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作文素材 > 其它作文 > 关于消防的作文:消防演练“三步曲”

关于消防的作文:消防演练“三步曲”

甜尕妞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关于消防的作文:消防演练“三步曲”

微信扫码分享

关于消防的作文:消防演练“三步曲”

  金笔头网:消防演练是对个人负责,也是对其他生命的负责。下面我们来看看这篇《消防演练“三步曲”》。

  消防安全不仅仅是一个词语,它是由千千万万条宝贵的生命融汇而成,消防安全,也不单单是对个人负责,还是对其他生命的负责。

  曲一:奶奶“火灾”视频——得启蒙

  早晨,广播里“消防安全”四个字传入我耳膜中。“消防安全”?我可是只知一些皮毛,不行,作为资深“包打听”的我,怎么可以不知道?得去了解了解!于是,带着这个疑问,便去问家里见多识广的奶奶。

  奶奶听了我这个问题,只是摸了摸我的头,什么也没说。她让我在手机上输入“火灾事故 直播”这几字。一下子,就蹦出了许多直播新闻,我便随机按了“天津重大火灾爆炸事故”这则报道,点击观看:熊熊的火焰吞噬者大楼,橘红色的火苗上下飞舞,得意扬扬,仿佛在向我们宣告“这里,只有我说了算。”紧接而来的是它的“铁哥们”——浓烟,浓烟涌入大楼,伴着烈火在空中划过一条“优美”的弧线。但我知道,那浓烟可以使人窒息,步入死亡。这时我的心好像被人狠狠地揪了一下,难过,难过……

  终于,这场火灾被扑灭了,但这次火灾造成的后果却是相当残酷的,多少人因此失去自己最亲密的兄弟姐妹,最相依的父母儿女啊!我望着那片废墟。那些人们,陷入沉沉的思考……

  在这一刻,我对“消防安全”这四个字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们不仅仅是一个词语,它也是由千千万万条宝贵的生命融汇而成的。

  曲二:学校“消防演练”——获知识

  “呜——呜——”晨会结束后,广播里传来一阵警报。哦,我们学校正进行着一场“消防”演练呢!

  老师已经给我们普及了一些“消防演练”的知识。警报一响,我立即拿起沾过水的红领巾,一个箭步冲出教室。只见全校师生都秩序井然地冲向学校规定的楼梯道,可以说是人头攒动,人山人海。

  到了操场,那里黑压压一片。突然,一股很浓的火药气味扑鼻而来,我定睛一看,哦原来体育馆边放置了几枚烟雾弹。立即桔红色烟雾弹弥漫开来,随着一阵风,满校园都散布着呛人的火药味。“笛——笛——”忽然,一辆鲜红色的消防车飞速驶进了校园。只见几个消防员迅速跳下车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装好水管,便开始喷射。

  接着,老师和消防员叔叔又给我们演示怎样用灭火器灭火,真是让我们受益非浅。

  最后,我们的校长叔叔进行了总结,又让我巩固了生活中基本的消防常识。如:

  1.使用炉灶时,要始终有人看管,并做到人离火灭。

  2.使用炉灶时,锅、壶等不宜盛水过满,以免溢出熄灭火焰。

  3.发生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着走廊边,蹲着逃离火灾现场。

  通过这次特殊的演习,我明白了火灾时如何逃生,如何给生命加上一道牢牢地防盗门。

  曲三:家庭“消防演练”——促逃生

  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消防大本营》这部动画片。爸爸神秘地对我一笑,说:“儿子,我们来举行一次家庭消防演练活动,好吗!”我连忙说:“好呀!好呀!”

  我拿起笔在纸上画出了一张家里的平面图,跑到爸爸妈妈身边说:“我们就把家门口定为逃生出口吧!” “好!”爸爸妈妈异口同声的说到。

  妈妈就把闹钟调响当警报声。那谁来为这个“演练”扮演那个讨厌的“火苗”呢?当然由力量强大的爸爸来演“火苗”啦!我呢,先把毛巾用水淋湿,然后把所有窗户关紧。

  只听见“叮”一声,我慌忙的拿起湿毛巾,捂住鼻子跑向门口。但是,“火苗”爸爸却一步步地逼近我,让我无路可逃。我赶忙拿起客厅角落的灭火器躲进厕所里,左手用毛巾捂住口鼻,以免吸入过多的烟雾。当“火苗”爸爸来到厕所门口时,我提起灭火器使劲地朝他身上喷泡沫。

  “火苗”爸爸见我早有准备,又开始在屋子里寻找妈妈。当爸爸刚刚走到厨房门边时,一盆水从天而降。这盆水似乎没有将火扑熄,我也赶紧跑过来,和妈妈一起提水扑火,在我和妈妈的共同努力下,火焰终于被扑灭了,我们也逃到了门口。

  结束了这场演练的时候,爸爸看着手表不理想的说:“哎,这么一点的路,可我们却花了3分钟。”

  后来,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练习,我和妈妈不仅自己可以熟练的跑向门口,而且带上奶奶一起逃呢!

  “这次的演练,让我很高兴。”终于听到爸爸这样说了。我们问:“那我们用了多少分钟呢?”爸爸说:“1分钟!”“噢!”我和妈妈跳起来欢呼。、

  “消防安全是什么?”现在,我已经找到了答案,你能找到吗?

  作者:成锦航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关于消防的作文:消防演练“三步曲”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shengzuowen/zuowensucai/qita/16853419221414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