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假日作文 > 其它节日 > 读《资治通鉴》有感(优秀6篇)

读《资治通鉴》有感(优秀6篇)

薄凉之人 点赞 分享
读《资治通鉴》有感(优秀6篇)

微信扫码分享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内容是金笔头网为您带来的6篇《读《资治通鉴》有感》,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金笔头网给您的好友哦。

资治通鉴读后感 篇一

早就听说《资治通鉴》是一本好书,值得一读,前些日子,在朋友家偶遇此书,征的`朋友同意后,我便拿回家来读。

《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著的,本书详细记载了自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历时1360年间,各个朝代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著作,被历代政治家所推崇。

书中着重记载历朝历代无数政治人物的盛衰浮沉、宫廷风云变幻以及重大战争始末。但是,看完此书后,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书中所载的每一场血腥战争。在认真阅读、品味的同时,我仿佛置身其中,仿佛听到古代战场上鼓角争鸣和将士的厮杀声、呻吟声,当然还有老百姓的叹息声。

每一场战争,都有一个所谓的接口和理由,比如平息叛乱、清君侧、收复失地等······但是,无论有着怎样冠冕堂皇的理由,都不能掩饰那些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们的真正目的,那就是为了让他们的统治地位更加稳固。这样,无数血洒疆场的将士和平民百姓就成了每场战争的牺牲品,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由此,不禁使我联想起最近几年,以西方个别国家为首所发动的几场战争,比如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南联盟战争。

与古代战争不同的是,现代战争以高科技尖端武器为主,军人伤亡率较低,然而,最为遭殃的是仍是平民百姓。

在电视画面上,当我们看到一颗颗杀伤力极强的炸弹落在平民区的同时,有多少无辜平民随之丧命,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女和儿童以及老人们可怜、无助、愤怒的眼神清楚地告诉我们,他(她)们渴望和平,然而,在残酷与血腥的战争面前,在炮火和硝烟的笼罩之下,他(她)们的眼神和呼唤显得多么的苍白无力。

因为战争,无数平民死于非命,无数家庭妻离子散,无数孩子成为孤儿,更有无数人沦为难民······想到这里,我们不仅要愤怒地问那些以各种理由发动战争的政治巨头们,假如这些人当中也有你的亲人,你会做何感想?当你们坐在庆功宴席上分享胜利的喜悦时,可曾想过那些因为战争失去家园和亲人的人们?

当然,自古至今,那些在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和领土完整等正义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和那些运筹于帷幄之中的谋士们,固然可歌可泣,功不可没,但是我们更不能忽视和遗忘那些为了致力于世界和平而付出努力的正义之士。

试想,如果我们的世界大家庭的各个角落,真正到了铸剑为犁、永远没有战争硝烟的那一天,全人类都能团结、欢乐、和谐的相处,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将是何等的美丽。

我想,作者虽在书中列举无数战争事例,其最终目的并不是教人们如何相互为敌,而最重要的是,让后人吸取历史的教训,已达到前车之辙后车之鉴的目的吧!

面对战争,我束手无策,然而,我愿同所有致力于世界和平的人们一道大声呼吁:远离战争,珍爱和平!

资治通鉴读后感 篇二

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名叫《资治通鉴》的书。

这本书是宋朝的司马光编写的`。简单地说,《资治通鉴》是一部历史书,它所记载的历史,从公元前403年起,到公元959年止,时间跨大达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久,还包括了战国时代、秦朝、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它是按时间先后记录历史,所以称为编年史。

其中我感觉最有趣的是《孟母三迁》。这个故事讲述了:孟子小时候住在墓地旁边,他天天学别人装神弄鬼。孟母觉得很不好。于是就把家搬到了集市里。可是孟子又学小贩们吆喝叫卖。孟母就又把家搬到了一所学校的旁边,孟子也跟着学生们学习知识和礼节。孟母很高兴,便不再搬迁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得到启示,一个人想要成大器,和他的家庭环境以及理想有着很大的关系,就像《三字经》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刚出生本性都差不多,但是生活环境的不同,人长大后性格就相差很大。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要去对我们身心健康有帮助的地方,例如图书馆、科技馆、运动场等等。不要去网吧、游戏厅等不良场所。这样才能健康成长。

《资治通鉴》这本书里的故事很好看,并能让我们增长历史知识,建议大家去看这本书。

资治通鉴读后感 篇三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叫《资治通鉴故事》,这本书讲的是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之间的故事。这本书是由许多小故事组成的,有:三家分晋、陈胜起义、田园诗人陶渊明等等。

那里面我映象最深刻的是“女皇武则天”,武则天是我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也是登基最晚的一位皇帝。这个故事讲的是武则天是如何从一个平常的宫女到皇帝的故事,中间有很多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经历千辛万苦最终成为了皇帝。

在她做皇帝的十余年里,做的事情有好有坏,好的有:边防得以巩固,生产得以发展,人口有所增加等;坏的有:滥杀无辜,重用酷吏,生活奢侈等。后人对她的评价是功过参半。

在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身染重病,移居长生殿疗养,同年十二月十七日武则天因病驾崩。

这本书的其它故事同样很精彩,十分值得一读。

读《资治通鉴》有感 篇四

六年前,我离开校园,终于没有走上学术的道路,来到中山这座滨海小城,庸庸碌碌,为稻粱谋。夜晚回到家中,燃灯闭户,披读史籍,隔绝尘世人事的纷扰,聊以自娱。不意小城里碰到几位爱读史籍的师友,数年来切磋砥砺,足以消除独自面对青灯残卷的孤独感,更敦促和鞭策我读书不辍,以免令他们失望,一见师就是其中之一。他爱华夏文明昌盛的大宋,爱两宋士人雍容揖让的高远雅致,爱汴梁与临安坊间的俗世烟火,最爱的是宋儒司马温公主持编撰的史学巨制《资治通鉴》。

最初遇见他,我还是初入职场的愣头青,除了微不足道的书生意气外一无所有。他送给我一本刚出版的历史随笔《不觉浅》,在扉页写下让我脸红的几个字:“庄老师指正”。末学后进,岂敢称师,我只能把这个称呼,看做是一种读书人在一瞬间建立的共鸣、信任和期许。所有的虔诚终将相遇,更何况是在这座圈子不大的城市中。

去年年底,曾见一位朋友分享藏于国图的《资治通鉴》残页图片,司马温公手泽,四百余字,多处涂抹的手稿,盖有百余方皇室及众藏家的鉴藏印。本应藏于深阁的绝世珍品,借助于现代高清扫描技术展现在我们眼前,我马上分享给一见师,我想这对他不啻于圣物。不久之后,他发了朋友圈:愿穿越回大宋,为华夏先贤司马温公当一名小小的抄书匠。我知道,这是这是他的肺腑之言。他上一本书是《从司马光书房走过——<资治通鉴>中的繁花与冷雨》,最近又出了一本《跟司马光闯职场》,搜罗通鉴中的士林掌故,人情练达,希望对初入职场的青年人有所裨益。

中国传统书籍的写作体例,大要可分为“著作”、“编述”、“钞纂”三大类。这样看,《跟司马光闯职场》更近似于“编述”,是在许多可以凭借的资料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制作的功夫,用新的义例,经过了细密的剪裁、熔铸,把旧材料变成更适用的东西,这便是“编述”。至于书的主题“以史为鉴”,这是一个关于历史功用的话题。历史当真能成为为后人的镜鉴吗?古希腊大哲赫拉克利特似乎不以为然,他说一切皆流,无物常住,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唐人杜牧也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喟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似乎指出了史鉴在现实操作中的难以实现。我们面对的时代和人事与古人差异太大,“通鉴”真的足以“资治”,甚至带着你“闯职场”吗?读完《跟司马光闯职场》,我似乎对“以史为鉴”有更深的认知。

人固然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但夫子在河川上逝者如斯的喟叹,却令古今之人共情,相信千百年后的人们也是如此。情势固然随时而变,但无论是过去的庙堂、士林,还是如今的官场、职场,谨慎、坚忍、进退有度、临机取决诸多品质,都是成就事功的坚韧不拔之士所必备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跟司马光闯职场》是一本世路英雄之书,关注的是绵延于纷扰史事中不变的坚硬内核,我们很难去拿其中的小故事来机械套用于当下,却能从中窥见千百年来庙堂、江湖乃至于山林的博大幽暗的世道人心,人事交接中种种微妙的分寸感,从而以更高远的格局来看待当下。正如钱宾四先生所指出的:“至于学术之于时务,其事可相通而不必尽相合。不如两各分离,使潜心学术,一旦有所成就,转可多方沾溉,宏济时艰。”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潜心学术的一见师,却写出这样这一本感悟古今,宏济当下的小书,恰恰好印证了这段话,当稍能警醒当下热衷于“成功学”、急于致用的浮躁风潮。

一见师为人很有几分“温而厉”的风采,胸中更有一副古道热肠,懂得欣赏这世间的趣味与美好。梁简文帝诫子当阳公书云:“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本书的文字,正是他为人作文的最好写照,书中多用诙谐语和网络新语,读来浅而有味,与立身的谨重毫无违和感。我斗胆估测他的心思:小而言之是为青年,希望当代青年在消费主义时代的轻阅读之外,也能在浸润几分古人处世做人的风度和智慧;大而言之是为历史,历史的认知只有在不断的思考和诠释中才得以绵延和充盈。

《资治通鉴》读后感 篇五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题记

我喜欢读历史,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很多时候我们对现实的问题或者时代的躁动不安一筹莫展,觉得我们走进了现实的死胡同,根本无路可走。这时候,我们不妨回头看看历史,接近经典的史书、阅读经典的史书、品味经典的史书,看看几千年来历史河流里古人们给我们留下的智慧。正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看看千秋万代历史伟人给我们留下的智慧和教训,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探讨我们大学生的人生规划,总能发人深省,获益良多。历史的车轮滚滚,亿万生灵在历史的足迹下都显得如此渺小。但司马光用自己的生花妙笔,为我们留下了一部永恒的著作,永享后人的敬仰和万世的荣光!这就是《资治通鉴》。

我之所以选择读《资治通鉴》,主要是因为《资治通鉴》历史地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了解我国古代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的重要历史典籍,在顺利完成后,便立即成为史学著作的典范,受到历代学者的共同赞许。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更是评价《通鉴》时说:“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温公亦伟人哉!”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在这部书里,司马光他们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比如《资治通鉴》中《三家灭智伯》,晋国智家选取接班人,重才不重德,导致本来实力强大的智家军队被消灭、土地被分割,成员被全部处死,智家从此从历史舞台消失。这,是给当今那些企业乃至国家的管理者关于品德的重要性,上了深刻的一堂课呢?是否让那些徘徊在如何抉择人生仕途手段的人有了启示呢?

读《资治通鉴》还可以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也可提高修养增加阅历,也有助于增强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西汉开国功臣之一,萧何,凭着过人的胸襟气度与深远高明的见解眼光,成就了大事业的例子,让我们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有有才有德,总会有我们的平台!

读《资治通鉴》,我边读边感悟到人的渺小,于是我活学活用。我们都知道,只要翻开《资治通鉴》,就不难明白本书的思想深刻,论述严密,内容繁富,文字简洁。但对于我来说,尚未有扎实严密的中国古代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能力实在有限,很难迅速阅读并且完全领会和掌握它的主旨和精髓。所以,在品读《资治通鉴》原著的同时,我还参考了其他一些的关于《资治通鉴》的解析版本书目,原著的原汁原味,结合上研究史书的专家们编写的书目,不仅激发了我对阅读这些史书的兴趣,更让我进一步地品味其中的精髓。

今年,20xx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社会各界都掀起回顾历史、纪念历史的浪潮,目的很明确——就是努力避免在历史中吸取经验跟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现如今,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国际社会中越来越关注中国,也越来越多外国学者关注中国文化,关注中国历史,逐渐发现《资治通鉴》等经典史书背后的无限价值及现实意义。作为中国人,作为大学生,我们更有义务和责任好好利用与参与到学习并运用历史文化精髓的行列中,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我们大学生是文化接受和传播的重要力量之一,如果我们能带头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当下,多学习历史来修身养性,学习治国平天下之道,于个人,解决现实困惑,于国家定能为铸就国家强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画下一笔浓墨重彩。

《资治通鉴》读后感心得 篇六

最近,我读了司马光这位北宋大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写的一本书,那就是——《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绝对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因为它有可以教会我们的成千上万的大道理。我今天就先来说说礼教和品行吧!

在开头第一篇,司马光就提到了要维护礼教,由次可见礼教的重要性。而礼教最重要的是匡正名分,不能乱了辈分。比如说:父母和孩子的辈分。古往今来,只要有道德的人都知道,一个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孝敬父母。我们应该知道是父母培养我们长大成人,这样的恩情是比山高,比海深的;这么大的恩情,儿女绝不能把它当作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要从点点滴滴做起回报父母——帮父母做点家务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秦朝,他们不重视礼教,推广法律,加重刑法,可还是有很多人触犯法律,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刑法并不能让人们彻底从心里觉得偷盗、抢劫是一件不对的事情,再加上秦朝的暴政让人痛苦不堪,很多人为了生存,只好冒险去犯法。而现在的社会比以前好多啦!——正在推行礼教。可现在还是比较侧重法律,所以时常有一些不文明的事情发生——坐汽车、火车逃票,见到老爷爷、老奶奶摔倒却不扶,更不敢送他们去医院,都怕赖上自己……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逃票主要是那些贪小便宜的人做的:“他们主要是想省一些钱,觉得这些钱很少,没关系,到这里我又要反问他们,既然钱很少,你又为什么要做这些出卖自己良心的事情呢?”再说你每天积累一点点儿,时间一长,就会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犯下了天大的罪恶。只有他们明白了这些礼教的道理,他们才不会继续做这些不道德的事情。见到有人摔倒不扶主要是他们担心赖上自己。其实是有些人很恶毒,自己不想付医药费,便想出了一条毒计——说别人撞了自己,要别人承担费用,还索要赔偿金。据统计,全国老年人摔倒案件有百分之八十的都是敲诈的,这非常恐怖,所以礼教在这时是非常重要的,礼教可以让他们觉明白这是一件特别可耻的事情,还可以让他们痛改前非……

接下来讲的是仁厚,也就是品行。晋国的君主立继承人的故事,君主想立智瑶为继承人,大臣智果听说后,便前来苦口婆心地劝君主说:“智瑶虽然有美而高大,精于骑射,才艺双全,能写善辩,坚毅果敢这五项长处,但是他的人品却很差。如果立智瑶为继承人,他就会用这五项长处来制服别人,变得无恶不作,那智氏宗族的人一定会灭亡的。”可君主根本不听劝说,最后,因为智瑶的荒淫无道,晋国被韩、魏、赵三国打败。所以选择人才,不仅要看他的才能,更要看他的品行。

《资治通鉴》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以上内容就是金笔头网为您提供的6篇《读《资治通鉴》有感》,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金笔头网。

读《资治通鉴》有感(优秀6篇)相关文章:

读《资治通鉴》有感范文

读《资治通鉴》有感(优秀6篇)

读《资治通鉴》有感250字

读《资治通鉴》有感(优秀10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读《资治通鉴》有感(优秀6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