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 > 初三 > 初三历史期中上册知识点

初三历史期中上册知识点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初三历史期中上册知识点

微信扫码分享

#初三# 导语】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在学生时代,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则会影响他(或她)的工作成绩,继而影响他的事业和前途。可见,在中学阶段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大有益处。下面是金笔头网为您整理的《初三历史期中上册知识点》,仅供大家参考。



  

1.初三历史期中上册知识点

  人类的形成

  人类的出现:

  猿类——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人(猿————人)。

  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人类的进化:

  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四个阶段

  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

  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

  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

  晚期智人——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

  人种及分布:

  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澳洲;

  黄色人种——亚洲;

  黑色人种——非洲、南美洲

  氏族社会:

  最初是母系氏族社会,随着生产的'发展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群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财产公有,以采集和鱼猎为生。家务劳动为主,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社会:婚姻相对固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从事犁耕业和畜牧业占主导,出现商品交换和私有制,部族和首领是男人。

  原始人群居生活的原因:

  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原始,物质相当匮乏,只有依靠集体才能生存。

  

2.初三历史期中上册知识点

  人类文明的摇篮

  1.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前约3500年)——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权力与尊严的象征

  古巴比伦(前约3500年)——两河流域(“新月沃地”)——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

  古印度(前约2500年)——印度河、恒河——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古中国(前约2070年)——黄河、长江流域——分封制

  3.古文明与大河的关系(大河文明的自然条件)气候湿润,地势平坦,日光充足,适合人生存;2.大河定期泛滥——提供水源和肥土,利于农业生产。

  4.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5.种姓制度: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过程中形成。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下一等级不得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的等级不得通婚。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3.初三历史期中上册知识点

  一、英国

  1、起步:新航路开辟以后,大大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革命:1640年的资产阶级革命,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3、海外扩张: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英国的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成为“日不落帝国”。

  4、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工业革命完成,使英国成为强大的工业国,享有“世界工厂”的称号。

  5、侵略中国和印度

  6、参加协约国集团

  7、推行绥靖政策:二战前,为了自身的安全,伙同法国推行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二、美国

  1、独立:通过独立战争,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2、三权分立制:美国独立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组成了“三权分立”的联邦政府。

  3、南北战争:通过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道路。

  4、第二次工业革命:充分采用新技术、新成果、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5、一战后起到的作用:1919年参加凡尔赛和会、1921年组织华盛顿会议,对形成和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起了重要作用。

  6、罗斯福新政:1929年,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的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

  7、珍珠港事件: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由此卷入世界大战,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

  8、第三次科技革命:二战后,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等,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慢。80年代通过政策调整,经济逐渐恢复;到90年代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美国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9、冷战政策:二战后,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形成了东西方达半个世纪的两极格局。

  10、在当今世界的影响:美国是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人权、自由等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

  11、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世界格局:一战前英国是世界霸主、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三、法国

  1、法国*:*了法国封建君主专 制统治,使法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2、拿破仑: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实行军事独 裁,最终帝国走向灭亡。

  3、巴黎公社:1871年,法国巴黎人民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4、一战中的作用:一战前,参加三国协约集团,后参加一战。一战后是巴黎和会的操纵国之一。

  5、绥靖政策:二战前,推行绥靖政策;二战初期,遭到德国法西斯的攻击,战败投降。

  四、俄 国

  1、俄 国国名的演变:沙皇俄 国(1917年3月以前)、俄 国(1917年3月-11月)、苏维埃俄 国(1917年11月-1922年)、苏联(1922年底-1991年底)、俄罗斯(1999年底至今)

  2、农奴制改革:使俄 国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3、十月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新经济政策:1921年,列宁领导苏维埃政府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对具有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5、苏联成立与探索成就:1922年苏联成立,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人民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

  6、斯大林模式的弊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出现严重弊端,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7、二战中的贡献:二战中,在欧洲战场打击德国法西斯,为战胜德国法西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8、改革:二战后,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领导的改革没有克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9、美苏争霸:二战后,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尖锐对立,形成了两极对峙的局面。

  10、苏联解体: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

  五、日本

  1、大化改新:7世纪时,孝德天皇进行了大化改新

  2、明治维新:19世纪60年代,一部分中下级武士*了幕府统治,之后进行了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3、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全面侵华战争:20世纪30年代,通过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发动战争,制造了南京xx,充分暴露了法西斯的凶残本质。

  5、二战后的崛起:二战后,日本政府充分利用国内各种有利条件迅速崛起,20世纪60年代后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7、关键点拨:日本历两次改革都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性质,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明治维新使日本由封建社会变成了资本主义社会。

  

4.初三历史期中上册知识点

  一、中外古代的改革

  1、商鞅变法:前356年(秦孝公),商鞅在秦国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2、孝文帝改革:439年,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3、大化改新: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进行模仿隋唐进行改革,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4、查理马特改革:8世纪时,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进行了采邑改革,西欧逐渐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改革: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俄 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中国戊戌变法(1898年)和美国罗斯福新政(1933年)

  1、共同点: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是在社会危机的前提下推行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都涉及民生内容的调整。

  2、不同点:背景不同(日本:幕府面临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俄 国:面临农奴制危机;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美国: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匈牙利改革:

  照搬苏联模式,有一定成效,但未摆脱苏联模式束缚。

  2、赫鲁晓夫改革:

  政策失误,改革措施不切实际。

  3、戈尔巴乔夫改革:

  加剧了苏联的社会危机

  4、中国的改革开放

  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5、对改革的认识:

  答:改革要结合国情,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别国模式,要走自己的路,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6、中国、苏联和美国经济体制创新的比较

  (1)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影响)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苏联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影响)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3)美国罗斯福新政: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影响)资本主义得到巩固和发展

  以上改革的共同点:

  都面临经济危机;都是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都依靠计划和市场的作用化解危机;都是在坚持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实行体制创新;都是根据本国,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等。

  7、中外历最重大大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

  (1)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改革成功的决定因素

  (2)能够立足国情,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发展生产力,满足广大人民利益。

  (3)改革家的远见卓识和政治魅力,具有勇于探索、坚强不屈、与时俱进等优秀品质。

  (4)改革措施必须行之有效,能够顺应民意,解放思想,善于吸取、借鉴世界先进文化和不同制度的优越性。

  

5.初三历史期中上册知识点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九上P88-90)

  1、珍妮机: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称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2、瓦特与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汽船:美国人富尔顿制造

  4、火车的诞生: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年,这列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5、工业革命完成:19世纪上半期

  二、文艺复兴运动

  1.时间:最早兴起于14世纪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2.首先发生的地点:意大利

  3.主流思潮:人文主义

  4.方式: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的陈腐说教。

  5.实质: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三、法老的统治

  1.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法老作为全国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大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国王发起怒来,还经常亲自用王仗责打大臣。

  2.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四、《汉谟拉比法典》

  1.《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2.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法典明显保留了一些原始时代的观念。同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3.《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初三历史期中上册知识点相关文章:

初三历史下册期中试题带答案

初三历史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初三历史摸底考试题

初三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与答案

人教版初三历史第一单元人类的形成知识点

2023年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怎么写(6篇)

初三历史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初三历史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及答案

2023年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如何写(八篇)

新课标初三历史课程教学计划(优秀5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初三历史期中上册知识点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chuzhong/chusan/175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