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 > 初三 > 化学初三上册期中考试重点

化学初三上册期中考试重点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化学初三上册期中考试重点

微信扫码分享

#初三# 导语】学习时集中精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为基本的方法。金笔头网搜集的《化学初三上册期中考试重点》,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1.化学初三上册期中考试重点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

  (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

  (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8.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19.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0.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

  (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

  (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1.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

  22.过滤操作中有“三靠”:

  (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

  (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3.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24.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

  25.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

  (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26.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 药、烧瓷器

  27.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29.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30.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31.浓硫酸三特性:吸水、脱水、强氧化

  32.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燃灯中加酒精、嘴吹灭

  33.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34.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35.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36.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37.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38.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

  (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

  (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9.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40.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

  (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41.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初三上册期中考试重点

  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金属活动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

  二、金属材料1.纯金属铜铁铝钛

  2.合金定义:在金属中加热和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

  3.常见合金:铁合金,铝合金,铜合金。

  三、金属性质

  1.物理性质:有光泽,能导电,能导热,延展性,弯曲性

  2.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反应4al+3o2==2al2o3;3fe+2o2==fe3o4;

  2mg+o2==2mgo;2cu+o2==2cuo

  金属与酸反应mg+2hcl==mgcl2+h2↑

  mg+h2so4==mgso4+h2↑

  2al+6hcl==2alcl3+3h2↑

  2al+3h2so4==2al2(so4)3+3h2↑

  zn+2hcl==zncl2+h2↑

  zn+2h2so4==znso4+h2↑

  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

  金属与溶液反应2al+3cuso4==al(so4)+3cu

  cu+al(so4)==cu(no3)+2ag

  四、金属资源的利用

  1.铁的冶炼:1.原料: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

  2.原理:fe2o3+3co==2fe|+3co2

  3.设备:高炉

  2.金属的腐蚀和防护:1.铁生锈的条件与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变化

  2.防止铁生锈地方法:1.干燥,2.加一层保护膜3.改变其内部结构

  3.金属资源保护措施:1.防止金属腐蚀;2.金属的回收利用;3.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4.寻找金属的代替品

  

3.化学初三上册期中考试重点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色散性好,坚硬)

  2.石墨(软,有滑感。具有导电性,耐高温)

  3.c60(由分子构成)

  性质:1.常温下不活泼

  2.可燃性c+o2==(点燃)co22c+o2==2co

  3.还原性c+2cuo==2cu+co2

  4.无定形碳1.木炭和活性炭吸附性

  2.焦炭炼钢

  3.炭黑颜料

  二、co2的实验室制法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与水反应co2+h2o==h2+co3

  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

  2.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3.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4.实验装置:固液常温下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5.检验:(验证)用澄清石灰水(验满)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6.用途:灭火,做气体肥料,化工原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及做制冷剂

  三、co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可燃性2co+o2==2co2

  还原性co+cuo==cu+co2

  毒性:使人由于缺氧而中毒

  

4.化学初三上册期中考试重点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

  实验现象表达式

  电解水验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氧气+氢气(分解反应)

  2h2o通电2h2↑+o2↑

  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热胀冷缩)

  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a:路过酒厂门口,并未喝酒,却能闻到酒的香味?

  b:在烟厂工作,虽不会吸烟,身上却有一身烟味?

  c:衣服洗过以后,经过晾晒,湿衣变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

  d:糖放在水中,渐渐消失,但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

  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却不满一杯.怎么回事?

  四、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原子分子备注

  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吗?

  相似性小,轻,有间隔。

  同种原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小,轻,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相异性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在化学反应中,分 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相互关系原子可以构成分子,由分子构成物质。如:氧气,氮气等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

  五、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

  1、物质由元素组成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3、物质的分类单质纯净物化合物混合物

  六、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2、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3、硬水和软水

  (1)区别: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

  (2)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或蒸馏

  七、物质的分类方法

  1、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2、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八、爱护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p57—p59

  2、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3、爱护水资源——节水标志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另一方面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2)防治水体污染的办法:a、减少污染物的产生b、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5.化学初三上册期中考试重点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基本概念

  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o2co2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o2s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kclo3so2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ab

  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a+b

  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p23

  问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

  2、空气的成分:

  n2:78%o2: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4、氮气的用途:p24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p25

  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1)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co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参加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与氧气反应的现象生成物的名称和化学式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硫s+o2==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铝箔4al+3o2==2al2o3

  碳c+o2==co2

  铁3fe+2o2==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磷4p+5o2==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四、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水+氧气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p34、p35

  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p37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氮。

化学初三上册期中考试重点相关文章:

化学初三上册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化学初三上册期中考试重点

化学初三年级寒假作业答案参考2017

化学初三年级下册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化学初三年级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苏教版化学初三年级寒假作业答案

化学初三年级下册补充习题答案

化学初三月考试卷【三篇】

化学初三寒假作业答案2016

化学初三下册知识点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化学初三上册期中考试重点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chuzhong/chusan/176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