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假日作文 > 元旦作文 >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精选3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精选3篇】

零度碳酸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精选3篇】

微信扫码分享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金笔头网为您带来的3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察“曲”与“直”的转化,向学生渗透极限的思想。

3、通过小组会议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圆与转化后的图形的联系。

教具、学具:剪刀、图片,圆片4等份……64等份的拼图对比挂图

教学过程:

一、以新引旧、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回忆一下平面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4、小结:我们总是把新的图形经过剪、拼“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的。

5、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面积相等吗?

6、(出示图形):这是什么图形?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7、那些圆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该怎样推导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 篇二

教学素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感。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和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进入有趣的数学广角。(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1)师: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小红。周末到了,小红的班上要组织一次游乐活动,她想邀请大家去参加,你们愿意吗?不过小红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当她遇到困难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够帮助她。

师:既然是参加游乐活动,就要穿的漂亮一些,小红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穿什么衣服。

小红的衣柜里放着六件衣服(出示衣服图片),她可以怎样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学生活动策略:

①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衣服卡片,自己摆一摆。

②引导讨论: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穿法,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教师结合课件演示,介绍连线法。)

③组织学生讨论:上装的件数和下装的件数,与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有什么关系?

(2)妈妈为小红准备了丰盛的早餐:

饮料有:牛奶、豆浆

点心有:蛋糕、油条、饼干

如果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小红的早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学生活动策略:

(1)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连线的方法自己找出不同的搭配方法。

(2)全班交流。

2、智闯五关。

第一关:帮小动物组数

教师出示三只小动物手拿数字卡片的画面,提问:用数字卡片4、5、6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学生活动策略: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数字卡片在数位顺序表中摆一摆,并作好记录。

(2)各小组汇报后,教师指定几名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进而引导学生发现组数的规律。

第二关:走路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出示情境图,告诉学生:从学校到少年宫有A、B两条路可走,从少年宫到动物园有C、D、E三条路可走。提问:从学校经过少年宫到动物园,一共有几条路可走?

学生活动策略:学生拿出课前老师发的线路图,自己用笔画一画。

第三关:足球比赛中的数学问题

2004年亚洲杯A组有4个球队参赛,每两个球队都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学生活动策略:教师请学生用字母A、B、C、D表示四个球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比赛场次清楚、形象地表示出来。

第四关:握手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出示画有四位小朋友的图片,提问:每两个人握一次手,四个人一共握几次手?

学生活动策略:每个小组选出四位同学实际做一做。

第五关:佳佳的密码箱。

教师出示情境图,告诉学生:佳佳的密码箱-金笔头网§ 中的密码是一个两位数,左边有数字1、2、3,右边有数字4、5、6。可佳佳把提前设好的密码给忘了,她最多试多少次才能把密码箱打开?

学生活动策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在此题的基础上拓展:

★如果左边的数字有1、2、3、4,右边的数字有5、6、7、8,佳佳最多试多少次才能把密码箱打开?

★如果左边的数字有1、2、3、4、5、6、7、8、9,右边的数字有1、2、3、4、5、6、7、8、9,佳佳最多试多少次才能把密码箱打开?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四、机动练习

如果老师想给今天这节课表现最好的三位同学照一张合影,请同学们思考,三个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如果老师也参加进来,四个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同学们课下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二、教学重难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四、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2.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3.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三)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五)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金笔头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精选3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shengzuowen/jiarizuowen/yuandanzuowen/16857372881585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