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 > 初三 > 初三下册物理期中重点

初三下册物理期中重点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初三下册物理期中重点

微信扫码分享

#初三# 导语】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物理学是关于大自然规律的知识;更广义地说,物理学探索并分析大自然所发生的现象,以了解其规则。以下是金笔头网为大家准备的《初三下册物理期中重点》,供您借鉴。



1.初三下册物理期中重点 篇一


  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⑵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密度ρ的单位用kg/m3,压强p的单位用帕斯卡(Pa)。

  3.连通器:

  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船闸、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2.初三下册物理期中重点 篇二


  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105Km/s=3×108m/s。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O℃,水的比热容4.2×103J/(Kg·℃)。

  4.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10N/Kg

  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高水柱。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7.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8.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9.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10.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3.初三下册物理期中重点 篇三


  摩擦力

  (一)产生的条件:

  1、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

  2、接触面不光滑;

  3、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二)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三)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1、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2、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四)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1、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N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2、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max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4.初三下册物理期中重点 篇四


  一、能源家族

  1、能源:凡是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

  2、分类:

  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千百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

  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

  3、按能源的利用方式分为:

  一次能源: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能源;核能

  (直接从自然界中可以获取的能源)可再生能源:内能、太阳能、海洋能、生物质能

  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电能、汽油、电能、煤气、焦碳、激光、沼气等经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

  4、按开发早晚的情况还可分为:

  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太阳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核能)。

  二、核能

  1、原子和原子核

  (1)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电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2)原子核的组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核能

  (1)定义: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核能。(包括:裂变和聚变)

  裂变:用中子轰击重核时,重核会成大小相差不大的部分,同时释放核能。

  原子 弹:不可控核裂变。

  聚变:较轻的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核的过程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

  氢弹:不可控核聚变。

  (2)核能获得的途径:

  ①原子核的核裂变:核电站。

  ②原子核的核聚变:太阳能(太阳表核聚变面)的利用。

  3、核电站

  (1)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已建成的核电站都是利用重原子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发电。

  (2)核电站具有的消耗的燃料少、运输量小、成本低、功率大的特点,但需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避免放射性污染,确保安全。

5.初三下册物理期中重点 篇五


  电流和电路

  1、电流

  电流的形成: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路的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电源:能够提供电能的装置,叫做电源。

  干电池、蓄电池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发电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持续电流形成的条件:①必须有电源;②电路必须闭合(通路)。(只有两个条件都满足时,才能有持续电流。)

  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用电器: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装置。

  导线:传导电流,输送电能。

  3、电路的三种状态:

  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此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路是闭合的。

  开路(断路):断开的电路叫断路,此时电路不闭合,电路中无电流。

  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把电源正、负极连在一起,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可能把电源烧坏,或使导线的绝缘皮燃烧引起火灾,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的情况也属于短路(此时电流将直接通过导线而不会通过用电器,用电器不会工作)。

  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

  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了就组成了串联电路。

  特点:

  ①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②各用电器之间互相影响,一个用电器因开路停止工作,其它用电器也不能工作;

  ③只需一个开关就能控制整个电路。

  2、并联电路

  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就组成了并联电路。

  电流在分支前和合并后所经过的路径叫做干路;分流后到合并前所经过的路径叫做支路。

  特点:

  ①电流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有干路、支路之分;

  ②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当某一支路为开路时,其它支路仍可为通路;

  ③干路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各支路开关控制所在各支路的用电器。 初三下册物理期中重点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初三下册物理期中重点

微信扫码分享