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 > 初二 > 初二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

初二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初二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鸦片战争的背景。
2、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3、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4、通过对鸦片战争相关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客观、全面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提高辨证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5、通过指导阅读、理解和分析相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到史料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史料教学法,分析、概括鸦片战争的原因、《南京条约》的影响,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紧跟历史潮流,强化创新意识,与时俱进,并能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以增强世界意识进而参与国际竞争的自觉性。
2、通过感悟与体验,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尤其是学习同仇敌忾、英勇斗争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设想
1、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宗旨,围绕“问题探究法”逐步展开,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把学习变成师生互动、自主探索和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
2、指导阅读、理解和分析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领会史料对历史学习重要性、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强调以史为鉴,注意与现实联系(改革、开放、创新、禁毒、国防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重点);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难点)。
四、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屏幕展示)投影:“烂苹果的启示”。学生假设情境:如果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就像这个腐烂了的苹果,同学们能想到它衰败的原因有哪些?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由此引出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英形势,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观察、思考,导入新课。
(板 书)一、鸦片战争的起因
(提 问)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阅读与思考”材料题,思考:19世纪上半叶,主要的航海工具是帆船,当时,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至少要四个月,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是由什么引发的?
(播放视频资料)纪录片《晚清悲歌》有关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两国概况的介绍。
(设计意图)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教材没有详尽的介绍,留给学生一定的疑问和不解,为了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通过播放相关资料片,创设情境,烘托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提 问)鸦片战争是否可以避免?鸦片战争的中英双方的概况如何?
根据课前的布置,请中英两个调查小组的代表发言,介绍搜集的相关资料,着眼于中英双方国情的综合性比较,进一步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深刻背景。
(小组发言讨论)
(小组活动)巧填数字游戏:阅读教材,将下列选项:
①虎门销烟;
②倾销鸦片,烟毒肆虐;
③吏治腐败,军备废弛;
④“驰禁论”与“严禁论”。
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填写至图表内的空格内,填写时宜细心组织整个过程。
(设计意图)用有效地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将原本枯燥的历史通过游戏的形式,经过推理、分析、判断,最后得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就是打开中国市场。
(提 问)在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过程中,中国有位的人物,领导了一件功载史册的事,他是谁?领导了什么事?我们怎样评价他?
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历史人物小档案)出示林则徐图片,让学生看书后共同完成其简单的个人档案,要突出民族英雄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建立生活化的“历史人物小档案”,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之间的距离,培养学习的兴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提 问)在禁烟运动中,作为中国人,你最感到扬眉吐气的事情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虎门销烟在当时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时间允许,可以播放一段虎门销烟的影像,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提 问)英国对于虎门销烟这个正义之举,采取了什么举措?
(回 答)发动侵略战争。
(设 疑)有人说,如果没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也许不会爆发;如果林则徐不被革职,中国或许会取胜这场战争。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设计意图)“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对于这一个问题,学生容易将它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相混淆,通过影像资料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置争议问题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让学生思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板 书)二、鸦片战争的进程
(活 动)以下是电影《鸦片战争》的几个片段,你熟悉这些场面吗?你可以将它们按一定的顺序准确排列吗?
(设计意图)教材并未详细介绍鸦片战争的经过,但它又是揭示中国战败原因的铺垫,利用同学熟悉的看电影的形式,让学生在排列电影场景顺序中回忆初中学过的内容,既节省了时间,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 动)展示《鸦片战争形势图》,请同学指出图中A、B、C、D、E、F、G分别代表什么地点?在这里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设计意图)演示动态地图,巩固刚才学过的知识,尤其是鸦片战争两个阶段英军进攻路线和几个主要战场位置,强化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师总结)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板 书)三、鸦片战争的结果及中国战败的原因
(提 问)有人说:鸦片战争的惨败,使昔日的“天朝上国”被打回了原形,在西方人的眼中,中国已经变成弱不禁风的纸老虎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合作探究)展示漫画,下图是19世纪中叶英国报章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从人物的服饰、发型、手中所持的武器等方面,分析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及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学生自由发言,突破重点)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材料为载体,可以更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清政府的腐朽和列强的残暴,体会“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借助动态图示小结)鸦片战争引发了近代中国的生存危机,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思想观念、清朝政局等方面开始发生全方位的变化。为下一节《鸦片战争的影响》埋设伏笔,承上启下。
作业设计
在鸦片战争中,与清政府动摇不定、屈辱求和不同,一些爱国将领奋起抵抗、壮烈捐躯,如关天培、陈化成等(参见课后列表)。假如现在政府准备为这些民族英雄建立一座纪念碑,你将会撰写怎样的碑文呢?碑文字数:100--150字 内容:纪念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清朝爱国将领。
教学反思
1、本课导入,结尾部分注意到了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衔接,体现了教师“学以致用”的思想。
2、讲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学科意识,加强了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法指导。
3、本课教学中,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实现的,这应该说是教学中的一个亮点。
困  惑:本课的内容学生非常熟悉,旧内容如何讲出新意,这是教学中应该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再就是教学知识点多,如何在有效的时间中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初二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