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作文素材 > 其它作文 > 高中关于意志力的作文

高中关于意志力的作文

陌上烟雨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中关于意志力的作文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中关于意志力的作文

  【篇一】

  意志力是人格中的重要组成因素,对人的一生有着重大影响。人们要获得成功必须要有意志力作保证。早在2400多年前的孟子,就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意志力的重要性。今天我国正处在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需要这一代青少年具有火热的感情、坚强的意志、勇敢顽强的精神,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

  中国女排17年后重温冠军梦,这是中国青年坚强意志的楷模。那么什么是意志呢?心理学认为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和执行的心理过程。

  意志力是成功的保证

  中国工农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令世人为之赞叹:爬雪山、过草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可是要知道,若没有遵义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就不能巩固起来,王明的左倾投降主义不知要把红军推向哪里,正是有了毛泽东坚定有力的指导,红军才能完成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略大转移。后来,在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如:西安事变、皖南事变、重庆谈判乃至建国后的风风雨雨,毛泽东都镇定自若,克服种种困难,化解了各种危机,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立下了汗马功劳。

  意志力是成才的基石

  哥德巴赫猜想,被誉为“数学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为了摘取这颗明珠,数学家在“四人帮”横行时,不顾嘲笑和诽谤,在没有电灯的六平方米的斗室之内进行着艰苦的研究工作,他尽管重病缠身,却仍然专心致志地向“哥德巴赫猜想”这个数论的城堡挺进,终于获得了重大成就。贝多芬,这位19世纪最伟大的音乐家,作为作曲家,他偏偏在最辉煌的时候双耳失聪,但是他“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凭借顽强的毅力,为我们留下了《英雄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献给爱丽丝》等不朽名篇。尤其是《命运交响曲》,犹如自己人生的真实写照。

  如果一个人缺乏意志力,那么,即使他生活的条件再好,天资禀赋再高,也只是一事无成,历的江淹,就给了我们一个最真实的例子。历史总会出现惊人的相似之处,发现笑气的戴维到了后半生也是碌碌无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各种困难。面对困难,有的人唉声叹气,畏缩不前;有的人精神振奋,意志坚强。只有不畏困难,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正如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的那样:“勇敢产生在斗争中,勇气是在每天每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我们青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顽强、坚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碍”。

  【篇二】

  人的一生是要经过出生到死亡的漫长时间,它就像一条很长很长的道路拌饶着我们的人生。然而这条道路并不好走,所以我们需要坚强的意志来带领我们走入人生道路深处。

  古人曰:“契而不舍,朽木不折;契而不舍,金石可镂。”可见,坚强的意志对于人生有着极大的作用。莎士比亚的“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园圃,我们的意志就是这园圃的园丁。无论我们插蓖麻,种莴苣,栽下牛膝草,拔起百里香,或者单独培育一种草木,或者把全国种得万卉纷呈,或者让它荒废也好,或者把它辛勤耕耘也好,那权利都在于我们的意志。”也是从某种角度上说明了人生需要坚强的意志。

  人的人生道路,到处步满了荆棘,有着各种各样的挫折。人走在这条崎岖的人生道路上,如果他没有坚强的意志,那么他将没有得到真正的人生,平庸一生。如果一个人有捉坚强的意志,即使遇到挫折和失败,也不会停下来,跌到了爬起,跌到了再爬起。就这样,他获得了真正的人生,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正是如此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要坚强地去面对,去拼搏,这样就会像第二个人一样地获得了真正的人生和成功。

  就像张海迪一样,她在人生的道路上刚开始就遇到了残疾的巨大挫折,但她知道要像战胜挫折,就要有坚强的意志,所以她鼓起勇气,最终战胜了挫折,被国家评为“中国十佳青年”的光荣称号,人们都称她为“身残志坚”,所以我们要像她学习,勇敢地跟挫折抗争到底。

  面对满地荆棘的人生道路,我们需要坚强的意志。

高中关于意志力的作文相关文章:

高中关于清明节作文500字:清明节踏青

高中关于朋友的作文800

高中关于地震的科普作文

高中关于爱国的议论文范文

高中关于廉洁的作文大全

高中关于植树活动的日记500字:爱护树木是一种美德

高中关于保护环境的作文1000字

高中关于青春奋斗的作文

高中关于热爱生命的作文

高中关于拾金不昧的议论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中关于意志力的作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shengzuowen/zuowensucai/qita/16869012701977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