帷幄,有羽扇纶巾的大气,又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从容。而美国的英雄则不同,从超人蝙蝠侠到兰博终结者,无不肌肉发达,一路猛打。不说头脑简单,但至少思考的时间比打斗的时间少,而中国英雄的代表关公,我们在给他筑像时,一般是筑他读书时的像。这便是文化的不同,于是,文化的不同注定这部商业大片要追求大多数人的意志,这样,我们看到英雄们各自为战缺少配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至于诸葛先生的接生工作,也是一个文化问题,而非卫生问题。在美国英雄不仅仅要有侠骨,更要有柔肠。虽然似乎中国也是如此,但其两者是不同的。在中国看来,刘备带老百姓逃难,这是柔肠,但他绝不会带着牲口逃难。这或许是动物在两种文化间不同地位的原因,总之,给马接生在我们看来是笑场的桥段,但在西方人眼中,这才是英雄所为。至于带百姓逃难,那是你刘备无能,没什么。

说来说去,还是落在文化上。本来嘛,电影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吴老也是一个文化的缔造者。这是导演的本质,也是导演的任务。可问题是电影不仅仅是文化,它还是艺术,还是商业。于是,电影也由此逐渐退去文化的光环。导演也更注重影片的商业价值了。当然,国际名导毕竟是国际名导,影片至少让人看了觉得有一丝文化的味道。或许是剧本和故事发生时代唤起国人内心共鸣的原因吧,但在这一方面讲,本片就比什么终结这一类只注重视觉效果而胡扯一顿,只注重商业价值而瞎拍半天的好。最后说来,本片无非就是一部中国版的[特洛伊]。倒不是说他们的情节雷同或是说视觉效果相似。而是因为其内在都是美国文化对世界范围内古典文化的再审视。或许是美国没有古典文化,便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可利用的古典文化,再大加改造,最后弄到除了人物名字还是原来的以外无一相似了为止。然后对世界宣称,这就是美国版的特洛伊,这就是美国版的赤壁。实则是美国版的希腊文化,实则是美国版的中国文化。不伦不类。

这就是美国式的文化再审视。好像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一夜暴富,总觉得缺点什么,就买下了各个名牌大学的学位,印在自己名片上。殊不知,学问这东西和文化一样,没有上千年的酝酿,买来的永远是买来的。或许它可以使你赚很多钱,但绝不会深深的刻在你的血液里。既然这样,文化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回归正题,这部片子,就是导演的中国情结,国人的对自己文化重新要求外来审视的愿望,与全球的商业化结合的产物。更重要的是美国的文化空虚罢了。这样的片子赚钱,原因就在于它把我们的文化结合进美国主流文化。换句话说,就是把圆明园建成一个豪华宾馆,国人冲着圆明园的历史去,西人冲着他的豪华去。所以说,这部片子是美国文化的产物,而非中国,而情节则的变动要更贴近西方价值观。

有人问我喜不喜欢这部电影,我说,一部电影,总是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要是都不喜欢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就不会上映。所以,在选择中喜欢不喜欢不重要,毕竟人各有各的欣赏标准。于是,分析比结果更重要。

分析比结果更重要,所以我写了这篇文章,试图透过暄彩的荧幕看到它后面深深隐藏着的东西,看到我们心中深深隐藏着的东西,看到一些不算在那30块钱里的东西。愚见平庸甚极,权当玩耍。

《赤壁》观后感 篇三

《赤壁》本身并不是我喜欢的电影类型,会到影院去看完全是因为那阵子扑天盖地的宣传和同样扑天盖地的负面评论。然而看过之后我发现,人们喜欢批评一个事物,其实很有可能是因为那个事物受欢迎,越受欢迎的事物,人们则越喜欢挑它的刺。

说《赤壁》不好的大多是针对两个方面:一是台词让人笑场,二是对历史的改编。可是我一直认为看电影,就是要抱着一点娱乐精神,如果台词要那么严肃,剧情要那么符合历史,那不如看史书去。至少我在看电影的时候是会心地笑,对于喜欢看美国片的我来说,这种西方式的幽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这部片子也是要到海外去放的嘛。电影中的大场面拍得也不错,只可惜拍火烧赤壁时牺牲了一名特技演员。

虽然整部影片还是不错的,但其中有些剧情还是让我觉得挺别扭,一场这么大的仗,竟被说成是为了一个女人而打,曹操的确非常好色,并且曾经因为强占了降将张绣的老婆而痛失大将典韦,但是打赢了官渡之战的曹操,绝对不可能为小乔的一杯茶而贻误战机。还有孙尚香和孙叔才的感情,更是来得有点莫明其妙,这段剧情安排也略显多余。结尾释放曹操也不合情理,人家孙权都明说要猎虎了,你周瑜问都不问一声孙权就放了曹操,这也太说不过去了嘛。

最后,个人认为张丰毅饰演的曹操是这部戏里最出彩的角色,确实是实力派的演员,演什么是什么。金城武扮演的诸葛亮,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双“水汪汪”的眼睛,还非要和周瑜面对面离得那么近说话,两电眼帅哥凑一块,难免让人产生“断背”的联想了。

总而言之,抱着一种娱乐的精神去看欣赏这部影片,而不是抱着一种挑刺的心理去看,其实还是不错的。

《赤壁》观后感 篇四

《赤壁》这部热门电影相信大家都看过吧!我从中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曹操本准备消灭刘表和刘备,但他灭了刘表后野心逐渐壮大,便想顺便灭了孙权。这就使得孙、刘联盟。双方都把军队开到了赤壁,都准备在赤壁决一死战。当事双方的兵力是四比一,但是因为周瑜等诸将的沉着指挥与东吴方面上下一心,最终使得曹军大败。这部电影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大战时那段东吴大将甘宁在攻打曹军大门时久攻不下,使得东吴军队死伤惨重。此时甘宁的军队里只剩下最后的两罐火药了。而那个扔火药的火药手则在冲上去时被曹军的乱箭射成了重伤,连爬也爬不起来了。甘宁发现后急忙冲了上去,接过火药罐,虽然甘宁此刻已是身负重伤,但他还是不顾一切的继续向前冲,并努力得把火药扔向那曹军大门。他与那大门同时化为了一片灰烬。大门被炸开后,吴军蜂拥而入,最终取得了胜利。甘宁的此举令我敬佩,他竟然可以为了战争的胜利,战士们的性命而不顾一切,甚至性命。为国而战,为国而死。

这体现出的是都么浓浓的爱国情怀啊!而我们有时却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而去做一些危害团体的事情,这是多么的不应该啊!《赤壁》当中的那么多感人的情节,我会永远铭在心中。

看《赤壁》的观后感900字 篇五

《赤壁》所描述的是在东汉末年,公元208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时驱逐刘备,准备攻打孙权。接替兄长基业的孙权,理解鲁肃的提议,调出周瑜,联合刘备,共同伐魏。之后,滚滚长江分隔南北,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交织出一场前所未有、空前绝后的超大型战争。

《赤壁》以三国历史为依托,加进了导演的理解和感悟,在剧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吴宇森导演理解下的诸葛亮和周瑜的关系,它不像原著中罗贯中笔下的两人,争锋相对,互相算计,最终是以诸葛亮的大获全胜告终;而在电影《赤壁》里,两人是琴瑟合鸣,一见如故,惺惺相惜,甚至有断背的嫌疑,但绝对是互相欣赏而心无芥蒂,让观者少了些“既生瑜,何生亮”的惋惜和遗憾,这是最让我感动和

认同的一点。金城武演的诸葛亮,云淡风轻,诙谐幽默,帅得一塌糊涂;梁朝伟演绎的周瑜,绝对是导演最喜欢的主角,他集中了完美男人所有的优点:温文尔雅,骁勇善战又满怀侠骨柔情,伟仔把周瑜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再加上“花瓶”林志玲的倾情演绎,绝对是本剧一大亮点。

在电影中,其他主角也是各有所长。胡军诠释的赵子龙勇猛无比,个人觉得比《见龙弃甲》的刘德华要强;张丰毅表现出了曹操的阴险狡诈;赵薇的孙尚香个性鲜明,有棱有角;孙权的扮演者张震也抓到了他的心理。吴宇森导演在剧中毫不掩饰地表现了对周瑜和诸葛亮的喜好,异常是在八卦阵一役中,淋漓尽致地给予他们对胜利后的赞许和褒奖。

在此剧中,导演继承了自我一贯的影片的风格,并把自我的理解和世界观加入其中,肝胆相照的兄弟,志同道合的朋友,清晰而简单,振奋而激烈。当然还少不了他的电影里不可或缺的白鸽。我认为,就国产电影来讲,《赤壁》比张艺谋的《英雄》,陈凯歌的《无极》,冯小刚的《夜宴》都好,他描述出了最值得感动的人性关系。

当然,片中也有我不赞同的地方,它说曹操攻打吴国是为了小乔,这稍显牵强。当然,剧中也有很多笑场的画面:从刘备深情地端一碗饭给诸葛亮说你多吃点吧;从周瑜牵强地把刚出生的小马叫做“萌萌”;从诸葛亮搞笑地一而再,再二三的说着“略懂”到曹操的“欲望过多,思望过盛”,都会引发满场笑声。可是,又有什麽关系呢,这些都没有影响到整部电影的结构和脉络,我们就权当以一种欢乐而单纯的心境去观看吧。

此刻,对《赤壁》的下集,我已经有了期待,关于草船借箭,关于火烧联营,我想,必须会更加气势恢弘,波澜壮阔吧,相信我必须会再走进影院观看的,必须。

看《赤壁》的观后感700字 篇六

硝烟滚滚,战鼓齐鸣, 赤壁,羽扇纶巾,孔明献计,周瑜冥想战曹操。狼烟起,百姓 逃,苦了小乔泪洒茶,天下之乱,贼人来侵,百姓受罪也,百姓之忧也。 阴霾的天空预示着一场战争的来临,战争是苦难的开始,是人民痛苦的根源。此时的周瑜一心只想赶走敌军,捍卫自己的国土,保护自己的子民。曹操却心想拿下赤壁,残忍的不顾士兵死活,还将感染伤寒的亡兵流放到水中,使那些牺牲的士兵无法得到安息。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你争我抢,都是英雄,却有差别。曹操有报负,可是却是一杯已满的杯子听不见 旁人的话,为称霸,为美人,却没有为百姓。

看完《赤壁》,一场英雄之间的战争暂时落下了帷幕,可是那些死去的无名英雄呢?又有谁去铭记?那些热血染红的土地又该用怎样的感情去净化?横尸遍野,血流成河,阴沉的苍穹是否也在低泣呢?家书在怀里,那些为战争而流离失所的百姓又将何去何从?即使只是 一场电影,那也是历史的再次放映。我想着那些无法获知答案的问题,自古以来战争真正的受害者都是百姓,所以至今,世界的主题也变为了和平与发展。和平与繁荣是每个爱民的君王都期望的事,周瑜也算得上一个爱民之人,也许是受小乔感染,也许是他作为都督的职责。

无论什么,他都是为臣民着想。战争是残酷的,战争带走了和谐的生活环境,带走了甜美的生活笑脸,带走了家人团圆的喜悦,带走了年轻宝贵的生命?天下一乱,百姓的忧就从中来了,曹操的忧靠子矜来消除, 那百姓的忧呢?只能靠和平了。我始终记得小乔的眼泪,为百姓掉的那些眼泪,天下大乱,百姓遭殃,无人生火,了无炊烟,举杯含茶咽不下,周瑜翩翩舞利剑,愁凝眉角散不掉,东吴百姓哭声响彻天,壮男战场少幸存,忧从中来,悠悠江水,何以退敌?周瑜的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叹惋,叹惋,悲哉,悲哉!小乔之痛,痛亡兵,痛离家,痛战争,痛周瑜之愁。周瑜之愁,愁遇敌,愁应敌,愁国家,愁百姓之忧。百姓之忧,忧国散,忧君暴,忧世乱,忧天下之乱。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带来的6篇《赤壁电影观后感》,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金笔头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赤壁电影观后感(优秀6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shengzuowen/jiarizuowen/qita/16858339391637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