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作文素材 > 其它作文 >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500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500

薄凉之人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500

微信扫码分享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500

  篇一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代表作,我读后收获颇丰。这本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历史、文化散文,散点论述, 探寻文化,另一部分是回忆散文。全书从《道士塔》的漫漫 黄沙开篇,和着异乡漂泊者的脚步声结束,从两千多年前李 冰的都江堰直读到两千年后非常时代的吴江船,这是一场名 副其实的苦旅。

  这本书里,我感触最深的,是《道士塔》 。莫高窟是我国 最著名的佛教石窟。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文化艺术 的一大宝库。可是,这样的一个宝库却被一个道士给毁了, 没有发挥它的价值。余秋雨对于这些宝物的损失深感痛心, 从中深省酿成那场不堪回首的民族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那 时的莫高窟,并没有在文化保护之内,于是任由那些来自西 方的“游客”将它一卷一卷,一车一车的带走,文化的精华 的字画竟然在道士手中成了换来银元的交易品。在那个道士 一笔又一笔的“小买卖”中,敦煌莫高窟的文化就这样被挥 霍掉了,而王道士也万万没有想到,这些使他沾沾自喜的买 卖却几乎葬送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外国的学者精心探索莫 高窟文化时,曾几何时,那是属于我们中国的文化,中国的 骄傲,而诺大的中国,真的容不下这片小小的土地? 看了这本书后,我发现,原来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 景名胜与历史古迹在它们的背后会有如此深层的涵义。余秋 雨妙笔生花,以干净漂亮的散文笔触,使它们成了一篇篇让 炎黄子孙惊醒的文章。

  “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我不敢对我们过于 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 涩后的回味, 焦急后的会心, 冥思后的放松, 苍老后的年轻。

  ” 正是这样的创作愿望,形成了《文化苦旅》低徊、感伤的历史氛围,从而引导我们不断深思。

  《文化苦旅》是一本沉甸 甸的书,值得我好好品味。

  篇二

  因为我仰望余秋雨。

  因为《文化苦旅》我走近余秋雨。

  还记得那时青春年少,轻狂无知,在书架上瞥见了他的名字与作品,那书架是那样高啊,我不屑地走过了,没有人知道我的不屑中有许多许多的敬畏。那让我不敢顾盼的高度渐成了心中最神秘的暗泉,也许正是这份感觉拉着我走近了他。

  他有许多头衔和称号,许多鲜花和掌声,但在我心中,他只是一个浪迹天涯的旅人。

  历史与现实隔着一段距离,正是这段距离把祖国山山水水中沉淀的文化层层剥离,于是在明媚的湖光山色中,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有谁在览尽名山大川后找到了其中博大精深的内涵了呢?

  然而,终于有一个人肯在旅游的时候背起沉甸甸的文化,将沉埋于山水间的历史,执着成一程苦苦的旅行。他在山水之间捕捉文化的气息,在文化中探索人格的美丽,于是山水活了,历史活了:西湖水里亭亭走出了苏小小与白娘子,都江堰边默默伫立着李冰,天心阁的风雨飘摇着历经劫难的书香,莫高窟的绚丽蒸腾着千年不枯的生命,《广陵散》的余音来自历史深处,勾魂摄魄、浩淼的洞庭湖神秘而广大……几千年的沉淀重新在人们心中摇曳生姿起来。

  读余秋雨,就像顺着涓涓溪流寻找文化的归宿,追溯文化的渊源。

  读余秋雨,就像遨游在知识的海洋,览尽历史的画卷。

  读余秋雨,就像与一位隐士谈话,袅袅茶香中体会历史与文化的沉重。

  读余秋雨的时候,就会觉得生命的本体贴近了历史,贴近了文化,心灵静了下来,世界静了下来。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500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shengzuowen/zuowensucai/qita/16854509091452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