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作文素材 > 好句好段 > 形容古今变迁的句子_优美句子

形容古今变迁的句子_优美句子

吉祥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形容古今变迁的句子_优美句子

微信扫码分享

水调歌头词中作者苏轼俯仰古今变迁宇宙滚转,提示人生哲理的句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形容世事变迁的句子,诗词,名言,最好标明出处及解释,也可自己想

上邪 (汉古代经典爱情诗) 乐府民歌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千秋岁 (宋)张先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

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还如当初不相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孔雀东南飞》)

有关古今变迁的典故

沧海桑田,乌衣巷,桃花源,烂柯人等,不知对不对,仅供参考。

形容事物变化快的诗句有哪些

1)沉睡了千年,带走了史实,一觉醒来,给人惊奇、迷茫、神奇。

脚步是如此的厚重。

纵古今,横万里。

2)在无边的黑暗里,众多的未解和神秘静静的守候,等待那支探索火炬的亮起。

3)历史是一幅画,时间是画纸。

历史是无数的浪花,时间是一条河流。

历史是绚丽的花朵,时间是一座大花园。

历史是繁星,时间是蓝色的天幕。

4):踏破璀璨的历史长空,瞭望星辉里斑驳的流光闪烁,千年的风霜,冻结了多少英雄传说,那古今横贯的天地长线,串联着生命最初的力量,带给人惊奇,带给人追忆,那历史的浩繁画卷,是永不老去的心灵天宇。

5)、一首很多人都熟悉的老歌,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听过多少回。

每一首感人至深的情歌,都有着一种只属于它的独特情调。

今夜,寒风穿过窗的缝隙,在这样一个凄清的夜,听着这首抒情的曲。

那音符,如同幸福的花瓣雨,滋润着我此刻的心……6)那些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遗忘了。

遗忘是我们不可更改的宿命,所有的一切都像是没有对齐的纸,从前的一切回不到过去,就这样慢慢延伸一点一点的错开来。

也许错开了的东西我们真的应该遗忘了

靖江得名的由来,古今的变迁。

第一个发来答案的会被采纳

东汉未年,这里还没有陆地,只有一片滔滔的江水,江水中突现出一座独峙的山,名叫孤山。

后来由于江潮的冲刷,在孤山脚下渐渐隆起一块块沙洲。

沙洲又连成片,成了陆地,对这片陆地,后来人们称之为“马驮沙”。

为什么叫“马驮沙”而不叫别的名称

这个谜底,直到建县后的五十三年,即明嘉靖三年(1524年)才被揭开。

这一年,有个叫易干的靖江知县到西沙视察,走到焦山港(今东兴镇),发现一块断碑,上面隐约可见几句碑文,其中一句是:“此沙是吴大帝牧马大沙……”吴大帝即吴国国君孙权,这说明三国时期,孙权的部队曾在这里牧过马。

这一发现,解决了两个大问题:第一,它证实了三国时期,这里已经有了一块不小的陆地,而且开始有了人烟;第二,弄清了这块土地为什么叫做“马驮沙”。

原来靖江方言中,“牧”和“白”、“大”和“驮”都是谐音,说讹了,就把。

‘牧马大沙”误成了“白马驮沙”,久而久之,便简成“马驮沙”了。

由于有了“马驮沙”这一名称,其他与“马”有关的别称,也就先后出现,如马洲、骥江、骥渚、牧城等等。

其中马洲和骥江,直到现在还作为靖江的别称在使用。

宋代,“马驮沙”曾改名为“阴沙”,元代又复称“马驮沙”改称“阴沙”,是因为它地处江阴之北的缘故。

“马驮沙”改为“靖江”,是在明成化七年建县之时。

此时马驮沙隶属江阴,由江阴知县代管。

但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马驮沙的面貌已和过去大不一样:它的地域扩大了,人口增加了,经济也逐步地发展起来,这就需要有相应的行政机构来管理。

更主要的是,这里地处江边,经常受到海寇的骚扰。

虽有江阴管辖,但两地毕竟隔一长江,维护治安有诸多不便。

鉴于以上原因,应天(南京)巡抚膝昭便上书朝廷,建议将马驮沙从江阴划出,单独设县。

他提出的建县理由是,这里“居长江下游,扼江海门户,捍卫全吴,足称重镇”。

其重要性虽然是从军事上讲的,但讲得很确切,很充分,因而很快得到朝廷的批准。

新建的县叫什么名字呢

因为它具有“扼江海门户”的作用,就叫做“靖江”。

“靖”是安定太平的意思;“江”是因为它濒临长江,是一座江边城邑。

靖江城的演变 top   明成化七年(1471年),靖江单独置县,首任知县张汝华经过认真勘察,决定将县城设在朱定、徐太二用以对抗朱元璋所筑的水寨旧址,即今靖城镇。

朱、徐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士诚的部将,朱元璋要做皇帝,必先剪除这股势力,后来朱、徐被朱元璋的大将徐达所杀。

张汝华在此建城的理由是:这里虽然比较荒芜,但它地处江滨,又与江阴县隔江相望,无论在交通上还是军事上,都有重要意义。

事实证明,这一选择是正确的。

  张汝华对县城的建设可谓呕心沥血。

当时水寨周围仅3华里,占地510亩,寨内没有街道,也无像样的房屋,唯有“草屋四五区”。

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县城,困难可想而知。

但他不愧是实干家,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垒土为垣”,即用泥土堆砌城墙,以防御敌寇。

土城没有四个城门,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长度都只有一华里左右,这就是从明代到解放前的靖江城的范围。

  筑起城墙后,再在城内进行其他建设。

一是建县衙,二是建学宫(孔庙),三是建城隍庙。

作为县城,这些建筑是要首先具备的。

不过初建时,房屋都是草木结构,十分简陋。

即使如此,建成也很不容易。

史料记载,建县衙时,因为缺少木料,房屋不能竣工,张汝华十分焦急。

某日大风潮,从长江上游漂来圆木46根,这才解决了燃眉之急。

  张汝华在任期间,还建了察院(监察机关)、总铺(邮驿)、公馆(招待所)、仓廒(粮仓)等,房屋共281间24厦;又开凿了内外城河,掘了5口井,造了8座桥,使县城有了一定的规模。

张汝华在任 期间生活非常艰苦,他和民工一样地钻草棚、睡地铺,一样地吃粗 粮、喝菜汤。

既要运筹规划,组织施工,有时还到工地上参加劳动。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他也是一位难得的好县官。

  张汝华离任后,不少县官在县城建设上付出了心血。

城墙和城 内的几大建筑一修再修,有些建筑规模绝不在苏南大城市的同类 建筑之下,如学宫、崇圣寺等。

此外在崇圣寺范围内还建造了钟楼、 四眼井,在东门和南门外建造了魁星阁及书院,为后人留下了可贵 的文化遗产。

  随着县城建设和商业的发展,街巷逐步形成。

至清末,城内有 街巷13条,城外有7条。

不过那时县城小,街道也狭窄。

主街叫大 道街,横穿靖城东西,宽仅二三米,路面由条石铺成,其他街道有的 铺以条石,有的则是泥土路面。

街面上一律是砖木结构的平房,比 较低矮。

这样的街道,至今仍有遗迹,例如现在的县前街和胜利街, 多少还保留着明清时的风貌。

   民国年间,城厢有所扩大,街巷随之增多。

至解放前,城内主要 街道为“二纵一横”。

“二纵”是中正路和胜利街;“一横”是中山路、 中兴路、复兴路,此外还有里弄小巷10余条。

此时街面上已有了楼 房,不过为数很少,都集中在西门繁华地段。

楼房的主人均为富商, 如新泰丰南货店和永日昌棉布店的老板等。

   1949年1月28日,靖城解放。

为图县城的发展,1951年,县政 府决定拆除城墙。

1956年起,先后对中山、中兴和复兴路进行拓 宽,使其贯通,成为今天的骥江路。

这条路长1486米,宽20米,混 凝土路面。

而后又拓宽中正路,使其成为今天的人民路。

这条路长 2208米,宽24米。

两条路纵横交叉,成了城内最主要的干道。

改革 开放后,特别是最近几年,又新建和拓宽了不少道路,如人民南路、 新建路、康宁路、幸福路、环城路、东兴街等等。

现在城内已有路、街 60多条,行政辖区总面积从解放前的不足一平方公里,扩大到 4.25平方公里。

高层建筑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气势恢宏,风格各 异,令人目不暇接。

照明、给水、排水、环卫等设施,也与城市建设同 步发展。

   靖江城的变化使人瞩目,它是祖国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 一个缩影。

特别是1993年靖江撤县设市之后,靖江市政建设又迈 出新的步伐。

城厢继续扩大,公路两旁的绿化带和街心花园先后竣 工。

除原有的高层建筑外,又增加了扬子江大酒店、长江大酒店等 高层建筑。

一座初具规模的新兴城市,已经屹立在长江之滨。

南通啬园它得名的由来古今的变迁

啬园,即清末状元、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的墓园。

为狼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26年8月24日,张謇先生病逝,同年11月1日出殡,葬于此园。

因张謇号“啬庵”,故旧称“啬公墓”。

1935年,其子张孝若亡故,归葬于张謇墓东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形容古今变迁的句子_优美句子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